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角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任意角”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任意角”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任意角”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任意角的定义;(2)掌握任意角的相关性质;(3)能够应用任意角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内容:(1)任意角的概念和性质;(2)任意角的弧度制和角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任意角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

3.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入任意角的概念,让学生容易理解;(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和解决;(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4.教学流程:第一节:任意角的概念和性质1.引入:通过展示多个不同的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探讨角的概念及其种类;2.讲解:介绍任意角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任意角与定角的区别;3.实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任意角来解决;4.总结:总结任意角的性质和应用,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讲解:介绍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相关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与任意角的关系;2.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计算方法;4.拓展:引导学生了解任意角的特殊性质,如周期性等。

第三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理1.讲解:介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理;2.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应用三角函数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三角函数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总结:总结本节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5.教学工具:(1)教材课件;(2)白板和彩色笔;(3)电子设备(如电脑、投影仪)。

6.评价方式:(1)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任意角的掌握情况;(2)课堂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3)课后作业,提供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任意角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教学效果:2.强化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强化,如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式等,在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任意角的知识。

【参考教案】《任意角》(人教)

【参考教案】《任意角》(人教)

【参考教案】《任意角》(人教)第一章:任意角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掌握任意角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任意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任意角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任意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难点:任意角的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任意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任意角的分类。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任意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任意角的分类。

3.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定义任意角,并写出表示方法。

2. 分析实例,判断任意角的类别。

第二章:任意角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任意角的度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任意角的度量方法。

2. 弧度制的概念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任意角的度量方法。

2. 难点:弧度制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任意角的度量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弧度制的概念及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任意角的度量方法。

2. 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弧度制的概念及应用。

3.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解释任意角的度量方法。

2. 运用弧度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及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及性质。

2.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及性质。

2. 难点: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及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及性质。

《任意角》教学设计

《任意角》教学设计

《任意角》教学设计《《任意角》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二)过程与能力目标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②实际生活中出现一系列关于角的问题。

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o”(即转体2周),“转体1080o”(即转体3周);再如时钟快了5分钟,现要校正,需将分针怎样旋转?如果慢了5分钟,又该如何校正?二、新课:1.角的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O,从起始位置OA旋转到终止位置OB,形成一个角a,点O是角的顶点,射线OA,OB分别是角a的终边、始边。

2.角的分类: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零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为零角。

3.象限角: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轴重合,则(1)象限角:若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如:30o,390o,-330o都是第一象限角;300o,-60o是第四象限角。

(2)非象限角(也称象限间角、轴线角):如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例如:90o,180o,270o等等。

例1在00与360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1)-1200(2)6400(3)-950o12'例2若a=k*360o-1575o,试判断角a所在象限。

【参考教案】《任意角》(人教)

【参考教案】《任意角》(人教)

【参考教案】《任意角》(人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掌握任意角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计算器进行角的测量和绘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对任意角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任意角的测量和绘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任意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利用图形计算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绘制任意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图形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践操作。

2. 准备相关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3. 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任意角的概念:讲解任意角的概念,并用PPT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任意角。

3. 任意角的表示方法:介绍任意角的表示方法,如用弧度制、度分秒制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图形计算器测量和绘制任意角,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任意角的测量和绘制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任意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任意角的定义与表示方法,角的测量与绘制。

2. 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解任意角的定义,能用弧度制和度分秒制表示任意角。

学生能够使用图形计算器测量任意角的度数。

学生能够绘制给定度数的任意角。

七、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钟表上的指针、车轮的旋转等)引出角的概念。

提问:我们之前学习的角都是有限制的,有没有无限大的角呢?2. 教学活动二:讲解任意角讲解任意角的定义,强调任意角可以是正向旋转也可以是反向旋转。

任意角数学教案设计

任意角数学教案设计

任意角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掌握任意角的表示方法。

(2)掌握任意角的度量单位——弧度制,了解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关系。

(3)学会应用任意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入任意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弧度制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任意角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任意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弧度制的概念及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2.教学难点:(1)任意角的概念的理解。

(2)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教师通过实例(如: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引导学生回顾角度的概念。

(2)提出问题:角度能否表示所有角呢?引入任意角的概念。

2.教学任意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讲解任意角的表示方法,如:用符号“∠”表示角,用字母表示角的度数等。

3.教学弧度制的概念及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弧度制的定义,让学生直观感受弧度制的意义。

(2)讲解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关系,如:1弧度=57.2958度,1度=0.01745弧度。

4.动手操作(1)教师发放学具(如:量角器、圆规等),让学生测量不同位置的角,并用弧度制表示。

(2)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关系。

5.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应用任意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任意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应用任意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任意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弧度制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掌握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关系。

高中数学任意角教学

高中数学任意角教学

高中数学任意角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向高中学生传授任意角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任意角的定义,掌握其度量方法,学会在坐标系中表示任意角,并能够运用任意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如角度的度量、三角形的性质等,为学习任意角打下了基础。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数学概念。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任意角的定义,掌握任意角的表示方法,包括角度和弧度的转换。

(2)能够在坐标系中准确地表示任意角,并能够根据给定的图形判断任意角的大小。

(3)运用任意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轨迹的分析、图形的旋转等。

(4)通过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任意角的绘制和计算,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 任意角》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

《 任意角》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

《任意角》教学设计1.通过阅读章引言,了解三角函数的背景,体会三角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了解学习三角函数的必要性;2.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任意角是第几象限角,发展数学抽象素养;3.掌握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α)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将0°到360°范围的角扩充到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教学难点:任意角概念的建构;“0°~90°的角”、“第一象限角”、“锐角”、“小于90°的角”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Geogebra、PPT课件.利用Geogebra的动画来体现角是旋转形成的,以及旋转的方向与旋转量.资源引用:【情景演示】三角函数章首引入、【知识点解析】知识讲解——任意角的认识、【数学探究】任意角的概念、【数学探究】判定下列各角是第几象限角、【数学探究】终边相同的角的认识等资源(一)整体感知★资源名称:【情景演示】三角函数章首引入★使用说明:本资源为三角函数一章的引入视频,通过生活中有关周期现象的展示,引入三角函数一词,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兴趣.适合于三角函数章首引入教学使用,通过自然世界中实例的演示,使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了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注:此图片为“情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问题1:请同学们先观察章头图并阅读第五章章引言,再回答如下问题:(1)本章将要学习的函数是什么?(2)这种函数主要可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哪类问题?你能举出具体例子吗?(3)你能简单说说以前研究函数的过程与方法吗?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再回答上述问题.预设答案:(1)本章将要学习的函数是三角函数;(2)三角函数可以用来刻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例如单摆运动、弹簧振子、圆周运动、交变电流、潮汐等;(3)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是:先给出函数的定义,通过定义作出图象,再由图象研究性质,最后是函数的应用.设计意图:明确本章研究内容、目的、简单的过程和方法,为本章的研究指明方向.(二)新知探究1.任意角的概念、运算引导语: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周而复始”变化现象,圆周运动是这类现象的代表.问题2:如图1,O 上的点P 以A 为起点做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如何刻画点P 的位置变化呢?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链接Geogebra动画).预设答案:通过角的变化进行刻画.说明:“刻画”这个词用在问题2中虽然比较准确,但学生可能不能理解它的含义,因此,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如Geogebra )将这种旋转的过程体现出来,尤其是将线段OP 用鲜艳的颜色突显出来,学生自然就会想到点P 的运动可以看成是由线段的运动带动点的运动(其实就是射线的运动带动了点的运动),由此让学生可以理解,这种“刻画”就是“描述”“反映”等,另外,主要让学生可以发现圆周上点的运动与角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角(版书).问题3:我们以前所学角都在0°~360°的范围内,生活中有超出0°~360°角的例子吗?请你举例说明.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资源名称: 【知识点解析】知识讲解——任意角的认识★使用说明:本资源为任意角的认识的概念性讲解微课,供教师备课和授课使用.本视频资源主要针对任意角的认识相关概念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此图片为“微课”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预设答案:例如,体操中“前空翻转体540度”“后空翻转体720度”(如图2);如果要将钟表调快一个半小时,那么分针就会顺时针旋转超过360°(如图).追问1:这些角的不同,体现在哪几个方面?预设答案:两个方面,一是大小;二是方向.设计意图:一方面加强数学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说明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学生在用语言描述这些超出0°~360°角的时候,会发现用静态角的定义不再适合,让他们体会到:要想说清楚这些角,有必要将角的范围进行拓展,而且需要从动态的角度重新定义角.追问2: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从几个方向描述角?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预设答案:逆时针旋转;分针会旋转450°(链接Geogebra 动画).假如校准前如图(1),校准后应该为图(2).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要想说清楚一个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旋转方向;二是旋转量.追问3:以上问题中对角的描述的共性是什么?预设的答案:都要说清楚角的大小及旋转方向.问题4: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第168页最后一段至第169页最后一段前,再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旋转方向的不同,角可以分为哪几类?分别是什么?这种定义方法和分类办法是与图3(1) 图3(2) 图2(1) 图2(2)之前的哪个知识进行类比的?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再举手回答上述问题.预设答案: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就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因此,角可以分为正角、负角、零角.这种定义方法和分类办法都是与实数进行类比的.设计意图:明确了通过推广以后角的定义,知道了角是“转”出来的,关键是对旋转方向的量化可以通过类比实数,用符号表示方向.练习1:你能分别作出210°、-150°、750°、-660°吗?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作图,教师用Geogebra展示动画作图过程.★资源名称:【数学探究】任意角的概念★使用说明:本资源为“任意角的概念”知识探究,通过交互式动画的方式,运用了本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师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此图片为“动画”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预设答案:如图3(1)(2)(3)(4).设计意图:熟悉正角、负角的定义,理解“符号”与“方向”之间的关系,从数到形的认识.追问1:你知道什么是两角相等?两角相加又是怎样规定的?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预设答案:如果两角的旋转方向相同且旋转量相等,就称两角相等;规定:把角α的终边旋转角β,这时终边所对应的角是α+β.设计意图:定义了一个具有数量特征的数学概念之后,紧接着需要研究的就是两个这种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算问题.追问2:你知道什么是互为相反角?两角怎样相减?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预设答案:如果两角的旋转方向不同且旋转量相等,就称两角互为相反角;类比实数减法,我们有α-β=α+(-β).设计意图:类比实数,得到相反角的定义及两个任意角之间的减法运算.练习2:你能用作图的方式反映出30°与-30°;30°+120°与150°;30°-120°与-90°的关系吗?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分别作图并说明.预设答案:如图5(1)(2)(3).图4(1) 图4(2)图4(4) 图4(3)追问:对于一般的α-β呢,你能类比实数给出相应说明吗?预设答案:对于一般的α-β,如果α>β,则α-β>0°;如果α=β,则α-β=0°;如果α<β,则α-β<0°.从图形上看,就是把角α的终边旋转角-β(若β>0°,则顺时针旋转│β│;若β<0°,则逆时针旋转│β│;若β=0°,则不作旋转),这时终边所对应的角是α-β.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加强学生对相等角、相反角、角的加法、减法的理解,并能推广到一般情形,这里体现了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2.象限角问题5: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角,其顶点和始边的位置是如何规定的?根据其终边位置的不同,又可以把角分为哪几类?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有什么好处呢?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回答.预设答案:为了方便,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根据角终边所在象限,将角又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象限角以及轴线角;在直角坐标系中讨论角可以很好地表现角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在直角坐标系中讨论角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这个统一前提下,才能对象限角进行定义.另外,终边落在坐标轴上是一种“边界”状态,因此规定它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更方便.这样讨论角的好处就是:在同一“参照系”下,可以使角的讨论得到简化,由此还能使角的终边位置“周而复始”现象得到有效表示.练习3:教材第171页第1、2、3题.预设的师生活动:由学生逐题给出答案. 图5(3) 图5(2) 图5(1)★资源名称:【数学探究】判定下列各角是第几象限角★使用说明:本资源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度值与象限的关系.通过交互式动画的方式,运用了本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注:此图片为“动画”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预设答案:1.锐角是第一象限角,第一象限角不一定是锐角;直角是终边落在y轴非负半轴上的角,终边落在y轴非负半轴上的角不一定是直角;钝角是第二象限角,第二象限角不一定是钝角.2.三,三,五.3.(1)第一象限角;(2)第四象限角;(3)第二象限角;(4)第三象限角.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象限角的理解情况.3.终边相同的角问题6:在直角坐标系中,将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与-32°角终边重合的角还有哪些?有多少个?它们与-32°角有什么关系?能不能用集合的形式将它们表达出来?将-32°推广到一般角 ,结论应该是什么?预设的师生活动:教师演示(链接Geogebra动画),学生观察并思考后,再举手回答.★资源名称:【数学探究】终边相同的角的认识★使用说明:本资源为“终边相同的角的认识”知识探究,通过交互式动画的方式,运用了本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适用于“终边相同的角的认识”的教学,供教师备课和授课使用.注:此图片为“动画”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预设答案:还有-392°、328°、688°等等;有无数个;相差360°的整数倍;{β|β=-32°+k·360°,k∈Z};{β|β=α+k·360°,k∈Z};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与回答问题,使学生明确:(1)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2)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个,这些角有“始边、终边都相同”的共同特征;(3)这无数多个终边相同的角在数量上都是相差360°的整数倍.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预设的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再回答.追问: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都有什么共同点?预设答案:相差360°的整数倍;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可以写成{β|β=-950°12′+k·360°,k∈Z},当k=3时,β=129°48′,它是第二象限角.设计意图:熟悉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并会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判定其为第几象限角,为以后证明恒等式、化简及利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等奠定基础.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追问:这些角终边在几条射线上?终边落在每条射线上的角如何表示?这两条射线上的角都相差多少度?能不能用一个集合表示这所有的角?预设答案:两条;y轴正、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分别为{β|β=90°+k·360°,k∈Z}、{β|β=270°+k·360°,k∈Z};相差180°的整数倍;{β|β=90°+k·180°,k∈Z}.设计意图:此题是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表示.应引导学生体会用集合表示终边相同的角时,表示方式不唯一,要注意采用简约的形式.另外,分析终边与y轴的正半轴、负半轴分别重合的两个角的集合的联系,可以简化集合的表示,实质是“终边组成一条直线”的代数解释:“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差180°的整数倍.”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简化角的集合的表示方法.上的角的集合S.S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例3写出终边在直线y xβ有哪些?预设的师生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代表进行展示.追问:在求出角之前,你能判断满足条件角的个数吗?判断的根据是什么?预设答案:六个;所求角的范围包含了三周;S={β|β=45°+k·180°,k∈Z};-315°、-135°、45°、225°、405°、585°.设计意图:此题主要是巩固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相应的集合运算,可以先让学生用日常语言描述一下集合的特征.(三)归纳小结问题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出本章将要学习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本节课关于角的概念出现了几个定义?分别是怎样规定的?你能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进行描述吗?能不能画一个结构图来反映本节课的研究思路及内容?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总结,展示交流.预设答案:三角函数;刻画周期现象;与其它基本初等函数一样,先抽象出定义,再由定义作出图象,观察图象研究性质,最后是其初步应用;角的概念主要是任意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规定: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就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在直角坐标系中,将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称角为第几象限角.在直角坐标系中,将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β|β=α+k·360°,k∈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从形上看,终边相同的角就是“终边旋转整数周回到原来的位置”.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基本知识,提升数学抽象素养.(四)布置作业(1)分别写出终边在第一、二、三、四象限的角的集合;(2)预习5.1.2弧度制的内容;(3)第175页习题5.1复习巩固1、2.(五)目标检测设计1.写出终边在x轴与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2.写出与下列各角度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找出集合中适合不等式-720°≤β<360°的元素β(教科书第171页练习第5题):(1)1303°18′;(2)-225°.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任意角、终边相同角和象限角的理解情况.参考答案:1.{β|β=k·180°,k∈Z};{β|β=k·90°,k∈Z};终边在x轴上的角相差180°的整数倍,而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相差90°的整数倍.2.(1){β|β=1303°18′+k·360°,k∈Z},-496°42′,-136°42′,223°18′;(2){β|β=-225°+k·360°,k∈Z},-585°,-225°,135°.。

任意角教案

任意角教案

§1.1.1任意角【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象限角的概念.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的角及构成的集合.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勇于挑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 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象限角的集合的书写.2. 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能在给定的范围内求出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趣味问答:放大镜不能放大什么东西?2.复习:初中是如何定义角的?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3.情境:生活中很多实例不在范围0º到360º内.体操运动员转体720º,跳水运动员向内、向外转体1080º……4.问题:这些例子不仅不在范围0º到360º,而且方向不同,有必要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推广到任意角?二、探索新知: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②角的相关名称:③角的分类: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形成的角练习:画出130°角与-130°角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则α =0°; 始边终边 顶点 A O B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例1]判断下列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⑴-30°19΄; ⑵410°; ⑶90°答:⑴第四象限角; ⑵第一象限角;⑶不属于任何象限.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是第几象限角;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不属于任何象限.[牛刀小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50°; ⑵ 405°; ⑶ 210°; ⑷ -200°答:⑴第四象限角;⑵第一象限角; ⑶第三象限角; ⑷第二象限角.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Z k k S ∈⋅+==,360| αββ即:任何一个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注意以下四点:①k 为整数;②α是任意角;③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但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例2] 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S ,并把S 中在0°到360°间的角写出来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⑴-40°; ⑵520 °解:(1) {}Z k k S ∈︒⋅+︒-==,36040|ββS 中在0°~360°间的角是-40°+1×360°=320°,为第四象限角.(2) {}Z k k S ∈︒⋅+︒==,360520|ββS 中在0°~360°间的角是520°+(-1)×360°=160°,为第二象限角.[牛刀小试]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⑴-120°;⑵640°答:⑴240°, 第三象限角; ⑵280°, 第四象限角三、回顾小结: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吗?2.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3.你熟练掌握具有相同终边角的表示了吗?四、课后作业1.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意角的教学设计郧阳中学数学组 张剑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的推广,用角的始边和终边及旋转方向来定义任意角。

从而来完善初中角的定义。

引入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象限角的概念,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理解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

体会角可用于描述旋转与圆周运动中位置的变化。

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这一大章的第一节,是在学了集合和函数之后的又一重要章节,是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个延伸和推广,主要是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

也是对集合与函数的知识的又一渗透。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

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

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向量、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

所以本节课《任意角的概念》就起到了一个铺垫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对角的研究方法也具有典型意义,利用直角坐标系工具对图形研究的一般方法,加强数与形的结合。

重点:角的概念的推广,会用始边和终边来描述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会表示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推广角的概念必要性,理解任意角的意义,掌握象限角、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得分类前提,并会表示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1.通过具体例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推广角的概念的必要性。

从运动的观点出发,进行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2.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相同的角,即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3.借助信息工具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刻画角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概念使用来描述现实世界运动变化,从而是“实在的”、“生活的”抽象。

4.使学生经历操作与思考,通过探究由具体数值归纳一般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5.通过正角、负角、零角与正数、负数、零的类比,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6.通过画图和判断角的象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初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角的定义,角的范围仅限于0360︒︒~。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由教材的“思考”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角的推广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利用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的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

学习本节角的概念的推广困难不大。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把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出来。

1.学生在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上,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刚刚将角的概念推广,还不是很适应终边相同的角的“周而复始”这个现象的本质;2.学生在学习了教材例1后,做P6第4题,仍然感到困难,其原因是:当角为负角时,在0360︒︒~范围内找出终边相同的角,不知怎样计算,教学时应给学生介绍计算方法;3.学生在学习了象限角的概念后,怎样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象限角(如:第一象限角),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对第一象限角是有无数个区间构成,它们的终边是“周而复始”的现象的刻画还不了解,教师要进一步的解释︒⋅360k 的运用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制作课件。

【可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师用书》后的光盘中数学4的资源】1.角的推广在角的旋转量、旋转方向上给学生以动态的体会;2.动态的表现角的终边旋转过程,有利于学生观察到角的变化与终边的位置关系,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发现并验证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课题引入设计从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

观看跳水与体操视频,齿轮传动动画,感受生活中的大量旋转运动,如何给与数学描述,引导学生分析需要从旋转量与旋转方向给与描述。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学生已经学习00360~0的角,能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调快5分钟分针转过的角度,但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就会发现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

结合几何画板的时钟校正引导学生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之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举出一些丰富的实例,引入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自己提出学习的课题。

2.问题链设计问题的设计的目的大体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从数学语言表达;其次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引导学生从数形两方面研究角;最后从角的新与旧范围与相应概念设计,加强比较与辨析,实现概念的建构。

问题1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旋转运动的例子吗?意图:感受所研究问题的背景。

问题2观看跳水与体操视频,齿轮传动动画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描述旋转过程?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旋转量与旋转方向是刻画旋转关键。

问题3 过去我们是如何定义一个角的?角的范围是什么?意图: 回顾已有知识,给出角的静态概念与动态概念,并进行对比。

问题4回答情景问题中将手表调快1.25小时分针转过的角度。

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自己提出学习的课题。

给出任意角的规定。

问题5用几何画板作出一个750o 的角。

让学生同时作出角210 o ,-150 o ,660-。

意图:使学生学会作任意角,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形成过程,体会角度值与角的形成对应。

学生经过画图探究,感受共始边后所带来的方便。

问题6推广了角的概念,用什么方法进一步研究角?意图:数形结合,利用坐标工具。

并给出象限角的概念。

问题7:在直角坐标系内标出角的30°、-330°、390°、750°、-690°角的终边,你有什么发现?意图:从具体问题入手,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

引导学生建立终边位置和数量关系的联系。

问题8:直角坐标系内,角α对应了唯一一条射线(终边),那么是否存在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如果存在,如何表示?意图:由具体到一般,认识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及其表示。

由几何位置“终边相同”探讨其代数特征的“统一”。

演示几何画板课件,让学生发现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并用集合表示出来。

问题9展示例1。

意图:引导学生将角转化到0360︒︒~来分析,问题关键分析角的终边,转化为熟悉的范围,引出转化方法,从数量上找关系。

问题10展示例2(及变式)。

意图:使学生能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问题11展示例3。

意图:能借用例2的结论直接写出集合,找出元素。

6.目标检测设计1. 练习教科书P6练习第2题意图:从熟悉类似的问题出发,帮助学生使用角的终边关系式。

为例1做铺垫。

2.例题分析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例2.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例 3.写出终边直线在y x =上的角的集合S ,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α︒-≤720︒<的元素β写出来.意图: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任意角、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

教师分析、板书例1。

学生自学例2。

指出这两个集合求并集的关键是把︒270改写成︒+︒18090,然后重新组合。

师生共同完成例3,注意k 的正确取值是关键。

目标设计:1.教科书P10习题1.1A 组第1~3题2.选做题:①.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目的:检测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及其表示与化简整理。

②写出终边在x y 3=上的角的集合S ,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α︒-≤720︒<的元素β写出来.③若α、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若α与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若α、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目的: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能用集合和数学语言表示终边满足一定条件的角;7.小结与反思问题: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吗?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2.你掌握了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方法吗?3.本节课你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4.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意图:让学生复习本节主要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任意角一、 角的应用(旋转过程:旋转量与方向)。

二、 角的推广。

0°~360° 任意角(正角、负角、零角)三、 角的研究(象限角)。

四、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关系:{}|360,S k k Z ββα==+∙︒∈。

五、例题讲解。

个人简历:张剑(男,生于1976年9月)中教一级。

1999年毕业于湖北大学,2008年获得华中师大教育硕士学位。

1999年参加工作教龄十年。

获得2009年十堰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