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植物种子快速繁殖方式

1、植物有哪两种繁殖方式?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即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果实和种子,种子发芽形成新的个体,故有性繁殖又叫种子繁殖或实生繁殖。另一类是无性繁殖,即不通过性细胞而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故无性繁殖又叫营养繁殖。 2、无性繁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集中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从植物体上取下的每一个细胞都和受精卵一样,具有形成一株新植株的可能性,这就是细胞全能性。无性繁殖是利用植物体组织的一部分繁殖成一个完整植物体,这个新的个体和原来的个体在遗传性上是相同的。 3、试举例说明无性繁殖的意义。一、加速发展优良品种,红富士是从普通富士的芽(枝)变中选育出的着色系富士的统称。富士苹果是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冈分场于1939年以国光为母本,元帅为父本进行杂交,历经20余年,选育出的苹果优良品种,具有晚熟、质优、味美、耐贮等优点,于1962年正式命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晚熟苹果品种。二、发展用种子繁殖困难的植物,有些果木不能形成种子,例如香蕉、无核葡萄、无核柿子、无核蜜橘等,这些果实食用方便,果品的质量好,但由于没

有种子,所以必须用无性繁殖。还有些蔬菜和大田作物也不能形成种子,如大蒜、马铃薯、甘薯等,也必须进行无性繁殖。三、缩短或保持童期,植物在童期和成年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首先在童期的生长速度快,不能开花结果。成年期生长速度减慢,能开花结果。. 4、无性繁殖有何风险? (一)病毒病的危害,无性繁殖是采 用营养体的一部分进行繁殖,引起病毒病的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等微生物可以从母体传到繁殖的后代,直接在无性系中传播,因此无性繁殖很容易引起病毒病的危害。(二)无性系发生体细胞的变异,无性繁殖能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这是相对的,因为体细胞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也会发生变异。例如最近提出的太空育种就是植物在宇宙射线影响下发生的变异。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激素等化学药剂的剌激也能引起无性系产生突变;另外,化学诱变及在嫁接过程中形成嫁接嵌合体等。 5、名词解释:克隆无性系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体(物质)叫做克隆(Clone),用无性繁殖形成的群体称为无性系 1、分株繁殖方式的特点。优点:分株法易掌握,成活率高, 缺点:苗木大小不整齐,繁殖系数较低。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酸雨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公害之一,酸雨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酸雨和全球酸化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对酸雨形成及危害进行分析,旨在寻求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关键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 1引言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体SO 2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放酸性气体NO X 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最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1] 2酸雨的形成 大气中的酸性化学物质溶于雨水中,雨就会变成酸性。造成雨水酸化的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自然物质,二为人为物质。前者,如火山喷发出大量的

不成太大的威胁;后者为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等产生大量的SO 2 及氮氧化物,被空 气中的O 2 氧化后,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性物质,使得雨水的pH 值降低,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所谓的“酸雨”。[2]其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1)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 2=点燃=SO 2 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SO 2+H 2 O=H 2 SO 3 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2H 2SO 3 +O 2 →2H 2 SO 4 (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 2+O 2 =放电=2NO 一氧化氮结构上不稳定,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2NO+O 2=2NO 2 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3NO 2+H 2 O=2HNO 3 +NO (3)此外还有其他酸性气体溶于水导致酸雨,例如氟化氢,氟气,氯气,硫化氢等其他酸性气体。 3酸雨的危害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3.1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酸雨对人类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先酸雨中含有多种致癌因素,能破坏人体皮肤、黏膜和肺部组织,诱发哮喘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和癌症,降低儿童免疫力。其次,酸雨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在酸沉降作用下土壤和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其中一些重金属会在鱼类体中富集,人类因食用而受害。据统计,欧洲一些国家每年因酸雨导致老人和儿童死亡的病例达千余人。美国国会调查表明美国和加拿大在1990年一年约有5200人因遭受酸雨污染而死亡。1981年瑞典马克郡有一家3名孩子为绿头发,原因是酸雨使其饮用井水酸化,井水腐蚀了铜质的水管,洗涤过的头发被溶出的铜化合物所染绿。在墨西哥pH为3.4~4.9的酸雨并不罕见。该国卫生部调查表明,墨西哥的呼吸器官疾病死亡率为世界最高。[3]

种子的萌发-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1.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 花盆阳光温度水 ①向阳处20 ℃充足 ②暗室20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 解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对绿豆发芽的影响,而实验操作步骤中的实验变量有阳光和水,为达到实验目的,应除了是否有光照外,其他都应相同且适宜。 答案:C 2.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冰冻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 答案:A 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计划。 实验装置编号 放入种 子的数量 提供的环境条件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110粒有光适量20 ℃充足 210粒无光适量20 ℃充足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 A.光照 B.适量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 解析:在1号和2号的对照实验中,光照是唯一的变量,所以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 答案:A 4.以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不属于环境条件的是( ) A.贮藏多年的良种

B.用地膜覆盖的苗圃 C.春播遇到倒春寒天气 D.播种后被洪水淹没的菜地 解析: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用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温、保湿,以利于种子萌发;“春播遇到倒春寒”是温度不适宜,不利于种子的萌发;“播种后被洪水淹没”是缺乏空气,不利于种子的萌发。“贮藏多年的良种”可能使种子的胚失去活性,破坏了其内在条件,而不是环境条件。 答案:A 5.小娟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用三粒菜豆种子A、B、C为主要材料,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A.A和B可形成对照 B.B和C可形成对照 C.清水中缺乏营养 D.种子太少具偶然性 答案:D 6.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 A.空气、水 B.温度、光 C.空气、光 D.温度、水 答案:A 7.下列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阴影部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定不会萌发的是( ) 解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为: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是活的,并且度过了休眠期。C 图中的胚受到损坏,一定不会萌发。 答案:C 8.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好处是( ) A.防止病虫害 B.保持适宜的温度 C.保持空气的流通 D.保持充足的水分 答案:B

阳台种菜快速催芽技术图解(蔬菜种子与花种子)

阳台种菜快速催芽技术图解(蔬菜种子与花种子) 图示纸巾催芽全过程,适合阳台种菜种花时种子发芽 先用图解让菜友们有个了解,最后面有具体的催芽技巧文字,细心的菜友可以参考试验。 1.先准备一个盘子,里面铺上一张纸巾 2.倒水,只需打湿纸巾即可,不要多

3.放入种子,这里有花种,葫芦种 4.覆盖上一膜,保湿,保温,创造一个小温室 5.露白了,那是根

6.看,葫芦几天就发芽了,移植到小花盆里,出的芽朝下(那是根) 湿巾催芽的技巧 可能因为条件限制的原因,很多菜友在播种的时候都采用了湿巾来催芽的方式。基本概念: 1. 种子发芽需要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温度、光照、水分

- 温度:一般来说,香草种子的发芽温度在20-30 度之间,要视种类而定,比如薰衣草的发芽温 度在28-30 度之间。而薄荷类的则在20-25 度即可。 - 光照:按照种子发芽对光照的要求分为好光性和嫌光性和兼光性三种,好光性,即种子发芽必 须见光,嫌光性即种子发芽必须进行覆盖,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发芽,兼光性则种子发芽对光照 的要求不严格。常见香草一般为嫌光性的种子。即种子发芽不需光照。 - 水分: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以完成发芽的全部过程。 2、湿巾催芽的过程: a:晒种 一般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晒种(而非暴晒),以提高种子的活力,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是指能发芽种子的比例,发芽势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发芽比例。 B:浸种 在专业上,对于种子外壳(种皮)较为硬的,需要激素进行浸种,如薰衣草、仙客来等。而其他的,则不一定要进行激素浸种。浸种时间视使用激素说明为准。推荐使用专家级‘赤霉素’ 催苗(六六店有售). C:纸巾催芽 家庭建议用透明的玻璃杯进行,用一层纸巾浸湿铺在杯底,将种子均匀放于纸巾上面,然后再放一层浸湿的纸巾。然后用塑料纸将杯口封住。 然后静待发芽。(发芽时间不等,从3 天-15天视种子萌芽期而定)阳台种菜论坛 3、催芽过程注意事项: A:温度 注意保持温度在适宜的温度 B:湿度 在出芽之前务必保持纸巾湿润,即保持种子发芽湿度。 C:其他 种子发芽后尽早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金鱼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培养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14-115页的一个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设计,只是在实验提示中这样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课本中的这种设计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并且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通过以下我对实验进行的改进,不仅能让大家很明显地看到酸雨对动物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实验原理 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的范围内。把金鱼分别放在装有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可以观察到小鱼在模拟酸雨的水中感到明显不适。三分钟后出现了死皮的现象。 三、实验过程 1、将金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 2、三分钟后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模拟酸雨中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养在清水中的金鱼,生命现象正常;养在模拟酸雨中的金鱼,生命受到威胁。 实验结论:上述结果说明酸雨对金鱼有影响。 五、小结 本实验设计不仅能说明酸雨对金鱼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时间,效果明显。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酸雨对动物的危害和影响如此之大。是啊!世界并不是人类自己的,也是世界万物的,人们应该保护环境,如果人类放肆的排放黑烟、污染环境的话,就会形成酸雨或者强酸雨,就会导致一些动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种子个体大小和发芽时间快慢有关吗

种子的个体大小和发芽时间的快慢有关吗? 一、问题的提出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农民伯伯又忙着耕种了。我们的妈妈也不例外,都忙着种花生、玉米、绿豆等农作物。按照我们平常的观察,发现不同的农作物在同一时间播种,在同样土质的土壤里,相同的气温、湿度下各种种子发芽的快慢也不同。难道种子发芽时间的快慢和种子个体大小有关吗?针对这个问题,老师组织我们班的同学做了个实验,目的观察个体大小不一的种子发芽时间的快慢是否和它的体积有关。 二、我们的猜想 播种一些适合春季生长的不同的种子,看看是否个体大的种子发芽时间慢,个体小的种子发芽时间快。 三、探究过程 为了使这次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我们班的同学决定分两个步骤进行: (一)实验验证 1.材料准备:实验前,我们班的同学共分成8个小组,分别挑选适量的、饱胀的、个体不同的种子作为材料,例如:花生(颗粒大)、绿豆(颗粒比较小)、向日葵(卵状长圆形)、玉米(齿形)、凤仙花(颗粒很小)、蚕豆(颗粒较大)、通心菜(又圆又小)、南瓜(扁)等种子。 2.实验过程:为了便于观察,老师组织同学们带来16个透明塑

料杯,装满同一块地的田泥,每样种子分别用两个杯子种好,然后做好标记,集中放在校园一角,并且是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每天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但注意不能让种子浸在水中。最后根据气温变化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记录。 3.实验记录 小组研究项目第一 小组 第二小 组 第三小 组 第四小 组 第五小 组 第六小 组 第七小 组 第八小 组 各种种子发芽情况3月4 日 (14° ~20° ) 播 种 花 生 播 种 绿 豆 播 种 向 日 葵 播 种 玉 米 播 种 凤 仙 花 播 种 蚕 豆 种 子 播 种 通 心 菜 种 子 播 种 南 瓜 种 子 3月5 日 (14° ~18° ) 没发 芽 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 3月6 日 (12° ~18° 没发 芽 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 3月7 日 (12° ~19° ) 没发 芽 发芽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发芽没发芽没发芽 3月8 日 (11° ~16° ) 没发 芽 已经发 芽 没发芽没发芽没发芽已经发 芽 没发芽没发芽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做好生物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理论依据: 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带领学生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积极主动加入环保行列,尽自己所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2.教学特色: 本次探究始终以激——探----悟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手技能。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本次实验探究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尝试探究,通过学中做,让学生亲自参与,最后进行反思领悟,悟出本次探究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找出改进措施。本次探究最大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知识,改变了以往照本

宣科传统的教法,紧密地联系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次探究是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适宜的课题,尝试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此我确定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主题。由于八年级学生没有学过化学,对PH值和酸雨的知识不太了解,所以需老师进行讲解,实验过程中使用酸性溶液有一定的危险性,可用食用白醋作为实验材料,另外绿豆也是身边常见材料,因此可将本次探究化难为易,本次探究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对生物实验有了初步了解,加上平时物理学科中也渗透了实验设置方法、原则等,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探究方案的设计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因此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加引导来进行,通过引导掌握探究的原则、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中领悟探究的要点,得出结论,增强兴趣。 【教学条件分析】: 我们学校属于新建学校,学校场地大,环境优美,实验室配备的器材较多,加上绿豆、食醋、PH试纸等材料都比较常见,易准备,所以此次实验开展起来困难不大,加上最近几年全国各城市雾霾天气较多,危害较大,让学生通过“酸雨”探究实验亲自体验并感受一下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我想应该比单纯讲解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理解探究实验原则,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本次探究方案, 2、解决策略:

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物类因子汇总

1.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物类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其中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动物则有哺乳动物、鸟类、啮齿类、昆虫等,而植物方面主要是植物自身特性和植物化感作用等。 1. 微生物 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作用:一是,许多微生物可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二是,微生物可增进宿主植物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 许多细菌能与植物根部建立共生关系,且大多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也称“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共生现象,是植物与真菌共同进化的结果。真菌可产生一些生化物质,从而打破种子休眠或抑制种子萌发。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苗存活均有促进作用。由壳梭抱菌(Fusicoccumamygdali)产生的壳梭抱素可促进因ABA抑制的种子的萌发[41]。 2. 植物 植物化感作用是自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化感作用可作用于植物种子的萌 发、幼苗生长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61] 。欧洲蕨( Pteridumaquikinum)可 通过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释放化感物质,从而抑制欧洲山杨( Populustremula)和 欧洲赤松( Pinussylvestris)种子的萌发。 植物更新过程中,由于种子自身条件包括种子自身结构、种子大小和系统发 育、植物生活史周期等的不同,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种子自身结构包括种皮、颖、 胚乳、胚等,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抑制作用,当移除部分结构后,可明显促进种 子的萌发 [43,62] 。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能力有不同影响。对欧洲防风( Pastinaca sativa)的研究表明,较小种子的萌发率较高,萌发更快 [63] ;对鸡脚草(D actylis glomerata)种子的研究表明,较小种子与较大种子萌发率较低,而中等大小的种甘肃农业大学2 013届硕士学位论文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18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由于工业和居民生活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质造成的大气降水、地表淡水和土壤的酸化问题,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尖锐问题。在我国,酸沉降对农作物、森林、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已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因此,针对具体的酸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农、林业的危害损失,提出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对改善我国酸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酸雨形势危害原因措施 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1酸雨的形成原因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由此可见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2酸雨的形势 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未来20年内酸雨的影响将继续扩大并对工农业及人民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 万平方公里。到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 以上。 3酸雨的危害 ①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 摘要: 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而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1862年5

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酸沉降的科学概念还包括干沉降,是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已把酸雨和酸沉降的概念等同。近年来,也通称以上过程为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由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质NO、SO2等与大气中的水分在光照或其它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还有很多其它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甚至于CO2 也会在特殊情况下生成酸雨。还原性物质会被臭氧等氧化,进而与水结合形成酸雾或酸雨,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空洞,紫外线会乘虚而入,直接杀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氧化性物质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等则会直接与水结合生成酸雨。 (二)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一般约占60%~65%。

种子的萌发的条件 习题(含答案)

种子的萌发的条件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 2016年进入5月下旬以来,河南省舞钢市西南部丘陵地区的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刘莉同学随机取了100粒收获一段时间后的小麦种子,并将它们种到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有96粒种子发芽了,则这些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为() A. 94% B. 95% C. 96% D. 97% 2. 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塑料大棚能够提早或延迟蔬菜的供应,特别是北方地区能在早春和晚秋的蔬菜淡季提供鲜嫩蔬菜.从种子萌发条件的角度来看,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 减少土壤中的水分 B. 提供适宜的温度 C. 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 防止虫子啃食种子 3. 某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了如表一组对照试验,这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是() 花盆编号大豆数量光照温度水 1 10粒阳光下20℃充足 2 10粒黑暗处20℃不充足 A. 种子数量少了 B. 变量不唯一 C. 温度太低 D. 水分表述不明确 4. 一位同学做出假设:置于土表的种子发芽率低,该同学将5粒蚕豆种子埋在一层土壤下,另5粒种子置于土壤表面,所得结果见表.为证明实验的可信度,这位同学应()种子处理萌发数量 埋入土下 1 置于土表 3 A. 修改原来的假设 B. 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 C. 用足够多的种子重复这一实验 D. 得出结论:黑暗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 5. 为了测试一批小麦的发芽率,随机挑选了1000粒种子,其中有100粒未萌发.请问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A. 10% B. 80% C. 90% D. 100% 6. 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时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松软、湿润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松软、湿润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 两组种子萌发快慢相同 B. 甲组种子萌发快 C. 乙组种子萌发快 D. 乙组种子不能萌发 7. 初夏播种四季豆时,若碰上连阴雨,豆种往往会烂在地里,下面是几位同学分析的原因.正确的是() A. 土壤中水分太多,排出了空气,种子无法萌发 B. 充足的水分对种子萌发不利 C. 连天阴雨,没有太阳,可见太阳光的照射也是种子萌发条件 D. 种子萌发条件中水分没有空气重要 8. 北方地区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膜覆盖(通常称为“地膜覆盖”),为何会促进提早出苗() A. 防止了水分蒸发 B. 提高了地表温度 C. 防止了阳光照射 D. 隔绝了空气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生物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探究的设计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分析: 1.内容分析:本次探究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选择模拟不同浓度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探究基础,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有所欠缺,于是,通过此次实验“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实验室配有电子白板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所用食用白醋、小麦种子可统一购买。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实验的探究方案。 突破方法: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但运用还存在问题,学生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实施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 突破方法: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没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常识,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学生来说较困难。因此,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酸碱度(pH)和酸雨知识,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同学事先配制好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但不标明浓度,让学生使用pH试纸测定pH值,这样既降低了实验难度也减少了实验误差。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结果,教师并没有做简单的否定,而是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回顾各自实验的做法并查找原因。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基本能反思出自己小组实验失败的原因。 四、实验目标: 1.举例说出酸雨可能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2.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因素

报告主题: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因素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班级:八(14)班 小组成员:傅煜、朱寅、陆书蒙、尹铭翰指导老师:鲁爽

摘要: 正值酷暑,许多清凉去暑的食品纷纷上市,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量该如何满足它呢?万一遭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产量一定会减少那么市面上食品价格一定会涨价。到底该如何满足需求量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那些方面的因素会影响绿豆的萌发及产量,在萌发过程中哪些是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因素?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种子的饱满程度等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我们。 正文: 提出问题:哪些是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因素 建立假设:1、可能与香烟浸出液浓度有关 2、可能与水是否纯净有关 3、可能与播种的深度有关 4、可能与土壤酸碱强度有关 实验目的: 1、探究一定条件下,影响绿豆在萌发过程中的因素 2、寻找问题的办法提高产量 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总结出对影响绿豆萌发的因素。首先我们们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然后设计实验,最后分析和总结实验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 1、材料:绿豆种子(约500颗)、水(例:经煮沸的水、纯净水、

肥皂水、淘米水等)、温湿度计、一次性透明塑料杯、真空袋、量筒。

实验步骤: 探究香烟浸出液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器材:30颗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一次性透 明塑料杯、5支和1支香烟配置的浸出液,水。 2、分别倒入水250ml水其中A烧杯浸入1支香烟,B烧杯浸 入5支香烟,C烧杯只加入清水 3、每天浇一次清水香烟浸出的液,并记下每天种子萌发颗粒 数。且每天接受光照 结果: 结论:1、根据试验一可知种子萌发数量随香烟浸出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就证明香烟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是有害的,经过调查香烟

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_高一作文

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吗?我想应该要吧!你瞧,菜田里的种子有了适宜的温度,都快快发芽了。可是我又不敢确定,于是,我带着这个疑惑准备回家做一个温度对种子发芽有什么影响的对比实验。 我回到家,从柜子里拿出六粒绿豆做实验,我的实验设计是:来自:作文大全 研究问题: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改变的条件:温度 不改变的条件:一样的种子、每次浇一样多的水,受到一样的光照等。 实验设计:把一组绿豆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一组放在常温下,在30度左右,每次浇一样多的水,照得光也必须相同,看哪一组绿豆先发芽,如果常温下先发芽,那说明温度对种子发芽有影响,如果冰箱里的先发芽,那说明温度对种子发芽没影响。于是,我开始做实验了,先那出两个碟子,垫上纸,再在每个碟子里放三粒绿豆,然后放在了它们应该放的地方。因为冰箱里光线暗,所以常温下的绿豆被我盖了一个盖子,好让它们这个条件相同。 9月6日,也就是做实验的第二天,我刚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看绿豆,只见常温下的绿豆已经长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白色的根,它的身体也渐渐在膨胀,豆子外面的皮也起了几根皱纹。而冰箱里的绿豆却丝毫没有动静,仿佛一个小姑娘在安静地睡觉。

9月7日,我发现常温下的绿豆根已经长长了一大段,根是由粗慢慢变细,这组绿豆已在长大,可冰箱里的绿豆还是照样按兵不动。 9月8日,我发现常温下的绿豆根上长出了“胡须”,根比原来更长了一些。啊!终于,冰箱里的绿豆长出了一个几乎小得看不见的白色小根。 9月10日,常温下的绿豆已经快长出叶子了,现在有了一个小小的绿芽,绿豆的绿皮已经掉了一半,冰箱里的绿豆也已经在生长,根也长了一些,能让人看得清楚一点了。 9月12日,常温下的绿豆叶子已经长出了2、3片,绿油油的,可爱极了,个子也长高了很多,已把上面的盖子给顶掉了,我只好又给它换了一个更大更高的盖子。冰箱里的绿豆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慢慢悠悠地生长了,直到现在根在长了一点点。 过了几天,常温下的绿豆已经连续长出了很多绿叶,冰箱里的绿豆也比原来长大了。 看来,绿豆的发芽离不开适宜的温度,如果没有适宜的温度,或许种子就要很慢很慢也可能不能发芽了。

种子发芽的知识

花名特性播种时间发芽温度℃生长适温℃备注 万寿菊春夏15-25 10-30度种子可用水浸泡6—8小时然后播种,盖土1厘米。花和叶泡水喝有清热化痰,补血通经之功效! 百日草春 18-25 10-28度耐干旱,喜光照又较耐阴,易管理。早春10度以上可播种,盖土1.5厘米。百日草也可利用夏季侧枝扦插繁殖,但因气温过高,且多阵雨,应注意防护遮荫。 翠菊春秋10-25度15-20 直播适合盆内,不移盆,充分见光。播种盖土0.3-0.5厘米。 鸡冠花春夏10-30度15-25 覆土0.5厘米。喜炎热而空气干燥的环境,不耐寒 雏菊春夏秋15-25 10-25度可忍耐-4度,春天播种要充分见光。北方室内过冬。种子具有好光性,所以播种后不需要盖土,土壤保湿。 孔雀草春夏15-25 10-30度略覆土约0.3CM播后40-60天开花 彩叶草多春夏秋15-25 15-30 又名洋紫苏,盖薄土0.2-0.3厘米,保湿!10-15天发芽。喜阴也耐寒。 天竺葵多春秋 15-25 10-25度播种盖土0.5-1厘米。天竺葵,叶密,四季翠绿,花期自10月至翌年6月开花不绝,盛花期为4-6月。天竺葵适宜在冬季末至早春播种,花期贯穿整个夏季。如果在夏末播种,越冬温度保持在5℃以上可在春季开花。 花毛茛多8-11月15-20 15-25 喜欢凉爽及半阴的环境,但忌直射阳光曝晒,家中盆栽可放在窗台半荫处。 日日春(多)春夏15-25 10-30度又名长春花,盖土0.5厘米。日日春为相当耐热的花卉,在气温达35-37℃仍可正常生长 金盏菊早春秋12-22度10-25度播种盖土0.3厘米。幼苗冬季能耐-9℃低温,成年植株以0℃为宜。冬天室内过冬, 茶花凤仙春夏15-25 10-30度播种覆土约0.5cm-1cm,保湿。 凤仙花春夏15-25 10-30度播种覆土约0.5cm-1cm,保湿。 松叶牡丹春夏秋15-25 10-32 又名太阳花、马齿苋,俗称死不了。盖土0.2-0.3厘米矮牵牛四季可播20-24 10-25度播后不需覆土,轻压一下即可,保湿。(冬季室内育苗) 小丽花春15-25 10-25度盖土1.5厘米(秋天可收块根,冬季贮藏3-5度的地方,春天一块根种植一株) 金鱼草(多)四季可播15-20 10-25度播种,盖土0.3厘米,(冬季室内育苗)耐寒不耐热,喜阳,也耐半阴。 瓜叶菊(多)4-10可播15-20 10-25度盖土0.2-0.3厘米,播种后将播种盆置于凉爽通风的环境。 草坪花四季可播8-25度5-35 盖土0.2-0.3厘米,容易种植,四季有花。 五寸石竹(多)春秋10-25度10-30度盖土0.5-0.8厘米,耐寒而忌酷暑。 金英花春夏秋15-20 10-25度别名:花菱草、观赏罂粟。盖土0.5厘米,夏秋播种时小苗要要适当遮阳 一串紫(多)春夏20-26 15-30 温度低于15度很难发芽,播种前种子用水泡12小时,然后播种,种子上盖土1厘米。 一串红(多)春夏20-26 15-30 温度低于15度很难发芽,播种前种子用水泡12小时,然后播种,种子上盖土1厘米。 地被菊多春秋15-20 10-25度别名:千头菊。盖土0.2-0.3厘米。开花特别多。播种盖土0.3厘米,一年种植,3-5年花不衰。耐热,耐寒。 叶牡丹春夏秋15-20 8-25度别名:羽叶甘蓝,喜欢冷凉温和气候,耐寒耐冻。播种盖土0.5厘米。夏季育苗可用遮阳网覆盖,冬季育苗时注意保温。

酸雨对土壤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综述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 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酸性强、持续时间长的酸雨不仅会使鲜花凋谢,树叶脱落,农作物枯萎,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到腐蚀,人体健康受到威胁,而且还会导致江、河、湖泊逐渐酸化,浮游生物死亡。酸雨还会导致土壤中营养物质不断溶出,造成Al及其他金属对生物的危害。在生产林区,酸雨降落,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养分下降,森林的生长缓慢,树木的树叶枯黄,甚至死亡。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酸雨的最终接受处,因而酸雨对土壤影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早为人们所重视。1978年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首次召开的酸雨对农作物和土壤影响的国际会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酸性物质的输入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从而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1、酸雨对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洗 阳离子的淋洗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矿物和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因其阳离子交换量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亦高,但是其淋洗的进程相对较缓慢。而对于阳离子交换量低、缓冲能力弱的土壤,不仅其交换点低,交换点上的碱性阳离子也很容易进入到土壤溶液中,并被淋洗掉。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元素的迁移具有阶段性,土壤酸化的阶段性决定着元素迁移的阶段性。盐基离子的淋失量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加。尤其当PH≤3.5时,增加最明显。在PH为3.0的酸雨淋溶下,红壤、赤砂土盐基淋出量占交换性盐基总量的61.4%。土壤交换性K+、Na+, Ca2+, Mg2+的总量有随PH降低而降低的趋势。 土壤阳离子的淋溶强度主要取决于与酸雨有关的阴离子迁移率,淋失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阴离子〔主要是SO42-)被土壤吸附强度的影响,而SO42-吸附量与土壤Fe、Al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在增加阳离子活动性方面,硫酸盐的作用要比硝酸盐大得多。这是因为大部分土壤都N素含量不足,所以硝酸盐能很快被植物吸收。仅在降雨量很大的情况下,N03-来不及被植物和土壤吸收时才对阳离子的活动性有明显的作用。而土壤中的SO42-则极易随酸雨所增加,因而其对阳离子的淋洗作用就很大。如在灰化土上,酸雨输入的硫酸可使土壤阳离子淋洗速率达到自然淋洗速率的3倍。 2、酸雨对土壤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不同上壤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有些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如B、 Cu、 Fe、 Mo、Mn。而另一些则可能是环境毒害元素,如Cd、 A1等。正常情况下这些元素仅有极少部分进入生物循环,而在酸雨的影响下,特别是有硫酸雨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金属元素包括有毒元素被淋溶出土壤。 Al是地壳中除Si和O以外最丰富的元素。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溶液中,Al几乎是不溶解的,Al也极易与腐殖质物质作用而沉淀。土壤中的腐殖质往往不可能使所有溶解的A1完全沉淀,这些过剩的Al会渗入湖泊和下水道,如果此时它流过的土壤、水道或湖泊的PH值≥5, Al就会在那里水解,并引起更强的酸化,其结果使更多的Al和其他重金属迁移。 土壤溶液中的Al绝大部分来源于土壤固相Al的活化,土壤中固相Al(有机结合态Al以及铝硅酸盐等)在强酸性酸雨活化过程中,不同结合形态的固相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