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左心耳封堵术中并发症的预案
防治左心耳封堵术中并发症的预案

防治左心耳封堵术中并发症的预案一、心包积液与心脏填塞一处理策略1、一般治疗:吸氧;快速补液,必要时输血;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立即停用肝素,必要时鱼精蛋白进行拮抗;2、如心包积液量较少,症状较轻,非持续性出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3、如心包积液量较多或出现心脏填塞时,行急诊心包穿刺及引流;4、如患者症状和血流动力学仍无明显改善,及早行心包切开引流术;二预防措施1、高度警惕,严格规范操作,动作轻柔;2、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不适症状和造影及TEE的异常改变;3、对于术后出现胸闷、头晕、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的患者应仔细查体,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必要时急诊床旁心脏超声检查;二、残余漏一处理策略1、微小残余漏无需干预;2、如果出现较大残余漏,使用第二个封堵器予以闭合;二预防措施在选择装置时,根据TEE结果应选择过大3mm的型号,根据造影结果应选择过大4mm的型号;三、空气/血栓栓塞一处理策略1、如果气栓较小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2、如果发生较大的栓塞事件,在X线透视下明确栓塞部位,确定为气栓可经导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击变成小气栓后自行吸收;确定为血栓可经导管反复抽吸,必要时静脉或经导管推注肝素;二预防措施1、术中应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并在有关操作步骤前回抽见血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2、输送鞘管送至左心耳后,应先回抽见血后再推注生理盐水填充整个输送系统;3、封堵器充分浸泡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中,排尽封堵器内的空气;4、装载好封堵器后,反复用肝素盐水冲洗装载器;5、输送鞘管和装载器连接时,必须要见到输送鞘管末端回血;6、术后规范化抗凝药物治疗;四、器械脱落一处理策略1、封堵器出现移位但无明显残余漏时,可密切观察;2、封堵器出现明显移位并有明显残余漏时,或已出现器械脱落时,立即明确器械存在部位,采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方式取出器械;1介入方式:先用圈套器或异物钳将脱落器械固定或调整至相对安全或容易抓取的心腔内,然后再抓取封堵器并将其回撤至输送鞘内;2当封堵器脱落至左室内或Watchman装置脱落时尽快行外科手术取出;五预防措施1、详尽评估左心耳形态,术前和术中反复核对测量结果,防止选择过小型号封堵器;2、备有各种类型的异物钳或圈套器;3、高危患者应提前告知外科医生做好准备;五、器械相关血栓形成一处理策略1、口服华法令或NOAC 3个月并完成TEE检查;2、绝对禁忌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二预防措施随访时详细观察器械表面情况;在术后3-6个月行TEE检查,如不能行TEE,则行CT检查代替;六、血管损伤一处理策略1、延长手动压迫时间,难以止血时应用血管闭合装置;2、如血管破裂或大出血,立即送入扩张鞘或球囊导管压迫止血,或植入覆膜支架止血;二预防措施1、纠正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异常;2、控制上呼吸道感染,防止剧烈或频繁咳嗽;3、控制围术期高血压;4、加强手动压迫,不依赖于加压包扎;5、穿刺血管时应在透视和造影引导下进行,避开钙化斑块和变异血管;。
08 左心耳封堵术常见并发症及管理

术中并发症识 别及预防
心包填塞死亡原因
诊断延误 (主要问题)
处理不当导致死亡的原因
穿心孔包大填、塞心包填塞的急救
速度快
未能有效引
流(X线及
造影刼指引
下引流)
无外科后 备和及时 到位
术中并发症识 别及预防
手术中如何预防心包填塞
– 房间隔穿刺时,食道超声双平面观察,确保穿刺位置的
准确性
– 在没有确认穿刺针进入左房前严禁使用穿刺鞘进行扩张 – 必须确认穿刺针进入左房后方可使用肝素抗凝
原因 - 器械释放未达到PASS原则
位置:器械突出丌超过1/3 牵拉试验稳定 超声各角度压缩比8-20% 残余漏丌超过5mm
术中左房压未达到10mmHg 造成器械选择过小
术中并发症识 别及预防
器械脱落栓塞处置办法
手术器械:圈套器(型号:-15)、导丝(型号:RF*GA32263M 长泥鳅导丝)、血管鞘组 (商品名:Radifocus/型号:A40K10SQ)、血管鞘组(16~18Fr) “鹅颈”式抓捕器套件(型号: GN3500) 导丝(商品名 difocus Guide Wire M/型号:GA35153)
术中并发症识 别及预防
术中评估心包积液
最快确诊心包积液的方法是TEE 通过尽快发现心包积液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干预血流动力学进一步恶化尤为重要 快速的血容量降低可以明显导致舒张期右房及右室游离壁塌陷来自术中并发症识 别及预防
心包填塞的急救
心包穿刺
– 体位:平卧戒半卧位 – 穿刺点:心尖下戒心尖部内侧 – 带造影剂穿刺 ,置入猪尾管引流 ,量多时可以双管引流 – 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逆转肝素化,输注血制品(红细胞及血浆) – 严重的心脏破裂需要尽快开胸手术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李敏1李阳阳2李璇1王霞1葛汝青1张华涛1张立平1齐晓峰1徐建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李敏1 李阳阳2 李璇1 王霞1 葛汝青1 张华涛1 张立平1 齐晓峰1 徐建伟1 许军1 李杰通讯作者发布时间:2023-06-20T23:29:18.489Z 来源:《系统医学》2023年6期作者:李敏1 李阳阳2 李璇1 王霞1 葛汝青1 张华涛1 张立平1 齐晓峰1 徐建伟1 许军1 李杰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1潍坊市中医院心内科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市中医院健康管理科【摘要】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
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28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患者均于术后1月、3月、6月、12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参调的28例患者,随访结果为: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结论:基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其出现血栓栓塞事件,临床应用积极意义明显。
【关键词】左心耳封堵;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心房颤动是当前最普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而血栓栓塞则是最严重的威胁。
根据最新的研究,超过90%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的心房内都有血栓,而这些血栓的积聚会导致心脏病的死亡风险大大提高,甚至可能达到原来的3倍以上[1]。
长时间以来,抗凝药物口服一直是此疾病治疗首选,但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研究问世,可以被作为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预防的可行性方法,且深受临床患者、医师所认可[2]。
基于此,本研究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28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左心耳封堵技术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数据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28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患者均于术后1月、3月、6月、12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其中,参调者年龄统计≤80,≥47岁,中位值为(63.79±9.76)岁,性别比值统计男:女为19比9;体质指数为(26.49±2.98)kg/m2;CHADS2评分为(2.41±0.99)分;HAS-BLED评分为(3.03±1.13)分。
左心耳封堵术的相关并发症

peptide,ANP)可能还有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释放具有重要作用。8。91。既往报道在迷宫手 术后患者出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和多巴胺应用后水肿减 轻,考虑可能与迷宫手术后左心房创伤较大,左心房功能明 显减低,切除双侧心耳后ANP分泌过度减少有关‘1…。 2经胸腔镜/经皮心外左心耳套扎术的相关并发症 Blackshear等¨1。首次报道了对15例AF高危患者应用 经胸腔镜/经皮心外左心耳套扎术。在15例患者中,14例 成功完成手术,1例患者由于出血转行开胸手术。术者对8 例患者进行了左心耳圈套结扎术,对另外7例患者进行了左 心耳钳夹术。平均随访(42±14)个月,术后3个月2例患者 发生致残性卒中和2例死亡(1例在术后34个月行冠状动 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1例死于肝衰竭),术后55个月1例 患者发生致死性卒中。 临床上应用的经胸腔镜/经皮心外左心耳套扎术操作系 统种类繁多,各有优劣。Salzberg等¨纠报道了34例AF患者 应用AtriCure钳夹系统(Cincinnati,O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尽管围术期死亡率为8.8%,但与器械本身并无相关性;在 随访时应用cT扫描观察到所有患者左心耳完全闭塞和器
DOI:10.3969/j.issn.1004—8812.2017.05.007
作者单位:100039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万方数据
虫国佥△:坠壁痘堂苤查!!!!生!月筮!!鲞筮!翅g!垫』!!!!坚!堕£!堕i!!:丛型!!!!:y!!!j:盟!:! 械固定牢靠。AtriClip左心耳闭合装置(Atricure Inc,West Chester,OH)的相关研究结果也已发布。一项纳入7家中心 共70例拟行胸骨正中切口的选择性心脏手术患者中应用了 该装置。手术成功率为95.7%(67/70),其中严重不良事件 (包括术后出血、心包积液、心脏传导阻滞和充血性心力衰 竭)发生率为48.6%(34/70),但是与器械本身无相关性。 在3个月随访时,65例患者中1例死亡。61例患者完成了 影像学随访,其中60例(98.4%,60/61)患者的左心耳成功
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

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1. 背景介绍左心耳(LAA)是左心房与房间隔之间的一个突出物,易形成血栓,增加发生卒中的风险。
而心室颤动(VF)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卒中发生。
为了预防心室颤动卒中的发生,中国专家组在2023年达成了以下共识。
2. 共识内容2.1 左心耳封堵手术专家共识认为左心耳封堵手术是预防心室颤动卒中的有效措施之一。
该手术通过封堵左心耳,防止血栓形成,并减少卒中的风险。
2.2 适应症根据专家共识,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有心房颤动病史且合并卒中风险因素的患者- 已行房颤消融手术或心脏手术的患者- 对于无法长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2.3 手术技术要点专家共识提出了以下手术技术要点:- 手术应在全麻下进行,通过导管引导插入封堵器材进行封堵- 重视术前评估和手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安全和顺利进行- 术后应加强抗凝治疗,避免血栓形成3. 结论专家共识认为,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是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
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左心耳封堵手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卒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为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的简要内容。
参考文献:1. 专家共识组. 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1): 45-51.2. 专家共识组.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 37(1): 12-16.。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一、术后休息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虽然创伤相对较小,但是术后仍然需要患者保持充分的休息。
手术后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免影响手术部位愈合。
二、饮食调理术后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调理,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内患者不宜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主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面汤、稀饭、面条等。
不宜饮用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还要保持充足的水分补充,促进新陈代谢。
三、伤口护理术后患者要注意保持术后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
术后患者一般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伤口换药,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受到污染。
术后还要避免碰撞伤害手术部位,保护好手术部位,避免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四、药物治疗术后患者要按医嘱规范用药,一般术后需要抗感染、止痛、抗凝等药物的配合治疗。
特别是抗感染药物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严禁自行停药,以免引起感染。
抗凝药物也要按时按量服用,以防止血栓形成。
止痛药物可根据疼痛程度适量服用,但要避免过量,以免影响身体代谢功能。
五、生活护理术后患者还需要做好生活护理工作,避免感冒、感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避免接触宠物、灰尘等易引起过敏的物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避免长时间久坐,避免引起血液淤积。
六、定期复查术后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术后的康复情况,排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复查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项目,以了解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患者本人和家属的共同配合,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做到全面的护理。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保障手术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些患者能够顺利渡过围术期,重获健康。
防治右心耳封堵术中并发症的预案

防治右心耳封堵术中并发症的预案一、背景右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手术方法,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心脏疾病。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心律失常等,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我们需要制定一份预案,以防治右心耳封堵术中的并发症。
二、预防措施1. 准备阶段在手术准备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 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 确保手术器械和材料的完整性和质量,以避免手术中的意外情况;- 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区域的准备和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准备必要的止血药物和设备,以备手术过程中出血的应急处理。
2. 手术操作阶段在手术操作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伤及正常组织;- 定期检查和维护手术器械的完整性,避免因器械损坏引发并发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器械,以降低手术风险;- 注意术中的出血情况,及时处理和控制出血点,以避免大量失血导致严重并发症。
3. 术后护理阶段在术后护理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给予患者必要的镇痛和抗感染药物,以减轻不适和预防感染;- 定期进行术后复查,检查手术效果和排除并发症的可能;- 加强宣教工作,包括手术后的注意事项、饮食调节等,提醒患者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三、应对措施即使在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我们制定了以下应对措施:- 出血:迅速查明出血原因,及时给予止血药物或采取手术止血措施;- 感染:进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局部伤口处理;- 心律失常: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或电复律等方法恢复正常心律;- 血栓形成: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预防或处理血栓形成。
四、总结本预案概述了防治右心耳封堵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
通过合理的准备、操作和术后护理,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一例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相关知识点及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 冒和其他感染,避免与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 接触。
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和 时间服药,不要随意更 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THANKS
感谢观看
就医指导
若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问题。
家庭护理建议
家庭环境
饮食调整
心理支持
预防感染
按时服药
营造舒适、安静、空气 清新的居住环境,保持 房间清洁,避免室内人 员过多。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医 生建议调整饮食,保证 营养均衡,控制钠盐摄 入。
家庭成员应关注患者的 心理变化,给予必要的 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 减轻心理压力。
03
恢复日常活动。
05
出院指导及相关知识点
出院康复指导
休息与活动
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 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
饮食指导
保持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心理调适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 积极配合家庭护理和生活调整。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复查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到医院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 等,以监测封堵器位置及心功能状况。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需平卧休息,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电图表现。一般术后第一天即可出院,术 后需定期复查。
02
术前准备及相关知识点
术前检查与评估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心血管 疾病、肺部疾病等。
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 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心电图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左心耳封堵术中并发症的
预案(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2.42 防治左心耳封堵术中并发症的预案
一、心包积液与心脏填塞
(一)处理策略
1、一般治疗:吸氧;快速补液,必要时输血;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立即停用肝素,必要时鱼精蛋白进行拮抗;
2、如心包积液量较少,症状较轻,非持续性出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如心包积液量较多或出现心脏填塞时,行急诊心包穿刺及引流;
4、如患者症状和血流动力学仍无明显改善,及早行心包切开引流术。
(二)预防措施
1、高度警惕,严格规范操作,动作轻柔;
2、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不适症状和造影及TEE的异常改变;
3、对于术后出现胸闷、头晕、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的患者应仔细查体,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必要时急诊床旁心脏超声检查。
二、残余漏
(一)处理策略
1、微小残余漏无需干预;
2、如果出现较大残余漏,使用第二个封堵器予以闭合。
(二)预防措施
在选择装置时,根据TEE结果应选择过大3mm的型号,根据造影结果应选择过大4mm的型号。
三、空气/血栓栓塞
(一)处理策略
1、如果气栓较小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2、如果发生较大的栓塞事件,在X线透视下明确栓塞部位,确定为气栓可经导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击变成小气栓后自行吸收;确定为血栓可经导管反复抽吸,必要时静脉或经导管推注肝素。
(二)预防措施
1、术中应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并在有关操作步骤前回抽见血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输送鞘管送至左心耳后,应先回抽见血后再推注生理盐水填充整个输送系统;
3、封堵器充分浸泡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中,排尽封堵器内的空气;
4、装载好封堵器后,反复用肝素盐水冲洗装载器;
5、输送鞘管和装载器连接时,必须要见到输送鞘管末端回血;
6、术后规范化抗凝药物治疗。
四、器械脱落
(一)处理策略
1、封堵器出现移位但无明显残余漏时,可密切观察;
2、封堵器出现明显移位并有明显残余漏时,或已出现器械脱落时,立即明确器械存在部位,采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方式取出器械。
(1)介入方式:先用圈套器或异物钳将脱落器械固定或调整至相对安全或容易抓取的心腔内,然后再抓取封堵器并将其回撤至输送鞘内;
(2)当封堵器脱落至左室内或Watchman装置脱落时尽快行外科手术取出。
(五)预防措施
1、详尽评估左心耳形态,术前和术中反复核对测量结果,防止选择过小型号封堵器;
2、备有各种类型的异物钳或圈套器;
3、高危患者应提前告知外科医生做好准备。
五、器械相关血栓形成
(一)处理策略
1、口服华法令或NOAC 3个月并完成TEE检查;
2、绝对禁忌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二)预防措施
随访时详细观察器械表面情况。
在术后3-6个月行TEE检查,如不能行TEE,则行CT检查代替。
六、血管损伤
(一)处理策略
1、延长手动压迫时间,难以止血时应用血管闭合装置;
2、如血管破裂或大出血,立即送入扩张鞘或球囊导管压迫止血,或植入覆膜支架止血。
(二)预防措施
1、纠正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异常;
2、控制上呼吸道感染,防止剧烈或频繁咳嗽;
3、控制围术期高血压;
4、加强手动压迫,不依赖于加压包扎;
5、穿刺血管时应在透视和造影引导下进行,避开钙化斑块和变异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