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技术-V1

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技术-V1

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技术-V1
羊肚菌是一种价值高昂的食用菌,它的价格在市场上往往比其他食用菌要贵很多。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在林下进行羊肚菌的高效栽培。

那么,林下高效栽培羊肚菌的技术到底是什么呢?
1. 土壤选择和处理
羊肚菌的生长不受土壤的pH值和肥力的影响,因此林下栽培可以直接使用自然的土壤。

但是,为了保证生长环境的卫生和质量,需要进行土壤处理。

首先要清除杂草、残枝等,然后用大火或石灰消毒土壤,以杀灭土壤理的病菌和寄生虫。

2. 种子选择和培育
羊肚菌只能通过种类繁殖。

一般来说,选用良种羊肚菌的菌丝块为种子,可以大大提高栽培的成功率。

种子可以在菌床上直接种植,也可以在温暖的环境中培养菌丝块,然后再种植。

3. 菌床布置和管理
羊肚菌的菌床可以直接种植在林地上。

在清理好土壤之后,用铁锹将约30公分的土壤铲出,再将菌丝块均匀遍布在铲出的土壤上,最后再覆盖上一层覆盖物,并且不要压实,以利于透气和生长。

之后需要对菌床进行保温、保湿和通风等管理。

4. 及时采摘和保鲜
羊肚菌主要是在夏季和秋季生长,一般要在到期前3-7天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用小刀将菌柄割断,保持菌盖完整。

采摘完成后应迅速进行冷藏和保鲜处理。

总之,林下高效栽培羊肚菌需要注意土壤选择和处理、种子选择和培育、菌床布置和管理、及时采摘和保鲜等关键技术。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羊肚菌。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于美食越来越高的追求,食用菌也在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其中羊肚菌更是备受青睐。

无论是菜市场还是餐厅,都能看到羊肚菌的身影。

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羊肚菌也可以高产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相对较新,但技术并不复杂,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一、选取合适的基质对于高产羊肚菌的种植来说,选取合适的基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常见的选用的基质包括锯末、小麦麸、麻皮、菜籽饼等。

其中,锯末基质更为常用。

此外,在锯末基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粉、硫酸铵等肥料可促进菌丝的生长,提高菌体的产量。

二、控制温度及湿度羊肚菌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要求温度在10℃-20℃的范围内,湿度保持在85%左右。

为了保持基质的湿润度,可以定时对基质进行喷水。

为了保持菌床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采用加盖保温、开窗通风等方法。

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加盖保温,控制菌床内的温度和湿润,可以有效促进菌体的生长。

三、有效控制病虫害在羊肚菌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在菌床固定时间内,需要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例如,可选用生物农药喷雾,或者更换清洁的基质,选用新品种的底下菌种栽培球等。

四、合理管理菌床在高产栽培羊肚菌过程中,合理管理菌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管理:1、菌床的灌水管理,要注意不要太过频繁,一般每天喷一次水,对确保菌床湿度的同时,也不会破坏菌丝形成以及后续的菌体发育。

2、菌床需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和松土,排出之前在基质中的废材,以利于新的菌丝生长。

3、菌床开始结球后,需要对结球及时进行提皮以保证产量。

5、采摘和贮藏在羊肚菌的生长周期的末期会开始结球,在白色的菌肉发展全面之后可以进行采摘,采摘的时候,需要搬运时轻拿轻放,以避免球体碎裂。

采摘完后最好是及时进行干燥处理,或者是晒干保存,避免过时而导致质量下降。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无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有意向种植羊肚菌的人来说,只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的生产技术,就可以保证菌体高量而高质量的生长。

《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

《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一、羊肚菌概述羊肚菌,学名Morchella,又称羊肚、羊肚菜、地鸡等,属于子囊菌门、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羊肚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生长在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上。

在我国,羊肚菌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

羊肚菌的分类与分布羊肚菌属下有多个种类,根据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可分为东北羊肚菌、华北羊肚菌、华东羊肚菌、华中羊肚菌、华南羊肚菌和西南羊肚菌等亚种。

羊肚菌的生长季节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湿度适中时生长旺盛。

羊肚菌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羊肚菌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

此外,羊肚菌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羊肚菌的经济价值也十分显著。

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羊肚菌被誉为“菌中皇后”,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羊肚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羊肚菌产量逐年增加,产值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同时,羊肚菌的深加工产品也逐渐走向市场,拓宽了羊肚菌产业的发展空间。

然而,羊肚菌栽培过程中仍面临病虫害防治、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子实体喜好低温,在5~25℃均可生长,但在低温下菌丝生长状态最好,温度超过22℃,便会很快死亡。

因此,羊肚菌最好选在冬季种植,即入冬后温度约18℃时栽培,低温有利于羊肚菌储存营养;到第2年春季气温逐步回升,温度适宜后子实体便可大量形成。

通常情况羊肚菌栽1年培1季,采取冬种春收的栽培模式,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建议搭建荫棚防晒保温,否则会影响出菇数量和品质,严重者导致绝收。

一、羊肚菌生物学特性(一)温度羊肚菌为低温型真菌,温度是影响羊肚菌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菌丝生长适温为18~20℃,若超过35℃,菌丝受到严重损伤,停止生长;2℃以下,进于休眠状态。

子囊果分化适温为4~16℃,若超过16℃则很难分化;子囊果在6~25℃均能生长,其中8~18℃环境中生长的子囊果品质较好,高于18℃品质较差。

(二)水分与湿度羊肚菌子囊果极不耐干旱,强光和干燥环境下即停止生长。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80%,子囊果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85%~90%。

(三)空气羊肚菌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子囊果形成阶段均需新鲜空气。

经常通风,有利于菌丝生长,及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

(四)pH值羊肚菌生长最适的土壤pH值为6.5~7.5。

(五)光照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光线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发育则需要光照,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

二、羊肚菌栽培技术(一)栽培时间羊肚菌一般冬种,该菌的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种植地的气温、降雨量和降雨时间都直接影响其生长,从业者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栽培场所羊肚菌对环境要求较高,通常选取地势平坦,无污染、排水方便、水源近、避风、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场所。

选好栽培场所后,应对栽培场所进行消毒。

种植前半年内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三)搭建大棚与安装水管喷头根据资金情况建设相应的大棚或设施。

因羊肚菌菌丝生长不需光照,而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散射光,因此需铺设遮阳网。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一、栽培料配方:1、农作物秸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3、棉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以上三种,任选一种均可。

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 天,含水量为60%。

采用17厘米X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与袋装料500-600克,然后在1000c条件下灭菌8小时,灭菌后即可接入菌种。

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C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

菌丝满袋后5-6天,让其充分长足,即可进行栽培。

二、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

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X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

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可覆土3-5厘米,覆土后表面再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

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

一般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之间出菇最佳。

此时空气湿度为85%-90%。

羊肚菌出土后7-10天就能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就可采收。

三、室外脱袋栽培选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

畦宽1米,深15-20厘米,长度不限。

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并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与杂菌。

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就是底层不可铺塑料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四、病虫害防治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

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发生虫害,在没出子实体之前可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杀灭害虫与杂菌。

五、加工羊肚菌主要晒干或烘干。

在进行干燥时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

可用烤烟房烘干或在阳光下晒干,不能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

分等级在塑料袋内防潮保存。

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羊肚菌隶属于真菌界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属低温高湿性真菌,它是世界公认的著名珍稀食药兼用食用菌,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机锗,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尤其抗癌作用明显。

由于羊肚菌栽培周期短、效益高,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热度不断升级,收购价格干品基本保持在1000~1500元/kg。

但因其出菇不稳定、重复性差,导致一些种植户或企业亏本,有的年份几乎绝收。

1. 菌种选择羊肚菌菌种易退化,性状不稳定,如果菌种选择不当,就会造成羊肚菌出菇不稳定,或者不出菇。

因此,购买羊肚菌菌种一定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度高的制种企业。

1.1 菌种制作注意事项羊肚菌菌种容易老化变异,因此应避免母种肆意扩繁;不能随意选择可栽培的子囊果自行分离用作栽培生产中的母种。

人工分离的菌种必须经过栽培试验,检验其性状,经过系统筛选,才能应用于规模化栽培。

应尽量选择当前已实现人工栽培的菌株,进行菌种生产。

目前人工种植的羊肚菌多以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为主。

六妹耐寒性较好,更适宜北方种植,在我国南方这两个品种均可种植。

1.2 选择菌种的方法选择来源清晰、可以栽培的羊肚菌。

色泽正常,没有发黄、吐黄水现象,菌落边缘正常,没有出现扇形或缺刻现象,菌袋没有受到高温或闷气伤害,能正常形成菌核,能够形成大量菌霜,最好通过多种途径购买菌种,进行比较筛选。

2. 栽培季节由于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技术要因地制宜。

羊肚菌是低温品种,整个生育期温度要求在18℃以下为宜,最佳种植期应在地温稳定在18℃以下,若播种过早,地温偏高,会影响羊肚菌的菌丝活性和生理变化,最终影响出菇和产量。

所以一般采用“冬种春收”的办法。

3. 选地整地3.1 选地羊肚菌既是一种腐生菌,又是一种土生菌。

选择土质疏松、利水透气、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或泥炭土最为合适,避免在粘性重、透气差、土壤贫瘠的土壤上栽培。

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方法

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方法

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方法羊肚菌,又称羊肚、羊肚菜、地鸡、地鸡皮等,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羊肚菌的需求越来越大,羊肚菌种植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及方法。

一、选地整地1. 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壤土种植羊肚菌。

要求土壤pH值为5.5-6.5,光照适中,通风良好。

2. 整地:在选好的地块上,清除杂物,深翻土壤,使其松软。

然后进行作畦,畦宽1-1.2米,畦高15-20厘米,畦间距50厘米。

同时,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草木灰100-200公斤。

二、播种1. 菌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羊肚菌品种。

目前市面上有“川羊肚菌”、“湘羊肚菌”、“滇羊肚菌”等品种。

2. 播种时间:羊肚菌的播种时间因地区而异,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1月进行。

3. 播种方法:将菌种均匀撒在畦面上,然后用锄头轻轻翻入土壤,使菌种与土壤充分混合。

播种后,用稻草或薄膜覆盖畦面,保持土壤湿润。

三、管理1. 水分管理: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

浇水时,以喷灌为宜,避免大水漫灌。

在羊肚菌生长期间,根据土壤湿度适量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

2. 温度管理:羊肚菌生长温度为15-22℃,低于10℃或高于25℃时,生长速度会减慢。

在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菌丝受冻;在夏季,要加强通风降温,避免高温影响羊肚菌生长。

3. 光照管理:羊肚菌对光照要求不高,但光照过强会影响其生长。

在夏季,要适当遮荫,避免强光直射。

4. 病虫害防治:羊肚菌的病虫害较少,但仍需注意防治。

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畦面。

在生长过程中,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如用石灰粉防治蚯蚓等地下害虫,用波尔多液防治霜霉病等。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目录1.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2)1.1 羊肚菌简介 (3)1.2 羊肚菌高产栽培的意义 (4)1.3 羊肚菌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 (5)2. 羊肚菌的生长环境与条件 (6)3. 羊肚菌的选种与繁育 (7)3.1 选种原则 (8)3.2 选种方法 (9)3.3 繁殖方式及关键技术 (10)3.3.1 组织培养法 (11)3.3.2 孢子接种法 (12)3.3.3 原基发生法 (13)3.3.4 其他繁殖方法 (15)4. 羊肚菌的栽培与管理 (15)4.1 栽培场地选择与准备 (16)4.1.1 场地的选择与处理 (17)4.1.2 设施建设与改造 (18)4.2 栽培材料准备 (20)4.2.1 栽培基质的选择与配制 (20)4.2.2 其他栽培材料的准备 (21)4.3 栽培过程管理 (22)4.3.1 原基发生操作技巧 (23)4.3.2 菌丝管理与调控 (24)4.3.3 本菇出菇管理 (25)4.3.4 其他管理措施 (27)5. 羊肚菌病虫害防治 (28)5.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29)5.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30)5.2.1 小菜蛾 (31)5.2.2 其他虫害及防治方法 (32)6. 羊肚菌采收与加工利用 (33)6.1 采收时机与方法 (34)6.2 主要品种介绍及特点分析 (35)6.3 主要加工产品介绍及市场前景分析 (35)1.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概述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是一种珍贵的食用真菌,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闻名。

羊肚菌的高产栽培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制、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下,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羊肚菌的高产栽培首先要求选择优良的菌种,优质的菌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高产潜力且易于繁殖。

为了确保羊肚菌的成功栽培,应选用本地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品种,并进行严格的纯度和健康性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一、栽培料配方:
1、农作物秸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3、棉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以上三种,任选一种均可。

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含水量为60%。

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与袋装料500-600克,然后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灭菌后即可接入菌种。

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

菌丝满袋后5-6天,让其充分长足,即可进行栽培。

二、室内脱袋栽培
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

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

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可覆土3-5厘米,覆土后表面再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

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

一般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之间出菇最佳。

此时空气湿度为8
5%-90%。

羊肚菌出土后7-10天就能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就可采收。

三、室外脱袋栽培
选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

畦宽1米,深15-20厘米,长度不限。

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并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

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不可铺塑料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四、病虫害防治
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

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发生虫害,在没出子实体之前可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杀灭害虫与杂菌。

五、加工
羊肚菌主要晒干或烘干。

在进行干燥时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

可用烤烟房烘干或在阳光下晒干,不能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

分等级在塑料袋内防潮保存。

保兴羊肚菌的种植技术
一、种植环境
1.温度、湿度。

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

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

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

为此,栽培时间应在11~12月。

2.日照。

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忌强烈的直射光。

3.土壤。

土壤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

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

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

4.空气。

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

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栽培料配方
①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②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③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三、栽培技术
(一)熟料脱袋栽培:
1.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

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克,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即可接入菌种。

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温度下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袋。

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

2.室内脱袋栽培。

菇房消毒后即栽培。

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

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覆土3~5厘米,表面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

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最佳。

3.室外脱袋栽培。

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

畦宽1米,深15~20厘米。

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

脱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

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二)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深20~25厘米的坑。

坑底用水浇湿,将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为4~5厘米厚,
每平方米用菌种(12厘米×28厘米)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

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厘米,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

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厘米,上盖一层阔叶树叶。

盖完后洒水,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三)栽后管理。

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湿度。

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

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

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

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韵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四)病虫害防治。

菌丝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

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予以杀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