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油脂
饲用油脂的营养价值 饲用油脂在奶牛养殖中的影响 - 种植技术

饲用油脂的营养价值饲用油脂在奶牛养殖中的影响-种植技术饲用油脂在进入奶牛的瘤胃后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而奶牛对饱和脂肪酸的吸收率较好。
奶牛在泌乳期产奶量上升,而采食量则相对的减少,尤其在泌乳早期,较低的采食量无法满足高产量的能量需求而出现能量负平衡,从而使奶牛的生产性能无法得以充分的发挥。
此时,通过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饲用油脂的方式来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可减少或者避免奶牛产生不良的反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饲用油脂的营养价值饲用油脂在奶牛养殖中的影响。
l、油脂的营养价值饲用油脂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代谢能价值这一方面。
油脂具有额外热能效应和额外代谢效应这双向效应。
其中额外热能效应指的是奶牛采食饲料用来合成体内脂肪时对能量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油脂则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净能值;额外代谢效应是指奶牛日粮中额外添加的油脂所提供的能量并不是简单的增加日粮中的能量水平,而是通过与其他的营养成分相互作用,使自身的代谢能值超过总值。
在日粮中添加油脂来提高整个日粮中的代谢能,主要的原理是油脂的添加可以降低饲料在奶牛消化道中的排空速度,使食糜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有所延长,从而使日粮中的营养物质得以充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2、油脂在奶牛养殖中的意义奶牛进入泌乳期后产奶量会逐渐的上升,在达到高峰后再逐渐的下降,而奶牛的采食量并不是呈现这种规律,尤其是在奶牛的泌乳初期,奶牛的食欲较差,采食量少,而产奶量较多,所摄人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奶牛高产奶量的能量需求,因此会出现能量负平衡的现象,限制奶牛生产潜能的充分发挥。
为了使奶牛获取充足的能量,有些养殖场常通过增加日粮中精饲料的比例,降低粗饲料比例的方法来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科学,因为奶牛如果采食过量的精饲料会导致瘤胃的发酵类型发生改变,使乙酸的生成量减少,丙酸增加,导致瘤胃的pH值下降,会抑制瘤胃微生物的活性,使得所产奶中的乳脂率降低,同时还会引起奶牛瘤胃酸中毒或患有其他代谢类疾病。
农业部对饲料生产使用油脂都有哪些规定

农业部对饲料生产使用油脂都有哪些规定目前饲料行业唯一现行有效的非单一品种油脂产品标准为农业行业标准,即NY/T193-2004 饲料级混合油。
标准参照美国蛋白及油脂提炼协会(NRA)、美国官方饲料管理协会(AAFCO )和日本农林水产省对饲料级混合油、饲料用油的规定。
标准涵盖了酸价、过氧化值、羧酸价、极性组分、游离棉酚、黄曲霉毒素B1 、苯并芘、砷等8项卫生指标,以及2项感官指标和5项质量指标,合计15项。
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标准定义为:“餐饮业和食品业用后的植物油与动物油的混合物,经去水、去渣、但无脱色及脱味处理。
只被用于饲料生产”.也就是说,当下饲料企业使用饲料级混合油是合法的。
一是农业部严控饲料原料关。
为了加强饲料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今年6月1日农业部发布第1773号公告《饲料原料目录》,进一步严把饲料原料关。
在《目录》所列的13类514种饲料原料品种中,油脂类饲料30种,且均为单一动物品种,没有餐厨植物和动物油,也没有混合油。
二是《目录》以外的品种须经评审。
规定《目录》之外的物质用作饲料原料的,应当经过科学评价并由农业部公告列入目录后,方可使用。
三是油脂的质量规定。
《目录》9.1.1明文规定产品中不得加入游离脂肪酸和其它非食用动物脂肪,总脂肪酸不低于90%,不皂化物不高于2.5%,不溶杂质不高于1%.名称应标明具体的动物种类,如:猪油。
四是混合油将退出饲料市场。
《目录》从2013年1月1日实施,意味着从明年起,非单一品种来源的油脂将退出饲料市场。
《目录》所列品种齐全、条目健全、规则清晰,即对饲料企业有很强的约束性,又能满足饲料生产需要,《目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用《目录》规范油脂的使用,通过业内共同努力,强化饲料安全监管,我们有理由相信饲料油脂安全是有保障的。
饲用油脂

饲用油脂饲用油脂的使用价值人们最初在日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是提供高浓度能量,满足动物快速生长过程对高能量的需求。
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和油脂在饲料中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了油脂更多的使用价值。
1.能值油脂的能量浓度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可以很容易用来配制高能日粮。
脂肪还能与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互作,提供超过理论计算的总代谢能和净能,产生超额能量效应。
油脂热增耗低,在动物处于炎热环境下,添加油脂可以明显减轻动物热应激发生程度,提高动物生产水平。
2.必需脂肪酸快速增长动物对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a-亚麻酸)的需求大增,常规饲料原料可能不能完全满足,添加适量(2%以上)油脂就足以满足动物对必需脂肪酸需求。
3.促进脂溶性营养成分的吸收日粮必须保持一定水平的脂肪,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才能良好消化吸收,而饲料原料中脂肪含量往往变异很大,添加适量外源脂肪可以减少原料脂肪变异带来的脂溶性成分消化吸收不稳定,保证脂溶性成分稳定发挥作用。
4.适口性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以使饲料产生滑润的口腔触觉感觉,同时带有愉悦的油香气,更容易被动物接受和采食,提高动物采食量。
5.饲料稳定性油脂具有一定的粘性,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减少饲料分级,保证使用过程中营养成分在饲料均匀分布,达到最佳的利用价值。
油脂还具有疏水性,在水产颗粒饲料中添加油脂能延长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散失。
6.饲料加工饲料添加适量(1%以上)油脂可以减少饲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减少物料损耗,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
添加油脂还能降低饲料制粒过程的摩擦阻力,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时间。
饲料用油脂的分类饲用油脂属于真脂,来源于植物种子或者动物体组织。
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
无论是单一来源的油脂还是混合油脂,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都是甘油三酯,而食品或者化工工业的下脚料可能主要是脂肪酸。
饲用油脂可以按照原料来源进行分类,包括动物油,海产鱼油,植物油,食品工业下脚油和饲料级水解油脂;也可以按照加工程度分类,包括纯油脂(单一动物或植物油,混合油脂,乳化油脂等),脂肪酸盐和粉末油脂(吸附型,包被型和固化型)。
饲用油脂酸败的机理

饲用油脂酸败的机理、危害及控制
饲用油脂酸败是指油脂在饲料中被微生物氧化后产生酸化物质,使得饲料发生质量变化。
下面是其机理、危害及控制方法的详细说明:
1. 机理
(1)油脂氧化:油脂被氧化成过氧化物、醛类、酮类等物质,腥臭味和酸味增强;
(2)细菌或真菌的作用:细菌或真菌分解油脂,产生挥发性短链酸和臭气;(3)其他物质的影响:如水分、镉离子等对油脂酸败起促进作用。
2. 危害
(1)磨损胃肠道黏膜:油脂酸败后容易掉粘糊,黏附于肠道,影响对饲料的吸收;
(2)毒素产生:在油脂酸败过程中,细菌或真菌的代谢产生毒素,对畜禽健康产生损害;
(3)环境卫生问题:油脂酸败后会产生臭味、吸引苍蝇、蚊子,在空气中产生有害物质。
3. 控制方法
(1)保持干燥:避免存放在潮湿和潮湿的地方;
(2)维持适宜温度:建议存储在低温和暗处;
(3)防止污染:使用干净的仓储设备和器具,以防止杂菌污染;
(4)投放防腐剂:投入合适的防腐剂如甲酸盐类和吡啶盐类中的一种;
(5)调整营养构成: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对抑制酸败有良好的效果。
总之,饲用油脂酸败是饲料中常见的问题,但可以通过注意饲料的存储条件、使用防腐剂等方法避免发生,对于饲料的生产及畜禽养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饲用油脂酸败的机理、危害及控制

3 控 制 措 施
注 意 油脂 原料 和 日粮 的贮 存 。脂 质氧 化 反应 时
刻 都 在进 行 , 要使 用保 质 期 内 的油 脂原 料 配合 日粮 。
饲 用 油脂进 厂 入库 的 同时 即加 入 高效 抗 氧化剂 ( 添
度、 时间 、 氧气 的氧 化条 件 ) 使形 成 的产物 和结 构异 , 常 复杂 。 脂氧 化 产生 的产物 达到 20种之 多 。 主 油 2 但 要 是氢 过 氧化物 ( O 等初 级 产物 和 由初 级产 物 分 P V)
解 出来 的次 级产 物 , 级 产物含 量甚 至高达 4 .%。 次 6 7
( UF , 如 亚 油 酸 ( 82 一 、亚 麻 油 酸 ( 8 P A) 1 : 6) n 1:
争 自由基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并排出体外 。抗 氧化剂 还 应具 有 抗 氧 化 活性 高 、 本 低 、 成 用量 少 、 毒 副 作 无 用, 以及使 用安 全方便 的特 点 。在 动物 饲料 中添加 的
动 物 中 的应用 , 酸败 产物 的组 成 、 毒 途径 及 毒 理作 致
用 , 败 油脂 对水 产 动物 的影 响 , 酸 氧化 酸 败 的评 价指 标、 动物 安 全指标 。
产性 能 。大 鼠 、 肉鸡 摄 食 率下 降和增 重 降低 , 严重 .
晡
氧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 02 1
然而饲料脂肪 酸败给配合饲料品质 、营养价值及安 全 性 带来 的危 害远 非其 他 成分 所 能及 。酸 败 控 制 已 引起 营养学 家 、 理学 家更 多关 注 。 毒 1 机 理
油 脂 酸 败分 为水 解 酸 败与 氧化 酸 败 。水 解 酸 败
使用饲料油脂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沂南县恒翔饲料原料有限公司-饲料油,饲料油脂,鸭油加工,鸭油渣
使用饲料油脂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来源:沂南县恒翔饲料原料有限公司饲料油脂是有很多的呢,其中包括牛脂肪、猪脂肪、棕榈油、油脚、骨油等等。
饲料油脂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30多年历史。
近些年来我国工厂化养猪和肉鸡生产中亦已开始使用饲料油脂,并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也有很多,下面就请沂南县恒翔饲料原料有限公司为大家介绍一下使用饲料油脂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一、使用饲料油脂的好处
1、能量浓度很高,达39.33KJ·g-1,是CHO的2.25倍,且易被动物利用。
2、减少饲料因粉尘而致的损失。
3、减轻热应激的损失。
4、提高CF的饲用价值。
5、提高饲料风味,改善饲料外观。
6、提高饲料粒状效果。
7、减少混合机的磨损。
二、添加油脂应注意的问题
1、饲料中添加油脂时,一定要注意能蛋平衡,避免因添加油脂而造成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不足。
有人认为,断奶仔猪的日粮蛋白质含量以20-24%、赖氨酸不低于7%为宜(赖氨酸在蛋白质中的含量)。
2、保证油脂的质量,防止油脂的氧化变性;发霉、有毒、受污染的不能使用。
3、添加油脂不要过量。
如加脂量在5%以上,对于育肥猪几乎没有增重效果,并且酮体表现肥胖,背膘、花板油增加,眼肌面积缩小。
4、需要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来防止酸败。
5、添加油脂时增加胆碱等维生素的含量,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6、添加的油脂要考虑价格,如果油脂的价格比玉米价格高3倍以内,即可考虑在饲料中使用。
油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添加油脂注意事项 - 种植技术

油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添加油脂注意事项-种植技术植物油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常见植物油脂有大豆油脂、菜籽油脂、棉籽油脂、葵花籽油脂等,当饲料中能量不足时,可添加一定量的油脂。
油脂是生猪生长发育和发挥优良生产性能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能量的含量非常高,在养猪生产中可为猪提供比任何能量饲料都要高的能量,是配制高能饲料不可缺少的饲料原料。
养殖生产过程中在猪的日粮中添加油脂会显著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油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添加油脂注意事项。
1、油脂的分类油脂的种类较多,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四类,主要包括动物油脂、植物油脂、饲料级水解油脂和粉末状油脂。
其中动物油脂是指从畜禽及其内脏等提取的一类油脂,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还有少量的不皂化物以及不溶物,生产常用的是猪油、牛油、鱼油等;植物油脂是指从植物的种子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与动物油脂一样也是甘油三酯,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植物固醇和蜡质成分,用于生产的主要有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等;饲料级水解油脂是指在生产加工食用油和生产肥皂的过程中所到的副产品,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另外,粉末状油脂是将油脂进行特殊的加处理后形成粉末状的油脂,这类油脂便于包括装、运输、贮存和应用。
2、油脂的营养特性油脂的能量含量非常高,相当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 25倍,如果饲用油脂的代谢能水平为100%,则常用的能量饲料玉米的代谢能水平仅为42%,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如果需要配制高能饲料,则可选择使用油脂,这点对于仔猪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油脂是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猪缺乏必需脂肪酸会导致皮肤角质化、生长发育受阻、繁殖机能以及生产性能下降等,而植物性油脂的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丰富,可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油脂具有额外热能效应,在日粮中添加额外的油脂,可与日粮中的基础油脂发生作用,相互补充。
提供的热能要高于动物自身产生的热能,因此在寒冷天气为了提高生产性能,避免饲料浪费,可在饲料中添加额外的油脂。
油脂使用常识

一、油脂的饲料添加效果①、油脂在营养上的功能:A、油脂为高热能来源,总消化养分或代谢能为玉米的2.5倍,故油脂的添加较易制造高热能配合饲料,因而改善饲料报酬并促进生长。
B、油脂为禽畜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必需脂肪酸的缺乏会损害禽畜机能,干扰生长。
以亚麻酸为例,缺乏易造成皮肤干燥、脱皮(角质化)、生长抑制、肝脂退化、抑制排卵、降低产蛋率、孵化率、蛋重减轻等不良影响。
C、油脂具额外增热效应(Extra Caioric Effect),除本身所具热能外,并可改善其他成分的吸收。
一般而言,牛油的热能比猪油、植物油低,但与猪油、植物油混合后可改善本身脂肪酸利用率,因而提高其代谢能。
同理玉米、豆粉配方中已具3%左右的植物油,添加牛油后所提供的能量高于本身所具有者。
D、油脂改善色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E、油脂具特殊生热效应(Specific Dynamic Fffect),代谢脂肪所需的能量少,而代谢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所需能量较高,故油脂的热增值(Heat Increment)较低,可得较高的净能(NE),因此添加脂肪可减少因代谢而造成的体温上升,故在高温环境下,可使禽畜处于舒适状态,因而提高抗热能力,避免热应激(Heat stress)。
②、油脂可提高饲料适口性,因粉状饲料干涩难咽,添加油脂后采食容易,并具油香,采食量也跟着增加但变质油、问题油对适口性反不利。
③、油脂可改善饲料的物性,抑制扬尘。
混合饲料中有许多粉状原料,不但形成尘埃到处飞扬,还会引起微量成分的损失。
添加2~3%油脂,除了防止尘埃外,更可改善饲料外观,增加光泽,提高商品价值。
④、油脂可提高粒状饲料的生产效率,增加铸模寿命,减少机械磨损。
原料的粉碎及混合过程均会引起机械的磨损,油脂的添加可减轻,但酸败的油脂反造成机械的腐蚀,过多的脂肪亦降低粒状饲料品质。
⑤、营养浓度高的饲料使用油脂可降低成本,但此点随油脂价格及热能需求而不同,有时反会增加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用油脂饲用油脂的使用价值人们最初在日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是提供高浓度能量,满足动物快速生长过程对高能量的需求。
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和油脂在饲料中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了油脂更多的使用价值。
1.能值油脂的能量浓度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可以很容易用来配制高能日粮。
脂肪还能与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互作,提供超过理论计算的总代谢能和净能,产生超额能量效应。
油脂热增耗低,在动物处于炎热环境下,添加油脂可以明显减轻动物热应激发生程度,提高动物生产水平。
2.必需脂肪酸快速增长动物对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a-亚麻酸)的需求大增,常规饲料原料可能不能完全满足,添加适量(2%以上)油脂就足以满足动物对必需脂肪酸需求。
3.促进脂溶性营养成分的吸收日粮必须保持一定水平的脂肪,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才能良好消化吸收,而饲料原料中脂肪含量往往变异很大,添加适量外源脂肪可以减少原料脂肪变异带来的脂溶性成分消化吸收不稳定,保证脂溶性成分稳定发挥作用。
4.适口性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以使饲料产生滑润的口腔触觉感觉,同时带有愉悦的油香气,更容易被动物接受和采食,提高动物采食量。
5.饲料稳定性油脂具有一定的粘性,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减少饲料分级,保证使用过程中营养成分在饲料均匀分布,达到最佳的利用价值。
油脂还具有疏水性,在水产颗粒饲料中添加油脂能延长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散失。
6.饲料加工饲料添加适量(1%以上)油脂可以减少饲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减少物料损耗,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
添加油脂还能降低饲料制粒过程的摩擦阻力,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时间。
饲料用油脂的分类饲用油脂属于真脂,来源于植物种子或者动物体组织。
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
无论是单一来源的油脂还是混合油脂,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都是甘油三酯,而食品或者化工工业的下脚料可能主要是脂肪酸。
饲用油脂可以按照原料来源进行分类,包括动物油,海产鱼油,植物油,食品工业下脚油和饲料级水解油脂;也可以按照加工程度分类,包括纯油脂(单一动物或植物油,混合油脂,乳化油脂等),脂肪酸盐和粉末油脂(吸附型,包被型和固化型)。
动物油脂动物油脂是由家畜或家禽体组织提炼而得。
国外惯例将熔点在40℃以上者称为牛脂或兽脂(Tallow),40℃以下者称为动物油或兽油(Grease)。
常用的动物油包括牛油,猪油和禽油或者它们之间及与植物油的混合油。
禽油(60%)和猪油(55%)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牛油(40%),甚至高于棕榈油(50%),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动物油脂与棕榈油的代谢能(猪)油脂来源代谢能净能禽油猪油牛油棕榈油8400 7540 8610 7730 7600 6820 7230 6490牛油牛油提炼自牛体组织,常温下呈固态。
牛油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且熔点高,不容易为动物消化吸收。
其能值几乎是所有油脂中最低的。
牛油与植物油混合使用,可以利用植物油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平衡混合后油脂总体脂肪酸组成,提高牛油的利用率。
牛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C16:0,20~37;C16:1,0.7~8.8;C18:0,6~40;C18:1,26~50。
猪油猪油分为杂油(内脏蓄积脂肪)和板油(皮下脂肪)。
杂油较硬,熔点高,35~40℃;板油较软,熔点低,27~30℃。
食品级猪油色泽洁白,游离脂肪酸低;饲料级色泽较深,酸值高,常混有较多水分和杂质。
猪油甘油三酯的第二位脂肪酸主要为饱和脂肪酸,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很容易与胆酸盐和游离脂肪酸形成小微粒,从而吸收利用。
所以,优质猪油具有良好的能量利用价值。
猪油有愉悦的香味,可以促进动物采食。
猪油中基本不含天然抗氧化剂,很容易氧化酸败,所以使用时应注意添加抗氧化剂或者尽快用完。
猪油主要脂肪酸组成:C14:0,2; C16:0,20~30;C16:1,2~4;C18:0,12~20;C18:1,42~46;C18:2,8~11;C18:3,2。
禽油禽油主要来源于家禽屠宰业或者生产禽类肉骨粉的副产品,主要是鸡油。
禽油相对牛油,熔点较低,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动物油脂中,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代谢能高于牛油,与猪油基本相当。
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C16:0,23.3;C18:0,5.2;C18:1,43;C18:2,17;C18:3,1。
植物油脂主要由植物种子或果实提取,或者是植物油精炼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还含有少量的植物固醇和蜡质成分。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棕榈油和豆油。
豆油代谢能高,同时含有大量必需脂肪酸,同时能使饲料散发愉悦的油香,是生产高档乳仔猪料最主要的油脂来源。
椰子油含有较多的低、中链脂肪酸,其独特的营养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植物油的代谢能(猪)油脂来源代谢能净能豆油菜籽油棕榈油9480 8510 9480 8510 7230 6490棕榈油棕榈油取自棕榈果肉。
毛棕榈油受脂肪酶的影响,酸价较高,精炼后游离脂肪酸含量大大降低。
毛棕榈油含类胡萝卜素较多,使油脂呈现红棕色,精炼后类胡萝卜素基本被破坏,色泽较浅。
棕榈油的组成比较简单,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各半。
熔点为31-38℃,常温下为半液态。
目前市售的多为分提后的产品,分为硬脂、软脂和中间部分。
硬脂熔点在50℃左右,软脂在24℃左右。
棕榈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C16:0(棕榈酸),44%;C18:1(油酸),39%;C18:2(亚油酸),10%;C18:0(硬脂酸),4.5%。
椰子油椰子油由椰子果肉榨取,熔点较低,为24-27℃,常温下为半固态。
椰子油脂肪酸组成较为特殊,一般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且饱和脂肪酸以低、中碳链为主。
其中月桂酸(12碳)和豆蔻酸(14碳)含量在60%以上,很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是幼小动物优质的快速能量源。
椰子油主要脂肪酸组成:C8:0,5~9;C10:0,6~10;C12:0(月桂酸),44~52;C14:0(豆蔻酸),13~19;C16:0,8~11;其它,6~13。
豆油豆油由大豆经过溶剂浸提或压榨取得,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油脂之一。
豆油含有大量比例均衡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n-3 /n-6约为1:6,能为动物提供高效率能量,并促进动物健康。
豆油很容易氧化,需添加抗氧化剂并在适合条件下保存。
豆油的脂肪酸组成C18:1,22-25%;C18:2,50-55%;C18:3,7-9%;C16:0,10-12%。
海产鱼油饲用鱼油主要是加工鱼粉的副产物,含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强烈的鱼腥味。
鱼油极易氧化酸败,需加入大量抗氧化剂并在较为严格的条件下保存才能保持稳定。
鱼油很容易被水产动物利用,并能使饲料散发对水产生物具有诱食作用的鱼腥香气,是水产动物最佳脂肪源。
在畜禽饲料中,鱼油代谢能与豆油等优质植物油相当,在添加合适剂量抗氧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在畜禽前期饲料中放心使用。
脂肪酸钙盐脂肪酸钙盐属反刍动物专用瘤胃保护性脂肪,由植物性脂肪制备。
利用皂化原理,将甘油三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脂肪酸钙和甘油。
脂肪酸钙在瘤胃偏中性条件下很少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对饲料纤维的包裹和对瘤胃微生物的毒害,保证瘤胃功能正常。
脂肪酸钙进入皱胃后,环境酸度增强,脂肪酸钙分解,游离脂肪酸被动物利用。
饲料混合油饲料混合油是食品工业或餐饮业用后的经过去水除杂后得到的动植物混合油脂。
没有精炼的混合油含有较多的游离脂肪酸,酸价较高,需要在饲料中限量使用。
混合油经过精炼可以极大的改善产品品质,产品的稳定性和代谢能接近优质植物油。
乳化均衡油脂乳化均衡油脂是经过预先乳化均质的多种油的混合油,一般由多种植物油混合而成。
不同物种、不同生长或生产阶段,动物对脂肪营养有特定的需要。
按照动物的需要,根据不同油脂的组成特点,调配原料油脂的混合比例,使产品的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更加适合特定时期动物对脂肪营养的最佳需要,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益。
同时,通过预先乳化均质,可以避免脂肪组分分离,产品更稳定,预乳化也使油脂更容易消化吸收。
粉末油脂通过各种加工处理,使油脂由液态或凝固态变为流散性粉末,即为粉末油脂。
粉末油脂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性能稳定,便于运输、储存。
含油量一般大于50%。
在饲料中使用粉末油脂代替原有油脂,操作简单,不需油脂预热装置和喷油装置,油脂分散也更加均匀,尤其生产粉状全价饲料时,优势更加明显。
冷却固化粉末油脂将高熔点的油脂先加热熔融后,在冷风塔内高压喷射,使油脂成为微粒粉末化;或者用中央预冷的滚筒干燥机先将油脂制成薄片,然后粉碎成为粉末。
产品含油可达100%。
该方法必需使用高熔点油脂,比如分馏后熔点在50摄氏度的棕榈油。
该种产品主要由饱和脂肪酸组成,碘价低于20,产品一般只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
吸附型粉末油脂饲料级吸附型粉末油脂一般使用膨化玉米为载体,将油脂喷雾、吸附到膨化玉米载体上。
含油量一般在50%以下(与油脂熔点密切相关,熔点高的油可以更多的被吸附,如牛油和高熔点棕榈油,吸附量可以达到60%)。
吸附产品工艺简单,便于生产。
但是,油脂是吸附在载体表面,没有覆盖,油脂容易氧化,需要添加较大剂量抗氧化剂并尽快使用。
喷雾包被粉末油脂在油脂中添加适当包膜成分(淀粉、糊精、酪蛋白等),乳化剂,稳定剂和水等,乳化均质,然后喷雾干燥,形成内部为油外层为包被成分的含油微粒。
含油量一般小于80%。
产品抗氧化性好,产品稳定,保存期长,便于使用,适合工业化大量使用。
但是喷雾干燥过程成本较高,产品一般只能应用于高档饲料产品。
影响油脂能量价值的因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主要在小肠内。
在小肠的十二指肠段,甘油三酯被水解为脂肪酸,2-甘一酯和少量甘油。
游离脂肪酸、2-甘酯与胆汁结合,形成很小的微胶囊,被动物吸收。
在形成微胶囊的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可以促进微胶囊的形成,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影响的关键因素为带有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也就是说,脂肪酸带有一个双键或者更多双键对脂肪的能量利用价值基本相同。
一般认为,对于幼龄动物,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S)大于2.5,能值趋于最佳;对于成年动物,U:S可以适当降低,但不能低于1.5。
动物品种和年龄经验表明,肉鸡对几乎所有形式油脂的利用效率都高于猪,所以肉鸡饲料往往添加较多油脂。
在年龄方面,幼龄动物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胆汁盐的分泌和脂肪酶的活化受到很大限制,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明显弱于成年动物。
图油脂纯净程度油脂中不能人为添加矿物油和生物柴油,这些成分不能被动物利用,同时对动物健康产生毒害,影响动物生产。
但是油脂可能存在一些并非人为故意添加的杂质,包括水分(Moisture),不溶性杂志(Insoluble impurity),不皂化物等(Unsaponifiable matter),统称为MIU,MIU 量高,油脂纯度低,相应能值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