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道
日本文化之花道

日本文化之花道日本花道(華道:かどう),又称“生花”(生け花:いけばな),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
与茶道一样,花道也是在室町时代足利义政将军主政下的东山文化发展起来的。
四季分明的日本拥有各种各样的季节性花卉,而所谓的花道并非只是将自然中的插花素材剪下来供作装饰,它还融合了一种艺术的理念,即运用自然的容姿风采,或者插花时在插花素材的组合上贯彻天地人之形式。
花道随着时代的演变产生出许多不同的形式。
主要的有“立花”、“生花”、“投入”、“盛花”等。
插花的流派有几百个之多,其中最有名的的是池坊流、小原流、草月流这三个流派。
公元528年,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前供花也被传播到日本。
公元587年,圣德太子在寻找建设四天王寺的木材的路途中,梦见自己搭建了六角形的殿堂,用来奉纳自己的护持佛——如意观音像。
梦醒后,便在灵梦指引的地方修建了紫云山顶法寺,本堂称六角堂。
本堂北侧有一小池,相传圣德太子曾沐浴于此。
守护在这里的僧人在池边修建禅房,将「池坊」作为姓氏代代相传。
此后,六角堂主持池坊的佛前供花,慢慢被世人关注、赞赏。
十五世纪由立花名家专庆创造的池坊花是当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
「碧山日録」中对池坊专庆宗师花道活动的记载,是关于池坊插花的最早文史资料。
日本宽政三年(1462)池坊流的开山祖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高秀插花。
几十枝鲜花插入金瓶内,绮丽无比,顷刻专庆的池坊花在立花界获得很高的声誉。
十六世纪专应创作了《池坊专应口传》、专荣创作了《池坊专荣传书》。
通过专应、专荣的努力,池坊立花成为花道界的主流派。
池坊花道是日本花道史上出现最早的流派,直到今天也仍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花道流派。
立花,室町时代时由池坊专庆所创,书院壁龛中的饰花即属此类。
使用的素材有松、桃、竹、柳、枫叶、扁柏等。
之所以称之为立花,乃是从草木自然伸展的姿态中取其直立的形态而来,然后再利用铁丝调整花草树木等素材的姿态,营造出不同的景致。
花道,原先是针对生花而言。
日本花道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
一Hale Waihona Puke 花道起源,发展 二.花道的内涵 三.花道的精神 四.花道的艺术形式 五.花道的流派
花道的内涵
花道的宗教根源和它与生老病死的自然周期的紧密关联, 使得花道具备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任何自然的物质都可能被使用。作为日本的一种传统艺 术,花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象征语言和装饰概念; 在花道中使用自然的、生命短暂的花卉和枝干使得时间 维度成为创造活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花道的实 践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排列和布置的风格、容器的大小、 形状、质地、容量和颜色、展示的地点和场合等等都是至关 重要的因素。 花道被当作针对四季的变迁、时间和变化进行冥思的一 种形式。
盛花
字面意思是堆积花。景观造型是以一种自然主义的方式, 是现代插花艺术的主流。
花道的流派
花道的流派15世纪立 花名家池坊专庆创造的池坊 立花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
池坊流
15世纪立花名家池坊专庆创造的池坊立花 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成了花道的代 名词。 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国内规模最 大的花道流派,据说其弟子有100万人。
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
室町时代池坊专庆创立了立花花形
日本天应年间,专应 专应(人名)将插花的构想具体化。 专应 专应的后代专荣在整理茶花构成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真、 真 副请、真隐、见越、流枝、前置即“七种工具插花 副、副请、真隐、见越、流枝、前置 法”。日本天正年间至元和年间一直很有名气的第一代专 好及宽永年间十分活跃的第二代专好又使插花枝艺有了很 大的发展,技法更加复杂。在七种工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 侗作、大叶、后围、木留、草留、会释。 扣、侗作、大叶、后围、木留、草留、会释 • 第二代专好 专好强调立花的基础为“真”。以“副”和 专好 “请”求对称。以“流枝”和“扣”求均衡。以“见越” 和“前置”求远近。由于插花技艺的进步,使插出的鲜花 比真花的姿态更富有变化,出于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专 立花”。 好父子的插花技法经后人整理、发展,正式称“立花 立花 •
日本花道

供花:在六世纪时,自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中就 有向佛像和死去亡灵供花的风俗,它对日本花道 的发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佛教经典中有不少关于供花的记述。传说释迦牟 尼就是拈莲花传授佛教真谛,可见佛教与花儿的 关系,从一开始就已经十分密切了。
插花的优劣还取决于插花的形态和不同的花材所 呈现出的不同的精神。
如蔷薇花象征美丽与纯洁
百合花代表圣洁与纯真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毅 兰花高雅,被誉为“花中君子” 牡丹雍容华贵 杜鹃花婀娜多姿
桃花妩媚芬芳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高尚品德 而热爱大自然的日本人最爱的还是樱花,因为这 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花道类型
• 日本有许多花道学校 和培训班,每年有几 百万女性学习插花技 术,插花爱好者更是 多达日本总人口的四 分之一,可见花道已 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各流派其特色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 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 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 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 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 神韵之中。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 表达情感的创造。因此,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 能漂亮地完成插花。
• 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 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 因此,从深处看,花道首先是一种道意,它逐步 培养从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谐、有礼。 • 其次花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采用园艺、美术、 雕塑、文学等人文艺术手段。 • 花道还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 • 最后花道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 浅出的文化活动
日本花道

日本花道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历史较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传统,是中日文化的混合体,其发源地据说为圣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
圣德太子在飞鸟时代(自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担任推古天皇的摄政,指导政治及文化。
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国(隋)建立邦交,努力传入大陆文化,而尽力于佛教的兴隆。
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供花。
回到日本后,他自称专务.住在六角堂·池坊,积极传播.很快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花道,池坊插花的历史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
华道在日文汉字中为「华道」、「花道」或「生け花」。
它不单要表达花的美态,也是形神兼备品味造型的插花。
日式与西式插花有所不同的是,日式插花:除三个主枝外,花儿往往并不担负重要的角色。
要观摩经历数纪元传统臻善的日本插花艺术,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赏花及其造型。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开、含苞、待放代表事物过去、现在、将来。
日本人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是宇宙永恒的缩影。
若常以宽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插花艺术的表达,你自然直接体会到园艺家对植物本性认识以至尊重的境界。
日本插花人才辈出,如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后,如十五世纪中期的池坊专庆.当时为了欣赏其优美的插花,群众大批云集而至。
十五世纪日本室町时代完成了立华样式,从立华产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样式。
立华通常以七个或九个主枝构成.名称为真、正真、副、讳、见越、控、流、胴、前置。
到十六世纪出了建立插花理论的池坊专应、专荣、专好。
接着在十七世纪出了第二代池坊专好。
其后在十九世纪初期,出现池坊专定。
池坊插花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国文人插花对日本插花影响很大。
特别是明朝的《瓶史》一书传到日本。
许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发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个的一个。
同时,日本插花对艺术的内在思想采用中国儒家思想。
例如,把三个主体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
又如,创办于明治时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于写实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
日本花道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花型

日本花道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花型日本*花在日本称为花道。
在漫长的历史阶段,日本*花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许多的流派,每种流派都其代表花型。
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花道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花型吧!最古老,最大的流派有池坊花道会,其代表花型有“立华”“生花”“自由花”,其次为小源流,其代表花型有盛花和投入花;草月流也是主要流派,其不同点是主张*花材料的多样*,因此,其花型多为构思新颖,活泼多变的自由花。
五种基本花型中以“立华”和生花最富有日本花道的特点。
1、立华:是池坊流的代表花型。
意思为竖立着的花。
真正意境是表现自然山水之野趣。
一般由7-9枝花材构成,以松、桧、柏为主要花材,左右对称而竖立,构图严谨。
注意花材基部须竖直*在一起,位于容器中间。
立华采用的是松树、桃花、竹子、柳叶、红叶、扁柏等。
之所以称为立华,是从草木升高的姿势而采取竖立的形式,要用铁丝来调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图在于再现一种自然的景致。
立华的构成复杂严谨,各枝条的位置和伸展方向都有一定的顺序,不可以前后倒置,一般由真、副、受、正真、见越、胴、控、流、前置等9个主枝和后围、木留、草留3种补枝组成,大型创作还有大叶、草道等,其构成“立华”的7~9个基本部分组合起来的花型图,就要在一个花瓶里把许多互相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材料配置好,以表现自然景*之美。
2、生花:是古流的代表花型,也称格花。
意思为生长的花。
花以真、副、体三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形。
真代表天,副代表人,体代表地,天地调和而孕育生命。
生花的最大特点是花材少而精,构图简洁,运用流动的线条、精美的花器表再现花材生长的自然美。
注意花材基部仍须竖直*在一起,位于容器中间。
生花是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现方法,使用的是鲜花。
*户时代中期,作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经诞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龛上。
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处在于茶花的器具象征着大地。
生花主要表现的并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其伸展开来的生命力。
品格高尚、绚丽、端庄是生花的特征。
日本的花道艺术

日本的花道艺术一修学堂 ||小原流花道学习课程日本人说,我们的地球在微笑,因为有鲜花包围着它。
而日本的花道j使美丽的鲜花更温馨,更富于哲理。
它是日本美学的一部分,并作为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广为普及。
与西方插花艺术不同,日本强调插花的线条美。
花道艺术发展到将花瓶、根茎、叶子和花朵都包括在内,形成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为一体的和谐统一,追求“静、雅、美、真、和”,有量感和动感。
在日本,花道不是单纯的插花,而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因此被推祟为妇女的“必修科目”,这是日本花道的突出特点。
日本花道经历了古典插花艺术、自然主义插花艺术和现代插花艺术三个阶段。
花道源于古代的佛事活动,唐宋时,中国有向佛祖“供奉鲜花”的习俗,这习俗与佛教一起传入日本,但那只是原始花道,不论花朵或枝干都要向着天空摆放,以表示诚与信,在日本《古事记》中就有供花的记述。
《万叶集》和《古今集》中也有“大宫人戴花冠”、“瓶中斜插花”的描述。
”起初,插花人并不要求华丽的“花之美”,只求自然简朴,这是日本人古代的爱花意识,有的插花人只把一枝白梅插入花筒,而茶道宗师干利休,在茶室里也只留一轮向日葵或者在花笼上画上竹花。
”从8—12世纪,插花逐渐摆脱了佛教色彩,演变成供观赏的艺术。
室叮时代,涌现出专以插花为业的花道家,如池坊专庆和立阿弥两位花卉名家。
他们把饮茶、居室、插花看作是艺术的一个整体,把瓶内插花称为“立花”他们把“立花”规范化、程式化和艺术化,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因此他们被尊为日本的“花道之父”。
“立花”讲究插花技术,池坊系第一代传人曾用巨大的花器以松相配,竖起高达7米的立花。
后来,又在大云院百瓶花会上,展示多姿多采的立花。
第二代传人的“立花原理”,是把多种多样的花组合在一起,力求均衡和比例统一的造型美。
这种立花样式,反映出大自然的宏伟壮丽,如松枝象征大山,白菊花代表河流或小溪。
立花式插花逐渐进入黄金时期,各种仪式或节庆时大都以立花为装饰品。
日本花道的起源及发展状况如何?

日本花道的起源及发展状况如何?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最初由隋唐时代佛前供花随佛教一起传入日本。
公元593年日本推古天皇册圣德(用明天皇之子)为皇太子摄政,指导政治及文化。
自公元607年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任遣隋使节之后,小野妹子曾先后三次到中国,不断地将中国的礼仪、佛前供花以及供花用的青铜花瓶、祭坛器皿等带回到日本。
小野妹子完成使节任务后,皈依佛教,居住在太子创建的六角堂寺院内的池坊(据传池为六角堂内太子沐浴过的水池,坊即太子住过的房,故称池坊),从此致力于佛道修养,将中国佛前供花的精髓与日本的习俗相结合,确定了祭祀插花的最初模式。
因此,池坊成为日本插花的发源地,小野妹子为其始祖。
日本插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以寺庙祭坛插花为主导,仅在僧侣中流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花型严谨而对称。
直至14世纪,足利义满将军十分爱慕中国文化,举力、”花御会”(插花比赛),又仿效中国的七餐供陈之习俗,兴起了“七瓶花赛会”,深得将军、贵族们的喜爱,视为一项娱乐消遣活动,一时在宫廷中盛行。
从此,插花便逐渐脱离宗教色彩,步入宫廷、武士、贵族之家,由供花变成赏花,作为庆典和装饰的艺术品。
花型虽无前期严谨、苦涩的祭祀味,但仍十分复杂与规范化,重视构图美,又崇尚自然,常以7~9枝花材构图,并用常绿枝叶相配,这便是早期的“立华”形式。
15〜16世纪以后,日本插花广泛普及,插花技艺得到长足发展,艺术风格有较大变化,除了“立华”花型的完善之外,还派生出“生花”花型,由于其多以3枝花材构图,作品简洁优雅,故很快得以发展和普及。
以后插花在日本形成了一定体系,建立了插花理论,著作也相继问世,新的插花流派多有产生。
17世纪末,《瓶史》传入日本,并发扬光大,为此专门创立了"宏道流",以后又有“盛花"、"自由花”等花型,插花在民间普及、盛行,成为一种教养必备的常识。
造型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更趋向自由构思。
随着国际战祸不断,日本花道也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花道史上的两次低潮,各流派纷纷解体,花道无人问津。
日本花道的三大流派,插花党看这里

日本花道的三大流派,插花党看这里花道起源于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随着日本的遣隋使小野妹子而传到日本,并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今天来看看日本花道的三大流派:池坊、小原流、草月流。
池坊池坊是日本花道(又称华道)的代表性流派,一直被公认是日本插花的本源,具有五百多年的传统,主要有立花、生花以及现代自由花三种插花形式。
「立花」意为竖立着的花,以抽象的意念、枝条的空间伸展来模仿自然山水,结构复杂,一般由真、副、受、正真、见越、胴、控、流、前置九主枝和木留、草留、后围三补枝构成。
其中:真代表深山,因此真之枝干多向后延伸,副和受都代表近处的山,见越是深山之后复见的层层山峦,多为幼枝向后长长的伸出,正真为耸立的峻岭(多为2-3花组成),胴是小山,控为山脚,流如流水表村落人间,前置为山麓近景,作为结束;补枝中草留表示离开山麓注入大海的河流,木留表示连与山脚的平原,后围则为看不见的小山。
「生花」意为生长的花,花型固定于三角形的构成,以天、地、人来表现,称为副、体、真,可以理解为简单化了立华。
其中:副代表阳,意为天,插在构图最内侧,顺真的方向在真腰部向真的左后方延伸,是构图中段枝条;体为阴,为地,在副的对侧充实下段,在构图前方;真为人,是天地所滋生的万物之代表,居于中心充实上部。
「自由花」是后期受西方文化影响而生,意即不受传统的花型和角度约束,可完全依赖创作者对花材的感悟随机而作,同时加入了各种非植物材料,各种插作方法。
池坊作品,可灵动、可禅静,既能当作家居点缀小巧可爱,又能做到容纳万千风景于一瓶的气势磅礴。
小原流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云心(1861-1916)创立小原流,是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艺术,这样的插花被称为「盛花」。
在以前的所有传统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从花器的同一点伸出,而小原则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支撑物,因而可以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排列剪枝。
小原流的重点在于表现出自然的意境,展现出典雅清新的气息,为秀丽、典雅之美,特色是先认识自然,再表现自然,以产生对自然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