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常见肿瘤 (2)

合集下载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颅内主要肿瘤的发病率
• 正常垂体呈卵圆形 ,大小 1.2×1.0×0.5cm, 肉眼为桔红色,质 韧; • 女性大于、重于男 性,且妊娠时呈现 生理性肥大; • 位于颅底蝶鞍垂体 窝内。
垂体供血动 脉为垂体上 动脉与垂体 下动脉,来 自颈内动脉 的床突上段 与海绵窦段
• 垂体腺可分为前叶(腺 垂体)与后叶(神经垂 体)两部分。 • 前叶现已知其分泌的激 素有生长激素、泌乳素 、甲状腺刺激素、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 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黑 色素刺激素7种。 • 后叶:神经垂体,分泌 抗利尿激素,内含加压 素和催产素。这些激素 都在下丘脑内合成,经 垂体柄输送并储存于神 经垂体中,后释放到血 液内,其功能为控制体 内水和电解质平衡,一 旦垂体柄或视上核垂体 束纤维的起源细胞受到 损伤,将会引起尿崩症 。
当肿瘤突破鞍膈,鞍内压降低
,疼痛可减轻或消失。 • 晚期头痛可因肿瘤向鞍旁发展 侵及颅底硬膜及血管和压迫三 叉神经而引起 • 少数巨大腺瘤可造成脑脊液循 环通路梗阻,出现脑积水导致
颅内压增高,头痛剧烈
—视力视野障碍
• 在垂体腺瘤尚未压迫视神 经视交叉前,多无视力视 野障碍
• 肿瘤长大后,约60~80% 的肿瘤向上压迫视通路不 同部位,而致不同视功能 障碍
• •
• •
垂体功能低下症状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促性腺分泌不足 性欲减退、阳萎、不 育、第二性征不明显,体毛稀少、脱 落。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畏寒、疲劳 无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虚弱无 力、厌食、血压偏低、低血糖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诊断
• 垂体腺瘤诊断规范化包括重视临床症状、
• •
代谢异常: 肥胖是最常见的表现,脂肪代谢紊乱和分布异引 起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 ,是过量皮质醇和胰岛素分泌的结果;75-85%病 人有高血压,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中风等并发症 是本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鞍区肿瘤的护理

鞍区肿瘤的护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手术前护理
•1.执行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 •3.术前准备:术前三天练习床上排便,备皮、皮试等。 •4.了解视力、视野及皮肤弹性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5.协助医师完成术前检查、核医学化验、血糖、尿糖等, 并发尿崩症者记录24h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经鼻蝶手术者,术前3天鼻腔准备,如抗生素液滴鼻。 口腔含漱,有无鼻腔疾患等。术前1到2天做捏鼻张开呼 吸锻炼,术前1日剪鼻毛。 •7.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2.
3.
3.下丘脑损害及垂体功能低下的护理
1. 下丘脑损害表现为意识障碍,高热,水电解质平衡 紊乱。持续高热多有下丘脑损害所致,另外切口感 染也是高热原因之一。术后每四小时监测体温,如 超过38°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如冰 袋物理降温等,同时防止冻伤,必要时药物降温。 长期高热导致口腔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 由于肿瘤的挤压和破坏,患者多有垂体功能低下, 护士和医生术前及术后准确及时了解肾上腺皮质功 能和甲状腺功能并及时调整至正常水平。
5.脑脊液鼻漏
• 脑脊液鼻漏常因术中撕破鞍上池蛛网膜囊所致 如患 者有持续不断的水样分泌物流出或主诉咽部有谁留下 感应怀疑脑脊液鼻漏,立即留去样本送检,一经确诊, 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头部15-30度,枕上垫无菌巾, 并每日更换,直至漏夜停止3-5日并嘱患者患侧卧位, 保持局部清洁。忌从鼻腔置胃管或吸痰,保持大便通 畅。防止感冒忌咳嗽,喷嚏,擤鼻。
三、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尿崩症的观察与护理
严格观察出入量 (1)由于鞍内.鞍上肿瘤可能对下丘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易造成尿崩症, 因此术后患者均应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每小时尿量>250ml,每 日内尿量>4000ml,尿比重<1.005,应视为尿崩症,多在术后1-2天发生 护理上应严密观察尿量变化,详细记录每小时尿量,每24h测尿比重, 症状较轻可嘱多饮水,增加补液量,严重者口服弥凝或静脉滴注垂体后 叶素,同时密切关注水电解质变化,每日两次检查电解质,发现异常及 时处理。尿崩症患者可能由于血容量不足而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应结合 中心静脉压观察,及时补液,避免将尿崩症导致尿少的患者当做急性肾 衰竭来严格限制入液量 (2)补液速度与途径 根据前一小时尿量决定补液速度,对尿量达 500ml/h患者多采用多条静脉通道补液,使用抗利尿剂尿量减少时,即 使减慢输液速度。

蝶鞍区肿瘤的诊断方法

蝶鞍区肿瘤的诊断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蝶鞍区肿瘤的诊断方法
导语: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蝶鞍区肿瘤就是一种关于激素分泌的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发脱落,
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蝶鞍区肿瘤就是一种关于激素分泌的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发脱落,性欲减退。

这对女性来说,危害是极大的。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些蝶鞍区肿瘤的诊断方法。

1.垂体腺瘤:多有垂体功能低下,如毛发脱落、性欲减退或性功能亢进,或肢端肥大症、泌乳闭经综合征及库欣(柯兴)综合征等。

2.常有慢性头痛和进行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3.颅咽管瘤:可有侏儒及尿崩症表现,部分患者有颅内压增高。

4.颅骨X线平片多为蝶鞍扩大,骨质破坏,或局部钙化与骨质增生。

垂体微小腺瘤者蝶鞍可为正常大小。

5.CT或MRI扫描可明确肿瘤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6.放射免疫法测定垂体内分泌激素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各类垂体腺瘤。

7.经病理检查确诊。

以上就是蝶鞍区肿瘤的诊断方法。

如果您也有以上的症状,就要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了,可以选择以上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进行确诊检查。

早期的治疗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鞍区占位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鞍区占位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鞍区占位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鞍区肿瘤的概念鞍区肿瘤是指发生在蝶鞍区的肿瘤,可分为鞍内、鞍上、鞍旁、鞍后及鞍下肿瘤。

包括垂体瘤(54.8%)、颅咽管瘤(35.4%)、脑膜瘤(5.2%)、异位松果体瘤(2.8%)、视交叉胶质瘤(1.0%)等。

其中鞍区及鞍上多为垂体瘤、颅咽管瘤,鞍旁为脑膜瘤,鞍后为脊索瘤,鞍下为蝶窦肿瘤。

1. 手术治疗在当今仍然是鞍区肿瘤最常采用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良性肿瘤尤其如此,即便是恶性肿瘤也有不少患者能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收到延长寿命的效果。

2.用手术方法不能彻底切除的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推迟肿瘤复发,延长病人寿命。

3.在一些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化学药物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鞍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1.尿崩症;2.垂体功能低下;3.水和钠离子代谢紊乱;4.脑脊液鼻漏等。

(一)尿崩症1.评估尿崩症发生的可能性开颅或经鼻蝶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后一般很少发生尿崩症。

而垂体微腺瘤尿崩症的发生较多见,一般为暂时性,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4H以内,持续时间多为1~2周。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发生率高,且尿崩程度严重,恢复时间相对较慢,多数需要4~5周。

鞍区脑膜瘤和胶质细胞瘤发生尿崩症者较少。

2.术后严密观察尿量和尿比重鞍区肿瘤术后最好留置尿管,每小时观察尿颜色、比重,用量杯测量尿量并准确记录,若尿量大于200ml/H,尿颜色逐渐变淡,尿比重低于1.015,同时患者伴有口渴,多饮,24H尿量大于4000ml,提示有多尿和尿崩的可能,应及早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准确使用治疗尿崩的药物并观察药物反应按时按剂量应用神经垂体素,对24H持续微量泵泵入神经垂体素者,应严格计算泵入速度,并要求2~3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泵入。

防止药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或药量过大引起尿闭,造成水钠潴留而加重术后脑水肿反应。

同时观察用药后反应,神经垂体素在抗利尿的同时还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患者可出现面色潮红、烦躁、头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应报告医师予以药量调整,与此同时应向家属和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宣教,共同保证安全用药。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鞍区肿瘤是指位于鞍区的肿瘤,鞍区位于颅底的中央部位,是脑下垂体和松果体所在的区域。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放射性核医学方法等。

下面将对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描述。

1. MRI影像表现:(1) T1加权像:在T1加权像上,脑脊液(CSF)呈明亮信号,正常垂体呈低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明亮信号。

鞍区肿瘤的信号强度取决于其组织成分,如脑膜瘤和生殖细胞瘤通常表现为等或低信号,而垂体腺瘤多数呈高信号,并可呈包膜型、囊变型或实性型。

(2) T2加权像: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呈暗信号,正常垂体呈高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低到高不等的信号。

相对于T1加权像,T2加权像更有助于显示肿瘤的边界和包膜。

(3) 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加权成像利用水分子在组织内的自由扩散来产生图像,对于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几乎所有的鞍区肿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垂体则呈低信号。

(4) 造影增强:磁共振造影增强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包括肿瘤的包膜、囊变、坏死或出血等特征。

通常使用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可以使肿瘤的强化增加,从而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更加明显。

2. CT影像表现:(1) 平扫CT:平扫CT主要用于显示骨骼结构,如蝶鞍的形态、大小和形变等。

由于鞍区肿瘤通常不发生骨质破坏,因此平扫CT对于鞍区肿瘤的检出率有限。

(2) CT增强:蝶鞍增强CT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包膜和囊变等特征。

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可呈现肿瘤的强化程度和分布特点。

3. 放射性核医学方法:(1) 甲氨蝶呤(99mTc-MIBI)显像:甲氨蝶呤显像能够显示垂体腺瘤和部分垂体腱膜瘤,但对于垂体室管膜的病变则无法显示。

(2) 白血病脑腰液显像: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鞍区来源的脑脊液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

综合上述,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在MRI上,脑脊液信号正常、垂体信号低、肿瘤信号高;在CT上,主要显示骨骼结构变化;在放射性核医学方法中,可观察到甲氨蝶呤显像和白血病脑腰液显像等特征。

简述鞍区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影像鉴别。

简述鞍区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影像鉴别。

一、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鞍区是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中枢所在地,因此鞍区肿瘤的发现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鞍区肿瘤的常见类型以及影像鉴别进行简要介绍。

二、鞍区肿瘤的常见类型1. 脑垂体腺瘤脑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区肿瘤之一,占据所有颅内肿瘤的15至20。

垂体腺瘤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类型,功能性腺瘤主要包括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和促甲状腺激素瘤,而非功能性腺瘤则不会分泌激素。

2. 鞍上垂体瘤鞍上垂体瘤是起源于垂体腺的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通常位于鞍垂体区上方的脑膜下间隙,易于误诊为脑膜瘤。

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通常需要进行放射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3. 鞍区神经胶质瘤鞍区神经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鞍区的神经胶质细胞,通常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和视力受损。

由于其症状不具特异性,往往在较晚期才被发现。

三、影像鉴别1.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在CT扫描中,脑垂体腺瘤通常呈现为鞍内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而鞍上垂体瘤则可能表现为鞍上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

鞍区神经胶质瘤在CT扫描中常表现为鞍区肿块,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

2. MRIMRI是对鞍区肿瘤进行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优良显示效果。

在MRI检查中,脑垂体腺瘤呈现为T1加权图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而鞍上垂体瘤通常呈现为强化明显的不规则肿块,边缘模糊,以及有囊性变化;鞍区神经胶质瘤在MRI检查中往往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易与周围正常组织相分离。

3. PET-CTPET-CT是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提供生物学信息和代谢情况。

脑垂体腺瘤在PET-CT中一般表现为代谢活跃的肿块,而鞍上垂体瘤和鞍区神经胶质瘤在PET-CT中表现不太典型,但通常会显示出局部代谢异常区域。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或信号,含有粘液或胆固醇呈高信号。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1.先天性或后天发育性:
(3)胶样囊肿:主要部分在Monro氏孔区, CT显示为高密度影,不强化,可低或等密度 周边轻度强化影;MR显示T1高信号影,T2 高或等信号影; (4)三室内室管膜囊肿:CSF信号,不强化 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5)扩大的三脑室:导水管梗阻造成三室前 疝。
可见视束受累为胶质瘤特点。CT显示 等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可见钙化,等 密度强化明显。MR显示T1等信号影, T2高信号影,可见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5)皮样囊肿:典型病例位于中线部位,
其内含有脂肪或钙化,为外中胚层起源, CT显示鞍上不强化低密度及等密度影。 MR显示T1高信号影,T2低信号影, 当液态脂肪从囊肿中破裂出后可见蛛网 膜下腔或脑室内高信号。
谢谢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1)垂体瘤:发病率高,儿童罕见,边
界清、分叶状、侵及鞍内及鞍上,CT 显示等密度影,可见伴有囊变坏死,钙 化罕见;MR显示T1低信号影,T2略 高信号影,可见出血、坏死或蛋白类液 体。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2)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s隐窝的鳞
状上皮细胞残留,良性,生长缓慢。鞍上、 鞍内混合型占70%,鞍上型占20%,鞍内 型占10%。常见于儿童或青年,中年为第二 高峰期,表现为囊性、实性密度及信号表现 多样,实性部分可见强化。CT显示囊性、周 边可见钙化,可见边缘强化。MR显示T2高 信号,T1轻度或高信号,与胆固醇或亚铁血 红蛋白含量有关。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旁肿瘤: 2.脑膜瘤:表现与其他部位相同。 3.脊索瘤:起源残存脊索,35%-40%于颅底,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第 4期
谢 艺 才 : 区常 见肿 瘤的 MRI 断 鞍 诊
csrp r J. e rsrey 1 9 , 29 89 0 aeeo t ] N uo ug r ,9 8 4 :3 —4 . [
第 2 卷 1
过度 牵拉 , 注意保护好 正常血管结构 , 尤其是一 些穿支和 回返 动脉, 不能盲 目电烧切 断 , 在大 动脉周 边操 作时 , 意 电凝 的 注 输 出功率 , 尽量减少手术中操作因素的损伤 。除 1例非手术因 素死亡 外 , 5例术 后脑积水 患者采取分 流和观 察等不 同处理 . 所 有病例都能 良好恢复 。 通 过对 l 例颅 内多发性动脉瘤 手术 治疗的 回顾性分析 , l 体 会对 颅 内多发性 动脉瘤 患者应采 取个体 化 治疗 方案 , 据 根 患者全 身情 况采取 一期或分 期处理 的方法 , 达到 手术 治疗 可 的 目的 , 手术治疗对于颅 内多发 性动脉瘤 的预后起重 要作用 。 同时 , 术者 熟练 的显微外科 操作技术 及 良好 的显微 神经 外 科
mut l a ers l] l pe nuy msJ .AcaNe re i( i ) 1 9 ,3 :-1 i - t uo hrW e ,9 6 1 8 11 . n []W E L 3 L MAN BJ L FT M. Bltrl( ro- g )a , O US C i ea mi ri e — a r ma
[ ] E S A E . i .f l d g rm u rpue e rs s n 5 H IK N N O R s o be i o nu trda uy m - k enf n i
cssw t lpea e rs [ ] e rs r , 9 1 5 : 2 — ae i mut l n uyms J .J N uou g i 8 , 5 54 h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3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4
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s
• 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呈双峰:5~14y,50~70y; • 临床症状多为压迫症状 • 多为囊性或囊实性,囊壁光滑,厚薄不均 • 实性部分和囊壁钙化多见 • 囊液因成分不同在CT和MRI上表现为不同密度/信号 • 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7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8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9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40
Dr.Feng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41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5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6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7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8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9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8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9
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 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 垂体微腺瘤 d<1cm • 垂体大腺瘤 d>1cm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0
垂体大腺瘤
• 多发生于成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压迫症状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 CT: 平扫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 MRI: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 • “雪人征” • 可有坏死、囊变、出血;钙化少见 • 视交叉受压移位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0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T1WI呈等、低信
号,T2WI信号多变,增强扫描为明显不均匀强化 • 易随脑脊液播散,因此病变范围较大或多部位同时受累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9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0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1
脑膜瘤
• 多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 鞍旁脑膜瘤多见,单纯起源于蝶鞍底部脑膜瘤少见 • T1WI和T2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 “脑膜尾征” • 可有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少见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5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6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7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8
错构瘤 Hamartoma
• 下丘脑错构瘤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异位脑组织构成的肿块 • 儿童早期发病 • 临床表现:痴笑癫痫、性早熟 • 悬于三脑室底部 • CT:等密度 • MRI:T1WI与皮质信号相似;T2WI呈等信号 • 无强化
鞍区常见肿瘤 (2)
感谢您的阅览
• 鞍区解剖 • 诊断思路 •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
• 前界:前床突、交叉前沟 • 后界:后床突、鞍背 • 两侧界:颈动脉沟 • 主要结构:蝶鞍、垂体、垂体柄、海绵窦及其穿经结构、鞍上池、
鞍上血管、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及下丘脑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4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5
• 鞍区解剖 • 诊断思路 •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6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7
• 鞍区解剖 • 诊断思路 •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1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2
Rathke 囊肿
• 起源于Rathke囊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30~40岁出现症状 • 多位于鞍内,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 囊壁薄、均匀、光滑,无强化; • 囊液因蛋白含量不同而信号变化不一
2020/12/15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2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3
2020/12/15Fra bibliotek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4
脊索瘤 Chordomas
• 原发低度恶性骨肿瘤 • 高峰年龄40~60y • 好发于骶尾部、蝶枕联合区 • CT:等、稍低密度 • MRI:信号不均,T1WI 等、低信号,T2WI 高信号,不规则低信号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1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2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3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24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 鞍区胶质瘤多为起源于视交叉、视神经或下丘脑的PA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WHOI级 • 囊实性或实性,可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CT:CT中表现为等或高密度 • MRI:信号混杂,T1WI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强化,囊壁可有强化
区,及低信号分隔 •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 骨质破坏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5
2020/12/15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36
转移瘤 Metastasis
• 少见,多侵犯斜坡 •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