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选择性缄默症1例报道

合集下载

个体心理辅导文本记录

个体心理辅导文本记录

一名心理障碍儿童的个案辅导一、乐乐(化名)小朋友及其家庭简要情况乐乐女五岁(2007 年2 月20 日)乐乐父母文化程度皆为大学本科毕业,身体健康。

怀孕期间有先兆流产现象,分娩时足月、剖腹产。

乐乐于2012 年 4 月来宜童心理行为训练中心接受一对一的个案训练。

二、乐乐来中心后的观察印象(一)外观:体形一般,健康,较喜欢笑,但有哭闹情绪问题出现后会满头大汗。

(二)行为:听到刺激或突发性的声音会表现出惊慌,大声哭闹,不停的说怕声音,手心及浑身会出汗,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有攻击性行为,会在家长或老师不注意下抓老师的眼镜。

(三)注意力涣散、目光对视时间较短,在游戏的时候注意力是放在提问题上,而且提问时不与人目光对视,只有在提示下才有短时间目光对视。

(四)语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由于嗓音的原因发音不太清晰。

主动语言较少。

(五)情绪不稳定,脾气急躁,着急时会大声喊叫并哭闹。

(六)动作方面:大运动较好,精细动作较差,不会正确握笔的姿势,剪刀随意剪较差,手指灵活度差。

(七)认知方面: 认知水平较高,可以完成20 以内加减法,可认字并读简单的书。

(八)社会性:不与小朋友交流,不听老师指令。

三、分析与诊断个人原因:由于感觉统合失调,导致孩子情绪行为问题较严重,安全感缺失,存在交流、沟通和社会交往障碍,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感受和意愿。

家庭原因:乐乐自出生由奶奶带大,从小自己独立睡在小床上,缺少抚触及安全感,有溺爱的现象。

父母对孩子较高。

社会因素:由于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有过攻击小朋友的现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所以不能够正常的上幼儿园。

四、训练措施(一)稳定情绪乐乐总是在听到滑板的声音时发生情绪问题,开始时紧张,继而就会出现大声哭闹,开始时我会采用抱着她、安慰她的方式,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后来我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她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听故事上,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到周围声音上,并通过故事里的一些内容,让她增加勇气,以及一些调解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一、概述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是一组非特殊原因导致的没有明显脑损害的言语和语言障碍,其非言语智商水平往往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表现为说话延迟,言语理解和(或)表达困难,语音不清晰,或者言语流畅性障碍。

临床上分为发育性语音障碍、发育性言语流畅性障碍、发育性语言障碍,后者又分为表达性语言障碍、理解和表达混合性语言障碍、实用性语言障碍三种类型。

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美国报道2~3.5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患病率为13.5%~17.5%;4~7岁儿童语言障碍患病率为7.4%~9.4%。

国内报道,语言发育迟缓在24~29个月男童、女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2%和15.2%,30~35个月男童、女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和2.6%;4~6 岁儿童发育性语音障碍患病率为2.14%;4~6岁儿童口吃患病率为0.63%,7~9岁儿童为1.19%。

部分重度的语言障碍往往导致儿童学龄期后发生学习障碍,甚至影响终身的语言能力。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和围生期损害等因素。

虽然目前未发现患者大脑有明显的结构异常,但是一些证据支持患儿存在脑发育障碍,如脑电图异常率高于正常儿童,言语任务的脑诱发电位检查显示与语言有关的中枢存在功能障碍,部分患儿的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存在轻度异常,高频范围听力可能受损。

患者存在言语与语言障碍的家族史,围生期高危因素也明显多于一般儿童。

因此,该类障碍被认为与遗传因素和导致脑损害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引起听觉传入、记忆、整合、理解的功能不足有关。

后天语言环境不良、现代电子产品占据儿童语言交流的时间也可能对语言障碍的发展起到部分促进作用。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一)临床特征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下列几方面的临床表现。

1.发音障碍说话时发音错误,包括语音错误、替代、遗漏或不清楚,并且与年龄、语言水平不相符,导致他人难以听懂其说话。

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把选择性缄默症描述为儿童的罕见心理失调。

有这症的儿童的说话和理解语言能力完全正常,但在某些需要说话的社交场合却说不出话来。

他们其它行为和学习能力都正常,尽管他们会显得非常退缩,不愿意进行团体活动。

譬如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完全静默,在家中却自由说话,不过如有陌生人在场可能又令小孩静默。

选择性缄默症并不视为沟通障碍,因为大部份儿童患者会以面部表情和手势等沟通。

有时候选择性缄默症是广泛性发展障碍或精神障碍的病症。

选择性缄默症或会误诊为自闭症,尤其若在心理学家面前表现得特别退缩。

很不幸的,这可能令治疗用错方法。

与一般见解相反,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的情况不一定在长大后改善,故此年轻时即应积极接受治疗。

现行治疗方法通常是鼓励和引导患者到各种社交场合。

※选择性缄默症的通常特征有:✧在某些期望说话的特定社交场合(例如在学校),持续无法说话,即使在其它场合能够说话。

✧这状况影响学习或工作表现,人际沟通。

✧这状况已持续超过一个月(不仅限于上学第一个月)。

✧不说话的原因不是对社交场合中的语言不了解或不习惯使用。

✧这状况不适合以某些沟通障碍解释(例如口吃),也不仅于广泛性发展障碍、精神分裂或其它精神障碍的时候发生。

以前的英文病名elective mutism,显出对此症的误解普遍,甚至心理学家也不例外:误以为患者自己决定在某些场合缄默,但实际上是他们的极度焦虑迫使他们缄默,即使想说话,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为了表示其非自愿性,在1994年英文名从带有自愿含义的旧名,改为中性的selective mutism。

此症的发生比例仍不清楚。

由于公众极大部份不知道此症,很多个案没被发现。

以有纪录的个案统计,发病率为1比1000。

但在《美国儿童及青年精神病学院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一份2002年的研究中,这比例提高至7比1000。

个体心理辅导记录

个体心理辅导记录

个体心理辅导记录(一)王艳丽来源:作者:wangyanli 浏览:3613 添加时间:08-06-29 17:18:45威海市实验小学学生个体心理辅导记录生:(沉默不语)师:咱们聊聊好吗?我很喜欢你,但不太喜欢你哭。

这样大家都会认为你是个爱哭的孩子,就不会和你交朋友了。

你愿意这样吗?生:不愿意。

但我总完成不了任务,没有很多时间玩,大家也不愿意和我玩了。

师:你是不是觉得写字的任务多了?生:妈妈说别的小朋友能写完我就应该能写完。

师:妈妈这样说是对的,你既然和小朋友一起上学,也就能和大家一起完成任务的呀。

生:我一看到小朋友们都交作业了,我就更着急,光看他们了,就完成不了任务了。

师:其实不是你不能完成任务,而是更多的时间看别人了,耽误了自己的时间才成为了最后是吗?生:(又一次沉默不语)师: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的所在,我们就应该改是吗?集中精力完成任务,你才会有更多玩的时间,才会有更多的小朋友陪你一起玩。

你愿意这样是吗?生:嗯,是的。

师:我相信你能做到。

我们都不急,一起慢慢改掉坏习惯,做什么事都集中精力,好不好?生:好!师:我们握握手,一起加油吧!辅导时间2006年4月12日自12时30分始,12时50分结束。

学生姓名王天怡班级 1.5 性别女年龄6岁辅导次数第1次备注年龄小辅导缘由:年龄小,处处又想成为最棒的!但没有好习惯,完成任务时常常成为最末的一个。

为此她常常哭鼻子,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大家学习。

学生自述:在幼儿园里,她是大家的焦点,英语学得好,又常常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英语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上学后,她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总是觉得跟不上大家,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了。

于是只好用哭来发泄,也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还是想成为大家的焦点。

妈妈又天天看着她学习,她觉得上学没意思,不如幼儿园好。

初步分析:天怡的年龄比班上最大的孩子能差一年半呢。

她妈妈也觉得女儿能行,才找关系让孩子上学了。

上学后才发现能行的女儿不行了,学习跟不上,还常常哭,英语也不好好学习了。

争当好学生随班就读教育案例

争当好学生随班就读教育案例

争当好学生随班就读教育案例随班就读(Inclusion)是指一种教育方案,旨在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教育,并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中接受同样的教学。

其中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争当好学生就是指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并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以下是一个关于争当好学生随班就读教育案例。

韩小明是一名10岁的学生,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尽管他在社交交往、情绪管理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一些困难,但韩小明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和其他普通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中接受教育。

因此,他们选择了争当好学生随班就读教育方案。

在韩小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老师和班级同学对他给予了热情的欢迎。

为了帮助韩小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校为他提供了一位特殊教育教师作为他的辅导员。

这位特教教师帮助他理解课程内容,并通过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和简化的语言来帮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英语课上,韩小明发现自己对单词记忆能力很强。

他能够迅速记住新的单词,并运用到句子中。

在这方面,他超过了大部分同学。

因此,老师和辅导员决定在英语课上应用集体合作学习的策略,鼓励其他同学向韩小明学习。

这样,韩小明不仅得到了肯定和鼓励,也有机会在班级中起到榜样的作用。

然而,韩小明在数学课上遇到了一些困难。

他在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能力比较弱。

他的特教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后,与数学老师合作,为他设计了一些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通过使用具体物体和图形来帮助他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老师还鼓励其他学生与韩小明合作,相互学习和互相扶持。

除课堂学习外,学校还为韩小明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支持和资源。

他定期参加儿童心理学家的辅导,以帮助他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与他人的交流。

此外,学校还鼓励韩小明参加体育和艺术课程,以培养他的兴趣和才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韩小明在学校中逐渐展现出了他的优势和潜能。

他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社交技能也得到了改善。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回龙观医院朱凤艳一、 DSM-5 焦虑障碍的分类DSM 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的简称,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的,它的内容涵盖诊断精神疾病的种类、症状及其他的标准。

DSM-5 是 2013 年 5 月份在美国正式出版。

DSM-5 的焦虑障碍的分类包括分离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怖、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及物质/药品导致的焦虑障碍、由其他躯体问题引起的焦虑障碍、其他特定的焦虑障碍和非特定的焦虑障碍。

DSM-5 的焦虑障碍不再包括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急性应激障碍。

但 DSM-5 在这几类疾病的顺序上显示了它们密切的相关性,惊恐障碍与广场恐惧不再关联,分别有独立的诊断标准;分离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由原分类在“通常在婴幼儿、儿童或者青少年阶段首次诊断的障碍”中改为分类在焦虑障碍中。

因为绝大多数有选择性缄默的儿童是焦虑的,诊断标准没有变化。

二、选择性缄默症的概念选择性缄默症 (selective mutism , SM) 是一种童年障碍,始发于儿童期。

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 ( 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 ) 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疾病,智力发展也无障碍而表现出缄默无语。

具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发生缄默以前,一般智力发育正常,已具备相当的言语能力。

该类儿童具有正常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却会有选择性地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保持缄默不语。

病例举例:菁菁是一名只有 5 岁的小女孩,她原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无忧无虑。

然而两年前,菁菁的父母因感情出现了危机,两人最终离婚。

父母离异后,菁菁随父亲与继母一起生活。

一天,菁菁与继母带来的孩子发生争吵,继母不分青红皂白,凶狠地训斥菁菁。

菁菁不敢言声,只能默默地哭泣,哭了一阵之后,慢慢地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醒后,菁菁感到头晕、害怕,有一种压抑感。

自闭症儿童病例

自闭症儿童病例

自闭症儿童病例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对人的社交交流能力、语言能力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下面是一个自闭症儿童的病例描述:
病例: 李明(化名)
年龄: 5岁
性别: 男孩
诊断: 自闭症
李明是一个五岁的男孩,他在与家人和其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和沟通困难。

他很少与人眼神接触,也很少展示基本的面部表情,例如微笑或皱眉。

他几乎不主动与他人互动,更喜欢一个人独自玩耍。

当家人试图与他进行交流时,他通常只用单词或句子的重复来回应,并且缺乏适当的语言交流能力。

李明对于改变和新环境有很强的抵触感,对于日常生活中
的一些常规活动,如衣着、饮食和卫生习惯,展示出很高
的刚性。

他也容易陷入强迫性的重复行为,如无意义的手势、重复摆弄物品等。

在学校中,李明很难与其他孩子建立友谊,他往往被孤立,不参与集体活动或游戏。

他对于新的学习任务缺乏兴趣,
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保持专注。

尽管李明在智力上没有明显的问题,但他的自闭症症状对
他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目前
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和行为疗法,以改善他的社交技能和
语言能力,并帮助他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要求。


人也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并提供支持和关爱。

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

6、幼儿园原因: 学前班老师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同伴的孤立, 让孩子内心受到严重的感情创伤,长期处于 惊吓、恐惧和压抑、孤独的环境中,从被剥 夺说话的权利,发展到选择缄默以带来安全 感;并对学校、老师、同学产生了应激性的
排斥和阻抗。
2、发育成熟延迟: 患儿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
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 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 等其他发育性障碍,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 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他异常变化。
3、心理社会因素: 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
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 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 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 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4、家庭和社会严重脱节: 有些家长很少带孩子出去接触外界, 整天让孩子待在家里,特别是独生子 女。长期独自在家里玩着长大,孩子 很容易患上选择性缄默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某些刺激因素: 如受惊、恐惧、忧郁、压抑、孤独而造成精神 紧张所引起的,究其发生原因,主要来自心理 与家庭环境因素:许多心理专家发现选择性缄 默症儿童的母亲非常焦虑,在家庭处于支配地 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与其他人特别是与 成年人建立关系的努力受到阻碍,以后则以选 择性缄默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
任务:
通过案例,请同学们讨论出涛涛 会产生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
1、病前具有性格特征: 患儿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
依赖等性格特征,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 。如这类儿童在与同伴的表演游戏中,这类儿童扮演小 猫。当没有情节表演时,则会在一边摆弄道具,表情轻 松、愉悦。当与同伴开展情景对话,得到周围 同伴的关 注时,则会立刻转过头去,一边比划一边自言自语,沉 浸在 自我表演当中。当教师要求和他拥抱、亲吻时,总 是抗拒教师的接 触,并以肢体动作(推、弯腰低头、转 头)来拒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1例报道
摘要】目的:让更多的人认识儿童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的发生与表现;呼吁大家都来关心儿童的身心发育;儿童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孩子语言器官无器
质性改变,智力正常,发言功能正常,因某些精神因素的影响出现的在特定社交
场合或特殊环境中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交功能障碍(心理问题)而
非语言功能障碍。

方法:本例是作者门诊中诊断并指导治疗的五岁半女孩,主要
是由于家庭因素精神受创及环境教育方式不当而发病。

结果与结论:经家庭及环
境教育方式方法改变、改变环境及精神分析、心理疏导,以及加强特殊游戏、行
为矫正等治疗,孩子6个月后症状有所减轻;家长紧张及焦虑也得到缓解;18个
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关键词】儿童;语言;精神因素;选择性缄默症;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24-02
1.病例资料
冯女,5.5岁,发现在幼儿园不讲话半年多来就诊。

幼儿园老师反应该女孩在园期间常常独自玩耍,不与小朋友及老师交流,老
师问话也不语;吃饭、睡眠等基本正常,就是不讲一句话,有时一整天都听不到
女孩讲话;该女孩回到家后话语也很少,但是被动能够与母亲交流,母亲问话可
以简短回答;饮食及睡眠等均基本正常。

母亲孕期及小儿出生时均无异常;该女
孩6个月时会坐,8个月会爬行,13个月时会喊爸妈、能懂得近80个词语;14
个月会独立行走;18个月左右开口讲话,2~5岁期间生长发育未发现明显异常;平时语言较少,比较依赖母亲,害羞、小伙伴较少;咨询中了解到该女孩父母经
常为小事争吵不休,半年多前终因为感情不和离异了。

女孩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
亲生活,以前父亲经常会去幼儿园接女孩,离异后父亲就再也没有去过幼儿园了。

幼儿园老师曾经多次问过女孩“你爸爸怎么不来接你了?”、“你爸爸是不是不要你
们了?”。

女孩很生气、很受伤害,孩子平时喜欢自己看画书,没有自我刻板的行为动作,也无自言自语。

出生正常顺产;无窒息等。

就诊检查:神志清,表情淡漠;不回答问话;体格发育基本正常,体重身高
等均在正常指标(体重中+,身高中-),心肺肝脾及五官未发现异常;可配合做
各项检查;经DDST筛查智能发育:正常。

经PPVT儿童图片词汇测试结果IQ102(中上);经CONNERS父母问卷结果:行为异常(指数偏高)、心理障碍(指数偏高);化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及
骨密度等均正常范围,微量元素基本正常,铅过量,(在60左右);脑电图及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就诊诊断: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2.治疗指导原则:
a.改变环境;嘱妈妈带孩子到姥姥家住一段时间,换到就近的幼儿园就读;
b.并嘱咐老师多关心孩子;以正确方式方法;
c.心理疏导;带孩子每周两次来做心理(放松)疏导一小时;
d.家庭及幼儿园老师改变方式方法更多的和孩子交流沟通;
e.家里人带孩子每月一次大旅游(3天以上);每半月一次小旅游(1~3天);
f.设定游戏;嘱家里人每天专门陪孩子玩最少2小时;
g.所有人不再语言强化孩子不爱说话的事情;更多的给予孩子关爱,互动;
引导孩子理解并讲话;
h.带孩子到就近的亲子中心及邻居家玩耍;至少每周3次;
i.和孩子交流时多采取尊重、启发式;不强逼孩子讲话。

j.做家长的心理干预及指导;
K.孩子心理治疗:设定特殊的游戏项目;每周换一样;沙盘、游戏、纸牌、
绘画、音乐等;
L.全家统一教育。

3.讨论与分析
3.1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发病率情况
本病发表率较低;国内报道在0.023%左右,国外报道5岁儿童发病在0.72%,7~8岁发病率在0.33~0.08%;女孩多见[1];此病情特点是选择性,孩子选择性
在某种场合不讲话,孩子的智能发育均正常;该病的其实质并非言语障碍,而是
一种社交功能性行为问题。

发病原因多数认为该儿童存在有慢性的焦虑与胆怯,
由于他们的心理发育较迟滞,当外界不同的刺激来临时,他们就选择缄默不语来
降低恐惧的心理,以此缓解焦虑与胆怯,并且通过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以维持。

3.2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表现特点
患儿选择性在某些或某个地点不讲话,一句也不讲;孩子在某些特定的场合
默默不语,这个场合一定是让孩子心理很“受伤”的场合;如在幼儿园或者是在家
里不说话,该报道的病例是在幼儿园里就不讲话,这种缄默不语是外界干预所不
容易改变的;也就是说无论怎么样“开导”也无济于事,孩子就是不开口,这种孩
子已经获得了基本的语言功能,只是由于某些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发病;该报道案
例就是因为父母的不和离异而心理、情感受创,加上幼儿园老师的言语不当(直
接的语言刺激),所以在幼儿园就出现了默默不语,这种情况会在外界的刺激下
愈发严重。

3.3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鉴别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发生不难与其他疾病鉴别,该病例患儿不开口说话有明
显的选择地点性,在幼儿园就是不开口,而在家里虽然说的少,但是和母亲还可
以对话,与癔症性缄默有不同,后者发作时不讲话是不分场合的;该儿童选择性
缄默症患儿没有语言交流障碍,也没有出现自言自语,也没有刻板的行为动作,
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均没有问题,这可以和儿童孤独症(有语言沟通障碍)[2]区别。

此病与儿童情绪障碍也容易区别,有情绪障碍的儿童表现分离性焦虑(与亲人分
离后出现焦虑不安)、回避性障碍(在公共场合总是避免与陌生人接触)学校恐
惧症(表现在学校情绪异常,不愿与人接触交流)。

3.4 本例患儿特点
患儿所处的环境存在慢性的不良刺激,父母经常争吵;孩子得不到较好的关爱,心理发育存在障碍,最终的父母离异,母亲的溺爱及家人替代、包办过多,
又加重了孩子的胆小及依赖心理,在幼儿园,老师没有给予这样的孩子更多的关
爱与帮助,相反,还语言不当经常刺激孩子,父母的离异是孩子的重伤,老师却
一次次询问“你父亲怎么不来接你了?是不是不要你们了?”等等,这对孩子幼小
的心理无疑又是一大伤害,最终导致孩子以缄默不语来抗拒。

家长(母亲)没有
很好的重视,教育方式极端(逼迫孩子讲话等)使患儿病情延续半年之久,严重
的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经制定针对性个别的教养指导计划-IPE,(即强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
人为本的原则)[3],系统治疗后,该患儿8个月后症状减轻;18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儿童选择性缄默症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
极大;如果治疗教育有误,会加重孩子病情发展,导致成年后的心理畸形;所以
要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过程中要尽量创造自然轻松的社交环境,减轻患儿
的紧张及焦虑,所有的计划都应该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完成,在游戏中进行,
最初实施时要诱导、引导、转移并用。

改变孩子生活的环境很重要,学校和家庭、社会要很好的配合。

在教育孩子中,即使夫妻双方都有工作,但与父亲相比,母
亲担当的教养责任较多,亲职压力也较重[3]。

所以母亲的心态很重要,最好不要
因为感情问题忽视孩子的身心发育;过于溺爱、替代及迁就孩子,都是不可取的。

心理干预中给患儿自信非常重要!早期的家长教育指导要正确。

【参考文献】
[1]魏金凯,栗克清,高顺清,崔泽主编.《现代儿童心理行为疾病》p172(江琴普,
栗克清).
[2]杜亚松,杨曹骅,刘文文,张林娜等.核心家庭系孤独症患儿FOXP1基因
的突变及CNV分析[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第21卷第6期567.
[3]杜亚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进展[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2013
年第21卷第6期:562-5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