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手册(干散)
风险辨识评估及风险管控要求

风险辨识评估及风险管控要求一、风险辨识评估1 风险点划分原则(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2)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 危险源及其风险类型辨识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就是通常所说的风险类别。
一种危险源可能有一种或多种风险。
例如一氧化碳气体同时具有火灾、爆炸、中毒三种风险。
不同地方的多个危险源可能具有相同种类风险。
例如不同地方、不同型号的电动机都有触电和机械伤害的风险。
为方便风险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
风险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
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见下表1。
表1 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生产系统的风险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状态、超载运行状态、紧急停止状态、维修维护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变化、地质条件变化、气象条件变化形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风险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故障类型。
风险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2)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3)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
常见的事故原因即隐患见下表2。
表2 常见隐患(事故原因)描述(1)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3篇(最新篇)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3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3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篇一:叙利亚修井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甲乙方、相关方情况项目甲方中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叙利亚公司。
项目乙方为河南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
1.2项目来源及主要施工区域该项目是中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承包的叙利亚Oudeh和Tishrine油田,两油田相距约120km ,Oudeh油田位于叙北部农业区,地势平坦,自然环境较好,距土耳其边境2km。
海拔350-400m,夏季较热,冬季最低可到-5℃。
工区道路交通情况良好,国家高速公路从油田穿过,Tishrine油田位于伊拉克沙漠延伸的过渡带上,距伊拉克边界30km,地势稍有起伏,植被很少,工区道路交通情况良好。
1.3施工队伍基本情况中方人员24人,其中项目组4人,现场中方雇员20人,当地雇员46人,分白班和夜班,2个小修作业队。
需投入设备主要有60吨修井机二台,120吨修井机一台,500泥浆泵二台,发电机五台,吊车一台,叉车一台,自吊车一台,资产原值约 3100万元。
2 项目总体安全形势分析1 项目所在国安全风险分析1.1阿拉伯叙利亚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
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人口1839.2万,阿拉伯人占80%以上,其他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和彻尔克斯人等。
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1.2叙利亚地处中东热点地区,紧邻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并与以色列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但叙政府掌控治安能力较强,社会治安状况较好。
1.3叙利亚存在的主要风险:1.3.1政治风险:虽然叙利亚国内局势稳定,但其地处中东地区,因该地区局势不断变化,与以色列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东部与伊拉克接壤,又是美国制裁的国家之一,地区安全局势严峻,不排除战争风险。
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三篇

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三篇篇一:XX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单位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强化本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xx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组织了对公司安全生产危险因素、风险因素、作业环境等进行了风险评估,以强化责任落实为重点,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编制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以此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本企业基本情况xx分公司,位于xxxx,东临xxxx,西临xxxx,其中北侧办公楼x层,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消防出口3处(东、南、北);南侧移动大楼xx层,占地面积xxxx平方来,建筑面积xxxx 平方米,消防出口4处;员工人数xxx人。
生产楼一处位于xxxx号,共用xx机楼二处:、xxxx物资仓库。
二、危险源与事故风险描述公司各单位应对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经营系统、部位、装置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根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来确定危险目标、等级及影响范围。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全面、有序进行,防止出现漏项。
根据公司经营特点,在对公司危险源进行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公司主要危险源及关键生产装置、重点经营部位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下:㈠高压配电室火灾危险性分析高压配电室的一些装置(变压器等)都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液体(变压器油),在高温和电弧作用下或遭遇雷击,都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别为:其它爆炸、火灾、触电等;①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②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超载运行;③检修、维护不及时,设备或导线处于带病运行;④短路、电弧和火花短路的主要原因是载流部分绝缘破坏,如:绝缘老化,耐压与机械强度下降,过电压使绝缘击穿,错误操作或将电源投向故障线路,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造成线路金属连接。
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示例(高处、动火、检维修)

9.配备的摄录设备已到位,且防爆级别满足安全要求;
10.按要求设置作业现场围栏、警戒线、警告牌;
11.作业现场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有害因素 及可能的事故后果
控制措施
若作业人员无相关资 质、风险分析不到位、 未办理相关作业票证 等,可能发生火灾、爆 炸、中毒窒息、高处坠 落、触电等事故。
若应急处置方案不完 善、演练不到位、应急 物资和器材配备不全, 可能造成事故后果扩大 或发生次生事故。
应急 处置 措施
1.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方案;
2.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并保持畅通;
3.准备好消防器材、消防水龙带、防火毯、沙土等应急物资和器材。
2
作业 过程
若存在现场监管缺失、 作业人员安全技能不 足、动火设备存在缺陷 等,可能发生火灾、爆 炸、中毒窒息、高处坠 落、触电等事故。
工程 措施
1.作业前对设备进行吹扫置换,对工艺物料管线加盲板隔离或断开;
2.设备电源应可靠断电,在电源开关处加锁并加挂安全警示牌;
3.恢复常温常压,消除残余能量。
风险分析不到位、未 办理相关作业票证 等,可能发生人身伤 害等事故。
管理 措施
1.开展作业危害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交叉作业已明 确协调人;
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示例(高处、动火、检维修)
示例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有害因素 及可能的事故后果
控制措施
1
作业
准备
若脚手架、防护网、围 栏等设置不规范,可能 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 击等事故。
工程 措施
1.现场搭设的脚手架、防护网、围栏符合安全规定;
2.垂直分层作业中间有隔离设施;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三篇)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是组织内部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规范风险评价工作流程,确保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的制度内容:1. 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例如对某个项目、业务流程或组织整体进行风险评价。
2. 责任和权限: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例如风险评价的负责人、风险评价小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3. 评价方法和工具: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例如风险矩阵、风险金字塔、故障树分析等。
说明各个工具的使用范围和操作流程。
4. 数据收集和分析:说明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来源,例如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数据。
指导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得出风险评价结果。
5. 风险等级划分和评价指标:明确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并列举评价指标。
指导评价人员如何根据评价指标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
6. 报告和沟通:规定风险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以及报告的提交和审批流程。
指导如何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沟通,以便针对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7. 更新和审查:规定风险评价的更新和审查周期,以及应进行更新和审查的情况。
例如,新项目启动、现有项目变更、内外部环境变动等。
8. 监督和纠正措施:明确对风险评价过程的监督和纠正措施,例如内部审核、外部审计、持续改进等。
阐明违背风险评价制度规定的行为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制裁。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的制度内容,具体制度的内容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二)是指为了规范风险评价作业,并确保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组织制定的一套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目的和依据:明确风险评价作业的目的和依据,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组织内部要求等。
2.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明确风险评价作业的组织机构,包括风险评价委员会、风险评价组织负责人和评价人员等,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责分工。
甲乙流感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征(一)种类和分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是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也比较强,但是人们还没有发现乙型流感病毒引起过世界性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分离成功,乙型流感病毒于1940年获得,丙型流感病毒直到1949年才成功分离。
流感分类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
(二)形态结构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至120纳米之间,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000纳米。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
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复制这些信息必须的酶。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A,简写为ss-RNA,ss-RNA与核蛋白 (NP)相结合,缠绕成核糖核蛋白体 (RNP),以密度极高的形式存在。
沙门氏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沙门氏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性(一)种类和细菌分型沙门菌属(Salmonella lignieres)是一群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沙门菌属细菌的血清型已达2500多种。
根据DNA同源性,沙门菌属可分为两个种,即肠道沙门菌和邦戈沙门菌。
肠道沙门菌又分为6个亚种,而能感染人类的沙门菌血清型约有1400多种,都在第一亚种,即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中。
沙门菌属中的少数血清型如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原称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原称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是人的病原菌,对人类有直接的致病作用,引起肠热症。
沙门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少数菌中尚有一种表面(Vi)抗原,即英膜抗原。
1.O抗原O抗原存在于菌体细胞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类脂一多糖一多肽复合物,由多糖决定其特异性,以阿拉伯数字顺序排列。
每个沙门菌血清型含一种或多种O抗原。
把含有相同抗原组分的归为一个群(组),这样可将本菌属中许多血清型细菌分为若干个菌群。
菌群分别以A、B、C……Z群,再以O51~O65等表示,作为定群分类的依据。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菌血清型大多数在A~E群。
O抗原耐热、醇和酸,经100~121℃加热2.5h、用乙醇或盐酸处理而不失去抗原性,因此,菌体抗原已经被公认为沙门菌血清型分型的基础。
2.H抗原H抗原存在于鞭毛之中,为蛋白质,由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空间构型决定其特异性。
不耐热,经加热和用乙醇及碱处理后其易变性。
H抗原分为第I相和第Ⅱ相两种,第I相为特异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b、e、h等;第Ⅱ相为非特异相,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5等,但也有少数菌含有第I相中的抗原e、n、x等成分。
一个菌株同时有第I相和第Ⅱ相H抗原的称为双相菌。
H抗原常有两相的变异。
每一组沙门菌根据H抗原不同,可进一步将组内沙门菌分成不同菌型。
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指南 手册

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指南1适用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港口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评估方法,适用于指导港口经营人辨识、评估、管控港口安全生产风险。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港口经营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8号)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应急发〔2017〕135号)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交安监发〔2017〕60号)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交安监发〔2018〕135号)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交安监发〔2016〕133号)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3风险管理基本要求3.1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港口经营人应依据《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交安监发〔2017〕60号)和《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交安监发〔2018〕135号)相关要求进行港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3.2科学规范有序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港口经营人应按照业务融合、系统化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分步填写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信息表,汇总形成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手册,绘制“红橙黄蓝”四色港口安全生产风险分布图。
3.3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港口经营人应通过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工作的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形成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4风险辨识4.1风险辨识程序安全生产风险具有客观(不可消除)、可识别、可控和不确定性。
港口安全生产风险体现为港口营运过程中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手册概述Manual Overview1二、评估内容及基本概念Major Assessment items and basic concept2三、评估时机When to assesses2四、评估X围Assessment scope3五、评估人员Assessment persons3六、评估方法Assessment methods8七、船舶、人员和环境的所有已认定的风险评估报告The assessment reports for all identified risk to ships,personnel and the environment9八、对公司体系文件修改的记录Records of revised/amended SMS documents40九、风险评估活动评审Periodical Review to Risk Assessment Report41十、船上现场评估Site Risk Assessment Report42十一、附录:船上作业活动内容的风险及措施Appendix44一、手册概述Manual Overview1. 与风险有关的基本术语1) 风险(RISK):风险有两个要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传统定义: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现代定义:风险是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差异;ISO的定义:一个可定义的危险发生的概率或频率同危险发生后果量级(大小)的结合。
2) 风险因素(HAZARDS):也称危险是指潜在的能导致危害的物质、环境或实践,是能引起风险事故、增加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风险因素一般分为: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
有形风险因素是指那些看得见的、影响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的环境条件。
如位置、构造和用途等都是财产的有形风险因素;无形风险因素是指观念、态度、文化、形势等看不见的影响损失程度的因素,主要的无形因素是道德危险因素。
3) 风险事故(PERIL):有称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风险之所以会导致损失是因为风险事故的作用,即风险事故的发生使得潜在的危险转为现实的损失,因此,风险事故是损失的媒介。
如火灾、爆炸、雷电、船舶碰撞、船舶沉没、地震、台风、污染等都是风险事故。
4) 损失(LOSS):风险管理中的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少的事实。
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对于标的本身造成的破坏事实,间接损失是指由于直接损失所引起的破坏事实。
损失还可以分为有形损失、收入损失、费用损失和责任损失等形式。
5)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的联系: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的可能,而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损失就构成了风险。
6) 可容许风险(T olerable Risk):根据组织确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7)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必要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加以处理,以一定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
风险管理包括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四个阶段。
风险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还与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背景、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企业目标是最基本的。
2. 风险的特征1) 风险的客观性。
风险是由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引起的,它本身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风险无时无处不在。
2) 风险的偶然性。
从社会看,风险是一种客观实在,是普遍的,风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必然性,但对个体而言,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具体表现为风险事故发生与否不确定、风险事故何时发生不确定、风险事故将如何发生、损失后果如何不确定等方面。
3) 风险的可测性。
是指在大量统计资料的前提下,风险是可以衡量的。
准确估计和衡量风险不仅受相关的风险资料影响,而且还与人的主观判断、采用的衡量方法有关。
3. 风险的识别1) 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第一步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下面所有的过程都依赖于它。
它必须是全面而准确的,它将是基础,要尽量现场实际观察。
但危险的识别不是很容易的,不是第一次出现就能识别的,只有保证整个过程是系统性的,才能取得完整和准确的效果。
2) 风险识别一般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阶段。
一方面,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风险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客观的经营管理资料和风险事故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寻找风险和损失的一般规律。
3) 风险识别阶段需要全面分析企业的业务活动、资产分布和人员构成,分析人、财、物及业务活动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判断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其形态,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毁、业务中断、民事责任、金融资产贬值等。
风险识别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必须制度化和程序化,以确保组织的所有主要活动及其风险都被囊括近来,并进行有效的分类。
4) 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具体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风险清单法/标准调查表法、财务报表法、业务流程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损失统计记录法和现场调查法。
5) ISM CODE1.2.2.2条款“评估所有所认定的对其船舶,人员和环境的风险并确定防护措施”(MSC 273(85))尽管规则仅对安全和防污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则中对其他部分风险没有进一步明确涉及,但风险评估作为一种或另外一种模式实质上是与之许多条款要求是一致的。
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公司有责任识别和其特定的船舶、操作及航运相关的风险。
再也不能充分依赖满足于一般的法定和船级的要求,或一般的行业导则。
ISM CODE的修正案把“评估风险”这一新的理念强制性的引入了航运安全管理,必将改变我们以往对SMS的编制和修订的做法和理念,使我们船舶安全管理和操作开始了一个新起点。
6) 任何风险最后都需要用数字或精确的文字描述来表述,否则无法被大多数人正确认识;与各种危险相关的风险是用可能的危害和潜在的后果等术语进行分析评估的,这样能够使组织机构建立优先顺序,去决定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结果。
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常常用下面的框图说明4、风险评估导引Guide for AssessmentA、根据评估原理,对船舶、人员和环境的评估方法如下:1. 根据ISM规则的所有章节和要素,分解成所有安全管理活动内容,再根据这些活动内容,进行所有已认定的风险认定;2. 根据认定的风险,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发生后的伤害程度,3. 按照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图,进行风险分值评定,如果分值为2分时,表明认定的风险是微小风险,不需要采取措施,分值为3分时,表明认定的风险是可容许风险,不需附加控制,须监控以确保控制的保持,分值为4分时,表明认定的风险是中度风险,不需附加控制,需努力减少风险,须在特定的时间采取控制,分值为5分时,表明认定的风险是严重风险,直到风险减少新工作才能开始,如果工作在进行中,须采取应急措施,可以要求更多的资源,分值为6分时,表明认定的风险是不容许风险,直到风险减少工作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不可能减少必须禁止活动。
4. 对认定的超过3分的风险,制定的安全防X措施,并对措施与现有体系文件对比,找出需要增加、完善和修改的内容。
5. 对认定的超过3分的风险,比对增加的措施,再次进行风险评级,如果发现风险分值已经降低到3分(包括3分)以下或分值仍然超过3分,但风险已经降级到可容忍的程度(这样的风险还需要具体实施前,按下述要求采取特别附加措施),说明制定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6. 如果发现制定的防X措施没有降低风险等级分值,或降低到3分以下或不符合国际海事组织、主管机关、船级社及海运行业组织所推荐的适用的规则、导则及标准,说明该制定的措施,需要再增加或完善,直至满足第5条规定为止,这样风险评估结束。
7. 将需要增加、完善和修改的现有体系文件内容以目录形式,写入最后的评估报告中。
8. 按照本手册的评估报告,对现有体系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和添加,完成最后的文件修改工作。
9. 用修改完善后的体系文件,按照本手册的要点,再次进行评估,如果已经完全满足本手册要求,则说明修改完善后的体系文件已经完全满足海安会MSC.237(85)决议的所有要求,并可以实现修改后的公司目标—对船舶、人员和环境的所有已认定的风险,并规定相应的防X措施。
B、对于分值仍然超过3分,但风险已经降级到可容忍的程度的风险,在具体实施前,还应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评估,并采取特别附加措施:1. 按照活动内容和已经认定的风险,确定已经制定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2. 按照实际活动内容和实际条件,检验已制定的措施与实际条件的符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特别的附加措施。
3. 按照检验过的措施和增加的特别附加措施,按照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图,再进行现场风险评估。
4. 如果现场评估发现分值已经降低到3分以下,可以进行此项安全作业和活动,同时留下现场风险评估记录。
5. 如果现场评估发现分值仍然在3分以上,应停止进行此项安全作业和活动,上报公司,并留下现场风险评估记录。
七、船舶、人员和环境的所有已认定的风险评估报告The assessment reports for all identified risk to ships,personnel and the environment表一7)ISM规则要素7:船上操作计划的制定安全活动内容:公司应制订涉及人员和船舶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船上关键的操作程序、计划及须知,包括合适的检查表。
各项任务都应明确,且指派适任的人员来执行。
A. 通用部分(含杂货船及散货船的货物操作部分)10)ISM规则要素10:船舶与设备的维护八、对公司体系文件修改的记录Records of revised/amended SMS documents对船舶、人员和环境的所有已认定的风险评估报告完成后,对照现行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对需要修改/完善或增加的体系文件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内容记录在下表:表二九、风险评估活动评审Periodical Review to Risk Assessment Report评估手册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还应对评估手册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验证评估手册中对风险的认定和提出的应对措施在实际中是否正确有效。
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活动的管理评审,以保证风险评估不断完善。
船舶和部门在实践中应不断提出风险评估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评审。
表三风险评估活动评审报告十、船上现场评估Site Risk Assessment Report1. 按照评估报告指出的需要船上操作时,还要进行具体评估项目,船舶进行比较关键和特殊的操作时都应进行现场评估,如进入封闭处所、热工作业、高空作业、舷外作业和比较大的维护保养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