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验收与检疫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动物检疫的规程

动物检疫的规程

动物检疫的规程
动物检疫的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检疫前应了解动物的品种、来源、年龄、免疫情况和健康状况等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检疫计划。

临床检查: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呼吸、排泄物等方面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采样:根据需要采集动物的血液、分泌物、组织等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学、血清学、病理学等方面的检测,确定是否存在疫病。

结果处理:根据检测结果,对动物进行处理。

对患有疫病的动物应进行隔离、治疗或销毁,对健康动物应发放检疫合格证明。

记录和报告:对检疫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动物的来源、检疫情况、处理措施等,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在动物检疫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应加强与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应注重动物福利,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动物疫病防控意识。

动物接收检疫规程

动物接收检疫规程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SPF级动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编号:ZDGWSPF/CZ-04 (第1版) 实施日期:2007年3月30日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接收和检疫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持有人: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SPF级动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编号:ZDGWSPF/CZ-04 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接收和检疫的标准操作规程修改页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SPF级动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编号:ZDGWSPF/CZ-04 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接收和检疫的标准操作规程第1版第0次修改第1页共1页1 目的:规范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接收和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2 操作方法:2.1实验动物到达后,首先检查带空气过滤装置的运输盒(罐)的密封情况,完好无损的才可接收。

运输盒(罐)的空气过滤装置或密封胶带有损坏而怀疑实验动物受到污染的。

拒绝接收。

2.2对照订货条件与到达的实验动物—一进行核实。

2.3将运输盒(罐)的所有外表面用0.5%的新吉尔灭或75%酒精等消毒液进行彻底的擦拭消毒;然后放入动物传递窗,按传递窗传递物品的标准操作规程,将实验动物传入检疫室。

2.4在检疫室中打开外包装,将实验动物移入已消毒的饲养盒内,并贴上标签,标签的内容应包括:实验项目名称、负责人(联系人)、动物种系、动物性别、微生物学控制等级等,并在动物进出登记表上作好记录。

2.5在实验动物转入饲养盒时,认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主要检查的内容有:2.5.1精神状态和营养状况;2.5.2皮毛:有无光泽、出血、干燥;2.5.3有无眼屎、流泪、白内障、角膜损伤等;2.5.4耳:有无损伤、耳壳有无曲折、有无中耳炎等;2.5.5四肢:有无弯曲、脱臼、外伤、关节炎等;2.5.6肛门:有无下痢。

便血,脱肛等。

2.6对疑有疾病或在运输途中受伤的动物给予安乐死。

2.7新到达的实验动物,不能直接进入动物饲养室,必须在检疫室隔离观察一周。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1. 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动物的检疫,特制定此标准操作规程。

2. 不同动物检疫内容2.1 SPF级豚鼠的检疫2.1.1 新购进的SPF级豚鼠置于检疫室进行检疫,于购进动物第二天对其称重。

2.1.2 标记:2.1.2.1 豚鼠接收后,以盒为单位统一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依次类写。

2.1.2.2 每盒饲养不超过5只,对每盒内每只豚鼠用油性黑色或蓝色记号笔在豚鼠耳朵内表面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依次类写,以作标记。

2.1.2.3 填写盒标识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专题编号、笼号、试验名称、动物性别、专题负责人。

2.1.2.4 将填好的笼标识标签插在标签卡套中,再固定于饲养盒的正中位置。

2.1.3 检疫期最低不少于七天。

2. 2 金黄地鼠的检疫2.2.1 新购进的金黄地鼠置于检疫室进行检疫,于购进动物第二天对其称重。

2.2.2 标记2.2.2.1 金黄地鼠接收后,以盒为单位统一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依次类写。

2.2.2.2 每盒饲养不超过1只。

填写笼标识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专题编号、盒号、试验名称、动物性别、专题负责人。

2.2.2.4 将填好的笼标识标签插在标签卡套中,再固定于饲养盒的正中位置。

2.2.3 检疫期最低不少于七天。

2.3大鼠的检疫2.3.1 新购进的大鼠置于检疫室进行检疫,于购入动物第二天对其称重。

2.3.2 方法一2.3.2.1 大鼠接收后,以笼(盒)为单位统一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笼(盒),依次类写。

2.3.2.2 每笼(盒)饲养最多5只,对每笼(盒)内每只动物采用黑色或蓝色油性记号笔在动物的尾巴部位划横线,以作标记,并对每只动物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笼2号动物,动物编号即为"1-2"号。

2.3.2.3 填写笼(盒)标识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专题编号、笼号、试验名称、动物性别、专题负责人。

将填好的笼标识标签插在标签卡套中,再固定于饲养盒的正中位置。

2.3.3 方法二2.3.3.1 大鼠接收后,选择所需要号码的耳标标号,用75%酒精消毒后,将其装入耳标钳。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
细菌学 血清学
理化学 寄生虫学 病理组织学
整理课件
65
五、如何进行猪的宰后检疫?
④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整理课件
11
(三)动物疫病分类 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
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 等措施的;
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 的;
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整理课件
12
整理课件
13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三)临床检查健康;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 符合要求;
(五)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
疫病也要认真检查。
整理课件
26
4、实验室检测
对怀疑患有本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 况的,应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 ❖ 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 的实验室承担,并出具检测报告。 ❖ 省内调运的种猪可参照《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产地 检疫规程》进行实验室检测,并提供相应检测报告。
整理课件
59
⑵能及时发现和剔出患病动物和伤残动
物,有利于做到病、健分宰,减轻肉
品污染,提高肉品卫生质量,减少经
济损失。
⑶通过查证验物,发现和纠正违反动物
防疫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动物防疫
法的尊严,促进动物免疫接种和动物
产地检疫工作的实施。
整理课件
60
整理课件
61
一、什么是宰后检疫?

动物实验管理技术

动物实验管理技术

动物实验管理技术Animal experim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 动物实验管理技术(animal experim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覆盖了从动物进入实验室到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全过程,包括对动物来源、验收入室、实验期间饲养照料等内容,应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应用密切配合,是保障实验期间动物的生活质量以及保障动物实验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

一、动物的来源使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开展研究,是保障动物实验结果科学、可靠的关键。

随着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分离以及实验动物商品化供应逐渐成熟,研究者应向持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单位购买标准化实验动物,以确保动物质量。

订购动物时,应根据实验设计并结合动物生长规律进行预订,预定时须将动物的种、系、日龄、体重、性别、数量等规格写清楚。

二、动物的接收和验收接收和验收外来动物进入实验室,是动物实验正式开始后的第一个步骤。

无论是从其他设施运来的动物,还是从本设施其他饲养室转移过来的动物,都需要执行接收和验收程序,其目的是“验明正身”,包括对动物种系、数量、性别、规格(年龄/体重)、净化等级等信息的核对,并对动物的包装进行检查,确认其与动物净化等级匹配且无破损和其他可疑之处。

接收和验收必须在动物抵达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因为在将动物从一处设施转运至另一处设施时,动物暂时处于不利的生活环境中,包括运输笼箱的新异环境、断水断食、通风换气效率低等,在这样环境中所处的时间越长,动物健康所受的影响越大,对实验研究的潜在干扰也越大。

由于强烈的应激效应,一些动物甚至可能在运输途中或到达实验室等待接收的期间死亡。

对于需要饲养在屏障环境中的动物,应在将动物连同包装一起送入屏障设施后,才能开启包装查看动物。

对于每批购入动物,都应验看所附的质量合格证明,动物的遗传背景资料、动物微生物检查资料及动物年龄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料。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程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程

4.3.2.3 出现渐进性消瘦,咳嗽,个别可见顽固性腹泻,粪中混有 黏液状脓汁;奶牛偶见乳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结核病。 4.3.2.4 出现高热、呼吸增速、心跳加快;食欲废绝,偶见瘤胃膨 胀,可视黏膜紫绀,突然倒毙;天然孔出血、血凝不良呈煤焦油样、 尸僵不全;体表、直肠、口腔黏膜等处发生炭疽痈等症状的,怀疑感 染炭疽。 4.3.2.5 羊出现突然发热、呼吸困难或咳嗽,分泌黏脓性卡他性鼻 液,口腔内膜充血、糜烂,齿龈出血,严重腹泻或下痢,母羊流产 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小反刍兽疫。 4.3.2.6 羊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黏膜上出现痘疹,由 红斑到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遇化脓菌感染则形成脓疱继而破溃结 痂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绵羊痘或山羊痘。 4.3.2.7 出现高热稽留、呼吸困难、鼻翼扩张、咳嗽;可视黏膜发 绀,胸前和肉垂水肿;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厌食、消瘦、流涕或 口流白沫等症状的,怀疑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
5. 检疫结果处理 5.1 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5.2经检疫不合格的,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5.2.1 临床检查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动物疫病的,扩大抽检数量并进行实验室 检测。 5.2.2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检疫对象以外动物疫病,影响动物健康的,应按规 定采取相应防疫措施。 5.2.3发现不明原因死亡或怀疑为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按照《动物防疫法》、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5.2.4 病死动物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由畜 主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 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规定处理。 5.3 生猪启运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监督畜主或承运人对运载工具进行有效 消毒。 6. 检疫记录 6.1 检疫申报单。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指导畜主填写检疫申报单。 6.2 检疫工作记录。官方兽医须填写检疫工作记录,详细登记畜主姓名、地址、 检疫申报时间、检疫时间、检疫地点、检疫动物种类、数量及用途、检疫处理、 检疫证明编号等,并由畜主签名。 6.3 检疫申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动物检疫操作规程生猪产地检疫规程 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生猪含人工饲养的野猪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猪的产地检疫。

合法捕获的野猪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2. 检疫对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3. 检疫合格标准3.1 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3.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4 临床检查健康。

3.5 本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6 省内调运的种猪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省内调运精液、胚胎的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4. 检疫程序 4.1 申报受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2 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 4.2.2 官方兽医应查验散养户防疫档案确认生猪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4.2.3 官方兽医应查验生猪畜禽标识加施情况确认其佩戴的畜禽标识与相关档案记录相符。

4.3.1 检查方法4.3.2 检查内容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涎蹄冠、蹄叉、蹄踵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烂斑感染造成化脓、坏死、蹄壳脱落卧地不起鼻盘、口腔黏膜、舌、乳房出现水疱和糜烂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口蹄疫。

出现高热、倦怠、食欲不振、精神萎顿、弓腰、腿软、行动缓慢间有呕吐便秘腹泻交替可视黏膜充血、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发绀鼻、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外阴等多处皮肤点状出血指压不褪色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猪瘟。

出现高热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耳朵、四肢末梢和腹部皮肤发绀偶见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症状的怀疑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

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潜伏期等。 掌握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掌握非洲猪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进行检疫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疫情。
牛结核病的检疫技术
检测方法:采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试验 检测时间:通常在注射后48-72小时进行观察 检测结果:根据皮肤反应判断是否感染结核病 处理措施:对感染结核病的牛进行隔离、治疗或扑杀
建立健全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机制确保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的有效实施。 加强对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 对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停业整顿等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的知晓度和遵守度。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规范
结果判定:根 据检测结果判 断是否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
处理措施:对 感染禽流感的 病禽进行扑杀、 无害化处理并 对养殖场进行
消毒处理
猪瘟的检疫技术
采样方法:采集病猪的鼻液、血液、组织等样本 检测方法:采用PCR、ELIS等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判断: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感染猪瘟 处理措施:对感染猪瘟的猪进行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等
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病发生情况 如疫区、疫点、疫源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室检测: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 检测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
防控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 隔离、消毒、扑杀等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技术
采样方法:采 集病禽的呼吸 道、消化道、
血液等样本
检测方法:采 用荧光定量
PCR、ELIS等 方法进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药业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S O P)
1.目的
规范实验动物验收与检疫操作,预防、控制实验动物疫病,保证实验动物质量。

2.范围
实验动物家兔、小鼠、豚鼠
3.责任
质量保证科、化验室、实验动物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4.制定依据:
国家《实验动物条例》、《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标准》、《河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河南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验收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

5.规程
5.1.实验动物的检疫由动物实验人员或动物饲养人员负责。

5.2.外来实验动物均需要进行检疫观察,对来源于有生产许可证单位的合格动物只须进行常规检查。

5.3.根据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等级和品种、品系不同,进行3-21天的检疫观察。

清洁级以上小鼠一般检疫观察2-3天;普通级动物兔、豚鼠的检疫时间为1
文件编号:SP-DW-SOP-09-014-01 页号2-2 周。

符合要求的实验动物才能进入实验程序。

5.4.实验动物到达后,首先检查包装情况,完好无损的才可接收。

5.5.对照订货条件与到达的实验动物一一进行核实。

5.6.将运输盒的所有外表面用75%酒精等消毒液进行彻底的擦拭消毒,将实验动物传入检疫室。

5.7.在实验动物转入饲养盒时,认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主要有:
5.7.1精神状态和营养状况;
5.7.2皮毛:有无光泽、出血、干燥;
5.7.3有无眼屎、流泪、白内障、角膜损伤等;
5.7.4耳:有无损伤、耳壳有无曲折、有无中耳炎等;
5.7.5四肢:有无弯曲、脱臼、外伤、关节炎等;
5.7.6肛门:有无下痢,便血,脱肛等。

5.8.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时,应判明异常的原因,并适当延长检疫期。

5.9.每天做好检疫观察记录。

6.变更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