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合集下载

国家级肉牛养殖场建设标准

国家级肉牛养殖场建设标准

国家级肉牛养殖场建设标准(一)选址。

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

地势高燥,通风良好。

远离噪音。

(二)基础设施。

水源稳定,有贮存、净化设施。

电力供应充足有保障。

交通便利,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

(三)场区布局。

场区与外环境隔离;场区内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粪污处理区分开。

有单独母牛舍、犊牛舍、育成舍、育肥牛舍;有运动场。

(四)净道、污道严格分开。

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设施设备方面又要达到哪些要求?(一)牛舍。

牛舍为有窗式、半开放式、开放式,最好不是简易牛棚。

(二)饲养密度。

牛舍内饲养密度≥3.5平方米/头。

(三)消毒设施。

场门口有消毒池,场区有内外环境消毒设备。

(四)养殖设备。

牛舍有固定食槽,运动场设补饲槽。

有全混合饲料搅拌机,有精料搅拌机或使用专业精料补充料,有饲料库。

有自动饮水器或独立饮水槽,运动场设饮水槽。

有青贮设备,有干草棚。

有带棚的贮粪场。

有粪便处理设备。

(五)辅助设施。

有资料档案室。

对于育肥牛场有兽医室;对于母牛繁育场,有兽医室和人工授精室。

还要有专用更衣室。

管理与防疫也是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与防疫的标准:(一)管理制度。

有生产管理制度和防疫消毒制度,并上墙。

(二)操作规程。

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三)生产记录。

有购牛时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记录品种、来源、数量、月龄、出栏月龄、出栏体重等情况。

有完整生产记录,包括产犊记录、牛群周转、日饲料消耗及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记录和生产性能记录。

有饲料、兽药使用记录。

有完整的免疫、用药及治疗效果等记录。

(四)档案管理。

有牛群购销、疫病防治、饲料采购、人员雇佣等生产管理档案。

(五)人员配备。

有一名或一名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或与当地高级畜牧兽医人员有合作协议。

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在环保方面的标准:(一)粪污处理。

有固定的牛粪储存、堆放场所,并有防止粪液渗漏、溢流措施。

对牛场废弃物有处理设备,并有效运行。

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原则与布局建设

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原则与布局建设

livestock science | 畜禽养殖科学50 ·2022.08处,处于生产区的下风向,四周砌围墙,设小门出入,出入口建消毒池、专用粪尿池,严格控制病牛与外界接触,以免病原体扩散。

同时,布局中要做到净道与污道分开[1]。

饲料的储存和加工区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兽医室和治疗室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紧邻病牛隔离区;场区内净道和污道应严格分开,不得交叉;牛舍屋面排水实行有组织排水,雨污排放沟道应分开;为便于机械化操作和采用全混日粮饲喂工艺,生产区净道、污道和饲喂通道宽度应为4~5 m ,头对头双列式牛舍的饲喂通道应在4~5 m 。

牛舍及生活管理用房场坐北朝南,以略偏东南为佳,但应综合当地地势和主风向等因素而定[2]。

3.1 生活区主要是活动的区域,包括养殖场管理人员,和经常出入的养殖场外的人员,还有就是食堂,办公室,休息室,宿舍,接待门卫室等[3]。

3.2 生产辅助区应设在养殖场大门外面的上风口的地方,包括沐浴室、消毒室、值班室、兽医室、草料库、青贮窖、饲料加工间等;养殖场大门口设消毒池、消毒室,消毒室安装喷雾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灯等[4]。

3.3 生产区生产区包括母牛舍、育肥牛舍、运动场等,这几处是养殖场的核心地带,是养殖场最核心的建筑群,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

生产过程中,严禁任何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5]。

3.4 隔离区隔离区包括隔离舍、解剖室、治疗室等。

3.5 粪污处理区粪污处理区包括无公害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粪肥发酵室等设施,具有较大的生物风险,是卫生防疫的重点领域。

4 建设目前牛舍常见几种模式:封闭式(传统牛舍)、半开放式(传统牛舍)、开放式(新式牛舍),传统牛舍会产生一定污水,新式牛舍一般没有污水产生。

主要介绍开放式(新式牛舍)的建设4.1 牛舍4.1.1 座向呈东西走向,座北朝南,这样的羊舍采光好,而且南北可以敞开,通风良好。

4.1.2 框架一般采用双列式。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云阳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2009-05-19] ·作者:·来源:为落实好《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1、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

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

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

要远离交通干道。

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 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随着全国养牛业逐渐向规模化生产发展,为了提高规模肉牛场的综合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规模肉牛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我们结合我养牛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对养牛户的圈舍建设做一些基本介绍。

一、建场选址1.地形地势的选择牛场用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选址要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地下水位低、易于组织防疫、易于排水并且有缓坡的开阔地方。

地面坡度以1-3度较为理想,总坡度应向南倾斜。

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应将牛场建设在山坡南面或东面。

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

2.场区土壤的选择牛场用地应选用坚实的沙质土壤。

沙质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有利于牛舍的清洁和卫生。

3.水源的选择牛场供水量应充足,取用方便,水质应该清洁、卫生。

每头成年牛每日耗水量约为45-60公斤。

4.电力充足可靠电力充足才能确保照明和饲料加工。

5.交通便利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2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他畜牧场不少于1000米,距离畜产品加工场不少于1000米。

6.不得建场的区域水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泥严重区、畜禽疫病常发区和山谷洼地等洪涝威胁地段。

二、规划与布局1.场区规划原则建筑紧凑,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到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2.规模肉牛养殖场规划面积一般按每头10平方米计算,具体按XXX的大小而定。

3.牛场分区建筑设施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

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各功能区间距应不少于50米,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1.生活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以及地势较高处,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等。

2.生产区设在场区中间,主要包括牛舍与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3.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池。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模进行养殖肉牛的场所。

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加,肉牛养殖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率,还能够保障肉类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场地选择、设施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对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行介绍。

首先,场地选择是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重要一环。

场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地方。

同时,场地的大小也要能够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要,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建设牛舍、饲料储存室、办公室等设施。

其次,设施建设是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关键。

牛舍的建设要符合肉牛的生长特点,保证牛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要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饲料储存室要能够储存足够的饲料,保证牛的饲养需求。

此外,还需要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保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管理模式也是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管理模式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繁殖管理等方面。

饲养管理要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合理调配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

疾病防控要加强对肉牛的疫苗接种,定期检查牛只的健康状况。

繁殖管理要选择优良的种牛,进行科学的配种,提高肉牛的繁殖效率。

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也是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重要保障。

养殖技术包括饲料配制、疾病防治、繁殖技术等方面。

科学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提高肉牛的饲养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疾病防治技术可以减少疾病对肉牛养殖的影响,保障肉牛的健康。

繁殖技术可以提高肉牛的繁殖效率,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场地选择、设施建设、管理模式和养殖技术等多个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和管理,才能够保证肉牛的养殖效率和肉类的质量安全。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有所帮助。

养牛场建立规章制度

养牛场建立规章制度

养牛场建立规章制度
一、总则
1. 为规范养牛场管理,提高养牛场的生产水平,确保养牛场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转,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2.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养牛场全体员工,并贯彻执行。

二、养牛场基本要求
1. 养牛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2. 养牛场要建立科学的养牛管理制度,保持养牛场环境卫生,确保牛的健康。

三、养牛场建设
1. 养牛场必须按照规划建设要求,建造符合生产需要的牛舍、饲料仓库、草料堆放场等设施。

2. 养牛场应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确保环境卫生。

3. 养牛场设施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四、养牛场管理
1. 养牛场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有序进行。

2. 养牛场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技能。

3. 养牛场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透明。

五、养牛场安全
1. 养牛场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确保安全生产。

2. 养牛场要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确保安全运行。

3. 养牛场要加强火灾防范工作,定期进行演练。

六、养牛场环境保护
1. 养牛场要加强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达标。

2. 养牛场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养牛场监督检查
1. 养牛场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

2. 养牛场要主动接受员工和消费者的监督,接受意见建议,及时做出改进。

以上就是养牛场建立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并贯彻执行,确保养牛场的安全、健康、高效生产。

肉牛养殖场建设与设计(全)

肉牛养殖场建设与设计(全)

肉牛养殖场建设与设计(全)肉牛养殖场建设与设计肉牛饲养面积的计算每头肥育肉牛需要占用1.6-4.6平方米的面积,而通栏肥育牛舍有垫草的每头牛需要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每头牛需要1.6-2.0平方米。

此外,牛场大小还需要考虑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的空间。

牛场的大小应该根据每头牛所需的面积和长远规划来计算,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应该占场地总面积的15%-20%。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方式等不同,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也会有所不同。

肉牛场建筑材料的选择棚舍地面材料可以使用水泥或部分水泥材料,也可以直接使用土地。

休息场地的地面最好使用沙质土,因为这样可以让牛卧下舒适暖和,排出的尿液易下渗,粪便容易干燥,有利于保持牛体清洁。

此外,还可以使用砖砌的地面,或者使用沙、石灰、泥土三合一分层夯实的土地。

在牛舍食槽的材料选择上,可以使用经济实用的泥涂抹,也可以选用坚固耐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

无论哪种材料,都需要保证食槽壁呈流线形以便清扫。

其他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该依据当地自然和资源条件而定,主要有砖木结构和钢铁结构两种类型。

肉牛场规模大小的选择在选择肉牛场的规模大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然资源,特别是饲草饲料资源,是影响饲养规模的主要制约因素。

其次,资金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肉牛生产所需资金较多,资金周转期长,报酬率低。

然后,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好坏,社会化服务程度的高低,价格体系的健全与否,以及价格政策的稳定性等,都对饲养规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最后,场地面积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牛场大小应该根据每头牛所需的面积和长远规划来计算。

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应该占场地总面积的15%-20%。

最终的规模大小应该量力而行,进行必要的资金运行分析。

4.场地面积在饲养肉牛时,需要一定的场地和空间,包括牛场管理、职工生活和其他附属建筑等。

牛场大小应该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和长远规划来计算。

(整理)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整理)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为落实好《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1、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

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

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

要远离交通干道。

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全国养牛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生产发展,为提高规模肉牛场的综合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规模肉牛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现结合我养牛合作社实际,对养牛户的圈舍建设做一下基本介绍:
一.建场选址
(一)地形地势的选择
牛场用址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牛场应选在地势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地下水位低,易于组织防疫,易于排水并且有缓坡的开阔地方,地面坡度以1—3度较为理想,总坡度应向南倾斜,山区或丘陵地带应把牛场建设在山坡南面或东面。

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

(二)场区土壤的选择
牛场用地土质要坚实,最好是沙质土壤。

沙质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有利于牛舍的清洁和卫生。

(三)水源的选择
牛场供水量应充足,取用方便,水质应该清洁,卫生。

(每头成年牛每日耗水量约45—60公斤)
(四)电力充足可靠
电力充足才能确保照明和饲料加工。

(五)交通便利
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2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不少于1000米,距离畜产品加工场不少于1000米
(六)以下区域不得建场
水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泥严重区,畜禽疫病常发区和山谷洼地等洪涝威胁地段。

二.规划与布局
(一)场区规划原则
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到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二)规模肉牛养殖场规划面积一般按每头10平方米计算,具体按牛只的大小而定。

(三)牛场分区
建筑设施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

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各功能区间距应不少于50米,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1.生活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以及地势较高处,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等。

2.生产区设在场区中间,主要包括牛舍与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3.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池。

兽医室,隔离牛舍应设在距最近牛舍50—100米以外的地方,应设后门。

4.饲料库和饲料加工车间设在生产区,生活区之间,应方便车辆运输。

5.草场设置在生产区的侧向,有专用通道通向场外,草垛距离房舍50米以上,牛舍一侧设饲料调制间和更衣室。

6.与外界应有专用道路相连通,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三.牛舍建筑
牛舍采用敞棚式或半开放式修建。

(一)排列方式
牛舍内部排列方式视牛场规模而定,主要有单列式和双列式。

单列式内径跨度4.5米—5米;双列式内径跨度10米—11米,采用对头式饲养。

(二)建筑结构
牛舍可采用砖混结构或钢架结构。

每栋牛舍长度根据养牛数量而定,两栋牛舍间距不少于5米。

(三)内部设施
1. 牛床
牛床是牛吃料和休息的地方,牛床的长度依牛体大小而定。

一般牛床设计是使牛前躯靠近料槽后壁,后肢接近牛床边缘,粪便能直接落入粪沟内即可。

实际生产中牛床一般按长1.8米,宽1.2米修建。

牛床应前高后低,保持平缓的坡度,以利于冲刷和保持牛床干燥。

牛床最好以三合土(石灰、粘土和砂子混合)为地面,即保温又护牛蹄。

2. 粪尿沟
位于牛床后端,宽25厘米—30厘米,深10厘米—15厘米,并向贮粪池一端倾斜2度—3度。

3. 饲喂通道
单列式位于饲槽与墙壁之间,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3米—1.5米。

4. 清粪通道
清粪通道也是牛进出的通道,多修成水泥路面,路面应有一定坡度,并刻上线条防滑。

清粪通道宽1.0米—1.2米。

5. 饲槽
饲槽建成固定式的或者活动式的均可。

水泥槽,铁槽,木槽均可用作牛的饲槽。

饲槽长度与牛床宽相当,上口宽60—70厘米,下底宽35—45厘米,近牛侧槽高40—50厘米,远牛侧槽高70—80厘米,底呈弧形,在饲槽后设栏杆,用于拦牛。

6. 工作间与调料室
双列式牛舍靠近道路的一端,设两间小屋,一间为工作间(或值班室)另一间为配料室,面积12—14平方米。

7. 运动场
饲养种牛,犊牛的牛舍,应设运动场。

运动场多设在两舍间的空余地带,四周栅栏围起,将牛拴系或散放其内。

其每头牛应占面积为:成牛15—20平方米,育成牛10—15平方米,犊牛5—10平方米。

运动场的地面以三合土为
宜。

在运动场内设置补饲槽和水槽。

补饲槽和水槽应设置在运动场一侧,其数量要充足,布局要合理,以免牛争食,争饮,顶撞。

8. 消防
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紧急情况时能与场外公路相通;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

9. 卫生防疫
牛场四周修建围墙,防疫沟,并应修建绿化隔离带,牛场大门和后门入口处设车辆强制消毒设施;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隔离。

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消毒室,在牛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

10. 环境保护
新建牛场必须进行环境评估,确保牛场与周围环境互不污染。

应采用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固体粪污以高温堆肥处理为主。

11. 场区绿化
场区绿化区的修建应结合场区和牛场之间的隔离,遮荫及防风需要进行。

可根据当地实际种植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不宜种植有毒,有刺,飞絮的植物。

四.环境污染治理
(一)废水
牛场产生的废水,应采用沼气发酵工艺处理。

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沼渣)可做堆肥。

废水处理达标后,再向外排放。

(二)粪尿
采取“生物高温发酵”,“沼气发酵”和“液体氧化池循环曝气”三结合的方式处理粪便和尿液。

收集的大部分干粪送入堆粪发酵场,经高温发酵处理后用作农用肥或养鱼;小部分干粪,尿及污水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处理,然后排入氧化池或田间贮蓄池进行氧化处理后用作农用肥,果树肥,花圃绿地肥或养鱼;牛粪尿,污水用地下排污管输入,部分干粪用斗车从进料孔投入厌氧池,作厌氧发酵处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