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特点及诊断
食源性寄生虫病[整理版]
![食源性寄生虫病[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0346f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6.png)
【感染途径及方式】感染途径:经口吃进幼虫囊包。
感染方式:人感染旋毛虫主要是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而感染(尤其是猪肉及其制品)。
如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日菜肴:白族的“生皮”、傣族的“剁生”,哈尼族的“噢嚅”,均系用生猪肉制作。
西南地区的“生片火锅”,云南的“过桥米线”,福建的“沙茶面”等,都是将生肉片在热汤中稍烫后,蘸佐料或拌米粉或面条食用。
还有熏食或腌肉不再经火蒸煮。
肉片火锅,涮猪肉、烤猪肉串、涮羊肉等肉类通常未熟透,食含幼虫囊包的猪肉包子或饺子,如蒸煮时间过短,易使人感染。
或生熟砧板不分,易造成交叉污染,而致人感染。
目前已知猪、狗、羊、牛、鼠等120多种哺乳动物有自然感染。
【致病】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其对人体的致病程度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感染力、侵犯部位人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诸多因素有关。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未及时诊治,可在发病后3~7周内死亡。
据统计本病死亡率,国外为6%~30%,国内约为3%,在暴发流行时可高达10%。
旋毛虫致病过程可分为连续的三个过程。
1.侵入期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粘膜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
由于幼虫、成虫对肠壁组织的侵犯,可引起十二指肠、空肠炎。
受累部位出现充血、水肿、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疡,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同时可伴有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全身反应。
极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此期病程约为1周。
2.幼虫移行期指新生蚴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过程。
主要病变部位在肌肉,故可称为肌型期。
幼虫移行时的机械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使所经之处可发生炎症反应,患者可出现急性临床症状,如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水肿、发热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甚至可出现浮肿(以眼、脸面部位常见),眼球结膜充血。
幼虫移行至肺,可对肺、支气管、胸膜等组织产生各种损害,出现肺部局限性或广泛性出血、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累及中枢神经者可致颅内高压。
5 食品的寄生虫污染

流行特征:食源性寄生虫病 的暴发流行与食物有关,于近 期食用过相同的食物,发病集 中,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
2018/9/14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诊断
临床诊断:根据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
点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
病原学诊断:取患者的排泄物、被污染的食品
或水,做虫卵、包囊或虫体的检查。
免疫学方法或其他生物技术:皮敏试验、琼
四、流行与分布
生态环境:山区、丘陵、小溪 旅游点与开发地 流行区类型:溪蟹型 大部分 喇蛄型 东北、朝鲜
人兽共患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五、诊断 查痰、查粪找虫卵 肿块或结节活检;免疫检测
六、防治 健康教育 不吃未熟溪蟹、喇蛄或其制品 药物:吡喹酮、别丁(六氯对二甲苯,Bitin)
猪带绦虫病
• 猪肉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或钩绦虫,扁形 动物门,绦虫纲,带形科动物。虫体白色 带状,全长2—4m,宽7—8mm。虫体分头 节、颈部和节片三部分。
穿横隔
胸腔
肺
3、异位寄生,如:脑、眼、皮下等
(三)、致病与临床表现
病因:童虫、成虫游窜移行、定居破坏引起的一 系列损害
病理过程与改变 脓肿期 组织破坏与出血、渗 出、炎症 囊肿期 组织与细胞坏死、崩 解、液化 纤维疤痕期 囊内容物排出或 吸收,纤维化
症状表现
急性期:非特异性症状 慢性期: 胸肺型:咳嗽、铁锈色痰 肝型:肝脏受损症状 脑型:头痛、癫、偏瘫 皮下型:游走性包块或结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⑶严重感染者: 晚期可造成肝硬变性腹水,甚至死亡。可并发阻 塞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胆囊炎、发热等症状 (4)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少数 可致侏儒症
易误诊为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
食源性寄生虫调查报告

食源性寄生虫目录一、食源性寄生虫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二、疾病分类三、常见寄主四、传播途径五、食源性寄生虫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总体目标预期目标五年预期目标六、食源性寄生虫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概念影响食品安全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主要病原和流行趋势影响食品来源安全七、现代生活方式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与感染有关的生活方式八、致病九、流行特点十、常见种类及防治对策十一、广东常见食源性寄生虫有哪些?如何预防?内容一、食源性寄生虫的分布及感染情况目前,由寄生虫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近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传染病。
WHO/TDR要求重点防治的7类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结核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
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
最近,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新“富贵病”,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感染人数呈上升势头。
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目前,除了人们熟悉且危害严重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外,我国人体重要的寄生虫病还有土源性线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及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和包虫病等。
饭前便后不洗手,易感染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能阻塞肠管引起肠梗阻、肠扭转或肠套叠。
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1、基本概念广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食(饮)入被感染期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水源而引起的人体感染的寄生虫病。
狭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幼虫阶段寄生于动物/植物体内或表面而发育或繁殖,并以该种生物作为生活史过程中的宿主或传播媒介,人若食用含有该虫的未熟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
表1 食源性寄生虫病来源于分类来源分类临床常见疾病肉源性寄生虫病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亚洲带绦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肉孢子虫病等鱼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东方次睾吸虫病、日本棘隙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异尖线虫病、膨结线虫病、裂头绦虫病、颚口线虫病等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斯氏狸殖吸虫并等两栖爬行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舌形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裂头蚴病等节肢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西里伯瑞列绦虫病、长膜壳绦虫病、犬复孔绦虫病、巨吻棘头虫病、管线虫病等植物源性寄生虫病姜片吸虫病、片形吸虫病等软体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拟裸茎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等水源性寄生虫病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溶组织阿米巴病等2、流行病学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决于是否存在自然疫源性,是否获取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以及是否有生食、半生食动植食物的习惯。
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从以自然疫源性为中心的地方性流行,扩展到跨区域性传播;部分地区出现了流行范围的扩大和流行水平的上升。
(1)传染源不同类型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因寄生宿主和保虫宿主的不同,其传染源差异较大。
例如弓形虫病的传染源是猫及猫科动物,人经胎盘的垂直传播也具有传染源意义;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等的传染源是能排出虫卵的人、畜和野生动物;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尤其是鼠类)。
体内存在寄生虫并能排出虫卵(或包囊、卵囊、幼虫等)而造成新的感染的人或动物均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含有感染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和水而感染,使用被感染期虫卵及幼虫污染的器皿等也有可能感染。
第二章寄生虫

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过程中,从寄生部 位吸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 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感染者出现营养 不良、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时 发生贫血(如感染钩虫)。
蛔虫(图片)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侵入机体、移行和寄生等生理过 程均可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同程 度的损伤,如钩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肠 就膜出血;许多蛹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 行过程中可引起各种组织器官损害,其 中以皮肤和肺脏病变较多,导致皮肤幼 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患者出现 发热、荨麻疹等症状。
成虫叶形约:
(2-5)cm×(0.8-1.3) cm
虫卵长椭圆(130150) m×(6390) m
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胆管内,虫卵 随胆汁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入水后,在适宜温度下毛蚴孵出, 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在椎实螺体内 发育繁殖后,逸出的尾蚴附着在水植物上 形成囊蚴。成虫在体内可存活12年。
4.改进烹调方法和不卫生习惯 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饮
食习惯,肉和水产品应烧熟煮透,不生 食肉、鱼、蟹或其他动物性食品,蔬菜 和水果在食用前应清洗干净,不饮生水 和生乳,饭前便后要洗手。
5.保持环境卫生
提倡牛有栏、猪有圈、人有茅厕, 以改善公共卫生。为了防止人畜粪便污 染环境、饲料、水源和食品,应利用堆 肥、发酵、沼气等多种方法处理粪便, 以杀灭其中的寄生虫虫卵,使其达到无 害后方可使用。
6.加强动物饲养管理
禁用生肉、鱼、虾或其废弃物饲喂动 物,在寄生虫病流行地区,严禁放牧食 用动物。
第二部分 食源性人兽共患
寄生虫病
一、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又名囊虫病,是由绦虫的幼虫 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所有能够经口随食物或水源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总称。
这种病通常都是病从口入,是被我们吃进去的。
食源性寄生虫病根据食物种类可分为很多种,跟我们关系密切的有肉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虫链状带绦虫、旋毛虫、肉孢子虫等,寄生于猪肉、牛肉等动物体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虫有布氏姜片吸虫、肝片形吸虫等,寄生于菱角、茭白、荸荠等植物中)、鱼源性寄生虫病(致病虫主要寄生于淡水鱼、螺类、鱿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体内)等。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在我们体内,会掠夺我们的营养,还妨碍宿主自身的营养吸收;寄生虫在体内的活动,还会造成我们身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寄生虫的分泌排泄物、表膜脱落物以及虫体死亡分解物包含着大量的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分子可引起寄生部位乃至宿主全身的免疫病理损害。
寄生虫的预防
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餐前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的来源,不干净的食物(特别是野生动物)不要吃,不卫生的餐馆(特别是路边摊)不要去。
食源性寄生虫病之异尖线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之异尖线虫病程梓钰施远妮张誓育殷光文江和基黄志坚(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现代人在食用海鲜时喜欢生食或半生食,容易将海鲜中的寄生虫吃到人体内,造成人类的寄生虫病。
其中,异尖线虫是主要的海鲜源性寄生虫。
本文简要介绍异尖线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人们预防和防治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鲜寄生虫异尖线虫防治中图分类号:S855.9文献标识码:A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生食或半生食肉类尤其是各种淡水鱼片和海鱼片,还有醉虾醉蟹等。
而多数寄生虫是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生食增加了将寄生虫带入人体内的风险。
近年来,媒体上常出现因生食肉类而感染寄生虫的报道。
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有猪肉绦虫、牛带绦虫、华支睾吸虫、旋毛虫、肺吸虫、异尖线虫等。
其中,异尖线虫病是较常见的海鲜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生食海鲜尤其生食海鱼片,增加了感染这种寄生虫的概率。
异尖线虫在全球分布非常广泛,各种海鱼和海洋动物都可被其感染。
我国沿海各种鱼类也有异尖线虫检出的报道,而海鱼类感染率偏高。
目前,此病例多发生在日本,和日本生食海鱼片密切相关。
其他发病率高的国家还有西班牙、荷兰、德国等。
目前,全球相关报道达两万多例,其中日本占90%以上。
我国占比很少,但作为一种主要的鱼源性寄生虫病,随着国人生食海鱼习惯的增加,异尖线虫的感染风险在升高。
作为寄生虫研究人员,经常被问及海鱼中发现的寄生虫是什么种类,对人体有何危害,如何预防控制等,在此笔者对异尖线虫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1异尖线虫的生活史异尖线虫是海洋动物中常见的寄生虫,其中鲸鱼、海豚以及海豹等动物是异尖线虫的终末宿主,幼虫可在其体内发育为成虫,产卵,虫卵随其粪便排入海水中,发育为受精卵,受精卵细胞经发育形成胚胎并成为含第二期幼虫的虫卵。
在海水温度适宜时,卵内幼虫脱壳而出,在海水中自由生活。
当第二期幼虫被海水中甲壳类动物(第一中间宿主如磷虾等)吞食后,钻入其体腔,发育成第三期幼虫。
2-2. 土源性和食源性寄生虫 虫卵鉴别20160812

虫卵与异物的区别
区别点 外形 大小 虫卵 有一定的形状 有一定大小 异物 形状不固定 大小不等
颜色
卵壳 光泽
少数无色透明,大多有一定 颜色
卵壳光滑整齐,同种卵壳厚 薄一致 有固定的折光和光泽
无固定颜色
无卵壳结构,边 缘不整齐 无
内容物 有固定的内部结构和特征(如 无固定的构造和 卵细胞、幼虫、毛蚴等) 特征
2.卵壳的附属物
1)卵盖:卵壳的一端有卵盖是除血吸虫卵外大多数吸虫卵的特征。假
叶目绦虫卵也有卵盖。线虫卵、圆叶目绦虫卵、棘头虫卵及血吸虫卵都 无盖。
华支睾吸虫卵(放大)
卫氏并殖吸虫卵
肝片吸虫卵
阔节裂头绦虫卵
长、短膜壳绦虫卵
钩虫卵
日本血吸虫卵
猪巨吻棘头虫卵 与受精蛔虫卵
2). 塞状物:鞭虫卵、肝毛细线虫卵、菲律宾毛细线虫卵
㈦卫氏并殖吸虫卵
金黄色,椭圆形,壳厚, 左右不对称,卵盖较大,常 稍倾斜,内含一个卵细胞和 10多个卵黄细胞。
卵壳比较厚,不易破裂,卵盖清楚,但卵 盖处有时会裂开,内含物(一个卵细胞和许多 卵黄细胞)会消失或看不清楚,在内含物消失 处的卵壳颜色常加深。
㈧布氏姜片吸虫卵
在透明液的作用下,内含的一个卵细胞和 许多卵黄细胞会消失或看不清楚;因制片时用 力压标本常使虫卵表面出现一至数条裂纹,有
㈩日本血吸虫卵
透明后边缘有变化,壳薄、均匀且完整, 成熟虫卵的胚膜和卵壳之间常可见间隙。有时 可见毛蚴轮廓,并呈清亮的变化。若透明时间 过长,内容物会消失,仅见光滑的卵壳。
65-106×50-80 (83×62) m
淡黄色,椭圆形,壳
薄无卵盖,有一侧刺,但
常被粪渣所遮盖,成熟虫 卵内含一毛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吸虫
1、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查虫卵 粪便直接涂片法、浓集法 改良加藤法 (2)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直接涂片
2、免疫学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影像学检查 B超、CT
肺吸虫
1、病原学检查 (1)痰液和粪便检查 (2)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检查 (3)活检 皮下包块或结节
旋毛虫
1、病原学检查 活检法查幼虫包囊 取腓肠肌、肱二头肌或 三角肌压片或切片镜检
2、免疫学检测
3、血象与生化检查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特点及诊断
感染特点
均是经口感染
多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宿主
有明显的地域性、地方性,与人 们的饮食习惯有密切联系
均是人兽共患病,受天气、地理环境 的影响
食源性寄生虫
弓形虫 肝吸虫
肺吸虫
旋毛虫
日本血吸虫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弓形虫
1、病原学检查 涂片染色法
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
肺吸虫
2、免疫学检测 皮内试验常用于普查筛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斑点试验
3. X线及CT检查 适用 于胸肺型、脑和脊髓型 患者
日本血吸虫
1、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 改良加藤法 尼龙绢集卵孵化法
(2)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
2、免疫学检测 皮内实验 循环抗体检测 循环抗原检测
3、分子生物学检测
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
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
猪带绦虫
询问吃肉习惯、节片排出史 粪检虫卵或孕节
2、囊尾蚴病的诊断
皮下或浅表部位的囊尾蚴病,手术摘除结节后检查
眼部囊尾蚴用眼底镜检查
脑囊尾蚴病:X线、B超、CT、MR等影像检查,免疫学 检测辅助诊断
牛带绦虫
1、 询问病史
2. 粪检可 找到虫卵或孕节
3. 用透明胶纸法或肛门 拭子法查虫卵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