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图3-1
4
r二)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 品所投
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 对的概念, 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5
0
图3-2
kx=Kx/Lx
kx>ky
乂是资本密 心 集型产品
,, ¥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I
6
6三)模型基本假设
• (1)两种生产要素
•还有许多经济学家在拓展、应用或检验新古典贸易理论方面作 出重 要贡献。这些学者包括杰罗斯拉夫•凡耐克,罗纳德•琼 斯,沃夫冈 •斯托尔珀,罗勃津斯基,瓦西里•里昂惕夫,杰格 迪西■巴格沃蒂 等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卜0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进口
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禀赋
钢铁
& 。1。0 V
大米
)
2.局部均衡分析
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A)中国大米市场 (6)国际大米市场
(0美国大米市场
16
(2)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口。)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际市场价格(口^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 (Terms 01 简称丁0丁),表示为 (丁0丁)= Px/Pm
如果Px/Pm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 品
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们称之为贸易条 件改 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3)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0
0.
0
• (4)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5)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
出口大米所产生的利益变动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6
2)H-O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1、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国国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 2、两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供给量决定生产要素价格
2
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 ②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即以各国资本的租用价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 ),劳动的价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r),劳动的价 格就是工资率( ),所以PK/PL=r/w。同样, 所以PK/PL=r/w 格就是工资率(w),所以PK/PL=r/w。同样,决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r/w的值的大小 例如: 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 例如:B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国 r/w小于 国的r/w 小于A r/w, 的r/w小于A国的r/w,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1
2).要素丰裕度 2).要素丰裕度
要素丰裕度( 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有两种定义方 法: 以实物单位定义: ①以实物单位定义:即以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国的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国的这一比率, 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国的这一比率,B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03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精品文档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03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精品文档


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便贵,出口就不利。各国应尽可能利用供 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
美的商品。
商品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最终产品需求
技术
要素供给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说明
国I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X坐标轴,因为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国I又是劳动力 丰富的国家;国Ⅱ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Y坐标轴,因为国Ⅱ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而Y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现假设两国用相同的生产技术生产X和Y产品,两国对商 品的消费偏好亦相同,以同一社会无差异曲线簇表示。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 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二、H-O 要 素 禀 赋 论
基本假设
二、H-O 要 素 禀 赋 论
Y
没有贸易的情况
PA′
国Ⅱ
Y 国Ⅱ B′
开展贸易后的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A′A′C′
E=E′
国Ⅰ
A
CIC2
CIC1
国Ⅰ
CIC2
A
B
O
PA
XO
C
PE
X
赫 克 歇 尔— 俄 林 模 型
三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是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的。俄林则认为,虽然 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 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趋势。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即两国生产函数一样, 排除生产技术不同造成相对价格不同,而且假定不存 在“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旳情况。
(6)生产规模酬劳不变 (7)两国旳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无差别曲线旳形 状和位置是完全相同旳。 (8)完全竞争旳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价格 等于商品生产成本 (9)无运送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旳 障碍。
各国分别会多生产“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旳 产品,少生产“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旳产品
但是,是不完全分工。
3.对消费旳影响 钢铁 P1=1 S
P0=0.5
大米 能够在国际相对价格线上旳任何一点进行消费。但各国详 细消费多少,取决于一国旳社会无差别曲线旳偏向和水平。 在最终消费点上,不一定两种产品旳消费量都增长,也有 可能一种增长而另一种降低,详细取决于相对价格变动旳幅 度和社会旳偏好.(图3.1:中国消费40吨大米,50吨钢铁;美国:50吨大米,40吨钢铁)
附录二:显示性比较优势 衡量一国在某类商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指数
X ij / X ij
RCAij
i
X ij /
X ij
j
ij
假如RCAij值不小于1(意味着商品i在国家j中旳出口 比重不小于在世界旳出口比重)表达该国家在此种产 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 反之,若该指数不不小于1则表达该产品没有显示比 较优势,或有显示比较劣势。
1.对产品价格旳影响
对出口国:出口A商品会使国内A商品价格↑ 进口B商品会使国内B商品价格↓
从而使国内A商品旳相对价格(PA/PB)↑
对进口国:恰好相反
均衡:当两国A商品旳相对价格恰好相等为止 这一相对价格也就是“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国际贸易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入和 绝对收入。 即:在要素禀赋论的假定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A、B 两国的工资率相等,利率相同,从而使相对要素价 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 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 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 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租 金),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 何。

如:美国钢铁K/L比大米的K/L大,则钢铁是资本 密集型产品,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主要理论观点




(1)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商品价格的国际 绝对差异(同一商品的价格差异) (2)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各国不同的商品 价格比例(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成本不同) (3)各国不同商品价格比例的决定:各国不同的 要素价格比例(要素价格差异) (4)各国不同的要素价格比例的造成:由各国不 同的要素供给比例(要素供给量不同,即要素禀 赋不同)
第二节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一、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1.短期影响 2.中期影响 3.长期影响 二、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要 素价格均等定理 是H-O的推论,内涵一样。萨谬尔森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证明了要 素价格均等定理,因此,简称H-O-S定理。

一、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P119-P126)
收入的定义:要素回报 劳动收入:
W = P * MPL 资本收益: R = P * MPK
其中 P为产出的价格, MPi (i = L, K) 是要素i的边 际生产率
1 .短期影响:
(要素不能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短期中, 要素回报的变化只取决于产品价格的 变化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对出口行业(大米): Wr = P * MPL(不变) Rr = P * MPK (不变) 对进口行业(钢铁): Ws = P * MPL(不变) Rs = P * MPK (不变) 结论: 在短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该部门的两种要 素回报均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价格下降,该 部门的两种要素的回报均下降.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里昂惕夫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
1973年获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昂惕夫在经济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发展了投 入产出方法,并应用于重要的经济学问题研究。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1 要素密度逆转说-里昂惕夫 人力资本论 自然资源说 贸易保护说
2
3 4
5
(1)要素密度逆转说


假设A国劳动力丰裕,劳动力价格相对比较便宜,A国生产并出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A国出口的扩大,在生产中对于劳动力的需 求日益增加,劳动力工资必然出现上升的趋势。 同时,B国的劳动力相对比较稀缺,劳动力价格相对比较昂贵,需 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进口的增加,在生产中对于劳动力 的需求日益减少,劳动力工资必然出现下降的趋势。 同理,A国的资本相对较为稀缺,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随着进口 的增加,在生产中对于本国资本的需求日益减少,资本必然出现 下降的趋势。反之,B国资本的价格趋于上升。总之,随着国际贸 易的进行,两个国家的要素价格逐渐趋向均衡。

要素密度逆转说

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要素密集型特征是不同的。 某种商品在甲国既定的生产要素禀赋条件下是劳动密集型 商品,但在另一个国家的既定生产要素条件下却可能是资 本或其他要素密集型商品,可能存在“要素密集型反向”。

如小麦
美国 中国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 劳动密集型商品

从美国看,进口以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是一种错觉。


第三节 里昂惕夫之谜

一、谜的产生
里昂惕夫首先在国际贸易研究中使用定量实证分析。
里昂惕夫想要通过美国的数据来检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理论:各 个国家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 稀缺要素的产品。 他想要验证两个命题: ①赫克歇尔一俄林的理论是正确的; ②正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与它的贸易伙伴相比,美国是一个资 本充裕的国家,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 品。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1
2×2×2模型,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 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这一假设目的是为了便于用 平面图说明理论。
2
商品可在国内外自由移动,而要素只能在国内移动。 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只能在国内各部门 间自由流动,这一假设意味着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价 格差异一直存在。
A国(K丰裕) 商品X 资本密集型 出口X 扩大X生产
商品Y
劳动密集型 进口Y 减少Y生产 释放要素
要素投入增加
需求较多的K 需求较少的L 供给较少的K 供给较多的L K价格上升 L价格下降
B国(L丰裕) 商品X 资本密集型 进口X 减少X生产 释放要素 商品Y 劳动密集型 出口Y 扩大Y生产 要素投入增加
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
Eil Heckscher (1879-1952)
赫克歇尔
(Eli F.Heckscher, 18791952): 1919年,赫克歇尔发 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 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 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 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 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 初步的分析。
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 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 异。在各国生产技术 相同,因而生产函数 相同的假设条件下, 各国要素相对价格的 差异决定了各国商品 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
异。俄林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 要素供给是主要的。在各国要素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 国不同的要素禀赋对要素相对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相 对供给较充裕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而相对供给较稀 缺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国家间要素相对价格 差异是由要素相对供给或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Y0
E
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
量组合与消费组合
T
O
X0
X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贸易条件衡量一国(或地区)贸易利益的变化,它说明 贸易利益的相对变动趋势。
贸易条件是一国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系纯物物交换 条件,不牵涉货币和物价因素。
以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 指数之间的比率。其中,出口/进口价格指数是由出口/ 进口价格平均数除以基期的出口/进口价格平均数从而得 到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生产与贸易模式
国两 要国 素要 价素 格禀 不赋 同不
同 , 导 致 两
国际贸易的 根本原因
差要 异素
价 格 差 异 导 致 生 产 成 本
品生 在产 两成 国本 的差 价异 格导 差致 异同
种 产
的同 差种 异产 导品 致在 国不 际同 贸国 易家 发价 生格
国际贸易的 直接基础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2.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1)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又叫国际交换价格、相对价格、物物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的用途 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理论模式中,贸易条件解释国 际贸易条件发生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定理表述及证明 –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而且 使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相等 – 即两国工人获得同样的工资率,资本获得 同样的利润率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劳动增长的雷布津斯基定理图解
钢铁 注意:1.短期与长期之 别;2.前提条件;3.进 口替代型增长对贸易的 影响;4.经济增长带来 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
U1
U2
c1
Y1 Y2
c2
s1
TOT
s2
出口扩张型增长 TOT X2 大米
O
X1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实践案例
–“荷兰病” • 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 • 20世纪60年代,因荷兰在北海开发新的天然 气资源所碰到的问题而命名 –“福利恶化型增长” • 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超过 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定理表述
– 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 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 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 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分析假定 –大米(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Y)是 资本密集型产品 –中国是劳动充裕资本稀缺的国家 –劳动的收益由工资(W)代表,资本的收益 由利润(R)代表 –由此给出生产要素收益的两个公式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两要素分 析框架 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发 展
一般均 衡方法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理论体系的创立者
– 赫克歇尔 – 俄林 – 萨缪尔森
• 理论的拓展者
– 凡耐克(多要素模型) – 琼斯(多商品模型) – 斯托尔珀 – 罗勃津斯基 – 里昂惕夫
技能和人力资本
• H-O模型的生产要素并没有细分 • 同一要素之间会有很大的区别
– 国别差异:美国人力资本投入世界领先 –行业差异:美国出口行业人力资本含量高于进 口竞争行业
• 简单地用美国的资本和劳动人数来计算美国 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可能没有反映以上 差异
自然资源
• 里昂惕夫计算的资本和劳动比率不含自然资 源 • 自然资源对贸易模式有重要影响
生产要素收益公式
W=P×MPL
R=P×MPK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有 两个渠道:(1)产品价格的变化; (2)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 短期影响 • 产品价格变化是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短期 内就会影响工资和利润 – 长期影响 •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则是生产组合变动和生产 要素流动的结果,这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才对 工资和利润产生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阐明的是一种趋势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 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 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 资本增长的雷布津斯基定理
– 以中国为例 – 中国是一个资本稀缺的国家,中国进口资本 密集型产品 – 如果中国资本增长,对中国来说,是一种 “进口替代型增长”
资本增长的雷布津斯基定理图解
钢铁
U2 U1
c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Y2
c1
s2 s1
注意:1.短期与长期之 别;2.前提条件;3.进 口替代型增长对贸易的 影响;4.经济增长带来 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 TOT
Y1
TOT
进口替代型增长 大米
O
X2 X1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 劳动增长的雷布津斯基定理
– 假设中国增长的要素是劳动力或者劳动力增长 速度高于资本增长速度 – 由此出现的经济增长称之为“出口扩张型增长”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
• 要素充裕度
– 就两个国家而言,如何确定要素充裕度?
TK TK B国的 >A国的 TL TL
B国是资本充裕的,相对于B 国而言,A国是劳动充裕的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
要素充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Y B国
A国
O
X
1980年发达工业国的资源禀赋占有率
120 100 80 60 40 20 0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
• 要素密集度 –假设两种—X和Y,两种要素— L和K
K K Y的 >X的 L L
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对于Y而言, X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要素密集度
A国
K
K/L当Y=1
B国
K
K/L当Y=4 K/L当X=1
K/L当X=1/4
0
L
0
L
问题:上图中A、B两国的X和Y商品分别属于哪一类 要素密集度?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韩国 哥伦比亚 阿根廷 智利 泰国 菲律宾 印度 肯尼亚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三、H-O定理
• H-O定理的表述 – 一国应当出口其使用丰裕要素的商品,进 口其使用稀缺要素的商品 – 劳动充裕型国家应当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 型商品,进口资本密型商品;资本充裕型 国家应当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 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资本(厂房、 设备) 农田地租
采矿权
美国出口品与进口品的要素构成图
二、全球数据
• 代表研究者
– 哈利· 伯文、爱德华· 利莫、里奥· 斯维考斯克斯
• 研究依据
– 产品贸易实质上是间接的要素贸易
• 样本
–27个国家/12种产品
• 结论
–贸易并不是按H-O模型所预见的方式进行的
检验H-O模型(美国=100)
0.77
0.95
二、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
•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 要素密集度颠倒 – 贸易壁垒 – 技能和人力资本 – 自然资源
要素密集度颠倒
• 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充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 型产品,在资本充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 品 • “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在现实中出现的机 率有多大?
–最早的实证检验来自明哈斯(1962年):1/3 –里昂惕夫:8% –鲍尔:鲜有发生
生产要素 资 本 劳 动 技术工人 管理人员 论断准确率 0.52 0.67 0.78 0.22
一般职员 售货员 服务人员 农 民 产业工人 耕 地 牧 场 森 林
0.59 0.67 0.67 0.63 0.70 0.70 0.52 0.70
三、南北贸易的考察
南北制造品贸易看来比较符合H-O模型 1992年美国与韩国的贸易(亿美元)
• H-O模型的政策含义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H-O模型的局限性
– 忽视了后发优势 – 忽略了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 H-O模型的验证
• 一、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 • 二、全球数据 • 三、南北贸易的考察
一、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
• 里昂惕夫之谜
–用H-O定理来推论美国 • 美国资本充裕,劳动稀缺,从而应该出口资本 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 如果H-O定理是正确的,则Kx/Lx>Km/Lm –基于以上认识,1953年Leontief用美国1947年的 数据发现, Kx/Lx<Km/Lm ,这与H-O模型的 结论相悖
商品种类 化学、塑料、医药产品 动力设备 专业与科技仪器 公路以外的交通工具 服装与鞋类 美国向韩国出口 13.4 7.05 5.12 15.31 0.11 美国从韩国进口 1.05 0.93 0.96 0.78 42.03
§3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拓展
•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美国进出口商品包含的要素
1947年
出口品 K(美元) L(人/年) K/L (美元) (Kx/Lx)/ (Km/Lm) 2,550,780 182.313 13,991 进口替代品
1951年
出口品 进口替代品 2,303,400 167.81 13,7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