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0524151747)
阳泉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发展阳泉市的城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所界定的规划范围与《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相一致,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75万人,规划近期至2005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期限不确定,以达到城市最大绿化容量为止。
第三条 规划编制依据为有利园林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国家和省、市政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标准,从指标要求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是制定本市园林绿化系统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1992年6月22日国务院100号令《城市绿化条例》5、建设部1993年784号文件《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6、1996年10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第80号令《山西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文件8、晋政办发[2001]11号《关于开展“城市绿化年”活动大力创建园林城市的通知》9、《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4.1、根据阳泉市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及其在山西省东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力求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遵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争取以较快的速度建成一个有特色的园林城市。
4.2、保护和建设好城市赖以依托的现有山体、水体、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尽可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本市的地域、人文资源优势,培育阳泉市区的城市特色。
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

《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草案公告类型:审批前公示项目名称:《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公示日期:2012年7月13日~8月13日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1.规划背景(1)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战略转型期,转型发展成为“主旋律”,转型和生态是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和时代要求。
(2)国内产业转移由传统的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逐渐转变为“梯度转移”和“跨越转移”共存的格局,为阳泉主动、选择性的承接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省委书记袁纯清在阳泉调研期间提出把全面推进城镇化做为阳泉市转型发展的目标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化,“率先全面城镇化”是新时期阳泉面临的战略任务和发展要求。
(4)新时期,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省、市“十二五”规划出台,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和相关规划的出台都需要编制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加以应对、落实和衔接。
2.现状概况2010年全市总人口136.86万人,市辖区总人口72.22万人,平定县总人口33.53万人,盂县总人口31.11万人,2010年城镇化率为61.92%,城镇人口84.7万人。
阳泉市域面积4569.91平方公里,下辖3个市辖区(城区、矿区、郊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县(平定、盂县),12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20个建制镇。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9.4亿元,排全省第5位。
三次产业结构为1.5:59.5: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141元。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阳泉市域,面积4569.91平方公里,下辖城区、矿区和郊区三区及平定、盂县两县。
2.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2010年,近期2011~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三、区域定位、目标与战略1.区域定位京津冀层面: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与京津冀联系密切的特色旅游城市。
太原都市圈层面:东部重要增长极,联系京津冀地区的门户前沿,率先经济转型和全面城镇化的试点城市,生态修复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物流节点。
谈阳泉市城市黄线规划

谈阳泉市城市黄线规划王瑞堂【摘要】针对目前阳泉市基础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阳泉市黄线规划思路,并对规划范围、目标要求、遵循原则、规划分区作了具体阐述,以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4(040)030【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黄线;规划;控制;设施【作者】王瑞堂【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规划设计院,山西阳泉0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2006年3月,建设部发布了《城市黄线管理办法》,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划定范围确定界线,进行控制管理。
黄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生命线,黄线规划对城市全局发展有着至关深远的影响。
应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予以贯穿,并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提前体现。
目前,在阳泉市已经完成的最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都没有体现专项的黄线划定工作。
随着城市的发展,阳泉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各种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与城市大规模发展相比,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还比较薄弱,尽管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但在阳泉市,侵占河道洪道等市政设施用地的行为时有发生,对城市黄线规划以图则的方式进行划定,加强对城市黄线的管理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第二条中明确提出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中,对城市黄线规划的内容作了限定,主要涉及常规的11大专业44类设施。
阳泉市的城市黄线规划应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城扩建的实际,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非常规基础设施。
因此,本次规划的对象分为给水设施、排水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燃气设施、抗震防灾设施、供热设施、防洪设施、消防设施等10类设施。
1)城市给水设施:包括取水工程设施(取水点、取水构筑物及一级泵站)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等城市供水设施;2)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垃圾码头、垃圾堆肥厂、垃圾焚烧厂、卫生填埋场(厂);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和修造厂;环境质量监测站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3)城市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出租汽车停车场、大型公共停车场;城市轨道交通线、站、场、车辆段、保养维修基地;城市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城市交通广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4)城市电力设施:包括阳城市发电厂、区域变电所(站)、市区变电所(站)、高压线走廊等城市供电设施;5)城市通信设施:包括邮政局、邮政通信枢纽、邮政支局;电信局、电信支局;卫星接收站、微波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城市通信设施;6)城市燃气设施:包括城市气源和燃气储配站等城市供燃气设施;7)城市抗震防灾设施:包括避震疏散场地、气象预警中心等城市抗震防灾设施;8)城市供热设施:包括城市热源、区域性热力站、热力线走廊等城市供热设施;9)城市防洪设施:包括防洪堤墙、排洪沟与截洪沟、防洪闸等城市防洪设施;10)城市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等城市消防设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24•【字号】晋政函〔2023〕121号•【施行日期】2023.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晋政函〔2023〕121号阳泉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审批〈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晋自然资呈〔2023〕24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阳泉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融入京津冀协调发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山西东部区域中心城市,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区,新材料、新能源与数智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公园山城。
二、强化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阳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5.2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5.1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160.9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58.97平方千米以内。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实施差别化政策。
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推动构建以现代农业发展区、特色农产品发展区为核心的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承担筑牢太行山生态屏障、保育滹沱河生态带的区域责任,构建“两河四山一泉域”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积极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深度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推进阳平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晋东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地位,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市域城镇体系。
阳泉新城大道建筑规划方案

阳泉新城大道建筑规划方案阳泉新城大道是阳泉市发展的重要交通干道,也是连接市区和新城的主要通道之一。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对阳泉新城大道进行了全面的建筑规划方案。
首先,在道路的设计上,阳泉新城大道采用了宽阔的双向六车道设计,道路宽度达到了28米,使得车辆能够更加畅通无阻地行驶。
此外,道路两侧设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
同时,为了增强道路的安全性,规划中还设置了隔离带和中央护栏,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在沿线建筑的规划上,阳泉新城大道将充分利用临近区域的资源,打造多功能的城市景观。
规划中设有商业街区、休闲娱乐区、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商业街区将建设多样化的商铺,引入优质的商业品牌,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休闲娱乐区则设有咖啡厅、餐馆、书吧等文化娱乐场所,使市民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放松和娱乐的场所;公园绿地将建设起以健身休闲为主题的公园,提供广阔的绿化空间和各种户外运动设施,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同时,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上,阳泉新城大道采用了现代简约风格,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色彩上以明亮、温和的颜色为主,使整条大道更加和谐、自然。
建筑采用环保材料,注重能源节约和绿色环保,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环境保护方面,阳泉新城大道会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设立环境监测点,对空气质量、水质等进行定期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规划中还建设了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保障了城市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此外,阳泉新城大道还充分考虑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在路口设置了交通信号灯和环岛,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规划中还设立了公共交通站点,方便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压力。
总之,阳泉新城大道建筑规划方案将通过宽阔的道路、丰富的建筑景观和便利的交通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现代化、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阳泉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阳泉铁路新村规划方案-最新版

阳泉铁路新村规划方案一、简介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全国南北交通要道太行铁路、京广线的交汇点。
近年来,阳泉市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力求将其建成山西省的文化、旅游、商贸中心之一。
其中,“阳泉铁路新村规划方案”是阳泉市城市规划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背景近年来,随着阳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逐渐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新住宅区相继兴建。
然而,由于规划不合理、建设质量不高等原因,一些住宅区的环境质量不尽人意。
因此,阳泉市政府制定了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即“阳泉铁路新村规划方案”。
三、规划目标“阳泉铁路新村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座具有现代化城市功能和“山水林田湖”的城市新村。
其中,“山水林田湖”是指要将城市与自然完美结合,创造出一个宜居、宜游、宜业、宜商的生态城市新村。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原则;2.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丰富城市文化内涵;3.为周边地区提供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4.提高城市形象,活跃城市经济。
四、规划内容阳泉铁路新村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 新村位置新村位于阳泉市北部,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新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适宜居住。
2. 新村功能新村将设立居住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
其中,居住区占地面积约60%;商业区占地面积约20%;公共服务区占地面积约10%;自然生态保护区占地面积约10%。
3. 建设策略新村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采取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建设方式;2.尊重自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破坏自然环境;3.采用现代化建筑材料和技术;4.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保护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5.优化城市交通设施,便利市民出行。
4. 设施规划新村设施规划主要包括:1.道路网:新村将建设一套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2.气象设施:新村将建设气象观测站,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方便防范各类自然灾害。
3.污水处理设施:新村将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在治理后达到国家指标排放标准。
阳泉高新区地块开发最新规划

阳泉高新区地块开发最新规划一、平台建设2022年建设平台5101.16亩(新建3959.78亩,续建1141.38亩)。
其中庙堰园区建设平台1204.17亩,驼岭头园区建设平台1973.96亩,杨家庄园区建设平台1923.03亩。
(一)泉东产业园片区建设平台2813.23亩泉东产业园一期A1、A4续建平台面积为876.5亩(一季度复工,二季度完成60%,三季度竣工);泉东产业园二期A2、A5新建平台面积为1294.96亩(一季度完成前期手续,二季度完成40%,三季度完成30%,10月底竣工);泉东产业园二期A3新建平台面积为641.77亩(一季度完成前期手续,二季度完成60%,三季度竣工)。
(二)杨家庄物流园片区建设平台1046.33亩物流园新建平台(A5-A9、A12)面积为533.15亩(一季度完成前期手续,二季度完成招标手续及地上附属物拆迁工作并开工,三季度完成40%,四季度竣工);物流园续建平台(A10-A12)面积为264.88亩(一季度复工,二季度完成60%,三季度竣工);汽车小镇平台面积为248.3亩(一季度开工,二季度完成30%,三季度完成60%,四季度竣工)。
(三)泉东商务区漾泉大道两侧商务、学校、住宅新建平台面积1241.6亩该区域大部分为回填区,与杨家庄物流园片区平台建设同步实施,形成商务平台729.4亩(一季度完成前期手续,二季度完成扫障工作并同步实施可建设区域,三季度完成平台建设任务);学校、住宅平台512.2亩(一季度完成前期手续,二、三季度完成扫障工作并同步实施可建设区域,初步完成60%,四季度完成平台建设任务)二、道路建设2022年新建及续建道路总长约19.7公里。
其中五渡园区完成1.1公里;驼岭头园区完成4.5公里;庙堰园区完成5.1公里;杨家庄园区完成9公里。
(一)驼岭头片区新建及续建道路全长约1.9公里1、珠海路二期(新建):全长300.35米,道路红线宽25米。
阳泉四矿口道路规划

阳泉四矿口道路规划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山西省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
从2016年
开始,阳泉市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生态优先与开放共赢双轮发展,在道路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近期,阳泉市加强了对四矿口的规划设计很有必要,为此,阳泉市在进行四矿口路规划时,考虑到了道路通达性、结构合理及减少机动车消耗的优越性等要素。
一方面,四矿口路规划要求道路有良好的通达性和灵活性,同时要求道路平整、结实、宽敞,具有较强的整体美观度和安全性。
此外,四矿口规划还考虑到道路要有合理的结构,以保证机动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较好地及时逼近,更好地提高交通效率。
另一方面,为减少机动车消耗,四矿口路规划采用机器智能优化技术,根据具
体情况,建立了相应的道路宽度、曲线半径及拐点配置,以抑制机动车行驶的能量消耗。
同时,四矿口也考虑了绿化道路,可以为驾驶过程中加入一些享受、缓解压力的元素,使机动车驾驶更放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周围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在阳泉打造四矿口道路规划,旨在通过考虑道路通达性、结构合理及减
少机动车消耗的优越性等要素,努力构建出一条新的宜人之路,从而改善阳泉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居民的生态优先与开放共赢双轮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草案公告一、规划期限和范围1、规划期限:2011—2030年。
规划基期为2010年,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2、规划范围和层次(1)规划区:包括市区(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的冠山镇、冶西镇、琐簧镇、石门口乡和娘子关镇,共计1181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包括城区,矿区,郊区的杨家庄乡、平坦镇、义井镇、荫营镇、李家庄乡,平定县的冠山镇,冶西镇的部分村庄,巨城镇的龙庄,石门口乡的乱流村、南上庄村、南坪村,总面积为566平方公里。
二、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低碳、生态发展为途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将阳泉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保障完善、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特色彰显”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
三、城市性质国家新型能源与材料工业基地,山西省东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文化旅游休闲与生态宜居城市。
四、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2015年达到80万人, 2020年达到90万人,2030年达到100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15年建设用地为84平方公里;2020年建设用地为95平方公里;2030年建设用地为10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按105平方米/人控制。
五、空间发展策略1、空间发展方向策略:向北空间跨越,向南优化提升,向西控制发展,向东生态涵养。
2、空间结构优化策略:外拓内疏,建设新区;生态融合,组团发展;城矿统筹,确保安全。
六、用地布局1、空间结构:两园、两轴、一廊、三组团两园:中心城区内规划两处森林公园,分别为中央公园和冠山森林公园。
两轴:纵轴为城市的发展轴和景观轴,串联老城、新城和平定组团,形成城市的发展主轴,并串联两座森林公园形成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和通廊。
横轴为城市主要的现代服务功能轴,以漾泉大道为依托,联系市级行政中心、文化和体育中心,以及商务区及文教区。
一廊:以桃河及两岸地区构成城市主要的商业活动和滨水景观廊道。
三组团:即老城组团、新城组团和平定组团,各组团间保留较宽的生态隔离带,并以城市快速交通相联系。
2、主要组团功能定位老城组团包括现状桃河两岸城区及矿区,主要功能为全市的传统商业服务中心、传统特色文化展示区、矿区服务基地;新城组团为北部生态新城(含荫营),主要功能为城市行政商务和文化教育中心、新型产业聚集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平定组团包括平定县城和冶西,主要功能为县级行政管理中心,材料、能源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物流中心。
3、居住用地规划改善老城组团居住条件,完善新城组团居住配套;协调居住用地与工矿用地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建立满足多种需求的住房体系,确保保障房建设。
居住用地划分为24个居住片区,新增居住用地主要位于新城组团和平定组团。
2030年规划居住用地3315.5公顷,人均居住用地33.16平方米。
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按市级中心、组团级中心和居住片区级中心三级配置体系,重点安排市级、组团级大型公共设施,并对居住片区级公共设施配置提出要求。
在新城组团沿新城大道和漾泉大道构建“十”字形市级公共设施轴线。
市级行政中心位于北部新城综合中心内;市级文化体育中心位于中央公园南侧;市级教育科研基地两处,分别位于新城组团和平定组团。
在荫营和平定分别规划组团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
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城市商业中心按市级、组团级和居住片区级三级进行规划布局。
规划市级商业中心两处,分别为老城商业中心和北部新城商业中心。
规划市级商务中心位于北部新城漾泉大道东段。
规划市级专业批发市场若干,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运储、批发相结合的专业市场体系。
6、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规划五片工业园区:白泉工业园区、开发区东区工业园区、北部新城工业园区、平定东部新区工业园区、阳煤集团兆丰(冶西)煤电铝工业园。
规划2个物流园区:北部新城工业物流园区、平定石门口物流园区;规划3个仓储区:坡头仓储区、阳泉站仓储区、冶西仓储区。
七、绿地系统规划至2030年,绿地与广场用地建设规模达到1240.3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84%,人均绿地12.4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878.4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8.78平方米,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要求。
规划形成“三廊、多楔、八片、多点”的网络化绿地系统。
“三廊”指沿荫营河、桃河、南川河形成的三条绿色廊道;“多楔”指由中心城区外围嵌入城市内部的多条楔型绿带;“八片”指刘备山森林公园、翠枫山森林公园、玉泉山森林公园、张飞庙森林公园、狮脑山森林公园、北部新城中央公园、冠山森林公园、松树山森林公园;“多点”指在中心城区内部建设的多处城市公园。
八、综合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梳理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客货流,采取“过境分离、客货分离、快慢分离”的交通策略;加强枢纽、站场建设,提高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转运效率。
(1)铁路:保留石太电气化铁路,保留中心城区内现状石太线铁路客货站系统和编解系统;废除中心城区范围内白荫线、阳涉线及其相接铁路支线;阳涉线与冶西支线相汇后,沿规划阳盂南北铁路经乱流向北,在河底连接规划石太铁路复线。
(2)城际轨道:利用现白荫线铁路改建城际轨道交通。
轨道线起点盂县阳泉北站,经孙家庄、牛村、南流、河底、荫营、郊区、阳泉新城、阳泉老城、平定北,终点平定车站,总长度约50公里,站点间距为2—5公里,在城际轨道站点修建公交及非机动车停车换乘设施。
为应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在城市东部预留一条城际轨道交通廊道。
(3)公路:构建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主的公路干线网。
阳泉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包括阳五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和西环高速公路,共设置阳泉北、郊区、漾泉大道、平定北、平定、冶西、旧街7个高速出入口。
规划307国道、315省道、214省道为一级公路,规划207国道复线为二级公路。
2、城市道路交通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道路网建设质量;实行公交优先策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机动化引导的政策,形成科学交通管理的体系;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发展慢行交通系统,提倡生态低碳、高效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规划道路总长度为1174公里,道路网密度为11.2公里/平方公里。
(1)快速路:城市快速路系统为“三横三纵”,“三横”为307复线、漾泉大道、规划南外环;“三纵”为西环路、广阳路、东环路。
(2)主干路:南北向主干路包括洪城路、李荫路、新城大道、桃荫路、义白路、义平路等。
东西主干路包括江正大街、荫营大街、白泉工业园南路、新城北大街、平阳路、大连路—青年路、桃北路、宁波路、保晋路、泉中路、南大街、平冶路等。
(3)城市公交: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城区公交、郊区公交。
规划期末中心城区的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城区公交覆盖率达到90%。
城区公交车辆配置达到10台/万人标准。
九、环境保护规划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
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
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含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城市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大于80%。
十、公用设施规划(1)供水工程:规划中心城区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50升/(人·日)。
保留现状一水厂、三水厂、四水厂及平定一水厂、平定二水厂;扩建郊区水厂,规划建设阳泉第五水厂和平定第三水厂。
总供水能力达到37万吨/日。
(2)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荫营污水处理厂、平定污水处理厂,新建新北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5万吨/日。
规划中心城区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
(3)供电工程:规划建设500kV阳泉变电站。
保留220kV长岭变和红卫变,新建4座220kV变电站。
110kV变电站达到21座。
电信邮政工程:规划共设电信中心局6座;新建新北区邮政分局;新建有线电视前端机房10座。
通信管道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4)燃气工程:新建煤层气储配站5座,新建煤层气提纯厂1座,压缩煤层气母站1座,新建燃气汽车加气站10座。
(5)供热工程:规划主要热源为南煤龙川电厂、阳光电厂、规划新河坡电厂、规划阳煤电厂和开发区调峰热源厂,总供热能力达到3756兆瓦。
(6)环卫工程:规划建设1座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中的可燃部分直接送至新区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灰渣及不可燃垃圾送至现状王家沟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规划建设宋家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范围主要为平定县城及周边乡镇。
十一、综合防灾规划(1)防洪: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桃河市区段河道宽度按150米~250米控制,河道两侧均按100年一遇洪水位修筑防洪堤,防洪堤顶修10米宽防洪抢险道路。
(2)抗震:中心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避震疏散用地应达到人均3.0平方米,主要结合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等综合设置。
(3)消防:保留现状4座消防站,新建1个消防指挥中心,2座特勤消防站,14座标准消防站。
(4)人防:人员隐蔽工事按战时留城人员人均1平米建设。
专业队掩蔽部按人均3平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