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目标

人机关系目标人机关系目标(人-机关维系的目标)是指人类与机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机关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承担着决策、管理和服务等职能,通过与人类进行密切的互动和合作,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机关系的目标包括:1. 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机关的职责之一是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人们依赖机关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自身的需求。
2. 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机关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监督和执法等方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保障人们的权益与利益不受侵害。
3. 促进经济发展:机关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监管等,为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4. 保障人民安全与福祉:机关负责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负责提供福利和社会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5. 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机关在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与开发、投资和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动科技进步,提升社会的整体水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人与机关之间需要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实现相互支持和互利共赢。
人们需要积极参与到机关的工作中,提供反馈和建议,使机关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求。
机关也应积极回应人民的呼声,加强对人民的服务意识,提高效率和质量。
同时,人与机关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建立在相互的信任和尊重基础上。
人们需要相信机关的公平公正,机关也应尊重人民的权益与个人尊严。
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关系才能实现人机关系目标,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总之,人机关关系目标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基础上的,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重要目标。
只有通过人与机关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共同实现这些目标,推动社会的长期发展。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概述

锄头
人 鱼翁 鱼翁在河边用鱼竿钓鱼 鱼竿 机 司机 司机手握方向盘 方向盘
同学 同学拿着拖把拖地 拖把
• 人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 “机”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
人与产品的不同部位构成不同的关
系,构成不同的联系。这种联系不 是单一的联系,而是复杂的联系。
开门时的人机关系:
人与门板 人与门把手 人与门框
人机工程学
格雷• 人为夫机依斯工据为程 研学 究意是 人大以 与人 人利生机阿理系的统勒、中西感其知他公的元司、素社之设会间计的的了和相自互一然 关系环 系境 ,列的 创具因 造素 健有后 现代康特、色安的全、金舒属适、餐协具调的,人这——是机1(9物85)年—设—环计境的系统水提壶供理实用 美观论。和方法的学科。 (1)方便、适应手提 (2)往里装水,盖子可以用手打开。 (3)水烧开后壶会热,要有隔热手柄。 (4)要把水烧开的信息告诉使用壶的人。 (5)把烧开的水倒出来。
•例如: 走廊的栏杆 消防栓和灭火器 学校周围围墙
篮球场塑胶的跑道
下面的物品具有哪些特点?在这些物品中实现 了哪些人机关系目标?
这个产品可以防烫、防滑,并且可以反复多次利 用。它很好地实现了“安全、舒适”等人机关系目标。
这个产品实现了“高效、健康”等人机关系 目标。
这个产品实现了“高效、舒适”等人机 关系目标。
讨论:“乘电梯” 时的人机关系
1、人与电梯门的人机关系。 2、人与电梯外按键的人机关系。 3、人与电梯厢体的人机关系。 4、人与电梯内按键的人机关系。
说出“人坐在椅子上”时 人和椅子间的人机关系。
分析左侧的人机关系: 1、手臂与 椅子的扶手 2、背与 椅子靠背 3、臀与 椅面 4、腿与 椅面
12岁盲童牛龙小心翼 翼地走完“迷宫盲 道”,共花了3分42 秒的时间,而他走完 这段直线路程却只花 了不到12秒。走完盲 道,牛龙不相信这段 路是设计在人行道上 的:“不可能是人行 道上的盲道,是考试 测试用的吧。”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乘坐电梯与电梯产生哪些人机关系?
• 1.人走向电梯门,人与电梯门板构成人机关系 • 2.人按电梯外按钮,人与电梯外按钮构成人机关系 • 3.人进入电梯,人与电梯厢体之间构成人机关系 • 4.人按电梯内按钮,人与电梯内按钮构成人机关系
• 人在坐椅子时与椅子之间产生哪些人机关系?
小结
•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人机
关系是满足人的需求的方法。因此在产品 设计中要注意人机关系。这是设计的核心 问题之一。
• 首先要理解人机关系。熟悉人机关系在设
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 理运用人机关系。
个人警报器细则
• 必须容易携带 • 紧急情况时必须容易激活 • 应该产生一种响亮的“尖叫”声 • 必须小到能藏在手提包或口袋中 • 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 成本最多不超过130元
台灯 问:能否长期在100瓦灯炮的台灯下学习?
高跟鞋 问:长期穿高跟鞋对人体有害吗?
舒适: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 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 肢体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 劳
(1)省力: 因杠杆原理 (2)好用上力:把手大小比较合适 (3)腰不用弯太深:手柄长度比较合适
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 茶座、咖啡厅的设计: • 应以暖色调为主,空间要小一些,以营造温馨、
宁静的效果
• 办公室的设计: • 以冷色调为主,空间要简 医院的设计: • 以蓝色、白色为主,使病人产生平和的心态
关注信息的交流
•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
安全:指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 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请学生举例:汽车的安全带设计,儿童床前 的护栏设计等等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例3】[2015浙江改编] 如图所示是一款手镯式蓝牙耳机,耳机嵌 放在手镯中,使用时从手镯中抽出,耳机电量不足时,红灯亮起提 醒充电,从人机关系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手镯式蓝牙耳机设计要考虑人的静态尺寸 B. 耳机具有蓝牙功能,考虑了特殊人群的需求 C. 手镯外型新颖美观,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 D. 电量不足时,红灯提醒充电,考虑了人机关系的信息交互
背部压力增大,产生酸痛感。
6-8厘米的高跟鞋:在走路时,你的身体重心会自然上移。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穿
着7厘米的高跟鞋走2小时,脖颈僵硬度会上升22%。
8厘米以上的高跟鞋:你的身体重心会在走路时不断上移,美国坦普尔大学的医学
专家研究发现,常穿8厘米以上高跟鞋的女性,经常会产生神经性头痛、眼痛,视网膜压 力会比平均水平高25%。
指令
人对电梯发 出指令的工 具,如:去 八楼,只要
按8号键
电梯反馈现在的 位置
上下箭头是 电梯反馈给 人的一种形 式,如向上 箭头亮表示 电梯正在向
上运动
电脑以对话框的形式把 信息反馈给电脑操作者
人与电脑之间实现了信息的交流
当然,电脑反馈给操作者 的信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图像画面,声音等
利用键盘鼠标 输入指令
人走近门,便与门板构成人机关系; 人要握住把手,便与门把手构成人机关系; 人开门后要通过门,便与门框构成人机关系。
尝试分析:
当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的一些部位与椅子不同部分 之间构成哪些人机关系?
手臂 背 臀 腿 脚
扶手 靠背 座面 座面、支撑 支撑、底座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人与床之间旳人机关系
1、图中是否考虑到了人旳静态尺寸和动态尺 寸?
2、请你找出生活中旳有哪些设计考虑到静态 和动态尺寸,并将他们列举出来。
人旳心理会有怎样旳感觉呢?或者在你进入咖啡馆时,正 在播放重金属摇滚旳音乐,你又有怎样旳感觉呢?
要满足人旳心理需求要考虑五个方面旳问题:
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
举例:1、残疾人专用设施
2、多种职业旳人旳服装设计
3、母婴室
静态旳人与动态旳人
小辞典: 静态尺寸是指人旳构造尺寸; 动态尺寸是指人旳功能尺寸, 涉及人旳动作范围、体形变化等 测量数据。
人在使用产品旳时候处于静态和动态 两种状态交替之中,所以,设计旳产 品不但要符合人体旳静态尺寸,也要 符合人体旳动态尺寸。
视觉:对产品旳色彩、形态,空间旳关系旳感觉,感受。
听觉:对产品旳声音旳感觉 味觉:对产品旳口味旳感觉 嗅觉:对产品旳气味旳感觉 触觉:手、足、皮肤对产品旳感觉
颜色对人心理旳影响
红-------- 喜庆、热情,危险,警示 黑-------- 有力,结实,沉重,神秘,严厉,罪恶 白-------- 纯洁,神圣,高雅,轻,飘 灰-------- 平凡、谦和、失意、中庸
1、设计旳产品要考虑到不同人群(使用者)旳 不同需要 2、设计要符合人体旳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
3、设计产品要满足人们旳心理需求
4、人机之间旳信息交流
阅读“立即行动”,思索图中设 计存在什么样旳问题?
设
计
根据我们刚刚所学旳知识 让你去设计一种地下通道,你应该考虑到什么呢? 根据你考虑旳方面怎样对你旳地下通道进行设计呢? (6个人一组)
3、设计产品要满足人们旳心理需求
4、人机之间旳信息交流
产品
人机关系

(3)舒适
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 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 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4)安全
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能对我们人的身 体造成伤害 .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具体人机关系。 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 术指标。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 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人对电梯发出 指令的工具, 如:去8楼, 只要按8号键
仔细观察下图,找出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并简单叙述其理由。
小树林
公共电话亭
自行车棚
小卖部
操 场
门房 教学楼
运动场
实 验 楼
教 学 楼
教学楼
人行道
马 路
轿车
公共汽车站
公共汽车
人 行 横 道
人行道
思考与讨论: 以“开”为题目设计一扇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门,对于有的门而言,当我们站 在门口时,我们经常要考虑的是这门是如何打开呢?是推?还是拉?有 的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门上贴一字“推”或“拉”,要是不在门上 贴字就能让人知道门是“推”的或是“拉”的,那么这一类门的设‘计 该如何来进行?使得我们能够很方便地打开门。 方法、形式不限。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人的心理需求 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信息的交互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人的心理需求
信息的交互
当电梯到达指定 楼层时蜂鸣器会 发出声音提醒乘 客
电梯反馈现在的位置
上下箭头是电 梯反馈给人的 一种形式,如 向下箭头亮表 示电梯正在向 下运动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人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处于静态和动态两 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 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 尺寸。
静态 动态 动态 动态
❖ 1、图中是否考虑到了人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
❖ 2、请你找出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方 案。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结论:通过选用适当规格的铁 锹达到良好的人机关系,从而提高 了效率。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思考]“ 铁锹作业试验 ”改进了哪些具体的 人机关系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
铁锹的装载量与人的 负荷强度的关系,装载强度、 次数与人的疲劳度的关系等。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① 高效
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 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 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 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人对电梯发出指令 的工具,如:去八 楼,只要按8号键
反馈电梯现在的位置
上下箭头是电梯 反馈给人的一种 形式,如向上箭 头亮表示电梯正
在向上运动
信息的交互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4.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 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按键式固定电话
液晶显示屏电话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产 品较好地实现了人机之间的信息 传递,如带显示灯的接线板。你 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产品?
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需要实 现那些目标呢?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观察:你要用下面一组刀来削苹果,你会选择那一把呢?
如果用水果刀剁肉,用菜刀削苹果是否方便高效?
机宜人案例
铁锹的作业效率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勒,于1898年在 伯利恒钢铁公司,对铁锹的使用进行了一番研究。他用形状 相同而铲量分别为5kg、10kg、17kg、和20kg四种铁锹去铲 同一堆煤,发现铲煤量为10kg的铁锹作业效率最高。他做了 许多实验,终于找出了铁锹的最佳设计和搬运煤屑、铁屑、 砂子和铁矿石等松散粒状材料时每一铲的最适当的重量。这 就是人机工程学过程中著名的“铁锹作业实验”。
通用技术人机关系.

铁锹实验
“科学管理之父”美国人泰勒是佰利恒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 他发现由于工人自带铁锹上班,铁锹的形状大小均不相同 用装5kg、10kg、 17kg、20kg煤的四种 铁锹进行试验。
得出的结论是: 用10kg铁锹时每天 的铲料量是最多的。 他发明了一个办 法,铲轻料的用大 铁锹,铲重料的用 小铁锹,保证每锹 都在10公斤左右。
该图片说明 人机关系应 该考虑什么 问题
(4)安全
• 在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 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 想一想: • 在我们学校有哪些地方实现了人机关 系中的安全目标?
人机关系: 表面光滑(尤其是转弯 处圆滑无棱角),手感 好,坚固耐用,高度合 适赏心悦目
人机关系: 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 度合适,防滑条起到 防滑作用
【思考】
如果汽车的喇叭声换成闪灯会出现什么后果?
白天、大雾天气 的效果不好,对 色盲、色弱的人 不明显。
• 身边的信息交互:
• 在夜晚汽车的闪灯方式可有效的提醒 行人注意。 • 同学们晚间骑电动车的时候要打开车 灯,让车辆、行人及时发现你,充分 利用信息交互,保证安全。
阅读:汽车的颜色
阅读:汽车的颜色
一幼童家住十楼.每天都要到楼 下玩耍,下楼时乘电梯,而上楼时
经常是爬楼梯回家,为什么不乘
电梯回家?
人机关系
一、什么是人机关系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与身边的物 体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 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 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中所指的 机 除了人们常说的机器 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设备、 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和环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材:(江苏教育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内容: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章节: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时:第1课时作者:通用技术组(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人机关系分析的过程中,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是满足人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学生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3)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能分析具体事例中的人机关系。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练习法、活动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
2. 设计理念“设计中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的学习基础。
本节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和现场活动进行思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知识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本节主要采用情景回忆、案例分析、讨论、活动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3. 教学策略设计这节课通过图片创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事例,展开学生的回忆。
通过自己对所使用物品的喜好引起思考,通过分析感悟技术产品与使用者——人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
通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完成对“人机关系”的理解,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设计体现出的人机关系是不同的。
我们对物品的喜好主要取决“人机关系”好坏,明确人机关系中的主体是人,产品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已。
通过对日常生活使用物品的经验归纳人机关系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本部分案例的具体分析和适当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中隐含的人机关系。
然后回到学生归纳的“耐用”点上,点出了人机关系还有其它的目标,为教师小结提升做铺垫。
拓展延伸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并为下堂课做铺垫。
(1)创设情景。
(日常生活、学习图片)(2)提出问题,导入人机关系概念。
(3)展开人机关系内容学习。
(4)提出问题:在产品设计中,要关注人机关系的哪些方面呢?展开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内容学习(5)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案例。
(6)体验活动: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7)培土小工具改进案例分析。
(8)学生寻找、发现活动。
(9)教师小结,完善知识建构。
(10)拓展延伸:请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杭州湾大桥的桥形设计。
4.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为本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高中阶段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体会到了一些人机关系的具体内容,但对“人机关系”这一专业名词很陌生,需要教师善加引导。
如何设计活动,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
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符合认知规律。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教学课件PPT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比较简洁,从人机关系的概念展开课件内容。
并通过图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内容,抓住关键知识点,重在突出重点。
七、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图片]人使用各种物品。
教师:我们每天和身边的物品打交道,有的物品我们很喜欢,爱不释手;有的却不怎么喜欢,甚至被我们丢弃。
2.提出问题教师:请某某同学说说,你心爱的物品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学生回答……教师:那你是否有不喜欢的物品呢?学生回答……(如果说没有,可以转问其他同学。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呢?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人和物品的关系中,谁是主体?学生回答:人是主体。
教师: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物是给使用,满足人的需要,为人服务的。
(可以启发学生)教师:对!同学们,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与物品的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这里的机,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家具、车辆、劳保用品,也包括人使用的环境等。
(课件)3.案例分析教师:当我们使用椅子时,我们人体的某些部位与椅子不同部分之间构成了人机关系。
学生:尝试分析人坐在椅子上时,人的一些部位与椅子不同部分之间构成的人机关系。
(课件)手臂扶手背靠背臀座面腿座面、支撑脚支撑、底座人跟椅子之间构成了多方面的关系。
而人跟椅子之间人机关系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我们是否喜欢使用这把椅子。
同学们对自己物品的喜好与否也是如此。
4.提出问题教师:在产品设计中,要关注人机关系的哪些方面呢?(课件)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一下:学生:使用方便、效率高、舒适、安全、耐用、有利于健康等(启发学生完成)(板书)教师:人机关系要实现的主要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课件)(在板书上进行对应的下划线)高效(课件)教师: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课件)注意人机一个整体,效率最高。
(板书:人机效率)还应考虑人机所在的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也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
5.案例分析教师:阅读课本P30案例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
在以上案例中,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装载量,形状,材料,规格,动作等等。
6.体验活动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推荐班上字写得最好的同学,上来认真书写同样一句话: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自己,我爱我家。
(一个同学带着大手套,一个同学带着小手套,一个同学不带手套。
)教师:为什么没有带手套的某某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呢?学生:因为,粉笔和手的关系最好,体现出高的效率和质量。
健康(课件)教师: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是指人在长期使用产品过程中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课件)(板书:身体健康)请某某同学举例说明儿童玩具的哪些方面要符合健康要求。
学生回答。
教师:指出下列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图片)舒适(课件)教师: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如沙发的结构和宽大的尺寸使我们生理上感觉舒适,其材质、色彩搭配等还引起我们心里上的舒适感。
(图片)(板书:身心舒适)又如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和鼠标。
(启发学生人手的自然姿势,分析它体现的人机关系设计理念。
(图片)安全(课件)教师:在长期操作和使用产品过程当中,对人体不会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如,楼梯的护栏,汽车的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配制都是体现设计的安全目标的。
(图片)教师:注意安全目标的实现要考虑到人使用该物品时,不会使身体受到意外的伤害,安全性好。
请同学们思考:以“茶具”设计为例如何体现人机关系中“安全”目标?学生思考,交流:如塑料杯口很粗糙,有毛刺,喝水时就可能意外伤害到嘴巴,就存在安全隐患,即没有实现安全目标。
反之,实现了这个目标。
(板书:身体安全)7.案例分析教师:右边培土小工具的改进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哪些目标?(课件)(修改课中的图片)学生分析:分别体现了舒适(增加木柄、塑料包裹)、健康(减轻腰部劳损)、高效(减少培土量,增加尾部三角形结构便于施力和悬挂)、安全(除去尖锐的边角)的目标。
8.发现活动请大家分别找出我们教室里能反映人机关系四个设计目标的物品(包括我们自己的物品),同桌可以轻轻讨论,然后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学生寻找,交流:桌子、椅子很光滑、教室的色彩搭配和协调等体现舒适目标;桌子等物品没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体现安全目标;水笔、圆珠笔书写流利体现高效目标;水笔、圆珠笔、椅子材料符合国家标准、结构造型符合人体工学,体现健康目标。
10.建构完善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产品设计要耐用,这说明人机关系除了要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四个目标之外,还有质量、经济、环保等其它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我们在使用任何物品时,都会和物品产生人机关系。
作为一个设计者始终应该考虑如何实现良好的人机关系,把满足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始终应该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11.拓展延伸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复杂的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最终确定“长桥卧波”为杭州湾大桥的最终桥型。
大桥在海面上有4个转折点,从空中鸟瞰,平面上呈“S”形蜿蜒跨越杭州湾,线形优美,生动活泼。
请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划线部分的内容。
——下堂课交流(课件)八、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再现日常生活的情景导入新课,案例分析活动安排较多,注重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通过案例分析呈现的难点也不多,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启发也能顺利突破。
最后对学生的归纳做了很好的回应,并点出了人机关系其实还有其它的目标,为教师小结提升做好了铺垫,并完善了本节的知识建构。
拓展延伸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加深了学生对“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求。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这样几点:1. 注意创设师生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2. 本节设计注重启发、思考、探究和归纳,学生活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较多,课堂比较活跃,教学要把握好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