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的检验 教案
气体的教学备课教案

气体的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气体的基本特性和性质;2.理解气体的分子理论和运动规律;3.掌握测量气体体积和压强的方法;4.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气体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周围的气体,例如呼吸时产生的气体、气球的膨胀等,引发学生对气体的兴趣。
2.气体的基本特性和性质2.1 理解气体的定义通过实例和图像展示,明确气体的定义和特点:无固定形状和体积,能自由扩散和混合。
2.2 气体的压强介绍气体的压强概念,并讲解相关计量单位。
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让学生了解气体压强与体积、温度的关系。
3.气体的分子理论和运动规律3.1 介绍气体分子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图像和动画展示,让学生了解气体分子理论的主要假设,如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碰撞等。
3.2 解释气体的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气体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
4.测量气体体积和压强的方法4.1 气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介绍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设备,如容积瓶和导管,演示测量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2 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介绍使用气压计测量气体压强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气体压强与液体高度的关系。
5.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与气体相关的问题,如气球的膨胀、汽车轮胎的气压等。
6.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并进行相关拓展,如讨论气体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像、动画和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气体的直观感受。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亲身参与感受气体的特性和测量方法。
3.问题讨论: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检验学生对气体基本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初中生气体实验教案

初中生气体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方法。
2. 学习使用气体制备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方法。
2. 气体制备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1.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气球等。
2. 实验试剂: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气体?气体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体是一种无定形物质,具有流动性、可压缩性和扩散性等特点。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实验一:气体制备a.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试管和酒精灯。
b. 教师演示如何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药品,产生气体。
c. 学生操作,观察产生的气体。
2. 实验二:气体收集a.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导管和气球。
b. 教师演示如何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气球中。
c. 学生操作,观察气体的收集过程。
三、实验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2.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和收集气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方法,学习了气体制备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气体的制备和收集过程,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还需加强,教师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气体实验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小学化学教案实验认识常见气体

小学化学教案实验认识常见气体课程:小学化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学习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气泵、醋、小瓶、小石头2.实验材料:氢气、氧气、二氧化碳3.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用气泵将气体注入气球,并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
2.老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气体对气球有什么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常见气体对材料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二、实验一:制备氢气(20分钟)1.老师将醋倒入小瓶中,然后加入少量的小石头。
2.学生观察到小石头与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气体。
3.老师请学生用火柴点燃产生的气体。
4.学生观察到产生了火焰,说明这种气体是可燃气体。
5.老师解释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实验二:制备氧气(20分钟)1.老师将氢气和氧气的制备装置展示给学生,并解释实验步骤。
2.老师将氧气收集在气球中,并用火柴点燃气球。
3.学生观察到气球剧烈燃烧并发出明亮的光和热,说明氧气是助燃气体。
4.老师解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四、实验三:制备二氧化碳(30分钟)1.老师将醋倒入小瓶中,然后用喷泉式的气泵注入空气。
2.学生观察到小瓶中产生了一种气体,将火柴放入小瓶中,火柴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3.老师请学生将小瓶中的气体倒入气球中。
4.学生发现倒入气球后,气球变得更加膨胀。
5.老师解释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五、总结(15分钟)1.老师让学生依次回答:什么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他们的性质和用途分别是什么?2.学生复述并总结了解常见气体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3.老师提问:这些气体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4.学生回答并讨论。
六、实验报告(15分钟)1.老师要求学生将今天的实验做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内容。
2.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拓展活动:学生可在家中继续进行实验,并和家长一起观察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再将实验结果分享给同学们。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判别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判别引言: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其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高,具有压强、体积和温度三个基本性质。
了解气体的性质以及如何准确判别不同气体的方法,对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气体的四个基本性质和判别气体的实验方法。
一、气体的压强A. 定义: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用公式P = F / A 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或者毫米汞柱(mmHg)。
B. 实验测定压强1. 实验装置:空气密封容器、压力计、杯形活塞。
2. 实验步骤:a. 将空气密封容器和压力计连接起来。
b. 调整杯形活塞的高度,使得容器内气压和外界气压相等。
c. 测定压力计中气体的压强并记录下来。
C. 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装置密封严密,避免气体泄漏影响结果准确性。
2. 测量压力计的读数时要注意水银柱的高度。
二、气体的体积A. 定义: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一般用升(L)作为单位。
B. 实验测定体积1. 实验装置:气体密封容器、满水放射瓶、导管。
2. 实验步骤:a. 将满水放射瓶倒置浸入水槽中,确保无气泡进入。
b. 将气体导管连至密封容器,并将导管的一端紧贴容器口。
c. 倒置容器,气体进入满水放射瓶中,气体的体积即为放射瓶中水的体积。
C. 实验注意事项1. 气体逸出时要迅速倒置容器,避免气体泄漏。
2. 确保密封容器和满水放射瓶无气泡进入,以保证实验准确性。
三、气体的温度A. 定义:气体的温度是指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
一般用摄氏度(℃)或者开尔文(K)作为单位。
B. 实验测定温度1. 实验装置:热敏电阻温度计、温度显示器。
2. 实验步骤:a. 将热敏电阻温度计浸入待测气体中。
b. 读取温度计所显示的数值即为气体的温度。
C. 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热敏电阻温度计与待测气体充分接触,避免温度误差。
2.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损坏温度计。
四、气体的判别A. 利用气体的性质进行判别1. 氧气:可燃气体,可支持燃烧,使火苗明亮。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能够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2)气体制取的综合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气体有关的图片,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氢气用于填充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
(二)知识讲解1、氧气的制取(1)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 2KCl + 3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2H₂O₂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二氧化碳的制取(1)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初中物质与气体的检验教案

初中物质与气体的检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与气体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与气体的反应实验。
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和气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物质和气体可以发生什么反应吗?二、实验一:物质与气体的反应(15分钟)1. 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和仪器,并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与气体反应的实验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二:气体的检验(15分钟)1. 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和仪器,并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检验气体。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物质与气体反应的特点。
2.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实验结果的含义。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能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实验含义。
3. 学生能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建议:1.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课时2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验证+教案

课时2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验证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实验室制取O2、CO2、H2的原理、实验装置、验满、检验等基础知识,掌握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 会根据所制取气体的反应物、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
(水溶性、密度等)选择收集装置。
3. 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合的验证、除杂、干燥装置。
教学重点: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
教学难点:常见气体的验证、除杂、干燥装置的选择
教学准备:教学案、PPT、实验装置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②
③。
CO中混有CO2的装置是(填字母,下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取、检验与净化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取、检验与净化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流程和操作步骤。
2.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O2、CO2、H2的反应原理。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并能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
4.知道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
5.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并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6.知道常见气体的尾气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熟练书写实验室制取02、C02、H2的化学方程式。
2.能够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
3.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难点1.如何正确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制取气体。
2.气体的除杂与干燥试剂和装置的选择。
3.利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进行未知气体的制备。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流程: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气体收集尾气处理二、反应原理1.制备气体反应的选择原则:一种气体可以由多种反应制得,但只有部分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这些反应一般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反应物容易获得;(2)反应条件容易达到;(3)反应容易控制,便于收集气体;(4)生成的气体容易分离。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生装置:(产生气体的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1.固固加热型【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而使试管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练习题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
内容容
复习常见气体的基本性质
时间
5min
方法
时间
教学活动
随机抽取5名同学,写出学习成果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时间
一、▲强化基础,引出课题。
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针对技能考试考点,由气体基本性质,引出气体检验的方法:一“看”;一“闻”。
看颜色,看现象。
闻气味;
老师为同学们分享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的事迹,介绍其在气体发现与检验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其取得成就的原因,鼓励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培养钻研精神。
预习常见离子的检验
完成攻略P59,10-20题
15min
5min
5min
5min
2min
教学后记:
注:重点“▲”,难点“”。
第17周 第1次课
课程
教师
课型
理论
授课学时
1
专业
单元
化学技能专题十常见无机物的检验
班级课题Biblioteka 常见气体的检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H2、O2、Cl2、H2S、SO2、CO2、NH3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设计实验对不同的气体进行鉴别。
情感目标:养成勤思考,多动手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化学技能证书考试攻略、多媒体
3min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时间
二、▲气体检验方法总结
三、▲技能考试真题讲解
四、▲课堂练习
五、化学家故事分享
六、布置作业
由学生讨论归纳几种气体的检验方法,并书写到黑板上。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视频展示实验过程。
通过一道例题反馈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得出答案,老师总结。
通过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考试问题,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