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常见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

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一)【摘要】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6例鞍区肿瘤的MRI表现。
结果: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3例,MRI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准确率较高。
结论: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垂体肿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MRIcharacteristicsoftumorsinsellaregiongaandimproveitsdiagnosticaccuracy.elyanalyzed.Results:Rpituitaryadenoma(n=17),craniopharyngioma(n=6)andmeningioma(n=3)had characteristicsignsandmostofthemwereconfirmedbyMRI.Conclusion:MRIhasgreatvalueinthediffer entialdiagnosisforthesellarregionaltumor.【KEYWORDS】PituitaryNeoplasms,Craniopharyngjoma,Meningioma,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鞍区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之一,且肿瘤类型较多,多数病例根据其MRI表现可以定性,少数有一定困难。
现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26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对鞍区常见肿瘤MRI表现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2009年6月许敏等: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第3期200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3期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7~80岁;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3例。
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视觉障碍,闭经泌乳和肢端肥大等症状。
鞍区肿瘤影像表现

鞍区肿瘤影像表现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鞍区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 鞍区肿瘤的影像表现 • 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 • 鞍区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 结论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颅咽管瘤的影像表现
颅咽管瘤的影像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囊性或实性肿块,常 伴有钙化。
肿瘤可侵犯脑室、脑池等结构,导致其受压、变形。
肿瘤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导致视野缺损、视 力下降等。
增强扫描时,肿瘤可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脑组织 。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为 鞍上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有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鞍区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手术治疗
01
手术切除
鞍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开颅手术或微创手术,根据肿瘤的性质、
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
,减少复发的风险。
02
术前评估
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全身评估,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
鞍旁组织。
鞍区肿瘤的分类多样,包括良性 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垂体瘤是
最常见的良性鞍区肿瘤之一。
鞍区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因肿瘤性 质、大小和位置而异,常见的症 状包括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内
分泌紊乱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垂体腺瘤

•
•
颅内主要肿瘤的发病率
• 正常垂体呈卵圆形 ,大小 1.2×1.0×0.5cm, 肉眼为桔红色,质 韧; • 女性大于、重于男 性,且妊娠时呈现 生理性肥大; • 位于颅底蝶鞍垂体 窝内。
垂体供血动 脉为垂体上 动脉与垂体 下动脉,来 自颈内动脉 的床突上段 与海绵窦段
• 垂体腺可分为前叶(腺 垂体)与后叶(神经垂 体)两部分。 • 前叶现已知其分泌的激 素有生长激素、泌乳素 、甲状腺刺激素、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 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黑 色素刺激素7种。 • 后叶:神经垂体,分泌 抗利尿激素,内含加压 素和催产素。这些激素 都在下丘脑内合成,经 垂体柄输送并储存于神 经垂体中,后释放到血 液内,其功能为控制体 内水和电解质平衡,一 旦垂体柄或视上核垂体 束纤维的起源细胞受到 损伤,将会引起尿崩症 。
当肿瘤突破鞍膈,鞍内压降低
,疼痛可减轻或消失。 • 晚期头痛可因肿瘤向鞍旁发展 侵及颅底硬膜及血管和压迫三 叉神经而引起 • 少数巨大腺瘤可造成脑脊液循 环通路梗阻,出现脑积水导致
颅内压增高,头痛剧烈
—视力视野障碍
• 在垂体腺瘤尚未压迫视神 经视交叉前,多无视力视 野障碍
• 肿瘤长大后,约60~80% 的肿瘤向上压迫视通路不 同部位,而致不同视功能 障碍
• •
• •
垂体功能低下症状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促性腺分泌不足 性欲减退、阳萎、不 育、第二性征不明显,体毛稀少、脱 落。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畏寒、疲劳 无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虚弱无 力、厌食、血压偏低、低血糖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诊断
• 垂体腺瘤诊断规范化包括重视临床症状、
• •
代谢异常: 肥胖是最常见的表现,脂肪代谢紊乱和分布异引 起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 ,是过量皮质醇和胰岛素分泌的结果;75-85%病 人有高血压,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中风等并发症 是本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鞍区肿瘤的护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手术前护理
•1.执行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 •3.术前准备:术前三天练习床上排便,备皮、皮试等。 •4.了解视力、视野及皮肤弹性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5.协助医师完成术前检查、核医学化验、血糖、尿糖等, 并发尿崩症者记录24h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经鼻蝶手术者,术前3天鼻腔准备,如抗生素液滴鼻。 口腔含漱,有无鼻腔疾患等。术前1到2天做捏鼻张开呼 吸锻炼,术前1日剪鼻毛。 •7.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2.
3.
3.下丘脑损害及垂体功能低下的护理
1. 下丘脑损害表现为意识障碍,高热,水电解质平衡 紊乱。持续高热多有下丘脑损害所致,另外切口感 染也是高热原因之一。术后每四小时监测体温,如 超过38°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如冰 袋物理降温等,同时防止冻伤,必要时药物降温。 长期高热导致口腔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 由于肿瘤的挤压和破坏,患者多有垂体功能低下, 护士和医生术前及术后准确及时了解肾上腺皮质功 能和甲状腺功能并及时调整至正常水平。
5.脑脊液鼻漏
• 脑脊液鼻漏常因术中撕破鞍上池蛛网膜囊所致 如患 者有持续不断的水样分泌物流出或主诉咽部有谁留下 感应怀疑脑脊液鼻漏,立即留去样本送检,一经确诊, 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头部15-30度,枕上垫无菌巾, 并每日更换,直至漏夜停止3-5日并嘱患者患侧卧位, 保持局部清洁。忌从鼻腔置胃管或吸痰,保持大便通 畅。防止感冒忌咳嗽,喷嚏,擤鼻。
三、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尿崩症的观察与护理
严格观察出入量 (1)由于鞍内.鞍上肿瘤可能对下丘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易造成尿崩症, 因此术后患者均应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每小时尿量>250ml,每 日内尿量>4000ml,尿比重<1.005,应视为尿崩症,多在术后1-2天发生 护理上应严密观察尿量变化,详细记录每小时尿量,每24h测尿比重, 症状较轻可嘱多饮水,增加补液量,严重者口服弥凝或静脉滴注垂体后 叶素,同时密切关注水电解质变化,每日两次检查电解质,发现异常及 时处理。尿崩症患者可能由于血容量不足而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应结合 中心静脉压观察,及时补液,避免将尿崩症导致尿少的患者当做急性肾 衰竭来严格限制入液量 (2)补液速度与途径 根据前一小时尿量决定补液速度,对尿量达 500ml/h患者多采用多条静脉通道补液,使用抗利尿剂尿量减少时,即 使减慢输液速度。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19
.
鞍上囊实性性占位,囊液T1呈 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 鞍内可以看到垂体
20
.
21
.
22
.
垂体柄与垂体腺胚胎起源相同,因此生长于垂体腺的肿瘤 在垂体柄都可以见到 需要注意:儿童——生殖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转移瘤
23
.
不规则低信号区,及低信号分隔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骨质破坏
40
.
41
.
转移瘤 METASTASIS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42
.
斜坡高信号消失
43
.
乳腺癌转移 T2 中心低信号 T1 高信号 环形强化 中心可能为出血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24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 影像学诊断
.
广东同江医院放射科
1
张水诚
.
鞍区解剖 诊断思路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
.
前界:前床突、交 叉前沟
后界:后床突、鞍 背
两侧界:颈动脉沟
主要结构:蝶鞍、 垂体、垂体柄、海 绵窦及其穿经结构、 鞍上池、鞍上血管、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及下丘脑
鞍区肿瘤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10
一. 鞍区肿瘤诊断要点:
5. 内分泌检测显示下丘脑、垂 体及其靶腺激素的增高或 减少
学习交流PPT
11
一. 鞍区肿瘤诊断要点:
6.颅骨X线平片、蝶鞍断层显 像显示蝶鞍扩大、鞍区骨 质破坏、增生或出现钙化
学习交流PPT
12
一. 鞍区肿瘤诊断要点:
7. 蝶鞍区CT扫描或MRI能直接 显示蝶鞍区肿块。
学习交流PPT
13
二. 鞍区肿瘤鉴别诊断
• 垂体腺瘤
• 成人多见 • 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早,包括垂体功 能低下和/亢进 • 头痛 • 典型的视野缺损为双颞侧偏盲,眼底 可见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 内分泌检测异常 • X线:蝶鞍球形扩大,鞍区一般无钙化 • CT/MRI:鞍内或鞍上实质性肿块
学习交流PPT
44
四. 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
• 垂体功能低下
防治措施: • 手术中避免损伤下丘脑-垂体束,
尽量保留正常垂体组织。
• 放疗时避免剂量多大,尤其是鞍 内微腺瘤行γ刀、X刀治疗时,应 定位精确。
• 手术前后检测激素水平变化。
学习交流PPT
45
四. 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
• 视损害
原因: 术中牵拉视神经、视交叉或影响其血供。
鞍区肿瘤
学习交流PPT
1
亚专业简介: 前中颅窝、鞍区组
• 80年代 ---经蝶垂体肿瘤切除术 西南率先 1500 无手术死亡 国际先进<0.5% 国内领先
• 最先在国内开展鞍上下联合入路 • 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学习交流PPT
2
鞍区解剖
鞍区 鞍结节、前床突 鞍背、后床突 垂体窝 颈内动脉和海绵窦
• CT或MRI见鞍上实质性肿块, 密度或信号相对均匀,且明显增强,有 时可呈分叶状,可见“脑膜尾征”
放射科专科护理知识练习题库与答案

放射科专科护理知识练习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鞍区常见的肿瘤是A、室管膜瘤B、胶质瘤C、颅咽管瘤D、生殖细胞瘤E、颅内脊索瘤正确答案:C2、早期脑梗塞最适宜的扫描方式为A、质子加权成像B、T1加权成像C、灌注成像D、T2加权成像E、弥散加权成像正确答案:E3、动态扫描的作用是A、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B、减少病人辐射剂量C、提高图像的密度分辨率D、减少部份容积效应E、能获得对比剂的时间增强曲线,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正确答案:E4、DSA检查结束后穿刺部位压迫不少于A、5minB、30minC、15minD、20minE、10min正确答案:C5、胸部CT平扫无法明确诊断的是A、肺动脉内肿瘤B、胸膜增厚范围及程度C、胸膜下肺大疱D、包裹性气胸E、肺炎正确答案:A6、近年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技术,尤其适用于PTA后出现并发症者A、球囊血管成形术B、使用同轴导管行血管成形术C、血管内支架技术D、激光血管成形术E、粥样斑块切除术正确答案:C7、人体最易受辐射损害的组织或器官是A、脂肪、结缔组织B、脑、肺、肝C、甲状腺、骨关节D、生殖腺、造血组织E、眼晶体、毛发、汗腺正确答案:D8、急性头颅外伤的检查首选A、MRIB、脑血管造影C、X线正侧位平片D、CTE、核素扫描正确答案:D9、属于螺旋CT扫描的新成像参数是A、像素B、矩阵C、螺距D、窗宽E、灰阶正确答案:C10、门静脉造影可将导管插入A、腹主动脉B、肾动脉C、脾动脉D、胃左动脉E、下腔静脉正确答案:C11、颈部CT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A、颈动脉体瘤B、腮腺炎C、颈部各种肿块D、甲状腺肿瘤E、淋巴结肿大正确答案:B12、静脉肾盂造影中引起迷走神经反应综合征的原因是A、碘过敏试验B、腹部加压C、对比剂注射快D、X线照射E、注入对比剂正确答案:B13、X线片上的“日光放射”征象见于A、骨坏死B、骨肉瘤C、骨软骨瘤D、骨结核E、骨巨细胞瘤正确答案:B14、观察关节软骨损伤,请问选用何种影像学检查A、MRIB、透视C、椎管造影D、平片E、血管造影正确答案:A15、胃肠钡餐造影时,十二指肠球部陈旧性溃疡常表现为A、痉挛性改变B、挛缩性改变C、胃肠道蠕动消失D、胃肠道张力过低E、激惹征象正确答案:B16、下面哪项不是CT的扫描方法A、增强扫描B、动感扫描C、目标扫描D、重叠扫描E、普通扫描正确答案:B17、患者,女,25岁。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鞍区肿瘤是指位于鞍区的肿瘤,鞍区位于颅底的中央部位,是脑下垂体和松果体所在的区域。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放射性核医学方法等。
下面将对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描述。
1. MRI影像表现:(1) T1加权像:在T1加权像上,脑脊液(CSF)呈明亮信号,正常垂体呈低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明亮信号。
鞍区肿瘤的信号强度取决于其组织成分,如脑膜瘤和生殖细胞瘤通常表现为等或低信号,而垂体腺瘤多数呈高信号,并可呈包膜型、囊变型或实性型。
(2) T2加权像: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呈暗信号,正常垂体呈高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低到高不等的信号。
相对于T1加权像,T2加权像更有助于显示肿瘤的边界和包膜。
(3) 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加权成像利用水分子在组织内的自由扩散来产生图像,对于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几乎所有的鞍区肿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垂体则呈低信号。
(4) 造影增强:磁共振造影增强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包括肿瘤的包膜、囊变、坏死或出血等特征。
通常使用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可以使肿瘤的强化增加,从而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更加明显。
2. CT影像表现:(1) 平扫CT:平扫CT主要用于显示骨骼结构,如蝶鞍的形态、大小和形变等。
由于鞍区肿瘤通常不发生骨质破坏,因此平扫CT对于鞍区肿瘤的检出率有限。
(2) CT增强:蝶鞍增强CT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包膜和囊变等特征。
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可呈现肿瘤的强化程度和分布特点。
3. 放射性核医学方法:(1) 甲氨蝶呤(99mTc-MIBI)显像:甲氨蝶呤显像能够显示垂体腺瘤和部分垂体腱膜瘤,但对于垂体室管膜的病变则无法显示。
(2) 白血病脑腰液显像: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鞍区来源的脑脊液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
综合上述,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在MRI上,脑脊液信号正常、垂体信号低、肿瘤信号高;在CT上,主要显示骨骼结构变化;在放射性核医学方法中,可观察到甲氨蝶呤显像和白血病脑腰液显像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区主要结构:主要结构:蝶鞍、垂体、垂体柄、海绵窦及其穿经结构、鞍上池、鞍上血管、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及下丘脑。
垂体腺瘤: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垂体微腺瘤(直径<1cm),垂体大腺瘤(直径>1cm)
多发生于成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压迫症状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MRI: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雪人征”
Rathke 囊肿
起源于Rathke囊,多位于鞍内,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30~40岁出现症状。
颅咽管瘤
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呈双峰:5~14岁,50~70岁。
临床症状多为压迫症状。
生殖细胞肿瘤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岁。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鞍区胶质瘤多为起源于视交叉、视神经或下丘脑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错构瘤
下丘脑错构瘤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异位脑组织构成的肿块。
儿童早期发病。
临床表现:痴笑癫痫、性早熟。
脑膜瘤
多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鞍旁脑膜瘤多见,单纯起源于蝶鞍底部脑膜瘤少见。
脊索瘤
原发低度恶性骨肿瘤。
高峰年龄40~60岁。
好发于骶尾部、蝶枕联合区。
转移瘤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