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菌作用辨析

合集下载

22种中草药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22种中草药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22种中草药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中草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草药体外抗菌学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显示,许多中草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本文将介绍22种中草药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1. 黄芩(Huang Qin):黄芩具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多种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

2. 当归(Dang Gui):当归可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细菌的生长。

3. 莪术(E Zhu):莪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4. 丹参(Dan Shen):丹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

5. 白芍(Bai Shao):白芍可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6. 当归(Dang Shen):当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7. 山楂(Shan Zha):山楂具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8. 牛蒡子(Niu Bang Zi):牛蒡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具有抗菌活性。

9. 郁郁葱葱(Yu Yu Cong Cong):郁郁葱葱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0. 菊花(Ju Hua):菊花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

11. 蓝根(Lan Gen):蓝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

12. 萝卜(Ruo Bo):萝卜具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13. 桂皮(Gui Pi):桂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

14. 钩藤(Gou Teng):钩藤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15. 红景天(Hong Jing Tian):红景天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6. 金银花(Jin Yin Hua):金银花具有对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17. 藏红花(Zang Hong Hua):藏红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活性。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详解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详解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详解中药中有许多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的草药。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草药。

1.黄芩: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胆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它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2.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等疾病。

它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远志苷和银杏黄素,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3.黄连:黄连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如黄连素和小檗碱,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4.白芷:白芷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消肿等功效。

它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等疾病。

5.天花粉:天花粉具有祛湿解毒、杀虫排脓等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和感染。

6.三七:三七具有止血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

它含有多种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和创伤感染。

7.苍耳子:苍耳子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利湿等功效。

它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痈疮等皮肤感染疾病。

8.地肤子:地肤子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消肿的功效。

它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痤疮、蛇虫咬伤等疾病。

9.枳壳:枳壳具有理气止痛、祛湿杀虫等功效。

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和挥发油,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痛、腹泻和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10.大青叶: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等功效。

它含有多种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抗感染神器中药对细菌感染的疗效

抗感染神器中药对细菌感染的疗效

抗感染神器中药对细菌感染的疗效近年来,细菌感染成为了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科学家们开始探索中药在治疗细菌感染中的潜力。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疗法,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一些抗感染神器中药在细菌感染疗效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1.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辛、苦、温、香的性味,归属于平肝祛湿药。

研究表明,陈皮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陈皮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

2. 黄芩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苦、寒的性味,归属于清热泻火药。

研究发现,黄芩中的黄芩素是一种有效的抗菌成分,可以抑制多种耐药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黄芩还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能够降低细菌感染引起的病情严重程度。

3.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甘、寒的性味,归属于清热解毒药。

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对抗多种细菌感染。

金银花还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机体抵抗细菌感染的侵袭。

4. 紫草紫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辛、苦、寒的性味,归属于清热凉血药。

研究发现,紫草中的紫草素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感染的病情发展。

紫草还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有助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创伤愈合。

总结起来,中药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其难以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有效地治疗细菌感染。

此外,中药还具有辅助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细菌感染的再次发生。

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神器中药,我们有望在细菌感染疗效方面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字数:505)。

中药的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引言中药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药理活性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不断加剧,对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变得更为迫切。

本文将探讨中药的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药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药抗菌作用分类中药的抗菌作用可分为直接抗菌和间接抗菌两种方式。

直接抗菌作用直接抗菌作用是指中药具有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很多中药都含有一定的抗菌成分,如黄连、青蒿素、大蒜等。

通过体内或体外实验,可以验证中药的直接抗菌作用。

间接抗菌作用间接抗菌作用是指中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增强机体对抗菌能力。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对抗细菌感染。

二、常见中药的抗菌机制研究1. 黄连黄连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研究表明,黄连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酶活性和破坏菌膜结构来发挥抗菌作用。

2. 青蒿素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药物,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青蒿素能够干扰细菌的DNA、RNA合成,导致细胞内的代谢障碍和细胞死亡。

3. 大蒜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大蒜素被广泛研究,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

大蒜素可通过与细菌中重要酶的结合,破坏细菌的生理代谢过程,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4. 红景天红景天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和肝炎等疾病。

研究发现,红景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抑制抗菌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三、中药抗菌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 抗菌活性成分的筛选利用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地从中药中分离出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2. 抗菌作用的机制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者们深入研究了中药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包括影响细菌信号传导系统、酶的活性和代谢通路等。

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草药

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草药

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草药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草药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草药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都证明有很多中草药有抑菌、杀菌作用,如黄连、黄柏、黄芩、连翘、金银花等,其不仅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而且对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也有抗菌效果五种天然消炎中草药1、呼吸道感染: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常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甚至肺炎。

现代药理学发现,金银花等对上述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金银花能宣散风热,连翘能散结、消肿,鱼腥草可清热解毒。

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吐黄痰等症状时,一般可以选择含有金银花的药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如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等。

但要注意的是,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吐稀白痰等症状时不宜用。

2、肠道感染:用黄连、黄柏、白头翁细菌性腹泻,可以用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药物。

现代研究发现,黄连等对引起腹泻的上述细菌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出现粪便恶臭、便黄而黏、腹痛等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头翁汤,它由黄连、白头翁、黄柏组成。

也可以使用黄连素片等含有黄连的中成药。

但需提醒的是,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患者应在明确是上述细菌引起的腹泻时才可使用。

并且,如果同时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应马上就医。

3、尿路感染:用海金沙、车前子尿路感染在细菌感染中较常见。

海金沙、车前子等能利水通淋、清热解毒,对肠杆菌等引起的尿路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服用车前子、海金沙等组成的中药汤剂鱼败银海汤,或尿感宁冲剂、三金片等中成药,可治疗急慢性尿路感染所致的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黄、下腹胀痛等。

但是,孕妇不宜服用。

4、皮肤感染:用马齿苋、蒲公英马齿苋、蒲公英等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皮肤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疮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马齿苋洗方,它由马齿苋、蒲公英、如意草、白矾等组成。

但脾胃虚弱、大便泄泻者及孕妇不宜用。

5、阴道炎:用苦参、蛇床子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中霉菌和细菌性感染是常见病因。

可以抗菌的中药有哪些这三种抗菌药材很常见

可以抗菌的中药有哪些这三种抗菌药材很常见

可以抗菌的中药有哪些这三种抗菌药材很常见
如果身体有细菌或者是病毒的话很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哦,所以大家要注意一些保健的方法,那么如何抗菌的呢,其实中药材也有很多具有抗菌杀菌的效果的哦,来看看这些可以抗菌的中药材的介绍吧。

1、蒲公英有抗菌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蒲公英可以有抗菌的作用,对于杀菌抗病毒有一定的好处。

2、金银花有抗菌作用
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钩端螺旋体等多种致病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金银花可以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对于提高体质,预防流感咳嗽有好处。

3、黄连有抗菌作用
黄连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时可抑菌,高浓度时则杀菌。

关于抗菌的一些中药材,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抗菌的这些中药材,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对于抗病毒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清热解毒去火,大家可以利用起来,让我们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哦。

常用抗菌中药的药理作用

常用抗菌中药的药理作用

常用抗菌中药的药理作用常用抗菌中药的药理作用黄连药理作用:对痢疾杆菌、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影响细胞DNA复制干扰细菌生长繁殖,抑制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

临床应用:(1)治菌痢黄连、百部各15 g,旱莲草30 g,煎服。

(2)治十二指肠炎香连丸(黄连、木香)。

(3)治伤寒黄连粉口服。

(4)治慢性骨髓炎复方三黄灌注液(黄连900 g,黄柏1 200 g,大黄1 860 g,甘草450 g制成3%无菌溶液)。

(5)治伤口感染枯草散(黄连9 g,枯矾15 g,研粉过100目筛,加葡萄糖粉90 g混匀)。

黄芩药理作用:黄芩所含黄芩甙具有较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以及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抑制作用最强。

临床应用:(1)治额窦炎白芷黄芩汤(含白芷、黄芩各30~60 g),随症加减。

(2)治流脑带菌者用20%黄芩煎剂喉头喷雾。

(3)治甲沟炎四黄煎剂(黄芩15 g,川连9 g,黄柏20 g,生大黄30 g煎煮去渣)浸泡。

(4)预防腥红热黄芩9 g水煎服。

黄柏药理作用:黄柏所含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效,对结核杆菌亦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1)治细菌性痢疾黄柏浸膏。

(2)治肺炎黄柏碱注射液,肌注3 mlo(3)治肺结核0.2%黄柏碱注射液肌注3~6 mlo(4)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黄柏流浸膏。

(5)治慢性盆腔炎三黄、虎杖汤(黄柏、黄芩、黄连各12 g,虎杖30 g)。

(6)治烧伤黄柏1份,榆树皮2份,研粉外用。

大黄药理作用: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有厌氧菌、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链球菌等,抑菌机理与抑制细胞生物氧化酶系及抑制菌体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

临床应用:(1)治细菌性痢疾大黄醇提片口服。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研究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研究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研究中草药在中医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治疗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

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研究。

本文将对中草药的抗菌作用进行探究,内容包括中草药的抗菌机制、常见中草药的抗菌作用及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

一、中草药的抗菌机制中草药的抗菌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细胞膜破坏:某些中草药中含有的化合物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导致菌体死亡。

比如黄连素和盐酸小檗碱等。

2. 抗氧化作用: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这些物质可促进体内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结构的破坏,从而减轻细菌侵袭。

3. 提高免疫力:部分中草药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细胞活性以及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来抑制菌体繁殖。

如黄芩、金银花等。

4. 抗菌素物质:中草药中含有大量的抗菌素物质,这些物质可直接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如田七、连翘、板蓝根等。

二、常见中草药的抗菌作用1. 田七:由于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炎解毒等功效,故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暑、痈肿、疮疡等疾病。

2.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咽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等疾病。

3. 连翘:由于其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故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4.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咽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咽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5.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流感、咳嗽等疾病。

三、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1. 减少抗生素耐药性:中草药具有多种抗菌机制,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轻抗生素的滥用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2. 辅助治疗:在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中草药可以辅助西药治疗,加强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

3. 贯彻中西医结合:中草药与西药的组合应用,可以充分利用两类药物的优势,开展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工作。

总之,中草药在抗菌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药 抗 菌 作 用 辨 析吴立夫(贵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贵州贵阳550025) 在药物的抗感染机理中,抗菌作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基于清热类中药良好的抗感染作用,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此类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70年代时,这一研究达到了高潮。

通常认为清热药中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尤以清热解毒和清热燥湿药较为突出[1]。

此外,非清热类中药的抗菌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中药抑菌试验方法上存在的差异以及迄今为止尚未有判断中药抗菌作用的统一标准等原因,人们对中药抗菌作用的认识还很不一致并存在明显的误区。

一些作者往往用“有抗菌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明显的抗菌作用”等含混的提法表述中药的抗菌作用,甚至认为“清热解毒药临床上可作为中药中的抗生素看待”[1]。

中药究竟有多强的抗菌作用?这种抗菌作用在其对感染性疾病的疗效中到底占据什么地位?这些都是中药药理学必须明确解答的问题。

为此,本文试图根据文献报道和作者自身的试验结果就上述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以和同道商榷。

1 中药究意有多强的抗菌作用?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多围绕清热药进行,人医方面的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上海第一医学院王荣福等研究了四季青、穿心莲、鱼腥草和新桉叶等4种中药针剂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发现这些中药针剂对上述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n i m al Inh ib ito ry Concen trati on,M I C)分别为1 4~1 32、1 2~1 8、1 2~1 8和1 2~1 8,四季青煎剂比针剂抑菌作用稍强,但也仅为1 26~1 211[2]。

以下二则报道部分地印证了上述试验的结果:采用穿心莲煎剂进行的抑菌试验表明,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浓度分别高达5%、20%和40%[3];侯远生等抽取8家制药厂的鱼腥草注射液样品,运用管蝶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其抑菌作用,结果8样品原液对大肠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无抑菌圈,将这些样品稀释成1 4浓度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即可生长[4]。

有关蒲公英抑菌试验的结果也基本一致。

孙淑卿等采用纸片扩散法观察了蒲公英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发现25%、50%和100%的蒲公英煎剂对它们均无抑菌圈[5]。

刘锡光等报道蒲公英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 I C仅为1∶2[6]。

地锦草也是清热解毒药,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 I C仅为1 16,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无抑制作用[7]。

板蓝根和大青叶煎剂杀灭钩端螺旋体的最低浓度仅为1∶100[3]。

知母、栀子的抗菌作用也极其微弱,用平板挖沟法测得知母煎剂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浓度高达1∶1,用试管法测得栀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的M I C也分别为1∶8和1∶2[8]。

有关黄连、黄柏、秦皮等清热燥湿药的抑菌作用也有不少报道。

黄连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 I C 为1∶128[6],对福氏痢疾杆菌、斯密兹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和宋内氏痢疾杆菌的M I C为1∶50~100,对肠炎杆菌、鼠伤寒杆菌的M I C则高达1∶5[7]。

用连续稀释法测得黄柏水煎液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杀菌浓度分别为10%和25%[7]。

用含药平板法测得秦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的抑菌浓度为1∶5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浓度为1∶20[1]。

单味清热药的抑菌作用如此,复方清热药的作用又如何呢?四川医学院林志靖等测定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的黄连、黄柏、大黄等7种中药组成的各种复方的抑菌作用。

由这些药物组成的11种二味药复方抑菌作用较单方增强二倍的有5方,增强四倍的有1方,5种三味药复方抑菌作用增强二倍的有1方,10种四味药复方抑菌作用增强二倍的有4方,3种五味药复方抑菌作用增强二倍的有2方,1种六味药复方抑菌作用未见增强[7]。

由此可见,中药复方抑菌作用即使较单方有所增强,其增强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邢富强等观察了银翘解毒口服液对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其对两种细菌的M I C仅分别为1∶87和1∶238[9]。

赵文忠等研究了由半枝莲、虎杖、败酱草和蒲公英制成的热炎宁冲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其对上述细菌的M I C分别为1∶80~1∶320、1∶20、1∶20~1∶80和1∶5~1∶10[10]。

95中国兽医杂志2002年(第38卷)第4期 学术讨论不少兽医工作者也对中药的抑菌作用进行了观察。

袁福汉报道治疗仔猪白痢有效的羊红膻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无抑制作用[11]。

吴玉贵等发现治疗仔猪下痢有效的老鹳草煎剂(50%)和水醇法提取液(200%)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也无抑制作用[12]。

胡乃宝报道用地锦草、石榴皮制成的煎剂和菖蒲注射液对动物肠炎、下痢有良好治疗作用,但它们对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13]。

作者观察了治疗仔猪黄、白痢有良好疗效的苦参、黄芩、黄柏、白头翁等10种中药的15种制剂对两株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纸片扩散法的结果显示,含这些制剂的纸片周围均未出现抑菌圈,试管两倍稀释法的结果表明,7种制剂在1∶1浓度时即有细菌生长,7种制剂的M I C在1∶2~1∶16之间,抑菌作用最强的金银花提取液的M I C也才1∶32。

作者还比较了一种自制的对仔猪黄、白痢有很好疗效的中草药注射液和氯霉素、乳酸诺氟沙星及硫酸庆大霉素对两株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中药注射液的M I C仅为1∶10,而3种抗菌药的M I C(在原药液基础上的稀释度)则分别达1∶12800、1∶1024000和1∶128000[14]。

时至今日,有关中草药抑菌作用的报道仍屡见不鲜。

郑小波等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白花舌蛇草、黄连和三颗针对大肠杆菌的M I C 仅分别为1∶6~1∶12、1∶16~1∶32和12~1∶4[15]。

杜爱芳等报道由蒲公英、白头翁等制成的“公英泻痢杀”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 I C也仅分别为1∶4和1∶8[16]。

以上列举了几十位人医和兽医工作者采用纸片扩散法、平板挖沟法、含药平板法及试管二倍稀释法就35种中药的40种单方和复方制剂(包括煎剂、注射剂、冲剂或提取液)对18种细菌抑菌作用的研究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供试的中草药制剂中85% (34 40)没有抑菌作用或抑菌作用极其微弱(M I C 在1∶50以内),抑菌作用相对稍强的四季青煎剂、银翘解毒口服液和热炎宁冲剂的抑菌作用(M I C达1∶211~1∶320)也是远不能与抗生素的抑菌作用相提并论的[2]。

2 中药的抗菌作用在其对感染性疾病的疗效中到底占据什么地位?中药的抗菌作用与其对感染性疾病的疗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例如,许多资料都报道四季青、穿心莲、鱼腥草、新桉叶等中药针剂在人医临床应用有效,这是它们的抗菌作用所不能够解释的。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帐,当时这些针剂临床用量是2~4m l,人血量为4000m l左右,即使这些药物全部入血,其血药浓度也在1 1000以下,远远达不到其1 2~1 32的M I C[2]。

热炎宁冲剂对人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这与其1∶20~1∶320的M I C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矛盾[10]。

此外,黄连、黄柏、黄芩、苦参、秦皮等清热燥湿药对肠炎腹泻的传统疗效也不是它们的抗菌作用所能解释的。

有些报道往往用中药中有效成分单体的浓度来表述这些中草药的抑菌作用,例如,地锦草素在0.32 m g m l时对绿脓杆菌、0.16~0.63m g m l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1%苦参碱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1],白毛夏枯草抑菌有效成分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10m g 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较稳定的抑菌作用[17],等等。

然而,由于中药中有效成分单体的含量通常较低甚或极微,因此用有效成分浓度表述的抑菌作用往往给人以错觉。

如苦参中苦参碱的含量约为1~2.5%[18],要使苦参碱的血药浓度达到1%,即使全部吸收入血,一个体重50kg的动物至少要服用苦参1750g,这显然是不可能办到的。

此外,有人认为要使木犀草素的血药浓度达到10m g m l,人一次至少要服用白毛夏枯草40g[17]。

中药抑菌作用与其临床疗效之间的矛盾也往往反映在兽医文献中。

例如,鞠洪涛等观察鱼腥草、大蒜油、败酱草、鱼腥草+连翘、黄柏+蒲公英+黄芩等11种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时,发现除大蒜油等少数中药对大肠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外,其他中药抑菌作用较弱或没有抑菌作用,认为这“与治疗效果有出入”,“有待进一步试验”[19]。

羊红膻注射液虽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但其对仔猪白痢的治愈率高达98.5%[11]。

老鹳草制剂对大肠杆菌也无抑制作用,但其内服或肌肉注射对仔猪下痢治愈率分别为79.7%和100%,明显优于链霉素+呋喃唑酮(69.6%)[12]。

“公英泻痢杀”对大肠杆菌的M I C虽仅为1∶4,但其对仔猪腹泻的疗效却显著优于痢菌净和恩诺沙星[16]。

作者自行研制的中药注射液对两株产毒性大肠杆菌的M I C均仅为1∶10,但其对仔猪黄、白痢的治愈率却分别高达94.3%和97.5%,而抑菌作用较之强千倍乃至十万倍的氯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和乳酸诺氟沙星对仔猪黄痢的治愈率均为0%,对仔猪白痢的治愈率也仅分别为75.0%、97.4%和80.0%,据此,作者明确提出了该中草药注射液对仔猪黄、白痢的疗效并不依赖其抑菌作用的观点[14]。

有人发现,穿心莲含黄酮的水溶性物质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临床上对菌痢的疗效不佳,而内酯化合物毫无抗菌作用,却为穿心莲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成分[1]。

这一实例也有力地支持了06学术讨论 中国兽医杂志2002年(第38卷)第4期某些中药对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并不依赖其抑菌作用的观点。

3 结语3.1 本文例举的大量实例和据此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临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以清热药为主的中药大多没有或仅有极微弱的抑菌作用,这些中药对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并不依赖其抑菌作用。

过分强调和夸大这些中药的抑菌作用是没有根据的。

3.2 中药抗感染作用的机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了抗菌作用之外,人们就此进行的研究已涉及到中药的解热、抗炎、拮抗细菌毒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诸多方面。

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研究,对于完善中药药理学理论和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