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免疫调节剂
临床治疗中的免疫调节剂

简述临床治疗中的几类免疫调节剂摘要免疫系统在抗感染、抗肿瘤方面,免疫系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任何因素的异常都可引起免疫功能障,导致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调节剂主要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作用。
影响免疫应答的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免疫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一类是免疫增强剂,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治疗。
关键字:药物药理免疫系统免疫调节剂AbstractImmun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tumor. However, any abnormal factors could lead to immune dysfunction, result in immune pathological reactions. Immunomodulator acts through influencing immune response. It consists of two types: one is immunosuppressive drug,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 and the rejection in organ transplant; the other one is immunostimulatant,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nd infection. Keywords: drug pharmacology immune system immunomodulator概述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脾和扁桃体)、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和免疫因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
在抗感染、抗肿瘤和排异方面,免疫系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上海)专家共识(完整版)

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上海)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应用。
但迄今免疫调节剂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制定免疫调节剂在儿童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或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1 免疫调节剂的概念免疫调节剂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和/或紊乱所引起的疾病。
这个概念明确了免疫调节剂具有药物的特性,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增强或抑制以及双向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剂也包含生物反应修饰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s)的概念。
BRMs是指某种可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并与之互相作用的物质,可用于治疗如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银屑病性关节炎或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等,这类制剂往往与免疫抑制剂共用,如甲氨蝶呤和皮质类固醇[1]。
2 免疫调节剂的分类2.1 按作用分类根据免疫调节剂对机体免疫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双向免疫调节剂。
免疫增强剂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大部分为固有免疫)中的某一环节,增强免疫功能,如卡介苗;免疫抑制剂具有抑制免疫系统(大部分为获得性免疫)中某一环节的作用,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泼尼松;双向免疫调节剂的作用大部分是多靶点、多部位对免疫平衡的调节(如抑制Th2细胞并增强Th1细胞的表达,以达到Th1/Th2平衡),维持机体的自稳。
2.2 按来源分类2.2.1 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免疫细胞能产生许多具有抑制或增强免疫应答的蛋白分子,这些蛋白分子对自身和异体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等。
2.2.2 化学合成剂主要有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羟基嘌呤、维生素D、西咪替丁(Cimetidine)等。
免疫调节剂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帮助抵抗病毒、细菌等感染。
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组织损伤 ,用于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移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 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杀伤能力,用于治疗肿 瘤。
抑制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提高移植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化学免疫调节剂主要是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免疫抑制剂和 免疫增强剂。生物免疫调节剂包括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 肿瘤疫苗等。中药免疫调节剂则是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 中药或其提取物。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等过程,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 反应。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
免疫增强剂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其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对抗感染、肿 瘤等疾病。常见的免疫增强剂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以及胸腺肽等 生物制品。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领域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剂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抑制异常的自 身免疫反应,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2
常见免疫调节剂介绍
免疫增强剂
01
02
03
胸腺肽
通过增强T细胞活性来提 高免疫力,常用于治疗某 些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干扰素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 疫调节作用,常用于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和某些癌症。
白细胞介素
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 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用 于治疗癌症和感染性疾病。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免疫调节剂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市场潜力巨大
增强免疫力免疫药提高免疫力的免疫系统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增强免疫力免疫药提高免疫力的免疫系统的西药及使用说明增强免疫力:免疫药提高免疫力的免疫系统的西药及使用说明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如何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身体对抗病菌和外界有害物质的能力。
对于提高免疫力,免疫药物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本文将解释如何使用西药来增强免疫力,并提供相关的使用说明。
一、免疫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免疫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自我防御机制,从而增强免疫力。
根据免疫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免疫增强剂:这类药物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和增加抗体产生来增强免疫反应。
免疫增强剂常用于免疫低下患者以提高免疫功能。
2. 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调节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症状,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3. 抗感染药物:免疫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抵御感染。
抗感染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病毒或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阻止病原体进一步侵袭和破坏机体。
二、常用的免疫药物1. 白细胞介素-2(IL-2):IL-2是一种免疫细胞激活因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某些肿瘤和免疫低下疾病。
通过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IL-2能够提高免疫系统的抗击能力。
2.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通过筛选多种特异性抗体后提取的免疫药物。
它可以直接提供抗体来帮助身体对抗病原体,并在某些免疫异常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甲基泼尼松龙等,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它们通过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来减轻疾病症状和进展。
三、免疫药物的使用说明1. 按照医生指示用药:免疫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2. 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免疫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应该严格遵守医嘱,切勿自行增减药物的使用量。
免疫调节剂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免疫调节剂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免疫调节剂是一种药物,其作用在于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
这类药物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免疫调节剂已成为了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一、免疫调节剂的种类免疫调节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抑制免疫系统反应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从而减轻症状。
对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对异体组织的攻击,从而减少移植器官被拒绝的可能性。
2. 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是一类增强免疫系统反应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
对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对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加速病程的恢复。
3.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既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又可以增强免疫反应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肿瘤性疾病。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减轻症状。
对于某些肿瘤性疾病,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癌症的发展。
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免疫调节剂在临床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攻击而导致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免疫调节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2.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是指移植物与受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免疫反应,是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受体免疫系统对异体组织的攻击,从而减少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3.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免疫调节剂的分类及其药理作用解析

免疫调节剂的分类及其药理作用解析引言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就免疫调节剂的分类及其药理作用展开解析。
分类免疫调节剂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 细胞免疫调节剂:这些药物可以增强或抑制特定免疫细胞的功能,用于调节细胞免疫反应。
常见的细胞免疫调节剂包括白介素、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等。
2. 抗体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通过干扰免疫反应中的抗体产生和抗体介导的机制,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典型的抗体免疫调节剂包括抗体药物和免疫球蛋白。
3. 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用于预防或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免疫相关疾病。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菌素、骨髓移植抗排斥药物等。
药理作用免疫调节剂的药理作用取决于不同的药物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理作用:1. 免疫刺激作用:某些免疫调节剂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反应。
例如,白介素-2可以刺激T细胞增殖和增加巨噬细胞活性。
2. 免疫抑制作用:一些免疫调节剂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免疫反应。
例如,环孢菌素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3. 抗炎作用:部分免疫调节剂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例如,免疫抑制剂可减少炎症细胞的释放和炎性因子的产生,从而缓解疾病症状。
结论免疫调节剂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物,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免疫调节剂的分类和药理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和理解这些药物的临床价值。
免疫调节药物了解免疫治疗的药物和副作用

免疫调节药物了解免疫治疗的药物和副作用免疫调节药物:了解免疫治疗的药物和副作用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免疫调节药物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免疫调节药物的类型、作用机制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一、免疫调节药物的类型免疫调节药物主要包括免疫刺激剂和免疫抑制剂两大类。
1. 免疫刺激剂免疫刺激剂是一类可以激活免疫系统的药物。
它们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从而对抗肿瘤细胞。
常见的免疫刺激剂包括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α和脂质类似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T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力。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肿瘤的药物。
肿瘤细胞能够利用免疫逃逸机制,抑制免疫应答,从而逃避机体的攻击。
免疫抑制剂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逃逸机制,使免疫细胞增加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免疫调节细胞治疗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靶向肿瘤细胞上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激活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免疫调节细胞治疗药物则通过增强或改变机体内的免疫调节细胞的活性,来抵抗肿瘤细胞。
二、免疫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免疫调节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
免疫刺激剂作用于免疫细胞,激活它们的杀伤能力,从而增加对抗肿瘤细胞的效应。
免疫抑制剂则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逃逸机制,使机体的免疫细胞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三、免疫调节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免疫调节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不同的免疫调节药物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副作用表现。
1. 免疫刺激剂的副作用免疫刺激剂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毒性反应和自身免疫性损伤。
例如,IL-2的副作用包括发热、寒战、低血压等。
干扰素的副作用则包括疲劳、发热、肌肉疼痛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使用其他药物进行对症处理来减轻。
免疫调节剂简介

免疫调节剂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注解
1拼音
miǎn yì tiáo jíe jì
2英文参考
immunoregulative preparation
3注解
免疫调节剂是增强及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
该类药物对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某些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及恶性肿瘤,均有一定疗效。
大多是生物制品,如卡介苗(BCG)、内毒素等;少数是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如左旋咪唑(levamisloe)和梯洛龙(tilorone)等。
它们有的可以激活补体,有的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有的可以非特异性地增强T、B淋巴细胞反应,有的可诱导干扰素产生。
据研究结果发现,免疫调节剂中的转移因子、胸腺素、干扰素、左旋咪唑、免疫核糖核酸等,对正常的免疫功能不产生影响,但可增强已经低下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
如左旋咪唑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四咪唑的左旋体,经实验及临床证明,它对正常人和健康的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极小或无影响,但在低免疫应答的病例中,能增强各类抗原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并增强淋巴细胞介质的产生。
当吞噬细胞和T细胞功能低下时,左旋咪唑可使其恢复正常。
左旋咪唑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功能与其剂量有直接关系。
当高剂量时,常可造成免疫抑制现象。
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及慢性感染、肿瘤、类风湿疾病、病毒感染后的低应答性疾病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免疫调节剂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如肿瘤、器官移植、病毒性肝炎、哮喘、反复性感冒、扁平疣等疾病的治疗
都会使用到免疫调节剂。
医学上的“调节”多具有双向的含义,临床使用的免疫调节剂可大致分为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两大类,
其增强或抑制的功效多与使用剂量有关,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起着或主要或辅助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中举足轻重在器官移植领域,不可避免地要提及诺华公司1984年推广上市的环孢素A(山地明),该药是推动器官移植发展的最重要的第二代免疫抑制剂,它的问世被
称为现代器官移植的一座里程碑。
临床及相关研究证实,在肝脏移植中联合应用环孢素A和强的松,多数患者能够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另外,此药也使心肺联合移植以及胰、骨髓等器官移植成为可能。
目前,该药品仍是临床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免疫抑制剂。
据诺华公司移植事业部总监吴云鹏介绍,2005年,新山地明(进行了剂型改造的环孢素A)在中国的销售额约为1.6亿~1.7亿元,占国内整个环孢素A市场的50%~60%。
据了解,国内免疫抑制剂市场目前仍是进口品牌
占主导地位。
除新山地明之外,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藤泽药厂生产的FK506制剂(普乐可复)也占有一席之地,该药已成为预防、治疗排斥反应
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线药物,也是新山地明的主要竞争对手。
有关专家介绍,与环孢素A相比,FK506的分子结构完全不同,但作用环节相似,两者均是器官移植领域最重要、最基础的免疫抑制剂。
相比之下,中美华东制药、华北制药新药等企业的环孢素A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环孢素A的原研企业诺
华公司是众多正在从事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企业之一。
2003年,诺华公司在国内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舒莱(Simulect,或Bas-iliXimab)。
此药是
一种新型的嵌合性人/鼠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抗排斥反应,其作用环节与环孢素A不同,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在移植早期即可使用。
据了解,舒莱的2005年国内销售额约为3000万元,诺华公司对此品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免疫增强剂:化学合成类后军突起免疫增强剂是指兴奋、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一大类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也用于难治性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据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呼吸科主任医师胡仪吉介绍,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分为五类:生物类(胸腺
激素类、转移因子、免疫核糖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微生物来源
的制剂(利用细菌抗原做成的制剂,类似菌苗类,如哮喘疫苗等);化学合成药物(左旋咪唑、异丙肌苷、羟壬嘌呤、二乙胺基硫代甲酸钠等);聚合糖类(微生态制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k、银耳多糖、灵芝多糖等);中药及植物来源类(人参、刺五加、枸杞子、黄芪、白芍、淫洋藿、蜂王浆、
植物血凝素、刀豆素a、胎盘脂多糖等)。
在众多的免疫增强剂当中,一些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类在免疫增强剂市场的地位不容忽视,此类产品虽然其销量难以统计和估算,但算得上是国内免疫增强剂市场的传统产品,尤其深得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的青睐。
生物制剂当属免疫增强剂市场的主流产品,其中的胸腺肽、干扰素、细胞因子以及高端产品白介素的销售金额所占市场份额最大(80%左右)。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类免疫增强剂的销售额正在逐年递增,市场细分程度也在加大,但生物制剂类产品多为针剂,需要冷冻保藏,其价格普遍较高,口服效果十分有限。
胡仪吉认为,免疫调节剂领域尚有许多未知因素,对于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日本和美国没有欧洲国家关注得多;口服剂能刺激儿童肠道免疫系统,比肌注和静脉注射制剂更为安全,其患者依从性较好,价格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有关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不时见诸专业媒体,如服用酌干扰素的患者可能出现类似脑炎表现的脑部症状、丙种球蛋白由于是血液制品也存有潜在危险性、左旋咪唑类可引发流感症状等。
为此,一些新型的化学合成类免疫增强剂的上市也许更值得期待。
此类药物所具有的生产成本低、制作相对简单、疗效可靠并可重复、服用方便(口服)等优势悄然显现,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家的关注和认同。
匹多莫德正是此类免疫增强剂的一个代表,其结构类似于二肽,口服及肌肉注射都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也能促进特异性免疫反应。
据了解,太阳石药业公
司的匹多莫德(万适宁)的产品2001年正式上市,2002年后,又有三家企业的产品获得证书,目前有太阳石药业(片剂)、浙江仙琚(颗粒剂)和江苏苏中(口服液)三家企业的匹多莫德进入了医院市场。
据太阳石药业有限公司
新药部经理马元良介绍:由于疗效确切的化学合成类免疫增强剂市场几乎是空白,此产品销售的上升趋势较快;2005年万适宁占到
匹多莫德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目前主要用于防治儿童因免疫功能低下出现的反复性感染。
有专家指出,在儿童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出现免疫缺失,主要表现为
抵抗力下降或自身免疫反应等。
另外,儿童在换季期间出现的发烧,有70%~80%是病毒感染,有人主张对这类患儿治疗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外还可使用免疫增强剂。
临床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抗病毒药物没有特异性;另一方面医生的免疫增强剂使用意识不到位。
其实,免疫增强剂在病毒相关性疾病控制方面有很大空间,国内外也已开始重视免疫增强剂在减少肿瘤复发等方面的作用。
一些乙肝和肿瘤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胸腺肽等,每年的费用差不多都在万元以上,而口服制剂存在明显的服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等优势。
马元良对记者说,化学合成类免疫增强剂可以在相关领域的辅助治疗上大有作为。
近年来,国内免疫调节剂市场保持着可观的增长速度,应该说,这是相关学术研究的进展和生产企业精耕细作的结果。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CPN)的数据显示,2003年和2004年免疫增强剂类样本医院用药总金额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6.45%、32.19%;而免疫抑制剂销售额2005年前三季度比2004年前三季度增长了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