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历史必修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课件

弊端 优势
遗留大量历史问题阻碍发 展
减小代价取得阶段性成功
问:对比下面两张图片,分别用一些词来形容,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
独
独
立
立
后
后
的
的
新
苏
加
丹
坡
(1)内因:
①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 过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 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 识。
②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在带给原住民灾难的同时,也将那些先进的生产 技术带了过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殖民地的经济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 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甘地
尼赫鲁 真纳
非洲
①埃及: 领导人:纳赛尔 方式:谈判与武装斗争 成果:1952年废黜国王、
1953年成立共和国、 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 ②阿尔及利亚: 民族解放军的武装斗争迫使法国殖民者承认1962年阿 尔及利亚独立 ③非洲南部的国家也为独立而不断斗争,1960年被称 为非洲独立年,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殖民体系彻 底崩溃
纳赛尔 曼德拉宣誓就职
拉丁美洲
①古巴 领导人:卡斯特罗 方式:武装斗争 成果: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 儡政权,1961年古巴成立社 会主义国家。 ②巴拿马:直到1999年美国 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 部主权。
1945-1991年,全世界90多个国家实现了独立,以惊
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③广大殖民地区的人们为了争取自由独立,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以 印度为例,1945 年印度爆发了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 600 次,1947年 又增至1 811次。同时,还爆发了水兵起义和特仑甘纳等农民起义。这些斗争 极大地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
殖民体系瓦解

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
宗教与民族冲突
领土(能源)争端
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
大国力量的介入
……
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 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 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升级 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
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
01
02
读史感言
课后练习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XX/XX
汇报人姓名
第一次高峰
第二次高峰
时间
中心区域
殖民地宗主国国力衰落及其在世界体系中地位下降的结果 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了 二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也有利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获得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国际支持 (二)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背景 一、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民族的独立
二、第三世界---亚非拉民族的崛起
四次中东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和结局
时间
作战双方
结局
第一次
1948年
阿拉伯联军
以色列
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的五分之四
第二次
1956年
埃及
英、法、 以色列
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
1967年
埃及、叙利亚
以色列
以色列占领大片巴勒斯坦地区、埃叙部分国土
第四次
1973年
埃及、叙利亚
以色列
埃、叙收回土地面积不大,以色列仍占优势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原是一个土邦,据1947年的“印度独立法案”,它可以自由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宣布独立。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三世界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主义国家最主要的影 响是什么?它们对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作 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主义国家最主要影 响是极大地削弱了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力量; 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力量的削弱必然对战后的民 族解放运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战后亚、非、拉人民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最终 摧毁了殖民主义体系。今天,第三世界在国 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独立的四种方式:
走社会主义道路
打败殖民者
殖民者被迫改变政策 联合国决议 Nhomakorabea原因
亚非会议的鼓舞
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 河主权的促进
非洲民族 独立浪潮
进程 意义
独立:1959年,卡斯特罗挫败了美国,在哈 瓦那建立革命政府。 改革:实行国有化,进行土改,1961年宣布 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 世界的民族解放斗争。
当今世界上的殖民主义残余势力有何突出 特点?结合500年来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反对殖 民主义斗争的经验教训,谈谈你对扫除殖民 主义残余势力的设想。
(2)设想举例: 发扬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发展经济、 提高国力。 发扬团结合作的斗争传统,反对霸权主 义与强权政治,努力改变国际经济旧格局。 防止闭关自守、加强对外交流,牢记历 史教训在立足发展本国科技、经济基础上, 努力借鉴世界科技成果、以缩短本国与发达 国家之间的差距。
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民族独立运动有两次高潮:
一、战后初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心在亚洲和北非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三 世界的兴起。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单元测试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单选题1.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亚洲爆发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形成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
这一运动根源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B.亚洲人民反帝斗争走向联合C.亚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D.世界殖民体系的衰退和瓦解2.非洲部分国家成为殖民地年份表非洲部分国家殖民国家休达1415年(葡萄牙)1668年(西班牙)利比里亚1461年(葡萄牙)1824年(美国)南非1652年(荷兰)1806年或1814年(英国)多哥1884年(德国)1916年(法国、英国)据上表可推知A.地理位置决定了被殖民的进程B.殖民国家的更替受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C.大量非洲劳动力被迫迁往欧洲D.被殖民是非洲文明落后的主要原因3.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因缺少劳动力而去非洲,途中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岛上生存下来并“过得很富裕”,整个小岛成为他的个人财产。
鲁滨孙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B.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C.近代西欧的殖民扩张D.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4.据统计,拉美各国取得独立后的150年中,共颁布了180多部宪法,其中大部分是在1850年以前颁布的。
仅委内瑞拉一国,就颁布了22部宪法。
从各国宪法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中央集权制,几乎所有的原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在独立后都采用总统制。
这A.反映了代议制在世界的扩展B.保障拉美各国实现繁荣富强试卷第1页,共6页C.说明拉美国家照搬美国体制D.消除了殖民者对当地的影响5.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 美西战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B 萨拉热窝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 “大国一致”原则使国际联盟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D 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A.A B.B C.C D.D6.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多数属于()A.西班牙、葡萄牙B.英国、荷兰C.西班牙、荷兰D.英国、法国7.列宁指出:“继俄国1905年的运动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几万万受压制的、由于处于中世纪的停滞状态而变得粗野的人民觉醒过来了。
高中历史下册 世界近代现代史《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完整ppt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1、原因: • 二战的新兴国家,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
义和发展经济需要团结与合作,新兴国家不 愿介了美苏争霸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 保持和平的中立地位。 • 2、情况: • 发起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 •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召开。 • 意义: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 起,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
阅读思考题
• (1)战后初期民族独立运动取得的重大成 果是什么?
• (2)非洲与拉美民族解放运动有哪些重大 事件?进程如何?有何意义?
• (3)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的情况 如何?
一、战后初期民族独立运动取得的重 大成果是什么?
• 1、亚洲:1947年,印度分为两个自治领 :印度、巴基斯坦
•
意义: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的民族解放斗争。
三、第三世界的崛起
• 1、第三世界的由来 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主 权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 又不愿介了美苏的争霸斗争,它们采取不 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 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 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
内容:和平共处十项原则;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意义:确立“万隆精神”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 1、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
原因:亚非会议的鼓舞、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 主权的促进
•
进程
•
意义
• 2、古巴革命
•
独立:1959年,卡斯特罗挫败了美国,在哈瓦那建 立革命政府。
•
改革:实行国有化,进行土改,1961年宣布古巴为 社会主义国家。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提出改变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相互合作、平
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经要求。
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如 60年代,第三世界组建“七十七国集团”,80 年代以后增加到110多个成员国。该集团为建立国际 经济新秩序与发达国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使
国建际立经专济门秩序的得国到际了经很济大组济的织改,善如。“欧佩克”,这个
(2)情况:
发起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 尔格莱德召开。 意义: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也标 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说明:不结盟运动兴起是第三世界崛起的表现形式; 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作用
(1)安哥拉 (2)莫桑比克 (3)津巴布韦(4)纳米比亚
A(1)(2)B(1)(2)(3)C(3)(4)D (1)(3)
2、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C )
A 、1960年非洲国家十七个国家获得独立 B 、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的独立
C 、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
D、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
C 3、曼德拉当选为总统最深远的意义是( )
A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B 、改变了非洲的政治面貌
C 、使南非摆脱了种族隔离制度
D、 南非由英国的自治令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4、二战后,拉美独立运动张具有最大影响力的事
件是( D)
A、巴美新约的签订 B、古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 C、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D、 古巴革命
5、标志着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崛起的事件是
古巴革命:
{
改革:实行国有化,进行土改,1961年宣布 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PPT精品课件

础大力发展,美国等国家
经济恢复增长,依赖出口 的发展中国家才有所好转。
美国二十世纪后半期经济发展曲线图
2015年对于非洲国家出口商品的统计资料
②经济结构单一,产品初级, 极易受到世界市场的价格波动的影响
下列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发达国家依靠自身的优良工业基础 和生产能力,将生产出来的大型工业 制成品和高科技产品以较高价格卖给
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①内因:
Ⅰ、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 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这个 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
Ⅱ、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在带给原住民灾难的同时,也将那些先进的生产技 术带了过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殖民地的经济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 支重要力量。
通过阅读书本第127页史料阅读部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法国的利益将特别通过下列办法得到保证:
1、根据现行的撒哈拉石油法的规定,行使法国 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所赋予的权利; 2、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 应优先给予法国公司; 3、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克比尔基地租借给 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
展
拉美 依赖外资和出口贸易 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
课堂总结
世
界
殖
民
体
系
的
瓦
解
亚洲 新加坡、韩国凭借外资和企业转移,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
和 新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非洲 农业发展迅速,工农业产值比起之前增长较大
兴
拉美 发展Leabharlann 族工业,促进国家间合作、基本实现工业化
高二历史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
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独立的国家或 特点或意义
重大事件
战
后 非 第一个 洲 阶段
45年—50 年代中期
埃及收回苏 伊士运河
斗争的中 心在北非
的
独 立 运
第二个 阶段
50年代中期— 60年代末
32个国家独立 发展快 (1962年阿尔 1960年—非 及利亚的独立) 洲独立年
动 第三个
阶段
70年代
莫桑比克 葡属殖民
安哥拉
地独立
第四个 阶段
80—90年代
纳米比亚独立、
南非摆脱种族 殖民体系最
隔离制度
终崩溃
第三世界的崛起
阅读思考1:什么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崛 起的主要表现有哪三件大事?
1、概念: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亚非拉 广大发展中国家。
2、崛起的表现: (1)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奠定基础
(2) 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崛起标志
(3) 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经济表现
思考并讨论
当今世界上的殖民主义残余势力有何突出特 点?结合500年来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 义斗争的经验教训,谈谈你对扫除殖民主义残余 势力的设想。
(1)突出特点: 政治上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代替旧的占领、控制的
外链发布 https:/// 外链发布
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细长的耳朵,此时正惨碎成海马样的暗白色飞丝,快速射向远方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怪嚷着狂鬼般地跳出界外,急速将细长的耳朵复原,但元气已受损伤砸壮扭公主:“哈哈! 这位同志的风格极为迷离哦!非常有完美性呢!”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 哎!我要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疯狂派!什么是缠绵流!什么是温柔完美风格!”壮扭公主:“哈哈!小老样,有什么 法术都弄出来瞧瞧!”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 哎!我让你享受一下『白冰跳祖牙膏理论』的厉害!”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突然耍了一套,窜虾猪肘翻九千度外加猪哼菜叶旋一百周半的招数 ,接着又玩了一个,妖体鸟飞凌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呆转十五周的冷峻招式。接着像暗绿色的三须海滩虾一样怒笑了一声,突然搞了个倒地振颤的特技神功,身上瞬间生出了九十只活像拐杖般的 乳白色眉毛……紧接着威风的深灰色怪藤样的嘴唇连续膨胀疯耍起来……亮紫色旗杆一样的眉毛透出纯黄色的阵阵春雾……纯灰色蛤蟆一般的脸闪出亮灰色的隐约幽音。最后扭起瘦弱的酷似谷穗 模样的肩膀一颤,萧洒地从里面滚出一道流光,她抓住流光诡异地一旋,一件青虚虚、银晃晃的咒符『白冰跳祖牙膏理论』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扭曲,一边发出“哼嗷”的猛 响。!猛然间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疯妖般地念起磨磨叽叽的宇宙语,只见她轻盈的手指中,威猛地滚出五十片珍珠状的黄豆,随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的耍动,珍珠状的黄豆像鸡笼一样在双肩上 残暴地设计出飘飘光环……紧接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又连续使出四十五派晶豹滑板掏,只见她亮灰色棕叶款式的项链中,快速窜出四十缕转舞着『银玉香妖闪电头』的螳螂状的怪毛,随着女伤 兵罗雯依琦妖女的转动,螳螂状的怪毛像苦瓜一样念动咒语:“三指吲 唰,原木吲 唰,三指原木吲 唰……『白冰跳祖牙膏理论』!爷爷!爷爷!爷爷!”只见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的 身影射出一片纯蓝色金光,这时东北方向狂傲地出现了九簇厉声尖叫的暗青色光雁,似玉光一样直奔水蓝色幻影而来!,朝着壮扭公主齐整严密的牙齿乱晃过来。紧跟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也狂 耍着咒符像缰绳般的怪影一样向壮扭公主乱晃过来壮扭公主突然来了一出,蹦鹏灯笼翻九千度外加雁乐烟囱旋一百周半的招数!接着又搞了个,团身犀醉后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傻转七周的惊人招 式!接着像灰蓝色的飞臂海湾鹏一样疯喊了一声,突然耍了一套倒立抽动的特技神功,身上忽然生出了九十只美如杠铃一般的暗黑色鼻子!紧接着圆润光滑、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奇特紧缩闪烁起 来……时常露出欢快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战后初期的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第一节旧殖民体系的解体一、旧殖民体系解体的原因1、战后在民族独立浪潮的强烈冲击下,曾经是近代资本主义先驱的殖民主义体系,在经历了原始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帝国主义的鼎盛阶段后,最终土崩瓦解。
应该说殖民主义的解体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世界多种合力的结果,是世界文明史发展的必然。
作为互动的一种世界体系,宗主国的衰落和被奴役民族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导致它的瓦解。
它是宗主国力量日趋衰落和欧洲殖民帝国本身危机不断加深的一种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殖民帝国利益发生绝对冲突、殖民利益最终无法调和的结果,而每一次世界大战都使它们的力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二战中殖民帝国、特别是英法等仅存的老牌殖民帝国受到更为沉重的打击,战争结束时,“日不落帝国”实际上已经日薄西山,法兰西殖民帝国也风光不再,只有美国积极地以新殖民主义的方式在全世界到处插手。
2、与此同时作为殖民主义对立面的殖民地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力量在不断壮大,并逐步从根本上动摇着殖民主义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奴役,正是殖民主义本身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
宗主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极力压制殖民地的民族工业,给殖民地生产力造成很大破坏,但为了长远的经济目的,为了能够从殖民地源源不断地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它们又不得不在殖民地培育新的生产力。
如同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统治,“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厂主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残了印度本国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
英国撤离印度前,在印度投入了相当的资本,创办了银行,办起了黄麻工厂,修建了多条铁路,铁路里程达到40524英里。
战争年代宗主国向殖民地的大量“订货”,也刺激了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大发展。
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这过程中缓慢地壮大起来,并向宗主国发起挑战。
二战期间,殖民国家不仅无法完全控制殖民地的事务,甚至严重依赖殖民地的支持和供应。
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力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壮大起来,最终成为殖民主义的终结者。
3、“欧洲中心论”的破灭和非西方文明的复兴,也给殖民主义敲响了丧钟。
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普及,白人种族优越论的神话被解构,人类各族群之间生而平等的观念日益得到赞同和支持。
殖民主义者在传输欧洲"文明价值观"、推广欧洲语言的同时,也将欧洲的人本观念和民族主义思想输入殖民地人民的脑海里。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不再是欧洲的专利,殖民地人民高举起民族民主的旗帜向宗主国宣战。
二战中殖民地与宗主国为战胜法西斯而并肩作战,大大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及其民族自豪感,坚定了他们争取民族独立的自信心。
例如法国沦陷后,戴高乐将军将阿尔及利亚作为"自由法国"抵抗运动的大本营,法属西非和法属赤道非洲成了“战斗的法国”的大后方,法属非洲殖民地为戴高乐收复法国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援。
巴黎解放时进入巴黎的40万盟军队伍中有近30万是非洲人。
尽管法国不再称非洲为殖民地,并给殖民地人民以“法国公民”的权利,试图把他们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但为时已晚,殖民地人民已经觉醒。
二、殖民体系解体的概况殖民体系解体的过程,也就是殖民地民族国家获得独立的过程。
这一过程自20世纪初已经开始,但真正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则是在二战之后。
从亚洲、非洲到拉丁美洲,伴随殖民主义体系堤坝的坍塌,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民族独立的高潮首先出现在亚洲,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力量各个地区有所不同。
二战前亚洲是殖民列强争夺最激烈的地区,除日本和土耳其之外,亚洲各国都相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二战中日本被英美打败,英国也严重削弱。
东亚国家的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战后反殖民主义的领导力量,这些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伴随着武装斗争。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民族民主革命,于1949年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中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
朝鲜人民刚摆脱日本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又遭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朝人民经过3年的并肩抗战,终于保持住朝鲜民族的独立。
1945年8月,越南人民发动起义,以武力赶走了殖民者,获得独立。
但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越南人民再次拿起武器,进行了8年的抗法民族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美国继朝鲜战争后,接过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衣钵,在印度支那侵略扩张,印度支那人民被迫开展持久的反殖反帝斗争。
在南亚地区,印度相继发生的士兵起义、农民暴动和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亦使英国的殖民统治难以为继。
1947年6月,大势已去的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规定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国家,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宣告独立(东巴基斯坦后又变成孟加拉国)。
南亚的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也出现了民族独立的呼声,英国殖民者被迫正视现实,逐步将权力交还给两国。
1948年2月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
老挝(1945)、缅甸(1948)、尼泊尔(1951)、柬埔寨(1953),马尔代夫(1965)宣布独立。
西亚地区原大多是英法的“委任统治地”。
二战后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朗和伊拉克先后爆发独立运动新高潮,要求英法取消不平等条约,撤出军队。
英国迫于形势于1946年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
同年英法殖民军队也先后撤出叙利亚和黎巴嫩,叙利亚宣布独立。
1950年伊朗人民发动了反对外来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的斗争,动摇了英美在该国的势力。
1958年伊拉克“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亲西方的费萨尔王朝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随后宣布退出“巴格达条约组织”和英磅区,动摇了英国殖民主义在西亚地区的根基。
此后,塞浦路斯(1960)、科威特(1961)、也门(1967)、卡塔尔(1971)、巴林(197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等西亚民族国家相继宣告成立。
非洲的非殖民化过程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民族独立运动基本上由北向南发展。
二战结束时,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和埃及3个独立国家,占非洲大陆90%以上面积的广大地区仍处于英、法、比、西、葡、意、荷等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经历了战火洗礼的非洲人民在大战结束后,立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殖运动。
北非地区最先爆发了反对宗主国的民族独立斗争。
阿尔及利亚首先向法国殖民统治发起了挑战,“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领导人民坚持展开了英勇的武装斗争,最终迫使法国签订《艾维昂协议》,1962年7月,阿尔及利亚宣布独立。
突尼斯、摩洛哥等国于1956年分别摆脱法国、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埃及的独立在1922年就得到英国的承认,但它并没享有真正的民族独立权利,英国军队长期驻扎在苏伊士运河地区。
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政变,推翻埃及的法鲁克王朝,结束了英军占领埃及74年的历史。
北非地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非殖民化运动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加纳成为第一个获得独立的黑非洲国家。
南部非洲、东部非洲也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反帝反殖斗争。
总体上在非洲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国家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大部分民族的独立都是通过和平斗争的方式取得的,即通过宪法改革和议会选举迫使殖民当局对其殖民政策做出某些调整和改变。
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虽然早在18-19世纪就取得了民族独立,但长期以来拉美地区依然受到欧洲列强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美国也一直把拉美看作是自己的“后院”,利用新殖民主义的手法获取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
特别是二战后美国凭借地缘政治的优势,利用英国和法国势力衰微的时机,加紧对拉美地区进行扩张和渗透。
1947年9月美国与拉美国家建立了“泛美联盟”,次年又成立了“美洲国家组织”。
从战后初期到1950年代,美国几乎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诸方面牢牢控制了拉丁美洲,粗暴地干涉拉美国家的内政。
美国的新殖民主义行径遭到了拉美国家普遍的反抗。
特别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古巴革命为新的起点,拉美国家掀起了震撼世界的反美风暴,一些附属殖民地也相继获得独立。
三、旧殖民体系解体的影响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惊叹道:“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1/4,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以前还不存在如此迅猛进行的这样一次革命性反复。
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欧洲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
二战前亚非拉地区只有36个独立国家,战后伴随着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有90多个国家挣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殖民主义主导国际关系、西方列强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这一大批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构成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世界开始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从而扭转和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
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高涨、第三世界国家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的成立(如非洲统一组织、安第斯条约组织等),不仅在本地区国际事务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新殖民主义乃至所谓“后殖民主义”或霸权主义仍在继续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侵略。
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实力优势,无刻不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对这些国家施加压力和影响。
第二节亚洲一、战后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涨和印巴分治1、印度反英运动的高涨关于印度我们在世界现代史上学到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圣雄甘地的领导下,掀起了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于甘地的软弱,英国政府拒绝了甘地提出的英国自治的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年9月3日英印总督宣布印度为参战国,英国颁布《印度国防条例》,宣布印度处于战时状态,限制印度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拉拢印度参战,竭力劝英国允许印度独立,并向印度派驻10几万军队,想取代英国的位置,1942年3月英国派遣下院领袖克里浦斯赴英,并带上《印度改革方案》(克里浦斯方案),遭到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反对。
8月国大党授权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果甘地被逮捕。
战后随着亚洲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多年来遭奴役的印度人民日益觉醒,掀起了反英斗争高潮。
印度民族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以甘地、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和成立于1906年的穆斯林联盟,主席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该党主张穆斯林教徒与印度教徒团结,与国大党共同进行反英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