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区肿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松果体区占位影像表现

松果体区占位影像表现
> CT/MR表现 :常为囊实性 ,病灶密度/信号不均 ,钙化、 脂肪密度/信号是重要诊断依据 > 增 强 扫 描 :强化不均 ,囊壁及实性成分强化 ,显著强化提示恶性
8岁 男性 突发头痛2天 ,呕吐1天——成熟畸胎瘤
混合型生殖细胞瘤
> 一种罕见的癌症 ,由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瘤肿瘤组成 > 包括 :绒癌( HCG )、卵黄囊瘤( AFP )、胚胎性癌、 畸胎瘤、精原细胞瘤 > CT/MR:密度/信号常不均匀 囊变多见 > 增 强 :明显强化、不均匀
> 女 11 岁 腰痛4月余
松果体囊肿
女 29岁 体检发现松果体囊肿2年余
转移瘤
> 松果体区转移瘤少见 > 如为多发病灶 ,则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鉴别 ,后者也可多发 > 脑内转移瘤水肿明显 ,生殖细胞瘤周围水肿不明显 > 转移瘤发病年龄较生殖细胞瘤大 ,且有原发病史 > 松果体区最常见转移瘤 :肺癌、乳腺癌、 肾癌、 胃肠道肿瘤等 > 转移性疾病被认为与血源性扩散有关 > 影像表现大多与原发肿瘤相似
56岁 女性 头痛、头晕1周——松果体细胞瘤
60岁 男性 反复头痛1月余——松果体细胞瘤
松果体区松果体细胞瘤主要与生殖细胞瘤鉴别 : a. 年龄很重要!生殖细胞瘤青少年男性多见 ,松果体细胞瘤年龄大者多见 b.松果体细胞瘤CT密度及MR信号、 强化与生殖细胞瘤相似 ,难以鉴别 c.松果体细胞瘤内可出现散在钙化斑点 ,生殖细胞瘤常推移松果体钙化 d.松果体细胞瘤不具有生殖细胞瘤侵犯三脑室后部形成的V形狭窄 e. 鞍上池、基底节区及脑实质内有肿瘤病灶时考虑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母细胞瘤
> 高度恶性松果体细胞瘤 ,WHO IV 级 ,常见脑脊液转移 > 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发生于20岁以前 ,无明显性别差异 > 脑脊液转移常见且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故全颅脊柱轴成像很必要 > 肿瘤体积较大 ,向周围浸润性生长 ,边界不清 ,瘤内坏死出现常见 > CT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MR信号与灰质信号相近;增强肿瘤不均匀显著强化

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 -回复

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 -回复

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

-回复松果体区病变是指发生在松果体及其周围区域的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肿瘤、囊肿、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

这些病变不仅会对松果体本身造成损伤,还会影响到其周围结构和神经传递通路,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接下来,本文将逐步介绍这些病理类型及其常见临床表现。

一、肿瘤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是松果体细胞瘤。

这种肿瘤多为良性,但也有少数恶性转化的可能。

松果体细胞瘤可以来源于松果体细胞、神经元或支持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当肿瘤发生时,它可以逐渐增大并压迫周围结构,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包括视力障碍、头痛、眩晕、共济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

二、囊肿松果体区的囊肿常见的有乳头状瘤和囊性畸胎瘤。

乳头状瘤是一种由松果体细胞构成的囊肿,通常为良性。

囊性畸胎瘤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变,其中含有多种成熟和未成熟的胚胎组织。

这些囊肿会逐渐增大,并通过压迫周围神经结构或侵犯颅底区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视力障碍、头痛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三、感染和炎症松果体区也可受到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侵袭。

一种常见的感染是结核性脑膜炎,其可累及松果体区,导致松果体炎症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脑脓肿、脑膜炎球菌感染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引起松果体区炎症。

这些炎症过程对松果体本身造成损伤,导致它的体积增大,进而通过压迫和扩散造成头痛、发热、视力障碍和脑脊液异常等症状。

综上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包括肿瘤、囊肿、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

这些病变会对松果体及其周围结构造成损伤和压迫,并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因此,对于松果体区病变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与病理分析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与病理分析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与病理分析
朱彩桥;张志田;闫东;袁曙光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10(25)4
【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在松果体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分型.方法;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CT及MRI诊断生殖细胞瘤2例,松果体细胞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髓母细胞瘤2例,畸胎瘤1例,胶质瘤2例,脑膜瘤1例.结论:对松果体区肿瘤,根据其内部成分、边界、与血管的关系、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CT与MRI相结合,大多能定性,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比较充分的病理解剖学信息.
【总页数】4页(P385-388)
【作者】朱彩桥;张志田;闫东;袁曙光
【作者单位】310005,浙江,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310005,浙江,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430001,昆明,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430001,昆明,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R814.42
【相关文献】
1.31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J], 康孝理;陈立忠
2.含成熟畸胎瘤的松果体区肿瘤病理分析及诊治 [J], 方陆雄;徐书翔;朱明华;漆松

3.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影像分析及组织病理学分析 [J], 车清林
4.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J], 陈文;崔凤;严静东
5.恶性胃肠道间质瘤CT特点与临床病理分析比较:影像学表现与恶性潜能相关性分析(英文) [J], Zhifeng Xu;Aizhen Pan;Fang Yong;Yingyu Chen;Bin Li;Qiang Gao;Renhua Wu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囊肿在影像学上表现为 松果体区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占 位,边界清晰,形态多呈圆形 或椭圆形。
增强扫描后,囊肿通常无强化 或仅有轻度强化。
囊肿可能压迫邻近脑组织,导 致局部脑池、脑沟受压变形。
松果体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畸胎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 松果体区的混杂密度占位,密度 不均,可伴有钙化、囊变和出血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
CONTENTS
目录
• 松果体区解剖与生理功能 •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松果体区病变的治疗与预后
CHAPTER
01
松果体区解剖与生理功能
松果体区的解剖结构
位置与毗邻关系
松果体位于中脑上丘节之上,四 叠体池内,周围毗邻导水管、大 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小脑上 动脉等重要结构。
CHAPTER
02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
头颅X线检查
总结词
头颅X线检查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颅骨的异常改变,如骨 折、肿瘤骨转移等。
详细描述
头颅X线检查可以显示松果体区的骨结构,有助于发现颅骨的异常改变,如肿瘤 骨转移导致的骨质破坏等。但X线检查对于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于松果体区软 组织的病变显示效果不佳。
对于某些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 ,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其
功能。
松果体区病变的预后
病变性质
不同性质的松果体区病变预后 不同,如良性病变预后较好,
而恶性病变预后较差。
病变程度
病变程度较轻的患者预后较好 ,而病变程度严重的患者预后 较差。
治疗方式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患 者的预后,而延误治疗则可能 影响预后。

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

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

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例行手术治疗,4例行脑室分流减压术,8例行放疗。

随访6个月~9年,4例死亡;7例恢复良好,可以生活自理;2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

结论:对不能取得组织学诊断的松果体区肿瘤,可依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来诊断。

治疗视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是否合并脑积水而定。

标签:松果体肿瘤;诊断;治疗松果体区肿瘤是颅内一种少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1]。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4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8~78 岁, 平均28.7岁。

病程3 d~8年,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10例, 视力障碍3例,行走不稳3例,四叠体上丘(Parinaud)综合征2例,耳鸣4例,多饮多尿2例。

1.2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12例为松果体区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伴有明显的梗阻性脑积水征象,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不同程度的增强;2例为低密度病灶,不被强化。

12例行MRI检查,3例T1 低信号,T2 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其余T1、T2 均为混杂信号,无强化。

5例患者行血浆AFP、HCG-β检查,其中3例AFP增高,2例HCG-β增高。

2 结果8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4例肿瘤全切除,另4例次全切除。

4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放射治疗。

4例次全切除者术后亦行放疗。

术后病理诊断为生殖细胞瘤3例,成熟畸胎瘤3例,卵黄囊瘤和松果体细胞瘤各1例。

行手术者中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所有病人进行随访6个月~9年,4例死亡;7例恢复良好,可以生活自理;2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

3 讨论松果体区肿瘤少见,其组织来源各异。

临床表现与肿瘤类型、大小及生长方向有关。

本组资料中,肿瘤位于松果体区及脑室内共有10例,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引起的颅高压症状(恶心,呕吐,头痛等);3例因脑积水或肿瘤挤压小脑引起步态不稳;2例因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表现为Parinaud综合征;2例因丘脑下部-垂体功能紊乱引起多饮多尿症状。

松果体瘤有哪些诊断方法

松果体瘤有哪些诊断方法

松果体瘤有哪些诊断方法
一、概述
松果体瘤一般都发生在儿童身上,而且有性早熟的倾向。

这种松果体瘤压迫症状,经常会出头痛呕吐现象。

在侵犯下丘脑的时候,就会出现尿崩症或其他下丘脑的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两眼上视不能,翻转眼球都感觉到很困难,而且经常会感觉到精神不振,无精打采,做事也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很容易感到疲倦。

那么大家就应该了解一下,松果体瘤有哪些诊断方法到底有哪些?
二、步骤/方法:
1、进行MRI检查。

这检查方法对松果体母细胞瘤诊断有独到优点,松果体母细胞瘤起源于松果体腺,恶性程度大,具浸润性,生长快,易转移,病人存活期短,因而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MRI检查起了很大的作用。

2、进行CT扫描诊断方式。

如果有四叠体上丘综合征,瞳孔改变,颅内压增高等情况,或者男孩有性早熟等症状表现,在这种情况下,CT扫描诊断还是起到关键的作用,借助CT扫描才能得正确的诊断。

3、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也是不错的诊断方式。

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诊断生殖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最有价值,因这两种肿瘤细胞易脱落,出现脑脊液内种植,如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病理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所以这种诊断方式最易被病人的所接受。

三、注意事项:
在被诊断为松果体瘤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心态调整。

就是有病一定要医治,不要有心理阴影,只有及时就医才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做的事情。

松果体囊肿的低场MRI诊断

松果体囊肿的低场MRI诊断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 资料 27例患者中 ,男 12例 ,女 15例 ;年龄 35—49岁 ,平均年龄
42岁 。19例没有临床症状 ,在 MR检查时偶尔发现 ;8例有头晕 头痛不适感 。均未经手术治疗 。19例临床随访半年以上。 1.2 检 查方 法
采用东软公 司 0.35T永磁开放式磁共振机。患者仰卧位 ,头 颅表面线圈。扫描序列为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 SE T1WI及 FSE T2WI序列 ,扫描参数 :T1WI为 TR厂rE=32Oms,1lms,T2WI 为 TR/I ̄=4000ms/128ms,上述序列矩阵均为 256 X 256,FOV为 205 X 205,激励次数两次 ,层厚 6mm,间距 lmm。25例患者行钆 双胺增强扫描 (静脉 内团注 0.1mmol/kg),造影剂注射完毕后 即刻 行矢状位 、冠状位和轴位 SE T1WI扫描 ,扫描参数同平扫 。
2 结果 囊肿位于松果体区 ,呈 圆形或椭圆形(椭 圆形 18例 ,圆形 9
例 ),最大者 18r am×]4r am x 15r am,最小 者 6r am X 4r am X 5ram, 平均前后径 l1.4mm、上下径 8.2ram、横径 8.7ram;23例有完整囊 壁,壁薄光整 ,无壁结节 ;5例囊壁不完整 。囊壁信号与脑皮质相 仿。囊 内容物信号均质 ,21例 T1WI及 T2WI均与脑脊液信号一 致 ,7例 T1wI信号较脑脊液略高 (图 1),6例 T2WI信号较脑脊 液更高(图 2 o 25例增强检查患者中 22例囊壁呈规则或不规则 环形强化 。两例伴有双侧侧脑室不对称。
图 1 松果体 区椭圆形囊性 占位 ,T1wl信号略高于脑脊液,增强 后 囊壁 有 环 形 强化
3 讨论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如何诊断鉴别,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头颅平片、颅脑CT检查*一、检查:
脑脊液中脱落肿瘤细胞学的检查对诊断有帮助;血清和脑脊液中肿瘤标记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还可作为疗效评价和复发监测的指标。

1.头颅X线平片除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外,生殖细胞瘤可见病理性钙化斑。

2.CT 松果体细胞瘤多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病灶,等或等高混杂密度,有散在的钙化,发生室管膜下转移时可见脑室周围带状、略高密度的病灶。

生殖细胞瘤边界不规则,有时呈蝴蝶状,多有弹丸状钙化,有的可见侧脑室内播散,可以此确诊。

畸胎瘤含有脂肪、骨骼及牙齿故多呈混杂密度,有低于脑脊液密度的脂肪密度区和接近骨质密度的高密度区。

MRI:对肿瘤的周围结构显示较好,有信号不均及强化明显的特征。

*以上是对于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易混淆疾病。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如何鉴别?:
*一、鉴别
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脑积水,共济失调等疾病相鉴别,辅助检查MRI检查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松果体区肿瘤”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果体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分析28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mri诊断资料。

结果生殖细胞瘤8例,胶质瘤及畸胎瘤各5例,脑膜瘤2例,绒毛膜癌4例,神经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蛛网膜囊肿及皮痒囊肿各1例。

诊断结果显示,仅依靠mri信号难以准确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准确诊断。

结论 mri检查能够准确显示松果体区肿瘤的形态以及位置,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以结合肿瘤的组织学来源确定,有效提高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松果体区肿瘤;mri诊断;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4-92-03mri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ineal region tumorscen jiad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nann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ri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ineal region tumors. methods retrospected and analysed 28 cases of pineal region tumors diagnosed with mri data. results 8 cases of germ cell tumor,glioma with teratoma in 5 cases, 2 cases of meningioma, 4cases of choriocarcinoma, neuroblastoma, pinealoblastoma,arachnoid cyst and skin itching cyst in 1 cases. the diagnostic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rely on the mri signal wa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diagnose,combined with clinical data was still needed. conclusion mri examination could accurately display the pineal region tumor morphology and locatio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source to determine the tumor tissue,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key words] pineal region tumor; mri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人体脑颅内多种肿瘤的好发区为松果体区,由于松果体区具备复杂的影像学表现以及组织学来源,其组织包括:三脑室后部、松果体、脑池、中脑导水管、血管、硬膜(小脑幕)以及脑组织等;在临床治疗上,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方式将肿瘤切除。

临床诊断上,给予患者mri检查,能够清楚知道松果体区内各种肿瘤的范围、形状、位置以及肿瘤周围结构的受侵情况,为手术提供有效的依据,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探查,损伤患者脑颅组织[1]。

本研究选取松果体区肿瘤患者28例进行临床观察,给予患者mri检查,对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28例进行临床观察,选取的所有患者均具备完整的资料;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10~75岁,平均(35.6±8.7)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头疼、视乳头水肿、复视、性早熟。

1.2 方法[2-3]手术进行之前,给予所有患者mri扫描,采取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给予患者扫描,其中,扫描仪的场强要为1.5 t,采取水抑制像以及se序列矢状位、横断位进行扫描,给予选取的患者t1wi进行增强扫描的时候,要使用gd-dtpa,剂量为0.1 mmol/kg,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常规病理检查。

2 结果有8例患者为生殖细胞瘤,胶质瘤以及畸胎瘤患者各5例(5例胶质瘤患者中,有1例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2例脑膜瘤患者,绒毛膜癌患者有4例,神经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蛛网膜囊肿以及皮痒囊肿患者各1例。

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中,选取的所有患者均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幕上脑积水,有15例患者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分别为生殖细胞瘤、绒毛细胞瘤以及畸胎瘤),除了1例患者出现较为均匀的精原细胞瘤信号之外,其余mri扫描结果显示均有混杂信号,给予mri扫描增强后,能够显著强化mri表现,并且还能够有效见到患者肿瘤内的囊变信号,其中,有两例畸胎瘤患者的肿瘤呈现分叶状。

脑膜瘤患者有2例,mri检查中,显示患者的t1呈现均匀相对的信号,而t2则呈现出混杂或者略高的信号,增强mri扫描后,患者肿瘤的信号相对比,明显强化,影像学表现上能够见到患者小脑小池出现扩大症状。

胶质瘤患者有5例,mri检查结果中显示,患者的t1呈现低信号,给予其中两例患者mri扫描增强后,影像学中能够见到患者出现环形强化,只有1例患者呈现轻度的不均匀强化现象。

松果体母细胞瘤患者有1例,mri检查中,部分信号均匀,t1呈现稍低信号,而t2则呈现等信号,给予患者mri扫描增强后,影像学中可以见到中度不规则强化,患者的肿瘤呈现分叶状,囊变部分坏死;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有1例,mri检查结果中,显示信号分布均匀,患者的t1、t2以及患者抑制序列全部都呈现等信号,呈现轻度强化。

蛛网膜囊肿以及皮样囊肿患者均有1例,t1、t2均呈现长的囊性信号,给予患者mri扫描增强后,没有出现强化现象。

见图1、2。

3 讨论3.1 松果体区的解剖结构在间脑结构中,松果体区属于上丘脑,主要在人体的第三脑室后部柄附着。

而在mri或者ct扫描中,影像学显示松果体位于脑中的帆间池,松果体的顶方为胼胝体压部,而松果体的正前方则为第三脑室顶部,后方与四叠体池相隔,与人体小脑上蚓部相邻,下方与脑中的四叠体池相隔,而与四叠体的上丘以及中脑顶盖相邻,两侧方,松果体呈现扣带回[4-5]。

从解剖学来看,松果体区的组成主要是缰、缰连合、缰三角、松果体以及周围的血管。

由于松果体区周围相邻的结构较多,并且周围结构非常复杂,因此,一旦形成肿瘤,给予患者影像学检查,很难准确判断患者肿瘤的原发部位,所以,凡是在该区域中发生的肿瘤,临床上均称为松果体区肿瘤。

3.2 松果体区肿瘤的病理类型由于松果体区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发生于该区域的肿瘤也有十分复杂的病理类型,据统计,松果体区肿瘤的病理类型多达17种,这17种类型大致上可以将其分为3大类型[6]:(1)松果体实质细胞起源肿瘤:松果体母细胞瘤及松果体瘤。

(2)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畸胎瘤(成熟型与不成熟型)、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以及内胚窦瘤。

(3)其他来源肿瘤:脑膜瘤、胶质瘤以及非肿瘤性中武当(大脑大静脉瘤及松果体囊肿)。

3.3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处理原则由于该区域的肿瘤位于患者小脑上蚓部以及中脑之间,因此,肿瘤即使很小,也会很容易将患者中脑导水管阻塞,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梗阻性脑积水,从而使患者颅内压升高[7],因此,临床治疗上,通常需要给予患者手术治疗。

但是,由于患者的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处理原则也会有所不同。

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给予患者相对应的手术方法。

3.4 松果体区mri鉴别诊断通过影像学确定松果体区肿瘤的位置以及形态,能够有效鉴别松果体区肿瘤的组织学来源。

如果是良性松果体细胞瘤,肿瘤的周围会出现部分包膜,并且肿瘤与周围组织会有明显的边界,但是,松果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以及恶性畸胎瘤则不会呈现明显的边界,并且这些肿瘤还有不规则的形态,呈现分叶状。

相关研究显示[8],如果肿瘤发生的部位没有在松果体区,而是在松果体区外的组织,如丘脑、脑干或者第三脑室中,正常松果体就会被肿瘤侵犯或者推移,这时,临床诊断中,就应该考虑该肿瘤为其他细胞来源的肿瘤,如星形细胞瘤。

如果肿瘤是以松果体作为中心,那么临近松果体区的丘脑、脑干等就会被肿瘤侵犯或者推移,这时,临床诊断中,就应该将肿瘤考虑为松果体实质细胞或者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

另外,恶性畸胎瘤以及松果体细胞瘤直径一般较大,通常大于4 cm,并且肿瘤没有规整的形态,在影像学检查中,比较容易与其他肿瘤相区别。

本研究中,恶性畸胎瘤患者有1例,该病患的肿瘤呈现分叶状,肿瘤直径大小约为3 cm;另外,本研究中1例松果体母细胞瘤,也呈现分叶状,面积大小约为3.7 cm×2.4 cm。

综上所述,松果体区肿瘤鉴别除了依靠肿瘤的信号特点鉴别之外,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帮助鉴别诊断。

(1)脂肪:畸胎瘤包含了3个胚层组织——牙齿、脂肪及骨骼,mri扫描会呈现出信号混杂现象。

但是,由于mri扫描对于脂肪较为敏感,因此,影像学上显示t1wi为明亮的高信号,而t2wi在影像学上呈现略高信号,容易诊断。

(2)囊变:畸胎瘤、生殖细胞瘤、大的脑膜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均可看见囊变,mri扫描上会呈现出长t1及t2信号,尤其是畸胎瘤,往往会表现为多个囊变。

(3)出血:mri扫描中显示t1及t2为短信号,则表示患者出现亚急性出血,这时要考虑是否为绒毛膜癌。

[参考文献][1] 韩仰同.7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病理、临床与mri对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0(3):106-107.[2] 邱炳辉.松果体区肿瘤的mri表现与其病理学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8):94-95.[3] 罗柏宁.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25(z1):67-68.[4] 段秀杰,李玉华.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诊[j].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03-1307.[5] 马军.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0例报告[j].罕少疾病杂志,2010,12(2):62-63.[6] 许乙凯.磁共振造影剂及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3.[7] 谭晔,张旻,王妍焱,等.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17(4):283-285,289.[8] 张建策.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诊断[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4 (3):25-26.(收稿日期:2013-0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