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沙星原理和合成

合集下载

环丙沙星的合成工艺

环丙沙星的合成工艺
将3-氯-4-氟苯胺43.5g(0.30mol)及浓盐酸210ml搅拌混合,在 80℃反应1Omin。在0~1O℃下滴加由亚硝酸钠21g(0.30mol)及水 90ml配成的冷溶液,加毕在10℃以下反应0.5h,加入尿素2g。将所 得的重氮盐溶液在12~18℃下慢慢加到预先配制的CuCl(0.36mol)冷 溶液中,加毕慢慢升温至90℃。水汽蒸馏,用苯提取借出液,依次用 1O%Na0H水溶液、浓H2SO4水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 减压收集76~77℃/1333Pa馏份得30.4g,收率80.0%。
六、环丙沙星(1)
将8 6.4g(0.023mol)、无水哌嗪10.0g(0.116 mol)及DMF 33 ml 搅拌混台,在140℃反应2h,减压蒸去溶剂,残物悬浮于水30ml中, 抽滤,水洗。湿固体加水3Oml煮沸几分钟,冷却,抽滤,水洗,真 空干燥至恒重,得4.6g,收率6l.3%。
Thank you!
三、2,4-二氯-5-氟苯甲酰乙酸乙酯(4)
将3 14.0g(0.068mol)、碳酸二乙酯200 ml搅拌混合, 在室温下 分批加入8O%NaH 5.0g(0.167mo1),加毕于80℃反应2h,倾入含少 量醋酸的冰水中,用乙醚提取,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乙醚, 回收碳酸二乙酯后,减压收集144~146℃/40Pa馏份,得14.2g收 率65.6%。
四、2-(3,4-二氯-5-氟苯甲酰)-3-环丙胺基丙烯酸乙醋(5)
将4 14.0g(0.050mol)、原甲酸三乙酯l1.1g(0.075mo1)及乙酸酐 12.4g(0.120mol)搅拌混合,在150℃反应2h,减压蒸去低沸馏份。 向残留物中加入无水乙醇50ml,在冰水冷却下滴加环丙胺 2.9g(O.050mol),加毕在室温反应1h抽滤,用石油醚-环己烷重结 晶,得12.5g,收率72%。

环丙沙星的抗菌原理

环丙沙星的抗菌原理

环丙沙星的抗菌原理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

其抗菌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阻断细菌DNA复制:环丙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DNA gyrase)和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IV)的活性,阻断了细菌DNA的复制过程。

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是细菌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的关键酶,环丙沙星与其结合迅速并稳定,阻止了DNA复制的进行。

2. 干扰细菌DNA的拷贝和合成:环丙沙星与DNA的结合阻断了DNA链的生长和扩展,干扰了细菌DNA的拷贝和合成。

这导致细菌不能正常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传递,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3. 破坏细菌染色体的稳定性:环丙沙星能够与细菌DNA非特异性地结合,改变DNA的结构和稳定性。

这导致细菌染色体的变异和断裂,破坏了细菌的遗传物质稳定性,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遗传和增殖过程。

4. 抑制细胞壁合成:环丙沙星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酶的活性,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合成的抑制会使细菌失去结构支持,导致细胞壁的破裂和细菌的死亡。

5. 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环丙沙星还可以抑制细菌核糖体的活性,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

核糖体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关键分子,环丙沙星的作用使细菌无法合成正常的蛋白质,导致细菌生长和代谢功能的紊乱,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总结起来,环丙沙星的抗菌原理主要包括阻断细菌DNA复制、干扰细菌DNA 的拷贝和合成、破坏细菌染色体的稳定性、抑制细胞壁合成和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等多个方面。

这些作用机制协同作用,最终导致细菌死亡,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环丙沙星也可能对人体的DNA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合理用药。

环丙沙星的合成工艺

环丙沙星的合成工艺

从化合物3到4通常的方法 是先将8氧化成酸后酰氯化、再与丙二酸二 乙酯缩台、然后部分水解并脱羧得4,这就需要四步。我们参考文献 的方法将3与碳酸二乙酯缩合,一步得到酮酯(4),而且产率较高, 这样能大大缩短工艺路线。主要中间体及最终产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 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确证.
实验部分
一、2,4-二氯氟苯(2)
六、环丙沙星(1)
将8 6.4g(0.023mol)、无水哌嗪10.0g(0.116 mol)及DMF 33 ml 搅拌混台,在140℃反应2h,减压蒸去溶剂,残物悬浮于水30ml中, 抽滤,水洗。湿固体加水3Oml煮沸几分钟,冷却,抽滤,水洗,真 空干燥至恒重,得4.6g,收率6l.3%。
Thank you!
将3-氯-4-氟苯胺43.5g(0.30mol)及浓盐酸210ml搅拌混合,在 80℃反应1Omin。在0~1O℃下滴加由亚硝酸钠21g(0.30mol)及水 90ml配成的冷溶液,加毕在0℃以下反应0.5h,加入尿素2g。将所 得的重氮盐溶液在12~18℃下慢慢加到预先配制的CuCl(0.36mol)冷 溶液中,加毕慢慢升温至90℃。水汽蒸馏,用苯提取借出液,依次用 1O%Na0H水溶液、浓H2SO4水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 减压收集76~77℃/1333Pa馏份得30.4g,收率80.0%。
五、1-环丙基-7-氯-6-氟-l,4-二氢-4-氧喹啉-3羧酸(6)
将5 6.4g(0.018 mol)、无水二噁烷20ml搅拌混合,在冰浴冷却 下,分批加入80%NaH 0.7 g(0.023 mo1),加毕回流反应2h,蒸去 溶剂。残留物悬浮于水3O ml中,加入氢氧化钾1.33g回流反应2h, 热过滤。滤液在冰浴冷却下用稀酸调节pH 至1~2,抽滤,水洗,真 空干燥至恒重,得5.0 g,收率98.O%。

环丙沙星的抗菌机制

环丙沙星的抗菌机制

环丙沙星的抗菌机制
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其抗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环丙沙星可以抑制细菌DNA拓扑异构酶(DNA gyrase)和拓扑异构酶Ⅳ(topoisomerase IV)的活性,从而阻断
细菌DNA的超螺旋结构的形成和解除。

这一过程使细菌DNA在复制和转录
中发生断裂,进而导致细菌的生长受到阻碍,从而实现抗菌作用。

2. 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抑制:环丙沙星可以与DNA gyrase和topoisomerase IV结合,形成稳定的药物-酶-DNA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能
够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3.细胞膜的破坏:环丙沙星可以与细菌细胞膜中的脂质相互作用,从
而引起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变化和孔洞的形成。

这些变化会导致细菌细胞膜
的通透性增加,使细菌内部的物质泄漏,细菌失去细胞内环境的平衡,最
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4.氧自由基的产生:环丙沙星可以通过与细菌DNA相互作用,增加DNA的含氧量,进而促使DNA中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氧自由基。

这些氧自由
基可以损伤细菌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从而引起细菌的死亡。

5.基因转录的抑制:环丙沙星还可以抑制细菌基因的转录过程,从而
阻断细菌RNA的合成,干扰细菌的生物合成过程,最终导致菌落生长失败。

总结起来,环丙沙星的抗菌机制主要包括抑制DNA拓扑异构酶、抑制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破坏细胞膜、产生氧自由基以及抑制基因转录等多
个方面。

这些机制相互协作,使环丙沙星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
菌感染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

环丙沙星原理和合成

环丙沙星原理和合成

环丙沙星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查看词条图册目录主要成分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药物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用药禁忌相互作用兽药应用作用与应用用法与用量展开主要成分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药物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用药禁忌相互作用兽药应用作用与应用用法与用量展开编辑本段主要成分分子结构通用名: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结构式英文名:Ciprofloxacin中文别名:环丙氟哌酸、适普灵类别:西医药物化学名称: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分子式:C17H18FN3O3分子量:331.35质量标准:USP28,EP5和BP2002制剂:1.片剂:0.25g、0.5g、0.75g。

2.针剂:0.1g/50ml、0.2g/100ml。

3.滴眼剂:3%、8ml。

用途:该品属高效广谱抗菌药。

药理作用属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同诺氟沙星,其抗菌活性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氟喹诺酮类中最强者。

除对革兰阴性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外,尚对葡萄球菌属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的作用略差于葡萄球菌属。

该品对部分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亦具抑制作用。

该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情况参见诺氟沙星。

为杀菌剂,现一般认为喹诺酮类作用于细菌细胞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编辑本段动力学口服该品250mg和500mg后,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1.45mg/L和2.56mg/L,生物利用度为49%~70%。

静滴该品100mg和后,高峰血药浓度为2.53±1.03mg/L。

该药吸收后在体内广泛分布,在水泡液、前列腺、肺和泌尿生殖道组织、痰液中均可达有效药物水平。

盐酸环丙沙星抗原的合成

盐酸环丙沙星抗原的合成

盐酸环丙沙星人工抗原合成(一) 名称结构性质通用名: 盐酸环丙沙星化学名: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7-(1-哌嗪基)-3-喹啉羧酸盐酸盐水合物结构式:分子式:C17H18FN3O2HCL.H2O.分子量:358.82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

几乎无臭,味苦。

【溶解情况】溶于水,在甲醇中微溶,在乙醇中极微溶,在氯仿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

【用途】抗菌药,对革兰氏阴、阳性菌和各种支原体均有灭杀作用,适用于重混合感染。

用作饲料添加剂,主要用于鸡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禽霍乱、禽伤寒、副伤寒、葡萄球菌病鸡仔猪黄、白痢病等。

(二)仪器与设备1.主要仪器:锥形瓶(100ML),三口圆底烧瓶(100ML),磁力搅拌器,滴加漏斗,铝箔纸,避光袋2.主要试剂:盐酸环丙沙星(97.5%)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 乙基碳二亚胺(EDC)二甲基甲酰胺(DMF) 牛血清白蛋白(BSA) 0.01mol/L(PH=7.4)缓冲溶液(PBS)(三)实验步骤1.盐酸环丙沙星酯的合成称取200mg盐酸环丙沙星(ENR),100mg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125mg乙基碳二亚胺(EDC)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ml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30ml的三蒸水,在室温下避光搅拌24小时,制成A液.TLC检测,反应完成..2.抗原合成取500mgBSA溶于30ml 0.01mol/LPBS(PH=7.4)中配制成B液:将A液逐滴加入B液,边加边搅拌,室温反应过夜.3.后处理将混合物装入处理过并在0.01mol/LPBS(PH=7.4)中浸泡过夜的透析袋中,于4℃条件下,在0.01mol/LPBS(PH=7.4)液中透析5天,每天换两次透析液.最后得到的透析产物小量分装,于20℃保存备用.(四)实验总结(五)分析(六)紫外波谱扫描。

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

更为有趣的是,同一研究小组描述了一个环丙沙星(1)的固/液二相合成,其中利用四苯并[a,c,g,i]芴(28,Tbf )作为锚。

该合成利用了28与活性炭的亲和力。

虽然,所有的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但基于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之间的转化,通过吸附/解吸过程就可实现化合物的纯化。

如图5中所示,四苯并[a,c,g,i]-芴(28)可由9-溴蒽(27)经5步反应以28.6%的总收率得到。

同时,β-酮酯31可由丙二酸乙酯钾盐(29)和三氯苯甲酰氯(30)连接得到。

在DMAP 协助下,于回流的甲苯中,31与醇28的酯交换反应先成Tbf-酮酯32。

32用N,N-二甲基甲酰胺的二乙氧基缩醛处理生成烯胺33,33被转化成另外一个烯胺34。

由于烯胺33,34不稳定,因此,33和34是原位生成的,并在四甲基胍(TMG )协助下转化成喹诺酮35。

35与哌嗪的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S N Ar )产生加成物36,36用90%的三氟醋酸(TFA )水溶液处理,以57%的收率释放出环丙沙星(1)。

EtOOKOO 1. MgCl 2, Et3N, CH 3CN, rt, 2.5h 2. rt, 16h, 94%FFFClCOEtO OOFFF29303128, DMAP, 甲苯回流,40h ,70%OOOFFF32Me 2NCH(OMe)2OO F FFN33OOF FFHN34OOF FN 35TMG, THF, 回流,20h67%, 3步回流,6h ,76%OOOFNHOOOFN90%TFA/H2CH2Cl2, 57%NH NH 361。

年产500吨环丙沙星的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500吨环丙沙星的生产工艺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年产500吨环丙沙星的生产工艺设计The design process of an annual output of 500 tons of ciprofloxacin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2015 年 6 月目录1 引言 (1)1.1 环丙沙星的性质和用途 (1)1.2 环丙沙星的合成工艺现状及选择 (1)1.3 本设计的意义 (3)2 环丙沙星合成工艺设计 (4)2.1 环丙沙星的合成工艺原理 (4)2.2 工艺路线 (5)2.3 物料衡算 (5)2.4 热量衡算 (16)2.5 动量衡算 (29)3 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 (31)3.1 废气 (31)3.2 废水 (31)3.3 废渣 (31)4. 主要设备一览表 (31)5. 环丙沙星生产过程主要设备的进出物料一览表 (32)结论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1 引言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别名:环丙氟哌酸、悉复欢、适普灵,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中抗菌作用较强的一种,德国Bayer 药厂于1983年首先推出。

它有其特有的抗菌机理,且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高技、使用比较方便,已成作为抗感染的药物,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1]。

环丙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效果好、副作用小、便宜等特点,对于其他大部分细菌来说,它的抗菌活性较诺氟沙星强几倍。

目前环丙沙星的发展比较迅速,已在40多个国家上市,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特别激烈,其销售量在抗菌类药物中居首位,并且利润增长速度也占抗菌药物之首。

因此,研究环丙沙星的合成工艺,找出优异,有效的,并且能够适合我国工业生产的新方法,加速此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

1.1环丙沙星的性质、药理作用和用途1.1.1环丙沙星的性质环丙沙星结构式:环丙沙星分子式为C 17H 18FN 3O 3,分子量为331.35,其游离碱是浅黄色或黄色结晶性粉末状物质,在水或乙醇中几乎不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丙沙星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查看词条图册目录主要成分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药物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用药禁忌相互作用兽药应用作用与应用用法与用量展开主要成分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药物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用药禁忌相互作用兽药应用作用与应用用法与用量展开编辑本段主要成分分子结构通用名: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结构式英文名:Ciprofloxacin中文别名:环丙氟哌酸、适普灵类别:西医药物化学名称: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分子式:C17H18FN3O3分子量:331.35质量标准:USP28,EP5和BP2002制剂:1.片剂:0.25g、0.5g、0.75g。

2.针剂:0.1g/50ml、0.2g/100ml。

3.滴眼剂:3%、8ml。

用途:该品属高效广谱抗菌药。

药理作用属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同诺氟沙星,其抗菌活性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氟喹诺酮类中最强者。

除对革兰阴性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外,尚对葡萄球菌属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的作用略差于葡萄球菌属。

该品对部分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亦具抑制作用。

该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情况参见诺氟沙星。

为杀菌剂,现一般认为喹诺酮类作用于细菌细胞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编辑本段动力学口服该品250mg和500mg后,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1.45mg/L和2.56mg/L,生物利用度为49%~70%。

静滴该品100mg和后,高峰血药浓度为2.53±1.03mg/L。

该药吸收后在体内广泛分布,在水泡液、前列腺、肺和泌尿生殖道组织、痰液中均可达有效药物水平。

该品的消除半减期为3.3~4.9h,自尿中以药物原形排出给药量的29%~44%(口服)和45%~60%(静滴),部分以代谢物形式自尿中排出。

胆汁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自粪中约排出给药量的1 盐酸环丙沙星产品5%~25%。

药理作用:环丙沙星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素,用于口服或静脉给药。

微生物学:环丙沙星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

该品抑制细菌DNA解旋酶,阻止细菌复制,所以快速降低细菌繁殖。

是杀菌型抗菌药。

环丙沙星作用方式特殊,除喹诺酮类外,与其它任何抗生素不同。

因此,环丙沙星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和四环素类耐药菌珠均显较高抗菌能力。

体外实验证明环丙沙星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产生相加作用或无影响,动物体内实验、药物的协同作用也经常出现,特别在白细胞减少的动物。

可与环丙沙星联合使用的药物有:假单胞菌属阿洛西林,头孢他啶。

链球菌属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其它高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葡萄球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异恶唑青霉素,万古霉素。

厌氧菌属甲硝唑,氯林可霉素。

吸收、分布、消除:健康人口服盐酸环丙沙星0.25g或0.5g,1~2小时后Cmax分别为1.5μg/ml和2.5μg/ml,半衰期约为4小时,该品主要分布于胆汁、粘液、唾液、骨以及前列腺中,但在脑脊髓中浓度较低,该品可在肝脏部分被代谢,并经肾脏排泄于尿中。

可在尿中保持较高药物浓度。

编辑本段适应症环丙沙星的临床用途较诺氟沙星为广,除尿路感染、肠道感染、淋病等外,尚可用以治疗由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普罗菲登菌、摩根杆菌、绿脓杆菌、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杆菌、葡萄球菌属(包括耐甲氧西林株)等引起的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肺炎、败血症等。

该品口服制剂的适应证同诺氟沙星;静脉给药可用于较重感染的治疗,如肠杆菌科细菌败血症、肺部感染、腹腔、胆道感染等。

盐酸环丙沙星严重感染可与其他具协同作用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用于由环丙沙星敏感菌类引起的所有非合并及合并症感染。

包括: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可应用在克雷伯氏杆菌属,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布兰汉氏菌属,军团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

环丙沙星一般不作为治疗非住院病人脑炎球菌性脑炎的首选药物。

中耳感染(中耳炎),鼻窦感染(鼻窦炎),特别是由于包括假单胞菌的革兰氏阴性菌或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

眼部感染。

肾和/或尿道感染。

性腺器官感染:包括子宫附件炎,琳病和前列腺炎。

腹腔感染(肠道感染,胆道感染,腹膜炎)。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骨与关节感染。

败血症,菌血症。

免疫系统低下(免疫抑制或白细胞减少)病人的感染或感染的预防。

免疫抑制病人进行选择性肠道净化。

体外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对下列病原体敏感: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柠檬酸扦卤、克雷白氏菌、肠杆菌、沙雷氏菌、蜂房哈夫尼亚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变形杆菌(吲哚阳性和吲哚阴性)、普氏罗威登斯菌、摩尔根氏菌、耶尔森氏菌、弧菌、气单胞菌、类志贸邻单胞菌、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嗜血杆菌、空肠弯曲菌、绿脓杆菌、军团菌、奈瑟氏菌、摩拉氏菌、马尔他布鲁氏菌、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棒状杆菌、衣原体属。

下列细菌敏感性变异大:不动杆菌、鞘膜加德钠氏菌、黄杆菌、产碱杆菌、无乳链球菌、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酿脓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支原体、结核分技杆菌、偶发分技校菌。

环丙沙星对链球菌属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类抗生素。

下列细菌耐药:溶脲脲原体、屎链球菌、星形奴卡菌除了少数例外,厌氧菌的敏感性从中度敏感(如消化球菌与消化链球菌)到耐药(拟杆菌)。

环丙沙星对梅毒螺旋体无效。

编辑本段用法用量本目录涉及专业领域知识,部分内容存在争议,已由知名青年药学专家秦树森提供专业意见。

存疑部分已标出,点击查看判断内容。

1.成人的每日用量(以环丙沙星计,下同)为0.5—1.5g,分2次口服。

静脉滴注每日0.2—0.6g,但速度不宜过快;分2次滴注,每次时间约1小时。

2.骨感染每日1—1.5,分2次服,疗程4—6周或更长。

3.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日1—1.5g,分2次,疗程7—14日。

注射用乳酸环丙沙星4.肠道感染每日1g,分2次,疗程5—7日。

伤寒每日1.5g,分2次服,疗程10—14日。

5.尿路感染每日0.5—1g,分2次服,疗程7—14日;重症或复杂性病例疗程需适当延长。

6.淋病单次口服0.25—0.5g。

7.严重病例可静滴给药,每日0.4—0.6g,分2次静滴。

(1)该品宜空腹服用,食物虽可延迟其吸收,但总吸收量(生物利用度)未见减少,故也可于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服用时宜同时饮水250ml。

盐酸环丙沙星产品(2)结晶尿曾有报道,患者的尿pH在7以上时尤易发生,故应避免同用碱化剂。

每日进水量必须充足,以使每日尿量保持在1200—1500ml以上。

告诫:环丙沙星过期不能使用。

放置儿童不能手及的地方。

编辑本段药物分析方法名称:环丙沙星原料药-环丙沙星-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丙沙星原料药中环丙沙星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环丙沙星原料药。

方法原理:供试品经7%的磷酸溶液溶解,加流动相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7nm处检测环丙沙星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1. 乙腈2. 枸橼酸溶液(0.05mol/L)3. 三乙胺4. 7%的磷酸溶液仪器设备:1. 仪器1.1 高效液相色谱仪1.2 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环丙沙星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2. 色谱条件2.1 流动相:0.05mol/L枸橼酸溶液乙腈=82 18,三乙胺调节pH值至3.52.2 检测波长:277nm2.3 柱温:30℃2.4 流速:1mL/min试样制备: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环丙沙星对照品适约25mg,置50mL量瓶中,用7%的磷酸溶液0.2mL溶解后,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对照品溶液。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供试品约25mg,置50mL量瓶中,用7%的磷酸溶液0.2mL溶解后,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7nm处测定环丙沙星(C17H18FN3O3)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二部,p.303。

编辑本段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3—4%)、中枢神经系症状(2%)、过敏反应(0.5—1.0%)和实验室检测异常(3—4%),偶可导致癫痫、甚至惊厥(过量易于发生)。

不良反应大多轻微,故很少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

见于诺氟沙星的结晶尿、关节痛或僵直、光敏感、视力障碍等也偶可发生于该品疗程中。

可引起轻度胃肠道刺激或不适,恶心,烧心,食欲不振.有轻度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嗜睡,头痛,不安,停药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过敏反应,盐酸环丙沙星产品皮疹,搔痒,颜面或皮肤潮红,结膜充血。

还可引起短暂性氨基转移酶升高,体液潴留等。

个别病例可引起肝损害。

停药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可引起肾损害,尿素氮升高,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也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口腔溃疡。

过敏时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喉头水肿,窒息,皮肤血管炎,关节及肌肉痛,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肠胃道:恶心、腹泻、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厌食。

治疗中或治疗后如发现严重长期腹泻,必须向医生咨询,因为这可能引起严重的肠道疾病(伪膜性肠炎),需要及时治疗。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必须停止使用环丙沙星,并给与适当的治疗(万古霉素口服4×250mg/天),禁用抑制肠蠕动药。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劳、激动、震颤;盐酸环丙沙星少见的有:失眠、外周痛觉异常、出汗、步态不稳、惊厥、颅内压升高、焦虑、夜梦、精神错乱、抑郁、幻觉也有发生,个别病人出现精神反应。

一些病人,初次用药可能发生这些不良反应,这时,可立即停止服用坏丙沙星并通知医生。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副作用少见,有时可见味觉受损,视觉紊乱(双视、色视)、耳鸣听觉的暂时损伤,特别是在高频率环境中更易出现。

高度过敏反应:一些病例,初次用药可发生过敏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停止用药,并立即通知医生。

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药物热。

少见的不良反应:皮肤点状出血(瘀点)水疱的形成,伴随出血(血疱)和有结痂的小结节(丘疹),这显示了血管炎。

StevensJohnson及Lyell综合症:间质性肾炎、肝炎、肝坏死,很少导致危及生命的肝衰竭,有些病人,初次给药可发生过敏性的反应(例:面部、血管性和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导致危及生命的体克);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处理(休克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