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0976]《环境科学概论》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学导论》PPT课件

《环境学导论》PPT课件

树林

然 环
生态功能

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功能
光合作用 调节气候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面对需求的功能
木材 果实 油料 香料
降低噪音 保护生物
休闲欣赏

大气层
然 环
生态功能

保温作用 保障物质循环(C,N,水)
功能
保护作用 提供氧气库
面对需求的功能
反射电磁波
提供物质
提供飞行环境
自 然 环 境
功能
环境科学概论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授课教师:魏世强 单位:西南大学
一、涉及的知识
• 物理学:热、电、声等。 • 化学:络合、螯合等反应。 • 数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生物学:生物富集、生物多样性等。 • 气象学:大气污染扩散的气象条件等。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动物

地 球
然上
环的
境生

2
已知140万种,其中: 昆虫75万种,脊椎动物4.1万种, 高等植物25万种
不同的生命个体一般具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同种类的生物一般具有相似的遗传物质
多种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核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
地球上的物质

然 环
生物 非生物
资源平衡分析法 数学规划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环境安全
天文灾害 地质灾害 气象水文灾害 生物灾害
环境安全面临的挑战

生物安全

环 境
食品安全


核安全
环境安全的量度

2012年最新《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2012年最新《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2012年最新《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2012年最新《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1、什么是环境(环境的定义)环境定义: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包括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2、什么是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

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4、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gtration,又称生物浓缩,生物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指生态系统中,某中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5、什么是活性污泥?什么是废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所谓活性污泥,是由微生物、微生物所分泌的粘性物质以及吸附的污水中杂质所构成的絮凝团,又叫菌胶团,菌胶团呈褐色或黄褐色,具有良好的絮凝性。

菌胶团相互凝聚就形成活性污泥。

向曝气池的活性污泥和废水混合液连续鼓入空气,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不断生长繁殖。

停止曝气后,活性污泥沉降与水分离而使废水得以净化6、几个水质指标定义和意义:SS 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细小纤维、胶料、填料、涂料等。

危害:消耗DO;沉积河底,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堵塞鱼鳃。

COD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BOD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由于微生物(细菌)的活动而使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变为无机物)所需的氧量。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选用教材卢昌义编著,现代环境科学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参考教材(美)戴维斯(Davis,M.L),(美)康韦尔(Cornwell,D.A)著,王建龙译,环境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左玉辉主编,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林肇信,刘天齐,刘逸农主编,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二版推荐网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中国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环境报社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网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法网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环境新闻网绿色学校中华环境保护基金臭氧在线全球机遇基金臭氧层巴塞尔控制危险废物的跨疆域越境转移及其处理的公约台湾酸雨咨询网中国水网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水体污染地球大气、气候与环境信息计划(英文)国家海洋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思自考题要求请为每章出10~15道选择题,并回答。

为每章感兴趣的话题出0道以上探讨性、论述性题目。

(不必回答)好的题目将收录到本学科试题库!请大家独立完成!视试题对本章围绕的重点及适当兼顾全面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有论述性题目给分!本课程主要章节(32课时)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生态学基本原理(2)第三章人口问题与环境(2)第四章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我国的环境问题(6)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4)第六章环境污染(11)第七章环境管理(4)第八章可持续发展(1)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1 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环境问题的发展3 环境功能特性4 环境科学发展及研究对象、内容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一、环境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中心事物?是人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人类环境有别于其他生物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汇总)——环科资料文档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汇总)——环科资料文档

环境科学概论1.绪论1.环境的特性:①整体性②区域性③ 相对稳定性④滞后性⑤ 脆弱性;2.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3.《寂静的春天》:1962年,美国海洋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害之后出版的,被视为环境科学这一学科的开始,蕾切尔为环境科学的学科创始人。

4.环境科学的任务:①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及基本特性等,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③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健康的生活提供服务和指导;④帮助人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研究和探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系统优化,从区域环境的整体上控制人类—环境系统,寻求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

2.自然环境1.人类对水圈的影响(1)直接影响:①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间接导致地面沉降②过度不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引起湖泊消失、河流断流和河口湿地退化(2)间接影响:①修建大型水库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带来移民问题;②河流渠道化带给水生生态系统灾难性的影响;③水体过度利用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物质循环的类型①水循环②气体型循环③沉积型循环④有毒有害物质循环3.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驱动力,主要表现在:①水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连接的桥梁②水循环是优秀的物质“搬运工”4.沉积型循环:主要是矿质元素的循环,如磷、硫、钾等,他们主要是通过岩石风化及人类活动等作用释放出来,又通过沉积进入地壳。

刘培桐第二版环境学概论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刘培桐第二版环境学概论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环境考研中心经典笔记之环境学概论(2018版,刘培桐)环境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适合专业:环境科学淘宝网店:环境考研中心环科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展示细节】:介绍不同板块资料的使用方法,帮助你更快上手、更高效利用,全方位提升复习效果。

笔记使用说明本套笔记由环境考研中心倾力打造,适用于考刘培桐《环境学概论》这本书的院校。

主要内容包括:1、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二版课堂笔记及考试重点、难度解析各校出题虽然各具特点,但作为一门学科或一本书来说,其侧重点大体类似。

同类院校之间指定同一本书,出题无外乎书上的侧重点+外延。

我们积累各个同类院校的相关出题,并将真题插入到笔记的各知识点中,那么每一章普遍的考点、考法、有无外延等情况,一目了然。

2、同类院校4年初试真题答案详解同类院校的真题及答案,应对考试有两个作用:一是供参考侧重点;二是供大家模拟练习。

题目作答,关键点在于思路,在于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回答,而不是问此答彼或胡乱去写,答满为止。

希望大家通过我们提供的参考答案,进一步锻炼自己答题能力。

3、环境考研中心之《环境学》经典习题集本习题集参考众多同类参考书。

下文中有相关介绍。

同类参考书知识点想通,不过关于一些知识点的解释、语言组织稍有不同,所涵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若指定参考书的知识点表述太简略或语言组织不恰当,可参考其他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记忆。

答题也不可能做到与参考书保持一致,只要语言组织到位、要点齐全,皆可得分。

因而本习题集供大家巩固知识点,锻炼答题技巧之用。

二、资料更正说明上文即环境考研中心设计这份全套笔记的初衷和缘由。

本套笔记在编纂的过程中,听取了学弟学妹们的很多意见,使得我们这套笔记日益完善。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多给我们提意见,以便更好的打造更优秀的笔记。

特别感谢环境小组的辛勤工作,同时感谢参与资料编辑的其他师弟师妹,还有负责审核和检校的工作室同仁们,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

23389环境科学培训资料

23389环境科学培训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摘自百度文库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Science Generalit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授课对象:环境科学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环境理念、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有一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的基本概念一、环境的定义二、环境的组成与分类三、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四、环境的功能与特征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三、全球环境问题第三节环境科学一、环境科学的定义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三、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四、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五、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六、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七、环境科学的未来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一、地球的形成二、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四、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平衡第三节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二、水资源三、土地资源四、矿产资源五、生物资源六、能源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三章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一、史前文明二、农业文明三、工业文明四、生态文明第二节人口与环境一、人口与人口过程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四、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五、地球人口环境容量第三节城市环境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化及其进程三、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四、城市生态系统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六、生态城市及其建设第四节经济与环境一、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方程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四、工业发展模式第五节社会环境一、政治与环境二、国际关系与环境三、法律与环境四、军事行动与环境五、贸易与环境第六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一、水体污染二、大气污染三、土壤污染四、固体废弃物污染五、有毒化学品污染六、环境噪声污染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一、水污染治理与控制二、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三、土壤污染治理与控制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控制五、有毒化学品污染治理与控制六、环境噪声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第三节环境污染预防一、环境污染预防概述二、工业污染预防技术三、污染预防计划四、污染预防的法律法规与策略五、污染预防的教育与研究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五章环境价值与经济第一节环境介质理论一、环境价值的构成二、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一、直接市场评价法二、揭示偏好评价法三、意愿调查评价法四、评价方法的选择第三节环境价值评估的应用一、费用效益分析二、环境经济核算三、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第四节环境经济手段一、环境经济手段的界定和分类二、排污收费三、排污权交易四、环境税五、生态补偿第五节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三、循环经济的层次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六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一、环境管理的概念二、环境管理的特点三、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四、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第二节环境规划管理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二、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内容三、环境规划的作用第三节环境政策管理一、环境政策的概念二、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三、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第四节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一、基本框架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三同时”制度四、排污收费制度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六、限期治理制度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第五节环境法制管理一、环境法及环境法制二、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三、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四、环境法律责任第六节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一、污染控制模式的转变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七节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一、国际环境会议二、国际环保机构和组织三、国际环保活动四、环境日五、环境教育六、环境保护公约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七章环境理念与伦理观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发展二、传统环境观三、现代环境观第二节环境伦理观一、环境伦理观的概念二、环境伦理学第三节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一、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二、环境道德的主要规范三、环境道德范畴四、环境道德行为评价与教育第四节环境伦理观的实践一、决策和管理中的环境伦理二、经济活动中的环境伦理三、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伦理四、法制中的环境伦理五、科学发展观中的环境伦理本章主要讲授: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流派;环境伦理学的发生发展;环境伦理在社会经济等活动中应用与实践。

《环境科学概论II》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II》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IIGener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I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适用专业:大气环境、生态学教材:郑有飞主编,环境科学概论,气象出版社,2011开课单位:应用气象学院生态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是针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本课程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着重阐述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探讨人类活动对多环境要素的影响。

特别是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介绍了城市环境﹑环境质量的评价﹑区域环境以及人口﹑能源﹑资源与环境等问题。

因为是概论性的,故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介绍环境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十二章,其中第一章集中讲解环境学基础理论,集中讲述环境规律、环境科学、环境学的基本概念,首次系统阐述了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学四项基本原理和环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到第十二章分别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全球环境、人口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十个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体验、领悟环境学基本原理,加深和巩固对环境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绪论(2学时)(1)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等基本概念(2)熟悉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3)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科学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重点:环境的概念;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环境科学的由来难点:环境科学研究的组成和分支第2章大气环境(5学时)(1)掌握大气的构成及主要组成;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2)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光化学特性;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3)了解大气环境中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综合防治与管理重点:大气环境结构和组成,大气污染的来源、类型、危害,主要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难点:大气的温度场;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湍流运动的要素及形成原因;无界大气的扩散模式;有界大气的扩散模式;扩散参数的确定;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如烟尘控制技术、二氧化硫控制技术、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及综合防治与管理技术第3章水环境(4学时)(1)掌握水环境概念、水体污染的来源及主要污染物;水体污染的危害;(2)理解天然水的循环;水体中耗氧有机物的降解及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3)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转化和迁移;水体污染控制及管理技术重点: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在水体中的转化,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理解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难点:河流水体污染物扩散的稳态解;河流水质模型第4章土壤环境(3学时)(1)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污染的危害;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2)理解土壤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污染发生类型(3)了解土壤污染的治理;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重点:土壤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污染发生类型难点: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背景值及其迁移转化;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第5章固体废物与环境(2 学时)(1)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污染途径及危害(2)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资源化系统(3)了解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意义、原则及处理系统的分类。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名词解释1. 环境问题的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

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µm的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µm的颗粒物。

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9.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的是哪些?
.稀释排放法
.放置衰变法
.混凝沉降法
.离子交换法
2、文化多样性包括:。

.语言多样性
.宗教多样性
.民族文化多样性
.民俗风情多样性
3、
根据个体从开始暴露到暴露终点发生的过程可把生物标志物分为:。

.暴露标志物
.响应标志物
.效应标志物
.易感标志物
4、下面哪些属于典型的大气污染?
.煤烟型污染
.交通型污染
.酸沉降污染
.粉尘污染
5、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海啸
.全球温室效应
.酸雨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6、
以下属于环境化学过程的是:。

.水化学过程
.大气化学过程
.生物生殖与代谢
.土壤化学过程
7、
以下属于天然电磁放射源的是:。

.雷电
.火山喷发
.地震
.太阳黑子引发的磁暴
8、干旱形成的两个基本的气象气候因素是:。

.降水
.蒸发
.循环
.径流
9、
以下属于区域性污染环境灾害的是:。

.水环境灾害
.大气环境灾害
.城市垃圾灾害
.土壤环境灾害
10、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作用界面多样性
.作用方式多样性
.作用过程多样性
.环境效应多样性
11、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方式包括:和生物迁移等方式。

.溶解迁移
.还原迁移
.螯合迁移
.悬粒迁移
12、
以下属于生物过程的是:。

.生物物质运输与代谢
.生物生殖
.生物进化
.生物死亡与物种灭绝
13、
以下属于新能源的是:。

.氢能
.地热能
.风能
.核能
14、
下列属于一次污染物的是。

. NO
. H2S
. H2SO4
.醛类
15、土壤的组成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矿物质
.有机质及溶液物质
.土壤生物
.土壤空气
16、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海啸
.全球温室效应
.酸雨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17、以下属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的是?
.稀释排放法<br
.放置衰变法<br
.混凝沉降法
.离子变换法
18、文化多样性包括:。

.语言多样性
.宗教多样性
.民族文化多样性
.民俗风情多样性
19、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差异,根据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同时考虑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五层。

.温度
.成分
.荷电
.运动
20、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分为:、微量元素以及有毒物质。

.常量成分
.溶解气体
.营养元素
.有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