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件常见铸造缺陷及预防措施
知识篇——铸钢件产生缺陷的原因及分析与防范

知识篇——铸钢件产生缺陷的原因及分析与防范在铸钢件生产中,常见的铸件缺陷有气孔、砂眼、渣孔、冲砂、掉砂、夹砂、结疤、粘砂、冷隔、浇不足、皱纹、缩孔、疏松、热裂、冷裂、应力与应变、偏析、晶粒粗大、夹杂物等。
通常,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不单是炼钢工艺问题,有时还有铸件设计、型砂(包括涂料)、造型、精整、焊补及热处理等许多生产工序的问题,因此必须具体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加以解决。
生产铸钢件时,最常见的铸造缺陷与冶金缺陷及其原因分析可参见以下。
粘砂特征:铸件丧面全部或部分覆盖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造型材料的混合物,或化合物的一层烧结物,使铸件表面粗糙原因分析:1.型砂材料中SiO2与氧化锰、氧化锰形成熔化物所致2.型砂中粘土含量高3.砂粒粗大或舂砂紧实度不够4.浇注温度过高夹砂特征:铸件上的金属疤块下有砂层存在。
一般在除掉疤块砂层后能看到铸件正常金属原因分析:(1)砂型或砂芯舂的松紧不均,型的通气性不够(2)砂型过湿,型砂拌合不匀,浇注后型或芯过热而引起气体或硅砂局部膨胀(3)钢液进人型腔过慢,使型或芯表面局部过热裂纹特征:铸件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
它们都是由于液态钢在高温下收缩变形受阻而形成的。
铸件冷却收缩受阻后产生应力,应力超过了钢液在该温度下的强度或塑性极限,便生成裂纹原因分析:1.硫、磷等有害元索含量偏高易形成热裂纹2.钢中的夹杂物与偏析容易形成应力集中3.钢液的线收缩越大,热裂纹倾向越大4.铸件设计的结构不良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也会导致热裂纹5.钢液浇注温度偏高,易于产生热裂纹6.铸件浇、冒口排列位置不当,导致收缩受阻而产生热裂纹7.砂型舂得过紧,退让性不良,阻碍收缩,增加热裂倾向8.铸件冷却速度过快,或打箱过早都会造成更大的冷却应力,增加热裂倾向9.铸件切割浇冒口不当或清理不当,热处理后冷却过快或不匀等也会导致热裂10.铸件冷却至温度较低范围,铸件的残余应力或外界条件而形成冷裂纹缩孔与缩松特征:铸件缩孔与缩松均产生于铸钢件表面(切割冒口即发现孔洞)或铸件内部(经加工或无损检测发现)其形状不规则,呈海绵状洞穴或小孔原因分析:由于铸件凝固收缩,又得不到足够的钢液补给所致,其原因是:1.冒口位置安排不合理2.冒口补贴能力不足3.冒口补贴设计不当4.钢液浇注温度过高,收缩量过大夹杂物特征:夹杂物按其原始形成可分为“内生”与“外来”夹杂物,这里指外来夹杂物,它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夹杂物,来自出钢、浇注过程中设备或浇注系统中剥落混入铸件形成,大多是耐火材料及型砂材料的熔渣原因分析:1.原材料、炼钢过程控材不当2.浇注过程、钢包中钢液与气体、砂型的相互作用气孔特征:是指“外生”式气孔,这类气孔呈梨形,细颈方向指向气体来源,发生在铸件表面或皮下,热处理后或加工后可发现原因分析:1.型砂中的水分过高,冷铁涂料处理不当2.砂型透气不良3.浇注系统和型腔在浇注过程中卷入气体而不能排除夹杂物特征:是指“内在”夹杂物,即所有的氧化物、硫化物聚集颗粒的非金属氧化物形态,还有氯化物、硅酸盐等,其结构为FeS、FeO、MnS、MnO-Al2O3及FeO-FeS等形状呈球状、网状、沿晶界及枝晶轴间分布原因分析:1.来自钢的冶炼过程中的氧和硫及脱氧剂,在冷却凝固过程中,残余的氧化物与硫化物相以不连续的相沉淀出脱氧产物Si+O2=SiO2,4Al+3O2=2Al2O32.浇注过程中的二次氧化也产生夹杂,称二次氧化夹杂气孔特征:是指“内生”式气孔,钢液中气体随温度下降其溶解度急剧减少,气体向较高温度扩散至壁较厚部位,严重时遍布冒口下部部位原因分析:炼钢过程中脱氧不良偏析特征:1.成分偏析:凝固过程中,由于固相和液相成分不同,先凝固都分含有高熔点组元,后凝固部分含有低熔点组元,而产生成分偏析2.树枝状偏析;铸件基本上存在成分上和组织上的不均称树枝状偏析3.晶间偏析:存在于树枝状晶体之间的后凝固的低熔点组成物,它与晶体本身成分不同4.岩石状断口:断口呈岩石状或片状.多产生于铝、硼和碳较高的铸件原因分析:1.浇注温度不当2.浇注速度不当3.某些低合金钢的脱氧剂用铝量多,氮含量高,硼的含量未控制好。
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

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一、铸件表面有花纹,并有金属流痕迹?产生原因:1、通往铸件进口处流道太浅.2、压射比压太大,致使金属流速过高,引起金属液的飞溅.调整方法:1、加深浇口流道.2、减少压射比压.二、铸件表面有细小的凸瘤产生原因:1、表面粗糙。
2、型腔内表面有划痕或凹坑、裂纹产生。
调整方法:1、抛光型腔。
2、更换型腔或修补。
.三、铸件表面有推杆印痕,表面不光洁,粗糙。
产生原因:1、推件杆(顶杆)太长;2、型腔表面粗糙,或有杂物。
调整方法:1、调整推件杆长度。
2、抛光型腔,清除杂物及油污。
四、铸件表面有裂纹或局部变形,产生原因:1、顶料杆分布不均或数量不够,受力不均:2、推料杆固定板在工作时偏斜,致使一面受力大,一面受力小,使产品变形及产生裂纹。
3、铸件壁太薄,收缩后变形。
调整方法:1、增加顶料杆数量,调整其分布位置,使铸件顶出受力均衡。
2、调整及重新安装推杆固定板。
五、压铸件表面有气孔,产生原因:1、润滑剂太多。
2、排气孔被堵死,气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合理使用润滑剂。
2、增设及修复排气孔,使其排气通畅。
六、铸件表面有缩孔:产生原因:压铸件工艺性不合理,壁厚薄变化太大。
金属液温度太高。
调整方法:1、在壁厚的地方,增加工艺孔,使之薄厚均匀。
2、降低金属液温度。
七、铸件外轮廓不清晰,成不了形,局部欠料,产生原因:1、压铸机压力不够,压射比压太低。
2、进料口厚度太大;3、浇口位置不正确,使金属发生正面冲击。
调整方法:1、更换压铸比压大的压铸机;2、减小进料口流道厚度;3、改变浇口位置,防止对铸件正面冲击。
八、铸件部分未成形,型腔充不满,产生原因:1、压铸模温度太低;2、金属液温度低;3、压机压力太小,4、金属液不足,压射速度太高;5、空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 2、提高压铸模,金属液温度;3、更换大压力压铸机。
铸件常见缺陷及其预防措1

缩孔
在铸件厚断面内部、两交界面的内部及厚断面和薄断面交接处的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壁厚小且均匀的铸件要采用同时凝固,壁厚大且不均匀的铸件采用由薄向厚的顺序凝固,合理放置冒口的冷铁。
3
缩松
在铸件内部微小而不连贯的缩孔,聚集在一处或多处,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很小的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
减少砂粒间隙。适当降低金属的浇注温度。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
9
夹砂
在铸件表面上,有一层金属瘤状物或片状物,在金属瘤片和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
严格控制型砂、芯砂性能。改善浇注系统,使金属液流动平稳。大平面铸件要倾斜浇注。
10
冷隔
在铸件上有一种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界边缘是圆滑的。
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改善浇注系统。浇注时不断流。
壁间连接处尽量减小热节,尽量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4
渣气孔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孔眼。孔眼不光滑,里面全部或部分充塞着熔渣。
提高铁液温度。降低熔渣粘性。提高浇注系统的挡渣能力。增大铸件内圆角。
5
砂眼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
严格控制型砂性能和造型操作,合型前注意打扫型腔。
6
热裂
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注要是弯曲形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常见铸件缺陷及措施
1
气孔
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颜色有白色的或带一层暗色,有时覆有一层氧化皮。
降低熔炼时流言蜚语金属的吸气量。减少砂型在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改进铸件结构,提高砂型和型芯的透气性,使型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金属型铸件常见缺陷及预防方法

金属型铸件常见缺陷及预防方法:1针孔预防产生针孔的措施:严禁使用被污染的铸造铝合金材料、沾有有机化合物及被严重氧化腐蚀的材料。
控制熔炼工艺,加强除气精炼。
控制金属型涂料厚度,过厚易产生针孔。
模具温度不宜太高,对铸件厚壁部位采用激冷措施,如镶铜块或浇水等。
采用砂型时严格控制水分,尽量用干芯。
2气孔预防气孔产生的措施:修改不合理的浇冒口系统,使液流平稳,避免气体卷入。
模具与型芯应预先预热,后上涂料,结束后必须要烘透方可使用。
设计模具与型芯应考虑足够的排气措施。
3氧化夹渣预防氧化夹渣的措施:严格控制熔炼工艺,快速熔炼,减少氧化,除渣彻底。
Al-Mg合金必须在覆盖剂下熔炼。
熔炉、工具要清洁,不得有氧化物,并应预热,涂料涂后应烘干使用。
设计的浇注系统必须有稳流、缓冲、撇渣能力。
采用倾斜浇注系统,使液流稳定,不产生二次氧化。
选用的涂料粘附力要强,浇注过程中不产生剥落而进入铸件中形成夹渣。
4热裂预防产生热裂的措施:实际浇注系统时应避免局部过热,减少内应力。
模具及型芯斜度必须保证在2°以上,浇冒口一经凝固即可抽芯开模,必要时可用砂芯代替金属型芯。
控制涂料厚度,使铸件各部分冷却速度一致。
根据铸件厚薄情况选择适当的模温。
细化合金组织,提高热裂能力。
改进铸件结构,消除尖角及壁厚突变,减少热裂倾向。
5疏松预防产生疏松的措施:合理冒口设置,保证其凝固,且有补缩能力。
适当调低金属型模具工作温度。
控制涂层厚度,厚壁处减薄。
调整金属型各部位冷却速度,使铸件厚壁处有较大的激冷能力。
适当降低金属浇注温度。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铸件缺陷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1).冷紋:原因:熔汤前端的温度太低,相叠时有痕迹.改善方法:1.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設計或制造) ,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2.检查形狀是否不易充填;距离太远、封閉区域(如鳍片(fin) 、凸起) 、被阻挡区域、圆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並注意是否有肋点或冷点.3.缩短充填时间.缩短充填时间的方法:…4.改变充填模式.5.提高模温的方法:…6.提高熔汤温度.7.检查合金成分.8.加大逃气道可能有用.9.加真空裝置可能有用.2).裂痕:原因:1.收缩应力.2.頂出或整缘时受力裂开.改善方式:1.加大圆角.2.检查是否有热点.3.增压时间改变(冷室机).4.增加或缩短合模时间.5.增加拔模角.6.增加頂出銷.7.检查模具是否有錯位、变形.8.检查合金成分.3).气孔:原因:1.空气夾杂在熔汤中.2.气体的来源: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改善方法:1.适当的慢速.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減.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后充填的地方.4.检查离型剂是否噴太多,模温是否太低.5.使用真空.4).空蚀:原因:因压力突然減小,使熔汤中的气体忽然膨胀,冲击模具,造成模具損伤.改善方法:流道截面积勿急遽变化.5).缩孔:原因:当金属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时所占的空间变小,若无金属补充便会形成缩孔.通常发生在较慢凝固处.改善方法:1.增加压力.2.改变模具温度.局部冷却、噴离型剂、降低模温、.有时只是改变缩孔位置,而非消缩孔.6).脫皮:原因:1.充填模式不良,造成熔汤重叠.2.模具变形,造成熔汤重叠.3.夾杂氧化层.改善方法:1.提早切換为高速.2.缩短充填时间.3.改变充填模式,浇口位置,浇口速度.4.检查模具強度是否足夠.5.检查銷模裝置是否良好.6.检查是否夾杂氧化层.7).波紋:原因:第一层熔汤在表面急遽冷却,第二层熔汤流過未能将第一层熔解,却又有足夠的融合,造成組织不同. 改善方法:1.改善充填模式.2.缩短充填时间.8).流动不良产生的孔:原因:熔汤流动太慢、或是太冷、或是充填模式不良,因此在凝固的金属接合处有孔.改善方法:1.同改善冷紋方法.2.检查熔汤温度是否稳定.3.检查模具温充是否稳定.9).在分模面的孔:原因:可能是缩孔或是气孔.改善方法:1.若是缩孔,減小浇口厚度或是溢流井进口厚度.2.冷却浇口.3.若是气孔,注意排气或捲气問题.10).毛边:原因:1.鎖模力不足.2.模具合模不良.3.模具強度不足.4.熔汤温度太高.11).缩陷:原因:缩孔发生在压件表面下面.改善方法:1.同改善缩孔的方法.2.局部冷却.3.加热另一边.12).积碳:原因:离型剂或其他杂质积附在模具上.改善方法:1.减小离型剂喷洒量.2.升高模温.3.选择适合的离型剂.4.使用软水稀釋离型剂.13).冒泡:原因:气体捲在铸件的表面下面.改善方式:1.減少捲气(同气孔).2.冷却或防低模温.14).粘模:原因:1.鋅积附在模具表面.2.熔汤冲击模具,造成模面损坏.改善方法:1.降低模具温度.2.降低划面粗糙度.3.加大拔模角.4.镀膜.5.改变充填模式.6.降低浇口速度序缺陷名称缺陷特征预防措施1气孔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序+缺陷名称+缺陷特征+预防措施)1 气孔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
颜色有白色的或带一层暗色,有时覆有一层氧化皮。
降低熔炼时流言蜚语金属的吸气量。
减少砂型在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改进铸件结构,提高砂型和型芯的透气性,使型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2 缩孔在铸件厚断面内部、两交界面的内部及厚断面和薄断面交接处的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壁厚小且均匀的铸件要采用同时凝固,壁厚大且不均匀的铸件采用由薄向厚的顺序凝固,合理放置冒口的冷铁。
3 缩松在铸件内部微小而不连贯的缩孔,聚集在一处或多处,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很小的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
壁间连接处尽量减小热节,尽量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4 渣气孔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孔眼。
孔眼不光滑,里面全部或部分充塞着熔渣。
提高铁液温度。
降低熔渣粘性。
提高浇注系统的挡渣能力。
增大铸件内圆角。
5 砂眼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
严格控制型砂性能和造型操作,合型前注意打扫型腔。
6 热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注要是弯曲形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严格控制铁液中的 S、P含量。
铸件壁厚尽量均匀。
提高型砂和型芯的退让性。
浇冒口不应阻碍铸件收缩。
避免壁厚的突然改变。
开型不能过早。
不能激冷铸件。
7 冷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主要是直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8 粘砂在铸件表面上,全部或部分覆盖着一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砂(或涂料)的混(化)合物或一层烧结构的型砂,致使铸件表面粗糙。
减少砂粒间隙。
适当降低金属的浇注温度。
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
9 夹砂在铸件表面上,有一层金属瘤状物或片状物,在金属瘤片和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
严格控制型砂、芯砂性能。
改善浇注系统,使金属液流动平稳。
大平面铸件要倾斜浇注。
10 冷隔在铸件上有一种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界边缘是圆滑的。
铸件生产时的缺陷介绍以及预防措施

铸件生产时的缺陷介绍以及预防措施
——长城铸钢
1、针孔,在大型铸钢件生产的过程中,经常见到针孔缺陷,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预防?预防措施:禁止使用已经被污染的材料、沾有有机化合物或者是已经被氧化腐蚀的材料。
控制好加工的工艺,加强除气精炼。
严格控制涂料厚度,不宜过后,否则容易产生针孔。
模具的温度不能太高,要对铸件的厚壁部分采用下激冷措施,采用砂型加工时要控制好水分,尽量的采用干芯来加工。
2、疏松
疏松的预防措施,要合理的设置好冒口,能够保证它的凝固,还有补缩能力,可以适合的调低金属型模具的温度。
控制好涂层的厚度,如果是较厚的就要减薄。
还要调整好金属型的部位冷却速度,让铸件的厚壁处拥有较大的激冷能力,而且适当的降低金属的浇注温度。
3、氧化夹渣
氧化夹渣的预防:控制好熔炼的工艺,再快速的熔炼,能够减少氧化,可以除渣的更彻底。
熔炉与工具做好清洁,要进行预热,涂料干厚,烘干使用。
设计的浇注系统必须要有稳流,而且不能产生二次的氧化。
选择的涂料粘附力要加强,浇注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产生剥落进入到铸件而形成夹渣。
六种铸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六种铸件常见缺陷的产⽣原因及防⽌⽅法⽓孔(⽓泡、呛孔、⽓窝)特征⽓孔是存在于铸件表⾯或内部的孔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多个⽓孔组成⼀个⽓团,⽪下⼀般呈梨形。
呛孔形状不规则,且表⾯粗糙,⽓窝是铸件表⾯凹进去⼀块,表⾯较平滑。
明孔外观检查就能发现,⽪下⽓孔经机械加⼯后才能发现。
形成原因1、模具预热温度太低,液体⾦属经过浇注系统时冷却太快。
2、模具排⽓设计不良,⽓体不能通畅排出。
3、涂料不好,本⾝排⽓性不佳,甚⾄本⾝挥发或分解出⽓体。
4、模具型腔表⾯有孔洞、凹坑,液体⾦属注⼊后孔洞、凹坑处⽓体迅速膨胀压缩液体⾦属,形成呛孔。
5、模具型腔表⾯锈蚀,且未清理⼲净。
6、原材料(砂芯)存放不当,使⽤前未经预热。
7、脱氧剂不佳,或⽤量不够或操作不当等。
防⽌⽅法1、模具要充分预热,涂料(⽯墨)的粒度不宜太细,透⽓性要好。
2、使⽤倾斜浇注⽅式浇注。
3、原材料应存放在通风⼲燥处,使⽤时要预热。
4、选择脱氧效果较好的脱氧剂(镁)。
5、浇注温度不宜过⾼。
缩孔(缩松)特征缩孔是铸件表⾯或内部存在的⼀种表⾯粗糙的孔,轻微缩孔是许多分散的⼩缩孔,即缩松,缩孔或缩松处晶粒粗⼤。
常发⽣在铸件内浇道附近、冒⼝根部、厚⼤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及具有⼤平⾯的厚薄处。
形成原因1、模具⼯作温度控制未达到定向凝固要求。
2、涂料选择不当,不同部位涂料层厚度控制不好。
3、铸件在模具中的位置设计不当。
4、浇冒⼝设计未能达到起充分补缩的作⽤。
5、浇注温度过低或过⾼。
防⽌⽅法1、提⾼磨具温度。
2、调整涂料层厚度,涂料喷洒要均匀,涂料脱落⽽补涂时不可形成局部涂料堆积现象。
3、对模具进⾏局部加热或⽤绝热材料局部保温。
4、热节处镶铜块,对局部进⾏激冷。
5、模具上设计散热⽚,或通过⽔等加速局部地区冷却速度,或在模具外喷⽔,喷雾。
6、⽤可拆缷激冷块,轮流安放在型腔内,避免连续⽣产时激冷块本⾝冷却不充分。
7、模具冒⼝上设计加压装置。
8、浇注系统设计要准确,选择适宜的浇注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钢件常见铸造缺陷及预防措施
铸钢件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不同的铸造缺陷,如何预防这些缺陷,一直是铸件生产厂家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实践经验。
我车间主要采用传统湿型砂铸造工艺生产铸钢件,在长期的生产中,发现铸钢件主要出现以下铸造缺陷,砂眼,粘砂,气孔,缩孔,夹砂结疤,胀砂等等。
1.砂眼及其预防措施
砂眼缺陷处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芯)砂的小孔,砂眼是一种常见的铸造缺陷,往往导致铸件报废。
砂眼是由于金属液从砂型型腔表面冲下来的砂粒(块),或者在造型,合箱操作中落人型腔中的砂粒(块)来不及浮入浇冒系统,留在铸件内部或表面而造成的。
砂眼的预防措施:
1.1严格控制型砂性能,提高砂型芯的表面强度和紧实度,减少毛刺和锐角,减少冲砂。
1.2合箱前把型腔和砂芯表面的浮砂处理干净,平稳合箱,如果是明冒口或贯通出气眼,应避免散砂从中掉人型腔,合箱后要尽快浇注。
1.3设置正确合理的浇冒系统,避免金属液对型壁和砂芯的冲刷力过大。
1.4浇口杯表面要光滑,不能有浮砂。
2.粘砂及其预防措施
在铸件表面上,全部或部分覆盖着一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砂(或涂料)的混(化)合物或一层烧结构的型砂,致使铸件表面粗糙,难于清理。
粘砂多发生在型、芯表面受热作用强烈的部位,分机械粘砂和化学粘砂两种。
机械粘砂是由金属液渗入铸型表面的微孔中形成的,当渗入深度小于砂粒半径时,铸件不形成粘砂,只是表面粗糙,当渗入深度大于砂粒半径时,就形成机械粘砂,化学粘砂是金属氧化物和造型材料相互进行化学作用的产物,与铸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粘砂的预防措施:
2.1选用耐火度高的砂,以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原砂的SiO2含量在96%(质量分数)以上,而且砂粒应对粗些。
铸钢件的浇注温度越高,壁厚越厚,对原砂中SiO2含量的要求越高。
2.2适当降低浇注温度和提高浇注速度,减轻金属液对砂型的热力学和物理化学作用。
2.3砂型紧实度要高(通常大于85)且均匀,减少砂粒间隙;型、芯修补到位,不能有局部疏松。
2.4采用在高温下不开裂、不烧结成熔洞的涂料。
3.气孔及其预防措施
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
颜色有白色的或带一层暗色,有时覆有一层氧化皮。
由于气体的来源和形成原因不同,气孔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有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
侵入性气孔体积较大,形状近似梨形,常出现在铸件上部靠近型芯壁或浇注位置处,主要是由于砂型芯中产生的气体侵入金属中未能逸出造成的,梨形气孔小端位置表明气体由该处进入铸人件。
析出性气孔多而分散,一般位于铸件表面,往往同一炉铸件几乎都会出现,主要是由于金属在熔炼过程中吸收的气体在凝固前未能全部析出,就在铸件中形成许多分散的小气孔。
反应性气孔是由于金属一铸型界面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气孔,因其分布均匀且往往在铸件表皮以下1-3è处(有时在一层氧化皮下面)出现,所以又称为皮下气孔。
又由于这种气孔多呈细长形针孔状,其长轴与铸件表面垂直,又可将其称为针孔。
气孔的预防措施:
3.1采用洁净干燥的炉料,限制含气量较多的炉料的使用,降低熔炼时金属的吸气量;浇包要烘干烫包;可以适当提高浇注温度以利于气体扩散。
3.2浇注时控制好压头和速度,保证钢水平稳充填砂型型腔,避免产生紊流,防止卷入气体。
3.3减少发气量,控制型(芯)砂水分及发气原料的含量,减少砂型在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不使用受潮,生锈或有油污的冷铁和芯撑等。
3.4改善砂型的透气性,选择合适的砂型紧实度,提高砂型和型芯的透气性;合理安排出气眼,使型(芯)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3.5提高气体进入金属液的阻力.合理设计浇注系统,避免浇注时卷入气体,
在型(芯)表面涂刷涂料以减少少金属一铸型的界面作用。
4.缩孔、缩松及其预防措施
在铸件厚断面内部,热节处或轴心等最后凝固的地方,形成不规则的表面粗糙的孔洞,该处晶粒粗大,往往带有树枝晶.孔洞大而集中的为缩孔,孔眼小而分散的称为缩松.主要是由于铸件在冷却凝固时所产生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远远大于固态收缩,且在铸件最后凝固的地方得不到金属液的补充造成的。
缩孔、缩松的预防措施:
4.1尽量降低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浇注后期的补浇要充分到位。
4.2合理设计浇冒系统,壁厚小且均匀的铸件要采用同时凝固,壁厚大且不均匀的铸件采用由薄向厚的顺序凝固,使铸件得到充分补缩。
4.3在铸件厚断面部位,合理放置内,外冷铁。
4.4尽量减少铸件的热节部位。
5.夹砂、结疤及其预防措施
夹砂是指在铸件表面上,有一层金属瘤状物或片状物,在金属瘤片和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或涂料,结疤是由于金属液在铸型表面局部冲去了一块砂的地方或在发生搅拌或沸腾现象的地方出现了一块凸出的疤痕,脱落的砂夹在疤块中或铸件的其他部位中。
在浇注时,湿型型腔表面的水分因受到钢液的高温烘烤而向砂型内部发生迁移,形成强度较低的水分凝聚区,易使型腔表面脱层而造成铸钢件结疤,、夹砂等缺陷.。
夹砂、结疤的预防措施:
5.1严格控制型砂、芯砂性能。
5.2浇注时间尽量短;浇注系统的设计应使金属液进入型腔时平稳而冲击力不大,内浇口的布置要适当分散以避免铸型局部过热,同时尽快地覆盖住下型面。
5.3大平面的板状铸件可采用倾斜浇注;
5.4铸型上扎气眼以利于水水蒸气及其他气体的排除,使水分凝聚区后移和降低其中的水分,减少气体压力对型腔表面的拱托作用。
5.5修型时避免用压勺来回压大平面,防止分层。
6.其他铸造缺陷
6.1变形
长、板状铸件比较容易变形.某些铸件加工后,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变形。
预防措施:适当添加加强筋;适当增加加工余量;采用反变形工艺;将铸件进行去应力退火,消除铸件的内应力;采用时效处理。
6.2冷隔
在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凹坑,其交界边缘是圆滑的。
预防措施: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改善浇注系统;浇注时不断流。
6.3浇不足
由于金属液未完全充满型腔而产生的铸件缺肉。
预防措施;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不要断流和防止跑火;浇注后期的点浇补缩到位。
总结:
需要强调的是,在采取各种缺陷的预防措施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工艺纪律检查,对违反工艺操作的现象进行监督、纠正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