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1)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1/2 公顷,1/4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耕地 12 公顷需要多少小时?

(2)一台节能冰箱每天耗电 3/4 千瓦时,学校食堂有 3 台这样的冰箱,一个月(按 30天计算)一共耗电大约多少千瓦时?

(3)六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六( 1)班捐了 150元,六( 2)班比六( 1)班多捐了 1/5,六(1)班捐的钱是六(3)班的 3/4 ,六(2)班和六(3)班各捐款多少元?

(4)甲、乙两站相距 150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行了全程的 3/5 。这辆汽车离甲地有多少千米?离乙地呢?它离甲乙两站全程的中点有多少千米?

(5)某天下雪,双联公司有 1/9 的职工迟到,第二天仍然下雪,迟到的人数是第一天的 3/4 第二天准时上班的职工是全公司职工的几分之几?

(6)吴叔叔在家铺地砖, 5/2 小时铺了 3/4 平方米,平均 1 分钟能铺多少平方米?铺 1 平方米要多少小时?

7)一套服装,上衣 120元,是这套服装价钱的 3/5 ,裤子多少元?

8)一瓶油,连瓶共重 11 千克,用掉 3/5 的油后连瓶共重 4.7 千克,瓶中原有油多少千克?

一、填空。

1.五年级有男生 x 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1.2 倍,则女生有()人,五年级共有学生)人。

新课标第一网

2.—堆煤,每天烧m千克,烧了 a天,还剩b千克,这堆煤有()千克。

3.( )比23的3倍多2, 84 比( )的3倍少9。

4?三个连续偶数,中间一个数是 a,那么最大的数是( ),如果它们的平均数是24,那 么这三个数是( )。

5?—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a 千米,客车开出2小时后,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 甲地,每小时行b 千米,货车开出3小时后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6.网球队与排球队每队的人数都是 x 人,网球队有 5组,排球队有 7组,网球队有( ) 人,排球队有( )人,排球队比网球队多( )人,排球队与网球队共有( ) 人。

二、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再列出方程。

1.甲乙两工程队同时从两端相对修一条长 5400米的公路, 一共修了 5天,已知甲队每天修 540米,乙队每天修 x 米。( ) +( ) =公路 的全长

方程:

2. 小明买6支同样的圆珠笔,每支x 元,付出15元,找回3元。

) =找回的钱

方程:

3. 校园里有 75 棵柏树,比松树棵数的 3 倍少 1 5棵。校园里有多少棵松树?

方程: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x 与y 的差的5倍,用式子表示是( )

③ C — 2a 3. 一件上衣 85元,比一条裤子价钱的 2 倍少 15元,一条裤子售价多少元?设一条裤子售 价x 元,正确的方程是( )。

① 2x+ 15= 85 ② 2x — 15= 85 ③ 85— 2x= 15

4 .方程30— 2x= 30的解是( )。

① x= 30 ② x= 15 ③ x= 0

5?用两个边长都是a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①8a ②2a2

③6a 四、解方程。

5x —2.7=2.8 ) =柏树的棵数

① x — 5y ② 5x — y ③5 (x — y)

2.长方形的周长是C 厘米,长是a 厘米,宽是( )厘米

2.6x+5.7x=49.8

7.5x - 2=30 5X 9- 3x= 18

4.8x — 2x- x= 4.5x* 3.6 — 2.4 = 0.6

五、列方程解答。

1.一个数的 5 倍比它的 3 倍多 0. 96 ,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 2 倍加上 1.2 与 1.5 的积,和是 1 3.4 ,这个数是多少?

六、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 .姐姐和弟弟一共有邮票 180 张,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 3 倍。姐姐和弟弟各有邮票多少张?

2.小明和小颖每天坚持跑步,小明每秒跑 5.5 米,小颖每秒跑 4.5 米。

( 1 )如果他们站在 1 00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几秒后两人相遇?

(2)小明和小颖站在 100 米的跑道的起点处,小颖站在他前面 1 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追上小颖?

3.一块梯形麦田,面积是 540 平方米,高 18 米,上底是 20 米,下底是多少米?

4.妈妈买了一个金鱼缸和 8 条金鱼,一共用去 31 元。其中金鱼缸的价钱是 15 元,平均每条金鱼的价钱是多少元?

5.一根铁丝长 54 厘米,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使长是宽的 2 倍,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6.两块布料,第一块长 148 米,第二块长 100 米。两块布料各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第块剩下的长度是第二块的 3 倍。两块布料各剩多少米?

1.一个植树小组去栽数,如果每人栽 5 棵,还剩下 14 棵树苗;如果每人栽 7 棵,就缺少 4 棵树苗。问这个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2.小明、小刚两人练习100m赛跑,小刚每秒跑6.5m,小明每秒跑7m,若小刚比小明先跑1s, 则小明经过几秒可以追上小刚?

3.两堆吨煤,第一堆煤有 50 吨,第二堆煤有 40 吨,现在两堆煤各用去相同的吨数,第堆剩下的吨数是第二吨剩下吨数的 2 倍。两堆煤各剩多少吨?

4.一个植树小组去栽数,如果每人栽 7 棵,还剩下 16 棵树苗;如果每人栽 9 棵,就缺少 8 棵树苗。问这个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4.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 3 分米后,得到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比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48 平方分米,原来正方体的体积是( )。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24分米,宽是 16分米,高是 1 9分米。锯掉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后,剩下部分的体积是( )。

6.甲仓库比乙仓库多存粮 24吨,如果从甲仓库运走 4 吨,则甲仓库的存粮吨数是乙仓库的

3 倍。两个仓库共存粮( )吨。

7.一根绳子长 16 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1/4 ,第二次用去剩下的 1/3 ,两次共用去( ) 米。

8 .已知AX 7/8=BX 8/7=C- 8/9 ( A不为0),把A、B、C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

9.甲数是 0. 75,乙数是甲数的倒数,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积是( ),

甲数占乙数的( )。

10.六(2)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2/5,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人数占

全班的( )。

11 .六( 1 )班人数的 2/3 与六( 2)班人数的 3/4 相等,六( 1 )班人数占六( 2)班人数的 ( )。

12.科技兴趣小组的人数在 40-50 之间,女生人数占男生的 5/6 ,科技小组男生有( ) 人,女生有( )人。

13.两个自然数的倒数和是 7/12,那么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14.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5/12,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DE的长是( ) 厘米。

15.先找规律再填空。

3/4 、 1 、 4/3 、 16/9 、( )、( ) 新课标第一网

1/2 、 1/6 、 1/12、 1/20、(

、判断题

1.两个分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分数的商。

2.有 1 吨化肥,运走 3/5 ,还剩 2/5 吨。

3.一个自然数乘真分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这个自然数

4.计算结果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 1/2 ,第二根用去 1/2 米,余下的长度相等。

6.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上,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 6 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8.把一个表面积是 30 平方厘米的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15 平方厘米。

三、选择题。

1.一个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至多有()个面相等。

A.2 B .4 C.6

2.两个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

A. —定相等 B ? 一定不相等 C ?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3.一个瓶子装满水是 600毫升,那么 600毫升是这个瓶子的()

A.重量 B .体积 C .容积

4.把一根长 9分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长是 3分米的 3小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2.4 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3.6 B.5.4 C.7.2

5 .王大伯家养了鸡、兔若干只,数数头一共有 14 个,脚一共有 48 只,那么鸡有()只

A.6 B.4 C.3

6.把五( 1)班学生的 1/5 调到五( 2)班后,两个班的学生人数正好相等,原来五( 2)班的学生数是五( 1)班的()。

A.2/5 B.3/5 C.4/5

7.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 3次,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1 份是这张纸的()。

A.1/3 B.1/6 C.1/8

8.一种商品先提价 1/10 ,再降价 1/10 ,现价与原价相比()

A.降低了 B .提高了 C .不变

五、解决实际问题。

1.一本故事书共 480 页,小明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 1/4 ,第二天看了余下的 1/3 ,第三天应从多少页看起? 2.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 B两地相对开出,当甲车行至全程的3/5时,乙车行了全程的3/4,这时甲、乙两车相距70千米。求A B两地的路程。

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执教者: 执教时间:2014.05.06执教内容:教材p63-64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两部计算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实际问题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来比比看哪位同学最会动脑筋、最有办法) 二、交流共享 1.创设问题,了解题意 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3情境图。 要求学生自己先观察情景图、读题。 同桌互相交流:图里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车上原来有34人,到站后有15人下车,又有18人上车。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从图里知道:车上原来有34人,到站后有15人下车,又有18人上车这些信息叫已知条件,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是要求的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先自己想想,在小组里讨论

说说你思路,准备怎样算。引导学生交流思路。 汇报讨论结果: ⑴先减后加: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34- 15=19(人)19+18=37(人) ⑵先加后减: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 34+18=52(人)52-15=37(人) ⑶先减后加:先用减法算出上车的比下车的多几人,再用34人加上多的几人。18-15=3(人)34+3=37(人)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 小结:一道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无论是用哪种方法答案都是一样。 3.列式解答,检验确认 要知道上面的解答过程是否正确,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同桌交流、讨论) ⑴可以用求出的离站时车上的人数,减去上车的人数,加下车的人数,看是否等于原来车上的人数。 ⑵用一种方法计算结果,看结果是不是一样。让学生选择方法自己列式检验,看结果对不对。 交流检验方法。 4.回顾反思 引导: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同桌讨论,学生回答 小结:刚才的问题用加减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解决问题时,第一步要弄清楚题里的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第二步找出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确定解题思路),第三步列出算式解答,第四步检验。 小结:对于一道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写到课本P63。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读] 本文以习题教学中,如何创设实践型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目标做一些探索讨论。 传统习题教学中,在创设物理问题情景时,只注重知识和方法的渗透和运用,问题背景比 较理想化,缺乏实践性,有些甚至与实践相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 新课程理念下习题教学中应改变传统问题模式,创设创新的实践型的问题情景,使问题背景 实践化(来源于生活和自然、来源于科技应用、来源于科学研究、来源于现代化和信息化), 使习题教学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和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本文以习题教学中,如何创设实践型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 践能力实现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目标做一些探索讨论。 一、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 能力 物理学的很多理论都是人们在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思维建立的, 自然和生活中很多现象中包含了物理学知识和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自 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素材作为物理问题背景,使创设的问题成为集物理知识、方法和实践背景 于一体的创新综合问题。 (1)选择问题背景时要求问题背景的普遍性,即问题背景应取 材于高中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和生活物理背景。例如:光现象(日、月偏食,海市蜃楼,光 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体育运动中的物理(跳高、跳远、跳水、杂技等),工农业生产中的 问题,军事中的物理问题,家用电器使用等,避免出现偏、怪及生疏的背景。 (2)编 制问题时应突出主干,注重渗透高中物理中一些重要的知识、模型。例如:力和运动、动量 和能量、电场和磁场等知识及匀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等模型。编制的问题应注意原型化。 (3)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时,应加强解决实际原始问题思路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让 学生掌握把原始物理问题抽象为理想化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班级()姓名() 1、美术组有26人,书法组比美术组多8人,合唱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合唱组 有多少人? 2、书法组有23人,绘画组再多2人就是书法组的2倍。舞蹈组的人数是书 法组的4倍。 (1)、绘画组有多少人? (2)、舞蹈组比书法组多多少人? 3、 72元比篮球便宜46元比篮球贵19元 (1)买2个排球多少元? (2)小宇有82元,再存多少元就可以买到一个足球? 4、游乐场一张成人票88元,一张儿童票50元。 (1)、王老师带着3个小朋友去玩,一共要多少元? (2)、元旦期间,该游乐场儿童票半价,3个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一共要多少钱? 5、妈妈带100元去超市,买一箱牛奶用去58元,剩下的钱买笔记本,每本笔记本 5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6、一个长方形,宽是6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二班级()姓名() 1、某地去年四月份的降水量是18毫米,五月份的降水量是29毫米,六月份的降水量是54毫米,七月份的降水量比前三个月降水量的总数还多15毫米。七月份降 水多少毫米? 2、果园里有苹果树256棵,梨树比苹果树少74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2倍。桃树有 多少棵? 3、学校田径队有48人,合唱队的人数比田径队的2倍多16人,乒乓球队的人数比田 径队的2倍少16人。 (1)学校合唱队有多少人?(2)学校乒乓球队有多少人? 4、星光小学的每个教室里安装9组日光灯和4台吊扇,一共安装了216组日光灯。星 光小学一共有多少个教室?一共安装了多少台吊扇? 5、笑笑过生日,她准备请31位朋友到餐厅吃饭,每张桌子可以坐4个人,请你算一 算,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6、一本90页的科普故事,已经看了42页,剩下的每天看8页。还要多少天看完? 7、湖滨初级中学一共有3个年级。一年级有男生120人、女生123人,二年级比一年 级少15人,三年级比一年级多22人。 (1)二年级有多少人?(2)三年级有多少人? 8、停车场有12辆卡车,大客车的数量是卡车的4倍,小汽车开走9辆就和大客车同样 多,小汽车有多少辆?

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加法:把数合起来;减法:(1)从总数里去掉;(2)求()比()多几或少几?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和审题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自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真棒!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 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预设: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1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减法第2种(板书)。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四、练习巩固 1、激发兴趣: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带了很多礼物来,想要吗?那就来夺星行动吧。 2、一星题:(见练习纸1)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展示错例,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3、二星题:(见练习纸2)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分享错题,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4、三星题:(见练习纸3)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减法加法1、从总数去掉把数起来2()比()多几或少几,求相差数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顺利里完成学习任务。但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可以该进一下:1、在知识整理部分,老师应该设计一表格让学生回家进行填写,这样学生比较清晰明了该干些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举例加减法问题时,可以让学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高起专毕业报告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学号:115364280001 姓名:林炳星 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学习中心:海鲜人才市场厦门分布奥鹏 教学站: 专业:工程管理 完成日期:二O一三年三月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结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见,《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初中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基本要求,同时,培养初中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状况并不理想。例如,有的学生不能把实际问题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缺少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一旦改变实际情境就无从下手了;还有一些学生对于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猜想等思维方式去考察问题并运用一些数学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课堂实际教学,对这些问题的成因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每当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时,如果第一个感觉是畏惧,那无疑会给解决问题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要想顺利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要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必要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况。 (一)、创造良好的情境 良好的情境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理解、探索的情境。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为此,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为学生开动脑筋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条件,使其在新的情境下激起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兴致。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常不能一步到位,而是需要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不妨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引导。通过学生把疑问一个个地击破与教师的连续鼓励,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运用马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马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下将从国家和自身两种情况举例说明。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

利用单位1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单位1”求解实际问题: 1、在关键句中找实际问题 “单位1”在______________字的后面,_______的前面。如果句子中没有关键字,就找分率的前面。 2、“占”,“是”“比”字相当于_______;“的”字相当于_______。 3、列数量关系式 (1)、分率前面是“的”字 单位“1”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1”未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率前面是“多”或“少”字(出现“多”字,用“+”;出现“少”字,用“-”) 单位“1”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1”未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做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列数量关系式()(2)甲的6/7相当于乙。()列数量关系式()(3)乙的5/9与甲相等。()列数量关系式()(4)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少1/8。()列数量关系式()2.学校买来新书240本,其中的2/3分给五年级。这里是把()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级分到多少本?列数量关式()。3.五年级一班参加课外小组的有40人,五年级二班参加的人数是五年级一班的 4/5。这里是把()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二班参加多少人列数量关系式是()。 4.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5/6,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4/3。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看作单位“1”,列数量关系式是()。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看作单位“1”,列式是()。 二、解决问题 1.阳光小学有男生7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这个学校有女生多少人?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2、鸭的孵化期是鹅的5/6 ,鸭的孵化期是30天,那么鹅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会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三、教学过程: 1、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师:请同学们默读,然后说说这道题让干什么? 师:请你具体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信息有点多,怎样整理这些信息可以令我们一目了然呢? 根据学生意见,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信息: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2.合作交流,分析解决。 (2)讨论: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方法一:笔算。 元(元) 61.2+21.2=82.4(元),100-82. 4=17.6(元),17. 6>10,所以用剩下的钱够买10元一盒的鸡蛋。 方法二:估算。1袋大米不到31元,2袋大米不到62元;肉的价钱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所以用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3)赏析评价,重点研讨。 引导全班同学逐一分析上述不同的方法,在肯定前面两种方法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估算方法。 ○1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 ○2设问:除了上述的估算方法外,你还可以怎样估算? ○3追问:那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你也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1)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1/2 公顷,1/4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耕地 12 公顷需要多少小时? (2)一台节能冰箱每天耗电 3/4 千瓦时,学校食堂有 3 台这样的冰箱,一个月(按 30天计算)一共耗电大约多少千瓦时? (3)六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六( 1)班捐了 150元,六( 2)班比六( 1)班多捐了 1/5,六(1)班捐的钱是六(3)班的 3/4 ,六(2)班和六(3)班各捐款多少元? (4)甲、乙两站相距 150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行了全程的 3/5 。这辆汽车离甲地有多少千米?离乙地呢?它离甲乙两站全程的中点有多少千米? (5)某天下雪,双联公司有 1/9 的职工迟到,第二天仍然下雪,迟到的人数是第一天的 3/4 第二天准时上班的职工是全公司职工的几分之几? (6)吴叔叔在家铺地砖, 5/2 小时铺了 3/4 平方米,平均 1 分钟能铺多少平方米?铺 1 平方米要多少小时? 7)一套服装,上衣 120元,是这套服装价钱的 3/5 ,裤子多少元? 8)一瓶油,连瓶共重 11 千克,用掉 3/5 的油后连瓶共重 4.7 千克,瓶中原有油多少千克? 一、填空。 1.五年级有男生 x 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1.2 倍,则女生有()人,五年级共有学生)人。 新课标第一网 2.—堆煤,每天烧m千克,烧了 a天,还剩b千克,这堆煤有()千克。

3.( )比23的3倍多2, 84 比( )的3倍少9。 4?三个连续偶数,中间一个数是 a,那么最大的数是( ),如果它们的平均数是24,那 么这三个数是( )。 5?—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a 千米,客车开出2小时后,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 甲地,每小时行b 千米,货车开出3小时后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6.网球队与排球队每队的人数都是 x 人,网球队有 5组,排球队有 7组,网球队有( ) 人,排球队有( )人,排球队比网球队多( )人,排球队与网球队共有( ) 人。 二、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再列出方程。 1.甲乙两工程队同时从两端相对修一条长 5400米的公路, 一共修了 5天,已知甲队每天修 540米,乙队每天修 x 米。( ) +( ) =公路 的全长 方程: 2. 小明买6支同样的圆珠笔,每支x 元,付出15元,找回3元。 ) =找回的钱 方程: 3. 校园里有 75 棵柏树,比松树棵数的 3 倍少 1 5棵。校园里有多少棵松树? 方程: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x 与y 的差的5倍,用式子表示是( ) ③ C — 2a 3. 一件上衣 85元,比一条裤子价钱的 2 倍少 15元,一条裤子售价多少元?设一条裤子售 价x 元,正确的方程是( )。 ① 2x+ 15= 85 ② 2x — 15= 85 ③ 85— 2x= 15 4 .方程30— 2x= 30的解是( )。 ① x= 30 ② x= 15 ③ x= 0 5?用两个边长都是a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①8a ②2a2 ③6a 四、解方程。 5x —2.7=2.8 ) =柏树的棵数 ① x — 5y ② 5x — y ③5 (x — y) 2.长方形的周长是C 厘米,长是a 厘米,宽是( )厘米 2.6x+5.7x=49.8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第3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页。 教学目标: 能正确用两位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领悟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 体会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3. 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看图,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 小结: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4+18—15或34—15+18. 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解答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 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线段图,可以先算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再减去用去的。 学生列式计算。 订正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请同学板演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120—60是什么意思,再加80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丁丁的班级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会游泳的32人,会溜冰的29人。) 提问: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了增加就加,减少就减。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解决实际问题典型题()

一年级下册解决实际问题(典型题) 1、P10.5.(类似题P11.4,P15.10,P46.9,P54.4,P60.3) 白兔和黑兔一共有13只, (1)黑兔有5只,白兔有多少只? (2)白兔有8只,黑兔有多少只? 2、P61.5 (1)做了24件上衣和35条裤子,还要做多少件上衣,就能和裤子配套? (2)木工叔叔为光明小学做桌椅,已经做了66张课桌和39把椅子,还要做多少把椅子才能和课桌配套? 3、P62.7 (1)桌子已经有20张,椅子才4把,有48个人开会,还要搬多少张桌子和多少把椅子? (2)服装厂要做56套校服,已经做了24件上衣和35条裤子,还要做几件上衣和几条裤子,才能完成任务? 4、P65.11 (1)小明写了23个字,小英写了26个字,小明再写几个,就和小英同样多? (2)(第四、五单元复习B卷,八题6) 小红得了22颗★,小敏得了35颗★,小红再得多少颗★就和小敏同样多?

5、够不够题 (1)P10.3 篮球6元,乒乓球拍10元,羽毛球拍12元,每样买一件,30元够么? (2)P17.6 左边有17个皮球,右边有9个,每箱装25个,全部放进纸箱里,能装下么? (3)P86.5 一年级一班有男生18人,女生19人,没人借一本书看,40本够不够? (4)上衣68元,帽子7元,妈妈带了7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够不够? (5)(四、五单元B卷八题1)一(1)班参加春游的有38人,一(2)班参加春游的有40人,给他们两个班没人发1瓶牛奶,够不够? (6)(练习册P65.4)一(1)班搬来2箱牛奶,每箱25袋,分给每人1袋,全班48人,够么? 6、 (1)(P93.7)李叔叔收了一批鸡蛋,前3天卖出64个,还剩6个,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鸡蛋? (2)(P49.5)商店里有一批伞,3天卖出54把,还剩5把,这批伞原来有多少把? 7、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加法)P47 (1)已经拼好了21块,还有3块,一共有多少块拼板? (2)送给小朋友35个,还剩15个,一共做了多少个?

三年级解决实际问题(1)

三年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差额等分问题,掌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差额等分问题的解题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观察思考,总结出差额等分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方法,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一、复习引入 1.摆一摆:根据所给信息,提出问题。 第一排:●●●●● 第二排:●●● 生1:第一排和第二排共有多少个? 生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 生3: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 生4: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就和第一排同样多? 生5:第一排去掉几个就和第二排同样多? 生6:两排相差多少个? 小结:同学们对于已知的两个数量,我们可以提求和的问题,可以提求差的问题,还可以提有关倍的问题。 2.试一试:根据所给信息,谁愿意提问题? 第一排:●●●●●●●● 第二排:●●●●

过渡:同学们对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再学习点新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移一移 1. 第一排:●●●●● 第二排:●●● 2.理解题意,动手操作 第一排:●●●● 第二排:●●●● 3.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从哪移到哪?为什么只移动1个? 活动二: 1.看懂信息,读懂问题 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人就同样多了? 2.读懂了这道题,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它? 生1:摆的方法。 生2:计算的方法。

生3:你对书上的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看法? 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点拨。 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3.小结:这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怎样把两种数量不同的量转化为数量相同的量。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移多补少)它有什么规律吗?学生交流。 板书:把差等分 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先求差,再等分) 三、巩固提高 1.请你帮他们调整一下,是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提示:获取信息,寻找问题,确定解决办法,列式计算。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要使两人玻璃球个数同样多,小华要给小红多少个玻璃球?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不的应用意识,养成度量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3。 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看图,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 小结: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4+18-15或34-15+18。

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解答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 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线段图,可以先算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再减去用去的。 学生列式计算。 订正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请同学板演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120—60是什么意思,再加80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丁丁的班级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会游泳的32人,会溜冰的29人。) 提问: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了增加就加,减少就减。

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张俊陈福满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万方 3000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数学的学习的过程和现实生活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已经提出了数学学习要做到从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关键字:数学学习;生活实际;抽象;问题 正文: 新课程标准对于当前我国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这就要求当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做好学生学习空间的扩展工作。对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让学生们能够做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实现学习素材,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知识的空间。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引并引进具有时

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内容。例如,我们学校举行公开课“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根据生活中经常做的买菜呀、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女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小同的菜……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再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应用题”时,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录象:一辆公交车上有28人,到了第一站下来15人,又上来9人,车上共有几个人?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小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方法的练习,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思维方法等都为解决问题服务,而问题的解决不是独立于生活之上的,而是融入生活实际当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总结方法,提升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面对相对、相向等许多名词,学生很难一下找准对策,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运动场上,采取比赛、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相关问题,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化解难点。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简化数学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分析能帮助学生找准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解决问题有三个重要环节: 1、完整地系统审清题意; 2、把握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3、正确地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一、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读题,明确哪些是已知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可能是一个直接未知数,也可能是一个间接未 知数。 3、列方程:先确定一个等量关系,再用含所设未知数的字母代数式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3、解方程: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 4、检验:检验所求出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 5、答:用总结性的语言写出题目最终答案。 常见类型 1、传播问题 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2、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3、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多少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2、循环问题 1、在一次象棋比赛中,实行单循环赛制(即每个选手都与其他选手比赛一局),每局赢者记2

分,输者记0分,如果平局,两个人各记1分,今有4个同学统计了比赛中全部选手得分总和,结果分别是2005、2004、2070、2008,经核实确定只有一位同学统计无误,试计算这次比赛中共有多少名选手参赛。 2、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共比赛45场比赛,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赛? 3、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次比赛,共比赛90场比赛,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 赛? 4.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这个小组共有多少名同学? 3、平均率问题 M=a(1±x)n n为增长或降低次数M为最后产量,a为基数,x为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平均率和时间相关,必须弄清楚从何年何月何日到何年何月何日的增长或降低率。 平均增长率问题 1、某电脑公司2000年的各项经营收入中,经营电脑配件的收入为600万元,占全年经营总收入的40%,该公司预计2002年经营总收入要达到2160万元,且计划从2000年到2002年,每年经营总收入的年增长率相同,问2001年预计经营总收入为多少万元? 2、为了美化环境,某市加大对绿化的投资,2007年用于绿化投资20万元,2009年用于绿化的投资25万元,求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设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A、20x2=25 B、20(1+x)=25 C、20(1+x)2=25 D、20(1+x)+20(1+x)2=25 3、某农机厂四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182万个,设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产量的增长率为x,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A、50(1+x)2=182 B、50+50(1+x)+50(1+x)2=182 C、50(1+2x)=182 D、50+50(1+x)+50(1+2x)=182 4、为了让江西的山更绿,水更清,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确保到2010年实现全省森林覆 2

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课题:解决实际问题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用两位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领悟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体会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3. 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看图,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 小结: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4+18—15或34—15+18. 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解答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 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线段图,可以先算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再减去用去的。 学生列式计算。 订正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请同学板演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120—60是什么意思,再加80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丁丁的班级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会游泳的32人,会溜冰的29人。) 提问: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初一数学: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与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类似,即: 第一步: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全部意义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 第二步: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一般是直接设未知数,也可根据题目实际间接设未知数; 第三步:列根据找出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第四步:解解出所列的不等式; 第五步:答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并写出答案。 在以上步骤中,审题是基础,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是关键,而根据题意找出不等关系是解题难点。 解析:分别表示出两次买鱼的钱和卖鱼的钱,根据“赔了钱”,列不等式,推导出a 与b的关系。 答案:解:两次买鱼的钱为:3a+2b,卖鱼的钱为:55 2 a b + 。 根据题意,得:3a+2b>55 2 a b + 解得,a > b。 所以选A。 点拨:“赔了钱”表明买鱼的钱大于卖鱼的钱,这是本题的不等关系。 例题2为支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某市民政局组织募捐了240吨救灾物资,现准备租

如果计划租用6辆货车,且租车的总费用不超过2300元,求最省钱的租车方案。 解析:根据设租用甲种货车x 辆,则租用乙种6-x 辆,利用某市民政局组织募捐了240吨救灾物资,以及每辆货车的载重量得出不等式求出即可,进而根据每辆车的运费求出最省钱方案。 答案:解:设租用甲种货车x 辆,则租用乙种6-x 辆, 根据题意得出: 45x +30(6-x )≥240, 解得:x ≥4, 则租车方案为:甲4辆,乙2辆;甲5辆,乙1辆;甲6辆,乙0辆; 租车的总费用分别为:4×400+2×300=2200(元),5×400+1×300=2300(元), 6×400=2400(元)>2300(不合题意舍去), 答:最省钱的租车方案是租用甲货车4辆,乙货车2辆。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已知找出不等关系,列不等式求出所有方案是解题关键。 例题3 甲、乙两商场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的部分按90%收费;在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出50元的部分按95%收费,设小红在同一商场累计购物x 元,其中x >100。 ( (2)当x 取何值时,小红在甲、乙两商场的实际花费相同? (3)当小红在同一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时,在哪家商场的实际花费少? 解析:(1)根据已知得出100+(290-100)×90%以及50+(290-50)×95%,进而得出答案,同理即可得出累计购物x 元的实际花费; (2)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求出5095%(50)x +-,10090%(100)x +-相等,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3)根据5095%(50)x +-与10090%(100)x +-相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解:(1)在甲商场:100+90%×(290-100)=271, 10090%(100)x +-; 在乙商场:50+95%×(290-50)=278, 5095%(50)x +-; (2)根据题意得出: 10090%(100)x +-=5095%(50)x +-, 解得:x =150, ∴当x =150时,小红在甲、乙两商场的实际花费相同。 (3)由10090%(100)x +-<5095%(50)x +-, 解得:x >150, 10090%(100)x +->5095%(50)x +-, 解得:x <150, ∴当小红累计购物大于150元时,选择甲商场实际花费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