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
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及护理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
A
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改
善情绪和焦虑症状
B
抗焦虑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 可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C
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可 改善行为和情绪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认知
模式,提高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家庭支持
01
鼓励孩子参与家 庭活动,增强自
护理策略
关注心理健康
01
定期进行心理 评估,了解患 者的心理状况
02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
自信和自尊
03
鼓励患者参与 社交活动,提
高社交技能
04
关注患者的情绪 变化,及时发现 并处理心理问题
谢谢
汇报人名字
演讲人
选择性缄默症 的治疗及护理
2023-09-21
目录
01. 选择性缄默症概述 02. 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方法 03. 选择性缄默症的护理要点
选择性缄默症概述
病症定义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罕见的 儿童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在特定场合或面 对特定人群时无法说话
通常发生在社交场合,如学 校、家庭聚会等
可能伴随其他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信心
02
保持家庭氛围轻 松愉快,减轻孩
子的心理压力
03
家长要理解孩子 的症状,避免过
度指责和批评
04
家长要积极参与 孩子的治疗和康 复过程,提供必 要的支持和帮助
选择性缄默症的护理要点
营造舒适环境
2019
提供充足的光 线,保持室内
明亮
2021
提供舒适的座椅 和床铺,便于患
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方式

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方式除了以药物治疗外,其他的治疗策略有:一、坚定行为期望法其方法是在治疗情境中,要求儿童必须说出一个字,才准许离开。
采行此方法的人员必须由心理谘商人员担任。
并评估其可行性才可进行。
否则成事不足,反而败事有余。
二、增强自信法挫折经验打击自信,反之成功经验会增强自信。
一旦学童的自信心增强后,焦虑与恐惧自然会逐渐减少,症状可因而改善。
所以订定可达成的目标,然后鼓励儿童努力完成目标,可以有效增强自我效能。
三、录影带自我示范性治疗其方式预录儿童说话流利的情境,让儿童观看自身说话的行为,此方法亦可称之为社会性回顾。
另一个变化方案是将儿童说话与不说话的情境预录下来,让儿童自己观看的行为。
其方法是研究者与父母沟通共同研讨出15个开放性问题。
由儿童愿意说话的对象及不愿意说话的对象,分别与该儿童讨论这15个问题,然后录音,编辑制成治疗性的录音带。
四、递减敏感法鼓励儿童与人互动沟通,开始时应该将互动的行为难度减到最低,然后逐渐提高难度。
例如:开始时可以要该童以轻声细语的方式说单一个字,然后渐进式地提高音量到正常的音量。
当儿童在某一情境开始说话后,可逐渐改变说话情境。
五、语言治疗假如儿童伴有说话障碍或语言障碍时,可由语言治疗师协助改善说话障碍,尤其是当儿童觉得他的说话声音可笑时,更需语言治疗师协助该童提高说话的自信。
语言治疗师可以协自儿童改善发音技巧,增进语言理解力,学习语用技巧。
先在治疗室学习,然后逐渐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互动。
六、去除标签法这类儿童通常都已在学校“成名”,全校都知道他是一个不说话的儿童。
这个“不说话的儿童”的角色烙印若不拔除,通常该生会继续努力扮演“不说话”的角色,以符合其角色期望。
因此转学是必要的手续,以便涤除烙印。
转学后,应将其特权去除,才可能消除其缄默症。
新级任老师需展现坚决的态度、令出必行的决心,来要求该生遵循班规,借以消除特权;但是新级任老师的肢体语言,应以和蔼的容颜、亲切的举动来与学生互动,以免又吓坏那位不说话的学生。
选择性缄默症是什么原因

选择性缄默症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选择性缄默症是什么原因*二、选择性缄默症如何预防*三、选择性缄默症如何治疗选择性缄默症是什么原因1、语言障碍有研究发现SM患儿存在言语或语言障碍,患儿开始说话的时间明显晚于正常儿童,而且SM患儿组50%的患儿言语不成熟,有25%的患儿是有言语延迟现象,21%的患儿言语不清晰。
频繁搬家或转换学校,可以诱发SM,因此SM不应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
2、智力发育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有关,与妊娠或分娩疾患相关,常合并咀嚼吞咽障碍、运动协调障碍及睡眠障碍。
焦虑症状可能为认知困难引起,比如,工作记忆障碍容易导致焦虑症状。
在完成超过认知能力的认知任务时,患儿个体工作记忆可利用的资源匮乏,焦虑随之加重,于是采取妥协方式(消极的,不说话)完成任务。
3、发育成熟延迟患儿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
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他异常变化。
4、心理社会因素如果儿童早年的时候有情感创伤经历的话,则是会引起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不过也有一些儿童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变迁或精神受到刺激而引起选择性缄默症的。
选择性缄默症如何预防1、避免给予精神刺激要尽量避免给患儿各种精神刺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2、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或家人不要关系紧张,给患儿提供一个融洽的家庭环境,减少对患儿的粗暴呵斥,经常鼓励患儿主动与别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但不强迫患儿说话。
3、转移紧张情绪当患儿沉默不语时,不要过分注意,要避免采取强迫使患儿开口的方式,以免使紧张情绪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反抗心理”。
可以采取转移的方法,如陪伴患儿一起做亲子游戏,一起外出游玩,从而分散患儿的紧张情绪。
选择性缄默症如何治疗1、采取行为矫正治疗以阳性强化疗法效果最好。
在情绪松弛的情况下,当患儿刚张开口讲话时,及时给予鼓励;也可以用患儿最喜欢、最需要的东西作为奖励,让患儿继续说话。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回龙观医院朱凤艳一、 DSM-5 焦虑障碍的分类DSM 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的简称,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的,它的内容涵盖诊断精神疾病的种类、症状及其他的标准。
DSM-5 是 2013 年 5 月份在美国正式出版。
DSM-5 的焦虑障碍的分类包括分离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怖、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及物质/药品导致的焦虑障碍、由其他躯体问题引起的焦虑障碍、其他特定的焦虑障碍和非特定的焦虑障碍。
DSM-5 的焦虑障碍不再包括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急性应激障碍。
但 DSM-5 在这几类疾病的顺序上显示了它们密切的相关性,惊恐障碍与广场恐惧不再关联,分别有独立的诊断标准;分离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由原分类在“通常在婴幼儿、儿童或者青少年阶段首次诊断的障碍”中改为分类在焦虑障碍中。
因为绝大多数有选择性缄默的儿童是焦虑的,诊断标准没有变化。
二、选择性缄默症的概念选择性缄默症 (selective mutism , SM) 是一种童年障碍,始发于儿童期。
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 ( 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 ) 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疾病,智力发展也无障碍而表现出缄默无语。
具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发生缄默以前,一般智力发育正常,已具备相当的言语能力。
该类儿童具有正常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却会有选择性地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保持缄默不语。
病例举例:菁菁是一名只有 5 岁的小女孩,她原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无忧无虑。
然而两年前,菁菁的父母因感情出现了危机,两人最终离婚。
父母离异后,菁菁随父亲与继母一起生活。
一天,菁菁与继母带来的孩子发生争吵,继母不分青红皂白,凶狠地训斥菁菁。
菁菁不敢言声,只能默默地哭泣,哭了一阵之后,慢慢地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醒后,菁菁感到头晕、害怕,有一种压抑感。
幼儿选择性缄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幼儿选择性缄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关于幼儿选择性缄默的成因
1、害怕受到批评。
有的宝宝可能会避免与别人交谈,因为他害怕被别人批评。
比如在学校中,他也许会觉得自己的表现不足以让老师满意,或者怕自己的回答会被老师质疑,因此就会宁愿保持沉默。
2、抗议。
有时候,幼儿会选择“抗议”一种方式来表达不满,尤其是在受到
父母的压力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的时候,他们会抗拒与周围的人沟通,或者对所有的话语都采取“缄默”的态度。
3、社交恐惧。
当孩子社交恐惧(抑郁)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抵抗或缄默的
行为。
他们可能会自以为不善于交流,或者怕自己不能接受另一方的观点,因此就会宁愿选择保持沉默。
二、应对策略
1、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
艺术、运动和家庭游戏等,让他们有机会和其他儿童社交,练习合作与沟通技巧。
2、发挥孩子的兴趣。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积极参加学校或
者社会活动,让他们了解其他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沟通和交流。
3、关注孩子的感受。
家长应该经常重视孩子的感受,多多关心孩子的情绪,
这会让孩子感觉安全和被爱,在需要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家长的指导和鼓励。
总而言之,幼儿有时可能会出现选择性缄默的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
应对方式,让孩子放心的表达,让他们的社交技能变得更好。
儿童出现选择性缄默症表现及解决对策

我们知道,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经获得语言能力的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在某些社交场合保持沉默无语的一种心理障碍。
其实质是社交功能障碍,而不是语言障碍。
这类患儿的发音器官、听觉器官都无器质性损害,智力发育也无异常。
但是孩子出现选择性缄默症而不及时治疗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一生,那么儿童出现选择性缄默症的表现有哪些?有什么解决对策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3个表现1.本症大多于3-5岁起病,女孩多见,主要表现为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
但这种缄默有选择性,即在一定场合下讲话,如在家里或对熟悉的人讲话,而在另一种场合就不讲话,如在幼儿园或对陌生的人。
2.少数患儿正好相反,在家里不讲话而在幼儿园里讲话。
缄默时与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
待学会写字后,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3.这类患儿在上学前不易被父母发现,患儿不愿与不熟悉的人讲话,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害羞的缘故。
直到上小学以后,表现为不愿回答任何问题,不愿与其他同学交谈,不参加集体活动时才被发现。
患儿能照常参加学习,学习成绩好坏不一,部分患儿拒绝上学。
引发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3大原因本症一般无脑器质性原因。
目前认为,是因精神因素作用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儿童而产生的,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1.病前具有性格特征患儿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
2.发育成熟延迟患儿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
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他异常变化。
3.心理社会因素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幼儿选择性缄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慝 家园
y u a n
幼儿选择性缄默 的成 因及应 对策略
厦 门市 第四 幼儿 园 林 莉
在 幼 儿 园 新 生 入 园 后 , 我 们 有 时 会 遇 到 这 样 的 幼 儿 :情 绪 稳 定 ,能 听 S t , 教 师 的 安 排 ,有 一 定 的 自
在 幼 儿 园的- g 现 很 着 急 , 并 反 馈 悦 悦 在 家 完 全 是 另 外 一 种 状 态 , 爱 说 爱 闹 , 喜 欢 唱 歌 跳 舞 , 非 常 活
种 临 床综 合 表现 ,大 多是一 种 心理 问题 。随 着社 会 压 力 增 加 、社 会 流 动 性 加 大 、 家 长 问 题 和 家 庭 矛
朋 友 、 保 姆 或 托 幼 工 作 者 等 形 成 依 恋 。 这 些 向 外 的
亲 密 关 系 被 认 为 是 最 早 期 的 安 全 依 恋 和 信 任 关 系 的
及 心 理 的健 康 发 展 。
一
、
察觉 “ 缄默”行为 ,固定教养环境
案 例 : 悦 悦 进 入 小 班 前 , 已经 读 过 一 年 半 的 托
儿 所 。 因 此 , 入 园不 哭 不 闹 ,很 安 静 , 表 面 上 也 很
让 老 师 放 心 , 但 在 活 动 和 游 戏 时 , 不 合 群 , 不 能 融 入 集 体 活 动 , 不 与 同 伴 交 往 , 而 且 有 意 避 开 老 师 的 关 注 , 甚 至 尿 裤 子 了也 淡 定 自如 地 坐 在 椅 子 上 。
爱说 话 , 父母 什 么方 法都 用过 ,- f g几 乎 没 有 成 效 。 同 时 , 我 们 也 了 解 到 , 悦 悦 的 父 母 是 外 来 务 工 人
如何让选择性缄默的宝宝开口

如何让选择性缄默的宝宝开口菁菁的奇怪表现在家里唧唧喳喳说个不停的菁菁,一进幼儿园却突然缄口不言了。
菁菁的表现让妈妈很纳闷:她在家里跟爸爸妈妈很爱说话,一句一句说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幼儿园里不爱说话。
老师跟她说话,她总是不回答,只是看着老师点点头或者摇摇头。
妈妈让她说“老师好”,她要么不说,要么低着头用很小的声音说。
她跟小朋友倒也合得来,但是很少交流。
妈妈问她为什么在幼儿园不说话,本来正说话的她就又不说话了。
专家:宝宝的选择性缄默现象必须关注选择性缄默是指孩子已获得基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但因为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却沉默不语的现象。
其实质是孩子出现了社会适应困难,而不是语言本身出现了障碍。
当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孩子主要借助眼神、手势、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调查统计发现,孩子3岁左右开始出现这种现象,并且女孩比男孩更加常见。
选择性缄默的宝宝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害羞、胆怯、退缩;另一种是冲动、攻击、暴躁。
个别幼儿可能还有其他反应,例如,遗尿、遗粪等,这与他们不用语言及时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状况有关。
如果宝宝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选择性缄默,需要到医院做专业治疗。
但大多数孩子都是暂时的,属于社会适应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发现之后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选择性缄默就会渐渐消失。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选择性缄默现象,就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患有自闭症,因为自闭症的孩子也不爱说话。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选择性缄默的孩子已经获得了基本的语言能力,只是在某些场合默默不语;而自闭症患儿没有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无论跟家人还是外人都缺乏正常交流中的目光对视或一问一答的互动现象。
例如问他一个问题,他通常是不回答或者只是重复你的问题。
自闭症患儿需要早期发现和早期专业治疗。
让宝宝在幼儿园快乐开口的策略1、不要急于逼迫宝宝开口只要宝宝在家里或者比较熟悉的场合说话正常,就不要太担心他的语言发展有障碍,也不要过分强调宝宝没有礼貌等品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B F F
广东科技报/2001年/02月/03日/第004版/
家庭医生
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
翁晖亮
菁菁是一名只有5岁的小女孩,她原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无忧无虑。
然而两年前,菁菁的父母因感情出现了危机,两人最终离婚。
父母离异后,菁菁随父亲与继母一起生活。
一天,菁菁与继母带来的孩子发生争吵,继母不分青红皂白,凶狠地训斥菁菁。
菁菁不敢言声,只能默默地哭泣,哭了一阵之后,慢慢地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醒后,菁菁感到头晕、害怕,有一种压抑感。
从那以后,菁菁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不愿见人。
在幼儿园里不与同学讲话,课堂上不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后常常在教室里发呆,但在家里能回答父亲简单的问话。
她表现胆怯,经常坐着发呆,有时还独自流泪。
这种缄默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很显然,菁菁得了“选择性缄默症”。
缄默症是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疾病,智力发展也无障碍而表现出缄默无语。
具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发生缄默以前,一般智力发育正常,已具备相当的言语能力。
起病原因一般与受惊、恐惧、生气等精神因素有关,部分病例与遗传因素有关。
本症多在3~5岁时发生,女孩较多,一般表现为缄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
有缄默症的孩子,学前阶段常常未被人发现,家长常常以为孩子胆小、害羞,所以才不愿与人讲话。
直到上小学以后,才有所察觉。
由于选择性缄默症严重影响着孩子的人际关系、合作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因此一旦发现,须及早进行治疗。
治疗上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1.避免精神刺激。
要尽量避免对孩子的各种精神刺激,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2.消除心理紧张。
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逐渐消除陌生、紧张的心理。
3.转移法。
患者沉默不语时,不要过分注意,避免迫使患儿开口,以造成紧张情绪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反抗心理。
可采取转移法,如父母可以陪孩子游戏,分散其紧张情绪。
4.行为矫正。
以阳性强化法效果最好。
在情绪松弛的情况下,孩子刚张开口讲话时就给予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让孩子说话。
5.药物治疗。
对一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剂量的安定类药物或抗抑郁类药物。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