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
佛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

佛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对心理学和人类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性本能冲动的影响,并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口唇期(0-1 岁)在口唇期,婴儿的主要活动集中在口腔部位,如吸吮、吞咽和咬等动作。
这个阶段的婴儿通过口腔的活动获得满足和快感。
如果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口腔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或者受到过度满足,可能会导致其在成年后形成一些特定的人格特征。
比如,口唇期满足不足的人可能会在成年后表现出贪吃、酗酒、咬指甲等行为,甚至在性格上变得悲观、依赖和嫉妒。
二、肛门期(1-3 岁)肛门期的儿童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排泄功能。
这一时期,儿童会从排泄过程中获得快感。
如果父母对于儿童的排便训练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都可能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过于严格的训练可能会导致儿童长大后变得吝啬、固执、有洁癖;而过于宽松的训练则可能使儿童长大后变得邋遢、无条理和浪费。
三、性器期(3-6 岁)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并意识到性别差异。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儿童会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
男孩会对母亲产生爱恋,并将父亲视为竞争对手,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女孩则会对父亲产生爱恋,并将母亲视为竞争对手,即“厄勒克特拉情结”。
这种情结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会通过儿童对同性父母的认同而得到解决,从而促进儿童的超我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四、潜伏期(6-11 岁)在潜伏期,儿童的性冲动被压抑下来,他们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学习、游戏和其他社交活动上。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性方面的兴趣相对较弱,而是更多地关注外部世界和与同伴的关系。
五、生殖期(11 岁或 13 岁开始)生殖期也被称为青春期,个体的性器官开始成熟,性需求再次觉醒。
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试图建立成熟的两性关系。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如果前几个阶段的发展顺利,个体就能形成正常的人格,能够以成熟的方式处理性需求和人际关系。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一、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1856-1939)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他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潜意识理论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3、性欲论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2学前心理学-成熟学说+精神分析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之父 生平
1856,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 1860,移居奥地利维也纳 1881,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882,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部解剖学和病理 学的研究 1886~1938,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疾病 1938,移居伦敦(希特勒迫害犹太人, 入侵奥地利) 1939.12.23,逝世
成熟学说
• 双生子实验
• 双生子也就是双胞胎,有同卵和异卵之分,同卵双生子是由一个卵细 胞分裂而成的,所以在遗传因素方面是相同的。因此,把双生子其中 一个放在自然条件下,而对另一个给与特殊的训练,其结果可以说明 成熟与学习的作用如何。
双生子实验
• 实验过程: • 格塞尔找了一对未满周岁的孪生兄弟作为被试,采用爬梯 训练来进行实验。 • 他准备了一架小梯子,让两兄弟爬,但是都没能成功。也 就是是连兄弟的基线水平一致。 • 在他们48周大的时候,对小A先进行爬梯训练和搭积木等训 练,而对哥哥不予训练。 • 到第53周时,小B到了能够学习爬梯的成熟水平,对小B也 开始集中训练。
格赛尔育儿观念 •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 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 孩子发展由成熟决定,急不来
•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 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 相信孩子新的能力,接受每一份成长的惊喜。如 孩子会自己倒水不要不放心
格赛尔育儿观念 • 3、不要老是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 • 应该让你的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不 要有急切的育儿心理。
生平
• 1881 对生物兴趣,解剖400多条鳝鱼 发现可卡因可以止疼 听布伦塔诺的课,学习意动心理学 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奠基之作 出版《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第二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 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23
编辑版ppt
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复合情绪,由紧张、不安、担心、恐 惧等主观感受和一些程度不同的躯体反应与外部表 现,如心跳加速、发热或发冷、胃肠不适、胸闷、 发抖、头晕、脸发白或发红等构成。
焦虑的三种形式:
现实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
24
编辑版ppt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在不同的年龄,力比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 获得满足,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区,并 以性感区的变化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
22
编辑版ppt
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和本我、超我以及现实间的 关系是“一仆三主”的关系。
自我作为一个仆人,需要同时侍候三个主人 (本我、超我、现实)并需尽力调和这三“主” 的主张和要求,由于此三“主”的要求常发生 分歧甚至冲突,以至于自我疲于奔命,深感苦 不堪言。
人格的内部冲突使人产生焦虑。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个体对自己的潜意识是 一无所知的,一个人只有在精神分析的帮助下 才能发现自己的潜意识。
14
编辑版ppt
弗洛伊德的意识论
水面
15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冰山
编辑版ppt
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 为三个部分: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16
编辑版ppt
26
编辑版ppt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前三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对以后一生的人格发 展都起着关键作用。
在前三个阶段,如果力比多的满足过分放纵或过 分限制,就会导致人格发展的停滞(固着)。
27
编辑版ppt
口唇期
口唇期婴儿欲望主要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 吞咽等活动来满足。
弗洛伊德

佛洛伊德的家族
时代背景
19世纪后半期 维多利亚时代的严格道德规范 维也纳的文化氛围 工业化社会的兴起 人的异化、工具化 心理危机的增加 精神医学的兴起 犹太家庭的性道德禁忌
著作
《释梦》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 学》 《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 系》 《性学三论》 《精神分析运动》 《论无意识》 《超越唯乐原则》《群体 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自我与本我》 《焦虑问题》 《幻想的未来》 《图腾与禁忌》
心理治疗法
自由联想: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 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 伤。 释梦: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人所记 忆者称为显性梦境,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 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隐性梦 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 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 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移情: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 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 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 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 冲突。
早期癔症研究 精神层次理论(解剖模型)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梦的解析 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治疗法
早期癔症研究
1884年,研究可卡因的麻醉作用。 1885年,到巴黎学习催眠术,回维也纳后应 用于臆症治疗。 癔症,歇斯底里症(Hysteria),词源子宫 (Hesteron),早期认为是子宫异常引起的 妇科病。 弗洛伊德证明,男人也会得歇斯底里症。 为精神分析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但 为人诚实、单纯。所有的这些性格,对 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在1882年与马莎· 伯 莱斯订了婚,直到1886年9月他们才完婚, 他结婚前不久,由于经济原因他以神经 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婚后他们 育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 弗洛伊德后来 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主要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856年出生在弗赖贝格市,该市现在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
他四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弗洛伊德读书时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1881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学位。
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在一个精神病诊所行医,个人开业治疗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
他在巴黎与杰出的精神病专家让〃夏尔科共事。
他还曾与维也纳内科专家约瑟夫〃布鲁尔共过事。
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经常会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
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
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
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精神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代价极高的治疗方法,因此往往无效。
但是也有许多成功的事例应当归于这种方法,这是无容臵疑。
未来的心理学家很可能最终会断定受抑制的性爱所起的作用比许多弗洛伊德派学者所认为的要小,但是这种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数心理学家所认为的要大。
同样,大多数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确信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一种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S.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弗洛伊德与他的精神分析学虽然弗洛伊德最初只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但他因为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使其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领域,而成为了20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受到过来自世界各地和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许多善意和恶意的批评、指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赞誉,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评价和地位,有人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哥白尼并列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人以弗洛伊德的出现为标志将人类的认识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有人称弗洛伊德是"人类伟大的人物和领路人之一"。
的确,弗洛伊德以其对人类精神和行为所作出的的惊世骇俗的发现,不仅对心理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和精神领域,而且也对当代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了解以及对日常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在20世纪人类文化的地形图上,弗洛伊德毫无疑问地占据着一个显赫的位置。
也正因为如此,弗洛伊德的各种著作便成为了20世纪世界上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很多,而举世闻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其发行数量无法统计的著作之一就是近一个世纪以前初版的这本《梦的解析》。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
他的父亲是一个犹太籍羊毛商。
弗洛伊德三岁时,他全家迁居维也纳。
弗洛伊德读书时成绩优异,一直作学生班班长,毕业时不仅德文、希伯莱文名列前茅,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也成绩突出。
1873年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1881年成为医生,专攻精神病学,后不久开始从事使他后来声名昭著的精神分析研究。
弗洛伊德生平及其心理学基本介绍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弗洛伊德简介弗洛伊德(1856~1939)Freud,Sigmund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 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1939年9月23日卒于英国。
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他在求学时看到J.布罗伊尔医生用催眠法治疗癔病。
又于1885~1886年间就学于J.-M.夏尔科,深信神经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奏效。
他曾用催眠治病,后创始用精神分析疗法。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1897年,他对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倾向。
弗洛伊德的"性"是广义的,他以为身体上的敏感部分都属于性觉区。
著有《梦的释义》、《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小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生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856年出生在弗赖贝格市,该市现在位于捷克境内摩拉维亚省,当时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
他四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弗洛伊德读书时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1881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学位。
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在一个精神病诊所行医,个人开业治疗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
他在巴黎与杰出的精神病专家让?夏尔科共事。
他还曾与维也纳内科专家约瑟夫?布鲁尔共过事。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论著《歇斯底里论文集》;他的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于1900年问世,这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
虽然该书开始非常滞销,但是却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他的其它重要论著也相继问世。
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
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艾尔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员之一,几年以后卡尔?荣格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两个人后来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2007-12-12 08:40:29)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生平作者:[英] 欧内斯特·琼斯转贴自:顾闻点击数:1690顾闻译自《美国百科全书》(国际版,1982年)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
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也在艺术创造、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
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论点已被后人所修正、发展。
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教养对本性也都起着作用。
虽然弗洛伊德学说一再受到抨击,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
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由他所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领域的新学派——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在人类行为学方面提出了不少革命性的、颇有争议的观点。
他还为治疗行为方面的疾病建立了一套新的体系。
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弗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
他起初的名字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再加上一个犹太字所罗门(Solomon),但是十七岁那年,他把第一个之改为西格蒙德(Sigmund)。
弗洛伊德三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
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的前妻生的两个孩子比西格蒙德大二十岁左右,他们没有去维也纳,而是移居到英国的曼彻斯特。
西格蒙德是他父亲与后妻生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五个妹妹。
它的早年生活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
准备的年代青年时代,弗洛伊德对一般的哲学和人道主义问题很感兴趣,但是,他觉得必须有一种严格的科学训练来约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
在一个犹太慈善机构的资助下,他于一八七三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
弗洛伊德从事大部分研究工作的生理实验室主任是恩斯特·冯·布吕客,他是一个要求严格的训练者,一个在科学研究方面无懈可击的人物。
他的人格对这位年轻的学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弗洛伊德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介绍了一项杰出的研究工作,他证明了低级动物的脊髓神经节细胞与高级动物的同一性,这在过去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弗洛伊德的证明,对进化论是个有益的贡献。
不久以后,他又撰文描述了神经细胞的构造,从而为神经原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现代神经学的基础。
就因为致力于这些重要的研究工作,弗洛伊德拖了两年时间才评到医学职称。
即使在评定以后,他还是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实验室里。
他不喜欢数学物理,它的工作始终在组织学方面,即组织构造的研究。
接着,弗洛伊德开始用显微镜揭示人的神经系统的各种神经束。
他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延髓,也就是头脑中最低级的部分。
他终于理清了脊髓和小脑之间的种种联系。
然而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他对听觉神经进行全面彻底的研究,以及对脑神经感觉神经核与脊髓的感觉神经结具有相同的证明,后者是对进化论的又一重大贡献。
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于一八八五年到一八八六年间。
一八八二年,弗洛伊德爱上了他妹妹的朋友玛尔塔·贝尔纳斯。
贝尔纳斯比弗洛伊德小五岁,出身于汉堡一个颇有名望的犹太家庭,那时正住在维也纳。
弗洛伊德很快认识到自己必须干一种比较实际的工作,而不是那种纯粹的研究,于是就进了维也纳医院,当了一名住院实习医生。
他三年里在医院的各个部门都工作过,因此在医学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但是他的兴趣则在他的导师T.H.梅涅特所负责的精神病学方面。
在医院实习期间,他发表过一些有关古柯碱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引起了医学界对这种药物的注意。
弗洛伊德发现古柯碱具有麻醉的特性,他向他的一些当眼科医生的朋友的建议,在治疗眼疾时不妨可以用用。
有一位名叫柯勒的医生发表了这一成果,因而被誉为局部(古柯碱)麻醉的创始人。
在他医院工作结束的时候,弗洛伊德被授予一笔数目不大的奖学金,这样,他就能去巴黎旅行,并到萨尔帕屈里哀跟著名的神经病学家让·马丁·沙可学习。
在巴黎学习的四个半月,成了弗洛伊德一生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沙可这位当时最有名望的神经病学家献身于癔病研究的情形,促使弗洛伊德也走上了同一条道路。
这对他把兴趣从躯体方面转到心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到维也纳以后,他向医学协会作了巴黎的见闻的报告,但是受到冷落,这预示着他以后的工作将要得到同样的反映。
弗洛伊德于1886年春以神经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并在同年九月结婚。
他的婚姻十分美满,共有六个孩子,三儿三女,最小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了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
弗洛伊德还作为神经病学家在一家儿童诊所工作过几年,并出版了2大卷论述各种小儿麻痹症的权威性著作。
这样,他成了欧洲重要的神经病学家之一,他在这个领域中多年的工作,无异对他后来心理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的初期早在1882年弗洛伊德的一位年事较长的同事和朋友约瑟夫·布洛伊尔就告诉他,有位叫安娜的病人曾受益于在催眠中恢复痛苦记忆的“疏泄”疗法。
弗洛伊德又将这一情况向沙可讲过,但没有引起沙可的主意。
弗洛伊德自己行医时对癔病病人使用过催眠疗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他于一八八九年前往南锡,向一位有名的催眠专家伊波利特·波恩海姆求教,那个时候,他正在采用布洛伊尔的疏泄法。
三年以后,他观察到在被遗忘的痛苦记忆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那些不能接受的愿望,于是他形成了压抑的概念,这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然而他请布洛伊尔一起合作,并于一八九五年共同出版了一本划时代的著作——《癔病研究》,这时,弗洛伊德已经放弃了催眠术而开始采用。
“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的发明,是弗洛伊德一生中的两大业绩之一,另外一项业绩是两年以后开始进行的自我分析。
在这些年中,他向一些医学团体宣读了若干篇论文,宣布了他所得到的惊人结论,他指出各种精神神经症都是由无意识的性冲动而引起的。
但他得到的反应极为冷淡,人们几乎要把它当作怪人而弃之。
这时,他只有一个朋友对他深表同情,那就是住在柏林的威廉·佛里斯。
弗洛伊德经常给他写信,记述了他为设法了解深层心理而采取的实验性的步骤,他的信件和记录已在一九五四年发表,题为《精神分析学的起源》。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份题名为“计划”的长篇记录,弗洛伊德试图从神经原方面来描述思维、记忆等各种精神过程。
这是他在最后一次试图把精神过程与躯体过程联系起来。
伟大的发现一八九五年到一九零零年,是弗洛伊德多产的时期。
他在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释》,被认为是1本巨著。
该书不仅论述了过去的探讨者感到一筹莫展的梦境生活问题以及形成梦的种种复杂机制,而且还讨论了深度心理,即无意识的结构和作用方式。
弗洛伊德在认识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是他详细的研究了所称的“初级”系统和“次级”系统。
它指出了两种系统的作用方式是如何根本的不同,两者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如何复杂并具有决定性意义。
他所描述的初级系统的精神机制,最初是在探讨精神神经病时得到的认识,现已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所谓的压抑、浓缩、移位、倒错以及润饰。
这是由于这些机制,那些能接受的愿望、欲望或冲动才得到了间接地满足。
有关隐蔽的愿望满足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通过这一理论,他以一种真正的心理动力学概念取代了已陈旧的联想心理学。
弗洛伊德发现,无意识的内容与意识,就像无意识所特有的机制一样,是完全不同的。
从本质上说:无意识的内容起源于幼儿时代,在这方面,弗洛伊德对幼儿心理的内在性质作了阐述,他引起了世人的震惊和反感。
他坚持认为,幼儿深度心理的活动是双亲的性的动机和敌对动机驱使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狄浦斯情结,其内容就是对双亲中异性一方的性欲望和对竞争者的妒忌与憎恨。
弗洛伊德甚至认为,幼儿在诞生之时,并在未断奶时就已经有了色情感。
他这本论述梦的著作刚发行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可是过了几年,当上述那些性的观点经过更充分地描述之后,便遭到了人们的猛烈攻击。
成年时代的弗洛伊德我在这里想对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弗洛伊德的个性和旨趣做出些介绍。
弗洛伊德博学多才,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他精通古典文学,对本国和别国的文学名著事业的涉猎甚广。
他对希腊神话极为熟悉,不但经常随口应用,在他的著作中也的的确是。
他有非凡的文学才能,因而被公认为德语的散文大师。
在艺术方面他最为欣赏的是诗歌与雕塑,对绘画与建筑也有兴趣,但对音乐的爱好相对小些。
从1890年到1914年,他通常每年要到意大利去消磨,潜心研究那里的艺术杰作。
凡这类的旅行,同去的不是他的弟弟就是他的朋友;因为他的妻子不喜欢旅行,宁愿和孩子们一起守在家里。
弗洛伊德在外出旅游之前,总是先携全家去某个宁静的山林胜地都度上一个半月的假期,那时他的生活中最最幸福美满的时光。
弗洛伊德非常喜欢孩子,总爱和他们呆在一起。
弗洛伊德个性中有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富幽默感,而且始终十分犀利,有时还不缺乏讽刺挖苦之意。
碰到了恶意的批评,他就不无诙谐的议论上几句,要是换上别人,很可能会愤愤不平,为之动怒。
在犹太笑话和轶事方面,弗洛伊德有着十分丰富的知识,他喜欢用它使自己的论证更加鲜明有力。
一八九一年,弗洛伊德全家搬到贝尔加泽街十九号(仍在维也纳市),他在那儿一直住到一九三八年。
一九〇八年,弗洛伊德在他住的那一层又得到一套房间,共有三室,后来,他把这套房间与原来的连通起来。
弗洛伊德有几个房间,里面摆满了——或者不妨说到处摊着他收集的文物古器,特别是那些希腊、埃及的古董;这是他唯一的嗜好,他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他对考古发掘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精神分析学运动的发展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几位年轻的同事和学生定期碰头,对他当时正在从事的研究进行探讨。
他们谦虚地称这个小团体为“星期三心理学研究组”,后来该组发展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协会”。
在这些人当中现在还有知道的两位,他们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威廉·斯泰克尔。
在《梦的解析》发表以后的五年中,弗洛伊德很少写作,但是在他一九〇四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可能是他流传最广的一本著作。
这本书探讨了种种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遗忘、失言、笔误、错放东西等等。
弗洛伊德在书中作出的结论,现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他的其他所有理论都没有达到这一步。
这本书对于决定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因为书中所揭示的许多看似偶然、毫无意义的行为,以及许多简单地归结为“自由意志”的举动,实际上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隐秘而矛盾的愿望所驱使的。
次年,即一九〇五年,他发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