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
画说 “弗莱彻”级: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队绝对主力

画说“弗莱彻”级: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队绝对主力这幅绘画中的战舰是“弗莱彻”级驱逐舰,它是美国二战中最著名的驱逐舰,是二战中后期美国海军驱逐舰队的主力。
它诞生在“需要速度”的年代,总共175艘的“弗莱彻”级在短短两年间赶造出来,并参加了战争中后期的各次重要海上战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驱逐舰的设计从“弗莱彻”级开始又回到了平甲板船型的路子上来。
二战后,幸存的“弗莱彻”级进行了改装,部分舰只重新定级为DDE和DDR,70年代全部退役。
有一部分移交其他国家海军。
在1940年1月“弗莱彻”级以1941型驱逐舰的名义定型并开始详细工程设计的同时,一项庞大的驱逐舰建造计划也渐渐浮出水面。
1940年6月28日,美国海军开出首批7艘“弗莱彻”级的建造订单,接着又在7月1日追加了另外17艘。
同年9月9日,军方再次向全国造船企业抛出一个大蛋糕,一举订购了多达96艘“弗莱彻”级驱逐舰,虽然在同年12月16日取消了其中7艘的建造计划,但同时又增加了6艘新舰,使得“弗莱彻级的建造数量达到119艘,所需资金全部由1941财年的预算拨付。
在1941年12月日军奇袭珍珠港后,美国海军立即决定增建56艘同级舰,由1942财年的预算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弗莱彻”级的总建造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75艘!“弗莱彻”级的建造计划极大刺激了美国造船业的扩张和由民船建造向军船建造的转型。
由于建造数量庞大,需要更多的船厂参与其中,一些民间船厂借此东风得到政府的资助,完成升级改造,承建新型驱逐舰,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圣佩德罗的伯利恒船厂最初只是一座修船厂,在承接海军订货后升级为造船厂,最终建造了10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一些老牌造船企业也借机开辟新的生产线,扩大产能,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
最终有11家造船企业瓜分了175艘驱逐舰的订单,其中包括8家民间船厂和3家海军船厂,以缅因州的巴斯钢铁公司建造数量最多,达到31艘!最先开工的“弗莱彻”级驱逐舰是1941年3月3日在巴斯钢铁公司铺下龙骨的“尼古拉斯”和“奥班农”号,其中“尼古拉斯”号于1942年2月19日下水,1942年6月4日竣工,成为第一艘服役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到1942年底时已经有22艘同级舰建成。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款舰载炮之一—MK7舰炮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款舰载炮之一—MK7舰炮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当之无愧世界军事最强国,在很多方面美国都走在了世界最前头,例如在航母,核潜艇以及隐身战斗机等等这些方面,美国都是最先进的,今天要介绍一款来自美国的舰炮,同时也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舰炮之一,它就是MK7舰炮。
这款MK7舰炮是美国在1939年设计研发的,在1943年正式服役,这款舰炮的炮身整体长度为20.73米,内膛长度为20.32米,膛线长度17.35米,单门炮的炮身重量达到了十二万一千多吨,射程能够到三十八公里,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发射两发炮弹。
而且这款MK7舰炮所采用的冶金工艺是当时最先进的,成功的将身管的结构减小到了三层,并且将自身的重量也减轻到了一百零八吨,从而大大了减少了所使用的生产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这款MK7舰炮所使用的是MK8重型穿甲弹,这种弹药具有着非常不俗的威力,在十八公里开外的地方,这种弹药可以轻松的击穿厚度为五百毫米的钢装甲,在曾经的海湾战争之中,这款MK7舰炮就让人们见识到了它那及其强大的威力,非常轻松的就击穿了一度厚度达到十米的混凝土墙。
并且因为这款MK7舰炮使用MK8重型穿甲弹的缘故,所以装备上这款MK7舰炮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以及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拥有着世界上最厚重的船舷,因此这些战列舰是足以抵挡来自于其他强大舰炮所带来了的威胁。
总体上来看,虽然目前日本大和级460毫米主炮的威力比这款MK7舰炮还要更胜一筹,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射程,精准度以及所搭载的战列舰这些方面综合来看,这款MK7舰炮和大和级460毫米主炮相比还是丝毫不落下风的。
而在未来战场上,这种强大威力的舰载炮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是致命的,并且随着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海军实力的发展,这款MK7舰炮的战略价值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并且搭载在一些及其先进的战列舰之上,使得这款MK7舰炮的威慑力还要上升几个档次。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款MK7舰炮可还是美国在八十年前的所研发制造出来的,而这将近快一个世纪的时间之内,美国到底在这款武器的技术上发展到那一程度,我们都是不得而知的,但是中国可以做的,也就是尽快的发展自身的军事实力,以此来慢慢缩小和美国的差距。
二战战列舰战役

二战战列舰战役作战背景也许是为了洗雪当初仓皇撤离菲律宾之辱,1944年7月,美军攻占塞班岛后,美国高层将下一步作战目标选定为菲律宾。
为此,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倾力出击,其中第七舰队包括6艘战列舰、18艘护航航母、9艘巡洋舰、108艘驱逐舰以及众多轻型舰艇,掩护400多艘登陆舰杀向菲律宾。
10月17日,美军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
此时,已现颓势的日军联合舰队发出“捷一号”作战计划,命令粟田舰队自文莱向莱特湾增援,其麾下的西村舰队使命“特殊”——率领战列舰“扶桑”号和“山城”号、重巡洋舰“最上”号及4艘驱逐舰,强行穿越苏里高海峡,吸引附近美军海空火力,为粟田舰队其他同僚争取成功回援的机会。
对西村来说,这几乎就是死亡任务。
因为他手下最强的“扶桑”号和“山城”号是日本最早的“超无畏战列舰”,虽然各装备12门356毫米舰炮,火力不弱,但由于设计时强调火力,防护能力反被削弱,况且它们的舰龄已达30年,舰体老化,最高航速仅能达到24节,会严重拖累舰队的行动速度。
事实上,这2艘老舰平时只是用来训练新兵而已。
作战过程10月22日西村舰队出航,最初两天没有遇到任何敌军,反而遇到了己方的志摩舰队。
志摩舰队跟西村舰队不是一个指挥系统,两位舰队司令的军衔和资历也相差无几,虽然都被要求穿越苏里高海峡,但却决定各自为战。
舰载机空袭24日上午,美军舰载机呼啸而来。
日军战列舰拼命对空发射三式弹在炮弹中装填480个充满燃烧剂的小铁管,杀伤半径达152米,但只击落1架美军战机,反而所有日舰皆受轻伤。
此时,美国航母发现了日本主力舰队,于是掉头北上,西村舰队和志摩舰队侥幸逃过一劫,但其位置已被告知美军第七舰队。
当晚,39艘美军鱼雷艇以3艘为一组率先出动,艇上官兵用艇载简易雷达细致搜索海面,终于在22时36分发现西村舰队。
PT-131号艇冒着日舰炮火,一边向敌舰发射鱼雷,一边向舰队司令部发报,不仅拖延了西村舰队的行进速度,还重创志摩舰队的1艘轻巡洋舰。
海上霸主的巅峰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海战

海上霸主的巅峰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海战航海小达人世界上什么军舰最强大?毫无疑问,你一定会说是航空母舰。
没错。
在所有的舰船中,无论是吨位、体积,还是作战能力,航空母舰都居于首位,它的海上霸主地位不可撼动。
可是你知道吗?在20世纪中期之前,海军的主力舰一直是战列舰。
那么,航空母舰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海上霸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惊心动魄的航母大海战吧!海战的前奏在航空母舰发展初期,大舰巨炮的威力正如日中天,拥有巨大身躯、厚重装甲、强大火力的战列舰独步海上,而航空母舰主要担负舰队侦察、护航和火炮校正等辅助任务,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闪现了航空母舰的影子,但它并没有给世人留下多少印象。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军备竞赛时期,航空母舰在改装和建造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在整体性能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为后来航母在“二战”的海战战场上大出风头打下了基础。
小达人24航海小达随着“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的扩展,美、日之间以航空母舰为主要攻击力量的海战接踵而至。
1941年12月8日早晨,在波涛汹涌的北太平洋上,一支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日本特混舰队准备去执行一项冒险的任务——偷袭珍珠港。
该舰队共出动飞机354架,先后分成两批,对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和岸上各种军事设施进行狂轰滥炸,仅仅 2 个小时就使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共有12艘舰船被击沉或损坏了,188架飞机被摧毁,2 000多名美国人遇难。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在偷袭珍珠港的第三天,日本海军又击沉了英国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彻底打破了战列舰统治海洋的神话。
一鸣惊人的珍珠港事件1939年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
战争初期,由于体积大而易遭攻击、飞机性能差和缺乏优秀飞行员等因素,一些航空母舰遭到潜艇和其他军舰攻击后沉没。
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航空母舰上的设备日益完善,鱼雷技术和俯冲轰炸技术更加成熟,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力也显著提升,这时的航空母舰对其他舰艇构成了足够的威胁,开始让人们刮目相看。
闪电战-战舰目录

闪电战总目录第1期德国钢盔的发展与鉴赏武装党卫军一级上将——“泽普”?迪特里希zimmerit战车防磁涂层“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征战史第2期德国钢盔的发展与鉴赏(增补篇)“硕鼠传说”——图解二战德国超重型坦克发展武装党卫军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总体战的荣誉”——德国战争功勋十字勋章第3期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一部分)——党卫军迷彩计划溯源、党卫军迷彩类型“斯卡帕湾的公牛”——普里恩与U-47的传奇故事飞行的狼群——王牌迭出的美军第56战斗机大队第4期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二部分)——迷彩防潮布与迷彩帐篷、党卫军迷彩罩衫类型“暗夜幽灵”——神秘的德国空军KG200轰炸机联队用鲜血证明——德国战伤勋章鉴赏第5期飘扬的意志——二战德国军旗战旗查考二战德国钢盔发展与鉴赏之——德国伞降猎兵的钢盔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三部分)——头部伪装项目约翰之虎——战争系列漫画(1)北海孤魂——“提尔比兹”号战史完结篇第6期闪电天兵——党卫军第500/600伞兵营战史零下52℃——东线冬季作战奖章鉴赏SS制服风范(1)——绪论、党卫队黑色制服约翰之虎——战争系列漫画(2)【德国空军史话】“炮兵之眼”——德国空军的Fw189“枭”式轻型侦察机第7期喋血105天——霍尔姆战役与霍尔姆盾章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四部分)——党卫军装甲兵的伪装与迷彩服STORM 日耳曼暴风——二战德军的MP38/40冲锋枪风笛征程——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苏格兰部队(一战篇)第8期装甲掷弹兵——德意志的精锐机甲武士SS制服风范(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制服、党卫队土灰色制、党卫队土灰色宽松型野战上衣一夜回到解放前——阿登战役60周年纪念活动实录裂空长剑——第三帝国的地对空导弹风笛征程——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苏格兰部队(二战篇)第9期轴心欧罗巴——二战德军的欧洲志愿兵运动希特勒煎蛋——德意志十字奖章鉴赏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五部分)——党卫军M44型迷彩野战服、警察迷彩野战服燃眉狙击——第三帝国的空对空火箭与导弹第10期装甲迈尔——党卫军少将库尔特?迈尔的传奇一生狼牙棒之舞——法莱斯口袋封闭处的战斗扑克游戏——二战欧洲战区美军钢盔标识指南灭顶之灾——第三帝国的空对地火箭与制导武器第11期第二个珍珠港——1943年12月2日的巴里大空袭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六)——冬季伪装御寒服项目沙漠游侠(上)——英军沙漠突击队的故事战争系列漫画从小做起——德国一号坦克族谱第12期永不言败——库尔兰战役与库尔兰荣誉袖带二战单兵装备系列(一)——德军步枪皮质弹夹包的发展与鉴赏沙漠游侠(下)——英军沙漠突击队的故事战争系列漫画尼什防御战——“欧根亲王”师在1944年秋的关键之战武装党卫军少将奥托?库姆第13期指之图腾——第三帝国的军政戒指鉴赏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完结篇)——战场改造项目热带雄师——德意志非洲军及非洲战役袖带惊雷第一击——但泽?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攻防战空中叠罗汉——奇异的B-17碰撞事件第14期我心狂野——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师战史(上)国家意志——纽伦堡党代会纪念章鉴赏德国海军的原野灰色大檐帽鉴赏腊包尔航空战狭路相逢——袭击舰与自由轮的一场不对称战斗“内华达”号的英勇逃亡潜艇防空的缘起——详解比斯开湾海空对抗第15期我心狂野——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师战史(下)百战将心——“希特勒青年”将领列传幸运的黑13——德国空军王牌京特?拉尔访谈二战德国陆军伞兵证章鉴赏星光中的决斗——第463伞降炮兵营在巴斯通零距离对抗——浅析二战中的步兵反坦克战术(上)第16期如虎添翼——二战德军单兵作战装具巡礼(上)顶尖杀手认证——独力击毁坦克臂章鉴赏德国炮、捷克造——二战德军中的斯柯达重炮征俄苦旅——一个意大利军官的东线记忆各显神通——浅析二战中的步兵反坦克战术(下)第17期如虎添翼——二战德军单兵作战装具巡礼(下)老兵不朽——莫辛-纳甘步枪略传目标:鹰巢!——1945年盟军在贝希特斯加登从海底归来——U505艇员的战争经历昙花一现——二战日军伞兵的发展与作战(上)第18期欧洲新十字军——党卫军第5“维京”师战史(上)凤舞危城——汉娜?莱契在第三帝国的最后岁月对诺贝尔奖说:“不”——记纳粹德国艺术和科学奖章被遗忘的牺牲——1940年加来保卫战海军烧火棍——二战美国海军的鱼雷危机昙花一现——二战日军伞兵的发展与作战(下)第19期欧洲新十字军——党卫军第5“维京”师战史(下)枭雄本色——“维京”师将校列传梅斯铁闸——1944年梅斯战役与梅斯袖带马金悲情——短命的利斯康姆湾号护航航母七十罗汉——英国第198号战俘营越狱事件第20期铁腕——第三帝国的安保警察部队迈向荣耀之始——二级铁十字勋章鉴赏重塑经典——1939年款奔驰越野车修复记碧海迷踪——二战德国海军的巡洋作战攀登新高山1208——阿部善次大尉的战争回忆第21期链狗——第三帝国的军事警察部队弑蛇之符——二战德国反游击作战奖章鉴赏坚定不移——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的战争经历(上)一战成永恒——一名陆战队员眼中的硫磺岛之战皇家铁骑——二战中的英国禁卫装甲师第22期掘壕据守——二战德军的野战工事研究(上)踏过荣耀之途——一级铁十字勋章鉴赏坚定不移——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的战争经历(下)阿登血劫——1944年马尔梅迪惨案之详述飞越莱茵——1945年盟军伞兵的“大学”行动第23期掘壕据守——二战德军的野战工事研究(下)SS制服风范(三)——党卫队白色制服系列废墟之虎——Sturmtiger“突击虎”全接触绿衫幸运儿——德国伞兵中尉莱普科夫斯基战记第24期步上荣耀之巅——骑士十字勋章专集?1939年版骑士十字勋章弗里茨?克林根伯格——贝尔格莱德的征服者?骑士十字勋章之橡叶饰奥托?卡里乌斯——德国陆军虎式坦克王牌?骑士十字勋章之双剑饰奥托?克雷齐默尔——头号潜艇王牌?骑士十字勋章之钻石饰维尔纳?默尔德斯——德国空军战斗机总监?骑士十字勋章之钻石金橡叶饰?1957年版骑士十字?逝去的荣耀——大铁十字勋章鉴赏?橡叶以上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完全名单第25期以元首之名——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师战史(一)SS制服风范(四)——党卫队的运动服铁钳的右齿——德军第10装甲师在维亚济马国中之国——从政治视角检视魏玛国防军第26期以元首之名——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师战史(一)视死如归——二战德国近战突击系列勋奖章鉴赏从敦刻尔克到长崎——一位英军军医的炼狱之旅刺刀见红——二战步兵班排级战术浅析(一)第27期以元首之名——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师战史(一)精英圣殿——“警卫旗队”荣誉榜一去不返的伟大时代——二战顶尖空中王牌巡礼刺刀见红——二战步兵班排级战术浅析(下)第28期被曲解的千年吉祥——万字符号人文史叹息之墙——大西洋壁垒之法国篇(上)SS制服风范(五)——党卫军的热带制服亚平宁黑旋风——美军黑人步兵在意大利短兵相接——二战步兵连营级战术浅析(上)第29期优秀是一种习惯——奥托?魏丁格尔的战争经历沙漠风暴——非洲军团装甲车辆鉴赏叹息之墙——大西洋壁垒之法国篇(下)阿三从军记——德军中的印度志愿兵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短兵相接——二战步兵连营级战术浅析(下)第30期报复兵器第一号——第三帝国的地对地导弹之V-1篇SS制服风范(六)——党卫队与武装党卫军的大衣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2)巴黎在燃烧吗?——1944年巴黎解放之旅第31期为领袖而生、为政治而狂——普通党卫队面面观承前启后——德国二号坦克族谱(上)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3)痛扁“恶汉”——德国第6伞兵团圣基梅恩村战记蓝色安魂曲——1944年德军夏季攻势回顾第32期奥得河畔之离歌——1945年布雷斯劳攻防战承前启后——德国二号坦克族谱(下)疤面飞将军——德国空军王牌施泰因霍夫传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4)谁点着了大雪茄?——“兴登堡”号罹难记第33期报复兵器第二号——第三帝国的地对地导弹之V-2篇无冕之王(上)——头号坦克王牌科尼斯佩尔传希姆莱的MSL弯刀——党卫军第13“圣刀”武装山地师战史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5)第34期﹡腾飞伊比利亚——德国秃鹰军团系列勋奖章鉴赏赤色防火墙——二战苏军野战防御技术研究无冕之王(下)——头号坦克王牌科尼斯佩尔传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6)﹡从本期开始,出版发行由“《闪电战》杂志社”变成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35期履带上的重甲骑兵——德国装甲兵1934-1945万里赴戎机——千奇百怪的德军自行火炮(上)梦回中世纪——希姆莱的雅利安黄金时代臆想盟军的闪电战——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在法国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7)第36期尘埃落定——二战德国高级军衔译名辨析与确定万里赴戎机——千奇百怪的德军自行火炮(中)履带上的重甲骑兵(续一)——德国陆军装甲兵的制服壮哉元首团——党卫军第4步兵团的勒热夫之战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8)第37期燃烧的国王之山——1945年东普鲁士柯尼斯堡攻防战万里赴戎机——千奇百怪的德军自行火炮(下)德国装甲兵的制服与徽标(续)——德国空军、党卫军及警察的装甲兵制服生死最前线——步兵骑士施奈德拉赖特战记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9)第38期一鸣惊人的沉默战士(上)——二战德军的反人员地雷履带上的重甲骑兵:德国装甲兵1934-1945(续三)——德国装甲部队徽标(一)北极光下的战斗——党卫军第6“北方”山地师芬兰战记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0)第39期帝国苍穹下——二战德国巨型防空塔探秘履带上的重甲骑兵:德国装甲兵1934-1945(续三)——德国装甲部队徽标(二)消逝的极光——“北方”山地师西线战记雪花之锋芒——“北方”师将领列传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1)第40期海峡上空的小鸟——不列颠空战头号王牌维克少校画传一鸣惊人的沉默战士(下)——二战德军的反坦克地雷我们捍卫领袖与元首——党卫军意大利军团记事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2)第41期止步!这里是伯爵的领地!——1942年杰米扬斯克战役回顾荣耀领地的记忆——杰米扬斯克战役盾章鉴赏真相或谎言——科隆大教堂前的黑豹故事新书预览——《美军步兵武器全集》之点四五手枪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3)第42期MIR DIR 莉莉?玛莲——二战中的德国女性辅助人员陆地巡洋舰——匪夷所思的德国千吨坦克发展计划棍棒即权威——第三帝国警察大将达吕格画传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4)第43期我们走在大路上——“鲜花战争”系列奖章鉴赏铁手传奇——SS17“古兹?冯?贝利钦根”师战史(上)勇敢的心——装甲王牌卡尔?尼克卢西-莱克战记(上)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5)第44期至高无上的神秘之环——党卫队骷髅戒指解析与鉴赏铁手传奇——SS17“古兹?冯?贝利钦根”师战史(中)勇敢的心——装甲王牌卡尔?尼克卢西-莱克战记(中)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6)第45期渐行渐远的自由之梦——二战德军中的哥萨克部队铁手传奇——SS17“古兹?冯?贝利钦根”师战史(下)勇敢的心——装甲王牌卡尔?尼克卢西-莱克战记(下)屈斯特林的圣火——第三帝国陆军元帅冯?博克画传长篇连载——博克元帅战争日志(1)第46期夺堡奇兵——艾本艾玛尔要塞与“花岗岩”突击队的故事报复兵器第三号——第三帝国的V-3多药室远程火炮杀入重围的神兵——二战期间的空降部队与空降作战面面观炮长命短——一名苏军反坦克炮手的战斗回忆长篇连载——博克元帅战争日志(2)第47期喷火的毒蛇——巴赫姆Ba 349“蝰蛇”火箭动力截击机史上最强空战联队——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史(一)从坦克杀手到战场幽灵——一个苏联小兵的战争经历(上)长篇连载——博克元帅战争日志(3)第48期默默无闻的战力之源——图解二战德国陆军的野战炊事部队毁灭与拯救——第一次诺曼底战役中的鲁昂之战史上最强空战联队——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史(二)从坦克杀手到战场幽灵——一个苏联小兵的战争经历(下)长篇连载——博克元帅战争日志(4)战舰总目录战舰1地中海夜宴——1941年英意马塔潘角海战神鬼之争——二战前夕日本战列舰设计的技术考察海狼之巢——二战中的U艇基地与洞库沉默的斗士——美国海军上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巨人的肉搏——近代海军冲撞战术的使用研究战舰2忍者大杀器——全面透视日本帝国海军的氧气鱼雷海狼之巢——二战中的U艇基地与洞库(中)太平洋之冠——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通览(上)捍卫法兰西尊严——法国海军“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的起源胆瓶中的海魔——魏玛时期德国海军的复兴与发展战舰3上帝与安拉的碰撞——1571雷班托海战海狼之巢——二战中的U艇基地与洞库(下)太平洋之冠——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通览(下)旧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火力系统(开篇序章)——日本海军战列舰的主炮及炮弹——日本海军战列舰炮术概述——日本海军的测距仪及其支持结构战舰4日本空母机动部队的发展历程与战术怒海挽歌——英国皇家海军“玛丽女王”号的日德兰不归途神风吹不倒——冲绳战役中的美国海军“拉菲”号驱逐舰斯大林狂想曲——苏联海军的纸面战巡(上):“喀朗施塔得”级战舰5深渊的刺客——二战德国海军第7潜艇编队史双岛攻略——1942-1943年美日阿留申群岛战记百鬼夜行——1904年2月8日旅顺口夜袭战斯大林狂想曲——苏联海军的纸画战巡(下):“斯大林格勒”级战舰6南方佬的铁棺材——邦联海军的潜艇和水雷艇 1861-1865沙恩之死——1943年英德北角海战始末能游会跑的美利坚鸭子——美国军用2.5吨DUKW两栖卡车的发展与运用万岁EUROPE——二战日本潜艇访欧纪行(一)战舰7皇家海上绿林军——伊丽莎白时代的海盗战争咆哮1918——一战美国海军356毫米列车炮图珍海鹫之绝唱——1944年日本海军“阿”号作战始末(上)鹰坠wang洋——一战美军头号空中王牌里肯巴克的海上磨难万岁EUROPE——二战日本潜艇访欧纪行(二)战舰8海狼前传——德皇时代U艇的技术发展与作战历程海鹫之绝唱——1944年日本海军“阿”号作战始末(下)身披和服的牛仔——美国海军“斯图尔特”号驱逐舰的传奇故事万岁EUROPE——二战日本潜艇访欧纪行(三)战舰9从沉睡中醒来——珍珠港及瓦胡岛之岸防体系(1907-1950)最后的武士——日本幕末戊辰之箱馆攻略铁鲸自杀记——1923年美国海军翁达角集体触角事件之万岁EUROPE——二战日本潜艇访欧纪实(四)战舰10游猎与征服——古代北欧维京舰船的历史演变和技术考证与风一起战斗——通过《怒海争锋》了解纳尔逊时代的皇家海军凯撒之血——1940年英意卡拉布里亚海战为不列颠铸剑——英国皇家海军首席造舰师斯坦利爵士战舰11地狱边缘的烈焰——1944年佩莱利乌登陆战役日本海军航空技术厂发展简史与技术考察谜の大爆沉——1943年“陆奥”号战列舰爆沉事件探析环球归家之旅——一名德国海军战俘的西伯利亚脱逃之旅战舰12美国内战时期的邦联军铁甲舰 1861-1865英德纳尔维克海战 1940法国海军“让-巴尔”号战列舰主炮颠沛流离的故事浅析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预科练制度。
二战大口径舰炮

在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海战中,麻萨诸塞号(BB-58)发射的2发穿甲弹击穿了法国战列舰让?巴尔号的甲板装甲,另一发穿甲弹暂时压制了他唯一能作战的一个主炮塔。在同一个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华盛顿号(BB-56)击沉了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巡洋舰,直接命中至少9发穿甲弹。
此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重量:双联装532吨(纽约级)
双联装532吨(内华达级)
三联装748吨(内华达级)
三联装714-724吨(宾夕法尼亚级)
俯仰角度:-5°/+15°(纽约级)
-5°/+30°(其他)
俯仰速度:4°/秒
旋转角度:-150°/+150°
射程:38720米(AP Mark 8)
38059米(HC Mark 13)
穿甲能力(侧装甲):
20000码(18228米):509mm
30000码(27432米):380mm
初速:762m/s(AP Mark 8)
820m/s(HC Mark 13)
有一种说法,亚利桑纳号(BB-39)从来没有发出过愤怒的炮弹。1944年秋,内华达号(BB-38)的1号炮塔装备了从打捞上来的亚利桑纳号2号炮塔上拆卸下来的356mm/45炮。在1945年太平洋战役中,这些炮参加了对岸炮击。最终我们还是能说亚利桑纳号的大炮发射了他复仇的炮弹。亚利桑纳号的3和4号炮塔被完整的打捞了上来并被用为夏威夷的岸防炮,但是他们在二战快结束时才安装完毕。亚利桑纳号的1号炮塔由于损坏严重,仍旧留在了沉没的亚利桑纳号上。
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

战列舰主炮在二战中,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在海上作战的龙头地位被推翻了。
但是战列舰在水面舰艇作战中还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主炮就是他的灵魂;同时他是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的利器。
二战中美军共有10级26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在役,他们装备了406mm,356mm,和305mm三种口径的主炮。
本文将分别对美国海军二战期间所使用的一些主要舰炮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火炮炮管材质以及构成Mark 7型406mm/50,装备于依阿华级战列舰。
这可能是所有在海军服役的最好的战列舰主炮。
最初设计为发射较轻的1016公斤的Mark 5型穿甲弹,但在依阿华号开始建造前,他的装弹系统被重新设计以发射1225公斤的Mark 5型“特重”穿甲弹。
这种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接近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主炮,但是它的重量不到460mm炮弹的3/4。
Mark 7型406mm炮所发射的穿甲弹能穿透9m的水泥,而它的高爆弹能制.造一个15m宽6m深的弹坑。
Mark 7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
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
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正在组装上舰的Mark7型舰炮等待组装中的炮管组件型号:16英寸/50(406mm)Mark 7设计时间:1939年服役时间:1943年炮重:108.5吨全长:20.726米管长:20.320米膛线长度:17.344米膛线:96条,3.88mm深射速:2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8 (1,225 kg)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射程:38720米(AP Mark 8)38059米(HC Mark 13)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509mm30000码(27432米):380mm初速:762m/s(AP Mark 8)820m/s(HC Mark 13)炮管寿命:290-350发备弹:1号炮塔387发2号炮塔456发3号炮塔367发总计1210发,备弹数据各处出入较大,以上是密苏里号1955年退役时的数据。
美国二战驱逐舰

美国二战驱逐舰桑普森级驱逐舰(Sampson)简介“桑普森”级驱逐舰又被称为“一千吨级”型(" Thousand Tonners " Type),基本上是先前的“塔克”级的翻版,但增加了鱼雷武装。
“桑普森”级的6艘皆在1916-17年完工,但仅有“艾伦”号保存到了二战,其余舰只皆在30年代解体。
数据标准排水量:1073吨;主尺度:全长96.09米,全宽8.96米,吃水3.05米;航速:30节;舰员:101人;主炮:单管4吋炮4座;鱼雷:三联21吋鱼雷管2具;防空兵器:3吋防空炮1座。
小档案“桑普森”级驱逐舰是第一种搭载防空武器的美国驱逐舰。
二战中的桑普森级舷号舰名译名完工备注DD-66 Allen 艾伦1917 1946年解体“艾伦”号在二战中主要用于训练用途。
考德威尔级驱逐舰(Caldwell)简介“考德威尔”级是著名的“平甲板”型驱逐舰的原型,装有相当强的鱼雷武备。
共造6艘,其中3艘1940年通过《驱逐舰换基地协议》移交英国皇家海军,并成为英国50艘“城”级驱逐舰的一部分。
数据满载排水量:1200吨;主尺度:全长96.16米,全宽9.53米,吃水3.50米;航速:30节;舰员:146人;主炮:单管4吋炮4座;鱼雷:三联21吋鱼雷管4具;防空兵器:单管1磅乒乓炮2座,0.3吋机枪2挺。
二战中的考德威尔级(按字母音序排列)舷号舰名译名完工备注DD-72 Conner 康纳1918 1940移交英国,改名为“利兹”号,1947年解体DD-70 Conway 康威1918 1940移交英国,改名为“刘易斯”号,1946年解体DD-74 Manley 曼利1917 1938 1940 1945改为杂用军辅船AG-28改为快速运输舰APD-1改回驱逐舰,1946年解体DD-73 Stockton 斯托克顿1917 1940移交英国,改名为“勒德洛”号,1947年解体到二战时“考德威尔”级已减少两具鱼雷发射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列舰主炮在二战中,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在海上作战的龙头地位被推翻了。
但是战列舰在水面舰艇作战中还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主炮就是他的灵魂;同时他是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的利器。
二战中美军共有10级26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在役,他们装备了406mm,356mm,和305mm三种口径的主炮。
本文将分别对美国海军二战期间所使用的一些主要舰炮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火炮炮管材质以及构成Mark 7型406mm/50,装备于依阿华级战列舰。
这可能是所有在海军服役的最好的战列舰主炮。
最初设计为发射较轻的1016公斤的Mark 5型穿甲弹,但在依阿华号开始建造前,他的装弹系统被重新设计以发射1225公斤的Mark 5型“特重”穿甲弹。
这种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接近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主炮,但是它的重量不到460mm炮弹的3/4。
Mark 7型406mm炮所发射的穿甲弹能穿透9m的水泥,而它的高爆弹能制.造一个15m宽6m深的弹坑。
Mark 7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
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
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正在组装上舰的Mark7型舰炮等待组装中的炮管组件型号:16英寸/50(406mm)Mark 7设计时间:1939年服役时间:1943年炮重:108.5吨全长:20.726米管长:20.320米膛线长度:17.344米膛线:96条,3.88mm深射速:2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8 (1,225 kg)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射程:38720米(AP Mark 8)38059米(HC Mark 13)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509mm30000码(27432米):380mm初速:762m/s(AP Mark 8)820m/s(HC Mark 13)炮管寿命:290-350发备弹:1号炮塔387发2号炮塔456发3号炮塔367发总计1210发,备弹数据各处出入较大,以上是密苏里号1955年退役时的数据。
炮塔:三联装三炮炮塔重量:1701-1708吨俯仰角度:-2°/+45°(1号和3号炮塔)0°/+45°(2号炮塔)俯仰速度:12°/秒旋转角度:-150°/+150°旋转速度:4°/秒后座:1.19米装填角度:+5°16英寸(406mm)各型炮弹特写游戏中的Mark7型舰炮Mark 6型406mm/45,装备于北卡罗莱纳级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Mark 6型是科罗拉多级装备的Mark 1型406mm/45的改进型,他的设计重量更轻,结构更简单。
最主要的区别是Mark 6型的炮塔是为支持1225公斤的AP Mark 8的穿甲弹而特别设计的。
同Mark 7型相比,由于它的低初速,它的甲板装甲的穿透能力稍强一点。
在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海战中,麻萨诸塞号(BB-58)发射的2发穿甲弹击穿了法国战列舰让•巴尔号的甲板装甲,另一发穿甲弹暂时压制了他唯一能作战的一个主炮塔。
在同一个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华盛顿号(BB-56)击沉了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巡洋舰,直接命中至少9发穿甲弹。
此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
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
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型号:16英寸/45(406mm)Mark 6设计时间:1936年服役时间:1941年炮重:97.2吨全长:18.694米管长:18.288米膛线长度:15.688米膛线:96条射速:2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8 (1,225 kg)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射程:33741米(AP Mark 8)36741米(HC Mark 13)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448mm 30000码(27432米):324mm初速:701m/s(AP Mark 8)803m/s(HC Mark 13)炮管寿命:395发备弹:每门130发炮塔:三联装三炮炮塔重量:1403-1437吨俯仰角度:-2°/+45°(1号和3号炮塔)0°/+45°(2号炮塔)俯仰速度:12°/秒旋转角度:-150°/+150°旋转速度:4°/秒后座:1.219米装填角度:+5°主炮瞄准仪上方是CXAM-1火控雷达Mark 5型和Mark 8型406mm/45,装备于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Mark 5型是科罗拉多级最初装备的Mark 1型406mm/45的改进型,他的炮膛被重新设计以允许使用更大的药包。
稍后的Mark 8型与之相同,只是对膛线有所改进和对炮管进行了镀铬处理以延长寿命。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不能发射1225公斤的Mark 8穿甲弹,它的彈藥升降机无法承受Mark 8穿甲弹的重量和长度。
在三十年代后期,他们配发了1016公斤的重型Mark 5型穿甲弹,比他们原装备的Mark 3穿甲弹有更好的穿甲能力。
1942年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配发了高爆弹。
型号:16英寸/45(406mm)Mark 5 和Mark 8 设计时间:1935年服役时间:1938年炮重:104.8吨全长:18.694米管长:18.288米膛线长度:15.688米膛线:96条射速:1.5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5 (1016 kg)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射程:36760米(AP Mark 5)36730米(HC Mark 13)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412mm30000码(27432米):297mm初速:768m/s(AP Mark 5)803m/s(HC Mark 13)炮管寿命:320发(Mark 5),395发(Mark 8)备弹:每门100发炮塔:二联装二炮炮塔重量:880-920吨俯仰角度:-4°/+30°俯仰速度:8°/秒旋转角度:-150°/+150°旋转速度:2°/秒后座:1.22米装填角度:+1°Mark 7型和Mark 11型356mm/50,装备于新墨西哥级和田纳西级战列舰。
Mark 7型356mm/50炮是在Mark 4型356mm/50炮的基础上改造的,Mark 11型是在Mark 7型的基础上对炮管进行了镀铬处理。
Mark 炮型456mm/50在二战开始时已全面取代原装的Mark 7型。
型号:14英寸/50(356mm)Mark 7 和Mark 11设计时间:1930年(Mark 7),1935年(Mark 11)服役时间:1935年(Mark 7),1940年(Mark 11)炮重:80.5吨全长:18.136米管长:17.780米膛线长度:15.427米膛线:92条射速:1.75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16 (680.4 kg)高爆弹HC Mark 22 (578.3 kg)射程:39502米(AP Mark 16)38940米(HC Mark 22)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349mm30000码(27432米):297mm初速:823m/s(AP)861m/s(HC)炮管寿命:320发(Mark 5),395发(Mark 8)备弹:每门100发炮塔:三联装三炮炮塔重量:897-958吨俯仰角度:-5°/+30°俯仰速度:9°/秒旋转角度:-150°/+150°旋转速度:2°/秒后座:1.219米装填角度:+1°新墨西哥级,0°田纳西级Mark 8,9,和10型和Mark 12型356mm/45,装备于纽约级,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
在三十年代,老式的356mm/45炮被重建升级,炮膛体积增大以承受更大的药包。
这些改进增加了火炮的初速。
Mark 1,3,和5型变成了Mark 8,9,和10型。
Mark 12型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对炮管进行了镀铬处理的型号。
这些炮使用了侧启式或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和Smith-Asbury式断隔螺式炮闩简化操作系统。
这几个型号的炮可以互相置换,大多战列舰同时使用不同型号的炮。
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装以将炮塔最大仰角增大到30度。
加大的药包使这些炮能发射680公斤的重型Mark 16型穿甲弹和578公斤的Mark 22型高爆弹。
纽约号(BB-34)和得克萨斯号(BB-35)没有进行改装,他们的彈藥升降机无法接受较长的新型炮弹,为此专门为他们生产了短鼻的Mark 20型穿甲弹和578公斤的Mark 19型高爆弹。
有一种说法,亚利桑纳号(BB-39)从来没有发出过愤怒的炮弹。
1944年秋,内华达号(BB-38)的1号炮塔装备了从打捞上来的亚利桑纳号2号炮塔上拆卸下来的356mm/45炮。
在1945年太平洋战役中,这些炮参加了对岸炮击。
最终我们还是能说亚利桑纳号的大炮发射了他复仇的炮弹。
亚利桑纳号的3和4号炮塔被完整的打捞了上来并被用为夏威夷的岸防炮,但是他们在二战快结束时才安装完毕。
亚利桑纳号的1号炮塔由于损坏严重,仍旧留在了沉没的亚利桑纳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