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动脉瘤的鉴别诊断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鞍区及鞍旁病变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位置和范围。
02
CT诊断
CT扫描技术
01
02
03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能够快速获取 高分辨率的图像,提高病 变检出率。
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病 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病理学诊断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可考虑 进行病理学诊断,通过组织活 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男,45岁,因视力下降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区占 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病理学诊断确 诊为垂体腺瘤。
案例二
患者女,12岁,因头痛、呕吐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旁 占位性病变,考虑颅咽管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手术切除并 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咽管瘤。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 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 引言 • CT诊断 • MRI诊断 • 鉴别诊断 • 总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研究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 表现,提高对该区域病变的诊断 准确率。
02
探讨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为 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鞍区及鞍旁病变概述
鞍区及鞍旁病变是指发生在蝶鞍及其周围结构的病变,包括鞍内、鞍上和 鞍旁肿瘤、囊肿、炎症等。
THANKS
感谢观看
MRI诊断
MRI扫描技术
常规MRI扫描
功能MRI技术
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 反转恢复序列(FLAIR)等,用于观 察鞍区及鞍旁的结构和信号变化。
鞍区动脉瘤误诊为垂体瘤1例分析

明胶海绵 , 并注入耳脑胶同定。术 后第二 1行 D A造影确诊 为 3 S
1 病例 资料
男 ,7岁 。 2 右眼 视 物不 清 3年 , 能 下 降 1 。 性功 年 3年 前 出现 视 物 不 清 ,以 视 神 经 炎 治 疗 无 好 转 ,在 当 地 卫 生 院行 头 C T及
左侧颈 内动脉虹吸 部动脉瘤 , 以介入栓塞 治疗 , 予 后病情好转
湿 哕音 前区无隆起 , 心尖部未触及震颤 . 心界无扩大, 心率 9 0
次 / i, 律齐 , 音 有 力 , 瓣 膜 听 诊 区未 闻 及 杂音 。腹 平 坦 , a rn心 心 各 未见 肠 型 及蠕 动 波 , 压 痛 及 反 跳 痛 , 脾 肋 下 未 触 及 , 部 叩 无 肝 腹
他 肿瘤 , 手术 风 险极 大 。20 0 7年 3月 我 院 收 治 1 , 例 结合 文 献 总
结 报道 如 下 。
见左侧蝶窦 内有陈 旧泥沙样 血性 液体流 出 , 吸出积血 , 见蝶窦
粘 膜 较 厚 , 鞍 扩 大 不 明 显 , 底 骨 质 变 薄 。 在 刮 出 蝶 窦 后 下 蝶 鞍 壁 泥 沙 样 陈 旧 出 血 时 , 鲜 红 的动 脉 血 流 出 , 用 棉 条 压 迫 出 有 遂 血, 然后 用 明胶 海 绵 逐 步替 代 。观 察 出 血 已停 止 , 窦 内充 填 蝶
疗 以手 术 和介 入 为 主 。
键词】鞍区动脉瘤 ; 垂体瘤 ; 误诊
【 中图分类号】 7 9 【 R 3. 4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o )1 18 0 6 3 9 0 (o 8 3 - 3 — 2
鞍 区动脉瘤临床罕见 ,因其易与鞍 区其 他肿瘤 ,如垂体腺 瘤、 顷咽管瘤等相混淆 , 故术前确诊困难 。如术前误诊为鞍 区其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空泡蝶鞍
95
结核病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T1Sag+C垂体柄增厚 并强化
• 下丘脑内结节强化
9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 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 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 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 妊娠晚期和产后年轻女 性;尿崩为主要临床表 现
5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脊索瘤
5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 男,22岁。 双眼视力下降2月
58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增强后有强化
59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0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 表皮样囊肿为非肿瘤性病变,约占 颅内肿瘤的0.2 ~1.8%
15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16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蝶鞍层面(横轴位SET1)
17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颅底层面层面(横轴位SET1)
18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垂体冠状位SET1
19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正中矢状位SET1WI、 SET2WI
20
正常影像学表现
脑MRA
• 鞍区表皮样囊肿是仅次于桥小脑角 的好发部位,约占7%
61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 男 23 右侧三叉神经痛8月余
表皮样囊肿
右侧CPA胆脂瘤累及鞍区
62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蝶鞍区肿瘤的诊断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蝶鞍区肿瘤的诊断方法
导语: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蝶鞍区肿瘤就是一种关于激素分泌的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发脱落,
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蝶鞍区肿瘤就是一种关于激素分泌的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发脱落,性欲减退。
这对女性来说,危害是极大的。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些蝶鞍区肿瘤的诊断方法。
1.垂体腺瘤:多有垂体功能低下,如毛发脱落、性欲减退或性功能亢进,或肢端肥大症、泌乳闭经综合征及库欣(柯兴)综合征等。
2.常有慢性头痛和进行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3.颅咽管瘤:可有侏儒及尿崩症表现,部分患者有颅内压增高。
4.颅骨X线平片多为蝶鞍扩大,骨质破坏,或局部钙化与骨质增生。
垂体微小腺瘤者蝶鞍可为正常大小。
5.CT或MRI扫描可明确肿瘤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6.放射免疫法测定垂体内分泌激素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各类垂体腺瘤。
7.经病理检查确诊。
以上就是蝶鞍区肿瘤的诊断方法。
如果您也有以上的症状,就要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了,可以选择以上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进行确诊检查。
早期的治疗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9
.
鞍上囊实性性占位,囊液T1呈 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 鞍内可以看到垂体
20
.
21
.
22
.
垂体柄与垂体腺胚胎起源相同,因此生长于垂体腺的肿瘤 在垂体柄都可以见到 需要注意:儿童——生殖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转移瘤
23
.
不规则低信号区,及低信号分隔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骨质破坏
40
.
41
.
转移瘤 METASTASIS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42
.
斜坡高信号消失
43
.
乳腺癌转移 T2 中心低信号 T1 高信号 环形强化 中心可能为出血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24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 影像学诊断
.
广东同江医院放射科
1
张水诚
.
鞍区解剖 诊断思路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
.
前界:前床突、交 叉前沟
后界:后床突、鞍 背
两侧界:颈动脉沟
主要结构:蝶鞍、 垂体、垂体柄、海 绵窦及其穿经结构、 鞍上池、鞍上血管、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及下丘脑
鞍区动脉瘤1例分析

患者 , ,O岁 。因突发头晕头痛伴 呕吐 2d入院 , 女 5 既往 体
像 )见 图 4 : ( )右侧颈 内动脉 海绵窦段见一瘤 样局部膨 大 , 形状 欠规则 , 5ml x1 m x1 i, 约 / 0m 2ml 以一 宽颈与颈 内动脉相 连 , l l 瘤 体局 部 突人 垂体 窝 内 ,垂体 受 推移 。数 字减 影血 管 造影 ( S 确诊并 行栓塞 及支架血 管重建 治疗 , 疗 1 后头晕 、 D A) 治 周 头痛症状缓解 , 但右 眼外展仍 然受 限。
操作简单迅速 , 有较高 的诊断正确率 , 并能实时 、 准确显示 阑尾 周围渗 、 连及 阑尾 周围有无脓 肿形成 等重要情况 , 粘 有利于 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H 。可作为急性 阑尾 炎首选的检查方
法。
参 考 文 献
【] 彭裕文. 2 局部解剖学[ . 7版. 京 : M] 第 北 人民卫生出版礼 ,0 9:1. 20 15
MR A或 D A检 查 。 S
l 0余个 1 8 9 8年一 l9 问发表的关于 无创 检查与 D A相 比 9 8年 S
较 的研究发现 ,T C A与 M A的检测准确率约为 9 %; dms R 0 A a 等 认为 M A与 D A相 比 , R S 易漏诊直径小于 3 mm的颅内动脉瘤 , 但 在血管结构 复杂区或动脉瘤 伴血栓 的情况下 ,它 可为 D A S 提供补充信息【 3 l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动脉瘤 的诊断并避免 了风险 。虽然 D A是 S 诊断的金标准 ,但患者更容 易接受无创检查 ,且 3 E MR DC — A 已能较清晰地 显示 动脉瘤 的位置 、大小及形态 。Wht i e等分析
点, 即使破裂也一般不表现为 S H, A 而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突 眼 、 内杂音等 ) 颅 类似 , 如果 破入蝶 窦可 出现 大量鼻血 , 但 可能 危及生命 , 故需要 及时处理 。确诊有赖 于 C T血管 造影 ( T 、 C A)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幕上肿瘤鉴别诊断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髄质。
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就是其特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得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
CT示圆形或类圆形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c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 高或等信号。
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与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
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悄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
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而连续,片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
多发囊性转移瘤与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
鞍区病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脊索瘤在MRI上表现为鞍旁或鞍内的占位性病变,T1加权 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或不强化。
脊索瘤的诊断要点
脊索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线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04
鞍区病例影像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
CT检查
总结词
高分辨率成像
详细描述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的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鞍区的细微结构,对鞍区肿 瘤、炎症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
总结词
软组织分辨率高
详细描述
MRI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区的软组织和血管结构,对鞍区肿瘤、出血等病变的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核医学检查
别存在困难。
主观性
影像诊断结果受医生经验和技 术水平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 ,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例可能得 出不同结论。
辐射风险
影像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辐射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等敏感 人群。
费用较高
影像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对于 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造成
负担。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提高对微小病变和特殊类型 病变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颅咽管瘤的MRI表现
颅咽管瘤在MRI上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占位性病变,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的诊断要点
颅咽管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 线部位的影像CT表现
脊索瘤在CT平扫中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钙化常见,增强扫 描后可强化或不强化,形态多不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第二日行脑血管造影 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
病例2,男性,70岁 主诉:
双眼视力下降2年余
查体 视力: 左眼0.2,右眼眼前指动 左眼颞侧偏盲 双侧视乳头萎缩
内分泌检查
TSH FT3 0.14mIu/ml(0.49-4.67) 1.51pmol/L(2.23-5.35)
FT4 4.48pmol/L(9.14-23.81) TT4 34.66n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L(57.92-154) 皮质醇 1.2μg/dl(5-25)
动脉瘤破裂所引起,在经蝶切除肿瘤过程中
发生大出血,出血量约3000毫升,术后仔细
阅片发现垂体瘤内部卒中信号旁有流空现象
鞍区动脉瘤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其次为内分泌紊乱
内分泌紊乱主要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和高泌乳素血 症,最常受累的是垂体-性腺轴,其次是垂体-肾上腺轴和垂 体-甲状腺轴,发生率分别为67.5%、48.6%、40.5%, Heshmati HM等总结了4087例鞍区病变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 患者,其中7例由鞍区动脉瘤引起,约占0.17%。
鞍内动脉瘤关键在于术前正确诊断 对于有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表现,同时 鞍区病变在磁共振上不呈典型的垂体瘤等表 现,或病变内出现异常的流空信号时,应常 规行DSA检查
较少见表现一侧眼肌麻痹、头痛及蛛网膜 下腔出血等
鞍区动脉瘤误诊为垂体瘤等鞍区病变后,
最大的风险是经蝶手术
术中应常规进行穿刺,而且要多点穿刺、
深度要足够,不宜选用较细的穿刺针,因为 动脉瘤的血栓形成有可能导致假阴性的穿刺 结果
发生汹涌出血 立即更换大号吸引器 应用棉压破暂时控制出血 然后应用整块的明胶海绵替换棉条进行压 迫止血 最后用生物胶固定
巨大动脉瘤囊壁常有钙化并可呈曲线性 强化 完全血栓形成的动脉瘤曲线形瘤壁强化 和钙化是CT特征性表现 MRI的特征性表现为流空现象,出现在 没有血栓形成或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中; 而完全性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则出现典型的 “年轮”样改变,也有称之为“靶征”
Suzuki H等报告了一例垂体瘤卒中由鞍区
行经蝶入路肿瘤切除 术中打开鞍底后常规穿刺未见血性 液及脓液,切开鞍底硬膜后出现汹涌剧 烈的动脉性出血,经反复压迫后出血停 止,终止手术,出血量近2500毫升。
术后7月DSA脑血管造影
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讨 论
鞍内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1~2%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 可有血栓形成,CT可呈均匀强化肿块,肿 块周边与载瘤动脉关系密切。 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血栓部分呈等密 度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影 典型的鞍区动脉瘤在CT上表现为略高密度 的圆形占位,多位于鞍上池的一侧,文献称 之为“偏心性”
鞍区动脉瘤的鉴别诊断
病例1,男性,35岁 主诉:右眼视物不清3年
性功能下降2年
查体 视力左0.1,右0.8
左眼外展、下视受限
内分泌检查
PRL 11.3ng/ml、GH<0.05ng/ml,促性
腺激素、甲状腺素、睾酮、孕酮、皮 质醇等激素水平均正常
2005年8月15日 行经左侧鼻腔蝶窦入路鞍区探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