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应用
新型蛋白质发酵饲料

新型发酵蛋白饲料的工业生产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将就目前蛋白饲料的研究与生产情况做一定的论述,并将其原理与生产流程和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做出阐述,以及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菌种类群和对发酵设备的要求具体说明。
本文还将说明蛋白饲料在国计民生中具有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作用。
国内目前生产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因此加大研究与生产力度十分迫切,以下就将目前的进展进行叙述。
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of protein feed to do some exposition, and the principle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o make elaborated, as well as groups of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of protein feed and fermentation equipmentthe requirements specified. The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e protein feed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an important role. Current production levels are still lagging behind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refore very urgent to increase th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efforts, the following will be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description.关键词:蛋白饲料生物发酵霉菌前言:饲料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发酵饲料的应用》课件

发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猪养殖
发酵饲料可以改善猪的肠道 健康,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 利用率。
牛养殖
通过发酵饲料的应用,可以 提高牛的产奶量和肉质品质。
禽类养殖
发酵饲料可以降低禽类饲料 成本,增加蛋白质含量,改 善蛋壳质量。
发酵饲料的市场前景
国内市场需求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发酵饲料在国内的市场需求 不断增长。
《发酵饲料的应用》PPT 课件
发酵饲料的应用
发酵饲料简介
定义及作用
发酵饲料是指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更易消化吸收的一种饲料。
种类
常见的发酵饲料包括酒糟、豆饼、乳酸发酵饲料等。
发酵饲料的制作过程
1
基本原则
发酵饲料制作的基本原则是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
2
制作流程
发酵饲料的制作流程包括原料准备、菌种接种、发酵过程控制等步骤。
3
时间控制
发酵饲料的制作时间通常在3-7天之间。
发酵饲料的优点
1 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2 减少饲料浪费
3 改善动物健康状况
发酵饲料能够降解饲料 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 其中的营养物质的利用 率。
通过发酵过程,饲料中 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利 用,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发酵饲料中的有益菌能 够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 功能,提高其免疫力和 抗病能力。
发展趋势
未来发酵饲料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并在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得到重视。
结语
应用前景
发酵饲料的应用前景广阔, 将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 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
发酵饲料的未来发展将注 重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提高 营养价值。
对畜牧业的贡献
生物发酵饲料发酵工艺

生物发酵饲料的发酵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原料准备:
o选择适宜的原料,如麸皮、玉米、豆粕、稻糠、木薯渣、秸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原料,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如粉碎、清洗、干燥
等,以提高发酵效率。
2.菌种活化:
o根据发酵目标选择适当的微生物菌种,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并对菌种进行活化,确保菌种活性和数量充足。
3.菌液调配:
o将活化的菌种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制成含有足够微生物数量的菌液。
4.混合发酵原料:
o将预处理过的饲料原料与菌液混合均匀,通常按照一定的湿度(如30%左右)和菌液接种量(例如6公斤菌液/吨饲料)进行调配。
5.堆积发酵:
o将混合好的物料堆积成一定形状,保持适宜的通风条件和湿度,进行厌氧或兼性厌氧发酵。
根据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调整发酵时间,如夏
季可能只需2-3天,冬季可能需要10天左右。
6.发酵过程监控:
o在发酵过程中定期检查温度、湿度、PH值等指标,确保发酵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当物料散发出发酵特有的酸香味并且PH值趋于稳定
时,表明发酵基本完成。
7.后处理与干燥:
o发酵结束后,需要进行后熟处理,以巩固发酵效果,并视情况进行干燥处理,将水分降低到适宜储存的水平,防止霉变。
8.品质检测与贮存:
o对发酵完成的饲料进行品质检测,包括营养成分、有害物质残留、微生物数量等,合格后进行包装并置于阴凉干燥处贮存备用。
通过上述生物发酵工艺,饲料中的部分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易消化吸收的有机酸、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同时还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进行饲料调理,如干燥、冷却、筛分等
调理过程需严格控制,避免品质下降
包装与储存
将调理好的饲料进行包装,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
包装要求密封、防潮、防虫
将包装好的饲料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
严禁饲料受潮、曝晒、受虫害
根据配方比例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
配料过程需严格控制比例,确保饲料营养均衡
添加微量元素和酶制剂等辅助物质
辅助物质添加量需准确,避免浪费和不足
发酵过程
将混合好的配料转入发酵罐或发酵堆
控制发酵温度、湿度和氧气供应
添加发酵剂,促进微生物生长
定期检测发酵罐内酸碱度、温度和微生物数量
发酵结束与调理
发酵完成后,停止添加发酵剂,进行发பைடு நூலகம்结束处理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流程步骤
具体内容与要求
注意事项
原料准备
选购优质原料,如玉米、豆粕等
原料质量需符合标准
进行原料检验,确保无异物、无霉变
严格控制原料贮存环境和时间
预处理
清洗原料,去除杂质和表面污物
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影响后续发酵效果
粉碎原料,使其更易于发酵
确保粉碎粒度均匀,避免影响发酵均匀性
配料混合
中药渣发酵饲料制备工艺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中药渣发酵饲料制备工艺及其在动物生产中
的应用
中药渣是指经过中药提取后所剩余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天然活性物质。
中药渣发酵饲料制备工艺是将中药渣与一定量的微生物菌种混合,通过发酵作用将其中的部分营养物质释放出来,并提高其消化利用率和生物活性,从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中药渣发酵饲料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中药渣的预处理:将中药渣进行碎剪、曝晒等处理,以提高其可溶性和可降解性;
2. 菌种培养:选择适合的发酵菌种,如乳酸菌、酵母菌等,进行培养,以增加其数量和活性;
3. 发酵过程:将中药渣与培养好的菌种混合,根据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水、糖和酸等,控制好发酵温度和时间,使中药渣中的营养物质得到释放和转化;
4. 干燥和包装:将发酵后的中药渣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并进行包装,以保持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中药渣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代替部分粗饲料:中药渣发酵饲料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饲料价值,可以作为部分粗饲料的替代品,提供额外的营养物质,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2. 增加饲料适口性:中药渣经过发酵处理后,其苦味和杂质等问题得到了改善,可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增加动物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
3. 改善动物健康状况:中药渣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能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动物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4. 减小环境污染:中药渣发酵饲料可以降低中药渣的含水率和易腐性,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具有环保效益。
总的来说,中药渣发酵饲料制备工艺可以将中药渣中的营养物质充分利用起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对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秸秆类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一、特点、优势和适用范围
一、特点、优势和适用范围
秸秆类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秸秆进行发酵处理的饲料。它具 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发酵过程可以增加秸秆中的蛋白质、纤维素等营 养成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一、特点、优势和适用范围
2、改善了秸秆的适口性:发酵过程可以降低秸秆的硬度,改善其口感,提高 动物的采食量。
3、生产成本高:由于目前的发酵技术和生产设备等原因,秸秆类微 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制约了其广泛应用。
2、拓展适用范围:加强对其他类型动物养殖的研究,拓展秸秆类微生物发酵 饲料的适用范围。
3、生产成本高:由于目前的发酵技术和生产设备等原因,秸秆类微 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制约了其广泛应用。
2、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水产养殖环境复杂, 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原菌和有害物质的侵袭。而微 生物发酵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体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促进其生长发育,因此在水产养殖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农作物秸秆饲料的营养特点
三、农作物秸秆饲料的营养特点
1、农作物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主要为粗纤维、木质素等难以消化 的物质,导致其营养价值较低。
三、农作物秸秆饲料的营养特点
2、经、浸泡、氨化等方法处理后,可以提高秸秆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三、问题与挑战
2、适用范围有限:目前秸秆类微生物发酵饲料主要适用于草食性动物养殖, 对于其他类型的动物养殖适用性还不够广泛。
三、问题与挑战
3、生产成本高:由于目前的发酵技术和生产设备等原因,秸秆类微生物发酵 饲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制约了其广泛应用。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应用培训资料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应用培训资料1. 引言发酵饲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饲料原料的方法,具有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饲料口感、降低饲料污染等优点。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日益受到养殖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介绍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方法,以供养殖从业人员参考和学习。
2. 发酵饲料的定义和作用发酵饲料是指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微生物菌种,利用菌种对饲料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进行分解、转化,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的一种饲料形式。
发酵饲料具有以下作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种能够分解饲料原料中的不易消化的纤维素和淀粉,并释放出更多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
•改善饲料口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种能够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抗生物质和有毒物质,改善饲料的口感和风味。
•降低饲料的污染: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种能够分解和去除饲料原料中的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和重金属等,减少对动物的危害。
3.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3.1 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在发酵饲料的生产过程中,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非常重要。
通常选择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饲料原料作为基础材料,如玉米、麦麸、豆粕等。
在选择饲料原料时,还需考虑饲料的价格、供应和饲料成分的平衡等因素。
在预处理阶段,应对饲料原料进行清洗、破碎和调质等处理,以去除杂质、改善饲料的可口性和利于微生物的发酵生长。
3.2 发酵菌种的选择和培养发酵饲料的关键步骤在于选择和培养合适的发酵菌种。
常用的发酵菌种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菌等。
选择菌种时,应考虑其耐受性、产酶能力和对饲料原料的适应性等因素。
菌种的培养可以通过传统的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方法进行。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菌种的活性和纯度,避免细菌杂交和变异。
3.3 发酵条件的控制和调节发酵饲料的发酵过程需要控制和调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值等因素。
温度是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范围在30-40摄氏度之间。
菌酶协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菌酶协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随着我国蛋白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寻找其他原料弥补优质蛋白资源匮乏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非常规饲料原料来源广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但存在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且适口性差以及营养成分不平衡、差异大等缺点。
菌酶协同发酵是在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处理下添加一定量的酶进行协同发酵,兼具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的优点,能将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降解,调节饲料苦味,改善饲料适口性,弥补单一微生物发酵产酶不足和酶解口味不佳等问题,促进动物采食,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营养价值。
因此,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原料生产蛋白饲料能够充分利用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有效缓解我国蛋白饲料不足的压力,促进养殖业发展。
1菌酶协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1.1菌酶协同发酵常用的菌种和酶菌酶协同发酵常用的菌种主要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以及霉菌。
芽孢杆菌类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蜡质芽孢杆菌等,能降解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分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将纤维素和大分子蛋白降解,调节动物肠道健康。
酵母菌类主要有酿酒酵母、产阮假丝酵母和啤酒酵母等,能使发酵饲料产生酒香味,改善饲料适口性,提升饲料风味,且因其本身是菌体蛋白,可增加蛋白产量,增加饲料利用率。
乳酸菌类主要有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杆菌和乳酸片球菌等,能产生多种有机酸和细菌素进而降低饲料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提升饲料营养品质,促进动物采食,增强动物免疫力。
霉菌类主要有米曲霉、根霉、木霉、黑曲霉和青霉等,霉菌类菌株能分泌胞外酶,如蛋白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等来分解原料中的淀粉和蛋白来提升发酵效果和增加饲料利用率。
常用酶主要是非淀粉多糖酶和蛋白酶。
非淀粉多糖酶主要是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甘露糖酶等,可将饲料原料中的纤维破坏使营养物质得以释放,且可将原料中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为菌群提供能源,促进动物吸收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应用灵璧县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二年十一月目录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简介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十年发展战略—————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个发展五年发展计划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第二章发酵饲料生产技术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第一节概述一、发酵饲料的定义发酵饲料的定义是:在人为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或饲料原料。
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动物饲料或饲料原料,其特性主要是:(1)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2)多数以厌氧发酵方式进行生产;(3)未经干燥的物料含水量通常在30%以上;(4)物料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加,营养组成更合理;(5)生产原料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
也有发酵成品是经过干燥处理的,比较典型的有发酵豆粕和发酵棉粕。
在发酵过程中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和酵母菌发生的代谢作用,经过干燥以后,乳酸菌基本都失活了,但是它们也属于发酵饲料。
二、发酵饲料的概述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基本都是以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为主,绝大多数采用厌氧或兼性厌氧发酵。
发酵物料的含水量为30%~50%,发酵时间和温度受环境影响很大,基本不进行人为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生产中也有采用好氧发酵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霉菌和假丝酵母为主,生产用的蛋白原料主要是一些乳酸菌和酵母菌难以降解的杂粕和胶质蛋白。
但是生产设备复杂,物料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控制及其困难。
成品主要是作为饲料蛋白原料的替代物,能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但基本不具备生物学活性和功能。
本节主要论述厌氧固态发酵工艺,常规的发酵饲料生产流程如:原料→消毒→冷却接种→培养→干燥→包装工业化规模的微生物发酵过程基本上都是纯培养过程,原料需要消毒,空气需要过滤等。
这些操作都是为了确保在发酵产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杂菌的侵袭和干扰,但也正是这些常规操作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微生物发酵产品在动物饲养中的大剂量使用。
大量试验证明,在不考虑动物饲养成本的前提下,大剂量(在配合饲料中添加5.0%以上)使用高活菌含量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明显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甚至可以进行无抗生素饲养。
但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获得的高活菌产品其生产成本通常都在10元/kg以上,如果以10%的比例使用在配合饲料中,每吨配合饲料的成本至少需要增加800元,这个增加值对传统的畜禽养殖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降低发酵饲料生产成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简化生产工艺,其中原料的蒸煮、消毒和干燥是最耗能的操作过程,是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步骤,也是导致生产设备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
如能简化生产操作工艺步骤,同时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稳定,就能使发酵饲料的生产和应用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节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很多,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
一、乳酸菌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乳酸菌至少有30多种。
按乳酸菌的代谢途径,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专性异型乳酸发酵、兼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异型乳酸发酵。
(一)同型乳酸发酵C6H12O6 ——→2CH3CH(OH)COOH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乳酸,整个过程不产气,发酵转化理想,产物最合适,效率最高。
典型的生产菌种主要有:德氏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嗜热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乳球菌。
(二)专性异型乳酸发酵C6H12O6——→CH3CH(OH)COOH+CH3COOH+CO2↑一分子葡萄糖转化成一分子乳酸和一分子乙酸,另外还释放一分子二氧化碳。
相比同型乳酸发酵,这种发酵的转化效率要低得多,而且还有产气损失。
典型的生产菌种主要有:发酵乳杆菌、高加索酸奶杆菌、短乳杆菌、巴氏乳杆菌。
(三)兼性乳酸发酵兼性乳酸发酵能同时进行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这两种代谢进行的程度和比例取决于菌种的性质和外界培养条件。
典型的生产菌种有: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杆菌、清酒乳杆菌。
(四)双歧杆菌异型乳酸发酵2C6H12O6——→2CH3CH(OH)COOH+3CH3COOH比较典型的生产用菌种是动物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的培养要求很严格,对厌氧要求极高,目前还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乳酸菌分布广、种类多,有杆状和球形两大类。
有单个、成对和链状排列的,基本上都是厌氧菌或微需氧菌。
在饲料青储、发酵开始时就繁殖,到饲料因密封缺氧后仍然能繁殖,只是增殖的速度慢一些,而乳酸的生成速度却快一些。
乳酸菌能分解饲料原料中的糖,形成乳酸。
乳酸能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同时还能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使饲料产品能长期保存。
在饲料青储和发酵的过程中,同型和异型乳酸发酵同时存在,产物除乳酸外还有少量乙醇和CO2。
二、芽孢菌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芽孢菌有近十种,以杆菌为主,主要为以下三种: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能耐受高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存活。
在营养缺乏、干旱等条件下形成芽孢,在条件适应时又可以重新萌发成营养体。
利用芽孢杆菌发酵饲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耗培养体系中残留的氧气,为乳酸菌创造一个厌氧环境。
另外,近年来研究还发现,有些芽孢杆菌能产生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细菌素(也称抗菌肽),这些抗菌肽有很强的针对性,只对某些类型的微生物细胞有破坏作用,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没有影响。
三、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卵形和丝状形(如假丝酵母),以出芽的无性繁殖为主,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pH偏酸性(4.0~6.0)。
酵母菌基本上都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迅速增殖,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酒精发酵(EMP)。
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有20多种,主要为以下三种: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
啤酒酵母和面包酵母是最常用的酿酒酵母。
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的生长速度很快,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它们的世代倍增时间不超过3h,特别适合处理食品加工业产生的废水。
酵母菌的个体比乳酸菌大得多,直径通常为2~6μm,体积几乎是乳酸菌的1000倍左右。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酵母菌主要有酿酒酵母和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是生产啤酒、白酒等含乙醇类发酵物的重要菌种;假丝酵母主要用于好氧发酵生产动物饲料或者废水处理。
四、霉菌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霉菌有近十种,主要为:米曲霉、黑曲霉、白地霉。
一般来说利用霉菌发酵,基本上都是有氧发酵,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代谢热,生产过程中料曲的温度控制往往是生产成败的关键。
霉菌发酵目前采用浅盘发酵,料曲厚度不超过5cm。
如果采用厚层发酵,需采用强通风装置,生产能耗很大,从这一点上说,霉菌发酵不适于生产饲料或者饲料原料。
目前,实际生产中利用霉菌主要是利用它能合成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特性,利用廉价的粗蛋白原料作为发酵底物,生产高活性的蛋白饲料或者粗酶制剂。
五、选用生产菌种的基本原则(一)安全性(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要求)(1)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2)不会危害环境固有的生态平衡(主要针对某些基因工程菌)。
(二)有效性(能满足一个要求即可)(1)菌种本身具有很好的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降解大分子好抗营养因子,合成小肽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
(2)能保护和加强动物微生物区系的正平衡。
这种功效主要是指能有效维护和提高有益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的数量优势,其可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一种方式是利用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本身就是从饲养的目标动物的消化道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通过饲喂高比例的发酵饲料直接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形成数量优势;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生产菌种或代谢产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或者杀灭有害微生物,形成有益菌的数量优势。
实现第二种途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耗尽氧气,降低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环境的pH值;代谢物中含有能选择性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抗菌物质等。
第三节发酵饲料生产菌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人类可利用的这些发酵技术基本上都是纯培养技术,而实际上在自然界中很难找出单一微生物存在的生态环境。
据已有的微生物研究报道,地球上存在的微生物超过100万种,而人类所分离的纯种累计不超过10万种,做过比较系统研究的不超过1万种。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大体可以把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几种:中性共生、同住、互惠共生、共生、竞争、拮抗和寄生。
一、中性共生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环境中,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生态关系,各自生活互不干扰。
例如淡水中生长的衣藻和水生细菌。
二、同住这是指两种微生物同处在一个栖所内,其中一个获益,另一个不受影响。
常见的现象是一种微生物产生一种代谢物供另一种微生物作为营养物质,或者产生适合于另外一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发酵饲料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例子有以下几种:酵母菌能在高浓度的糖液(25%左右)中生长。
当糖被酵母菌消耗以后,糖浓度的降低就有利于不耐受高渗透压的微生物(如乳酸菌)的生长。
能分泌淀粉酶的微生物(芽孢菌)水解淀粉产生寡糖和单糖,为另外一些只能利用还原性单糖的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同住微生物,好气性菌可消耗氧气,降低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使之适合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同住关系只能产生在开始阶段,在后期就不是同住关系了。
这种现象在发酵饲料到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也是利用微生物组合发酵生产发酵饲料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互惠共生这是两种微生物互惠互利的现象,比较典型的菌种是阿拉伯糖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的组合。
阿拉伯糖乳杆菌不能合成苯丙氨酸,粪链球菌不能合成叶酸。
阿拉伯糖乳杆菌不能在缺少苯丙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粪链球菌也不能在没有叶酸的培养基上生长。
但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可以共同在没有苯丙氨酸也没有叶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因为它们能相互为对方提供必需的限制性营养物质。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发酵饲料的菌种组合应该多考虑这种组合优势。
四、共生共生是指两种微生物在同一个严酷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地衣,它是蓝细菌(或蓝藻)与真菌共同组成的一个形态和生理单位。
蓝藻或蓝细菌的细胞仅限于特定的层内,地衣内的菌丝交织成菌丝组织,形成一个稠密的外皮层。
皮层下为蓝藻的细胞层,在下面为菌丝疏松交织的菌髓层。
真菌可以从蓝藻获得碳水化合物,真菌菌丝所摄取的水和无机盐又可以提供给蓝藻,因此地衣能耐干旱、潮湿和抗寒冷。
这种现象在发酵饲料的生产过程中很难遇到,少有实用的例子。
五、竞争当两种微生物对某种环境因子有相同要求时,就会发生生存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