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矛盾观

合集下载

马克思矛盾原理

马克思矛盾原理

马克思矛盾原理
矛盾观(全面的观点):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①原理内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②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①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②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①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②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转化.②方法论: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也就是遵循从特殊——普遍,再由普遍——特殊的认知秩序.
(5)主次矛盾关系原理.①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
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方法论: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①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方法论: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流,不能忽视支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任何科学的认识,一方面要排除逻辑矛盾,另一方面要研究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同。

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因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马克思主义阐释李国泉摘要:从方法论意蕴、理论基础与实践旨向三重维度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马克思主义蕴涵,有利于阐明这一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深层联系。

坚持对立统一思维方法的要义在于厘清两对对立统一关系,在初级阶段不变与变的统一中揭示两个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张力,在结构分析中阐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双方的地位及依存关系。

对理论基础的考察,建立在对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逻辑关系的深刻理解之上,要认清它们之间所表征的根源与特殊表现的关系,在前者对后者的决定机理中说明“为何在基本矛盾贯穿人类史的条件下主要矛盾会有不同表现”的问题。

在实践旨向方面,关键是要以问题意识探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思路,即重点把握社会有机体全局发展得好不好的问题和以机会不平等为主要诱因的分配不平衡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性;社会基本矛盾作者简介:李国泉,法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复旦大学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院副院长。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21)1-0036-11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围绕如何看待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问题,理论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但从研究的总体状况来看,已有成果较多从事实判断的层面阐述这一矛盾转化的根据,而缺乏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内在关联的学理思考。

如何以对立统一思维审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如何深刻认识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关系?如何在问题意识中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思路?厘清这三个重要的问题,有助于揭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方法论意蕴、理论基础和实践旨向,有利于深入说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马克思主义蕴涵。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8ZDA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任何科学的认‎识,一方面要排除‎逻辑矛盾,另一方面要研‎究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同。

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

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实践矛盾思想

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实践矛盾思想

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实践矛盾思想作者:魏建武来源:《学术探索》 2019年第2期魏建武(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9)摘要:许多中国学者将目前为止的马克思主义矛盾思想的演化视为理论进化和创新的历程。

也有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对此前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克思最初矛盾思想的背离。

这两种观点往往预设,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苏联专政体制和阶级斗争模式相比,是超出马克思原初视野的新实践。

就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实践诉求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先富与后富的差别模式推动生产力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与高度集中的苏式专政体制和以阶级差别为基础的斗争模式相比,更加贴近马克思以物质实践为客观条件和以人的解放为主观诉求的实践矛盾思想的初衷。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物质实践;人的解放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9)02-0008-06矛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传统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

许多学者将马克思主义矛盾思想的演化视为理论创新的历程,新的实践被视为理论创新的新应用。

[1]也有不少学者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此前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克思本人的矛盾思想对立起来,认为这是对此前理论的背离。

[2]这两种立场往往预设,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苏联专政体制或阶级斗争模式相比,是超出马克思原初设想的新实践。

不同在于,前者认为这是创新,后者认为这是背离。

如果从马克思开启的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实践传统出发,考察马克思主义实践矛盾思想及其演化,情况便并非如此。

一、马克思:诊断和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实践及其主客方向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P6)他提出了理解和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实践矛盾思想。

物质实践与人的解放是这种实践矛盾思想的两大方向。

首先,物质实践是马克思理解和解决现实矛盾的客观条件。

马克思将矛盾问题从理论层面转到了实践层面。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者:原凯鹏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12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出的深刻阐释和全新表述,成为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大全新论断。

从哲学的视角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等哲学观点,富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哲学意蕴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2-0020-03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阐述,正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立场分析我国国情,其中的哲学意蕴非常丰富。

这表明用哲学原理分析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于当前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国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

一、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了精辟概括:“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1]2基本矛盾运动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客观存在着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哲学原理,我国主要矛盾新变化也同样遵循着这一基本规律,它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值都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同一性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同一性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同一性思想第一章矛盾同一性总论一矛盾同一性最基本的规定研究矛盾同一性,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矛盾。

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同一性思想,也得从他们的矛盾观讲起。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他们采取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结合,对立面的联系,两极相逢,极端相合,等等。

除了这一类表述外,还采取了另一类的表述方式,如二律背反,统一体的对立,一种二重的存在,一个两面的过程,等等。

这两类表述,都是说明了矛盾是又对立又统一,既对立又统一的。

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下,由于需要不同,强调的侧重面也有所不同。

前一类表述。

往往偏重于对立统一的“统一”方面,而后一类表述,则突出了对立统一的“对立”方面。

在矛盾中,作为对立,它是统一中的对立;作为统一,它是对立中的统一。

对立和统一,都是矛盾的本质的规定。

马克思下列这些话,清楚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马克思说“在世界市场危机中,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和对抗暴露得很明显”,他在分析这一矛盾时指出:市场上的“买和卖,或者说,商品的形态变化运动,代表着一两个过程的统一,或者确切些说,代表着一个经历两个对立阶级的过程,因而,如果这个运动本持上是两个阶级的统一,那未,这个运动同样本质上也是两个阶段的分离和彼此独立。

”这就是说,统一是矛盾的本持,对立也是矛盾的本质。

无论是离开对立,还是离开统一,都是违背了矛盾的本质。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此决定了矛盾必同时具有矛盾对立性和矛盾同一性这两种基本属性。

这决不是偶然的,或人为的。

一方面,只要是矛盾,就一定有这两种性质,一定有对立性的存在,也一定有同一性的存在。

另一方面,反过来,只有具备了这两种性质,矛盾才成为矛盾。

离开了其中任一种性质,就形成不成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就不复存在。

对于矛盾来说,矛盾同一性和矛盾对立性是最本质的和最一般的两种性质,这就是它们成为矛盾的基本属性的根源所在。

任何一个具体矛盾,都会有许多属性。

但除了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之外,其他各种属性都不具有一般的意义,它们可以是某个或某些矛盾的属性,而不是一切矛盾的属性;这些属性也不具有本质的意义,它们的存在可能是影响甚至改变矛盾的某些性质和情况,因而对于该矛盾说来也许是重要的;但是它们并不会妨碍其作为矛盾的存在。

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矛盾论的主要内容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矛盾论的主要内容(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②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该书从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

③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④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⑤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着,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矛盾论的主要内容(二)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深刻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 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The end
谢谢欣赏
走在校园的大道小路上,时常可以看到 身边热恋中的男男女女,看到他们脸上洋溢 着幸福,大学正是恋爱的好时间。但爱情就 像一枚硬币有正反面一样,既然选择了恋爱, 就必需在分享恋人间甜蜜幸福的同时也做好 承受两个人之间时的矛盾和摩擦,因为任何 事物包含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 从矛盾的角度分析爱情,大学生应该在 不影响学业和伤害彼此的前提下恋爱 别让爱 成为一种负担。
在大学里 我们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团,有 些同学在社团活动中缺乏自信,只看到其他人的 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导致无法很好的参与社团活动中。的确,大学是 个小型社会,有各种才艺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每 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千万不能丧失信心。唯物 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矛盾分析法来看问题,坚持两 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不要盲目的自我否定,擅于在不同事情上利用优 点改正缺点,增强自信,不断进取。使自己在社 团活动中过的充实,过的有价值。做一个乐观, 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还比如学习英语,有些同学单词学的比 较好,听力就有些欠缺,但有些同学则正 好相反,听力掌握的比单词好。这就体现 了同样都是学习英语这个矛盾,但每个人 相对具体的却不一样,对于学习的矛盾,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听力薄弱的就要主攻 听力,单词掌握的不好久要努力牢记,从 而有效提高成绩。
矛盾方法论总概括
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 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坚持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 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 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主题 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矛盾观
谈谈大学生应该怎样度过大学生活
主题 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矛盾 观 谈谈大学生应怎样度过大学 主讲 叶佳佳 生活 沈来自娜 PPT制作者介绍组员及分工
记录人 资料收集 黄梦琦 陈巧玲 林 琳 潘淑洁
邱士铭 钟耀阳 楼成显
首先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
回顾矛盾论
(1)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范畴。简单 说,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普遍存在,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 盾。 (4)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 面 都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 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 特殊性。 (5)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次要矛盾处于事 物的从属地位,它们的变化会影响事物的发展,主要矛盾和次 要矛盾可在一定情况下相互转化 。
我 们 已 经 大 二 了 再 不 疯 狂 就 老 了
联系到大学生活
我们上大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大学生 活很丰富 ,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看一看
在大学四年的生活里,我们最终要 面对的是如何通过考试,进而顺利毕业 拿到毕业证找到好的工作,要想通过考 试就必须要花时间学习,所以我们大学 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学习的矛盾这 是无法避免的。---这正是矛盾普遍性在 学习生活中的最佳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