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课件:第六章 诊法

合集下载

第六章诊法

第六章诊法

21
(四)口唇
• 望口唇,不仅要从外部观察唇的形态及 运动,还要打开口腔,观察唇、颊、舌、 2
• 口唇是脾之外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因此,口唇的变化不仅可以 反映脾气的盛衰,而且可以反映出全身 功能状态。
2021/2/23
23
(五)呼吸
垂缕不收,属肾经虚寒。
2021/2/23
31
• 阴囊或睾丸肿胀,称为外肾黄, • 硬而凉者为阴肾黄,热而痛者为阳肾黄。 • 若肿大而柔软,时大时小,常伴有腹痛
症状者,可能是肠入阴(阴囊疝)。
2021/2/23
32
(十)粪尿
• 正常情况下,虽然粪尿的数量、颜色、气 味、形态等。
2021/2/23
33
2021/2/23
15
(四)动态
• 动态,即动物的动作和姿态 • 各种家畜的动态从略。
二、望 局 部
(一)眼
(二)耳
(三)鼻
(四)口唇
(五)呼吸
(六)饮食
(七)躯干
(八)四肢
(九)二阴
(十)粪尿
(一)眼
1.望眼神 明亮光彩,转动灵活为有神,表示无病, 或虽有病而易治;晦暗无光,目光呆滞 是无神,说明病重难医。 2.望目形 眼胞浮肿;眼窝下陷。
一般说来,五脏强壮的,形体也强健; 五脏虚弱的,外形也衰弱。健康动物 随品种不同,形体也有所不同。
2021/2/23
12
(三)皮毛
• 望皮毛,即观察皮肤和被毛的色泽、 状态等。
• 肺合皮毛,故皮毛的异常变化又往 往与肺经的病证有关。
• 如皮肤紧缩,被毛猬立,常见于风寒束肺;
• 皮肤瘙痒,或起风疹块,多为肺经风热;
• 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异常往往与肺有关 • 虚寒证,呼吸多慢而低微; • 实热证,呼吸多快而壅盛。 • 呼吸时,若腹部起伏加快加深,多为胸内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2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一.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强调整体概念: (1)家畜本身的整体性: 家畜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
疗等各个方面。 (2)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2.突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辨证:就是分析患畜的症状和体征资料,辨别疾病 的证侯; 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证候),确定治则和 治法,给予相应的治疗。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四、肝与胆 (一)肝 1. 肝藏血: 2.肝主疏泄:具疏通、开泄功能: (1)精神活动;(2)
消化方面;(3)水液代谢;(4)调畅气血运行;(5) 调理冲任二脉 3.肝主筋,”其华在爪:指全身筋膜依赖于肝血的滋养 4.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二)胆:主贮藏和排泄胆汁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证”与“病”、“症” 的概念及区别
1.病:即疾病,是一种病理过程。是指有特定病因、病机、发病形 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如上呼吸道感染、 痢疾等。
2.症:即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和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 呕吐等。也是疾病的客观表现,是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主要 依据。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2.脏腑学说的内容
脏:指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心包)。脏为 “贮藏”的意思,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腑:指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腑”为暂寄的意思,共同功能是传化物,对水谷进 行受纳、消化、吸收,并能排泄糟泊。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胞宫 。 “奇”是 异,“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不同于一般的脏腑,故称为奇恒之腑,其中胆为六 腑之一,但唯其收藏清洁之液,也归入奇恒之腑。

中兽医学第六章 防治法则A.ppt

中兽医学第六章 防治法则A.ppt
❖ 寒因寒用--是指用寒凉性药物治疗具有寒 象病症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里热极盛, 格阴于外,外见四肢厥冷之寒象的真热假 寒证。
❖ 塞因塞用 是指用补塞性药物治疗具有闭 塞不通病症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真虚假实 证。如因中气不足,脾虚不运所致的脘腹 胀满,就得用健脾益气,以补开塞的方法 来进行治疗。
❖ 通因通用 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治疗通泄病 症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真实假虚证。如由 于食积停滞,影响运化所致的腹泻,则不 仅不能用止泻药,反而应当用消导泻下药 以去其积滞,方能奏效。
❖ 清热泻火适用于热在气分的里热证。由于 热邪所在脏腑的不同,选择的方剂也不同, 如白虎汤,麻杏石甘汤,龙胆泻肝汤,清 胃散等。
❖ 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引起的病证。如疮黄 肿毒等。代表方有消黄散,黄连解毒汤等。
❖ 清热凉血适用于温热病邪入于营分、血分 的病证。代表方有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 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证。根据湿热所在的 脏腑不同,选用的方剂也不同。如茵陈蒿 汤,白头翁汤,八正散等。
❖ 本:指疾病的本质; ❖ 标:指疾病的现象。 ❖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
出疾病的本质,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
(一)治标与治本
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 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 1.急则治其标
❖ 指疾病过程中标症紧急,若不及时治疗就 会危及患畜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所采取 的一种急救治标法。
用凉远凉” ❖ (二)因地制宜 ❖ (三)因畜制宜
五、治疗与护养(自学)
第三节 治 法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 一、内治法
❖ (一)八法
❖ 1.汗法 又叫解表法,是运用具有解表 发汗作用的药物,以开泄腠理,驱除病邪, 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 表证。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中兽医学-第六章诊法

中兽医学-第六章诊法

(五)、舌诊项目
望舌质和望舌苔。 望舌质:分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 望舌态。 望舌苔又分为望苔质和苔色。
(六)、正常舌象
正常舌质:淡红明润,大小适中,活动 自如。 淡红明润:介于淡白舌与红舌之间。以 红色为主,白色为次。明润指有光泽。 大小适中:指与口腔大小成黄金分割, 不胖不廋,比例合适。 活动自如:伸缩自如,柔软灵活。 正常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六)、诊颈项、躯干、四肢
诊呼吸:肺主气,司呼吸,故呼吸异常 往往与肺有关,常见于各种肺经疾病。 同时也应注意导致气机宣降失常的各种 致病原因所导致的呼吸的变化。 饮食:饮食欲、饮食量、采食动物和吞 咽、咀嚼等情况,还应注意反刍情况。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高热、疼 痛。属阳证,为急性化脓性疾病。 肿:漫肿无头,肤色不变,热势不甚、疼 痛较轻,溃后脓稀薄,或流清稀水浆,久 不收口,属阴证,为下部慢性化脓性疾病。 疔:为顶小根深,发病急速的外科疾患。 毒:为浅表的化脓性疾患,形小而圆,红 肿热痛不甚,脓渍即愈。
(四)、病:常指具体的病名,是对某疾 病全过程的特点(如病因,主要临床表现) 与规律(如演变趋势)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如感冒、痢疾、腹泻、麻疹等。
辨病:中医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 对照各病的概念与特征,从而确定疾病病名 的诊断过程。 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三、辨证论治的过程
附:五轮学说
血轮:两眦血络属心,用于诊心病。 风轮:黑睛属肝,用诊肝病。 气轮:白睛属肺,可候肺疾。 水轮:瞳人属肾,可候肾病。 肉轮:眼睑属脾,可候脾病。
1、诊目神
眼睛黑白分明而晶亮,精采内含,神光充 沛,视物清晰,是眼有神,虽病易治。 白睛暗浊,黑睛色滞,失却精采,浮光暴 露,视物模糊,是眼无神,病属难治。

第六章诊法

第六章诊法

因动物种类、年龄不同,也有变化 猪、犬、猫偏红,马属动物次之,反刍
兽偏淡; 幼畜偏红,老龄偏淡。
注意染色。
精品课件
2. 有病时口色(病色) ➢ 有病时口色应从舌色、舌苔、口津、舌
形等方面进行观察。
精品课件
(1)舌色 白色: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兆,主要
有淡白和苍白两种。 淡白:主血虚、气虚,多见于脾胃虚弱、
➢ 口色一般分为正常口色、有病时口色和 病证垂危时口色三大类,简称正色、病 色、绝色。
精品课件
1. 正常口色(正色) ➢ 正常口色为舌质淡红,不胖不瘦,运动
灵活自如;舌上微有薄白苔,稀疏均匀, 干湿得中,不滑不燥。 随四时季节不同,略有变化,故有“春 如桃花夏似血,秋如莲花冬似雪”之说。
精品课件
脉象和口色一样,是机体气血盛衰盈亏 的反映。精ຫໍສະໝຸດ 课件(一)切脉的部位和方法
1. 切脉的部位 马、骡、驴:双凫脉或颌外动脉; 牛、骆驼:尾动脉; 猪、羊、犬、猫:股内动脉。
精品课件
2. 切脉的方法
注意环境安静。 使动物保持安静、呼吸平稳。 医者应全神贯注,仔细体会。 《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
精品课件
➢ 望诊就是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畜全 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分泌物、排泄 物的变化,以获取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 诊断方法。
精品课件
➢ 望诊包括望全身和望局部两个方面,察 口色是望局部中的内容,但由于它是中 兽医学的特色之一,且内容丰富,故单 独叙述。
精品课件
➢ 望全身 就是对患病动物整体状况进行 观察,其内容包括望精神、望形体、望 皮毛、望动态等。
精品课件
➢ 察舌时,又有舌尖应心,舌中应脾胃, 舌根应肾与膀胱,左侧应肝胆,右侧应 肺与大肠之说。

中兽医第六章诊法1第一节察口色

中兽医第六章诊法1第一节察口色

舌色、舌苔现代争论
33
舌淡白 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充盈度缺乏,血流缓慢 贫血,组织水肿,蛋白质缺乏 舌红绛 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液浓缩 发热,急性感染,脱水 舌青紫 静脉瘀血,缺氧致CO2蓄积,复原血红蛋白增加 肝胆和心的疾病
2023/10/15
舌色、舌苔现代争论
34
〔二〕舌苔 舌面丝状乳头在末梢分化的角化树 积存物 脱落上皮细胞 渗出白细胞 饲料碎屑 唾液 细菌
2023/10/15
第一节 察口色
28
〔3〕口津
反映津液的盈亏和存亡 黏稠或枯燥···燥热伤津 口干有皱褶···阴虚液亏 严峻脱水 口津清稀滑利···寒证或水湿内停 药物、毒素或口腔疾病也可引起口津变化
2023/10/15
第一节 察口色
29
〔4〕舌形
①老嫩 纹理粗糙,苍老···实证,热证 纹理细腻,柔嫩···虚证,寒证 ②胖瘦 淡白肿嫩···肾阳虚 赤红肿胀···热毒亢盛 瘦薄色淡···气血缺乏 淡白伸缩无力···病情危重
2023/10/15
其次节 切脉
30
三、绝色
病证危重或濒死期的口色 青黑或紫黑色,晦暗而缺乏光泽 青黑两兼,骐骥天年数尽《元亨疗马集》 有光泽 正气未伤,生气尚存,预后良好 无光泽 正气已伤,生气全无,预后可疑
2023/10/15
其次节 切脉
31
– 青如翠玉者生,似靛染者死; – 赤如鸡冠者生,似衃血者死; – 白如豕膏者生,似枯骨者死; – 黑如乌羽者生,似炱煤者死; – 黄如蟹腹者生,似黄土者死。
2023/10/15
第六章 诊法
6
第一节 察口色
察口色
观看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
舌苔、津液、舌形和口温等

中兽医诊法1察口色

中兽医诊法1察口色

2020/1/25
第一节 察口色
22
③灰苔 主热证、湿证的重症,多由黄苔转化而来
– 灰而滑腻···寒湿 – 灰而干燥···热盛伤津
2020/1/25
第一节 察口色
23
④黑苔 病情较重的表现
– 黑而滑利···肾阳不足 – 黑而焦枯···热盛伤津至极
结症,肠变位
2020/1/25
第一节 察口色
24
(2)苔质
辨证论治
– 中兽医学理、法、方、药整个体系的核心内容, 是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2020/1/25
1
第六章 诊 法
诊法
– 获取病畜病史、症状和病情的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
四诊合参
– 将望、闻、问、切四种不同诊察疾病的方法有 机地结合、相互印证,以全面系统地掌握病情, 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2020/1/25
2020/1/25
第一节 察口色
15
(2)赤色
主热证,为气血趋向于外的反映
– 鲜红(红而鲜明)—热在气分(感染性疾病初期) – 绛红(红而暗)—热在营分(感染性疾病中期) – 赤紫(暗红而紫)—热在血分(感染性疾病后期)
2020/1/25
第一节 察口色
16
(3)青色
主寒、痛、风证,多为感受寒邪和疼痛
2020/1/25
第一节 察口色
9
一、正色
1.正色 – 舌质鲜明光润,淡红色 – 舌体不肥不瘦,灵活自如 – 微有薄白苔,稀疏均匀 – 干湿得中,不滑不燥 – 口温适中 舌如莲色鲜明润,唇似桃花色更辉 《元亨疗马集》
2020/1/25
第一节 察口色
10
2.四季口色 四季气候不同,气血盛衰在正常范围内有一定差 异,口色相应有一些小变化。 – 夏季炎热,气血旺盛,正色偏红 – 冬季寒冷,气血衰减,正色偏淡 春如桃花夏似血,秋如莲花冬似雪

中兽医学基础ppt课件

中兽医学基础ppt课件

木酸 青 风 春 肝 胆 筋 目 怒
火苦 赤 署 夏 心 小 脉 舌 喜 肠
土甘 黄 湿 长 脾 胃 肌 口 思


金辛 白 燥 秋 肺 大 皮 鼻 悲 肠毛
水咸 黑 寒 冬 肾 膀 骨 耳 恐
完整版课件

14
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相乘 :相乘指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 太过,从而引起异常反应。“相克太过谓之 乘”,顺序及方向与相克一致 。
(四)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在对立统一前提下, 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相对平衡 )
(五)阴阳相互变化(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完整版课件
8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生理功能 (三)说明病理变化 偏盛: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偏衰:阴虚则内热, 阳虚则外寒 转化: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四)用于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
子病犯母:疾病传变由子脏传与母脏,又 叫子盗母气,多因子实所致,如心热传肝。
相乘为病:相克太过,如肝郁脾虚之木郁 乘土。
相侮为病:如肝木亢盛致肺金虚弱,又叫 木火刑金。
完整版课件
17
(三)用于疾病防治
1、虚则补其母:用于母病及子或母子关系 的虚证,如培土生金、益火补土、滋水涵 木。
2、实则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 目赤肿痛清心火。
完整版课件
28
第三章 气血津液学说
基本概念 : 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的 基本物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
气是具有功能活动的精微物质 。
血是脉管中流动着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红 色液体,与现代的相同。
津液指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 脏腑的内液,分泌物如胃液)其中清者为 津,浊者为液,但不易截然分开,而津液 并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苔质
• 有无反映胃气的有无 • 厚薄表示病位深浅,薄为轻,厚为重 • 润燥表示津液损耗程度 • 腐腻表示胃肠中宿食和胃气程度,若似豆渣可刮去,说明
胃内湿浊内停但胃气尚好,不易刮去,属于混浊内停
(十)诊口津 中医认为唾为肾液,涎为脾液,为津液的 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 尤其与肾、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所以通 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以判断体内津液的 盈亏及邪热的轻重。
(三)诊鼻
鼻居面部中央,为肺之外窍,“五脏次于 中央,六腑挟其两侧”,故认为“五色独 决于明堂”。望鼻不仅可以诊察肺和脾胃 的病变,而且还可以判断脏腑的虚实、胃 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主要从鼻的形态,分泌物,嗅觉、张缩等 方面检查。特别注意鼻镜或鼻盘上的汗珠
(四)诊口唇、齿龈与咽喉
(五)诊呼吸、饮食
(三)舌诊的方法 顺序:先舌尖、再舌中舌侧、再舌根, 先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手段:刮舌法、揩舌法。
(四)注意事项
在自然光下,伸舌应自然,饮食或药物会 影响,注意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五)舌诊项目 望舌质和望舌苔。望舌质:分望舌神、望 舌色、望舌形、望舌态。望舌苔又分为望 苔质和苔色。
(六)正常舌象 正常舌质:淡红明润,大小适中,活动自 如。 淡红明润:介于淡白舌与红舌之间。以红 色为主,白色为次。明润指有光泽。 大小适中:指与口腔大小成黄金分割,不 胖不廋,比例合适。 活动自如:伸缩自如,柔软灵活。 正常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一)诊目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 与心、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1.诊目神
眼睛黑白分明而晶亮,精采内含,神光充 沛,是眼有神,虽病易治。 白睛暗浊,黑睛色滞,失却精采,浮光暴 露,视物模糊,是眼无神,病属难治。
2.诊目形
眼胞浮肿但不红者,为气虚、水肿初起之
证。眼窝下陷,为吐泻之后的伤津脱液。
三、查口色(诊舌) (一)舌诊的原理 舌与脏腑的联系——胃肠道、肺系感受外 邪,都会反映到舌上。“心开窍于舌”, “脾开窍于口”。 在经络方面,心经的别络“系舌本”,脾 经“连舌本,散舌下”,肾经“挟舌本”, 肝经“络于舌本”,膀胱之经筋“结于舌 下”,三焦之经筋“系于舌本”。
(二)舌面定位
舌尖候心肺、舌中候脾胃、舌边候肝胆、 舌根候肾。
(七)、舌象的生理变异 年龄因素 体质和禀赋因素 性别 气候因素
(八)异常口色及主病
白色: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兆。 赤色:主热证,为气血趋于外。 青色:主寒,主痛,主风,为寒邪及疼痛之兆。 黄色:主湿,为肝胆脾湿热之候。 黑色:主寒深,热极。
(九)异常苔色及主病
白苔:主表证、寒证。 黄苔:主里证、热证。 灰黑苔:主热、主寒湿。
诊呼吸: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异常常见于 各种肺经疾病。同时也应注意导致气机宣 降失常的各种致病原因。 饮食:饮食欲、饮食量、采食动物和吞咽、 咀嚼等情况,还应注意反刍情况。
(六)诊颈项、躯干、四肢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高热、疼 痛。属阳证,为急性化脓性疾病。 肿:漫肿无头,肤色不变,热势不甚、疼 痛较轻,溃后脓稀薄,或流清稀水浆,久 不收口,属阴证,为下部慢性化脓性疾病。 疔:为顶小根深,发病急速的外科疾患。 毒:为浅表的化脓性疾患,形小而圆,红 肿热痛不甚,脓渍即愈。
5.望神的注意事项
重视诊察是的第一印象
做到神形合参
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
• 形体
• 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则外形强健 • 形体衰落,体瘦毛焦,多为脾胃虚弱、精气不足,或见于重病久病
• 皮毛
• 肺合皮毛,皮肤紧缩为风寒束肺;皮肤瘙痒或风疹为肺经风热;被毛 脱落、溃烂脓包、日久不愈为肺毒
• 汗孔布于皮肤,轻微使役出汗,称为自汗,属阳虚;夜间出汗称为盗 汗,属阴虚
• 危重症或脏腑破裂,“汗出如油”或“汗出无休”
• 动态
• 猪 饱后多卧,行走时尾巴不时摆动 • 牛 常半侧卧,鼻镜上经常有汗,人一接近即行起立,间歇性反刍
(倒嚼) • 羊同牛 • 马 长时间站立,轮歇后蹄,腹痛时口唇、呼吸、饮食、躯 干、四肢、二阴、粪尿等。
第二篇 辨证论治基础
主讲 王德海 潘源虎
辨证论治的过程
四诊 疾病 征候
治则 方药
症状、病情 综合、分析、判断 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拟出具体治法
第六章 诊法 概述
一、诊法 临床诊察,收集病情的方法。具体是指医 生临证,调查病史,了解病情,收集症状, 检查体征,为辨别证候,判断病情,收集 资料,提供证据的操作方法和手段。
三、主要内容 望全身、望局部、察口色
一、望全身 精神、形态、皮毛、动态
(一)、望神 1.概念:望神是通过观察机体生命活动的 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2.原理: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三者盛 则同盛,衰则同衰。 3.内容:两目、神情、气色和体态。
4.望神的几种情况
得神:即有神气之意,又称“有神”。 少神:神气不足。 失神:神气丧失之意,又称为无神,是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 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畜禽。
二、内容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四诊之中,察口色和切脉是中(兽)医诊 断学的特色。
望诊:察看神、色、形、态、舌象以 及排出物等。 闻诊:听声音、呼吸以及嗅气味。 问诊:询问。 切诊:通过切脉和触按机体有关部位, 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以了解病 体的变化情况
三、诊法的原理 内外感应认识论、局部与整体关系论
目睑淡白:血虚,目睑鲜红:属火。
3.诊目色(五轮学说)
血轮诊心、风轮诊肝病、气轮诊肺、 水轮诊肾、肉轮诊脾。
(二)诊耳
耳为“宗脉之所聚”。耳与全身均有联 系,在耳廓上有全身脏器和肢体的反应 点,而尤与肾、胆关系密切,所以望耳 可以诊察肾、胆和全身的病变。 主要考虑耳形,耳的运动状况,分泌物, 感觉,听力等方面进行检查。
四、诊法的应用 思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第一节 望诊
一、概念——就是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 患畜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分泌物、 排泄物的变化,以获得有关病情资料的一 种方法。
二、注意事项 应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 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必须熟悉各部位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 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 必要时还需结合动态观察 四诊合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