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

一、决明白芍汤:川芎15克、钩藤、石决明、白芍各30克,全虫、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顽固性、多发性偏头痛较为适用,发作前服用效果更好。
二、散偏汤:川芎2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香附、柴胡、郁仁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感冒诱发的偏头有良好的效果。
二、散偏汤:川芎2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香附、柴胡、郁仁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感冒诱发的偏头有良好的效果。
一、决明白芍汤:川芎15克、钩藤、石决明、白芍各30克,全虫、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此方对顽固性、多发性偏头痛较为适用,发作前服用效果更好。
偏头疼中药治疗进展对于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甚明了,在临床上我采用中药对症治疗,患者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以下方剂治疗。
相关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华康网》[];原文链接地址:/nkwk/piantouteng/294119.html
川芎茶调散-方歌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川芎茶调散-方析
君川芎量大 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诸经头痛之要药”
┌薄荷┐
臣┤├轻而上行,善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荆芥┘
┌羌活 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牵连项痛]┐
││
│白芷 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心痛]│
佐┤├疏风止痛
│细辛 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
││
└防风 辛散上部风邪┘
使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偏头疼中药
治风方之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120克,荆芥120克,白芷60克,羌活60克,甘草60克,细辛30克,防风45克,薄荷24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每服6克,日服2次,清茶调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方中川芎辛温升散,善于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巅顶痛),《本经》谓其“主中风入脑头痛”,为主药;羌活辛苦温,表散风寒,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辛温,发表祛风,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纲目》引李杲曰:“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均为辅药;风为阳邪,善行变数,日久可郁而化热,故用大量薄荷辛凉散风,荆芥辛温,祛风而清头目,更有防风辛甘微温,善祛风邪,细辛辛温,祛风止痛,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和中益气,使升散不致耗气,且能调和诸药,茶清苦寒降火,上清头目,可监制风药之辛燥升散,使升中有降,均为使药。
服于食后,是使药性留恋于上,不致速趋于下。
本方集大队辛散之品,疏风而止头痛,正如《医方集解》所说:“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可到也”。
因本方主药为川芎,剂型为散剂,用茶清调服,故方名“川芎茶调散”。
【按语】:本方以偏正头痛,恶寒发热,巅顶作痛、目眩鼻塞、苔薄脉浮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慢性鼻炎、所导致的头痛等。
如风热头痛,去细辛、羌活、加菊花、钩藤、僵蚕;风寒偏胜,去薄荷,加生姜、苏叶;头痛经久不愈,加桃仁、全蝎、红花;慢性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加苍耳子、辛夷。
【同名方】:《银海精微》川芎茶调散,本方去细辛、白芷、加石决明、木贼、炒石膏、菊花构成。
功能祛风清热。
主治一切热泪及眼弦赤烂。
【附方】:1、愈风饼子(《儒门事亲》),由炮川乌、川芎、甘菊花、防风、白芷、细辛、羌活、天麻、荆芥、薄荷、炙甘草构成。
老中医:四剂疏风止痛的“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处方一《中国药典》:川芎茶调散【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处方】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荆芥120g,甘草60g。
【性状】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
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川芎茶调散处方二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茶调散【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处方】川芎(四两),荆芥穗(四两),细辛(去心,一两),白芷(一两),甘草(一两),羌活(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薄荷(蜜炙,八两)。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言语声重。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茶调散处方三《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处方】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
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常服清头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处方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川芎茶调散【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白芷、羌活、甘草(爁)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
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川芎茶调散方剂

川芎茶调散方剂川芎茶调散【方剂名】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各60g) ,细辛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薄荷不见火八两(24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下。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本方所治乃为风邪外袭,阻遏清阳所致。
风邪外袭,上犯头目,故头痛目眩,由于风性数变,故其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或牵引眉棱骨痛,若头痛作止无时,称为头风。
风邪束表,卫阳不宣,邪正抗争,则恶寒发热,肺气不利,则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外袭之征。
治宜散风邪,止头痛。
因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方中用川芎祛风止痛,为治各经头痛的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或巅顶痛),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君药。
薄荷、荆芥辛散轻扬,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且薄荷用量独重,以其辛凉之性,制其诸风药之温燥,为臣药。
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疏风散邪治头痛。
其中羌活镇痛力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通窍止痛,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并宣通鼻窍,防风疏风解表,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风药之燥性,服时用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过,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疏风药众,止痛效宏,又引经用药,诸经头痛均治。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
【使用注意】本方辛散药物较多,故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川芎茶调散

·340·川芎茶调散Chuanxiong Chatiao San【处方】川芎120g 白芷60g羌活60g 细辛30g防风45g 荆芥120g薄荷240g 甘草60g【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复粒由8~12分粒组成。
螺纹导管直径14~50µm,增厚壁互相连接,似网状螺纹导管。
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
油管含棕黄色分泌物,直径约100µm。
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30µ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2)取本品3g,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摇,浸渍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芎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一个荧光主斑点。
(3)取羌活对照药材0.5g,同〔鉴别〕(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及〔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苯-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约5分钟。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个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B)。
【功能与主治】疏风止痛。
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与用量】饭后清茶冲服。
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35例

好 疗 效 ,现 报 道 如 下 。
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加制延胡索 1 5 g ,制香 附 1 5 g ;头痛 病
程较长、程度较重 ,加天麻 1 5 g ,僵蚕 1 5 g 。
3 治 疗 结 果 3 . 1疗 效 标 准
至4 0  ̄5 0岁时达高 峰,其后逐渐 降低 。其 中,女性患病 率随
年龄 的变化 比男性 显著 。 偏头痛 的起 病时 间通 常在 1 0  ̄3 0 岁。
【 关键词 】 中医药;偏 头痛 ; 『 1 芎茶调散
[ Ab s t r a c t ] Mi g r a i n e h a s t h e h i g h r e c u r r e n c e r a t e , mo d e m me d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i s n o t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e n t h a s
[ Ke y wo r d s ] T C M; Mi ra g i n e ; C h u a n x i o n g C h a t i a o p o w d e r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0 2 . 0 5 0
c e r t a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u s i n g Ch u a n x i o n g C h a t i a o p o wd e r t o re t a t mi g r a i n e a c h i e v e d g o o d r e s u l t s .
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

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川芎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调散血脉、舒筋活络、治疗头痛、痛经等症状。
然而,作为中草药,使用川芎茶需要妥善操作和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川芎茶使用的注意事项:1. 川芎茶适用于风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的头痛和痛经,不适用于阳虚或阴虚体质的人群。
在使用川芎茶之前,最好请教中医师或中药师进行咨询,了解自身体质是否适合使用。
2. 川芎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在服用川芎茶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血液循环问题。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避免使用川芎茶。
川芎茶虽然属于天然草药,但其中的有效成分对特殊人群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4. 川芎茶的用量要适度,不宜过量。
一般来说,每次服用川芎茶的量应控制在5-10克左右。
如果用药过量,可能会导致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
5. 川芎茶是属于发散性的草药,因此不宜与同样具有发散作用的草药同时使用,以免产生过热、口腔溃疡等副作用。
同时,川芎茶也不宜与收敛性草药同时使用,以免相互抵消疗效。
6.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川芎茶时要谨慎,因为川芎茶有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
最好在使用川芎茶之前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干扰病情和治疗效果。
7. 川芎茶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暴晒,以免草药的有效成分被破坏。
最好将草药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8. 川芎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些人可能会对川芎茶产生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斑、肿胀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9. 川芎茶并非万能药,不能取代其他药物。
在使用川芎茶治疗具体疾病时,最好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
总结起来,川芎茶作为一种中草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体差异、适量用药、避免与其他草药或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在选择和使用中草药时,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川芎茶调散近五年实验研究进展

川芎茶调散近五年实验研究进展姓名:陈家宝学号:11311003川芎茶调散是来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一副药方。
本药方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原诸药为细末,用茶叶泡汤调服。
茶叶味苦性寒,既可上清风热,又能防风药升发太过,升中有降。
本方中川芎味辛性温,辛香走窜,上达头目,长于祛风止痛,为诸经头痛之药,尤善治少阳、厥阴二经头痛,为君药。
羌活、白芷、细辛均可祛风止痛,其中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
现在多用于偏头痛病症的治疗。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都有头痛病,而且大多数都为偏头痛,而此药方的主治就是偏头痛,所以此药方的研究非常重要。
经过我上网查询得知医药研究者对此方的研究在近五年有很多,而且有很多研究趋向。
主要有:对偏头痛的治疗、治疗面瘫、治疗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
还有许多和其他治疗方法一起使用治疗偏头痛,像和针灸一起治疗偏头痛。
这些都是近五年的研究,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1. 川芎茶调散的组成、用法、功能、主治、方解。
1.1 组成:薄荷叶不见火,八两(240g)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细辛去芦一两(30g)防风去芦一两半(45g)白芷羌活甘草炙各二两(各60g)1.2 用法: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6g),食后,茶清调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2次,饭后清茶调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1.3 功能:疏风止痛1.4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1.5方解:川芎少阳经头痛(两侧、巅顶)白芷疏风止痛阳明经头痛(前额)羌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细辛少阴经头痛(脑内连齿)薄荷、荆芥、防风:疏散风邪。
甘草:调药。
2. 川芎茶调散中几味重要药的说明。
2.1川芎: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故为方中君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芥
性味:味辛,性温。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肝经。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主治:发表,祛风,理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 功效主治:发表,祛风,理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 咽喉肿痛等证。 咽喉肿痛等证。 现代研究:(1)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2)抑菌 现代研究:(1 解热、镇痛、 :(
甘草
性味:味甘,性平。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脾、胃、肾经。 归经:入脾、 肾经。 功效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功效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灸用可 治脾胃虚弱;生用可治咽喉肿痛,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治脾胃虚弱;生用可治咽喉肿痛,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现代研究:(1)抗炎、抗变态作用 (2)解毒作用 现代研究:(1 抗炎、 :( (3)镇咳、镇痛作用 (4)抗惊厥作用 镇咳、
川芎 防风 炙甘草
荆芥 白芷 茶清
汤剂或散剂。 汤剂或散剂。
功 用
疏 风 止 痛
主 治
外感风邪头痛
外感风邪,壅遏阳气。 外感风邪,壅遏阳气。
巅顶痛 偏头痛
偏正头痛 或巅顶作痛
症 状
目眩鼻塞 或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
方解
川芎 羌活 白芷 细辛 防风 荆芥 薄荷 茶 炙甘草 活血袪风, 活血袪风,止头痛 疏风止痛 散寒止痛 辛散风邪 清利头目 监制 益气和中
2、辨证要点 头痛,鼻塞, 头痛,鼻塞,脉浮等
3、临证加减 风寒:酌减薄荷用量, 苏叶、 风寒:酌减薄荷用量, +苏叶、生姜 风热:+菊花、蔓荆子、钩藤 风热:+菊花、蔓荆子、 :+菊花 风湿:+苍术, 风湿:+苍术,蒿本 :+苍术
4、现代运用
血管神经性头痛 慢性鼻炎 鼻窦炎所引起的头痛 ----属风邪上犯者。 ----属风邪上犯者。 属风邪上犯者
羌活
性味:味苦辛,性温。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入膀胱、肾经。 归经:入膀胱、肾经。 功效主治:散风寒,祛风湿,利关节。主治风寒感冒、 功效主治:散风寒,祛风湿,利关节。主治风寒感冒、 头痛身疼、恶寒发热、肌表无汗、肢体酸痛、头痛无汗、 头痛身疼、恶寒发热、肌表无汗、肢体酸痛、头痛无汗、 风寒湿痹、头痛项强、项强筋急、骨节酸疼等症 风寒湿痹、头痛项强、项强筋急、 现代研究:大鼠实验能明显降体温, 现代研究:大鼠实验能明显降体温,提高痛阈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芪
黄
【功用】 功用】 【主治】 主治】
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
痛无定处、 痛无定处、游走性
外 感 风 邪 头 痛
特征
巅顶头痛 偏正头痛(头风) 偏正头痛(头风)
伴见症: --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脉浮。 恶风发热, 伴见症:表证 --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川 芎 茶 调 散
处 方 资 料
川芎茶调散
处方来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品名称】川芎茶调散 【汉语拼音】C huanxiong Chatiao San 【药物组成】川芎,白芷,羌活,细辛, 防风,薄荷,荆芥,甘草。 【性状】本品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 味辛、微苦。
功效主治
疏风止痛
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 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川芎茶调散
方解 :
川芎:辛温香窜,血中气药,上行头目 君—川芎:辛温香窜,血中气药,上行头目 ,治诸经头痛之要药,祛风活血而止头痛, 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臣—荆芥、薄荷 重用薄荷可制风药之温 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 易于化热化燥的特点
方解 :
川芎茶调散
羌活:治太阳经头痛 羌活: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治阳明经头痛 白芷:治阳明经头痛 祛风、散寒、止痛 佐 细辛:治少阴经头痛 细辛:治少阴经头痛 防风:辛散上部风邪 防风:辛散上部风邪 茶清: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清利头目, 茶清: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清利头目, 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集辛散疏风药于一方 升散中寓清降, 升散中寓清降,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临床应用
感冒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 感冒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鼻炎头痛、 鼻炎头痛、偏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川芎茶调散(治法): 功用(治法): 疏风止痛
川芎茶调散
主治: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偏 外感风邪头痛。偏 正头痛,或巅 顶头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 苔薄白,脉浮。
川芎茶调散
配伍特点:
集祛风止痛药为一方,以辛温药为主 ,配伍辛凉苦寒之品,既能增强止头痛之 功,又可防止风药温燥之弊,且升散之中 寓以清降。
川芎茶调散
运用
辨证要点 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川芎茶调散
随证加减:
外感风寒,--薄荷,+ 外感风寒,--薄荷,+苏叶、生姜; 外感风热,+ 外感风热,+僵蚕、菊花、蔓荆子; 风湿,+ 风湿,+苍术、藁本; 头风头痛,加重川芎,+桃仁、红花、全 头风头痛,加重川芎,+ 蝎、地龙。
方》,结合现代制药工艺,精心调配而成。川芎茶调散这 结合现代制药工艺,精心调配而成。 个方剂配伍在调和多条经络阴阳平衡上有一定作用, 个方剂配伍在调和多条经络阴阳平衡上有一定作用,用此 方治疗风、 湿三气所致之头痛疗效均甚好, 方治疗风、寒、湿三气所致之头痛疗效均甚好,同时能改 善头部多个部位的供血情况。现代临床药物研究表明: 善头部多个部位的供血情况。现代临床药物研究表明:本 方中诸药有抗凝、抗氧化、降低脑血管阻抗、改善微循环、 方中诸药有抗凝、抗氧化、降低脑血管阻抗、改善微循环、 修复脑细胞、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 修复脑细胞、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
处 方 分 析
方解
羌活 治太阳 头痛 白芷 治阳明 头痛
川芎治 川芎治 少阳及厥阴 头痛
细辛 治少阴 头痛 防风 统治诸经 头痛
甘草 调和药性
荆芥 治阳明 头痛
薄荷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用茶调者,茶能上清头目 用茶调者,
川芎茶调散饭后清茶冲服即可, 川芎茶调散饭后清茶冲服即可,与茶同服的 原因是取茶叶的苦寒之性,既可以上清头目, 原因是取茶叶的苦寒之性,既可以上清头目, 又能制约方中其他味药的温燥与升散, 又能制约方中其他味药的温燥与升散,使升 中有降,为佐药之一, 中有降,为佐药之一,是川芎茶调散发挥疗 效的重要成份之一。 效的重要成份之一。
川 芎 茶 调 散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Ⅰ类
疏散外风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外 感 风 邪 头 痛
特征
痛无定处、游走性 痛无定处、 巅顶头痛 偏正头痛(头风) 偏正头痛(头风)
伴见症: --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脉浮。 恶风发热, 伴见症:表证 --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川芎茶调散
方
解
君 疏 风 止 痛 佐 使 臣
白芷
性味:味辛,性温。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 归经:入肺、脾、胃经。 胃经。 功效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治头痛、 功效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治头痛、牙 痛、三叉神经痛、眉棱骨痛、鼻渊、寒湿腹痛等症。 三叉神经痛、眉棱骨痛、鼻渊、寒湿腹痛等症。 现代研究:(1 解热、镇痛、 现代研究:(1)解热、镇痛、平喘作用 (2)镇静 :( 作用
内伤
血虚:-羌活、细辛,+四物汤+蔓荆子、 血虚:-羌活、细辛,+四物汤+蔓荆子、菊花 :-羌活 ,+四物汤 痰湿:+二陈汤+ 痰湿:+二陈汤+天麻 :+二陈汤 瘀血:+桃红四物汤+老葱, 瘀血:+桃红四物汤+老葱, :+桃红四物汤 或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止痛药 或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 川芎茶调散
防风
性味:味甘、微辛,性温。 性味: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入膀胱、肺、脾经。 归经:入膀胱、 脾经。 功效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外感风寒, 功效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外感风寒, 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 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 现代研究:解热、镇痛作用 现代研究:解热、
川芎茶调散
药理研究: 1、解热、镇静、镇痛作用; 2、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 3、抗缺氧作用。 抗缺氧作用。 4、抗过敏作用; 抗过敏作用;
川芎茶调散
现代运用
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慢性鼻炎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川芎茶调散
使用注意: 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阳亢、肝风 内动引起之头痛,不宜使用。
配伍白芷以治风寒头痛 配伍羌活以治风湿头痛
川芎
性味:味辛,性温。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肝、胆经。 归经:入肝、胆经。 功效主治:行气开郁,驱风燥湿,活血止痛。主治偏 功效主治:行气开郁,驱风燥湿,活血止痛。主治偏 头痛、风热头痛,风冷头痛眩晕,胁痛腹疼, 头痛、风热头痛,风冷头痛眩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 等症。 等症。 现代研究:(1 现代研究:(1)治疗头痛之要药 (2)镇静作用 :(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相作用 (4)扩张冠状动脉
薄荷
性味:味辛,性凉。 性味:味辛,性凉。 归经:入肺、肝经。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主治:疏风,散热,避秽,解毒。主治外感风热, 功效主治:疏风,散热,避秽,解毒。主治外感风热,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证。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证。 现代研究:(1)治疗头痛、神经痛 (2)发汗解热 现代研究:(1 治疗头痛、 :( 作用 (3)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细辛
性味:味辛,性温。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肾经。 归经:入肺、肾经。 功效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主治风冷头痛, 功效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主治风冷头痛, 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现代研究:(1)解热、镇痛作用 (2)局部麻醉作 现代研究:(1 解热、 :( 用 (3)抗惊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