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话柳永

合集下载

别思(白衣卿相)

别思(白衣卿相)

《别思》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别思》这首诗跳跃性强,四个时间点穿插其间:描写现在的分别场景,追忆过去的幸福生活,述说别后的思念,想象再相逢时的彼此。

另外穿插了今生来世的大感慨。

诗人要和情人人分别了,分别的日子很长,即使有相逢的机会,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相爱,因为彼此已老去,更何况,分别的日子里,谁保证不出意外,因此诗人很无奈,也很遗憾。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我们在长亭送别,正是霜秋。

此时我们都很年轻(青丝),再相逢却不知要经过多少年,遥想那时恐怕我们已老去(白发)。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今生我们错过在一起的机会(因为要分别了么),但不后悔;来时若有缘的话,还可以把情分继续。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曾经我们在一起很快乐,那些日子让人缠绵难忘;可岁月催人老,这一别后,再相逢时青春的容颜已逝,怎还能像以前一样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不堪情浓却被山水阻隔,还是让这份思念与情意淡去,在南山自在起舞吧。

十里相送,依依不舍。

白头偕老之约,岂待几十年之久?霜染青丝,瞬间白头。

今生错与不错,皆无怨无悔。

相约来世,纵有缘相会,世事变迁无常,可共续前缘否?笑靥如花凋零,容颜似水流逝,青丝瞬间白发。

一世之情,几世痴缠;几世之情,一世能消。

强极则辱,情深不寿。

前世今生,六道轮回,终不能改易“情”之所系。

《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十里平湖《倩女幽魂》背景插曲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

柳永《鹤冲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鹤冲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鹤冲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全词翻译赏析北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去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注释: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

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指妓女。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

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

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平生:一生。

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忍:忍心,狠心。

浮名:指功名。

译文1: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

圣明的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

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

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

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

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

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译文2:黄金榜上,已没有题名的希望。

在这太平时代却遗漏了贤才,叫我怎么办?功不成,名不就,怎不恣意狂荡!得失何必去论断?做一辈子才子词人,也算得是白衣卿相。

花街柳巷,美丽得像图画。

幸好有我意中人在里巷,可以去寻欢消遣。

就这般偎依热恋,自由自在地享受这风流韵事,一生多么舒畅。

啊!宝贵的青春多么短暂。

怎忍心把对虚名的追求,换取及时行乐的浅斟低唱!赏析:柳永这首词,伴随着一个有名的故事。

“白衣卿相”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第一次赶考失利,填词一句“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第二次赶考失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可谁又知,这小小的一句牢骚,竞让柳永一辈子与仕途无缘,只能做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一位白衣卿相。

这样看来,他的人生是失意的,但似乎也是这样的失意,才让他如尘土里的金子一样闪光,可敬的是,即使是在尘土里,他的光芒也丝毫未减。

没有官做,又要谋生计,他便“奉旨填词”,卖词为生。

也是因为皇上的打击,他便一心从事民间创作。

他终日在歌馆青楼里,据说只要是他填词的曲,谁唱谁火。

这样的才华,即使皇上看不上又如何?在这市井底层,柳永也是照样发光。

就如他说的那样,他就是白衣卿相。

歌馆青楼,庸脂俗粉中,浓妆艳抹中,他是那白衣翩翩的公子。

青楼是引人堕落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他却始终是一袭“白衣”,没有沾染一点点俗世的气息。

不仅如此,还将才华派上了用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

在百姓的敬爱下,他的才华使他更加闪光,他有名的作品也让更多人传唱。

他便是白衣卿相,“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

”反是越在俗世中,越清雅,越是被埋没,越闪光。

柳永也许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气势,却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比如,他与人友善,他在青楼里,有时也送些词给那些青楼女子,他的收入就是靠那些词,却还是在他人需要帮忙时,出手相助。

所以他交了许多歌妓朋友。

他去世时,没有什么亲人,却是那些歌妓凑钱埋葬了他。

她们真诚的待他,他也真诚待人。

他便是有这样小小的简单的善意,过着如“白衣”般朴素的生活,留下了如“卿相”般的词作。

梁衡说,“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就像柳永一直在市井中生活,他无法改变,但他却因此成为了市民文学作家,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个特殊的类型。

可以想见,灯红酒绿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个身影慢慢踱步走过,一身素衣,身着朴实布衣却难掩才气,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耳畔飘过,他就是白衣卿相柳永,一颗尘土中的真金。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原文、赏析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原文、赏析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出自宋代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
原文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是他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它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关系到作者的生活道路,是一篇重要的作品。

第1页。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详解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详解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对柳永及其词的分析摘要柳永是北宋初期词坛一名著名庶族词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得广大市民喜爱、在市井歌楼广为传唱的词作。

他大量吸收蕴藏在民间的艺术养分,创作词曲,扩大了词境,发展了词体,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关键词宋玉悲感狂柳永非雅非俗前言柳永(987?-1053?)①本人是因为不得中进士,才放浪形骸的。

所以他说:“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鹤冲天·黄金榜上》),宋仁宗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因此“奉旨填词”。

柳永性情浪荡,行为风流,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并不显得那么不近情理,所以柳永不避讳自己与歌妓的密切关系,而且,他的这些词也能被社会甚至皇帝本人赏识。

真正有争议的是柳永的文品。

在一个文化社会,文词是显示自己的社会形象的主要方式。

对文品的看重可能更甚于人品。

流连风月和终生沉沦是柳永一生。

一、宋玉悲感—柳永羁旅行役词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

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

写作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的鼻祖是战国时代宋玉,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

因此,可以认为柳永因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地认同宋玉,有着“宋玉情结”。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希望能谋取一官半职。

南宋陈振孙所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

由于“未名未禄”,必须去“奔命竞利”,于是“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安公子》)。

而长期在外宦游,又“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六么令》)。

但“利名牵役”,又不得不与佳人离别:“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柳永白衣卿相的故事

柳永白衣卿相的故事

柳永白衣卿相的故事柳永,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啊!他呀,就像是文学天空中一颗璀璨却又有些特别的星星。

柳永自幼就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心想着在文学的世界里闯出一番天地。

他就像个执着的追梦少年,怀揣着对文字的热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道路。

他参加科举考试,满心期待能一举成名,可谁能想到,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一次又一次地让他失望。

这就好比你满心欢喜地准备去吃一顿大餐,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餐厅关门了,那种失落感,柳永可是体会得淋漓尽致啊!但柳永可没被轻易打倒,他转而走进了市井之间,和那些普通百姓打成一片。

他用他的笔,写下了百姓们的生活百态,那些情感、那些故事,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这就像一个画家,用他的画笔描绘出了世间的美好与无奈。

他的词啊,通俗易懂,就像和你拉家常一样。

老百姓们都特别喜欢,大街小巷都传唱着他的作品。

你说他这不是厉害是什么?这要是放到现在,那肯定也是个超级大网红啊!而且啊,柳永在感情方面也是颇有故事呢。

他和那些女子们的纠葛,真是让人感叹不已。

他对她们的情感,细腻而真挚,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份柔情。

就好像是春天里的微风,轻轻拂过人们的心田。

想想看,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但又在另一个领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柳永不就是这样吗?他虽然没能在官场得意,但他在词坛的地位,那可是无人能及的呀!柳永白衣卿相的故事,就像是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会有挫折,会有不如意,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难道不是吗?我们也许会遇到困难,也许会跌倒,但只要我们像柳永一样不放弃,继续前行,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成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

就像柳永,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

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所以啊,让我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吧,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困难。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鹤冲天-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①明代暂遗贤,如何向?②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③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④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⑤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⑥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释】①黄金榜:即黄榜。

殿试后朝廷发布的榜文,用黄纸书写,故名。

龙头:宋以来称状元为龙头。

宋·王禹偁《寄状元孙学士何》诗:“唯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②明代:即明朝,盛明之朝。

诗文中常称本朝为明朝。

王禹偁《送于淳中中舍悬车侍养》:诗:“悬车东去谢明朝,摆脱簪缨似一毛。

”遗贤:谓有贤才而未被(朝廷)发现者。

《尚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优,野无遗贤。

”③风云:《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原谓同类相感,后以之喻人的际遇。

④白衣卿相:言身为白衣之士,而有卿相之资。

⑤烟花:指妓女。

偎红依翠:狎妓之别称。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倡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见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译文】高悬的金榜,暂时没有我的大名。

这不过是清明朝代偶然将贤才遗落。

名落孙山,怎么办?既然未能身乘风云,出将入相调金鼎,何不恣意任己狂荡?更无须计较得失。

我本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尽管仕途失意,还有意中人可堪寻访。

就在那烟花巷陌,仿佛绘有图画的屏风半敞着,姑且先去偎红倚翠,寻求慰藉。

这种风流韵事,亦足慰平生。

青春不过转瞬,还是下决心,把那金榜题名的虚名,换成浅斟低唱的享乐。

【集评】清·叶申芗:“此亦一时遣怀之作。

”(《本事词》)清·陈廷焯:“耆卿‘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荒漫语耳,何足为韵事。

”(《白雨斋词话》卷六)现代·刘永济:“此词乃永初试不及第所作,语皆狂放,……其‘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之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语,乃失意后自傲之言,未必真能轻视科第,不屑求功名者”(《唐五代两宋词选析》)。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出自宋代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意思为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此句写出词人狂傲的性格,是词人恃才负气的表现。

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这才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落风尘的不幸女子。

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衣卿相话柳永
柳永,字耆卿,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柳永做为中国历史上专事写词的词人,对中国传统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然而史上对于柳永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有人曾评柳永“词自晚唐五代以来, 以清切婉丽为宗, 至柳永而一变, 如诗家之有白居易”可谓极高的评价,但是由于柳词过于直白的表露手法,及某些耽于声色的表现题材,经常为北宋统治阶级及后世大家所鄙薄。

例如苏轼便曾经批评秦观描摹柳永之词风,并认为因此导致了其词气格靡弱。

而晏殊也当面批评柳永的词风俗媚,李清照评其“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王灼更是说其浅近鄙俗,不读书者尤为好之。

而于我之见,柳永则是一个浪子,一个不幸的人,却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因其少时屡试不第、年轻气盛的少年郎便发了一番牢骚“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谁想到竟因此断送了锦绣前程,金口玉言的仁宗一句“且去填词”就把柳永前方通向为官报国的锦绣之路堵死了,不同于以往那些没被取第时的落寞,那时即使是愁着却还是有憧憬有希望的,而如今却是一下子被人丢尽冰窖四肢百骸都是冰的,没有一点热气儿。

所幸柳永是豁达之人,伤心失落自然会有的,然而伤心失落之后,难得竟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把行囊一背,索性混迹于青楼勾栏之间,做了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试问倘若是现在一个二十多岁的热血青年,寒窗苦读十几载,却因为自己无意间的一句戏言,就被永远隔在了自己魂牵梦萦的宫门之外,能不能这么快就走出
阴影?柳永清清楚楚的认识了现实和命运的残酷,所以他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整日浑浑噩噩、悔不当初,而是潇潇洒洒走出宫墙,带着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心里的那点留恋,留给那些个看热闹的人一个清瘦但绝不软弱的背影,从此史上少了一个清廉爱民的官吏,却多了一个洒脱超凡的才子词人。

在柳永那个时代,词还是相当不受重视的一种文体。

钱惟演曾经告诉僚属,自己平生惟好读书,但是却有区别:“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由此可见词在那些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了。

尽管词是文人雅士们闲来无聊时用做消遣的“诗余”,而柳永对词却没有丝毫的鄙视,反而对词的风格及题材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把自己的心血一点点的倾注到词上,他们同命相连的处境所以柳永可以轻易攥住词的命脉,而词也可以感受到柳永的心跳。

柳永写词,为生计,为理想,也为了宣泄,写到最后他已和宋词血肉相连。

直到现在人们想起柳永,总是会论起他笔下的瑰丽妖娆的词,而谈起宋词,也不可避免的谈起那个放荡不羁的柳永。

古人笔下的女子大多是温婉美丽的,而柳永词中女子尤为多情,这也是柳永所为卿大夫所鄙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舜民《画墁录》曾记载: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

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诋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


像是“彩线慵拈伴伊坐”这些直白大胆的曲子是符合市井之人审美情趣的,因为他们读书不多,那些过于晦涩难懂、迂回婉转的曲
子在他们看来反而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而柳永的直抒胸臆,开篇点题的特征在那些达官贵人看来却像是被掀开盖头的新娘,无论多么美都是显得太过直白露骨了。

何况在礼教为本的古代社会,词中大胆的情爱描写,青楼女子渴望与爱人永远相依的赤裸的表白,在一向以风雅自我标榜的文人士大夫之间自然是被视为异类的。

但是柳永却是扎在青楼勾栏的,他在那里汲取着自己的精神食粮。

也许开始时他在这里是迫不得已的,为了生计,为了办好圣上的嘱托:做一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但当他渐渐认识到官场的黑暗,他开始真正欣赏自己身边相伴的那些青楼女子,对柳永而言,她们不仅仅是床伴。

柳永用自己的眼睛,从那些风尘女子强颜欢笑的面具后面,直直的看到到她们的灵魂深处,他看到了一个个流光溢彩的灵魂。

她们坚强、果敢,她们努力的活下去,并且让自己的灵魂保持着洁白的色彩。

柳永对她们是在心里怀着一种敬意和怜意的,柳永不是为歌姬写词的第一人,不少“名士”也喜欢席间写词以示风雅,他们歌咏的歌妓的美貌或者她们的技艺,但对“名士们”来说他们欣赏的不过是一具完美的瓷器,一个用来抒情的象征性符号,没有多少感情的投入。

但是却没有人像柳永这般,每篇词都为了一个确定的名字,每一篇都代表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他们在那个冰冷的时代都是为世俗所不容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他们互相抚慰这彼此的伤痛。

在她们面前,柳永卸下了放浪不羁愤世嫉俗的面具,他真心的赞美这些清荷般的女子,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她们,他用心怜惜着她们,爱恋着她们。

正是因为这种难得的尊重让那些青楼女子感到了久违的温暖,对于柳
永,歌妓们“不愿皇帝召,宁愿柳七叫”,由此可见柳永与她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柳永当初是被意外抛在市井勾栏之间,但是后来一步步走下来留下来,他却用自己的才华横溢和从容平和的心态慢慢走脱了那个一心求富贵功名的少儿郎,走成了一个心境澄明的柳三变。

一壶清酒,一曲新词,佳人相伴,岂不好过那些官场挣扎?
柳永绝笔《戚氏》“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

”至此,柳永彻底放下对官场的向往,真正成为他所言的白衣卿相。

柳永的是放荡不羁,洒脱成性的。

虽然他并没有岳飞的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也没有文天祥那样宁死不屈的坚持,但是当生活将他推向一条不归路,他依然在努力着,始终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

无论在何时,他始终有着一颗骄傲却坚韧的心。

而正是这份坚持,让他最终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白衣卿相”。

柳永一生悲苦,但他在悲苦的生活中却砥砺出一个流光溢彩的柳三变。

他以一个平民的视角看待整个社会,独树一帜的写作手法让他注定成为那个时代的异类。

也因为如此,也让他的词成为文坛史上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从诗词分野看柳永词的词史意义》
《浅析柳永词中的女性元素》
《柳永词的“俗”从何而来》
《论柳永词作中的平民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