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及导则
城市设计的定位与思考

\\192.168.32.88\景观资料库建设\7-分类素材\建筑规划素材城市设计的定位与思考刘力:胡先生是清华大学原建筑学院院长和建筑设计院院长,他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接任几位老先生做建筑学院领导,且把建筑学院从文革之后一个过渡阶段,带到一个实力非常强大、在国内有影响,而且在能够向国外高国际水准看齐的发展阶段,在清华建筑学院的发展历程中,胡先生起到非常重要推动作用,在清华大学导师里面是实力派代表。
非常幸运的是胡先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从我上大学第一堂课《建筑初步》就是胡先生给我上的。
到4年级做的酒店设计也是胡先生带我,毕业设计也是他带我,最后我是胡先生第一个研究生,留校之后在胡先生所在的第一研究教研组工作了三年。
所以说我在建筑设计方面所有的学习成就可以说和胡先生的教导分不开。
今天请胡先生给我们五合员工做一个学术方面的讲座。
大家欢迎。
(热烈鼓掌)胡绍学:各位早上好。
最近这些年我们学院在办公意识生态环境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同时我们以前几年做了城市一些干道总体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做得比较多,所以今天讲城市设计的体会。
城市设计很重要,从我接触以后,感觉建筑整个业务领域一下子拓宽了很多。
过去城市设计总是规划院、规划局搞,后来老百姓有好多意见,说这个城市弄得不好。
其实并不是每个建筑都是十分差。
但是有缺陷。
北京规划局、中科院看了他们搞的,都是画框框概念图。
路线图,突出颜色,就完了。
这和我们原来的说的城市设计本意有差别,大家知道,城市设计没有一个确切概念!我们国家现在从无序的城市规划到正式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中间最关键的就是城市设计。
比如说,现在所谓城市设计开始开发这条街,或者这个区开发,开发商首先问多大容积率,建筑高度多少?管理方一拍脑袋,规定这个地块容积率多少,什么用地性质,建筑高度是多少,这些数字怎么来的?有无科学依据?有没有美学基础?都没有,就是欠缺。
往往就是规划得不好,建完以后,所有开发商都依据这些数据,建筑高度60米,一律建到60米,100米,就全部做到100米,争取最大容积率,这是天经地义的。
cbd城市设计导则

cbd城市设计导则
CBD(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高度控制:明确建筑高度分区及控制要求,以及标志性建(构)筑物布局原则,塑造优美的区段城市天际线。
-观景点和观景路径选择:根据近景、中景、远景等不同景观层次要求,提高特定视野的观赏效果,优化城市天际线。
-基于山水保护的基准高度:研究城市的最大建设高度,并结合TOD开发模式,在轨道站点300米范围适当提高建筑高度。
-建筑与山体和水体的融合:通过模拟建设项目高度,控制建筑高度在18米至24米,使建筑能自然与山体和水体融合,基本保持原有的生态景观。
-高度梯度变化:根据建筑与水面的远近关系进行细分,临近草海界面的建筑高度应更低,从西坝河至草海应形成高度的梯度变化。
不同城市的CBD城市设计导则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济南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济南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版)济南市规划局2019年1月目录1.总则 (4)1.1编制目的 (4)1.2指导思想 (4)1.3适用范围 (4)1.4编制层次与类型 (5)2.总体城市设计 (7)2.1主要任务 (7)2.2基本类型与编制要求 (7)2.3基础分析 (8)2.4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9)2.5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10)2.6成果组成 (12)3.区段城市设计 (15)3.1主要任务 (15)3.2基本类型与编制要求 (15)3.3基础分析 (16)3.4重点区段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 (17)3.5重点区段城市设计分类分级编制要求 (19)3.6一般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 (21)3.7成果组成 (22)4.街区(地块)城市设计 (24)4.1主要任务 (24)4.2基本类型与编制要求 (24)4.3基础分析 (24)4.4街区(地块)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25)4.5成果组成 (27)5.专项城市设计 (29)5.1主要任务 (29)5.2基本类型与编制要求 (29)5.3总体层面的专项城市设计 (29)5.4成果组成 (31)6.成果运用与衔接 (33)6.1与城市规划编制的衔接 (33)6.2与规划设计要点的衔接 (33)6.3与城市设计信息平台的衔接 (33)7.附则 (35)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内容深度,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城市设计的管理和实施,结合济南市实际,制定本编制技术导则。
1.2 指导思想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人文古泉韵、山河新泉城”的目标定位,坚持“生态、人文、创新、魅力”的发展导向,突出济南“山泉湖河城”的空间特色。
生态泉城:坚持生态优先,推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强化城市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便捷性,实现人工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人文泉城: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针对新、老城区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控制要求。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以济南市为例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以济南市为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大阻碍。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济南城市规划已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以更好的进行城市规划提供可借鉴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规划;低碳理论;现状问题;实践探索一、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根本,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要素和自然资源,同时也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社会和文明也取得了非常高速的发展。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过度建设和开发对于现代城市的生态系统构成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严重的交通问题、城市的污染严重等等。
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了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如城市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型城市规划也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二、济南市生态规划的现状及问题1、济南低碳发展现状在经济发展方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济南作为省会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着众多的高校、科研单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着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
济南结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济南经济发展模式的切入点,以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区规划建设为龙头,大力培植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基地,同时依托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业设计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此提高中心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产业发展方面,济南市政府抓住建设“济南都市圈新能源汽车基地”和“济南都市圈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的机遇,紧密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低碳交通。
在政策措施方面,济南市政府确定了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现有出租汽车淘汰更新时,将按比例使用纯电动车。
济南西部新城规划(经典完整版)

概念主题关键词
1. 纵横阡陌,融通天下 2. 拥自然灵秀,享城市美好 3. 孔孟之乡, 山水泉城 4. 多层次立体连通 5. 城市绿洲(立体绿化城市)
5. Gate to Jinan / “齐鲁之门” 6. 未来城 / 次世代城市 7. Living Town 全生活城 8. 创意产业总部基地 9. 新城市产业经济
住宅 99.8M/31F
78M
住宅 99.8M/31F
76M
住宅 99.8M/31F
商业 69M 2F
住宅 71.0M/22F
住宅用地日照分析示意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中央花园透视图
复式公寓&SOHO透视图
中央绿带商业出入口示意图
济南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东 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济南别名泉城、 济;面积8,227平方千米;人口660万;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市鸟是白鹭,吉祥动物是金牛。具有4000多年的 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 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 中国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 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近期建设重点工程: 场站一体化
位置: 东到站东路、西邻站西路,南至横支10号线,北至济西东路。 规模: 占地约60公顷,建筑总规模约50万平方米。 内容: 以高铁、地铁、长途、城市交通为核心的综合大型交通集散中心,兼顾酒 店、商业、办公、车库、人防等市政配套设施。
“五小”打造CBD人气街区

经济济南CBD Jinan CBD“五小”打造CBD人气街区闲、娱乐、居住、教育等功能,土地的混合使用以及步行导向的城市设计使中心区成为7~24(7天、24小时)的活动中心,增加城市活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四产业关怀体验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撑CBD的功能也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人们对城市文化和精神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济南CBD有条件成为创新和文化引领的3.0时代样本。
”在济南CBD规划中,美国G ensler事务所技术总监、全球超高层建筑负责人伊丽莎白反复强调可居住性在C B D设计中的重要性。
CBD不仅仅局限于一块儿办公区域,而是一块儿宜商宜居的地方,使人们在工作之余,能最大限度在该区域居住并享受生活。
遵循这个理念,CBD将在六大功能板块下形成多层次、高融合的完整配比,构建高端业态+便捷生活的复合“生态圈”,建成一座宜商又宜居的新城。
以人为本设计休闲街区“出门太累!”这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共同感受。
本来是去商场,首先要转上几圈找到停车位,然后走出拥挤的停车场,穿过长长的广场和街道,走进商场时购物的快乐因为疲劳而大打折扣。
城市设计不合理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备受市民诟病。
《意见》提出的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理念,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人性化理念,立即受到各界关注和热议。
济南市规划局专业人士表示,济南中央商务区规划采用“五小尺度”打造活力新中心,其实就是对“窄马路、密路网、街区制”的最佳实践。
“其实,小尺度街区、密集街道网络,一直是近些年来最被世界规划大师倡导的理念。
”有关专家介绍,比如世界著名规划学者简·雅各布斯提出“街道眼”的概念,就是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见面的机会,从而增强街道的安全感。
而来过济南多次的新城市主义创始人、规划设计大师彼得·卡尔索普提出“创建密集街道网络、建设步行优先邻里社区”的设计原则,认为窄而密的路网有利于优化交通流,缓解拥堵。
城市新建中央商务区10 kV双环式配电网的规划与实践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42·2020年第14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14-0142-02城市新建中央商务区10kV双环式配电网的规划与实践王翔宇(山东天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摘要:针对城市新建中央商务区原有配电网老旧、变电站间隔有限、配电自动化水平低等现状,以某城市新建中央商务区东南片区为例,对配电网改造中的双环网方案概况及实施要点进行分析及总结。
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双环式配电网的特点、现状配电网的特点、既往工程设计经验及施工单位问题反馈。
明确了双环式配电网在新建中央商务区一流配电网建设中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双环式配电网设计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双环式配电网;配电网改造;一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中图分类号:TM727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0.14.0601引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要求,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开展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配电网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指明了大型城市配电网的发展方向。
而大型城市的新建CBD(中央商务区)作为城市建设核心片区,属于A+类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更应提前规划一流配电网基础建设。
CBD内一般包含大型商业综合体、住宅小区及办公写字楼,且配电室报装容量均较大且集中,后期用电负荷较大。
而且中央商务区内往往近、中期新建项目较多,且供电单元区域集中,可快速成为主要负荷增长点。
因此急需加强CBD片区10kV线路建设,提高供电能力,改善区域网架结构,满足新增负荷需求,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2CBD配电网现状及双环网建设必要性(以某新建CBD 东南片区为例)2.1新建CBD片区配网现状原有配电网老旧及不合理情况明显。
由于新建CBD的位置距离市中心较远,为欠发达区块,其配电网建设较主城区落后。
城市设计中的场所精神营造研究——以济南市汉峪金谷商务区A_区为例

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进一步导致空间中场所精神的消失。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国外建筑的模仿和照搬,大轴线、广场及摩天大楼在城市中逐渐泛滥,国际化的建筑风格屡见不鲜,失去了每个城市自身的特色。
1城市设计中的场所精神概述1.1场所精神的定义诺伯舒玆(Christian Norberg-Schulz)认为,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形成的一个整体。
场所精神区别于其他的空间氛围,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空间,可以认为是人在特定空间中活动而感知到的一种空间感受,凭借这种场所精神,人们可以进一步感知场所、体验场所,从而产生一种认同感。
场所的空间结构并不会一直不变,它会随着场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场所的改变并不代表场所精神的改变或消失。
这是由场所变化的本质决定的,有利的变化会产生新的表达形式,反映场所精神的内涵;不利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场所的消散,场所精神也会随之消失。
因此,只有抓住场所精神的本质,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场所中保持长久的场所精神。
1.2城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作用城市设计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诸多方面,集选址、环境义务、社会公平度和经济可行性等要素于一体,从而建造出美观和有独特文化的地域。
城市设计旨在为特性区域创造出一种特定空间,并通过技术和资源来实现这种特定空间。
摘要 城市的发展与文明息息相关,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人们在城市中生产、生活,并对城市进行建设。
为了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基于诺伯舒玆提出的场所精神理论,探讨场所和场所精神的意义,分析场所精神在城市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文章通过对济南市汉峪金谷商务区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汉峪金谷现代街区中场所精神的营造,认为应该将场所精神的营造与现代城市设计相结合,构建良好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 场所精神;城市设计;公共空间;街区意象;商务区中图分类号 TU984.13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7.38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civilization and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human society. People produce, live and build in cities and also construct the cities. In order to avoid the appearance of thousands of similar c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place and place spiri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ce spirit proposed by Norbert Schuertz, and analyzes the guiding role of place spirit in urban design.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n Hanyu Jingu Business District in Jinan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ce spirit in the modern block in Hanyu Jingu, and think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place spir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modern urban design to create a good urban spa ce.Key words place spirit; urban design; public space; image of block; business distri ct城市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孕育出新的内涵,在城市设计中表达出来的城市场所与城市空间,都会体现出自身文脉特征的场所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NA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URBAN DESIGN PLAN AND GUIDELINES
2016年6月 JUNE 2016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0617 DRAFT
0617 DRAFT
SOM’s vision for Jinan’s new commercial center honors the city’s natural setting and history. The master plan creates a livable new city that is in harmony with nature, takes advantage of proximity to transit, and creates walkable streets, inviting public spaces, and distinctive districts.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0617 DRAFT
01 简介 Introduction
3
远景 Vision
4
实施及控制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s
8
规划总结 Masterplan Summary
12
开发要素 Development Parameters
13
02 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
0617 DRAFT
0617 DRAFT
简介
INTRODUCTION
化纤厂路 HUAXIANCHANG RD
华阳路 HUAYANG RD
华信路 HUAXIN RD
七里河路 QILIHE RD
五顶茂陵山 WUDINGMAOLING MOUNTAIN
燕翅山 YANCHI MOUNTAIN
4
奥体西路 WEST AOTI
17
原则及背景 Principles and Context
20
水,能源及废物 Water, Energy, and Waste
22
气候适应性设计 Climate-Responsive Design
40
03 街道及入口 Street Design and Access
53
原则及背景 Principles and Context
82
04 标志街道及特殊场所
93
Signature Streets and Special Places
原则及背景 Principles and Context
96
标志街道 Signature Streets
98
特殊场所 Special Places
118
05 地下参与方: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济南市规划局 济南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麦肯锡咨询公司
PARTICIPANT: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JINAN CITY PLANNING BUREAU JINAN CIT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LTD EA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ECADI) JIN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MCKINSEY & COMPANY
原则及背景 Principles and Context
150
地下车行环路及步行街
Vehicular Loop and Pedestrian Retail
152
市政设施及停车 Utilities and Parking
162
06 开放空间 Open Space
167
原则及背景 Principles and Context
RD
工业南路 GONGYE S.
RD
DAXIN大辛河 RIVER
奥体中路 AOTI MID RD
0617 DRAFT
新泺大街 XINLUO AVE
马山坡 MASHAN MOUNTAIN
解放东路 JIEFANG E. RD
经十路 JINGSHI RD
转山 ZHUAN MOUNTAIN
0
400
800 M
济南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规划 | JINAN CBD URBAN DESIGN & GUIDELINES
济南核心商务区
JINA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SOM将为济南打造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独特历史文化的新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创 建一个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毗邻关系,打造适宜步行 的街道、极具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和特色片区。
济南中央商务区的土地使用理念简洁清晰,创建了一个高密度商业开发中心,配合 中密度开发,以及一个融合办公、住宅、商业和文化功能的综合功能区,促进活跃度、 宜居性,并为开发片区提供一个灵活的经济框架。
总体规划围绕济南的五大历史特征 - 山,泉,湖,河,城展开。中央商务区将以绸带 公园中心,集合五座反映济南五大特点的标志性塔楼,打造标志性天际线、界定公园 并形成令人赞叹的山城景观。
198
街墙控制 Streetwall Control
216
08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e
227
原则及背景 Principles and Context
230
建筑导则 Architectural Guidelines
232
住宅多样化导则 Housing Diversity Guidelines
济南中央商务区的设计以小尺度的理念为基础。小尺度体现在小尺度地块,小尺度 街道,小尺度的建筑沿道路退界,小的路缘石以及小型公园。小尺度地块打造一个 适宜步行的宜居城市,并创建杰出的城市空间。
新中央商务区将以其蜿蜒悠长、贯穿地块南北的绸带公园而闻名。一条活跃的东西 向商业街通往东侧的绸带公园中心,同时由公园延伸出一个东西向公园联系西侧的 五顶茂陵山,赋予中央商务区鲜明的特色,也为市民提供优美的公园绿地设施。特 色分区同时规划有各具特点的开放空间。
170
海绵城市导则 Sponge City Guidelines
176
公园设计导则 Park Design Guidelines
184
07 城市形态 Massing
189
原则及背景 Principles and Context
192
地块体量及地块开放空间
Parcel Massing and On-Plot Open Space
56
街道等级及断面 Street Hierarchy and Sections
58
多模式公交系统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64
基地可达性 Site Access
72
慢行系统 Slow Traffic Network
76
街道设计 Street Design Guide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