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白银鑫盛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三月1.建设目标通过中央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积极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总体能力与水平。

2.建设依据(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3)《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投资〔2008〕639号)(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12号)(5)《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2号)(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9)《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环发〔2009〕156号)(10)《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1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12)《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其补充标准(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环发〔2003〕3号)(15)《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0〕1号)《2010年全国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指南》(16)3.背景及现状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治理水平普遍偏低。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污染源的外迁,基层广大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趋势日益明显,基层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不断加重。

2024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4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4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____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

环保监测站是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的重要设施,在环境管理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标准不统一,监测数据存在偏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功能不够强大。

因此,为了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和实施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对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统一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提高监测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环境评估和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3)提高环保监测站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4)提高监测站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任务(1)制定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规范,确保监测设备和技术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2)提高环保监测站的自动化程度,改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减少人工操作;(3)加强监测站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加大对环保监测站建设和运营的投入力度,完善设施设备,提高管理水平;(5)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具体措施1.制定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规范(1)建立国家统一的环保监测站标准,规范监测站的选址、建设、设备配置、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2)制定监测站建设图纸和技术规范,确保监测站的结构和设备符合标准;(3)制定监测设备的采购和验收标准,确保监测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提高环保监测站的自动化程度(1)采购先进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2)实施远程监测技术,改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提高监测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管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XX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

XX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

XX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立标准化的环境监测站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监测站,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和效率,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二、项目内容和措施1.选址:根据环境监测站的功能和要求,选择地处交通便利、气候适宜的地方作为建设基地。

2.建设规模:按照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建设一个标准化的环境监测站,该站包括监测仪器设备室、样品处理室、实验室、办公室和配套设施等。

3.设备采购:根据环境监测站的功能和需要,采购先进、精准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人员培训:招聘专业化的环境监测人员,并提供相关培训,使其掌握环境监测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5.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6.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数据的处理和利用效率。

7.配套服务:建立配套的样品采集、运输和处理体系,确保样品的准确采集和处理。

三、项目成效和效益1.提高监测水平:标准化建设的环境监测站将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通过精确测量和分析,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2.提高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排除人为操作和数据造假的可能性。

3.提高监测效率:标准化的环境监测站将提高监测的效率,缩短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时间,提高数据利用的效率。

4.提供及时预警和应急响应:标准化建设的环境监测站能够及时发现环境问题,提供及时预警和应急响应,避免环境问题的扩大和危害。

5.保障环境权益:标准化建设的环境监测站将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项目实施计划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选址、设计、方案审批等。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环保监测站标准化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旨在规范环保监测站的建设、布局和运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实施标准化的环保监测站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促进各地环保监测站建设和发展,提高监测站的综合管理水平;(3)完善环保监测站的布局,实现对各类环境污染的全面监测;(4)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和标准的研究水平,推动环保监测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措施;(2)统一性原则:统一环保监测站的建设、布局、管理和运营标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3)综合性原则:兼顾各类环境污染物的监测需求,确保环境污染的全面评估;(4)可行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三、管理体系建设1. 建立环保监测站建设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环保监测站的规范建设;2. 制定环保监测站布局规划,结合区域环境污染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布局监测站;3. 确立环保监测站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标准,统一管理和运营;4. 建立环保监测站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5. 完善环保监测站设备采购和维护机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 加强对环保监测站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素质素养;7.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

四、监测项目及标准制定1. 制定各类环境污染物的监测项目和标准,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2. 完善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推广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3. 建立环境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标准,确保样品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实施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和校核;5. 加强对环境监测标准的研究和创新,推动环保监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交通化、城市化等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保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营显得越发重要。

环保监测站是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环境污染监管和治理的基础保障。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地理区域、人员装备等方面的不同,各个地区的环保监测站之间存在着各种不一致的情况,事关环保监测站整体效能和建设标准化的问题也被逐渐突显出来。

二、目标和意义本方案旨在对环保监测站进行标准化建设,并且实施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推进环保监测站管理工作,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具体提出以下目标和意义:1、规范环保监测站的建设标准和管理流程,提高监测站的整体效能和发挥功效。

2、促进环保监测站人员素质的提升,为环境监测提供专业有专业的人员保障。

3、加强环保监测站的技术优化和设备更新工作,为环境监测提供设备保障。

4、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实施措施1、建立标准化的项目管理,完善环保监测站建设的规划管理和后续监管机制,建立特殊监测站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档案,实现标准化建设和运营管理。

2、对环保监测站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制定具体的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知识辅导、业务技能培训和实习实训,提高环保监测站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助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

3、加强环保监测站设备的更新换代,定期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估,研发新的监测仪器,按照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应用,保证监测站设备运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4、实施标准化数据管理,明确环保监测站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报告和发布流程,建立完整的数据管理与追溯体系。

同时,加强对水、气、声、生物、土壤等多个因素的监测和分析,保证各个环保监测站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通过公示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环境监测数据。

5、加强环保监测站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展环保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扩大环境监测信息公开范围,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强,环境监测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对环保监测站进行标准化的规范和管理。

因此,制定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环保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原则:(1)科学性:制定的标准应基于科学依据,确保环境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2)先进性:结合国内外最新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更新和完善标准。

(3)创新性:鼓励环保监测站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4)适应性:要考虑到各地区实际情况,为不同环保监测站提供差异化的标准化管理方案。

三、实施步骤1.制定标准:成立标准制定专家组,根据国内外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实践经验,制定适用于2023年环保监测站的标准。

2.培训引导:组织专家授课,为各环保监测站工作人员提供标准化管理的培训。

同时,引导环保监测站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监测水平。

3.标准落地:制定环保监测站标准化评估制度,定期对各环保监测站进行评估,评估包括环境监测设备使用是否符合标准、监测数据准确性是否符合标准等。

4.标准推广:加强同行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定期举办标准化管理交流会议,分享各地区在标准化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5.数据共享:建立环保监测站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环保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同时,鼓励环保监测站将监测数据及时报送环保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环保决策。

四、重点内容1.环境监测设备:规范环保监测设备的选购、安装和维护,确保设备符合标准要求,并保持正常运行状态。

2.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制定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监控和审核,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监测方法标准化:制定环保监测方法标准,明确各项监测指标的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和检测限值,确保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环保监测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监测站的监测效能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制定并实施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通过标准化监测站的建设,提高监测设施和技术,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确保监测站的运行达到国家标准和要求,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标准化建设措施2.1 规划选址在规划选址方面,需要考虑监测站周边环境条件、风向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监测站的选址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2 设备选用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环境监测设备,包括大气污染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土壤监测设备等。

同时,要注重设备的性能和准确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监测站的建设进行规范化设计和施工,包括建筑物结构、设备安装、空气净化等方面的要求。

2.4 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环保监测站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报告生成等功能。

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及时和准确。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3.1 培训计划制定监测站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操作培训、数据分析培训、仪器维护培训等,确保监测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3.2 考核评估对监测站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操作技能、数据质量等。

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培训或调整。

3.3 岗位责任制建立监测站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监测站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四、监测站管理与维护4.1 管理制度制定监测站管理制度,明确站点运行管理和维护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4.2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日常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运行稳定和数据的准确性。

4.3 外部监督建立监测站外部监督机制,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第三方组织对监测站的设备、数据和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五、宣传与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监测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案

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案

伊旗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案伊金霍洛旗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98年,隶属于伊金霍洛旗环境保护局,为环保局二级全额事业法人单位,股级建制,工资和费用在伊金霍洛旗财政列支,属全额拨款单位。

站内设有综合办公室,大气物理室,水质监测室。

站内现有职工23人,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11人,站内现有办公场所200平方米、化验场所877平方米。

站内现有各类监测仪器设备90余台,总价值约488万余元,其中包括大气自动监测站一个。

站内现已具备的监测能力:空气自动站5项,其中日报3项;大气室9项;水室51项,已具备粉尘、烟尘、噪声、地下水、地表水、污水的基本监测能力。

一、建设目标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伊旗环境监测站目前机构和人员编制、监测用房面积均满足标准要求,根据当前监测工作需要,我站正在积极筹集资金,向监测工作倾斜,并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计划添置监测仪器14台(套),总投资206万元,基本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西部地区三级站要求,尽快通过《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验收。

二、项目依据1、关于申报2012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2、《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3、《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三、建设内容根据我站当前监测工作需要,在现有能力建设、仪器装备水平基础上,我们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按照填平补齐原则,我站需配置14套监测仪器,总投资206万元。

四、实施进度和资金筹措方案目前我站监测用房有2000平米,具备持证上岗监测项目65项。

待新增仪器到位后,经调试和检定,预计两个月内可投入正常使用。

资金筹措方面。

伊旗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总投资206万元,中央财政按照西部地区80%比例补助167万元,地方自筹39万元。

五、效益分析该项目投入运行后,我站基本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西部地区三级站标准要求,同时监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可新增监测项目10%以上,监测效率成倍增长,监测质量保证性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1.建设目标通过中央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积极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总体能力与水平。

2.建设依据(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3)《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投资〔2008〕639号)(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12号)(5)《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2号)(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9)《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环发〔2009〕156号)(10)《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1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12)《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其补充标准(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环发〔2003〕3号)(15)《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0〕1号)(16)《2010年全国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指南》3.背景及现状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治理水平普遍偏低。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污染源的外迁,基层广大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趋势日益明显,基层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不断加重。

然而,基层环境监测站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级环境监测站长期且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不足、站房紧张、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能力建设薄弱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环境监测站监测技术水平的发展。

基层环境监测站作为全国环境监测数据收集的第一道关口,责任大、任务重,而能力建设薄弱、硬件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基层监测站及时、有效地监测并传送数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日益加重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无法保障环境监测“三个说清”任务目标的实现。

“十一五”以来,国家为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系统的整体能力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县级环境监测站达标率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达标率已达40%,然而与“十一五”规划要求的80%达标率相差甚远。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是完成“十一五”环保任务的决战年,根据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问题的重要指示,通过中央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从源头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有效,为说清环境污染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间的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4.建设范围本项目建设范围以未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及《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中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县级环境监测站(不含地市设区的监测站)为主。

优先安排基层环保监测和执法基础能力建设(用房)项目支持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和中西部县级环境监测站,重点考虑承担国家和省监测任务的重点区域、流域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及县级市环境监测站,特别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南水北调工程相关基层环境监测站达标建设,适当考虑在重点地区建设省级、市级和县级环境监测示范站。

在现有环境监测站装备的基础上“填平补齐”实现基本达标,同时开展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标准化改造试点工作,对近三年国家已支持过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原则上不再重复支持。

建设范围内的县级环境监测站需具备以下条件:(1)是独立的法人单位。

(2)有当地编委正式批准的人员编制,已批编制和在岗人员满足三级环境监测站人数标准。

(3)是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

(4)具备基本的监测业务用房,保证所配置设备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5)申报实验室条件改造的试点县级市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面积及设备须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的要求。

4.建设内容依据原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颁布的《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按照目标与手段相匹配、任务与能力相适应的要求,以自动化、信息化为方向,结合近年来各地区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本年度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配置标准见表15,基本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见附一。

表15 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配置标准监测设备为主;同时,可配备5-10种“自定”设备,实现基本达标要求。

省级、市级和县级环境监测示范站按需配备自定设备及专项设备。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本项目在各省(区)选取一个县级环境监测站作实验室标准化改造试点,支持试点单位结合自身实验室条件进行实验室标准化改造,用于实验室供排水、供电、取暖、通风、空调、消防、环境保护、安全等条件改造及实验室房屋维修。

5.经费预算项目建设山西省总投资预算为294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027万元,地方配套913万元。

中央财政补助金额依据《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计算,东、中、西部地区按40%、60%和80%的比例予以补助,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区)的藏区按100%比例补助,垦区、享受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等部分特殊地区按照国家统一政策予以补助。

项目预算细目详见附二。

6.实施进度依据本建设方案和相关建设内容,各项目单位应在2011年11月完成项目建设,2012年达到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本要求。

7.实施要求本项目建设以预算下达文件和建设方案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原则上由各省(区)环保厅(局)负责组织实施,环境保护部负责监督。

具体要求如下:(1)为满足项目所购置监测设备的性能质量、维护、可比性等技术和管理的需要,设备、仪器的购置原则上应由各省(自治区)环保厅(局)按照政府采购、招投标相关要求,根据所列设备明细、参考单价及预算统一组织实施,负责相关采购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2)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及参数由各省(自治区)环保厅(局)在参考基本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见附一)的基础上,根据仪器设备预算,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论证确定。

大型仪器设备(价格在100万元以上)购置,须由各省(自治区)环保厅(局)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从技术、经济、管理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仪器设备功能、指标的先进性、适用性,项目单位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新购仪器设备的安装条件、技术队伍等配套支撑保障,共建、共用、共享方案,国内外同类设备性能、价格比较等,做到慎用钱,质为先。

(3)环境监测车由总站委托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集中统一选型,各省(区)环保厅(局)分别组织采购,喷涂标识并编号后配发地方。

(4)项目所配仪器、车辆的最终用户需做好仪器设备到位后的验收及人员培训工作,试用期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实验室标准化改造由各试点单位在各省(区)环保厅(局)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验室分区、布局、仪器设备使用要求及工作需要等,按照附二中所列实验室标准化改造预算,开展实验室供排水、供电、取暖、通风、空调、消防、环境保护、安全等条件改造及实验室房屋维修。

(6)为确保实验室标准化改造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试点单位须编制实验室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由各省(区)环保厅(局)对实施方案的建设范围、建设内容、预算、具体方案及实施进度进行审查批复,审查通过后的实施方案报环境保护部备案,由各试点单位依据实施方案负责具体实施。

(7)涉及调整项目建设内容的,须按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部审批。

(8)本项目需在地方配套资金按时、足额配套到位后实施。

(9)如有节余资金,可用于本项目的备品、备件采购及老旧设备仪器报废更新,上述节余资金的使用需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10)本项目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建设,加强项目及资金的有效管理,如有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8.效益分析本项目实施后,可为基层环境监测站配置监测仪器设备共494台(套)。

有利于推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有效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站监测技术水平,提升环境质量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国家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为环境执法、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附一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本仪器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1】万分之一分析天平1设备用途:样品称量2配置要求:标准配置3技术参数:3.1分辨率0.1mg,称量值0~110g,重复性(标准偏差)0.0001g,线性误差±0.0002g3.2自动内部自动校准,或者外置校正砝码3.3操作简便、清晰的液晶显示3.4采用具有耐腐蚀、抗冲击性能的工程塑料,确保天平结构的轻便、坚固3.5内置RS232通讯接口,方便连接打印机、电脑等外围设备3.6标配机架塑料保护罩,避免散落样品的腐蚀3.7具有计件称量、百分比称量、动态称量、减重称量等功能【2】pH计(实验室用)1设备用途:测定pH2配置要求:含pH主机,pH电极、电极支架、缓冲液等3技术参数:3.1量程:0.0~14.0pH3.2精度:≤±0.01pH3.3分辨率:≤0.01pH3.4校正:手动或自动2点校正3.5自动温度补偿3.6输出信号:4~20mA和RS385/RS232或MODBUS数据连接3.7电源:带适配器,自动关机功能【3】电导仪1设备用途:样品电导率检测2配置要求:电导率仪主机,电导电极、电极支架、电导标准液等3技术参数:3.1电导率检测范围:0.00μs/cm~199.9ms/cm3.2总固体溶解量:0.00mg/L~199.9g/L3.3温度范围:-5~105℃3.4自动终点锁定,3种预设标准液【4】离子计1设备用途:测定水中F离子2配置要求:pH/离子计主机,氟离子电极F-(10-6mol/L~1mol/L),F- 标准液、电极内部液,腕带,电极夹(新增),电池,操作手册,校验证书等3技术参数:3.1pH:0.00~14.00,精度:±0.01pH,mV:-1999.9~1999.93.2离子浓度:1.00×10-9~9.99×109mg/L,mmol/L,%,ppm3.3温度:0.0~45℃3.4自动/手动温度补偿3.5 符合GLP标准,具有数据储存,背光液晶显示屏3.6具有外部数据接口,防尘防水【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设备用途:光度分析2配置要求:紫外分光光度计主机1台,四连池支架3个,石英比色皿为10mm、20mm,30mm和50mm各4个,氘灯2个(配置1个,备用1个)3技术参数:3.1波长:190~1100nm3.2波长准确度:±1nm3.3波长重复性:0.1nm3.4光谱带宽:2nm3.5波长校准模式:自动3.6吸光度测量范围:±4.0Abs3.7吸光度测量准确度:±0.005Abs(0.0~0.5Abs),±1%(0~100%T)3.8吸光度测量重复性:0.001A(0~0.5A),0.002A(0.5~1A)3.8光源:钨灯(可见光)和氘灯(紫外光)3.9杂散光:<0.05%(采用碘化钾溶液于220nm波长处测定)3.10控制系统:Windows系统UV Win中文操作;计算机软件内存大小:≥4G,;硬盘:≥2T;光驱:≥Rambo;显示器≥17.0寸液晶;配600×600dpi A4激光打印机,黑白激光打印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