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实验报告
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共9篇)

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共9篇)1. 热电偶温度计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热电偶温度计的精度及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热电偶是利用两个不同金属的热电势产生温度差,将其转化为温度值的温度传感器。
它由两种不同金属的不同长度的导线组成,通常是铜和铜镍合金,两种导线的连接处称为热电接头。
当两个热电接头连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上时,由于两种金属的热电势差异,将产生一种电动势,这种电动势与温差成正比,由此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
实验器材及药品:热电偶温度计、数字显示温度计、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1. 将热电偶温度计接好线,将触头插入被测物体中。
2. 开始记录温度值,可以使用数字显示温度计对热电偶温度计的测量结果进行实时监测。
3. 改变被测物体的温度,比如将升温的热水倒入容器中,或者将降温的冷水倒入容器中。
4. 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测温结果,并比较实验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分析误差的可能原因。
注意事项:1. 热电偶温度计不能被弯曲或扭曲,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2. 热电偶接头处应该接触紧密,否则会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分布。
3. 热电偶测量的范围取决于热电偶用于测量的材料,对于不同的物质应该选择合适的热电偶。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温度下的热电偶测量结果,发现与实际值的误差不大,具有较高的精度。
同时,我们发现热电偶温度计在测量温度差较小的物体时误差更小,测量范围大小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热电偶接触不良时,测量结果出现波动,因此应该保证接触紧密。
pH计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放置于被测液体中的电极对水中的疏水离子进行测量。
pH计是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基本原理是靠量化氢离子浓度从而量化液体或其他物质的酸碱度。
pH计、标准缓冲溶液,待测液体。
1. 打开pH计电源,确保电极接好线。
2. 将电极放置于标准缓冲液中,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校准。
3. 将电极放置于待测液体中,读取pH测量值。
观察仪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仪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器材1. 观察显微镜2. 物质切片3. 玻片4. 滴管5. 载玻片6. 载物台7. 目镜和物镜8. 照相机(可选)三、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
通过观察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物体,如细胞、细菌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显微镜,了解其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光源至最佳位置。
(2)用酒精棉擦拭显微镜的镜头和载玻片。
(3)准备物质切片和载玻片。
2. 操作显微镜(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夹子固定。
(2)打开显微镜的粗调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至接近载玻片。
(3)打开显微镜的细调螺旋,调整物镜和目镜,直至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4)观察不同倍数的物镜和目镜,了解其放大倍数。
(5)观察不同物质切片,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3. 拍照记录(1)将显微镜连接照相机。
(2)调整焦距,使物像清晰。
(3)拍摄不同倍数的物像。
4. 实验结束(1)将显微镜的镜头和载玻片擦拭干净。
(2)整理实验器材,放回原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显微镜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包括镜筒、物镜、目镜、载物台、粗调螺旋、细调螺旋等。
2. 通过观察不同倍数的物镜和目镜,了解其放大倍数,并观察到不同物质切片的结构和特点。
3. 通过拍照记录,保存实验结果,便于后续分析。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显微镜的焦距,观察不同倍数的物像,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3. 本次实验培养了我们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使我们更加珍惜实验器材,注重实验细节。
4. 通过观察显微镜,我们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仪器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教学仪器的种类、构造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教学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教学仪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二、实验器材1. 水准仪:DS3微倾式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三脚架1个。
2. 经纬仪:电子经纬仪1台、水准尺1把、花杆1根、记录板1块、粉笔若干根、计算器1个、量角器1把、图纸1张。
3. 全站仪:全站仪1台、记录夹1个、记录纸若干张、计算器1个。
4. 其他:罗盘仪1架、棱镜1个、三角板1个、圆规1个、铅笔1支。
三、实验内容1. 水准仪测量实验(1)认识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置读数等。
(3)练习普通水准测量一测站的测量、记录和计算,记录并计算出两点间高差。
2. 经纬仪测量实验(1)认识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安置仪器、对中整平、瞄准目标、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等。
(3)练习视距测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后计算出碎部点的高程。
(4)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根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1)认识全站仪的性能及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安置仪器、对中整平、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水平边长观测等。
(3)按导线计算表计算各点坐标高差,取往、返观测的平均值,按高程误差配赋表计算各点高程。
四、实验步骤1. 水准仪测量实验(1)认识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安置仪器:将水准仪的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
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3)粗略整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
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
(4)瞄准水准尺:在离仪器不远处选一点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准尺。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常用仪器认知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常用仪器认知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一、实验目的1. 认识并了解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仪器的操作技巧。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数字示波器一台2. 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3. 直流稳压电源一台4. 交流毫伏表一台5. 频率计一台6. 万用表一台7.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三、实验原理1. 示波器:用于观察和分析电子信号的波形,可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参数。
2. 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周期性信号,用于测试电子电路的性能。
3. 直流稳压电源: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为电子电路提供电源。
4. 交流毫伏表: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用于测试电路中的交流信号。
5. 频率计:测量信号的频率,用于分析电路的性能。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示波器的外观、结构及各个旋钮的功能。
2. 使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的波形,并记录波形参数。
3. 观察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结构,了解其输出信号的种类和调节方法。
4. 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幅度的正弦波,并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
5. 观察直流稳压电源的外观、结构及输出电压的调节方法。
6. 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为电路提供电源,观察电路的运行情况。
7. 观察交流毫伏表的外观、结构及测量方法。
8. 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电路中的交流电压,记录测量结果。
9. 观察频率计的外观、结构及测量方法。
10. 使用频率计测量信号的频率,记录测量结果。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1. 示波器观察波形参数记录表| 信号类型 | 频率(Hz) | 幅度(V) | 相位(°) || -------- | -------- | -------- | -------- || 正弦波 | | | || 方波 | | | || 三角波 | | | |2. 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参数记录表| 信号类型 | 频率(Hz) | 幅度(V) || -------- | -------- | -------- || 正弦波 | | || 方波 | | || 三角波 | | |3. 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记录表| 输出电压(V) || -------- || |4. 交流电压测量记录表| 交流电压(V) || -------- || |5. 频率测量记录表| 频率(Hz) || -------- || |六、实验结果1. 示波器成功观察到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的波形,并记录了波形参数。
化学常规仪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
2.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1. 仪器:试管、烧杯、量筒、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2. 药品: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甲基橙、硫酸铜等。
三、实验原理1. 酸碱滴定法:利用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滴定剂滴定待测溶液,测定其浓度。
2. 沉淀反应:利用沉淀反应,通过观察沉淀的形成和溶解,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存在。
四、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法:(1)准备0.1mol/L的盐酸溶液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2)用滴定管分别量取25mL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3)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锥形瓶,直至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记录滴定剂的体积,计算盐酸溶液的浓度。
2. 沉淀反应:(1)准备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2)用滴定管分别量取25mL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沉淀的形成情况。
(4)加入适量盐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存在。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酸碱滴定法:盐酸溶液浓度:0.0985mol/L2. 沉淀反应: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蓝色沉淀的形成;加入盐酸后,沉淀溶解。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1. 酸碱滴定法: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滴定速度,避免过量滴加滴定剂。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滴定管读数误差、溶液浓度误差等因素导致。
2. 沉淀反应: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沉淀的形成和溶解情况,以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存在。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化学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了盐酸溶液的浓度。
3. 通过沉淀反应,判断了溶液中离子是否存在。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仪器分析自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习利用仪器分析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液、标准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若干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溶剂定容至刻度线。
(2)用移液器吸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显色剂,充分混匀。
(3)将试管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或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显色。
(2)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1)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为:A = 0.0183C + 0.0026,相关系数R² = 0.9989。
(2)根据线性方程,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在0.05~1.0mg/mL之间。
2. 样品测定:(1)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为0.8mg/mL。
(2)根据样品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质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成功绘制了标准曲线,并利用标准曲线对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
3.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待测成分的定量分析。
七、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并掌握几种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提高我们的电子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型号为_____,带宽_____MHz,具有双通道输入和多种触发模式。
2、函数信号发生器:型号为_____,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多种波形,频率范围为_____Hz 至_____MHz。
3、数字万用表:型号为_____,具备电压、电流、电阻等多种测量功能,精度为_____。
三、实验原理1、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于观察电信号波形的电子仪器。
它通过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屏幕上的光点轨迹,从而显示出信号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示波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垂直放大器、水平扫描发生器、触发电路和显示屏等。
2、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各种周期性电信号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内部的振荡器和波形变换电路,产生不同频率和波形的信号输出。
3、数字万用表数字万用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学量的仪器。
它采用数字技术将被测电量转换为数字量,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数字万用表通常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学参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示波器的使用(1)接通示波器电源,预热一段时间,使其工作稳定。
(2)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地端。
(3)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 1kHz、幅度为 5V 的正弦波信号。
(4)在示波器上设置合适的垂直灵敏度和水平扫描速度,使正弦波信号能够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
(5)观察正弦波的波形,测量其峰峰值、周期和频率,并与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置值进行比较。
2、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1)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信号。
(2)用示波器观察这些信号的波形,并测量其频率和幅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水质仪器分析实验开课实验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研究中心学院城环年级 20010 专业班给排水3班学生姓名童思源学号开课时间 2013 至 2014 学年第一学期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制*Sampling (进样器类型) -------选用自动进样器后该项自动指定*Comments (注释表)-----------可输入简单注释说明* Use sample table(使用样品表)----(2) Instrument(仪器条件)*Scan mode (扫描方式) ---------- Excitation (激发波长扫描)Emission(发射波长扫描)Synchronous(同步扫描)*Data mode(数据方式)---------Fluorescence (荧光采集)Luminescence (发光采集)Phosphorescence(磷光采集)*EM WL (发射波长)------------输入范围 0nm, 200nm~900nm*EX Start WL (激发起始波长)---- 输入范围 200nm~890nm*EX End WL (激发终止波长)-----输入范围 210nm~900nm* EX WL (激发波长)-------------输入范围 0nm, 200nm~900nm*EM Start WL (发射起始波长)-----输入范围 200nm~890nm*EM End WL (发射终止波长)-----输入范围 210nm~900nm*Scan speed (扫描速度)-----------30,60,240,1200,2400,12000,30000,60000nm/min八挡可选(磷光扫描仅有三挡:30,60,240nm/min)*Delay (延迟时间)----------输入范围 0~9999秒(重复测量时仅对第一次测量有效)*EX Slit (激发单元狭缝)-----------1, ,5, 10, 20,五挡可选。
*EM Slit (发射单元狭缝)-----------1, , 5, 10, 20五挡可选。
*PMT Voltage(光电管负高压)---------250V,400V, 700V, 950V四挡固定电压可选。
* PMT Voltage (光电管负高压)---------当此项选定后,可在0~1000V之间任意设定。
*Response (响应速度),,,,,,,,秒和Auto共有十挡可选。
响应速度快峰形分辨率高,但噪音大。
速度慢反之。
通常选Auto。
*Corrected spectra (光谱校正)--------使用副标准光源附件进行长波长光谱校正。
* shutter control(光闸控制)----------选定后,在不测样品时,激发光不能照射到样品上。
*Replicates(重复次数)------------可在1~99之间选择。
(重复扫描用)*Cycle time(循环间隔)------------两次扫描的间隔时间的设定,可在0~180分钟范围选择。
(3) Monitor(模拟监视)*Y-Axis Max (纵轴标尺上限值)---- 一般样品预扫描后仪器自动赋值。
*Y-Axis Min (纵轴标尺上限值)----- 根据需要赋值。
* Open data processing window after data acquisition(测量后打开数据处理窗口)一般选定,测定结果可自动存储,便于后期处理。
* Print report after data acquisition (数据采集后自动打印)--- 一般不选定。
*Overlay(重叠光谱图)-----可将光谱图重叠在监视画面上但重复扫描时不可设定。
(4) Processing (处理方法)简介:此界面主要是对已测定的图谱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选择处理。
* CAT (平均化)-------- 如选定则对重复测定的图谱进行平均处理。
*Processing choices (处理方法的选择)----- 有如下四种处理方法:1) Savitsky-Golay Smooth() 2)Mean Smooth (平均平滑)3) Median Smooth (中间平滑) 4) Derivative (微分求导)*Processing steps (处理步骤)----------*Peak Finding (峰检出) ----------- 有如下三项内容:1)Integration method (积分方法)----- a) Rectangnlar (矩形) ,b) Trapezoid (梯形)c) Romberg(罗伯格方式)2)Threshold (阈值)----------决定信号峰的舍取。
赋值范围。
小于赋值的峰可以显示但不打印结果。
3)Sensitivity (灵敏度)------ 可改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一般设置为“1”。
(5) Report (报告格式)*Output (输出)----------------------有如下三种格式可选:①Print Report --------------------- 打印报告(常用格式)②Use Microsoft Excel ------------将数据变换为微软Excel 格式。
③Use print generator sheet------ 利用变换器(附选件)打印图表。
*Orientati (打印方向)-------------横向 (Portrait),纵向 (Landscape)*Pintable items (打印选项)------ 有五种项目可选:①Include data (打印数据)②Include method (打印方法)③Include graph (打印图谱)④Include data listing (打印数据表)---如果选定此项后,会显示右侧的打印数据列表[Include data listing]功能,有固定数据间隔[constant] 和选择数据间隔[Select data]两种类型的选择。
⑤Include peak table (打印峰值表)*Printer Font (打印机字形)--------- 可改变报告的打印字形。
4、时间扫描的简单操作:简介:此扫描方式是EX,EM的波长均固定,仅观察样品随时间的变化。
监视画面的横坐标轴为时间单位。
进入方法与波长扫描相同。
(1) General (常规)*Measurement (测量方式)--------选择 Time Scan (时间扫描)(其它内容与波长扫描相同,故从略。
)(2) Instrument (仪器条件)*Data mode (数据方式)-----Fluorescence(荧光采集),Luminescence (发光采集)Phosphorescence(磷光采集) Phosphorescence Life Time(磷光寿命采集)Phosphorescence Life Time (Shoet)(磷光短寿命采集)注:如果选择磷光短寿命采集方式,时间单位为ms,采集时间自动设定为20ms。
*EX WL (激发波长)------ 0nm,200nm~900nm 设定*EM WL (发射波长)------ 0nm,200nm~900nm 设定*Time unit (时间单位)------ ------s和ms 两种单位可设定*Scan (扫描周期)------ 当时间单位为sec时,周期范围为:10~9000sec;当时间单位为msec时,周期范围为:100~9999msec。
*EX Slit (激发单元狭缝)-----------1, ,5, 10, 20,五挡可选。
*EM Slit (发射单元狭缝)-----------1, , 5, 10, 20五挡可选。
*PMT Voltage(光电管负高压)---------250V,400V, 700V, 950V四挡固定电压可选。
* PMT Voltage (光电管负高压)---------当此项选定后,可在0~1000V之间任意设定。
*Response (响应速度),,,,,,,,秒共九档。
* shutter control(光闸控制)----------选定后,在不测样品时,激发光不能照射到样品上。
*Replicates (重复次数)-----------可在1~99之间选择。
(重复扫描用)*Cycle time (循环间隔)-----------两次扫描的间隔时间的设定,可在0~180分间选择。
* Stopped Flow (外部控制测量)---选定后,按下测量钮后,等待外部控制信号启动测量。
(3) Monitor (模拟监视)*Y-Axis (纵轴上下限值)----- 一般样品预扫描后仪器自动赋值。
*X-Axis (横轴上下限值)------时间轴,根据需要设定(二)开机(三)把被测样品装入比色皿里,放入样槽内(被测样品装入1/3即可)(四)对被测样品进行三维扫描,找出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
(五)根据三维扫描结果,确定激发或发射波长,进行波长扫描。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及结果分析(数据、图表、计算等)1、进行三维扫描后,得到下图1,从而分析得出该样品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
图12、下图2是上图1的立面图,凸显出最佳发射波长和最佳激发波长。
图23、下图3为激发波长的曲线,选择荧光强度最大的激发波长,即:选择第一组数据的激发波长图34、下图4为发射波长的曲线,选择荧光强度最大的发射波长,即选择第二组数据的发射波长图4从上图中可以得出该样品的最佳发射波长为 nm, 最佳激发波长为 nm。
六实验注意事项:1、进行三维扫描时,scan speed扫描速度>12000nm/min。
2、进行波长扫描时,scan speed扫描速度>2400nm/min。
3、使用仪器操作软件退出操作系统并关闭氙灯,保持主机通电10分钟以上最后关闭主机电源开关。
(目的是让灯室充分散热)教师签名:年月日开课学院、实验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研究中心实验时间:2013 年 11 月 5 日课程名称水质仪器分析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流动注射法测定正磷实验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演示综合设计其他指导教师古励成绩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QC8500富营养盐自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正磷的测试方法和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正磷酸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和酒石酸锑钾反应,生成磷钼化合物。
此磷钼化合物被抗坏血酸还原,形成蓝色化合物,它在880nm处有吸收。
吸光度与样品中正磷酸盐的浓度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