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

合集下载

2023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六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3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六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跟踪检测(六)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多选)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之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槽码的个数答案:ACD2.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平齐,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

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不同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 速度/(m·s-1)第一次Ⅰ0.230 440.347第二次Ⅱ0.174 640.344第三次Ⅲ0.116 620.343第四次Ⅳ0.058 500.342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Ⅰ的宽度最小。

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3.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平板(光滑)、小车等器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即将释放小车之前的实验装置图。

该装置图中有3处明显错误,它们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数学 课时跟踪检测(全一册) 苏教版必修

高一数学 课时跟踪检测(全一册) 苏教版必修

高一数学课时跟踪检测(全一册)苏教版必修课时跟踪检测一棱柱棱锥和棱台课时跟踪检测二圆柱圆锥圆台和球课时跟踪检测三直观图画法课时跟踪检测四平面的基本性质课时跟踪检测五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时跟踪检测六直线与平面平行课时跟踪检测七直线与平面垂直课时跟踪检测八两平面平行课时跟踪检测九两平面垂直课时跟踪检测十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直线的斜率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两条直线的平行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两条直线的垂直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两条直线的交点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点到直线的距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圆的标准方程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圆的一般方程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空间直角坐标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空间两点间的距离课时跟踪检测(一)棱柱、棱锥和棱台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关于如图所示的4个几何体,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②是棱柱B.只有②④是棱柱C.只有①②是棱柱D.只有①②④是棱柱解析:选D 解决这类问题,要紧扣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图①②④满足棱柱的定义,正确;图③不满足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不正确.2.下面结论是棱台具备的性质的是( )①两底面相似;②侧面都是梯形;③侧棱都相等;④侧棱延长后都交于一点.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 用棱台的定义可知选B.3.下面图形中,为棱锥的是( )A.①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解析:选 C 根据棱锥的定义和结构特征可以判断,①②是棱锥,③不是棱锥,④是棱锥.故选C.4.下列图形中,不能折成三棱柱的是( )解析:选C C中,两个底面均在上面,因此不能折成三棱柱,其余均能折为三棱柱.5.一个棱锥的各条棱都相等,那么这个棱锥一定不是( )A.三棱锥B.四棱锥C.五棱锥D.六棱锥解析:选D 若满足条件的棱锥是六棱锥,则它的六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侧面的顶角都是60°,其和为360°,则顶点在底面内,与棱锥的定义相矛盾.6.一个棱柱至少有___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________个顶点,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________条侧棱.答案:5 4 37.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5 cm,4 cm,3 cm,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组成一个新长方体,在这些新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 cm2.解析:将两个长方体侧面积最小的两个面重合在一起,得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此时,所得的新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0 cm,4 cm,3 cm,表面积的最大值为2×(10×4+3×4+3×10)=164.答案:1648.如图,三棱台ABC­A′B′C′,沿A′BC截去三棱锥A′­ABC,则剩余部分是________.解析:在图中截去三棱锥A′­ABC后,剩余的是以BCC′B′为底面,A′为顶点的四棱锥.答案:四棱锥A′­BCC′B′9.如图,观察并分别判断①中的三棱镜,②中的螺杆头部模型有多少对互相平行的平面,其中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分别有几对.解:图①中有1对互相平行的平面,只有这1对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图②中有4对互相平行的平面,只有1对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10.在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里面装有少量水,现在将容器绕着其底部的一条棱倾斜,在倾斜的过程中.(1)水面的形状不断变化,可能是矩形,也可能变成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对吗?(2)水的形状也不断变化,可以是棱柱,也可能变为棱台或棱锥,对吗?(3)如果倾斜时,不是绕着底部的一条棱,而是绕着其底部的一个顶点,上面的第(1)题和第(2)题对不对?解:(1)不对;水面的形状是矩形,不可能是其他非矩形的平行四边形.(2)不对;此几何体是棱柱,水比较少时,是三棱柱,水多时,可能是四棱柱,或五棱柱;但不可能是棱台或棱锥.(3)用任意一个平面去截长方体,其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因而水面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水的形状可以是棱锥,棱柱,但不可能是棱台.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做棱柱B .棱柱中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底面C .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D .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D 根据棱柱的定义可知D 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2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几何体是棱台B .多面体至少有3个面C .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D .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解析:选D 选项A 错误,反例如图1;一个多面体至少有4个面,如三棱锥有4个面,不存在有3个面的多面体,所以选项B 错误;选项C 错误,反例如图2,上、下底面是全等的菱形,各侧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它不是正方体;根据棱柱的定义,知选项D 正确.3.用一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某棱锥,截得的棱台上、下底面面积比为1∶4,截去的棱锥的高是3 cm,则棱台的高是( )A .12 cmB .9 cmC .6 cmD .3 cm解析:选D 设原棱锥的高为h cm,依题意可得⎝ ⎛⎭⎪⎫3h 2=14,解得h =6,所以棱台的高为6-3=3(cm).4.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 )A .20条B .15条C .12条D .10条解析:选D 由题意,知五棱柱的对角线一定为上底面的一个顶点和下底面的一个顶点的连线,因为不同在任何侧面内,故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2条,所以五棱柱共有对角线2×5=10(条).故选D.5.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顶点,则可以组成的平面图形或几何体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矩形;②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④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⑤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解析: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上,若取A,B,C,D四个顶点,可得矩形;若取D,A,C,D1四个顶点,可得③中所述几何体;若取A,C,D1,B1四个顶点,可得④中所述几何体;若取D,D1,A,B四个顶点,可得⑤中所述几何体.故填①③④⑤.答案:①③④⑤6.如图,M是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沿正方体表面从点A到点M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 cm.解析:由题意,若以BC为轴展开,则A,M两点连成的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2 cm,3 cm,故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3cm.若以BB1为轴展开,则A,M两点连成的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1,4,故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7 cm.故沿正方体表面从点A到点M的最短路程是13 cm.答案:137.根据下列关于空间几何体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1)由6个平行四边形围成的几何体.(2)由7个面围成,其中一个面是六边形,其余6个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3)由5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其中上、下两个面是相似三角形,其余3个面都是梯形,并且这些梯形的腰延长后能相交于一点.解:(1)这是一个上、下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四个侧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2)这是一个六棱锥,其中六边形面是底面,其余的三角形面是侧面.(3)这是一个三棱台,其中相似的两个三角形面是底面,其余三个梯形面是侧面.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沿图中虚线将3个三角形折起,使点A,B,C重合,重合后记为点P.问:(1)折起后形成的几何体是什么几何体?(2)若正方形边长为2a ,则每个面的三角形面积为多少?解:(1)如图折起后的几何体是三棱锥.(2)S △PEF =12a 2,S △DPF =S △DPE =12×2a ×a =a 2, S △DEF =32a 2. 课时跟踪检测(二)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1.有下列四个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圆柱的母线与轴垂直B .圆锥的母线长等于底面圆直径C .圆台的母线与轴平行D .球的直径必过球心解析:选D A :圆柱的母线与轴平行;B :圆锥的母线长与底面圆的直径不具有任何关系;C :圆台的母线延长线与轴相交.故D 正确.2.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有( )A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B .圆柱、球和圆锥C .球、圆柱和圆台D .棱柱、棱锥、圆锥和球解析:选B 根据题中图形可知,(1)是球,(2)是圆柱,(3)是圆锥,(4)不是圆台,故应选B.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②圆锥中过轴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③分别以矩形(非正方形)的长和宽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得到的两个几何体是两个不同的圆柱.A .0B .1C.2 D.3解析:选C ①中,必须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才能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故①说法错误;显然②③说法正确.故说法正确的有2个.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下列哪个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得到的( )解析:选A 由题图知平面图应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构成,故A正确.5.一个直角三角形绕斜边旋转360°形成的空间几何体是( )A.一个圆锥B.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C.两个圆锥D.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答案:C6.将一个直角梯形绕其较短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圆柱被挖去一个圆锥后所剩的几何体7.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所得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是1∶3,这个截面把圆锥的母线分为两段的比是________.解析:∵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为1∶3,故小圆锥与大圆锥的相似比为1∶3,故小圆锥与大圆锥的母线长之比为1∶3,故小圆锥与所得圆台的母线长比为1∶(3-1).答案:1∶(3-1)8.将边长为4 cm和8 cm的矩形纸片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则圆柱的轴截面的面积为________cm2.解析:当以4 cm为母线长时,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则8=2πr,∴2r=8π.∴S轴截面=4×8π=32π(cm)2.当以8 cm为母线长时,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则2πR=4,2R=4π.∴S轴截面=8×4π=32π(cm)2.综上,圆锥的轴截面面积为32πcm 2. 答案:32π9.将长为4宽为3的矩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折起后A ,B ,C ,D 在同一个球面上吗?若在求出这个球的直径.解:因为对角线AC 是直角三角形ABC 和直角三角形ADC 的公共斜边,所以AC 的中点O 到四个点的距离相等,即O 为该球的球心.所以AC 为球的一条直径,由勾股定理得AC =42+32=5.10.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 中,AB ⊥BC ,绕着CD 所在直线l 旋转,试画出立体图并指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如图①,过A ,B 分别作AO 1⊥CD ,BO 2⊥CD ,垂足分别为O 1,O 2,则Rt △CBO 2绕l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几何体是圆锥,直角梯形O 1ABO 2绕l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台,Rt△ADO 1绕l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① ② 综上,所得几何体下面是一个圆锥,上面是一个圆台挖去了一个以圆台上底面为底面的圆锥.(如图②所示).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B .经过球面上不同的两点只能作一个最大的圆C .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此棱锥可能是正六棱锥D .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解析:选D 须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才能得到圆锥和圆台,故A 错误;若球面上不同的两点恰为最大的圆的直径的端点,则过此两点的大圆有无数个,故B错误;正六棱锥的侧棱长必然要大于底面边长,故C错误.故选D.2.若圆柱体被平面截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则它的侧面展开图是( )解析:选D 结合几何体的实物图,从截面最低点开始高度增加缓慢,然后逐渐变快,最后增加逐渐变慢,不是均衡增加的,所以A、B、C错误.3.一个正方体内接于一个球,过球心作一截面,如下图所示,则截面的可能图形是(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C 当截面平行于正方体的一个侧面时得③,当截面过正方体对角面时得②,当截面不平行于任何侧面也不过对角面时得①,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得出④.4.已知半径为5的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周长分别为6π和8π,则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 )A.1 B.2C.1或7 D.2或6解析:选C 由截面的周长分别为6π和8π得两个截面半径分别为3和4,又球的半径为5,故圆心到两个截面的距离分别为4和3,故当两个截面在球心同一侧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4-3=1,当两个截面在球心两侧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4+3=7.5.如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那么这个圆锥的顶角(圆锥轴截面中两条母线的夹角)是________.解析:设底面半径为r,母线为l,则2πr=πl,∴l=2r.故两条母线的夹角为60°.答案:60°6.圆锥底面半径为1 cm,高为 2 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则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 cm.解析:圆锥的轴截面SEF、正方体对角面ACC 1A1如图.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cm,则AA1=x cm,A1C1=2x cm.作SO ⊥EF 于点O ,则SO = 2 cm,OE =1 cm.∵△EAA 1∽△ESO ,∴AA 1SO =EA 1EO ,即x 2=1-22x1.∴x =22,即该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22 cm. 答案:227.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6,在其中有一个高为x 的内接圆柱.(1)用x 表示圆柱的轴截面面积S ;(2)当x 为何值时,S 最大?解:(1)如图,设内接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 , 由已知得6-x 6=r2,∴r =6-x3,∴S =2×6-x3×x =-23x 2+4x (0<x <6).(2)当x =-42×⎝ ⎛⎭⎪⎫-23=3时,S 最大.8.如图所示,已知圆柱的高为80 cm,底面半径为10 cm,轴截面上有P ,Q 两点,且PA =40 cm,B 1Q =30 cm,若一只蚂蚁沿着侧面从P 点爬到Q 点,问: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长是多少?解:将圆柱侧面沿母线AA 1展开,得如图所示矩形.∴A 1B 1=12·2πr =πr =10π(cm).过点Q 作QS ⊥AA 1于点S ,在Rt △PQS 中,PS =80-40-30=10(cm),QS =A1B 1=10π(cm).∴PQ=PS2+QS2=10π2+1(cm).即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长是10π2+1 cm.课时跟踪检测(三)直观图画法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画直观图时,把Ox,Oy,Oz轴画成对应的O′x′,O′y′,O′z′,则∠x′O′y′与∠x′O′z′的度数分别为( ) A.90°,90°B.45°,90°C.135°,90° D.45°或135°,90°解析:选D 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x′O′y′的度数应为45°或135°,∠x′O′z′指的是画立体图形时的横轴与纵轴的夹角,所以度数为90°.2.已知一个建筑物上部为四棱锥,下部为长方体,且四棱锥的底面与长方体的上底面尺寸一样,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0 m,5 m,10 m,四棱锥的高为8 m,如果按1∶500 的比例画出它的直观图,那么在直观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棱锥的高应分别为( ) A.4 cm,1 cm,2 cm,1.6 cmB.4 cm,0.5 cm,2 cm,0.8 cmC.4 cm,0.5 cm,2 cm,1.6 cmD.4 cm,0.5 cm,1 cm,0.8 cm解析:选C 直观图中长、宽、高应分别按原尺寸的1500,11 000,1500计算,最后单位转化为 cm.3.利用斜二测画法画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的直观图,可能是下面的( )解析:选C 正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且边长不相等,故选C项.4.如右图所示的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的直观图,D′是△A′B′C′中B′C′边的中点,且A′D′平行于y′轴,那么A′B′,A′D′,A′C′三条线段对应原图形中线段AB,AD,AC中( )A.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CB.最长的是AC,最短的是ABC.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DD.最长的是AD,最短的是AC解析:选C 因为A′D′∥y′轴,所以在△ABC中,AD⊥BC,又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D是BC中点,所以AB=AC>AD.5.水平放置的△ABC ,有一边在水平线上,用斜二测画法作出的直观图是正三角形A ′B ′C ′,则△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任意三角形解析:选C 将△A ′B ′C ′还原,由斜二测画法知,△ABC 为钝角三角形. 6.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 ①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 ④矩形的直观图是矩形.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中的线线相交、相对线线平行关系不会改变,因此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答案:①②7.如图,矩形O ′A ′B ′C ′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 ′A ′=6,O ′C ′=3,B ′C ′∥x ′轴,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在直观图中,设B ′C ′与y ′轴的交点为D ′,则易得O ′D ′=32,所以原平面图形为一边长为6,高为62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其面积为6×62=36 2.答案:36 28.如图,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平面图形为直角梯形ABCD ,其中,AD =AD ′=1,BC =B ′C ′=1+2,AB =2,即S 梯形ABCD =(1+1+2)2×2=2+ 2.答案:2+ 29.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B ∥CD ,AB =4 cm,CD =2 cm,∠DAB =30°,AD =3 cm,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1)如图(a)所示,在梯形ABCD 中,以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点A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b)所示,画出对应的x ′轴,y ′轴,使∠x ′O ′y ′=45°.(2)在图(a)中,过D 点作DE ⊥x 轴,垂足为E .在x ′轴上取A ′B ′=AB =4 cm,A ′E ′=AE =3×32≈2.598 (cm);过点E ′作E ′D ′∥y ′轴,使E ′D ′=12ED ,再过点D ′作D ′C ′∥x ′轴,且使D ′C ′=DC =2 cm.(3)连结A ′D ′,B ′C ′,并擦去x ′轴与y ′轴及其他一些辅助线,如图(c)所示,则四边形A ′B ′C ′D ′就是所求作的直观图.10.已知底面是正六边形,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六棱锥.请画出它的直观图. 解:作法:(1)画六棱锥P ­ABCDEF 的底面.①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取AD 所在直线为x 轴,对称轴MN 所在直线为y 轴,两轴交于点O .画相应的x ′轴和y ′轴、z ′轴,三轴交于点O ′,使∠x ′O ′y ′=45°,∠x ′O ′z ′=90°.②以O ′为中点,在x ′轴上取A ′D ′=AD ,在y ′轴上取M ′N ′=12MN ,以N ′为中点画B ′C ′,使B ′C ′∥O ′x ′,B ′C ′=BC ;再以M ′为中点画E ′F ′,使E ′F ′∥O ′x ′,E ′F ′=EF .③连结A ′B ′,C ′D ′,D ′E ′,F ′A ′,得到正六边形ABCDEF 水平放置的直观图A ′B ′C ′D ′E ′F ′.(2)画六棱锥的顶点.在O ′z ′上截取点P ,使PO ′=PO .(3)成图,连结PA ′,PB ′,PC ′,PD ′,PE ′,PF ′,并擦去辅助线,改被遮挡部分为虚线,即得六棱锥P ­ABCDEF 的直观图六棱锥P ­A ′B ′C ′D ′E ′F ′.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已知水平放置的△ABC 按斜二测画法得到如图所示的直观图,其中B ′O ′=C ′O ′=1,A ′O ′=32,那么原△ABC 是一个( ) A .等边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三边中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D .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解析:选A 根据斜二测画法的原则,得BC =B ′C ′=2,OA =2A ′O ′=2×32=3,AO ⊥BC ,∴AB =AC =BC =2,∴△ABC 是等边三角形. 2.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某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如图所示,AB 边平行于y 轴,BC ,AD 平行于x 轴.已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2 2 cm 2,则原平面图形A ′B ′C ′D ′的面积为( )A .4 cm 2B .4 2 cm 2C .8 cm 2D .8 2 cm 2解析:选C 依题意,可知∠BAD =45°,则原平面图形A ′B ′C ′D ′为直角梯形,上、下底边分别为B ′C ′,A ′D ′,且长度分别与BC ,AD 相等,高为A ′B ′,且长度为梯形ABCD 的高的22倍,所以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8 cm 2.3.如图是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ABO 的直观图,已知O ′B ′=4,A ′B ′∥y ′ 轴,且△ABO 的面积为16,过A ′作A ′C ′⊥x ′轴,则A ′C ′的长为( )A .2 2 B. 2 C .16 2D .1解析:选A 因为A ′B ′∥y ′轴,所以在△ABO 中,AB ⊥OB .又△ABO 的面积为16,所以12AB ·OB =16.所以AB =8,所以A ′B ′=4.如图,作A ′C ′⊥O ′B ′于点C ′,所以B ′C ′=A ′C ′,所以A ′C ′的长为4sin 45°=2 2.4.已知两个圆锥,底面重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 2 cm,另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3 cm,则其直观图中这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 )A .2 cmB .3 cmC .2.5 cmD .5 cm解析:选D 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即圆锥的高,故两顶点间距离为2+3=5 cm,在直观图中与z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仍为5 cm.5.有一个长为5,宽为4 的矩形,则其直观图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由于该矩形的面积为S =5×4=20,所以由公式S ′=24S ,得其直观图的面积为S ′=24S =5 2. 答案:5 26.水平放置的△ABC 的斜二测直观图如图所示,已知A ′C ′=3,B ′C ′=2,则AB 边上的中线的实际长度为________.解析:由直观图知,原平面图形为直角三角形,且AC =A ′C ′=3,BC=2B′C′=4,计算得AB=5,所求中线长为2.5.答案:2.57.在水平位置的平面M内有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如图,其中对角线A′C′在水平位置,已知该正方形是某个四边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试画出该四边形的真实图形并求出其面积.解:四边形ABCD的真实图形如图所示.∵A′C′为水平位置,∴四边形ABCD中,DA⊥AC.∵DA=2D′A′=2,AC=A′C′=2,∴S四边形ABCD=AC·AD=2 2.8.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 cm,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请画出原来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并求原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在x轴上取OA=O′A′=1 cm;在y轴上取OB=2O′B′=2 2 cm;在过点B的x轴的平行线上取BC=B′C′=1 cm.连结O,A,B,C各点,即得到了原图形.由作法可知,OABC为平行四边形,OC=OB2+BC2=8+1=3 cm,∴平行四边形OABC的周长为(3+1)×2=8 cm,面积为S=1×22=2 2 cm2.课时跟踪检测(四)平面的基本性质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如果直线a⊂平面α,直线b⊂平面α,M∈a,N∈b,M∈l,N∈l,则( )A.l⊂αB.l⊄αC.l∩α=M D.l∩α=N解析:选A ∵M∈a,a⊂α,∴M∈α,同理,N∈α,又M∈l,N∈l,故l⊂α.2.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三角形是平面图形;②梯形是平面图形;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面图形;④圆是平面图形.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选C 根据公理1可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C.3.已知直线m⊂平面α,P∉m,Q∈m,则( )A.P∉α,Q∈αB.P∈α,Q∉αC.P∉α,Q∉αD.Q∈α解析:选D 因为Q∈m,m⊂α,所以Q∈α.因为P∉m,所以有可能P∈α,也可能有P∉α.4.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 )A.没有其他公共点B.仅有这一个公共点C.仅有两个公共点D.有无数个公共点解析:选D 根据公理2可知,两个平面若有一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有且只有一个经过该点的公共直线.故选D.5.若直线l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 )A.直线l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B.直线l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C.直线l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D.直线l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解析:选D 由已知得直线l⊄α,故直线l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6.过同一点的4条直线中,任意3条都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这4条直线确定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设四条直线为a,b,c,d,则这四条直线中每两条都确定一个平面,因此,a与b,a 与c,a与d,b与c,b与d,c与d都分别确定一个平面,共6个平面.答案:67.已知α,β是不同的平面,l,m,n是不同的直线,P为空间中一点.若α∩β=l,m⊂α,n⊂β,m∩n=P,则点P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解析:因为m⊂α,n⊂β,m∩n=P,所以P∈α且P∈β.又α∩β=l,所以点P在直线l上,所以P∈l.答案:P∈l8.空间有四个点,如果其中任意三个点不共线,则经过其中三个点的平面有________个.解析:用平面四边形和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判断,经过其中三个点的平面有1或4个.答案:1或49.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由点A,O,C可以确定一个平面;(2)由点A,C1,B1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DC1B1.解:(1)不正确.因为点A,O,C在同一条直线上,故不能确定一个平面.(2)正确.因为点A,B1,C1不共线,所以可确定一个平面.又因为AD∥B1C1,所以点D∈平面AB1C1.所以由点A,C1,B1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DC1B1.10.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β=l.设梯形ABCD中,AD∥BC,且AB⊂α,CD⊂β,求证:AB,CD,l共点(相交于一点).证明:∵在梯形ABCD中,AD∥BC,∴AB,CD是梯形ABCD的两条腰.∴AB,CD必定相交于一点,设AB∩CD=M.又∵AB⊂α,CD⊂β,∴M∈α,且M∈β.∴M∈α∩β.又∵α∩β=l,∴M∈l,即AB,CD,l共点.层级二应试能力达标1.能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 )A.空间三个点B.一个点和一条直线C.无数个点D.两条相交直线解析:选D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确定一个平面,A,B,C条件不能保证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故不正确.2.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A∈l,A∈α,B∈l,B∈α⇒l⊂αB.A∈α,A∈β,B∈α,B∈β⇒α∩β=ABC.l⊄α,A∈l⇒A∉αD.A,B,C∈α,A,B,C∈β,且A,B,C不共线⇒α与β重合解析:选C 当l⊄α,A∈l时,也有可能A∈α,如l∩α=A,故C错.3.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l,P∈β且P∉l,M∈α,N∈α,又MN∩l=R,M,N,P三点确定的平面记为γ,则β∩γ是( )A.直线MP B.直线NPC.直线PR D.直线MR解析:选C 因为MN⊂γ,R∈MN,所以R∈γ.又α∩β=l,MN∩l=R,所以R∈β.又P ∈β,P∈γ,所以P,R均为平面γ与β的公共点,所以β∩γ=PR.4.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在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GH,EF交于一点P,则( )A.P一定在直线BD上B.P一定在直线AC上C.P在直线AC或BD上D.P既不在直线BD上,也不在AC上解析:选B 由题意知GH⊂平面ADC.因为GH,EF交于一点P,所以P∈平面ADC.同理,P ∈平面ABC.因为平面ABC∩平面ADC=AC,由公理2可知点P一定在直线AC上.5.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它们可以确定________个平面.解析: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则只能确定一个平面;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共点,则可以确定1个或3个平面.答案:1或36.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则将空间分成________个部分.解析:三个平面两两相交(1)若交于同一条直线,则将空间分成6个部分;(2)若交于三条交线①三条交线交于一点,则将空间分成8个部分;②若三条交线互相平行,则将空间分成7个部分;所以,三个这样的平面将空间分成6或7或8个部分.答案:6或7或87. 如图,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解:延长AC,BD交于T, 连结ST,∵T∈AC,AC⊂平面SA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跟踪检测(二)时间位移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跟踪检测(二)时间位移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时间位移A组—重基础·体现综合1.以下计时数指时间间隔的是()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B.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C.老师上物理课超时了,课上了47分钟D.我得早出发,去赶6:00的头班车答案:C2.(多选)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取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甲的位移为3 m,乙的位移为-5 m,则-5 m小于3 mB.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C.电流虽有正负,但是标量D.温度计度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答案:CD3.关于图示时间轴上的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表示时刻,其含义是第1 s末或第2 s初B.t3表示时刻,其含义是第2 s末或第3 s初C.t1~t2表示时间间隔,其含义是2 s内D.t0~t3表示时间间隔,其含义是2 s内答案:A4.某学校在400 m标准田径场的跑道上进行跑步比赛,如图所示为运动员在不同跑道上进行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0 m跑比赛,外跑道上的运动员的路程大B.400 m跑比赛,不同跑道上的运动员的位移相同C.200 m跑比赛,不同跑道上的运动员的位移相同D.100 m跑比赛在直道上进行,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答案:D5.如图所示,在距墙1 m的A点,小球以某一速度冲向固定于墙壁的弹簧,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到达距墙0.2 m的B点处,然后又被弹回至距墙1.5 m的C点静止,则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0.5 m,1.3 m B.0.8 m,1.3 mC.0.8 m,1.5 m D.0.5 m,2.1 m答案:D6.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以向右为正方向),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则位移最大的时间是()t/s012345678x/m531-3-5-313 5A.第1 s内B.前4 s内C.8 s内D.第4 s内解析:选B根据直线运动中位移与位置的关系可以判断第1 s内的位移为-2 m,前4 s 内的位移为-10 m,8 s内的位移为0,第4 s内的位移为-2 m,所以前4 s内位移最大,B 正确。

必修一 课时跟踪检测祥解

必修一  课时跟踪检测祥解

个分句之间为让步关系,故选even if “即使;尽管”。
5.选B 考查介词短语辨析。句意:前不久在中央一台播放
的电视剧是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一百周年。 in command of“控制;指挥”;in honor of“为了纪念……”;in place of“代替”;in search of“寻找”。 6.选A 考查短语意义。句意:据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迷
啊!”come up“出现”,符合句意。clear up“整理;收
拾”;stay up“熬夜”;end up“最后处于”。
英语(陕西专版)
目 录
10.选C 考查动词词组辨析。句意:快乐的人未必拥有最好的东 西,他们只是充分利用了自己所遇到的一切。get the hang of“掌握……的要领”;think little of“不把……当一回事”; make the most of“充分利用”;take possession of“取得”。根 据句意可知,C项当选。 11.选B 句意:众所周知,袋鼠是澳大利亚所特有的,并且经常 被看作澳大利亚的国宝之一。sth. is native to ...表示“某物原产 于某地;某物是……所特有的”。 12.选C 句意:“打扰了,你能告诉我如何去超市吗?”“当然。 沿街直走,左拐,你就会看到一座高大的建筑。那就是超市。” straight “直接”为副词,符合句意。mostly “主要地;通常”; normally “通常;正常地”; aimlessly “毫无目的地”。
英语(陕西专版)
目 录
15.选B 考查短语意义辨析。句意:2012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
艰难的一年,尤其是那些要面对糟糕经济持续影响的人们。 on condition“只要”;in particular“尤其”;on purpose“故意地”;in addition“另外”。 Ⅱ. 语篇解读:6岁的小男孩Bobby圣诞前夜在大街上徘徊, 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可他身无分文。突然,他捡到了十

2023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十行星的运动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3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十行星的运动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跟踪检测(十)行星的运动A 组—重基础·体现综合1.(多选)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论点目前看存在缺陷的是 ( ) A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C .天空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造成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D .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解析:选ABC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长轴满足a 3T2=恒量,故所有行星实际并不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整个宇宙是在不停运动的,故选项A 、B 、C 的论点存在缺陷。

2.下列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D .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解析:选D 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所有行星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T 和半长轴a 满足a 3T2=k (常量),对于同一中心天体,k 不变,故A 、B 、C 错误,D 正确。

3.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D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线速度解析:选D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故行星做变速曲线运动,但不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 、B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行星在近日点时的线速度大于在远日点时的线速度,故C 错误,D 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时跟踪检测(全册共84页 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时跟踪检测(全册共84页 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时跟踪检测(全册共84页附答案)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划时代的发现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课时跟踪检测(二)楞次定律课时跟踪检测(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课时跟踪检测(四)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课时跟踪检测(五)互感和自感课时跟踪检测(六)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课时跟踪检测(七)交变电流课时跟踪检测(八)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课时跟踪检测(九)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课时跟踪检测(十)变压器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电能的输送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传感器的应用阶段验收评估(一)电磁感应阶段验收评估(二)交变电流阶段验收评估(三)传感器课时跟踪检测(一)划时代的发现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B.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磁通量也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D.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解析:选C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大小取决于磁感应强度、回路所围面积以及两者夹角三个因素,所以只知道其中一个或两个因素无法确定磁通量的变化情况,A、B项错误;同样由磁通量的特点,也无法判断其中一个因素的情况,C项正确,D项错误。

2.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线圈共有n匝,其中心位置处半径为r的范围内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若磁感应强度为B,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A.πBR2B.πBr2C.nπBR2D.nπBr2解析:选B由磁通量的定义式知Φ=BS=πBr2,故B正确。

3.如图所示,AB是水平面上一个圆的直径,在过AB的竖直面内有一根通电直导线CD,已知CD∥AB。

当CD竖直向上平移时,电流的磁场穿过圆面积的磁通量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始终为零D.不为零,但保持不变解析:选C由于通电直导线CD位于AB的正上方,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直导线CD产生的磁感线在以AB为直径的圆内穿入和穿出的条数相同,所以不管电流怎么变化,导线下面圆内部的磁通量始终为0。

2023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电磁波及其应用粤教版必修第三册

2023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电磁波及其应用粤教版必修第三册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电磁波及其应用A组—重基础·体现综合1.第一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客观存在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B.奥斯特C.赫兹D.麦克斯韦解析:选C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正确。

2.关于电磁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磁铁旁放一带电体,则两者周围空间就形成了电磁场B.电磁场既不同于静电场,也不同于静磁场C.电磁场中的电场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体D.电磁场中的电场的变化频率和磁场的变化频率是相同的解析:选A 电磁场是变化频率相同的电场和磁场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不是静电场和静磁场简单的复合。

所以选项A错误。

3.[多选]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B.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C.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 m/s解析:选BD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只有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但变化的电场周围不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如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的是稳定的磁场,A、C错误,B正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D正确。

4.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表达式v=λ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长越长,传播速度越快B.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C.发射能量越大,传播速度越快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解析:选D 在真空中传播时,各类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在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B.紫外线有显著的热效应C.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D.X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γ射线更强解析:选C 在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稳定的磁场,故A错误;红外线有显著的热效应,故B错误;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热辐射的电磁波包括红外线,故C正确;X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γ射线弱,故D错误。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课时跟踪检测(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立足主干学问,注意基础性和综合性1.(2024·武汉高三调研)以8 m/s 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石子,该石子两次经过小树顶端的时间间隔为0.8 s ,则小树高约为( )A .0.8 mB .1.6 mC .2.4 mD .3.2 m解析:选C 石子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v 22g =3.2 m ,由题意可知,石子从最高点运动到小树顶端的时间为t 1=t 2=0.4 s ,则最高点到小树顶端的距离为h 1=12gt 12=0.8 m ,则小树高约为h =H -h 1=2.4 m ,故C 正确。

2.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米,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他发觉第6节车厢经过他时用了4 s ,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如图所示,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A .2 m/s 2B .1 m/s 2C .0.5 m/s 2D .0.2 m/s 2解析:选C 将动车的运动等效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动车第7节车厢经过旅客的时间为t ,动车第7节车厢通过旅客过程,有12at 2=25 m ,第6、7节车厢通过旅客过程,有12a (t +4 s)2=2×25 m,解得a ≈0.5 m/s 2,C 正确。

3.(2024·湖北高考)2024年,我国运动员陈芋汐获得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

某轮竞赛中,陈芋汐在跳台上倒立静止,然后下落,前5 m 完成技术动作,随后5 m 完成姿态调整。

假设整个下落过程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 2,则她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 )A .0.2 sB .0.4 sC .1.0 sD .1.4 s解析:选B 陈芋汐下落的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 = 2Hg=2×1010s≈1.4 s,下落前5 m 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 1=2hg=2×510s =1 s ,则陈芋汐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t 2=t -t 1=0.4 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潮湿食盐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规范操作是顺利进行实验以及避免事故的保障。

(1)下列有关实验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不慎碰倒酒精灯而使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b.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氢氧化钠,立即用浓硫酸冲洗
c.制取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若出现倒吸,应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胶塞
(2)请将下列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填在表格中。

(3)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收集不到气体b.造成环境污染
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d.引起爆炸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