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发展史-农村信用社。共32页
农信社历史沿革

·1950年3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确定试办信用社。
·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
·1979年~1996年,农村信用社由农业银行进行管理。
·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组建县级联社。
·1996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决定在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已经商业化经营的农村信用社,经整顿后合并组建成农村合作银行。
· 1996年,农信社和中国农业银行脱钩。
·1998年,央行对四大银行机构的撤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大银行的退出农村。
· 1998年5月,《县级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制规范试点方案》出台。
·199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1999年,江苏就开始在全省11个地区各选择一个县来进行统一法人的试点。
·200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
·2000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拟定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
·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2001年底,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经过改革后成立了82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县(市)农村信用社,并且成立了江阴、常熟、张家港三家农村商业银行。
江苏农村信用社形成了一级法人的县级联社、省联社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并存的格局。
·2002年初,人民银行进行了全国八个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与改制现状

5 广州农商行 3544.39 15 吉林九台农商行 597.72
6 东莞农商行 1806 16 张家港农商行 533.2
7 天津农商行 1768.11 17 合肥科技农商行 358.58
8 顺德农商行 1415.03 18 鄂尔多斯农商行 254.01
9 江南农商行 1372.03 19 芜湖杨子农商行 179.99
曲折反复阶段(1958 年——1978 年)。这段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变迁,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权不断发生易位。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贫下中农和人民银行先后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者。产权关系经过这几次调整后,造成农村信用社由民办民管最终走向官办官管,不但脱离了社员群众,而且也丧失了业务经营自主权,此时的农村信用社已经基本不具有合作制的性质了,我国的信用合作事业发展至此受阻。
深化改革阶段(2003年至今)。农村信用社发展到这个阶段,产权制度,经营机制,股权设置,金融服务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文件提出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新一轮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改革就此开始。本次方案确定了以下几点改革内容:第一,以法人为单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第二,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信用社的管理权转移给了省级人民政府,银监局执行对其监控职责。这次改革解决农村信用社由来已久的资本缺乏及不良资产问题。
黑龙江农信社的发展历程

黑龙江农信社的发展历程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始建于五十年代,2005年8月2日成立,地址位于哈市道里区经纬二道街63号。
在政府授权下履行对全农村信用的“管月省联社成立,。
省联社由辖内市(地)县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
省联社由辖内市(地)县区)联社、农村商业银行自愿入股组成,实民主管理。
截至2011年末,全省设立7个市联社(法人管理机构),个市联社(法人管理机构),,6个办事处81 家县级机构(法人经营)家县级机构(法人经营),其中包括,其中包括77 家县级联社和4家农村商业银行。
此外,全省还有各类营机构家农村商业银行。
此外,全省还有各类营机构家农村商业银行。
此外,全省还有各类营机构1955 个。
现有员工2.5 万人。
截至2011 年末,黑龙江省农信社资产总额1985.8 亿元,其中各项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026.2 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813.5 亿元;负债总额1880.2 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1451.7 亿元。
黑龙江省农信社是省内员工人数最多、机构分布广网点量客户层次信社是省内员工人数最多、机构分布广网点量客户层次丰富、支农服务功能最充分的金融机构。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1999年以来,为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大力推广信用农户、信用村镇等评定活动,大大简化了农民贷款的手续,方便了农民贷款,也使农民的贷款面有了很大提高,困扰多年的农民贷款难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至2003年年末,全国有32 225家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机构总数的94.8%,有18553家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联保贷款,占机构总数的54.6%。
2003年当年,全国有6217万农户获得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64%,占全部农户数的28%黑龙江农信社考试分析表二:2013年黑龙江信用社招聘面试入围名单2013年黑龙江农信社入围名单要比2012有的较大提升,招聘的人数在逐年递增,竞争也越来激烈。
农信的发展历程

农信的发展历程农信是指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程长达近一个世纪。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农信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初,我国农村金融状况十分落后,农民难以获得贷款,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
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村合作社运动开始兴起。
1913年,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镇,中国第一个合作社——嘉兴县陆军士兵合作社成立,这被认为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开端。
随着农村合作社运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合作社纷纷成立。
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农村信用合作社条例》,农村信用社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法律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信用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信用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农村信用社总行,标志着农村信用社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不断发展壮大。
2011年,国务院决定全面实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两个转变”,即将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化为农村商业银行,将农村合作银行转化为城市商业银行。
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范围和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目前,农村信用社已经形成了以县级分社为基础,乡村信用社为主体,覆盖城乡的网状服务体系。
它不仅提供了贷款、存款、结算等传统金融服务,还为农民提供了养老保险、住房按揭贷款、创业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信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我国农村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农民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农信还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农村投融资等农村发展重点工作,为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创新,推动农村金融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农信社的发展历程

农信社的发展历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信社)作为中国农村金融领域的重要组织,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
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信社经
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创建阶段。
最早的农信社可追溯到1906年,当时
在江苏省镇江市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中国农信社的源头。
此后,农村信用合作社遍及全国各地,帮助农村居民解决了信用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初步发展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农信社的发展。
农信社逐渐从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改革中崭露头角,成为支持农民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
在这一阶段,农信社开始拓展业务范围,包括存、贷、汇等多项金融服务。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阶段。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金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信社逐渐转型,加强了管理和服务能力。
农村信用合作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逐渐与商业银行接轨,并开始在城市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第四阶段是现代化发展阶段。
农村信用合作社在21世纪进入
了现代化发展阶段。
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信社在规模和业务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渐引入了现代化的金融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了服务水平和效率。
总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创建、初步发展、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四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农信社逐渐成长壮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随着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农信社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一、农村信用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1、139年前全世界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建立。
德国是农村信用社的发祥地。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农业长期处于半封建特征,而德国采取加重农业税的办法来加速工业的发展,使小农经济状况更加恶化。
1818年,全世界农村信用社创始人雷发巽出生在德国一个农民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小学毕业后辍学务农,17岁参军,25岁退伍后在地方行政机关任职,27岁担任卫斯特瓦尔德市市长。
1847年到1848年,当地发生大饥荒。
农民家庭出身的雷发巽,十分同情贫苦农民的处境,就组织了一个面粉供给机构和面包作坊。
面粉和面包分别以两种价格出售,一种对富人,一种面对穷人。
这两种价格影响很大,竟使全区的面包的价格普遍下降,深受贫苦农民欢迎和拥护。
这给他启发很大。
他调往佛拉梅斯弗尔德市任市长后,就选了 60个家庭较富裕的户,创办了“佛拉梅斯弗尔德清寒农人救助社”。
主要是帮助社员反抗牲畜贩卖商人的高利贷剥削。
由救助社购置牲畜,以分年摊还畜价的方式贷给社员,最长期限5年。
1854年,他又创立了“赫德斯多夫储蓄金库协会”之后,为了解决单个储蓄金库业务范围的局限性,于1872年又组织了莱茵区第一个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个信用合作社。
1876年他把各个地方的信用社联合起来,成立了信用合作社的中央机构“德国农业中央储蓄金库”,雷发巽逝世后改称“德国雷发巽银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的合作经济思想理论,传播到全世界,为世界各国发展信用合作提供了借鉴。
2、88年前中国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建立。
我国早期信用合作思想传导者薛仙舟,1900年因从事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活动被捕,获释后赴美留学。
后来在德国专门研究合作经济思想。
1918年任上海工商银行董事长期间,根据当时我国政局不稳、自然灾害严重、农业生产方式原始、贫苦农民深受压迫和剥削、农村资金匮缺、高利贷盛行等国情,提出了实行全国合作共和的见解。
其特征是:带有自救互助的慈善组织性质。
农信发展史

农村信用社发展史
1951——2017
农信社概述
农村信用社: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 准成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 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 信用社改革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 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省级地方政府负 责”的改革方案在全国铺开,并先后在各省、市成 立了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全省、市农村 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现有农村 信用社经过改革后分为三种模式: 1.农村信用社;2.农村合作银行;3.农村商业银行
信用社与“四清”运动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信用社(五)
1 2 3
贫下中农管 理信用社
承担对社财 务辅助与管 理
支援农业学 大寨
农业银行第三次管理的十七年(六)
1 2 3
行社联营
信用社体制的初步改革 行社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深化信用社改革(七)
1 2 3 4
省联社大同办事处成立
县级联社实现统一法人治理结构
第二讲:大同农村信用合作史
一、早期的金融形式
大同市与雁北地区(二)
二、大同市与雁北地区
雁同地区信用合作的普及(三)
1 2 3 4
农村金融小组
试建农村信用合作社 普及农村信用合作社
信用社的巩固与发展
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的信用合作(四)
1 2 3 4
整社建站
信用社经营管理权下放 豁免贷款
第一讲: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史
一、解放前的山西信用合作
1 2
抗日战争前 抗日战争根据地与解放区时期
解放后的山西信用合作
二、解放后的山西信用合作 1.实现信用合作化 2.信用社成为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 (1)成为国家银行基层机构的特征 (2)国家银行对信用社的管理 (3)行社脱钩 3.信用社体制改革与发展
农村信用社沿革

农村信用社沿革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主要的合作金融组织形式。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县联社是经批准设立,由所在县(市)农村信用社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农村信用社服务的经济联合组织。
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运行机制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大连市农村信用社从成立至今已有几十年发展历程,其间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是农村信用社恢复和发展的时期。
国家决定把信用社交给农业银行管理。
在农业银行的领导和管理下,农村信用社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离合作金融组织的特性越来越远。
——从1984年提出对农村信用社进行重大改革到1996年国务院提出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是信用社向合作制道路迈进的初步改革时期。
1984年,国务院105号文件转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提出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其合作性质,即恢复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
1987年,大连金州区农村信用联社作为全国试点,与农业银行脱钩,截至1996年底,庄河、瓦房店、普兰店、长海、旅顺、开发区、甘井子农村信用联社分别完成与农业银行脱钩工作,这一时期,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项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1996年国务院决定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开始,农村信用社开始真正走向合作办社的道路。
1996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指出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
大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由辖内八家县级联社入股,于2000年5月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