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语言赏析篇共18页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共18张PPT)

第十三页,共18页。
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chánɡ jiàn)表现手 法的作用。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qīdài)感知 (xuánn作对ià用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 n): 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 照应: 突出。
❖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 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第七页,共18页。
❖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
❖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 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 想。
❖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 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 和幽默感。
体会文章的内容。 ❖ 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 品味散文的语言。
第三页,共18页。
1、 人称(rénchēng)变化 作用题
❖ 题型设置: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者 称谓(chēngwèi)的变化设置考题。
❖ 解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 作用(zuòyòng)。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 情方面回答。
第十页,共18页。
❖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 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 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 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 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寄托(jìtuō)感情;白描:简笔勾 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 明)。
散文阅读之词语含义PPT课件

•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 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 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 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 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 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 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第39页/共60页
第40页/共60页
第41页/共60页
第42页/共60页
第43页/共60页
• 练习:《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 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 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 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 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 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考查内容
•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 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 几种情况:
• ①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 的具体内容。
• ②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 ③ 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 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
第24页/共60页
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 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 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 颓折。
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 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文学欣赏》第四章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中国现当代 第三节 散文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实例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一、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一)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五四新文学时期(1917—1927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散文的诞生期。散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担任
第二节 中国古典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典散文的发展→(二)两汉散文
两汉时期是散文蓬勃发展的时期。 西汉早期,政论散文蓬勃兴起,内容多为政论和史论,形式为 策、疏等,特点是思想敏锐、直言时弊、文采飞扬,代表作品有贾 谊的《过秦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 西汉中期的散文特点是对仗工整。这时期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 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评价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西汉后期,比较著名的是刘向的散文,其散文叙事简约、议论 畅达、风格深沉,对唐宋古文有较大影响。 东汉时期比较著名的是班固的《汉书》。
第二节 中国古典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典散文的发展→(三)唐宋散文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的奠基人,他极力提倡 平实朴素的文风,反对险怪奇涩之文。他的 《醉翁亭记》和《泷冈阡表》,委婉含蓄、简 洁流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五代史·伶 官传序》一唱三叹,颇有特色。
“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人也都有散文佳 作。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和《读孟 尝君传》,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 《记承天寺夜游》。
4
纵观全局:把握散文要从全局着眼,不能孤立地从某处一场面、某一处感怀来归纳主题。
5
品味语言:阅读散文作品时,要注意品味语言,包括品读其内涵、体会其美感、感知其
韵味。
第9 页
[张爱玲散文秋雨]秋雨张爱玲
![[张爱玲散文秋雨]秋雨张爱玲](https://img.taocdn.com/s3/m/18a8566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5.png)
[张爱玲散文秋雨]秋雨张爱玲秋雨张爱玲篇1:张爱玲散文集《秋雨》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
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
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一九三六年)张爱玲散文《秋雨》的读后感她细腻的笔风,把普普通通的一场秋雨描绘得那么有细腻。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的遗迹一样。
从《秋雨》这篇散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多愁善感。
文字中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15岁的她,就能写出次文,真是不知道她是怎样体会得那么的深刻。
有人说,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
但她创造了生之和谐,而仍然不能满足于这和谐。
她的心喜悦而烦恼,仿佛是一只鸽子时时要想冲破这美丽的山川,飞到无际的天空,那辽远的、辽远的去处,或者坠落到海水的极深去处,而在那里诉说她的秘密。
她文章风格细腻温婉,就其对人物心理的刻划,对文章语言的掌控,暂时内可能无人能超越。
作为海归派的先驱,在中国的文学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主要经历/张爱玲1920年-1930年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今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临近苏州河,周边是鸿章纺织染厂)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住宅中。
她的父母给她取名叫做张秋雨张爱玲篇2:好段落摘抄大全加赏析导语:好段就是指比较优美且有优秀的语句组合起来的语段,如蕴含哲理的语段,同时包括有修辞手法的语句,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使用,以及变成开头结尾,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的段落等。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其多,生存极其艰难。
第12页,共24页。
• 总结: • 要回答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所提的问题本
身如果是比喻句,答案则是找到本体就行。 • 基本步骤: • 1、找出处并标明 • 2、将原句转化为比喻句 • 3、去掉比喻成分,留下本体成分即是答案
第13页,共24页。
小结: 特点:修辞句 方法:找出修辞, 挖出本体, 替换成句。
第14页,共24页。
• 第二类 考查方式:分析作者说文中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
• 技巧点拨:所谓“重要句子”,一般是指: 在篇章结构上,起总领作用的起始句;起收束、总结作
用的收束句,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过渡句; 在句子内容上,能概括段落大意的中心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论
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感情,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
“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
衬托 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特点或者
对比 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对比,从而鲜明形象
象征 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理解句子含义包括三层意思
• ①表层字面义
• ②语境临时义 • ③句外延伸义
第4页,共24页。
高考考查方式
• 第一类: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如何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 技巧点拨: 所谓“含义”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
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 息(字面意思)。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语句短
的。从风的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
【2018最新】六月的阅读答案-word范文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六月的阅读答案篇一:六月雪阅读答案【整体感知】六月雪田国浩渡过金沙江,又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就到了雪山地区。
……天黑以后,我们借着朦胧的月光,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径向上爬去。
队伍拉得很长,抬头看,头顶上有人;低眼瞅,脚底下也有人。
战马在嘶叫,“啦啦队”在前呼后应。
喊声、歌声,震荡着草木丛生的山谷,发出欢乐的回响。
同志们的情绪实在高,但都走不快,因为路太难走了,又看不清,不小心就有滑下去的危险。
我们艰难地走了一夜,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山腰。
前面传来休息的命令。
我们在道旁停下来,吃了点炒面,又继续前进。
越向上走,山势越陡,小道儿几乎要笔立起来了。
山路虽然经过前面部队的一番修补,但是骡马走起来仍然相当不便。
道旁绝壁上悬着的石块,若不注意撞下来就有砸破脑袋的危险。
将近中午,我们爬上半山腰。
刚一拐弯,便见到两座高山,好像要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似的,把小道夹在中间。
两边石壁上伸出几棵葱绿的青松,路旁青嫩的小草刚长了两寸高,几棵黄色的小花骄傲地随着温和的山风摆动。
这里完全是一片春天的景色。
可是在背阴的地方,微风徐来,凉爽适人,又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使人完全忘记了当时正是夏天。
又往上走两个小时,就好像进入了冬天。
再向上走去,好几层雪冻在一起,差不多有两尺多厚。
雪底下的水还是在哗哗地流着。
山势更加陡峭,道路更加崎岖窄狭,要是一步走不稳滑下去,那就再没办法爬上来。
草鞋早就被雪水浸透了,十个脚趾冻得又麻又木,深一脚浅一脚的,也不知道是冷是热。
空气也越来越稀薄了。
胸口上好像压着千斤重担,透不过气来,走几步就得喘半天。
下午三点钟我们到达了山顶。
大家多么高兴啊!忽然西南方向涌起一块乌云,迅速挨着山头压过来。
接着暴雨夹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
不一会,又变成了鹅毛大雪。
真是瞬息万变。
我们身上的单军衣被浸透了,有的地方还结了一层薄冰。
中考散文阅读及答案合集

中考散文阅读及答案合集(共2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一、桐花声里燕子飞郑小琼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
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
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
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
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
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
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
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
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
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
散文知识点归纳清晰PPT课件

第8页/共51页
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 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
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第9页/共51页
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而是一张书桌)。 • 答案:“莫名其妙”原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 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这里表达了木匠师傅对我想 要复原书桌的做法感到奇怪,不能理解。
第18页/共51页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 主题思想 、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人物性 格 、特殊的表达效果 (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 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
要二思考:一是句子自身的意思,这主要联系句子所在
的段落进行思考;二是句子深层的意思,这要联系中心、 主题来思考。
要三想到:“一想到”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
某种表现手法;“二想到”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 的功能(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 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 ;“三想到”一些文中 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还 需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态度、感情等内容加以理解。
景语
(状物) 情语
散 文
抒情散文 抒情
叙述(交
直抒胸臆 待)语
哲理散文
(议论性散文)
第1页/共51页
散文的分类
• (1)叙事散文
•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
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