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确定实验步骤、方法和安全措施。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想法,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备实验的共性规律,如反应条件、气体性质等。
5.作业小结与实践应用: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通过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和活动,我期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4.通过对小组活动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为主题,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案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设计一系列实用性强、知识深度适中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甲烷等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
3.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
4. 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
5. 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气体收集装置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反应条件的控制。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制备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2)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4)讲解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5)讲解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和甲烷。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和气体的收集。
5.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案

复习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2)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1)主要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共同总结方法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严谨的探讨设计方法。
(2)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重点: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
难点:常见气体制取的方法综合应用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讲述、提问复习过程:引入: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常见的气体?一、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提问)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从哪些方面考虑?(解析)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考虑:二、常见气体(O2、CO2、H2)的实验室制法(投影)回忆复习O2、CO2、H2 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练习典例精练:例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性质。
请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加热②装药品并固定试管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 ___。
(4)利用F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再加,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训练: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________,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能够理解气体制备过程中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气体制备方法的选择与判断;(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2)试剂:稀盐酸、大理石、锌、稀硫酸等。
2. 教学资源:(1)气体制备实验操作视频;(2)常见气体性质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气体的制备方法?2. 知识梳理:(1)介绍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的制备方法;(2)分析各种气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3)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常见气体制备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
4. 小组讨论:(1)探讨气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问;(2)交流实验操作心得;(3)提出改进实验方案。
5. 问题解决:(1)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气体性质;(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体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2)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鼓励优秀学生分享经验。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及结论;2. 复习气体制备方法,绘制气体制备流程图;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气体制备方法的选择与判断。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实验室制备常见气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分析讨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常见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4.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气体制备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目的。
2. 理论讲解:讲解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双氧水、稀盐酸等。
3. 教学课件: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习题集:相关气体制备实验的练习题。
注意:本教案为一、二、三、四、五章节的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完善后续章节。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提前布置实验室,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齐全。
2. 教学阶段:a.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b.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c.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气体制备实验的关键步骤。
d. 实际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a.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b.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c.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为背景,旨在通过高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对常见气体制取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气体的收集方法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内容,陌生是因为他们在长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可能会遗忘一些细节和关键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2.强调气体制取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气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气体制取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制取方法、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气体制取的原理和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气体制取原理的讲授:通过讲解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及步骤。
2.气体制取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的气体制取方法,如分解法、置换法等,并进行举例讲解。
3.气体收集方法的讲授:讲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4.气体检验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氢气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以氧气助燃实验、二氧化碳灭火等实例引出气体制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提问:除了氧气,我们还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备方法?2. 教学内容:(1)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包括高锰酸钾加热法、过氧化氢分解法、氯酸钾分解法等。
(2)介绍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3)介绍制取氢气的方法:稀硫酸与锌反应。
(4)介绍制取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 课堂练习:(1)请学生回答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2)请学生分析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适用条件。
四、课堂小结(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2. 强调注意事项:(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注意安全操作。
(2)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决定。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实验室制取其他气体的方法。
3. 思考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制取气体?如何判断气体的性质?六、教学活动设计1. 教师演示实验: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并收集气体。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安全、准确地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实验室中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氮气等常见气体的方法。
2. 分析各种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2. 难点:理解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制备气体的实验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利用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 主体部分:a) 氧气制备:介绍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
b) 二氧化碳制备:讲解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c) 氢气制备:介绍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的方法。
d) 一氧化碳制备:讲解焦炭与氧气反应制备一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e) 氮气制备:介绍空气中分离氮气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制备气体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5. 课堂小结:总结各种气体制备方法、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气体制备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实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集气瓶等。
2. 化学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碳酸钙、盐酸、活泼金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案
授课教师:陈佳菊授课班级:初三年一班授课地点:生物实验室授课时间:2014.3.26 复习目标:
1、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
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复习过程:
(引入)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当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中考当中的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见气体的制备,一类
是科学实验探究。
前面为我们已经分开复习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这节课,我们就来归纳比较下常
见气体的制取的异同及其应用。
一、常见气体(O2、CO2、H2)的实验室制法
(提问)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已学习了哪些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回忆复习O2、CO2、H2 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二、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提问)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解析)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考虑:
1、原料及反应原理:
(设疑)实验室制取CO2最适宜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为什么不用以下的物质?
①硫酸和石灰石②石灰石和浓盐酸③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
(解析)①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②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收集的气体不纯③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
(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选取原料需考虑的因素:反应条件、气体纯度、反应速率、收集难易、药品的价
格、安全与否、是否环保等。
2、气体发生装置:
(归纳)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基本类型:(1)固—固加热型(2)固—液不加热型
(复习)(1)固—固加热型的注意事项及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
(2)常见的固—液不加热型的装置及其特点。
3、气体收集装置
(归纳)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复习)气体收集装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适用情况。
(练习)1、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空能,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即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2、判断下图是否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1)首先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药品;
(2)然后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并安装实验仪器;
(3)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大小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范例:(18分) 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其气体发生装置
....可选择上图中的 ____ (填标号)组合。
从所选的组合中选择某一种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__ ,简要说出它的用途:。
(2)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实验时还需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其作用是 _______ 。
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 ____________g,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 __________mL。
(3) 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______________
(填标号)加水至所需刻度。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请在如图所示的标签内填入试剂瓶所要贴的标签内容。
(4)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 ,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三、能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
(习题巩固)复习指南P67—20. 以下是某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用到的部
分化学药品名称和仪器(或仪器组合)示意图。
Ⅰ.化学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双氧水、稀盐酸Ⅱ.化学仪器
A B C D E F G H I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 C.
(2)装配一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需用到的仪器有A、B、F及(填仪器标号)。
从图中提供的仪器判断,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准备用法收集氧气。
实验室还可采用法收集氧气。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
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欲装配一套便于控制反应进程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________ (填标号)等仪器。
复习指南P67—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装置B可用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易发生装置。
利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利用该装置还能收集的气体是。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
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a b
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如果用右图
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填“a”或“b”)端管口通入。
水
复习指南P70-1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用到的一些仪器及组合。
发生气体所需的部分仪器收集气体的仪器组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②;⑥
(2)采用①②⑤⑥组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仪器组合⑦收集制得的氧气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其原因可能是。
采用③和④装配氧气发生装置,所需要的药品是和。
(3)装配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下同)。
收集二氧化碳的仪器组合是。
课堂小结:1.掌握常见气体(O2、CO2、H2)的制取原理、装置、验证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作业设计:1、识记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完成复习指南 P98-16 P104-16
安全警示语:平安藏心间,礼让应率先。
板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O
2、CO2 、H2的原理:
2 H2O2 ===== 2 H2O + O2 ↑ 2KMnO4△
=== K2Mn04 + MnO2 + O2 ↑ 2KClO3 === 2KCl + 3O2 ↑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Zn + H2SO4==ZnSO4+H2↑
2、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考虑的因素:
①原料及反应原理:
②气体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基本类型:(1)固—固加热型(2)固—液不加热型
③气体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MnO2MnO2
基本类型:(1)排水法(2)向上排空气法(3)向下排空气法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