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 库欣综合症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饮食调整
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低盐、低脂、高 钾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钠盐和高 脂肪食物。
病情观察
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血压、心率、尿量等,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协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如 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随访等,提 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和高血糖促进动脉粥样硬 化的形成。需控制血压和血糖, 使用降脂药物,改善生活方式。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 或闭塞,引发冠心病。治疗包括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
等。
心律失常
长期高血压和心脏负荷过重可能 导致心律失常。需控制血压,改 善心脏功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物。
05
诊断流程与标准
疑似病例筛选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筛选出疑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
确诊检查
对于疑似病例,需进行肾上腺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肾上腺病变情况。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一般情况下 ,血浆醛固酮浓度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肾上腺存在病变等是原发性醛固 酮增多症的诊断依据。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2 3
基因突变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醛固酮合成酶的 活性异常,进而引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皮质增生
肾上腺皮质增生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病 理改变,其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环 境等。
炎症反应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因子可刺激 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诊断
01
在输注前及输注后分别采血测血浆肾素、血醛固酮、皮质醇及血钾。
试验前必须卧床休息1小时
4小时静滴2L 0.9% NS,试验在早上8点至9点之间开始
整个过程需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02
03
04
生理盐水输注试验
生理盐水试验后血醛固酮大于10ng/dL原醛症诊断明确,小于5ng/dL排除原醛症。
01
晨起空腹,起床后正常活动立位或随机位2小时,保持坐位5-15分钟后采血。
02
筛查方法
筛查前准备
尽量将血钾纠正至正常范围;维持正常钠盐摄入;停用对ARR影响较大药物至少4周: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依普利酮)、保钾利尿剂(阿米洛利、氨苯喋啶)、排钾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及甘草提炼物;临床怀疑原醛症,但ARR与临床不符,建议可停用以下药物至少2周:包括β受体阻滞剂、中枢α2受体阻滞剂(可乐定或甲基多巴)、非甾体类抗炎药、ACEI 、ARBs及二氢吡啶类CCB。如服药时肾素活性<1 ng·ml/h 或低于正常检测下限同时合并 ARR 升高,考虑原醛症可能大,可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如血压控制不佳,使用α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CCB;如患者因冠心病或心律失常等原因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建议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停药;口服避孕药及人工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会降低直接肾素浓度(DRC),一般无需停服避孕药物,除非有更好更安全的避孕措施;
术前准备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术后第一天即可停用安体舒通,同时减少其它降压药剂量。
静脉补液无需加入氯化钾,除非患者血钾<3.0mmol/L。
术后前几周,由于对侧肾上腺抑制作用尚未解除,应提高钠盐摄入,如有明显低醛固酮血症表现,需暂时服用氟氢可的松行替代治疗。
内科学-库欣综合征

no
MR/CT scan on Pituitary
pituitary
adenoma
MR/CT scan on adrenal
Bilateral adrenal hyperplasic
Adrenal isotope iodine cholesterol scan
Bilateral adrenal hyperplasic
临床表现
八.对感染抵抗力减弱 免疫功能减弱,肺部感染多见
诊断和鉴别诊断 难点
诊断步骤:
第一步:Yes or No 第二步: 定位
Yes or No
1.典型症状体征 不典型症状体征
2.血皮质醇分泌增多,失去昼夜分泌节律 正常: 8am(N165~441 nmol/L) 4pm(N55~248 nmol/L ) 12pm (N55~138 nmol/L) 异常:早晨高于正常,晚上不明显低于清晨
症
3.抑郁症
治疗
了解
一、 Cushing 病 1 经蝶窦切除垂体微腺瘤(首选) 2 开颅切除垂体大腺瘤 3 肾上腺一侧全切、另一侧次全切除 +垂体放疗 4 影响神经递质的药物 5 肾上腺皮质药阻滞剂
二、肾上腺腺瘤: 手术治疗 三、肾上腺腺癌
1 手术治疗 2 药物:米托坦(O,P-DDD)
治疗
四、不依赖ACTH小结节性或大结节性增生: 双肾上腺切除+激素替代治疗
low
High level
No response No response
Differentiation of Cushing’s syndrome (2)
Cussing’s disease
Metyrapone test
Normal/high response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0037 北京解放军304医院咸力明佟万仁人民军医2003年第46卷第4期(总第521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因肾上腺皮质发生肿瘤或增生,使醛固酮分泌过多,以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高醛固酮和低肾素活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1 流行病学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为O.5%-2%。
随着腹部B超、CT和MRI的广泛应用,许多无特征的病人也能被早期检出。
Lim等从高血压465例中筛检出原醛症43例(占9.2%)。
该症从新生儿至老人均可发病,但好发年龄为30-50岁,其发病率在性别中没有差别,腺瘤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2-1.5,国外报告为1:2.3。
2 病因及病理2.1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腺瘤(APA) 1955年由Conn首先描述,故又称Conn综合征,是原醛症主要病因,占70%一80%,绝大多数腺瘤位于一侧,左侧多于右侧,常为单个,仅1%左右为双侧或一侧有两个腺瘤,70%腺瘤见于女性。
多数直径l-2cm,包膜完整,切面为桔黄色,均质实性,60%-70%的腺瘤重量小于6g,光镜下显示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网状带或质密细胞,以及大小不同的“杂合细胞”。
“杂合细胞”表现出球状带和束状带细胞的特点,有些腺瘤可同时存在球状带细胞弥漫性增生。
电镜下可见瘤细胞内线粒体嵴为血小板。
2.2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 占成人原醛症的10%-20%,在儿童原醛症中最常见。
其病理变化为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伴或不伴结节,切面见肾上腺皮质增厚,厚度在0.15cm以上,光镜下可见大量透明细胞增生,多为弥漫性,偶为局灶性。
组织学上具有肾上腺被刺激物质,即在人垂体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和另一γ促黑素原相关因子,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并无突变,但该基因表达增多且酶活性增加。
2.3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 约占原醛症的1%。
Kater等在1982年发现有4例介于APA和IHA之间的病例,其病理形态上与IHA相似,可为单侧或双侧增生,但生化特征与APA更相似,行肾上腺单侧或次全切除可纠正醛固酮过多的症状和生化异常。
2016 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共识解读

2016 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共识解读
原醛症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重要 组成部分,特别是原醛症的筛查以及确立诊断的动态试 验,由于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及假阳性,一直是临床诊断 原醛症的难点之一。
其次,由于高血压病的高患病率,尤其是在难治性高血 压患者中, 原醛症的患病率更高, 约占难治性高血压的 7.1%。
2016 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共识 解读
2016 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共识 解读
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潴钠排钾、血容量 增多、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高 血压和(或)低血钾的临床综合征。
2016 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共识解读
广大临床医师一直期待常见的肾上腺疾病的指南或共识 的制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于 2011 组织制定了 《库欣综合征专家共识》,使得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与治疗更加规范。而 2016 年制定的《原发性醛固酮增 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继 《库欣综合征专家共识》等肾上腺疾病之后的另外又一 重大的举措,我们临床医师更加期待嗜铬细胞瘤等疾病 指南或共识的制定,以提高对肾上腺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水平。
(2)暂停一些对 RAS 系统影响较大的药物种类并停药 时间充足,如以下药物建议暂停 4 周:醛固酮受体拮抗 剂 (安体舒通、依普利酮)、保钾利尿剂 (阿米洛利、氨 苯喋啶)、排钾利尿剂 (氢氯噻嗪、呋塞米) 及甘草提炼 物;以下药物建议暂停 2 周:ACEI、ARB、CCB、β受 体阻滞剂、中枢α2 受体阻滞剂 (可乐定或甲基多巴)、非
2016 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共识 解筛读查对象的确立
筛查前的准备
筛查和确诊方法
2016 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共识 解读
内科学 库欣综合症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表现
库欣综合征临床类型: 1.典型病例 2.重型 3.早期病例 4.以并发症为主者 5.周期性
典型病例
1)脂质代谢紊乱: 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多血质、紫纹等。锁骨上窝
脂肪垫。颊部及锁骨上窝脂肪 堆积有特征性。
机制:过多Cortisol促使脂肪动员、分解增多、合成减少;糖异生加强 ,血糖升高,INS分泌增多。促进脂肪合成和重新分布。
ACTH降低
大剂量DXM不可抑制(自主分泌)
(4)不依赖ACTH的双侧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肾上腺增大,重量可达24~500g
结节直径>0.5cm
多为良性
ACTH降低
大剂量DXM抑制不明显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步骤: (1)是否为库欣综合征 (2)库欣综合征的病因
一、 确诊库欣综合征
ACTH升高、垂体瘤)。激素替代治疗
3. 垂体放疗:轻症或儿童。成人有效率 15%~20%
4. 垂体大腺瘤:开颅手术
5. 药物治疗
1)溴隐停(bromocriptine):
多巴胺受体增效剂,抑制ACTH、PRL和GH
库欣病泌乳素升高者, 可用溴隐停5~20mg/d 2)血清素抑制剂 赛庚啶 用法: 24mg/d。作用于垂体以上脑组织, 疗程3~6月 副作用:嗜睡、体重增加
a.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目的:鉴别肥胖与库欣病 方法:(标准法)口服地塞米松0.75mg, q8h,或者0.5mg q6h,
连续2天。测定试验前及后第2天的24h尿17-OH和24hUFC。
(过夜法)夜里0点口服地塞米松1mg,次日8点测血皮质醇 。 结果:正常人24h尿17-OH, 24h尿FC抑制到对照值50%以下。 库欣综合征多数不能抑制到对照值的50%以下。血皮质醇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表现、诊断及治疗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表现、诊断及治疗(一)定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及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因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等原因引起的醛固酮分泌过多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二)病因目前已知有以下类型,即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腺瘤(APA)、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症、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包括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等)、异位醛固酮分泌腺瘤或癌等,其中以APA(35%)及IHA(60%)最为常见。
(三)临床表现1.高血压(1)最早出现的症状,几乎见于每一病例的不同阶段。
(2)中等度血压增高,以舒张压升高为著。
(3)对常规降压药疗效差。
2.低血钾、高尿钾可能只存在于较严重的病例中。
只有50%的腺瘤和17%的增生患者血钾小于3.5mmol/L,是病程相对较长的提示,因此没有低血钾不代表不是原醛症!血钾3.0~3.5mmol/L时,尿钾大于25mmol/24h;或血钾小于3.0mmol/L时,尿钾大于20mmol/24h,提示肾性失钾。
临床上表现为肌无力、发作性软瘫及周期性瘫痪等。
长期低钾血症可引起肾小管空泡变性,可表现为口渴、多尿、夜尿增多等。
心脏方面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电图示U波或ST-T波改变。
3.其他低钾血症可导致细胞外液碱中毒→游离钙减少,促进肾脏排镁、排钙增加,均可导致手足抽搐、肢体麻木。
(四)诊断1.需满足如下条件(1)高醛固酮:醛固酮分泌增多并且不被高钠负荷引起的血容量增加所抑制。
(2)低肾素:肾素分泌受抑制并且不因立位及低钠刺激而分泌增加。
(3)皮质醇水平正常。
2.诊断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明确是否有高醛固酮、低肾素血症;然后确定其病因类型,即先定性,后定位。
(1)定性检查1)选择需要进行筛查的患者:当高血压患者有如下表现时要注意筛查有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执业医师各章考点——内科学15

临床执业医师各章考点——内科学15第四十一章肾上腺疾病【考纲要求】1.库欣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治疗、肾上腺危象。
4.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治疗。
【考点纵览】1.库欣综合征的病因。
库欣综合征的全身各系统表现。
2.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
②糖皮质激素分泌异常。
病因诊断。
治疗的目的是纠正高皮质醇血症,去除病因。
①手术。
②垂体放疗。
③药物治疗。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重要知识点:高血压、低血钾。
诊断依据:①症状。
②醛固酮水平增高。
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根治方法为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的特点及副作用。
4.肾上腺危象的表现。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综合治疗:①基础治疗。
②病因治疗。
③肾上腺危象的治疗。
5.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血压增高的特点。
儿茶酚胺过多的全身表现。
儿茶酚胺与代谢产物(VMA)的临床意义。
诊断性药理试验:①兴奋试验。
②抑制试验。
6.手术是惟一根治嗜铬细胞瘤的治疗。
手术前治疗的重要性。
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α-阻滞剂、派唑嗪、酚妥拉明、硝普钠。
【历年考题点津】1.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与 Cushing病的鉴别,最有意义的试验检查是 A.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B.葡萄糖耐量试验C.测试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D.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E.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答案:E2.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A.肾上腺皮质腺瘤B.肾上腺皮质腺癌C.垂体ACTH分泌过多D.异位ACTH综合征E.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答案:C3.女性,26岁,肥胖、头痛伴闭经1年半。
查体:BP180/110mmHg,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薄,有痤疮,腹壁有宽大紫纹,下肢胫前可凹性浮肿。
为明确库欣综合征,拟检查B.尿游离皮质醇C.血皮质醇昼夜节律D.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E.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答案:A4.女,45岁,肢体软弱无力、夜尿多2年余,今晨起双下肢不能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醛 固 酮 分 泌 的 调 节 醛 固 酮 分 泌 的 调 节
Effective Effective blood blood volume volume Bp Bp + distal ]] distal tubules tubules [Na [Na+ Prostaglandin Prostaglandin β -adrenergic stimulate β -adrenergic stimulate
血浆游离皮质醇肾小球滤过。大部分肾小管重吸收。小 部分随尿排出, 即尿游离皮质醇。近似肾上腺皮质醇分泌率, 不受昼夜分泌节律影响。具较大诊断价值
异位ACTH综合征和肾上腺皮质癌明显升高
库欣病及腺瘤轻度或明显升高
正常值:130~304nmol/24h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连续3次正常, 可排除库欣综合征
(3)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xm)抑制试验
12Mn
0~8.7pmol/L (0~39.7pg/ml)
治 疗
一、Cushing’s disease治疗:
1. 经蝶窦垂体瘤手术 首选,最理想治疗方案 术后一周内肾上腺功能减低为手术成功表现 暂时性肾上腺功能不足的处理:手术日静注氢化可的松300mg;术后第1
天200mg、第2~3天各150mg;第4~5天各100mg;第6~7天各50mg。一周
最有价值的体征:满月脸、多血质、紫纹
2.症状不典型者 (以心衰、病理性骨折、神经症状为
首发症状者)注意鉴别
实验室以及特殊检查
1.血生化:
血钾降低、 代谢性碱中毒、糖耐量降低
2.影像学检查:
X线:骨质疏松,少数蝶鞍扩大 肾上腺B超或CT:双侧肾上腺增生或肿瘤 MRI:垂体结节或肿瘤
3.糖皮质激素异常的测定
肾上腺癌?)
男性性功能低下:阴茎缩小, 睾丸变软
库 欣 综 合 征 临 床 表 现
各种类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1、依赖ACTH的库欣综合征 (1)依赖垂体ACTH的Cushing病 • 库欣综合征中最常见(70%) • 好发年龄为20~40岁 • 女性多于男性(女:男 = 2:1) • 病因:垂体ACTH微腺瘤(直径<10mm)或大腺瘤(直径>10mm, 蝶鞍受累达10%~15%, 可有视野缺损、双颞侧偏盲)或下丘 脑功能失调(垂体结构功能正常)
临床症状重: 高血压、低血钾 (DOC增多有关)、女性多
毛、痤疮及雄激素增多
DOC:11-deoxycorticosterone(去氧皮质酮)
(3)不依赖ACTH的双侧性肾上腺小结节性增生 又称Meador综合征或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性肾上腺病
多为儿童
库欣综合征表现或为家族性发病
肾上腺多结节(多数直径<0.5cm)
常见原因(按发病率顺序)
小细胞肺癌、支气管类癌 胸腺癌 胰腺癌 (胰岛细胞癌)
嗜铬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甲状腺髓样癌以及肾上腺髓质 睾丸、卵巢 腮腺
胃肠道肿瘤
2、不依赖ACTH的库欣综合征
(1). 肾上腺皮质腺瘤
占库欣综合征20% 成年男性多见 腺瘤直径3~4cm 重量40g±(5~30g)
ACTH降低
大剂量DXM不可抑制(自主分泌)
(4)不依赖ACTH的双侧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肾上腺增大,重量可达24~500g
结节直径>0.5cm
多为良性
ACTH降低
大剂量DXM抑制不明显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步骤:
(1) (2)
是否为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的病因
一、 确诊库欣综合征
临床表现: 1.有典型症状、体征者,可根据外观作出诊断
包膜完整
单个多见, 少数为多个 起病缓,病情不重 多毛及雄激素增多程度轻 肾上腺肿瘤肉眼观:包膜完整, 棕黄色, 表面 光滑, 均质, 与正常肾上腺组织分界清楚
(2) 肾上腺皮质癌
占Cushing’s syndrome 5%以下 体积常>100g,腺瘤直径≥5cm 包膜浸润, 生长快, 晚期可转移至淋巴结、肝、肺
肿瘤组织病理特点:
(1)可有多种肿瘤类型: 嫌色细胞瘤、嗜碱性
细胞瘤、嗜酸性细胞瘤、混合性细胞瘤
(2)ACTH增多导致 双侧肾上腺皮质束装带、
网状带增生
肿瘤组织功能特点: (1)垂体ACTH瘤为部分自主性, 大剂量DXM可抑 制其分泌 (2)不依赖CRH
(3)ACTH瘤可同时分泌多种激素,如:PRL
2)蛋白质代谢紊乱: 皮肤菲薄,皮肤弹性纤维断裂,可见微血管的红色--紫纹。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易有皮下淤血。肌萎缩及无力。骨质疏松,
病理性骨折。 机制:过多Cortisol致蛋白质分解增加,生糖氨基酸增多 致糖异生加强,负氮平衡。
3) 糖代谢紊乱:
外周组织糖利用减少
肝糖输出增多
糖异生增加 糖耐量受损 继发性 (类固醇性) 糖尿病
4) 电解质紊乱:
机制:过多Cortisol致潴钠排钾,高血压,低
血钾(去氧皮质酮盐皮质样作用)、水肿及夜尿增加,
低血钾性碱中毒(异位ACTH综合征和肾上腺皮质癌)
5) 心血管病变
导致高血压的原因:
Cortisol盐皮质样作用
容量扩张 血管活性物加压反应增强 血管舒张受抑制
6)全身及神经系统 肌无力、不同程度的神经、情绪反应。可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 术后6至12个月为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期
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泼尼松20~30mg/d,逐步减量, 维持量 2.5~7.5mg/d,维持时间为6至12个月
三、 不依赖ACTH的双侧性肾上腺大小结节性增生 双侧肾上腺切除,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四、 异位ACTH综合征: 治疗原发性肿瘤, 不能根治者,药物治疗,皮质醇合成抑制剂
的临床意义?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 Aldosteronism)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葛胜洁
讲授目的和要求
掌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症)的
主要病因、病理生理、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讲授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和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又称皮质醇增多症(hypercortisolism)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以皮质
醇为主)过多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伴肾上腺雄性激素
以及盐皮质激素不同程度分泌增多。
肾上腺结构及功能示意图
principal stimuli 刺激因子 Angiotensin II 血管紧张素II ACTH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mpathetic nevous 交感神经系统 adrenal gland 肾上腺结构 zona glomerulosa 15% 球状带 zona fasciculata 75% 束状带 zona reticularis 7% 网状带 medulla 髓质 principal priducts 分泌产物 aldosterone 醛固酮 cortisol 皮质醇 androgens 雄激素 adrenaline (E 85%) 肾上腺素
4. 垂体大腺瘤:开颅手术
5. 药物治疗
1)溴隐停(bromocriptine):
多巴胺受体增效剂,抑制ACTH、PRL和GH
库欣病泌乳素升高者, 可用溴隐停5~20mg/d 2)血清素抑制剂 赛庚啶 用法: 24mg/d。作用于垂体以上脑组织, 疗程3~6月 副作用:嗜睡、体重增加
二、肾上腺腺瘤和肾上腺腺癌: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Cushing综合征
(Cushing’s syndrome)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葛胜洁
讲授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2. 病理生理要点、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定 义
Cushing’s syndrome
连续2天。测定试验前及后第2天的24h尿17-OH和24hUFC。
(过夜法)夜里0点口服地塞米松1mg,次日8点测血皮质醇。 结果:正常人24h尿17-OH, 24h尿FC抑制到对照值50%以下。 库欣综合征多数不能抑制到对照值的50%以下。血皮质醇到 正常水平以下为可抑制,即正常。
b.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目的:鉴别异位ACTH综合征, 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 方法:口服地塞米松2mg, q6h,连续2天。
测定试验前及后第2天的24h尿17-OH和24h尿FC
结果:库欣综合征患者,大剂量dxm可完全抑制ACTH分泌。
异位ACTH综合征和肾上腺皮质肿瘤者大多不能被抑制
b.24h尿17-KS(17-ketosteroid) 睾丸和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及代谢产物 男性尿17-KS的1/3来自睾丸,2/3来自肾上腺 女性主要来自肾上腺、少量来自卵巢 异位ACTH综合征和肾上腺皮质癌明显升高
(2)异位ACTH综合征 (ectopic ACTH syndrome)
垂体外恶性肿瘤分泌ACTH增多, 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
可由小细胞肺癌、支气管类癌、胸腺癌、胰腺癌等引起
(有些还可分泌CRH----ACTH释放激素)。占库欣综合征10%
分型:
1)缓慢发展型 2)迅速进展型
正常肾上腺CT扫描
异位ACTH综合征(肺部恶性肿瘤) 双侧肾上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