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概念
7.4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2)视力在4.9及4.9以
上的同学占调查学生的比
频 60
数
()
例为_3_/8__ ;
名 50
(3)如果视力在第1,2,3 40
组范围内均属视力不良,那 30
么该校约共有_1_25_0_名学 20
生视力不良,应给予治疗、 矫正。
10
第3组
第2组 第1组
第4组 第5组 视力
3.95 4.25 4.55 4.85 5.15 5.45
()
才艺展示
1.一次统计七年级若干名学生每分跳绳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请根据这个直方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参加测试的总人数是多少? 15人
(2)自左至右最后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
频数是3
频率是0.2
(3)数据分组时,组距是多少?
组距是25次
频
数
七年级若干名学生每分跳绳次数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
合计
20 ___2_5__
30 10 5 100
3.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的爱眼日,让我们行动起来, 爱护我们的眼睛!某校为了做好全校2000名学生的眼 睛保健工作,对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 如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你 根据此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__16_0 _名学生;
82.5; 82.5~87.5; 87.5~92.5)
解: 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表
组别(次) 67.5~72.5 72.5~77.5 77.5~82.5 82.5~87.5 87.5~92.5
频数 2 4 9 3 2
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
数 10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THANKS
感谢观看
均匀分布
数据在各个区间内的频数或频 率大致相等,表示数据分布较 为均匀。
双峰分布
数据呈现两个明显的峰值,表 示数据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集
中区域。
03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关系
数据呈现方式比较
频数分布表
通过表格形式展示数据分布情况,横 轴为数据分组,纵轴为频数或频率。
直方图
通过图形形式展示数据分布情况,横 轴为数据分组,纵轴为频数或频率, 各矩形面积总和表示所有数据点的数 量。
可以是水平的。
数据表示Βιβλιοθήκη 02直方图用矩形的面积表示频数或频率,而条形图的条形长度直
接表示数据值。
数据间隔
03
直方图的矩形通常是连续的,没有间隔,而条形图的条形之间
通常有间隔。
常见直方图形状解读
钟型分布
数据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形 状,类似于钟的轮廓,表示数
据分布较为集中。
偏态分布
数据分布偏向一侧,可能是左 偏或右偏,表示数据在某个方 向上存在较多的极端值。
调整柱子形状
可以选择不同的柱子形状,如矩形、圆形等,以更好地展示数据 分布。
调整柱子颜色
可以通过调整柱子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数据组,使得直方图更加直 观易懂。
添加图例
为不同的数据组添加图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直方图。
添加标题、坐标轴标签等元素
添加标题
为直方图添加标题,简要说明数据的来源和含义。
添加坐标轴标签
05
直方图制作步骤及注意事 项
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确定组数
根据数据的分布规律,选择合适的组数,通常组数选择在5-15之 间。
确定组距
根据数据的范围和组数,计算合适的组距,使得数据能够均匀地分 布在各个组中。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课件)

课堂练习
1.为了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 数据的变化范围,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指数据的( C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D.个数
课堂练习
2.一组数据的最小数是12,最大数是38,如果分组的组
距相等,且组距为3,那么分组后的第一组为( B )
A.11.5~13.5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
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
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典型例题
例题1 已知一组数据,最大值为93,最小值为22,
现要把它分成6组,则下列组距合适的是( B )
A.9
B.12
C.15
D.18
典型例题Βιβλιοθήκη 例题2 在绘制频数直方图时,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
的差为25 cm,若取组距为4 cm,则组数为( D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典型例题
例题3 某中学部分同学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 绩,指导老师统计了所有参赛同学的成绩(成绩都是整数,试 题满分120分),并且绘制了如图的频数直方图(每组中含最低分 数,但不含最高分数),请回答: (1)该中学参加本次数学竞赛的共有多少人? (2)如果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同学获奖, 那么该中学参赛同学的获奖率是多少? (3)图中还提供了其他信息,例如该中学没有 获得满分的同学等,请再写出两条信息.
(课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直方图,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单位职工有多少? 解:该单位职工有50人 (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的职工人 数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的职工 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60% (3)如果42岁职工有4人,那么 年龄42岁以上的职工有多少?
年龄(岁)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第4 组 第5 组
视力
5.15
5.45
下表是从场口镇中学随机抽取的部 分同学的视力情况频数分布表
视力 3.95~4.25
4.25~4.55
频数 2
频率 0.04
6
23
18
0.12
0.46 0.36
4.55~4.85 4.85~5.15
5.15~5.45
合计
1
50
0.02
1.00
(1)、请你把上表补充完整; (2)、请你根据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40
20
49.5 59.5 69.5 79.5 89.5 99.5
分 数
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直方图的特点:
下表是从新星中学随机抽出的部分同学的视力情况频数分布表。
(1)请你把下表补充完整(每一组含最小值,但不含最大值);
学 以 致 用
视力
3.92~4.25 4.25 ~ 4.55 4.55~4.85 4.85~5.15
分组 22.5~ 24.5 2 24.5~ 26.5 3 26.5~ 28.5 8 28.5~ 30.5 4 30.5~ 合计 32.5
解: (4)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记录
频数
3
20
例题: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PPT课件

直方图是为了把表中的结果直观地表示出来,它
们是频数分布的“数”与“形”的两种不同形式,
互相补充.
(来自《点拨》)
知2-练
1 某学校八年级共有你n名男生. 现测量他们的身高 (单位:cm. 结果精确到1 cm),依据数据绘制的 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为了避免有些数据落 在分组的界限上,对作为分点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的学生为正常,试求身高正常的学生的百分比.
知2-讲
导引知:先识确点定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80-140=40(cm),故可
将数据按组距为5进行分组,可分40÷5=8(组). 解:(1)计算这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80-140=
40(cm). 确定组数与组距,将数据按组距为5进行分组,可分 为40÷5=8(组),即每个小组的范围分别是140≤x< 145,145≤x<150,150≤x<155,155≤x<160,160≤ x<165,165≤x<170,170≤x<175,175≤x≤180. 其中x为学生身高.
C.8组
D.10组
导引:因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是187,最小值是140,最 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47,且 47 7 5 ,所以应 66 分为8组. 答案:C
总结
知1-讲
确定组数的方法: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除 以组距所得的商是整数,则这个商即为组数;若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除以组距所得的商是小数, 则这个商的整数部分+1即为组数.
知2-讲
知2-讲
例2 某中学部分同学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
绩,指导老师统计了所有参赛同学的成绩(成绩都是整数, 试题满分120分),并且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每组中含最低分数,但不含最高分数),请回答: (1)该中学参加本次数学竞
数学知识点总结之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某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3.频数分布直方图:(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某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三个规定: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某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某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频数分布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区别

一、基本概念1.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这组数据的总数.注:在统计频数多少的时候,我们一般通过数“正”字的方法累计.2.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即频率=各组频率之和为1.频率大小反映了各组频数在数据总数中所占的份量3.组数:把全体样本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4.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
5.极差:用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组距=极差除以组数二、列频数分布表的注意事项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其中组距、组数起关键作用,分组过少,数据就非常集中;分组过多,数据就非常分散,这就掩盖了分布的特征,当数据在100以内时,一般分5~12组.编辑本段三、直方图的特点通过长方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因为比是一个常数,为了画图和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高表示频数),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它能:①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编辑本段四、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确定分点4.列出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编辑本段五、频数分布折线图的制作我们可以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来画,先取直方图各矩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这两点分别与直方图左右两端的两个长方形的组中值(矩形宽的中点)相距一个组距,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联结起来,就得到了频数分布折线图.编辑本段六、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而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当长方形的宽相等的时候,可以用矩形的的高表示频数;2.条形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3.条形图中,各长方形之间有空隙,而直方图中,各长方形是靠在一起的,中间无空隙;编辑本段七、与统计图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1.数形结合:从统计图中,能看出各组数据的特点,可进一步应用这些数据特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理数据,根据要求绘制统计图,可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出决策.2.类比: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绘制条形图类似,如果长方形的宽一样,那么长方形的高度之比就是各组内数据个数之比.编辑本段八、如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4.25~4.55 6
0.12
4.55~4.85 23
0.46
4.85~5.15 18
0.36
5.15~5.45 1
0.02
合计
50
1.00
(1)、请你把上表补充完整;
(2)、请你根据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如果视力在4.85以下就属于不正常范围,
人数
那么请你分析一下我们学校的视力情况,
28
(3)确定分点; 确定分点的方法有多 种。通常为了使得每 个数据都落在相应的 组内,可取比数据多 一位小数来分组;
(4)列频数分布表: 把数据划记到相应的 组中,统计每组中相 应数据出现的频数.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注意:各个“条形”之间就 应该是连续的,不应该有间隔,当各组的组距相等 时,所画的各个条形的宽度也应该是相同的;
这就是频数分布表
53 65 74 77
成绩段 49.5~ 59.5~ 69.5~ 79.5~ 89.5~
59.5 69.5 79.5 89.5 99.5
频数记录
正 正正 正正 正
频数
2
9
10 14
5
人数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这就是频数 分布直方图
49.5 59.5 69.5 79.5 89.5 99.5 分数
在怎这样组描数述据、中分1析6这3c5m0的名频学数生是身多高少的?分布情况呢?
频率呢?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某中学为了了解八年级学生身高的范围和整体分布 情况,抽样调查了八年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 (单位:㎝)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数据的分组整理
将一组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段,每个分数段是一个“组区间”,分数段两端的数值是“组限”,在一组两端数值中最大的数值为上限,最小的数值为下限,分数段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组距”,分数段的个数是“组数”。
小结:分组整理的方法——⑴确定分组的方法并分组 ①计算极差; ②确定组距和组数,组距
极差组数
≈,组数取大于商的最小整数;
③决定组限并分组。
注意:各分数段中的分数,通常包括分数段的最低分,不包括最高分。
二、频数、频率与频数分布表
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是这一小组的频数。
(每个分数段的分数的个数)
频率: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计算公式:
数据的总个数
这组的频数每组的频率
=
想一想:根据上表,回答以下问题 ⑴组数是多少?举例说明组区间是什么?
⑵在“80~90”这一组中,组限各是什么?哪个是下限,哪个是上限?组距是多少?频数是多少?频率有多大? ⑶假设在“70~80”这一组中,如果频数已知,频率漏掉,怎样补上?如果频数漏掉,怎样补上?如果频数、频率都漏掉,又怎样补上? 小结规律:
①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 ②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
观察频数分布表,从以下几方面对数据分布信息进行分析:
⑴数据在哪个组分布最多最集中(称该组为众数组),在哪个组分布最少,各占总数的比值(或百分比)是多少。
⑵各组数据分布的数量变化趋势是什么。
⑶测算中位数在哪个组(该组称为中位数组),获得数据分布状态的信息。
⑷测算平均数=各组组中值×该组频率的积之和(组中值=2
下限上限+),从
中体会频数分布的作用。
1.频数分布直方图
根据上节所列频数分布表,以每小组的组距为宽,频数为高,画出各小组的频数条形图,从而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注意:
①单位 ②连续性 ③科学性与美观兼顾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
直观表示了一组数据在各小组分布的多少。
2.频数分布折线图
把“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每个条形图的上边中点依次联结成折线段,就画成了频数分布折线图。
为了便于观察频数分布折线图两边的变化趋势,有时也用线段联结直方图最左边条形图上边中点和它外边等距区间的中点(条形图外用虚线),以及直方图最右边条形图上边中点和它外边等距区间的中点(条形图外用虚线)。
频数分布折线图直观的意义:表示了一组数据在各小组分布的变化趋势和整体分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