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王君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木兰诗的课堂教学应该要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第一篇: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名师公开课《木兰诗》课堂实录逐字稿

替父从军终不悔,胜战归来理云鬟——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随课微写教学之《木兰诗》课堂实录引言:《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本课从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入手,通过三个任务带着学生去品味语言,体会木兰形象,感受木兰的情怀。
关键词:木兰诗乐府民歌任务形象课堂实录:一、导入(1分钟)同学们,有一种花叫木兰,漂亮吗?木兰花除了外形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从前,有两户人家,一家男孩叫阿木,一家女孩叫阿兰。
一天,王府老爷看中了阿兰,便抢进了府里,阿木偷偷溜进王府想带走阿兰,却被发现被追赶,两人逃到了望江崖,被逼无奈双双投江。
他俩的父母把他们打捞上来葬在了望江崖的丛林里。
第二年春天,望江崖上长出了奇异的花树,雌雄同体,花香沁人。
据说,这便是阿木和阿兰的化身。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对坚贞不屈的年轻人,给这颗花树起名为“木兰花”。
投影:木兰花图片。
木兰花雌雄同株,那文中的木兰是否也像木兰花一样具有两面性呢?下面我们跟随两个学习项目,完成以下任务,来探究木兰的形象。
请同学们拿出前置学习任务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将组内补充的内容写在任务单上,再上传至平板。
投影:三个“十二”看端倪十二卷——写()内容——描木兰()形象十二转——写()内容——描木兰()形象十二年——写()内容——描木兰()形象二、研读课文:细读内容,分析人物(20分钟)师: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读三个“十二”。
这篇文言文里面有三个包含了“十二”的句子,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第一个“十二卷”,它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了木兰什么样的形象?生:“十二卷”写的是战况紧急,急需招兵的内容,前文说到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里可以看出国家正在大规模地征兵,是需要很多士兵的。
《木兰诗》优质课教学实录

教师答疑环节
学生提问
花木兰在军队中是如何隐瞒自己女性 身份的?
教师解答
花木兰在军队中通过剪短头发、穿着 男装等手段隐瞒自己的女性身份,同 时她也表现出了出色的武艺和才能, 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信任。
04
课堂练习
默写诗歌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在《木兰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了默写诗歌的练习,以巩固学 生对诗歌内容的记忆。通过默写,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加深 对诗歌的理解。
练习。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等经典文 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 能力。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任务,巩固 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调家庭与国家的责任感。
性别平等
诗歌中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 军的故事,体现了性别平等的 思想,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 观念。
英雄主义
诗歌赞美了木兰的英勇事迹, 体现了英雄主义的主题,激发 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人生选择
诗歌中木兰的选择引发了学生 对于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思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艺术手法鉴赏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木兰诗的主题、人物 形象和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 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 力。
情感目标
感受木兰诗所传递的爱国 主义精神和家庭伦理观念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 人文素养。
课程安排
01
02
03
04
时间安排
本节课时为1小时,分为导入 、新课讲解、课堂互动、小结
德。
聪明机智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课堂实录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课堂实录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
这首叙事诗,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木兰替父从的故事。
以及木兰建立赫赫战功,辞官归乡的故事。
师:把过程和结果都概括的很好。
老师给大家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图配上诗句。
生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生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生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生4:“出门见伙伴,伙伴皆惊惶。
”师:大家讲出的诗句和图片十分的吻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木兰的形象。
请大家自由阅读诗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板书:木兰是————女郎)生1:第一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出了木兰的担当和勇敢,因为国家危难时期,木兰挺身而出。
师:国家的危难时期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生1:“昨夜见帖……卷卷有爷名”可见可汗大规模征兵。
师:国家大规模征兵紧张、急迫,可见她是在为国而战,为什么要替父从呢?一个是国家方面,还有什么?生1:因为爸爸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所以她要替父从。
师:从这一句看出上战场杀敌应该是谁的事情呢?生齐:男子。
师:木兰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勇于承担了男子的责任。
不仅是国家,而且是家庭的责任。
她勇于承担责任,你读出了担当,很好。
(板书:担当)师: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一小节,当木兰看到贴知道可汗大规模的征兵之后,她立刻就做出了代父从的决定了吗?生1:没有,从“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
”可以看出木兰在犹豫。
师:她在犹豫些什么呢?生1:因为她是一个女子,古往今来没有女子上战场。
犹豫自己要不要去。
师:她在犹豫,因为要上战场,要做出女办男装的装扮,自古以来,都是男治乎外,女治乎外的封建礼法,代父从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为,也不是一般女子所敢为的事情。
你在这里看到了木兰的犹豫,很好。
哪几句在写木兰叹息的呢?谁来读读看?生2:“唧唧复唧唧……惟闻女叹息。
”师:哪里表示她的叹息声的?生2:“唧唧”师: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生2:叠词。
第9课《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9课《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师: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我们先检查一下预习。
【投影展示重点字词、古今异义词】(师组织学生朗读,讨论。
略)老师:真棒!好,表扬咱们班的同学预习的工作做得特别的扎实。
好,我问同学们,《木兰诗》是一首北朝的乐府民歌,你读的时候觉得它跟我们平时读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呢?请说说。
学生:老师,我认为《木兰诗》与平常诗的区别就是,《木兰诗》感觉更加押韵一些。
老师:你是觉得它的音韵感特别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吧!学生:对,句与句之间,感觉都有许多联系。
老师:你的语感非常棒!请坐,还有吗?学生:老师,我认为《木兰诗》特别通俗易懂。
老师:嗯!语言通俗易懂,因为它是民歌,大部分语言很口语化。
现在我们来朗读。
今天我们第一次朗读的时候,这样,把咱们的手解放出来,嗯,拍桌子还是拍掌比较好?学生:拍掌。
老师:好!(老师示范拍手朗读)就这样,好不好?学生:好。
老师:这一次读,老师不要求大家有感情,只要读得准,读得快,读得流畅,还有,读得欢乐。
好,请把手拿出来,来“唧唧复唧唧”,预备,起——(生拍手朗读,师不断鼓励,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老师:很好。
老师还没教基本上都背下来了,因为它特别好背,朗朗上口,是吧?诗歌中有很多民歌经常用到的句式,比如说:“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种叫什么?叫问答句。
(师板书)又比如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句叫什么?生:排比句。
师:对,民歌当中排比句特别多,现在也还保留着。
(师板书)又比如,你发现没有,“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这些句子也非常好背,因为它们的句式啊,回环往复,基本相同,是吧?这种我们称它为“复沓句”“复沓”!(师板书)所以你背的时候觉得真简单!还有朗朗上口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这叫什么啊?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一样的。
生:顶针。
师:对。
顶针句。
这也是让民歌朗朗上口的重要原因。
《木兰诗》优秀课堂实录

《木兰诗》优秀课堂实录《木兰诗》优秀课堂实录【教学目的】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和发明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1、教学重难点:⑴ 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⑵ 品味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2、课时布置: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导语(见“课堂实录”)。
二、掌握情节1、学生散读、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2、学生再读,理清情节结构。
(明确: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荣归故里)三、赏析诵读1、教师范读,学生揣测教师用了哪四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明确: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沙场征战─—凄婉又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2、学生揣测体会,并论述教师这样朗读的原因。
3、学生模仿、试读,互评。
四、选点品析木兰荣归故里局部。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揣测如何读出欢快之情。
(明确:语速稍快,音调稍高,表情宜喜)3、学生试读。
考虑:作者如何表达欢快的气氛和情感?(明确:动词的连续使用和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一气呵成,一泻千里的语势)4、师生共读。
五、发明性思维训练1、诗歌讲究文字的简练,讲究读者的再发明,因而留下了空白处。
① 请想象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神态变化。
② 请想象伙伴们面对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模样,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
2、学生想象,回答。
课堂实录师: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
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终究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
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师: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
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
(板书)(播放木兰英姿的幻灯片)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民间叙事诗“双壁”的美誉,一首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另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课前激趣:师:今天来到利津实验二校,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很高兴,不过......生:(脸上充满好奇)师:(充满怀疑地语气)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生:(齐声洪亮地)有。
师:(怀疑地语气)那么,一会课堂上敢回答问题吗?生:敢。
师:上课。
师:(聊天式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
师:我也很喜欢。
那么大家有愿意和我交朋友的吗?生:(纷纷地举起了手)师:(走到同学中间,和学生握手,然后深情地)老师最近刚刚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今天我带来了她的照片,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位新朋友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相信,这位新朋友的传奇故事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教师多媒体展示花木兰的图片)生:(观后议论纷纷)花木兰。
师:(抓住时机)你们了解她的情况吗?生1:花木兰代父亲从军。
生2: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把花木兰的故事拍成了动画片,另外,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说的就是花木兰的故事。
师:(多媒体展示花木兰祠)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
但它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她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致于家喻户晓,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
下面,让我们拿起笔,写下这位朋友的名字。
(教师板书课题)师:《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前学诗的体会,来畅谈一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诗?生3: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生4:理解诗意,体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生5:了解花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根据同学们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两个学习任务: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把握内容,感受木兰的人格魅力。
师:《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需要同学用心去读,下面同学就大声地自由地读通全诗。
木兰诗王君课堂实录

木兰诗王君课堂实录(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木兰诗》课堂实录王君1.作者简介: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2.如何学习诗歌特别重要的是颂背、思考。
3.作诵背准备请读准加点字音:师列出注音生读古今异义词:——特别注意爷、走、但、郭通假字:词类活用:4. 学生自由读课文是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背课文相关内容。
5. 使用时髦词“女汉子”形容木兰。
文中哪里最能表现木兰是女汉子(“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学生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引出“互文”手法:(出示“互文”的解释)让学生根据“互文”手法,再来回答。
译:将军和壮士经过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疆场了,有的凯旋而归了。
(师评:这是一个重难点,同学们需要拿起笔来记下来。
记完大声读一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文的通俗解释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这类句子找出来。
“东市买骏马……长鞭”,“开我东阁门,……”“当窗理……”(让学生来翻译这些互文句子。
)白板出示翻译6. 朗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桥,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
(白板出示的和之前大家说的都能体现木兰女汉子的品质,下面大家大声的读出来。
)(庄严地、紧张的、缓慢地、一字一顿地)木兰得有多少智慧,勇敢、忠心,才能成为“女汉子”,才能为国效力,那么文中有没有较多的描写木兰的这些方面用百分比表示(画图)那文中用那么多的笔墨,写了木兰的什么白板展示文章,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领学生反复品读,在旁边用红字标注出学生应怎么读)师指导朗读板书:(略)7. 师问:你怎么评价木兰生1:孝顺生2:纯真生3:爱祖国生4:智慧师引导:从木兰姊妹、弟弟、父母的表现,能看出木兰什么——慈生5:爱打扮、爱美丽生6:果敢、柔生7:责任心、担当8. 木兰是女汉子,那她是女神吗全班诵读“爷娘闻女来……”木兰回来了,她带来了什么(团圆、和睦、友情……)木兰既是“女汉子”,又是“女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课堂实录
王君
1.作者简介: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
“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如何学习诗歌?
特别重要的是颂背、思考。
3.作诵背准备
请读准加点字音:师列出注音生读
古今异义词:——特别注意
爷、走、但、郭
通假字:
词类活用:
4. 学生自由读课文
是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背课文相关内容。
5. 使用时髦词“女汉子”形容木兰。
文中哪里最能表现木兰是女汉子?
(“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
学生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引出“互文”手法:(出示“互文”的解释)
让学生根据“互文”手法,再来回答。
译:将军和壮士经过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疆场了,有的凯旋而归了。
(师评:这是一个重难点,同学们需要拿起笔来记下来。
记完大声读一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文的通俗解释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这类句子?找出来。
“东市买骏马……长鞭”,“开我东阁门,……”“当窗理……”
(让学生来翻译这些互文句子。
)
白板出示翻译
6. 朗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桥,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
(白板出示的和之前大家说的都能体现木兰女汉子的品质,下面大家大声的读出来。
)
(庄严地、紧张的、缓慢地、一字一顿地)
木兰得有多少智慧,勇敢、忠心,才能成为“女汉子”,才能为国效力,那么文中有没有较多的描写木兰的这些方面?
用百分比表示(画图)
那文中用那么多的笔墨,写了木兰的什么?
白板展示文章,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领学生反复品读,在旁边用红字标注出学生应怎么读?)
师指导朗读
板书:(略)
7. 师问:你怎么评价木兰?
生1:孝顺
生2:纯真
生3:爱祖国
生4:智慧
师引导:从木兰姊妹、弟弟、父母的表现,能看出木兰什么?——慈
生5:爱打扮、爱美丽
生6:果敢、柔
生7:责任心、担当
8. 木兰是女汉子,那她是女神吗?
全班诵读“爷娘闻女来……”
木兰回来了,她带来了什么?
(团圆、和睦、友情……)
木兰既是“女汉子”,又是“女神”。
“不知木兰是女郎。
”
9. 木兰回来后,她会成为“剩女”吗?
学生动笔写几句,自选角色,用本节课学到的互文/顶真/复沓……,介绍木兰。
例如:(问答句)
问女何所思,……
(互文句)东市买好猪,西市买肥羊……
(复沓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不知战场是妆场。
10. 女性形象的归来。
王君的《谁说女子要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