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寄生虫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合集下载

食源性寄生虫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源性寄生虫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源性寄生虫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时指出,随着人民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综述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形成、流行、危害和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 食源性寄生虫病食品安全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前言: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更需要安全卫生.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其中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污染食物和饮水,经口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爆发以及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种种限制,食品安全己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 中国的食品科技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物供给数量而建立起来的,重点放在数量安全而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关注则相对较少。

食品安全性的优劣已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数个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稳定。

近年来由于食品卫生问题而导致的全球性恐慌事件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日本的O157,英国的疯牛病, 上海的甲肝, 法国的旋毛虫病及李氏杆菌病,SARS及禽流感、四川的猪链球菌病、北京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美国的含沙门氏菌花生酱, 以及我国新近发生的大规模乳业三聚氰胺污染。

我国肉类总产量(8051万吨,2006), 占世界总产量的30%。

居世界第一;2006年生猪出栏6.3亿头,猪肉产量达5197万吨,占世界猪肉总产量(10373万吨)的一半, 然而出口量不足丹麦(500万人口)的1/30, 主要原因源自我国肉食品安全性信誉.根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达到数十亿例。

第二章影响餐饮业食品安全的因素

第二章影响餐饮业食品安全的因素
2023/2/10
(二)苍蝇 苍蝇是比蟑螂危害性更大的昆虫,其种类繁多。苍蝇有家蝇、 腐蝇、丽蝇、大头金蝇、绿蝇、麻蝇、厕蝇等。我国至少有1300种 。苍蝇的结构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苍蝇吃东西时也会吃进大 量病菌,因而它的肠道里也充满了病菌。 苍蝇被认为是最脏的昆虫。这与它喜食的食物种类有关:人畜 粪便、脓血、痰液、汗液、动物尸体、腐败食品,也时常光顾人类 厨房里的饭菜、瓜果、糖类、牛奶等。而且有边吃边吐边排便的习 惯,毫无疑问,它们粪便和肠道的细菌会污染到人类食物上。家蝇 能传播60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较多见的疾病有细菌性痢疾、阿 米巴痢疾(由一种原虫引起)、伤寒、副伤寒、霍乱、肝炎等。此 外,炭疽、结核病、蛔虫病、绦虫与囊尾蚴病以及破伤风(由一种 厌氧梭菌引起)等均与苍蝇有关。
2023/2/10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 产物。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已有200种左右。一种霉菌毒素往 往可以由多种霉菌产生,这种霉菌产毒的不专一性与细菌产毒 有很大不同。
霉菌产毒往往只限于少数产毒霉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 一部分菌株产毒。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观上并无霉 变迹象,但随食物被人体摄入后,其中毒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如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典型霉菌毒素中毒有霉变甘蔗中毒、小 麦赤霉病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等
2023/2/10
1.带绦虫和囊尾蚴病 虫有两种:无钩绦虫,见于牛;有钩绦虫,见于猪 。带绦虫是成虫,其幼虫叫囊尾蚴或简称囊虫。猪囊尾 蚴,肉眼可见白色、绿豆大小半透明的水泡状包囊,包 囊一端为乳白色不透明的头节。有大量囊尾蚴寄生的猪 肉,乍一看就像是米粒,故一般俗称为“米猪肉”或“ 痘猪肉”。人因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米猪肉”被感染 ,进入小肠,囊壁破裂,头节伸出,吸附于肠壁,经2 ~3个月发育为成虫即绦虫。人即出现绦虫病症状:贫 血、消瘦、腹泻或便秘。成虫可长期寄生,有的长达25 年以上。在人粪便中能不断排出虫卵。

食品的污染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品的污染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品污染概述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目
•总结与展望录
来源
生物性污染01
化学性污染02
物理性污染
03
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推广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
规范加强食品检验和风险评估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污染的控制与预防
定义
分类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食物中毒
肠道传染病
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食物中毒的原因可能是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是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食物中毒的定义与原因
原因
定义
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
01020304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食物中毒寄生虫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应急处理
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食品安全,包括
预防
•食品采购
•食品储存
•食品加工
•食品运输
•个人卫生
对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认识与总结
食品污染的认识
食物中毒的总结
未来食品安全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第二章寄生虫

第二章寄生虫
1、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过程中,从寄生部 位吸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 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感染者出现营养 不良、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时 发生贫血(如感染钩虫)。
蛔虫(图片)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侵入机体、移行和寄生等生理过 程均可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同程 度的损伤,如钩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肠 就膜出血;许多蛹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 行过程中可引起各种组织器官损害,其 中以皮肤和肺脏病变较多,导致皮肤幼 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患者出现 发热、荨麻疹等症状。
成虫叶形约:
(2-5)cm×(0.8-1.3) cm
虫卵长椭圆(130150) m×(6390) m
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胆管内,虫卵 随胆汁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入水后,在适宜温度下毛蚴孵出, 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在椎实螺体内 发育繁殖后,逸出的尾蚴附着在水植物上 形成囊蚴。成虫在体内可存活12年。
4.改进烹调方法和不卫生习惯 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饮
食习惯,肉和水产品应烧熟煮透,不生 食肉、鱼、蟹或其他动物性食品,蔬菜 和水果在食用前应清洗干净,不饮生水 和生乳,饭前便后要洗手。
5.保持环境卫生
提倡牛有栏、猪有圈、人有茅厕, 以改善公共卫生。为了防止人畜粪便污 染环境、饲料、水源和食品,应利用堆 肥、发酵、沼气等多种方法处理粪便, 以杀灭其中的寄生虫虫卵,使其达到无 害后方可使用。
6.加强动物饲养管理
禁用生肉、鱼、虾或其废弃物饲喂动 物,在寄生虫病流行地区,严禁放牧食 用动物。
第二部分 食源性人兽共患
寄生虫病
一、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又名囊虫病,是由绦虫的幼虫 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卫生部日前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指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目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最后提出一些预防寄生虫病的建议。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食品安全预防前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当前,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其中,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也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概念通过对《食源性寄生虫病》课程的学习,我们得知: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寄生虫的几个概念。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参考徐艿南、甘运兴编著的《动物寄生虫学》中的绪论:“寄生虫是一种寄居在别的生物身上(体内或体外)的生物,被它们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

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有或多或少的一段时间同宿主之间生物学和生态学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经常利用宿主作为食物的来源,并经常地或暂时地利用宿主有机体作为留居场所,同时局部地或完全地依靠宿主来调节它们和周围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进行发育、生长和繁殖,并给宿主带来危害。

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都是通过它们的祖先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则寄生虫不能完成发育。

或趋于死亡。

寄生虫受到寄生虫危害的现象,叫做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与人们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肉类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注意卫生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二、几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1. 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疾病。

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您们好~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讲一下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的问题。

一、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食源性疾病也不断出现,如滥用农药中毒,“瘦肉精”中毒,潲水油事件,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甲醇中毒、毒蕈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报道,对人民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危害。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该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既是从营养与卫生二方面来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群体性发病,引起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们的重视。

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学校食品的卫生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与学校的稳定发展。

近年来,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为学校安全敲响了警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卫生问题往往影响到一个大群体,轻者影响学生学习,重者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同时发生食品卫生问题也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使学校声誉下降,可能还会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及经济利益。

三、县内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现状县内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现状不容乐观,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1、领导不够重视,没有把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不能有效地履行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

2、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很薄弱;如学校所采购的食品质量不高,所经销食品常忽略了供餐食品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等资质条件的审查,对其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加工能力不能做到认真考察,只考虑到其价格因素,由于加工能力所限,导致超负荷运转,极易使所加工的食品腐败变质而引起食物中毒;有的标识不清,有的无索证等,存在着各种食品不安全隐患。

3、食堂硬件设施、功能区划分等卫生设施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消毒、保洁设施和措施不落实,无专用售菜配餐间,无防蝇、防尘设施,配餐间中无紫外线消毒灯等。

4、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漠,岗位责任制不明确;法律、法规卫生意识差,不注重个人卫生,长指甲、留胡须、操作时抽烟等时有发生。

食品中生物性致病因素及相关食源性疾病

食品中生物性致病因素及相关食源性疾病
32
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治疗
以对症治疗处理为主。 因呕吐、腹泻致失水、失盐者,补充水
和电解质,对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生 素。 针对患者症状分别采用镇静、升压或抗 休克治疗等。
33
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 1953年于瑞典由吃猪肉所引起的鼠伤寒杆 菌食物中毒,中毒7717人,死90人。
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6
细菌 酵母
霉菌
病毒
7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
致病性微生物 相对致病微生物 非致病性微生物
污染途径可分为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
8
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食品的成分:水分(游离水和结合水)
营养成分、 抑菌成分(乳铁蛋白、鸡蛋清中溶酶菌、
葡萄皮中存在的酚类化合物等)。
食品的理化性质:pH值、渗透压、生物结构 环境因素:温度、氧气、湿度
34
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防止肉类食品被沙门菌污染 2、控制繁殖 3、在食用前彻底加热以杀灭病原菌
35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 种嗜盐性细菌。
1、G-,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最适宜 PH为7.7。
在发达国家,估计每年有1/3的人群感染食 源性疾病。
全世界每年有220~1000万人因患食源性 疾病而丧生。
13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
定义: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 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 的一类疾病。
传播媒介——食物 病原物——食物中的致病因子
类及罐头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 4、肠杆菌科各属:常见的食品腐败菌。 5、孤菌属与黄杆菌属:鱼类食品中常见。 6、嗜盐杆菌属与嗜盐球菌属:多见于极咸鱼类。 7、乳杆菌属:主要在乳品中。 8、黄单胞杆菌属:植物致病菌,引起水果和蔬菜腐败

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ppt课件

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ppt课件

ppt精选版
8
第四节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的类型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生物性、化学性、 物理性三大类。其中以生物性病原物种类最多,引 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最为常见。
➢生物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
ppt精选版
9
一、生物性病原物
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是指污染食物的微 生物、寄生虫、动植物体内存在的天 然毒素以及动植物食物储存时产生的 毒性物质。
ppt精选版
10
二、化学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污染食品的有 害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 化合物,如汞、镉、铅、砷、有机磷、 亚硝酸盐等。
ppt精选版
11
三、放射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放 射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 开采、冶炼、国防以及放射性核素在 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时其废物 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的泄漏。
识不清、血压下降、循环障碍。
ppt精选版
23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不生吃虾、蟹或经盐腌制的蟹; ➢鱼、虾、蟹、贝烧熟, 煮透,100℃并持
续30分。
➢烹调用具严格生熟分开;
➢海产品低温储存;
➢凉拌食物(如海蜇)冲洗后置食醋中浸 泡10分钟或在沸水中飘烫数分钟;
ppt精选版
24
③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这些食源性疾病的统计数字,主要指微生物性的 危害,化学性的危害同样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来 源。化学性危害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严重后果, 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ppt精选版
2
➢我国有较健全的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但没 有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体系,所以难以估计 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食源性疾病不严重。 据报道,食源性疾病成为危害中国公众健 康最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源性寄生虫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时指出,随着人民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综述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形成、流行、危害和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食品安全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前言: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更需要安全卫生。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其中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污染食物和饮水,经口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爆发以及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种种限制, 食品安全己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 中国的食品科技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物供给数量而建立起来的, 重点放在数量安全而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关注则相对较少。

食品安全性的优劣已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数个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稳定。

近年来由于食品卫生问题而导致的全球性恐慌事件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日本的O157, 英国的疯牛病, 上海的甲肝, 法国的旋毛虫病及李氏杆菌病,SARS及禽流感、四川的猪链球菌病、北京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美国的含沙门氏菌花生酱, 以及我国新近发生的大规模乳业三聚氰胺污染。

我国肉类总产量(8051万吨,2006), 占世界总产量的30%. 居世界第一;2006年生猪出栏6.3亿头, 猪肉产量达5197万吨, 占世界猪肉总产量(10373万吨)的一半, 然而出口量不足丹麦(500万人口)的1/30, 主要原因源自我国肉食品安全性信誉。

根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 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达到数十亿例。

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烹饪方法、饮食习惯、膳食结构及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检测技术的进步, 其中食源性寄生虫病越来越占据凸显的位。

二,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概念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许隆祺指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的感染与人们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肉类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注意卫生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三、影响食品安全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主要病原和流行趋势迄今为止, 文献报道的影响食品安全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约40 余种[ 3] , 流行和危害比较严重的有10种左右。

它们是可经食物(包括食用植物)和饮水感染的。

1. 原虫病在影响食品安全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 原虫病最为严重。

其特点是分布广, 涉及的宿主传播方式多样, 防治难度大。

据报道, 迄今为止, 全球发生过325次食源/水源性原虫病爆发流行[ 4]。

50 一60 %艾滋病人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14], 10 ~ 30% 艾滋病人并发脑弓形虫病[15](1)弓形虫与弓形虫病一般认为人感染弓形虫主要是通过食用生的或未经充分加工(高温)的肉制品、乳制品、蛋类或被污染的水而引起的。

弓形虫(Tox op lasma gond ii) 是一种典型的经食源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

弓形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200多种动物, 广泛流行于我国及世界各地。

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有弓形虫或为弓形虫携带者。

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指出, 弓形虫病所造成的危害与沙门氏菌病的危害相类似[ 5]。

此外, 弓形虫还是一个主要的机会致病原虫。

据报道, 有6%-10%的艾滋病患者感染弓形虫, 艾滋病病人所患的脑炎中有50%是由弓形虫引起的。

国内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我国人口的感染率在0.33%-38.6% 之间。

2. 线虫病目前我国人兽共患线虫病的流行特点是土源性线虫病的病例呈下降趋势, 食源性线虫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新发线虫病时有发生。

(1)旋毛虫病我国是世界上旋毛虫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旋毛虫病严重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在我国被列为三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及棘球蚴病)之首, 而且也是肉类进出口、屠宰动物以及我国政府提出让人民吃上“放心肉”首检和必检的人兽共患病。

由于检测技术的欠缺, 我国每年均有大量出口猪肉由于旋毛虫病的漏检而被退回, 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对我国肉类产品安全性的国际形象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饲养动物及居民肉类消费量的增加以及感染动物种类的增加, 近年来在东北及中原地区又相继出现了大量的由于食用狗肉、羊肉和马肉而爆发的人旋毛虫病, 人旋毛虫病的发病率也正在呈上升和扩散趋势。

鉴于旋毛虫病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目前世界各国均把屠宰动物的旋毛虫病检验作为首检和强制性必检项目,以此来切断其由动物向人的传播, 这也致使旋毛虫病成为了目前世界范围内投入控制费用最高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仅以2004年生猪屠宰的旋毛虫病检验费用为例, 欧盟为5. 7亿欧元(屠宰量为2亿头), 美国为10 亿美元(屠宰量为3亿头)。

我国自1956 年起即将旋毛虫病的检验列为生猪屠宰的强制性必检项目, 目前每年仅用于猪的旋毛虫病检验费用高达18亿元人民币。

旋毛虫的发现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然而时至今日仍无理想的检验及诊断方法。

屠宰动物旋毛虫病的检验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检验方法, 而人旋毛虫病只能凭借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预测在未找到更为有效的检验方法以前, 以上各国所公布的检验费用(包括中国)均不可能降低。

鉴于旋毛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目前欧盟国家已将旋毛虫病列为重要的再发性人兽共患病病种。

控制旋毛虫病的流行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在检疫方面,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够代替目前传统的压片镜检法的检测方法。

此外广泛的公共卫生宣传也很必要。

(2)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脑炎和脑膜脑炎, 危害极其严重。

该虫终末宿主为各种鼠类, 人的感染主要是生吃或吃未煮熟的各种水生、陆生螺类、蜗牛和蛞蝓等数十种中间宿主以及鱼、虾、蛙、蟹等大量转续宿主引起。

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等繁殖力极强, 随着其在南方地区的扩散蔓延以及吃螺肉的人增多, 此病将会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最具潜在危险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3)囊尾蚴病人食入被虫体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囊尾蚴病又称为包虫病, 是食入带绦虫幼虫而发病, 病原是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 , 猪是主要中间宿主。

人主要是因食入含有幼虫的猪肉而感染。

三、影响食品来源安全家畜寄生虫病是发展畜牧业的一个大敌,其严重影响这动物性食品安全,制约了动物性食品的源头,造成经济损失巨大。

牲畜感染了寄生虫, 一般表现营养不良, 体质下降, 生产的肉、毛、皮张数址减少, 质量降低。

以绵山羊为例, 如果能基本上控制寄生虫病, 即使其它条件不变, 也可以增产20 一3 0 %。

大多数奶牛养殖场(户)只注重奶牛乳房炎、蹄病的防治措施,而忽略了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

乳房炎、腐蹄病等一些症状较明显,损失相对直观;寄生虫病的病程慢、症状不明显,对它的防治几乎没有概念。

因此,我们要加强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尤其是奶牛消化道线虫与球虫病的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淡水养殖方面从生产情况看,淡水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是细菌性体表病,而寄生虫造成的损伤常是这类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9]我国的一些省份,特别是南方,每年几乎都有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引起鱼的死亡,死亡率低的20 %~30 % ,严重者达90 %以上[10~12 ]。

四、结束语食源性寄生虫严重危害着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使人兽共患病流行传播,而人兽共患病不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同时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 严重时还造成社会经济动荡[ 1]。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关乎民生,我们应该重视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危机问题。

参考文献[ 1 ] 陈启军, 陈越, 杜生明. 论传染病的危害及我国的防治策略.中国基础科学, 2005, 7 ( 6) : 19) 31[ 2 ] 汪明.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第一届全国人兽共患病论文集.2006, 北京[ 3 ] S lifko T R, Sm ithH V, Rose J B. Em erg ing parasite zoonoses assoc-iated w ith water and food. In tern. J. Parasito.l , 2000, 30: 1379—1393[ 4 ] Karan is P, et a.l Waterborn e transm ission of p rotozoan paras ites: aw orldw ide review of outbreaks and lesson s learn t. J. W aterH ealth. ,2007, 5: 1) 38[ 5 ] K ijlstra A, Jongert E. C ont rol of the risk of hum an toxop lasm os istransm itted by m eat. Int. J. Paras ito.l , 2008, 38: 1359) 1370 [ 6 ] 丁克勤《必须认真开展家畜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一兼论防治家畜寄生虫病与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关系》循化县畜枚兽医学会[ 7 ] 刘明远吴秀萍王学林《我国的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2009年学术年会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 8 ] 蒋廷玉《寄生虫病危害居民健康不容忽视》新华日报/2007 年/1 月/23 日/第A02 版[ 9 ] 张福全孙国光石国忠李瓒 1002-2996(2010)07-0020-01[10] 张剑英,邱兆祉,丁雪娟,等. 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M]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18.[11] 唐电明. 草鱼九江头槽绦虫病的暴发与诊治[J ] . 广西农业科学,1998 , (5) :2512252.[12] 陈建华,李平. 水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 . 科学养鱼,2002 , (8) :42243[13] 林位琅海水养殖鱼类白点病的诊治[J ] . 科学养鱼,2002 , (1) :43244.[14]吕维柏主编艾滋病中西医防治学第 1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 92[15]于思庶等弓形虫病学.第1 版.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9 2 : 1 97[16]《食源性寄生虫病影响食品安全》 2005年05月18日11:01 人民网-人民日报[17]食源性寄生虫病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景天阁·健康资讯》[/disease/Surgery/0/10115821104084.shtml2006-11-21[18] 孙锡斌主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 农业部畜牧兽医司: 中国动物疫病志, 科学出版社,1 9 9 3 ,2 3 3一2 3 7 .[20] 余森海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 4 :2 4 1一2 4 7[21] .朱明胜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 4 :2 4 7 .[22].吉林农业大学, 兽医卫生检验, 农业出版社, 1 9 6 1 年版, 6 5 一6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