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10年代--30年代

合集下载

中西服装史

中西服装史

(4)大衣。此时的大
衣多用裘皮或呢料制作 ,里面还习惯穿一件旗
砲。
第四节20世纪50年代
4.1 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民全力投人到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全社会流行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向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 灰,黑的时代。五六十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 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代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同时 ,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进驻各 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各行各业 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服。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以前,中国社会仍存在各种不同的阶层,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因此 比较复杂。而中国社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不同的服装在中国得以 发展,西式服装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依旧十分受欢迎。 到了1956年 1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进服裝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 穿着。这时许多织布厂加强设计工作,出现了一批新品种、新花色。 穿花衣的妇女和儿童逐渐增多,男子服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色 彩依然比较单调。
衣外面还加穿一件背心。下面的裙装变成十二裥或二十四裥的样式,裙
长至足,裙边和裤门右孃饰。
这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 装,清太祖努尔哈赤领 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 外女真族各部,将所属 军民设为“八旗”。八 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 穿长袍。
20世纪20年代初的旗
袍,袖口逐渐缩小, 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
宽阔。
2.2典型服饰及形象
除了民国初年以来就有的 样式,还出现了具有重大 变革意义的新装。 (1)中山装,这是在学生装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款式 。此时的中山装后背开缝 ,下端开衩,后背腰节处 装有横带,前身做4个明 袋,其中下面2个大袋为 琴式袋,各袋都有皱裥和 袋盖,门襟 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正统服饰的代表—旗袍,仍然被城市的 一些中老年妇女所穿着。到50年代后期,随着女性就业队伍的扩大, 穿着旗袍的人越来越少,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机会销声匿迹。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字领好八字领的衬衫十分普及,面料为细 布或府绸。女子冬装主要是中式棉袄加罩衫。 列宁装是当时党政机关和基层工作人员常穿的服装,具体形制是 大驳领,双排八粒纽,斜插袋,束腰带,主要为女子穿着,但在当时 是男女通用的服装。 进入50年代中期,“春秋衫”被各种年龄层次的妇女所喜爱。形 制是翻领,装袖,直襟,四粒纽,可开关门襟驳头,一字领或八字领 ,前身两只大贴袋,外观稳重大方。到以后又流行拉链衫和央克衫。 50年代末期起,连衣裙逐渐成为我国中青年妇女夏季的日常服装 。廓形有束腰型、直身型、旗袍型,马甲型等;袖型有泡泡袖、无袖 等;领型有无领(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V”字形、“U”字形)、 装领等。而料常用各种印花或素色的丝绸、全棉、棉涤,款式主要有 细褶裙、喇叭裙等。

旗袍发展史

旗袍发展史

旗袍的源头旗袍,原为满族人穿的长袍。

1644年,旗袍随着满族的统治者进入北京,因满族人素有“旗人”之称,所以他们所穿的袍服就被称为“旗袍”。

旗袍之名,源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满族被称为“旗人”,他们的着装就被称为“旗袍”。

袍”上下连属,圆领,前后襟宽大,衣衩较长,袖子紧窄,男女都可穿着——只是妇女穿的“旗袍”在领子、前襟和袖口的地方都有绣花装饰。

关外寒冷异常的天气,游牧民族骑马射箭的生活方式都是催生出这种保暖适体的服装的重要因素。

他们一年四季就这一个样式,仅有布料不同之分。

这种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装,因在窄小的油口处,还接有一截止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状似马蹄,所以又称“马蹄袖”,也叫“箭袖”。

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猫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响拉弓射箭。

四面开衩是为了便于上下马。

清王朝统一全国后,于顺治二年(1 645年)下达剃发易服政令,逼迫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旗服饰。

但是,由于汉文化的影响,也由于满人骑射生活方式的改变,旗袍的款式和用料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妇女的旗袍变化尤为显著,马蹄袖被改去,袖口渐渐由窄变宽至8寸至1尺;领口、衣襟及袖端边缘等处都镶绣着花纹,甚至旗袍满身都绣有当时流行的花卉和吉祥图案,做工越来越细,旗袍也越来越俏丽。

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确立,旗人的袍服有所变化发展,与满洲早期的样式也有所不同,这时旗女所穿的袍可说是旗袍真正的前身, 到民国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旗袍,称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装与汉族妇女的两截装束,在清初有著明显差异.旗袍的发展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著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著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著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满族人住中原后,游猪变为农耕,加以与汉族文化如大领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为民族文化表象特征的旗袍,也自然发生变化。

什么是公元、世纪、年代、时期

什么是公元、世纪、年代、时期

什么是公元、世纪、年代、时期?高海霞1、公元----世界通用的表示纪年的起点,它是以传说中耶酥诞生的那年为准的。

在那以前的年代,应加上“公元前”字样;在那以后的年代,则常将“公元”二字省掉。

西汉是唯一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

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必须注意明确交代,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如果漏写“公元前”字样,那相差将近一千二百年,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历史记年,总是由远及近,公元前的记年数目越大距离现在越远,数目越小距离现在越近,因此记年的数目由大到小,如楚汉战争,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公元后的记年,数目越小距离现在越远,数目越大距离现在越近,因此记年的数目由小到大,如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1433年。

如何计算时间差?如果同为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如计算唐朝存在多少年,用唐朝结束时间907年减去开始时间618年,等于289年。

若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再减1(因为没有公元0年),如计算西汉存在多少年,列式“202+9-1”,等于210年。

2、世纪----计年的单位,每百年为一世纪。

1----100年为一世纪,101----200年为二世纪,由此类推。

如1840年,则为十九世纪。

公元前的亦如此类推,如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则为公元前五世纪。

3、年代----每世纪中又以每十年为一代。

20----29年为二十年代,30----39年为三十年代,如1644年清军入关,,则为十七世纪四十年代,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则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4、时期----每一世纪往往又分为几个时期,如前期和后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初期(或初年)和末期(或末年)等。

其具体划分年代界限,一般没有明确规定,只有习惯用法:前50年为前期,后50年为后期;前30年为早期,后30年为晚期,中间40年为中期;最初20年为初期,最后20年为末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约等于1890-1909年。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在20世纪之前没有现代意义得“时装”,也没有现代意义得“时装设计师”。

欧美上层社会得服装都就是由裁缝们精心制作得,而这些裁缝们并不署名在服装上,她们只就是传统得匠人。

而称得上就是世界上时装设计第一人得就就是保罗·波烈 (Paul Poiret)。

20世纪初期,社会风气得改变,使得女子得地位得到提高,女权主义者也开始活动,以及通过有组织得抗议取得投票权得运动正在赢得声势。

Poiret得口号“把女性从紧身胸衣得独裁垄断中解放出来”成为时装革命得号角,启发了设计家,也启发了女性,使她们对于时装有了全新得瞧法与主张。

20世纪10年代,女裙有了许多质得变化,紧身胸衣失去了意义,厚重得裙撑也不见了,东方服饰得那种自然、宽松与简洁得美被西方时尚界所借鉴。

女装线条趋于直线,传统改变,平胸,松腰,束臀成为时尚。

代表作:蹒跚裙,宽松腰身,膝部以下收窄,裙口狭小。

在Poiret设计得服装中,我们总就是隐约可以找到古罗马裙袍、日本与服、中国旗袍、阿拉伯长裙、印度纱丽得痕迹,她根据这些异国元素把服装变得宽松、简洁,把衣服得支撑点挪到肩头,开创性得设计了胸罩、单肩睡衣与灯笼裤等服饰。

由于对异国情调得钟情与追求戏剧效果,Poiret在1912年设计出了一种极端得裙子,这款裙子下摆很窄,裙长及踝、臀部较宽斜,使着裙者无法迈出三英寸得步履,这就就是有名得霍步尔紧口裙(Bobble skirt)。

时髦女子不惜用布条绑住自己得腿,以适应这种蹒跚得时尚,尽管这种款式在行走时诸多不便,但由于其造型简洁明快,并恰好适于南美传来得探戈舞步,故风靡一时。

Poiret改变了曲线统治几百年得欧洲服装,使直线重新获得统治地位,从而开启了二十世纪现代造型线得雏型。

20世纪20年代得女装:女装功能化、男性化、轻便化。

此时服装流行男童式女装与假小子样式,平胸,松腰,束臀得男性化外观。

去掉胸腰得刻意强调,而以简单得管线造型来取代,头发被剪短,与男子差不多,裙子越来越短,短致只盖住膝盖,称为“管子状”。

20世纪服装发展史-简述版

20世纪服装发展史-简述版

20世纪服装发展史
20世纪90年代:纷繁复杂的多样化,多元化
这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革命时代,服装发展中各种文化的影响加上高科技的发展,服装风格出现纷繁 复杂的多样化,多元化。其中服装最人的发展要数面料的应用。
20世纪服装发展史
20世纪40年代:优雅的“新风貌”时装
二战期间 物资短缺,与其他日用品一样,服装也是限量供应。服装款式衍变为短小,女装裙褶数量受限,袖子、 领子和腰带的宽度也有相应的规定。刺绣、毛皮和皮革的装饰都收到禁止,长裙及膝而且剪裁很窄。款 式常与军服相似。
20世纪服装发展史
20世纪50年代:优雅的“新风貌”时装
20世纪服装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夸张宽肩的职业女装
出现了追求和平与反核武器的风潮。许多不合理的元素被再次运用出现新的特质。国际化、成衣化、民 族风更加明显。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推动设计风格各异的作品,流行的多元化一方面为追求时尚的群体提 供了多种表现自我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对流行的理解和把握变得愈加困难。个性化成为设计师与 消费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战以后,百废待兴 庆祝和平,找回欢乐。50年代是物质的年代重建女装华丽和奢华,女性柔美的设计思想逐渐取代简单实 用化的男性化设计。(代表:迪奥)
20世纪服装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反传统时装与迷你时代——嬉皮士
反传统时装与迷你时代——嬉皮士 西方掀起的许多年轻风潮,社会极度不安,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年轻人开始效仿嬉 皮士,摇滚歌手们的怪诞着装现象。超短裙开始流行,与此同时,披肩发、束腰上装、紧身短裤或肥大 的裤子等纷纷加入到时装的行列之中。(代表:玛丽·奎恩特)20世纪服装发展史源自20世纪70年代:朋克服饰
朋克,“PUNK”是该年代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当战后英国经济萧条失业率高企,朋克一族开始出现在伦敦街头,成为街头文化的代表。他们穿着激进, 光头、纹身、在身体上穿孔戴换。服饰多数来自于皮革,佩带金属类的饰品,全身穿的破破烂烂等。朋 克式服装的人,思想不喜欢追求大众化,很有创造力,表现出他们个性很会反叛,抗议着所有一切不满 的事情。

论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

论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也叫”井冈山道路”,俗称”农村包围城市”。

具体而言,就是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将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积蓄力量,实行以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为内容的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中心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

这是一条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遭受两次严重挫折及中共挽救革命的措施。

第一次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

挽救措施:1、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2、1927年,中共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二次挫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挽救措施:1934年,红军被迫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有两次大的转移:一次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一次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

土地革命时期,反革命力量强大,统治中心在城市,中国共产党独立进行的几次武装起义均以进攻大城市为主要目标,遭到挫折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1927年9月在文家市做出重大决策,决定放弃进攻大城市,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

这样既保存了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达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

解放战争后期,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了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要用最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名师与品牌02世纪时装发展史

世界名师与品牌02世纪时装发展史

20世纪20年代
摆脱战前旧观念是巴黎高级服装设计师的新目 标。服装与艺术相结合,追求新的创造性,是这一 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20年代流行的简练式样,一 方面容易模仿和复制,另一方面也传播和推动流动 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
材质革命
1927年 10月 24日,纽约股票市场暴跌,世界 性经济危机暴发,高级服装订单锐减,服饰界出现 了大量失业人员。 形成20年代流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造型简单, 此后衰退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造型简单。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强调女性身体寻求复 古情调的服装再度复兴,夏奈尔、维奥奈等都相继 发表巴度所倡导的长礼服式样。 长礼服用于晚间,白天则使用更有功能的裙子。 30年代的代表外形是:宽肩、正常腰位、窄裙子的 细长造型。另外,裤装在女性中也开始流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世纪10年代
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 出现与发展等都对服装设计变化与发展产生过重要 的影响。 为了防止廉卖和盗版的现象,法国高级服装店 联盟进行了改组,巴黎高级服装店亦由此独立出来, 并将服装发布会正式制度化,这就是现代巴黎服装 发布会的雏形。1973年,高级成衣的时代到来,导 致法国高级服装店联盟进行改组,在过去“巴黎高 级服装店协会”之外,又成立“高级成衣协会”和 “男装协会”,后又统合为“法国高级服装及设计 师和高级成衣联合会”,标志着高级服装设计师与 高级成衣设计师同等化。
在1947年的巴黎服装发布会上,迪奥发表了新作。 迪奥此时推出了一袭使用了数十米面料制作的长 裙,穿高跟鞋、细腰、宽肩、充分展现女性线条的 服装。人们被这优雅、奢侈的新造型所感动,整个 世界为之震动,即刻被命名为“New Look”。并由 此而奠定了50年代以后世界服饰的流行方向。 此后整个50年代的女性服装,都多多少少地受到 了巴黎时装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 筑思潮比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3年5月22日星期一
“传统中国 社会的崩溃乃是西方力量冲击的结果, 而西方的这种侵略,干扰并毁灭了中国人对中国思想 自足性的信心”。
——J.R.Levension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 例如:最早的一座“中国式”教会学校建筑——圣约2)大约从20世纪10年代末开始,教会大学建筑转向后 期“中国式”。
• 主要关注屋身与屋顶的整合,从以南方民间样式为摹本转
变以北方官式样式为摹本,整体形象走向宫殿式的仿古追
求。例如:1919年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1921~1925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文化策略——获取中国民众的认同,达到相互沟 通,得到中国人对西方宗教、文化的认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两个阶段:
• (1)屋身保持西式建筑的多体量组合,顶部糅入以南方 样式为摹本的中国屋顶形象。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涉及行政建筑、会堂建筑、文化教育建筑、 纪念性建筑以致某些银行建筑、体育建筑、商 业建筑登许多类型,绝大部分出现在1927~ 1937年10年间,成为当时触目的传统复兴建筑 的设计高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时装设计师让·帕图设计的服装。她的中性外观是当时的时代信号,其 重点是小腿和长筒袜——更不用说长筒袜以上到短外衣之间的一段暴露 出的大腿了。
苗条与修长(1930—1938年) 长裙子时代,从1930持续到1938年,从整体看,复活了苗条的腰身。不过,
并不是拿破仑帝政时期的硬衬布裙以及蜂腰形的复活、极端紧身胸衣的复活。紧身 胸衣般的极度细腰身以及裙子量感的夸张等已荡然无存,所追求的是更加功能化的 简朴服装。成年女性的魅力体现在1929年发布的维奥内关于斜裁的紧身衣服和紧身 裙子的处理中。另外,在夜礼服等方面,极度露背的三角背心和袒胸礼服也很盛行。
1910年,Coco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 店子 (millinery shop),凭着非凡的针线 技巧,缝制出一顶又一顶款式简洁耐看
的帽子。。当时女士们已厌倦了花巧的 饰边,所以 Chanel简洁、舒适的帽子对 她们来说犹如甘泉一般清凉。 步入二十年代,Chanel设计了不少创新 的款式,例如针织水手裙(tricot sailor dress) 、黑色迷你裙(little black dress)、 樽领套衣等。而且,Coco从男装上取得 灵感,为女装添上多一点男儿味道,一 改当年女装过份艳丽的绮靡风尚。例如, 将西装褛 (Blazer)加入女装系列中,又推 出女装裤子。不要忘记,在二十年代女 性只会穿裙子的。 Coco这一连串的创作 为现代时装史带来重大革命。
1920-1930年
这个时期女服的普遍特征是:日 常穿的裙子都以及膝的长度为标 准,这是女服史上一个巨大的转 变——女子大大方方的露出秀丽 而健美的小腿,使女服造型的整 体外观起了突破性变化,它充满 了时代气息,仿佛是新时代女装 的标志,仿佛现代和古典的划分 就在女裙的长短上,仿佛这已成 为一个定格:现代派的短裙和古 典派的长裙
在20年代,科科·夏奈尔首先展示了用普通平针棉织物做成的系列服 装。她的尝试招来了嘲笑。但是在上市之后不久,夏奈尔设计的优雅、 舒适的服装甚至使原来最持怀疑态度的人都得到信服,她们以前都穿各 种连裤内衣和宽大的法国式短衬裤。
1921年 法国网球冠军苏珊·兰玲代表了20年代的新女性。她全身上下都穿法

20年代服装画
保罗·波烈
波烈的重要贡献是把妇女从紧 身胸衣里解放出来的理想附诸 实现,这是他对服装革命的根 本思想。波烈的设计再不需要 让腰际承受钢丝架的重量,也 使紧裹腰身的着法变得不再必 要.波烈把服装变得宽松、简 洁,把衣服的支撑点挪到肩头, 近乎古希腊一种宽大的“希顿” 装那样,修长的线条与优美的 裥褶,给人爽心悦目之感。在 新旧时代交替的年代里,是波 烈独具慧眼,一改曲线统治了 几百年的欧洲服装,使直线重 新获得统治地位,从而开启了 二十世纪现代造型线的雏型.
20世纪10年代--30年代 服装风格演变
女性服装的现代化(1914一1919年)
二十世纪20年代的女子服饰(1920-193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风云刚 刚过去(1914-1918),人类所受的重创未平。美国赫洛克在其《服装 心里学》中写道,“一般战后时装总是容易走向极端,特别是妇女服装, 由于战争中牺牲了很多男人,战后男人缺少,所以妇女想结婚就要超过 别的有同样要求的妇女。和平宣言一公布,欢乐代替了过去的忧郁,而 且往往达到歇斯底里的发狂程度。”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女服的变化比任 何时候都更加大胆和呈现丰富多彩的形态,皆证实了他的话不无道理。 同时,战后女服的样式还往往体现了久经战乱之苦的男人长久以来受到 压抑的对女人的渴慕和赞美之情。
1910 年,巴黎服装设计师保 罗·波烈设计的霍布尔裙顺应 了人们对于东方文化的特殊 审美需求而一度风靡巴黎至 欧美,一战前的1910—1914 年间,也被称为“霍布尔裙 时代”
波烈设计的霍布尔裙样式
1906 年波烈设计的希腊长裙
波烈设计的东方风格的长裙
波烈设计的底摆开褉的霍布尔裙
1918年的服装,腰围变得越 来越宽松。这是保罗·普瓦雷 创作的被称为手帕垂角型的 裙子。该裙子的特点是双层 下摆。
1929年纽约突然发生股票暴跌,欧洲市场处 于极度萧条的境地。许多名师开设了售成衣 的时装店,渡过了经济恐慌。满足于宏荣誉 中的、束手无策的、保罗·普瓦雷等到了很大 的打击。 在这样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发布 全新的装款式,以引起社会的重视则是一个 办法。此时,让·帕图推出了长裙子,据说获 得40亿法郎的销售额。此外,马德林·维奥 (维奥内)发布了斜裁夜礼服,这新的手法 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很流行。 于是,进入 20世纪30年代,从整体上看子变长,腰身恢 复到自然的位置,其基本轮廓是细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