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型偏头痛经典案例分享
基底型偏头痛-经典案例分享PPT课件

– BM为有先兆性偏头痛,往往在先兆出现半小时内出现头痛
15
.
临床表现(二)
基底型偏头痛属有先灶偏头痛
有下列两种可完全恢复的先兆:
– 视觉症状: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蒙、视野缺损 等
– 脑干症状:如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呜、构音障碍、 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等,亦可出现意识模糊 和跌倒发作。
脑干的兴奋导致皮层功能改变,先出现先兆症状,以后引起血管扩张, 刺激三叉神经,使神经末端产生局部炎症反应
另一方面促使血小板释放5HT,促使5HT浓度下降,抗疼痛的作用减
13
弱,导致头痛加重。 .
BM的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BM前驱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脑底 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干、小脑、大脑枕叶缺血所 致。
学会列为有先兆的偏头痛(MTA)的一种类型。
或称基底型偏头痛 一般认为多见于少年或青年女性,与月经周期常有
显著的联系
多有家族史 关于流行病学资料不多,但其实不少见
10
.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一)
皮层扩散抑制(CSD)学说
1944年Leao APP提出
脑皮层受刺激后,局部脑电活动低落,并以3 mm/ min速度扩散,扩散性抑制可解释偏头痛的先兆
尚未发现一致的孟德尔遗传模式,反映了不同外显
率及多基因遗传特性
12
.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三)
血管学说
由Harold Wolff 在1963年提出, 认为血管先收缩,如眼动脉收缩造成视觉先兆如偏盲、闪光等,继之
血管剧烈扩张,血流淤滞而头痛,约2-4小时后恢复正常。
偏头痛病例分析

药物治疗(发作间歇期)
偏头痛预防性治疗A级推荐药物
药物 每日剂量
钙离子拮抗剂 氟桂利嗪 5-10mg
抗癫痫药
丙戊酸钠 500-1800mg
托吡酯 25-100mg
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 50-200mg
普萘洛尔 40-240mg
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10), 721-727
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10), 721-727
非药物治疗
针对该名患者 头痛门诊建立该患者档案 该患者每天填写头痛日记 患者留下联系方式,要求到头痛门诊随访 对其进行患者教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
素 头痛治疗仪
预防性非药物治疗
尽量避免偏头痛的诱发因素; 避免情绪紧张、缺睡,心理压力、喧闹嘈杂等; 不食用乳酪、巧克力、热狗、熏肉等,不饮用
多无明确的先兆,持续时间较典型偏头痛 长,程度较典型偏头痛轻。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有先兆的偏头痛 无先兆的偏头痛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特殊型偏头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儿童及青春期女性较多见。
头重脚轻、眩晕、复视、眼震、耳鸣、构 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 及无力、共济失调、意 识改变、跌倒发作和黑矇等脑干和枕叶症状,提 示椎-基底动脉缺血。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有先兆的偏头痛 无先兆的偏头痛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无先兆的偏头痛
临床最常见类型, 约占偏头痛的80%
无典型先兆, 常见双颞部&眶周疼痛, 可为搏 动性; 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 疼痛时间较长,可达数日。
无先兆的偏头痛
普通型偏头痛和典型的偏头痛的一种有用的 床边检查是,压迫同侧颈内或颞浅动脉可使头 痛减轻。
偏头痛:不再让人痛不欲生

偏头痛:不再让人痛不欲生作者:贾建平来源:《祝您健康》2001年第03期偏头痛,很多人深受其害。
丁某,年仅18岁,可一年来他却犯过7次剧烈的头痛。
每次头痛前,他总感到全身不适,眼前不时地发出闪光,几分钟后突然左眼失明。
可几十分钟后,整个视野、视觉又完全恢复正常。
但随之而来的刀割样的头痛,加上不停地恶心呕吐,使他无法做任何事情,只得卧在床上大声哭喊,简直痛不欲生,2~3小时后才慢慢减轻。
不过休息一天后,身体状况就全面恢复了。
可见,偏头痛不仅仅是“半边头痛”那么简单。
它是一侧或双侧跳动性、复发性头痛,最常见于半侧前额、一侧太阳穴或眼周。
有时还可株连全身多个系统,在发作前或发作期间出现失明、偏瘫、麻木、高烧等暂时的症状。
上述例子是典型偏头痛的发作表现,虽复杂、古怪,却也个别。
因为约75%的患者都属于另一种类型——普通型偏头痛。
尽管偏头痛发作类型各式各样,但多数不会留下后遗症。
也有极个别人偏头痛发作时引起偏瘫或眼肌麻痹,难以恢复。
为什么偏头痛可以出现戏剧性的症状?这与发作时颅内血管收缩及舒张障碍有关。
在先兆期,血管收缩,致眼部血液供应不足,故而产生视觉异常;到了头痛期,大动脉和大静脉都扩张,而两者之间的小血管仍然收缩。
血液不易流动,造成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氧供不足,发生头痛、半身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
但最终血管的收缩和舒张障碍可得以恢复,所以一切都好转如初。
也许您更关心这个问题:究竟什么人易患偏头痛呢?本病偏爱女性,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4倍。
虽说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为遗传性疾病。
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主要是使患者形成易发作体质。
看来,这样的病人需要学习如何与自己敏感的神经系统和睦相处。
此外,偏头痛患者大都具有敏捷、聪明、自尊心强、易怒、顽固、孤僻等特点。
如果您曾出现类似症状,是否属于偏头痛最好让医生来定夺。
如果你已经确诊为偏头痛,一定要学会如何迅速处理发作时的症状。
即按医嘱严格掌握服药时间——在先兆或前驱症状(无先兆者)出现时服药。
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109例分析

比较复杂 , 与多种 因素有关 , 与激素 、 免疫 、 遗传因素均有一定
关系。较公认的学说有血管源性学说与神经源性学说 , 血管学 说认为 : 偏头痛是颅 内外血 管舒 缩功能异常性疾病 , 发作初期 先有颅 内动脉痉挛 , 脑血流量减少 。继 而发生反应性 颅外血管
平均 68年 。发作频 率 : . 每月发 作 1 4 次 2例 , 3 例 , 次 2次 9 3
19例治疗观察结果证明 : 0 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效果明显。
我 们认 为 : ①尼莫地平 可迅速阻断细胞膜钙通道 , 有效地 抑制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超载引起的血管痉挛 ; ②阻止缺 血神 经细胞 因 c 2超载引起的细胞破坏 ,抑制致痛物质 的释放 , a + 保 护脑细胞 ; ③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 弛平 滑肌 , 松 改善微循 环 , 防
1 资 料 与 方 法
21 疗效 .
19 中,显效 2 0例 0例 (83 %) 1. 5 ,有效 7 例 3
(6 7 , 6 . %)无效 1 例(4 8 。 9 6 1. %) 其中治疗 1 6 个疗程者 5 6例, 个 2
疗程 2 9例 , 3个疗 程 2 4例。19例全部进行后期 随访 : 0 有效者 在停药 5个月后略有 一侧或两侧轻度胀痛或搏动样痛 , 发作期 明显延 长 。 个月后再未见发作 ; 6 显效者发作间歇期延长 8 , 例 转为无效者 5例。 22 副 作用 本组 19例患 者 中有不 良反应 者 1 例 . 0 1
1 辅 助检查 . 2
和脑血流 图检查 , 服药前均示有不 同程度 的眼底血管痉挛改变 以及单侧或双侧脑血管扩张或血管紧张度增高 。 同时均进行 了 血、 、 尿 便常规 , 血脂 、 血糖检查, C 脑 T扫描全部正常 。 1 头痛分型 19例全部排除 了其他 原因所致 的头痛 . 3 0 如: 高血压 、 创伤 、 青光眼 、 鼻窦炎 、 颞动脉炎 、 内动脉瘤 、 颅 脑血 管畸形 、 内肿瘤 、 颅 低颅压综 合征等 。无先兆 型偏头痛 7 7例 (1 , 7 %)有先兆型型偏头痛 2 2例(0 , 一基底动脉型 1 例 2 %)椎 0
西比灵、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基底动脉型偏头痛64例临床分析

医学理 论与实践 20 年第 l O2 5卷第 l 期
J e T o &P V 1 5 " , na 20 N d h r o. . o lJ u y 0 2 1 4 a r .
3 Ce ' a n 口  ̄L rA d 珊 n 兀_ H 越s 咖 幅 t A 叫 加 日 o ie df r n 1 : 啪 f n i e e tn n n
JB圳 e L ( j 17 ;4 6 t leJmt ,92 5 :2 s
4 Mmt M, aJ esIL 。 enIC, r0】 M F  ̄ l t . 珊 n 鹄 o h c F Ⅱ ftea … a
r rset e nl s C [ 0 e ap e v a t l a . l m呷 ,9 6 (0 :3 n 18 ;25 20 J
单。 实用 . 效果好 。后 ^路 时注意保持 伸髋 屈膝 位 非常重
要, 这将极大降低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 的发生率。术中复位 时一定要使用器械法 , 严禁 用下肢 牵 引法 复位 , 以避免造 成 或 加重坐 骨神 经损伤 。本 组 1 术后 3个 月坐骨 神经损 伤 例 无恢复 , 可能与术中骨折复位时牵 引下肢加重坐 骨神经损伤 有关, 应引为教训 。术中和术毕前要 注意用 c臂机检查螺钉 位置 , 以免进入太深 , 伤血 管或进 ^关 节 术 中注意严密 损
1 资 料 与 方 法
作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T2 I D检查结果 : 部病 人均做 全 TD检查 , c 发作期 6 例全部有基底动脉痉 挛 。 现为基底 动 4 表 脉流速增快 。 平均 血流速 度( Ⅲ) .c / , 中 l 伴有 v )45m 其 0例
颈内动脉痉挛 , 缓解 期 显 例 中 4 例 出现 基底 动脉痉挛 ,9 5 2 倒伴有颈内动脉 痉挛 , 纯颈 内 动脉 痉挛 4例 , 单 正常 3例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护理PPT课件

物和饮料 -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过亮的灯光
或屏幕前 - 控制容易引起压力的环境和情
绪
基底动脉型偏 头痛的药物治
疗方法 - 三叉神经阻滞药物的使用 -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 - 预防性药物的使用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寻找适合自己的疗法 - 探索自然疗法如按摩和针灸 - 找到适合自己的身体健康调节
方法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患者的日常护理建议
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 与医生和护士保持沟通 - 定期就诊并接受专业治疗 - 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基底动脉型偏 头痛的护理方
法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护理方法
休息和放松 - 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
冥想 -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护理方法
规律的饮食和运动 -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 避免过度饮食和过食 - 适度的进行运动,如散步
和瑜伽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护理方法
基底动脉型偏 头痛护理PPT
课件
目录 介绍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护理 方法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药物 治疗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患者的 日常护理建议
介绍基底动脉 型偏头痛
介绍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什么是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症状
介绍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发作原因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和不良
反应 - 注意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 避免滥用药物和自行调整
药量
基底动脉型偏 头痛患者的日
常护理建议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患者的日常护理建议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和充足休息 - 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 - 管理和减轻压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护理查房课件

饮食注意
避免触发偏头痛的食物,保持均衡饮食。
某些食物如巧克力、酒精可能是诱因,需谨慎。
护理小贴士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 来的压力。
积极的心理状态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此类型的偏头痛通常伴随有神经系统的症状,需 引起特别注意。
什么是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症状
患者常常经历剧烈的头痛、平衡失调、视觉障碍 、耳鸣等。
症状可能在发作前数小时或数天出现,需提前识 别。
什么是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血管收缩及扩张、神经炎症反 应等密切相关。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护理方案。
这些可能是严重并发症的征兆,需紧急处理 。
何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求医疗帮助?
药物不良反应
若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副作用,需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及时 沟通。
护理小贴士
护理小贴士
保持健康的作息
建议患者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
良好的作息有助于减轻偏头痛的发作。
护理小贴士
患者的积极态度有助于疾病的管理和恢复。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症状监测
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和头痛的特征,以制定个性 化护理计划。
记录头痛的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有助于 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护理?
药物管理
确保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监测药物的效果及可 能的副作用。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药物类型和剂量。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日 常生活的质量。
偏头痛性眩晕与基底型偏头痛-2ppt

•
头晕发生在偏头痛发作之后,本组1例:
病例1患者就是先有耳鸣,全头痛,最后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头痛头晕持续数 小时,休息或输液治疗后好转。曾有一次右耳听不见,怀疑梅尼埃病?BPPV?但听 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和变位试验均正常。病史已7年,每年发作1-2次,治疗效果 不好。诊断考虑为MV。
•
眩晕与偏头痛同时发生,本组1例:
(四) 鉴别诊断
• 3. 可与BPPV合并存在
BPPV为短暂性、反复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发作 时间短则不到一分钟,多不伴有耳蜗症状,也无头 痛发作,故临床可与基底型偏头痛和MV鉴别。但偏 头痛患者可以合并BPPV等周围性眩晕。 本组2例病人(病例5基底性偏头痛,病例9无先 兆性偏头痛、 MV)均与入院前数天出现短暂性、发 作性位置性眩晕,与以前发生的眩晕不同,前庭变 位试验(+),合并有BPPV。临床应注意在询问病史 中加以鉴别。
2.可能的MV(PMV):
①中、重度的发作性前庭症状; ②至少下列一项症状:符合IHS标准的偏头痛;眩晕发作时的偏头 痛性症状;偏头痛特异性诱发因素(如特定的食物、睡眠不规律、内分 泌激素改变)诱发的眩晕发作;抗偏头痛药物治疗有效 。 ③除外其他原因。
• 本组病例中6例(例1、2、3、6、8、9) 符合MV临床特点。其中例2、9先为无先 兆偏头痛,数年后或50岁后转变为伴有 眩晕发作的偏头痛,即MV。
(二) 9例头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性别 年龄
例1. 女 42
偏头痛病史
眩晕/头晕病史
辅助检查
1. MV
诊断
发作性全头痛7年,1~2次/年。先耳鸣头痛发作头晕, 持续数小时。 NS检查(-),听力正常,前庭功能正 重时右耳听不见。休息或输液后好转。曾诊断MD、BPPV,治疗效果不好。 常,变位试验(-),头颅C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2020/11/14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二)
遗传学因素:
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
其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4倍
双生子研究显示单卵双胎发生偏头痛的危险度为 0.28~0.34, 高于双卵双胎(0.12~0.18),提示遗传 因素参与偏头痛的发病
尚未发现一致的孟德尔遗传模式,反映了不同外显
3
2020/11/14
现 病史
最近一次发作: 就诊前一晚,患者躺在床上,再度出现双目失明,数分钟后,
右侧颞部头胀痛,伴恶心、呕吐,头晕,继而四肢无力,无法 动弹,无意识障碍,约一小时后上述症状缓解,仅留右下肢稍 乏力。
4
2020/11/14
病史
既往史:足月顺产,热性惊厥(-) 家族史:其母有偏侧头痛史,每次持续数小时,睡觉休息后
脑干的兴奋导致皮层功能改变,先出现先兆症状,以后引起血管扩张, 刺激三叉神经,使神经末端产生局部炎症反应
另一方面促使血小板释放5HT,促使5HT浓度下降,抗疼痛的作用减
13
弱,2导02致0/1头1/1痛4 加重。
BM的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BM前驱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脑底 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干、小脑、大脑枕叶缺血所 致。
✓ 患者双侧一过性失明,需定位在中枢枕叶皮层,故考虑后循环基底动
脉供血障碍。
✓ 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排除癫痫、脑血管缺血性病变
(椎基底动脉)、血管畸形、炎症、遗传变性疾病如CADASIL及线 粒体肌脑病等。
✓ 诊断符合2004年的HIS偏头痛诊断标准,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发作时体
9
征诊断20为20:/11/基14 底型偏头痛
头颅CT提示右侧脑室扩大,考虑先天发育异常。
头颅MRI平扫+增强:1.右侧海马信号增高;2.右侧侧脑 室稍扩大。
眼科会诊眼底未见异常、视力、视野正常。
头颈部CTA检查未见异常。
7
2020/11/14
诊断?
✓ 定位诊断?
✓ 体征:双侧可及短阵细小水平眼震,双下肢肌
张力稍高,左侧病理征可疑阳性。
10
2020/11/14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一)
皮层扩散抑制(CSD)学说
1944年Leao APP提出
脑皮层受刺激后,局部脑电活动低落,并以3 mm/ min速度扩散,扩散性抑制可解释偏头痛的先兆
同时在偏头痛发作初期大脑枕部脑血流首先降低, 低血流区在30~60min内以2—3mm/min的速度向 顶、颞叶扩散,持续至头痛期或头痛消失后48小时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basilar-type migraine,BM)
由Bickerstaff 在1961年首先报道的,已被国际头痛
学会列为有先兆的偏头痛(MTA)的一种类型。
或称基底型偏头痛 一般认为多见于少年或青年女性,与月经周期常有
显著的联系
多有家族史 关于流行病学资料不多,但其实不少见
临床上TCD常常提示,BM患者发作期与缓解期 均有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痉挛、脑血流灌注不足 的特点,由此推测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脑血流 灌注不足可能是BM的发病机制之一
14
2020/11/14
临床表现(一)
偏头痛的发作特点
– 发作一般持续4-72小时
– 头痛部位60%以上为偏侧性,但非每次均为偏侧,部位:枕 部>双侧颞部>单侧颞部
– 脑干症状:如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呜、构音障碍、 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等,亦可出现意识模糊 和跌倒发作。
16 先兆症2状020/多11/1持4 续20~30 min
Basilar-type migraine: Clinical,epidemiologic, and genetic features,
– 疼痛性质: 搏动样(也可为炸裂样等剧烈痛) – 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畏嗅,大多数休息后可缓解
– BM为有先兆性偏头痛,往往在先兆出现半小时内出现头痛
15
2020/11/14
临床表现(二)
基底型偏头痛属有先灶偏头痛
有下列两种可完全恢复的先兆:
– 视觉症状: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蒙、视野缺损 等
✓ 定位: ✓双侧可及短阵细小水平眼震,考虑为中枢性
眼震,定位在双侧小脑传导束。
8
2020/11/14
诊断?
定性诊断?
✓ 患者14岁发病,病程6月,视力障碍继而头痛反复发作,超过5次。
✓ 发作呈重复性、短暂性,能缓解但历时不等,发作后可遗留有体征,
超过24小时,用TIA无法解释。
✓ 其母有头痛史。
率及多基因遗传特性
12
2020/11/14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三)
血管学说
由Harold Wolff 在1963年提出, 认为血管先收缩,如眼动脉收缩造成视觉先兆如偏盲、闪光等,继之
血管剧烈扩张,血流淤滞而头痛,约2-4小时后恢复正常。
血管神经学说
认为各种不同刺激物可影响皮层、丘脑下丘脑、然后刺激脑干。
颈软,双侧Kernig征(-),Brudzinski征(-)。共济失调检 查正常。
6 心肺腹无202异0/11常/14。
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心肌酶谱、风湿全套、免 疫系列、甲状腺功能正常。
腰穿压力170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病 原学检查正常。
脑电图、肌电图正常。
能自行缓解,未至医院就诊。
5
2020/11/14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意识清晰,口齿清楚, 颅神经: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直、间接对光反应
存在,双眼球向两侧凝视可见水平细小眼震,以左侧为甚, 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耳听力粗测正常。悬雍垂居中, 咽反射正常,双侧软腭上抬正常。
下肢肌张力偏高,四肢肌力5-级,腱反射(++),两侧 Hoffmann征(-),左侧Babinski征可疑阳性、右侧病理征 (-)。四肢感觉正常。
基底型偏头痛经典案例分享
患者胡**** ,男,15岁
“反复发作性双目失明、头痛6月”于2010年2月 就 诊
于门诊。
2
2020/11/14
现 病史
患者从自2009年9月份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右侧颞部头
胀痛 头痛前有双眼胀痛,数秒钟后出现双目失明 约两分钟后出现右颞部胀痛,历时十余分钟后所有症状缓解, 无发热、呕吐,无肢体抽搐,无饮水呛咳, 曾多次至当地医院眼科就诊,未发现异常。 类似症状反复发作,约1-2次/月 2010年1月份开始十余天发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