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手法

合集下载

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手法

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手法

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手法作者:刘晓萍陈丽花来源:《现代园艺》2015年第23期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危机,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施方式,很多生态设计理论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对北京市14个公园中水体生态设计手法的调研,进一步探讨了生态设计在城市公园水体中的实践方式,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水体生态设计理论。

关键词:公园;水体;生态设计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危机,城市逐渐出现水资源不足、洪涝灾害频发与水环境恶化共存的现象。

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此类危机,国内学者纷纷提出各种生态设计理念。

目前关于水体生态设计的理论还不完整,一方面局限于宏观而缺乏实践性,另一方面关注于细部而缺乏整体性。

在实践方面,为了迎接在京举办的奥运会,响应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的号召,北京先后在一些公园中进行了水体的生态设计探索,成效明显但缺乏后期的理论总结。

1北京地区14个城市公园水体现状调查为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水体生态设计框架,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北京地区14个城市公园中的水体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1个综合公园以及3个以水体生态设计为主题的公园,调查内容包括雨水和中水利用情况、水体状况、水生动植物使用情况、绿地设置方式及灌溉方式。

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2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理论探讨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对北京市公园水体的现场调研,从以下3方面探讨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理论。

2.1公园规划尺度2.1.1突出水系的连通性,注重生物的多样性。

有学者提出,通过城市公园与城市河道水系之间的联系来达到生态廊道与斑块的连接,从而使水体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此外,可以通过营建曲折多变的岸线,为水生动植物创造各种适宜的生境,配置丰富多彩的水生动植物,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公园水系的贯通,以确保水质清洁。

从表2看出,除西海子公园,这些公园中的水体都是连通的。

2.1.2雨水收集与利用。

园林景观设计——论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处理

园林景观设计——论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处理

论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处理摘要:城市公园生态驳岸规划设计研究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因素很多,诸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经济学、植物学、美学、文学……都是其理论参照构架。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所涉及的问题是难以完全阐述清楚的,也不是仅靠园林师个人思考及主观愿望就能实现的。

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讨湛江市霞湖公园生态驳岸建设,并通过对我国当前国情形势的分析和国内外理论、建设经验的总结,提出了驳岸绿化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德国、瑞士、日本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驳岸”技术。

在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资源共有、共享”、“整体营造,从根本处理”的原则,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在此基础上逐步诞生生态驳岸的实践和理论。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们生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效。

水和城市、水和人类、水和一切生命都是共生共存、共荣共衰的。

水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人们生理机能的需求外,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作用。

水的处理和驳岸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共同线成景观,以共同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影响着人们对水体的欣赏。

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也是园景的组成部分。

在古典园林中,驳岸往往用自然山石砌筑,与假山、置石、花木相结合,共同组成园景。

驳岸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择其建筑结构形式,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外形的美观,使其与周围景色相协调。

一公园滨水区驳岸的类型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城市公园人工湖,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城市公园人工湖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

浅谈城市滨水公园规划设计手法

浅谈城市滨水公园规划设计手法

浅谈城市滨水公园规划设计手法作者:周荣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国内外许多滨水城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滨水地区进行规划设计,使滨水区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建设成城市标志性的景观,成为市民度假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合理的滨水公园规划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保障了城市格局的科学、合理与健康。

通过对场地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底细高差的完美处理、水资源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建筑空间的合理分析、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植物层次的丰富塑造等方法对滨水公园景观进行设计。

并以昆明呈贡洛龙公园进行实例说明,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滨水公园;规划设计;设计手法;洛龙公园Abstract: Many waterfront city,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with its natural conditions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build the city landmarks, as a place of public resort leisure entertainment. Waterfront park planning reasonable reflects the city'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aste, to protect the city pattern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healthy. Through to the site function rational division, dizzy height perfect treatment,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landscap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 reasonable analysis of local culture, modern inheritance of plant level rich shape of waterfront park landscape design. Taking Kunming Chenggong Luolong park for example,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Keywords: Waterfront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design method; Luolong Park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中特定的公共空间,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滨水区又是城市特色集中表现的焦点,人们可以从滨水公园的景观中感受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特色。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2021年第06期现代园艺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陈玉珊1,陈庭禧1,杨联校1,杜青平1,杜平霞2(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摘要:根据中山市逸仙湖的地理位置、功能需求和文化特色等将中山市逸仙湖分为4个功能区:文化悦享区、观光游憩区、科普体验区、湿地保育区。

并基于功能分区分别设计了立式———阶梯型驳岸结合体,立式———块石驳岸结合体、立式———亲水平台驳岸结合体、立式———植物床式驳岸结合体4种生态驳岸,将湖泊与驳岸和谐地构成一体,营造恬静优美的水岸景观与文化传播场所,为城市人工湖驳岸景观设计的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工湖;功能分区;驳岸;生态设计人工湖驳岸是湖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用工程措施加工形成的保护湖体的设施,是城市人工湖景观设计中具有水域和陆域双重属性的交界线,主要包含滨水游步道、台阶、平台等[1,2]。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中城市自然休闲、亲水景观的需求加大,因此研究集防洪效果、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于一体的新型护岸工程生态设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3]。

根据逸仙湖公园水体驳岸存在的现有问题,结合环境生态学原理与公园的地域文化特点,对逸仙湖生态驳岸进行生态设计,保护中山湖公园的自然形态,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活力,增强其休闲娱乐价值,使自然与城市更有机地融为一体。

1山市逸仙湖驳岸概况及现存问题分析1.1研究区概况逸仙湖处于中山市石岐区繁华的中心商业地带,东邻湖滨路,南倚烟墩山,总面积约129500m2,其中陆域面积约为31700m2,水域面积约97800m2,平均水深2.5m。

园内区域以水域及滨岸为主,逸仙湖公园内共分为3片水域,驳岸长度约为2450m,湖岸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明显。

1.2驳岸现存问题分析经初步调研,逸仙湖驳岸挡墙绝大多数为硬质立式驳岸挡墙,由于年代久远和周围软土处理不完善等原因,约12%的驳岸有明显的驳岸外立面剥落和开裂等现象,5%的驳岸轻微坍塌,15%的驳岸严重坍塌,失去驳岸功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手法、设计途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手法、设计途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手法、设计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的重要使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为公园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公园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那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手法和设计途径是怎样的呢?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手法1. 结合自然环境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常常会借鉴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绿化、水景、采光等手法,将自然环境融入设计之中。

在设计中利用地形地貌,打造出不同高差的草坡、山地等景观,增加公园的层次感和变化感;在植物选择上,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树木和花卉,打造出四季皆有景色的公园。

2. 强调人文关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通过座椅、休息亭、游乐设施等设置,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公园环境。

也应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通过雕塑、文化墙、文化节庆等手法,彰显公园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3. 强调生态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应当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通过保护湿地、配置生态湖泊、引进珍稀植物等手法,增加公园的生态价值,吸引鸟类和昆虫栖息繁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

4. 强调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到公园的长期发展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节水灌溉系统、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手法,降低公园的维护成本,提高公园的自给自足能力,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途径1. 参与式设计参与式设计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形成合作关系,共同设计公园的景观规划。

通过公开征集建议、开展社区座谈会、组织公园规划研讨会等活动,让市民参与到公园景观设计中来,提高公园的社会认同度和使用效益。

2. 生态优先设计生态优先设计是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调查和评估自然环境的现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公园景观。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杨栋山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00摘要:近年来,基于水环境里生态修复的研究不断地完善和深入,诸多地区围绕着怎么样能够高效地开展水体保护和修复的课题做了很多工作。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城市里面滨水的公园发生不合理用水与水污染现象时而发生,如果没办法第一时间对这些现象进行有效处理,即容易导致水生态逐渐地退化,某种程度上将会波及公园景观乃至周遭环境的质量情况。

本项目(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大量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经验,通过对舟山朱家尖的实地调研考察,进行了相关现状条件分析。

以景观动线体验展示为切入点,对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进行改造设计,具体研究成果如下: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城市滨水公园生态修复的原则和策略:(清水性原则、环境原则、生态多样性原则、水生态修复策略、景观构筑物恢复策略、植物生态修复策略)并将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用到实际景观设计之中。

关键词: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前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步入了飞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质量生活的迫切要求不断地促进着城市滨水空间的迭代发展。

城市的滨水公园不但充当了城市泄洪排水等基本的生态功能,并且在城市绿地湿地景观的角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的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但是近些年来人类的活动对这些滨水空间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破坏,工业污水排放,人类生活用水的排放等等。

这些生产生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滨水空间生态功能退化,动植物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劣,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因此,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修复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生态修复才能使得环境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存空间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1城市滨水公园概述滨水公园一般是指为各种活动向公众开放的水域附近建造的公共空间。

生态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该部分组成了整个有机城市,并为其非常重要的部分。

城市公园景观构成要素-水景要素设计2

城市公园景观构成要素-水景要素设计2

高羊茅 • 与地面相平的池岸
各种类型水景设计要点--湖泊与水池 • 水底:考虑湖泊的防渗漏问题;
• 当地下水位高于池底时,可不进行防渗处理,反之则需要防渗处理。
马尼拉草 • 刚性防水
天鹅绒草
百慕大 • 柔性防水
高羊茅
各种类型水景设计要点--湖泊与水池
• 人工规则式观赏水池则需根据水景的反射、透光、媒介等效果确定池底的色彩、材料和质地。
天鹅绒草
百慕大 • 栖息地的恢复
高羊茅
水景生态设计手法--动水
溪流:曲折岸线、宽窄水道和陡坡水体 • 曲折岸线:蜿蜒状的水体凹面为生物幼体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减少流水对幼体的冲刷和撞击,为水
生生物提供优越的生境。
马尼拉草 • 曲折岸线
天鹅绒草
百慕大
•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中心湖区
高羊茅 • 蛇口四海公园
马尼拉草 • 普通河段
天鹅绒草
百慕大 • 主要节点
高羊茅
各种类型水景设计要点--溪流
• 落水又称瀑布或跌水; • 设计要点包含水量与水势、落水口、瀑身等方面。
• 滑落式
马尼拉草 • 跌落式
天鹅绒草
百慕大 • 自由式
高羊茅
各种类型水景设计要点--溪流
• 水量与水势:落水的水量与落差成正比,即落差越大,所需水量越多。
• 渭柳公园位于咸阳市秦汉新城渭河北岸综合服务 区内。 • 该湿地公园所面临的场地问题是环境恶化、生态 退化和消失的乡野生活。
马尼拉草 • 实施前场地现状
天鹅绒草
百慕大 • 项目地区位及上、下游现状
高羊茅
水景设计--实例
• 以全面恢复和重建自然河滩的生态系统服务为首要目标; • 通过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休闲四大策略,营建具有雨洪调蓄、废水净化、生物多样性修复、多样休闲和 艺术化体验等多重服务价值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绿色基础设施。

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滨水景观公园是一种以水体为核心的城市公园,设计理念是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打造一个具有丰富水景资源和多样化功能的城市休闲场所。

以下是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1. 借景生态化: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首先要重视生态保护。

通过保护水体周边的湖泊、河流、溪流等滨水资源,还原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湿地、蓄水量、滨水带绿化等生态功能,打造一个具有生态景观的滨水公园。

2. 多功能性:滨水景观公园不仅仅是一个观赏水景的场所,还应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设立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滨水公园还可以设置船坞、码头等设施,方便市民进行水上运动和观光活动。

3. 透明亲水化: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应建立在增加市民与水的亲密接触上。

通过设置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设施,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水景,感受水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在水体中设置喷泉、水幕墙等水景装置,增加视觉效果,提升观赏体验。

4. 绿色生态化:滨水景观公园的绿地设计应充分考虑植被的选择和布局,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场所。

例如,引入各种乔木、灌木和花卉种植,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高景观效果;通过设置草坪、庭院、花园等景观元素,丰富公园的形式和层次。

5. 历史文化融合: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还应考虑历史文化的融入。

可以利用滨水公园既有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资源,打造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公园。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文化广场、纪念碑、雕塑等,展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6. 可持续发展: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要选择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要开展水质监测和水生态恢复工作,保护和提升水体的质量,确保公园的可持续运营。

通过以上设计理念的贯彻,滨水景观公园可以成为一个既美丽又实用的城市空间,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活动,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危机,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施方式,很多生态设计理论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对北京市14个公园中水体生态设计手法的调研,进一步探讨了生态设计在城市公园水体中的实践方式,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水体生态设计理论。

关键词:公园;水体;生态设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危机,城市逐渐出现水资源不足、洪涝灾害频发与水环境恶化共存的现象。

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此类危机,国内学者纷纷提出各种生态设计理念。

目前关于水体生态设计的理论还不完整,一方面局限于宏观而缺乏实践性,另一方面关注于细部而缺乏整体性。

在实践方面,为了迎接在京举办的奥运会,响应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的号召,北京先后在一些公园中进行了水体的生态设计探索,成效明显但缺乏后期的理论总结。

1北京地区14个城市公园水体现状调查
为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水体生态设计框架,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北京地区14个城市公园中的水体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1个综合公园以及3个以水体生态设计为主题的公园,调查内容包括雨水和中水利用情况、水体状况、水生动植物使用情况、绿地设置方式及灌溉方式。

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2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对北京市公园水体的现场调研,从以下3方面探讨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理论。

2.1公园规划尺度
2.1.1突出水系的连通性,注重生物的多样性。

有学者提出,通过城市公园与城市河道水系之间的联系来达到生态廊道与斑块的连接,从而使水体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此外,可以通过营建曲折多变的岸线,为水生动植物创造各种适宜的生境,配置丰富多彩的水生动植物,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公园水系的贯通,以确保水质清洁。

从表2看出,除西海子公园,这些公园中的水体都是连通的。

2.1.2雨水收集与利用。

调查中有10个公园使用了雨水收集技术,主要包括硬质地面、建筑屋顶和绿地中的雨水收集。

硬质地面包括透水性和不透水性2类,渗水地面的雨水可通过下渗的方式汇入地下水,多余的水则通过透水毛管最终到达雨水收集池。

而不透水铺装则可以采用下凹式的绿地设计方案,将雨水汇集于周边的渗透型排水沟,最终到达雨水收集池。

公园建筑屋顶雨水的收集,主要通过屋顶花园的设计,将雨水截留就近使用,或将雨水通过管道引入滤水槽,并最终到达蓄水池,亦可让雨水最终与植物的种植槽相连,用于浇灌
植物。

公园中绿地具有面积大、植物覆盖广等特点,多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绿地能储存大量雨水资源。

公园中绿地可结合地形的设计,将水汇集于地势低洼处(如海淀公园),在低洼处设置坑塘或水系,配植水生植物形成雨水花园,或是在其地下设置蓄水池,最终用于补充湖水或浇灌植物等用途。

2.1.3中水利用。

中水是指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某种使用要求的水,其在公园中还处于应用初期,调查的14个公园中有7个公园利用了中水。

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中水就近利用的实例,如北小河公园、南馆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其中南馆公园更是生活污水就近使用的北京第一例,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奥林匹克公园则为了保证水源的清洁,在水源处使用人工湿地系统将水逐级净化,丰富了公园的供水来源,克服了大多数公园面临的水景维护成本昂贵的问题。

2.1.4水质的控制。

在水质的保持方面有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和生态法,前3种虽然成效快,但不能达到持久的效果,需要经常反复;而生态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还能使水质持久清洁。

目前公园中主要通过物理法和生态法的途径净化水体。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泵站使水体流动,增加水中含氧量,如青年湖公园。

生态法则主要采用人工湿地的方式,如调查中的奥林匹克公园。

人工湿地中表流型人工湿地维护成本低,但效率不高,适用于地广人稀的区域;潜流型湿地效率高但维护成本也高,在我国使用较少;而垂直流人工湿地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在公园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在实际项目中这3种湿地类型可以叠加使用或与其他水质净化方式相结合,以奥林匹克公园为例,经过垂直流湿地深度处理后的水体,顺次流入跌水景观、表流湿地、植物氧化塘和生态氧化塘等将水质进一步稳定,然后应用于公园水体。

2.1.5节水型设计。

调查发现,在公园的维护成本中,水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而在实际的项目设计中,我们应做到因地制宜,例如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水景可只起到点景作用,采用旱溪等形式。

在大量使用水景的公园中,则需要设计水的循环利用系统,以提高水的使用效率,节约水资源。

在植物的配置方面,应优先选择节水型植物进行群落的搭配,例如北小河公园中采用了耐旱的观赏地被景天科植物小菊苔草组合进行造景。

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央控制管理系统通过雨量传感器检测土壤的墒情,利用电脑设备调控喷灌、滴灌及微灌设备,从而节约水源。

2.2设计与施工层面
2.2.1硬质设计。

主要表现为透水性铺装和管渠的使用。

人工铺筑的雨水能透过铺装,直接渗入路基的铺装材料称为透水性铺装。

常用的透水性铺装有:植草砖、透水沥青、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嵌草石板、植草板和木塑地面等。

透水性管渠包括硬质聚氯乙烯双螺纹集水暗管和u行透水渠,其管壁上的孔洞在不同情况下具有集水或渗水的作用。

2.2.2软质设计。

软质设计主要是由水景形态、水生动植物、生态基底、生态驳岸和生态岛屿的设计构成。

在水景形态方面,主要利用生态学原理中的边缘效应及生物多样性观点,模拟自然界的
水景形式,营造丰富多样的水岸空间,在平面上讲究曲折有致,在立面上追求层次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

生态基底设计指让水体保持自然基底的蓄水性和渗透性,同时提供适宜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

为使其具有一定的蓄水性和渗透性,可在原始基底中加入膨润土防水毯。

为了建立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可对池底种植土进行活性处理,并接种微生物。

公园驳岸应尽量模仿自然界的驳岸形态,在维持公园正常水位,保证驳岸不受水侵蚀的同时,使水体参与到整个公园的水循环之中。

目前公园中常用的生态型护岸包括植物护岸、卵石缓坡护岸、块石护岸、覆土石笼护岸、山石护岸、生态砖护岸、生态袋护岸及仿木桩护岸。

植物护岸因其坡度较缓,经受不住激流的冲刷,只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水体。

而块石护岸和卵石缓坡护岸具有防冻、安全、利于动物出行的特点,常在景观中使用。

新改良的山石驳岸能够减缓水对堤岸冲刷,并且能利用植物丰富水体景观,该类型的驳岸多应用于溪流和跌水等景观。

对于具有防洪要求的公园河道可采用覆土石笼护岸、生态袋护岸和仿木桩护岸,既能满足大坡度的要求又能抵抗激流对水岸的冲刷作用。

生态浮岛,又可称为人工生物浮床,主要是利用无土栽培的原理,在由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浮床中种植水生植物,然后置入受污染的水体,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将水体净化。

我国的生物浮岛技术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材料还需要进一步改良,但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浮岛的放置对水质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比如在水中栽植美人蕉(canna glau-ca)、菖蒲(acoruscalamusl、旱伞草(cyperusalternifolius)和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能有效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2.3管理方面
3结语
城市公园中水体的生态设计对于缓解城市生态危机,落实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具体怎样落实水体的生态设计,还需我们更多的探讨和试验。

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设计手法只有从规划尺度到具体设计施工层次得到充分落实,加上后期的养护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