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6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雷、乌、压、垂。

重点指导“垂”的书写。

2.理清课文的顺序,随文理解“压、垂”的意思,初步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

3.能用“越来越”说话,初步背诵1—3自然段。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对雨的观察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对夏天常见的雷雨印象比较深刻,所以谈到雷雨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唤起他们的记忆,引起共鸣。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词语时,就可以用做动作,看动画等方法,既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帮助理解。

在字词的识记和书写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但像“垂”这样的独体字,在笔顺和字形上还是比较困难的,考虑到这一点,在书写指导时,就把“垂”作为重难点来教。

【教学重点】随文理解“压、垂”的意思,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妙。

指导学生“垂”的书写。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过程】一、从“雨”引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雨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2. 谁知道雷雨是什么季节下的?(它是夏天最常见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雷雨的文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雷”是雨字头,雨字头要写得扁扁的,横钩的钩要短,小雨点排整齐,都落到了田里。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 (出示自学要求)(1)大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上自然段。

(2)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把它读正确。

2. 校对自然段是否标正确。

3.请三位小朋友来读课文读完1-3自然段,注意两个翘舌音的生字:蝉垂读4——6自然段,注意两个“啊”,跟读最后两段,注意“户”,单个读时第四声和“窗”连在一起读轻声4.老师为什么要请三个小朋友来读书呢,看看课文想一想。

(板书:前、中、后)师评:你可真会动脑筋!课文描写的就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个景象。

三、品读雷雨前的情景,感受用词的精妙(一)整体感知雷雨前的情景1.请一生读1-3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地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2.小结引读: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边听边想象画面,现在头脑里已经有雷雨前的情景了,先是(学生读写云的句子),然后(读写风的句子),最后(读第三自然段)3.这三句话描写的情景分别让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板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二)学习写第一自然段,感受“压”字用得妙1.指名读(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二年级下册雷雨课文教案(精选12篇)

二年级下册雷雨课文教案(精选12篇)

二年级下册雷雨课文教案(精选12篇)二年级下册雷雨课文篇1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

教学重难点: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及雷声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学校二班级语文《雷雨》教案1[教材分析]:酷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快。

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观赏着漂亮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调皮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玩耍。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同学具有感受、理解、观赏的技能。

”“让同学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低班级段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同学“开展想象,感受语言的精美。

”本课的阅读教学尊敬同学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同学有情趣地诵读、想象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读说结合,激发情感,培育同学灵性。

[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让同学在自主诵读、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3、能按肯定的顺次观测图画,培育观测技能和说话技能。

4、在体会文章意境时,让同学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开阔视野,培育喜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难点]1、让同学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改变的特征。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1、〔板书: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2、同学自由回答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雨的样子,老师相机总结同学的回答。

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观赏夏季里雷雨的壮美景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播放影像,情境体验1、播放雷雨前、中、后的影像,让孩子们仔细观看。

〔师仔细观测孩子们在观看时的表情〕2、总结孩子们刚才看影像时的感受,让同学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同学自由汇报。

3、师依据孩子叙说,相机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精确。

2、同桌互读互评。

〔媒体出示评价标准:能仔细读书,得;能仔细读书,读得精确,得;能仔细读书,读得精确流利得。

〕3、获一颗星和两颗星的小伙伴齐读课文,争取得三颗星。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__或段落。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指导书写:垂2.读通课文,清楚写作思路。

3.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变化,随机推敲用词的准确性。

一、读通,理“序”(一)导入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

(板书雷雨)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雷雨一般是在夏天午后下的。

小朋友们不仅见过,还写过呢?3.读周记,写得不错,如果认真学一学《雷雨》,林煜瀚会写得更好了。

(二)读通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检查自学(1)读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句子难不倒大家,一起来挑战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吧。

)(2)理思路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二、敲词,研“序”(一)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教学设计13【教学目的】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及教案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及教案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及教案《雷雨》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的教材之一。

以下是《雷雨》的原文和教案:《雷雨》原文:雷雨真可怕,它能打死人。

我害怕雷雨。

昨天晚上也下雷雨。

我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听到“轰”的一声,雷一下子打到我家的房子上,彻底把我吓醒了,然后就杀了我。

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的强大与可怕。

2. 能正确运用逻辑连线法进行配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感。

【教具准备】课文卡片、图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

1. 让学生看闪电和下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闪电和雷雨的了解并谈论一下。

2. 通过图片引入新课《雷雨》。

二、呈现新课。

1. 教师首先朗读全文一遍,学生跟读。

2. 教师逐句朗读,学生跟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强调雷雨的可怕和危险,并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紧张氛围。

三、课文内容理解。

1. 教师提问:“雷雨真可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作者害怕雷雨?(2)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3)发生那件事情后,作者感到了什么?(4)雷雨能杀了作者吗?为什么?四、逻辑连线法配对题。

1.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线,上面写上数字,下面写上句子。

引导学生根据句意,用直线将数字与句子连接。

2. 学生进行配对练习。

(1)1. 雷雨的声音很大。

2. 雷雨真可怕。

(2)1. 昨天晚上也下雷雨。

2. 我害怕雷雨。

(3)1. 我在床上躺了一会儿。

2. 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4)1. 雷一下子打到我家的房子上。

2. 雷雨能打死人吗?五、语文小知识。

(让学生自己翻书查找答案)1. 拼音:轰、一会儿。

2. 字词解释:彻底。

六、巩固课文。

1.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加强印象。

2. 分角色小组朗读,表演课文内容。

3. 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教师进行点评。

【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1小学语文《雷雨》说课稿一、今天我说的《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年段的学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认“压、乱、垂”等四个生字,会写“垂”字。

2、技能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能写观察日记。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二、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自主学习”、“课堂展示”三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

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培养着学生的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学生的头脑中。

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雷雨中。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词语,认识4个字,并注意积累课文中你喜欢的好词、赏析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变化。

教学重点:1、习生字、新词。

2、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

2、能从“压”“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从“压”“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

(板书课题)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

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一)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它;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3、不要忘了读完一节在前面标上节号。

(二)学习生字:压、乱、垂、虹过渡:老师将蜗牛上的生字宝宝放到卡片上,你还认识他们吗?1、加拼音指名读生字2、不加拼音读(边读边贴)指导“虹”:怎么记住虹字板书“红”对比3、快速读4、看表演猜字“乱”“垂”“压”乱:反义词“齐”垂:垂头、垂手、写字:(1)观察横多,注意长短、压:压字要注意什么?与“庄”作比。

找朋友:压下来四、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一)天“闷”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优秀6篇

雷雨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说说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雷雨前有什么不同?说说彩虹有哪几种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过程与方法:
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创设情景、问答、学生自主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
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
2、板书:雨。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联系生活实际,指名学生汇报。


3、 (CAI课件出示雷雨照片)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下雨的照片,我们来看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这篇课文也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

3、(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词语。

4.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齐读。

三、读文,小组讨论。

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
自然段描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哪些
景象?
四、汇报交流,读中感悟,理解想象:
(一)读中感悟“雷雨前”的景象。

1、哪几个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象?
(1) 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

师:是啊,你看!(出示黑沉沉的乌云)云已经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来了一样。

师:这时,你有什么感觉?(指名汇报)
(2)指导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我没有感觉到这黑沉沉的乌云“压”下来。

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

(师引读:满天的乌云……)
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有许多厚厚的乌云一起压下来了!这时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这是为什么呢?
(3)感悟理解第2自然段。

①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学生动作演示,理解“乱摆”)就在这时,你看!
②创设情境,理解“垂”。

③演示点拨: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害怕了,直直地滑下来逃走了。

(4)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

①出示图片: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指导朗读。

师:哪位同学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指名评价)
师:你也来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齐读)
师:雨就要下下来了。

②拓展练习。

你能用“()越来越()”来说一句话吗?
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也越来越棒了。

3.有感情朗读。

师: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呀,一场大雨就要下下来,让我们再把这种感觉读一读吧!(学生齐读1——3自然段)
(二)读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真的下起来了。

(多媒体展示雷雨)
2、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指名读)
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再来读。

3、读中体会雷雨中的景象。

①朗读第5自然段。

师引读第5自然段。

雨越下越大。

……(生齐读第5自然段)
②理解感悟第6自然段。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指名读)
评价引导:没读出雨渐渐小了的感觉。

谁能把“渐渐地”换一种说法。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
师:“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再来试一试。

4、读中感悟“雷雨后”的景象。

①自读感悟。

师:渐渐地,渐渐地,雨停了。

雷雨后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你读一读7、8自然段。

②指名汇报。

③感情朗读。

师:雨后的景色多美啊!你能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自读)
④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师:雨停了。

彩虹挂在天上,蜘蛛坐在网上,蝉叫了,青蛙也叫了。

雨后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出示课件)
出示: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学生
自由想象,合理填空。


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越来越完整了。

雷雨后的景色也是越来越美了。

五、感情朗读,回归整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一场雷雨,了解了雷雨前后的景象,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本文的作者那样认真观察,细心体
会,把你看到的想到的也试着写下来。

六、作业设计(多媒体出示)
1、找一找:查找资料,看看彩虹、雷雨是怎样形成的。

2、写一写: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七、板书设计
雷雨前:闷
18、雷雨雷雨中:大
雷雨后: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