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源性寄生虫

合集下载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1、基本概念广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食(饮)入被感染期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水源而引起的人体感染的寄生虫病。

狭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幼虫阶段寄生于动物/植物体内或表面而发育或繁殖,并以该种生物作为生活史过程中的宿主或传播媒介,人若食用含有该虫的未熟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

表1 食源性寄生虫病来源于分类来源分类临床常见疾病肉源性寄生虫病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亚洲带绦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肉孢子虫病等鱼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东方次睾吸虫病、日本棘隙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异尖线虫病、膨结线虫病、裂头绦虫病、颚口线虫病等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斯氏狸殖吸虫并等两栖爬行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舌形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裂头蚴病等节肢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西里伯瑞列绦虫病、长膜壳绦虫病、犬复孔绦虫病、巨吻棘头虫病、管线虫病等植物源性寄生虫病姜片吸虫病、片形吸虫病等软体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拟裸茎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等水源性寄生虫病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溶组织阿米巴病等2、流行病学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决于是否存在自然疫源性,是否获取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以及是否有生食、半生食动植食物的习惯。

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从以自然疫源性为中心的地方性流行,扩展到跨区域性传播;部分地区出现了流行范围的扩大和流行水平的上升。

(1)传染源不同类型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因寄生宿主和保虫宿主的不同,其传染源差异较大。

例如弓形虫病的传染源是猫及猫科动物,人经胎盘的垂直传播也具有传染源意义;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等的传染源是能排出虫卵的人、畜和野生动物;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尤其是鼠类)。

体内存在寄生虫并能排出虫卵(或包囊、卵囊、幼虫等)而造成新的感染的人或动物均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含有感染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和水而感染,使用被感染期虫卵及幼虫污染的器皿等也有可能感染。

第二章寄生虫

第二章寄生虫
1、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过程中,从寄生部 位吸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 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感染者出现营养 不良、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时 发生贫血(如感染钩虫)。
蛔虫(图片)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侵入机体、移行和寄生等生理过 程均可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同程 度的损伤,如钩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肠 就膜出血;许多蛹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 行过程中可引起各种组织器官损害,其 中以皮肤和肺脏病变较多,导致皮肤幼 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患者出现 发热、荨麻疹等症状。
成虫叶形约:
(2-5)cm×(0.8-1.3) cm
虫卵长椭圆(130150) m×(6390) m
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胆管内,虫卵 随胆汁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入水后,在适宜温度下毛蚴孵出, 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在椎实螺体内 发育繁殖后,逸出的尾蚴附着在水植物上 形成囊蚴。成虫在体内可存活12年。
4.改进烹调方法和不卫生习惯 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饮
食习惯,肉和水产品应烧熟煮透,不生 食肉、鱼、蟹或其他动物性食品,蔬菜 和水果在食用前应清洗干净,不饮生水 和生乳,饭前便后要洗手。
5.保持环境卫生
提倡牛有栏、猪有圈、人有茅厕, 以改善公共卫生。为了防止人畜粪便污 染环境、饲料、水源和食品,应利用堆 肥、发酵、沼气等多种方法处理粪便, 以杀灭其中的寄生虫虫卵,使其达到无 害后方可使用。
6.加强动物饲养管理
禁用生肉、鱼、虾或其废弃物饲喂动 物,在寄生虫病流行地区,严禁放牧食 用动物。
第二部分 食源性人兽共患
寄生虫病
一、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又名囊虫病,是由绦虫的幼虫 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浅谈社会因素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

浅谈社会因素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

浅谈社会因素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社会因素,食品卫生。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

人类生存离不开食物,而很多作为人类食物的动植物都附着或含有着感染期的寄生虫,如果不正确处理,我们人类将会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从而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我们国家面积幅员辽阔,同时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带,这类气候环境很适合各种寄生虫包括食源性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因而很多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在我们国家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流行。

我国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

要探究社会因素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我们应从各次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中总结归纳出社会因素在此疾病流行中的作用。

1988-1992年,卫生部领导了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寄生虫病仍是危害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指出:“另一方面, 不少地区由于市场开放, 肉类、家畜和鱼类等商品供应渠道增多, 而管理与监督措施不够完善, 加上生食、半生食的人数有所增加, 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 使一些食物源性寄生虫病和包虫病等流行范围或波及人群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改革开放使得市场自由流通,激发了人民对食品的需求,这就使得了不健全的监管体制与日益扩大的食品流通量产生了矛盾,因而受寄生虫感染的食物流入市场。

2001-2004年,卫生部又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指出:“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

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调查结果,食源性寄生虫中最有代表性的华支睾吸虫,其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其中广东、广西、吉林3省(区)分别上升了182%、164%和630%。

带绦虫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52.47%,其中西藏、四川两省(区)的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上升了97%和98%。

带绦虫病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等西部省(区),主要因牧民生食牛肉而感染。

6.食物源性寄生虫

6.食物源性寄生虫

2. 体温多于数日后降至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数周。
2.神经系统表现
(1)头痛: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头痛发作多属间歇性。
(2)颈项强直感: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症状、体征分离。
(3)感觉异常:多数患者可有不同部位(躯干或四肢)的感觉异常, 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或肢体麻痹。
(4)部分患者可有抽搐、癫痫、精神失常、嗜睡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昏迷,
-borne
我国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种类
一、植物源性寄生虫病:
1.荸荠、菱、茭白——布氏姜片虫病:肠损伤 2.水草等——片形吸虫病(巨片形吸虫病、肝片吸虫病): 损伤性肝炎(易死亡)、幼虫移行症 (长菲第吸虫病)
二、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
蝲蛄、溪蟹(中华绒螯蟹?)——卫氏并殖吸虫病:肺、脑 斯氏狸殖吸虫病:皮肤、 内脏幼虫移行症 (日本杯尾吸虫病、新繁睾吸虫病)
(三)生殖 1.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 3.世代交替
四、生活史
二分裂、多分裂 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1.人际传播型
完成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
(1)只有滋养体期 (2)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期 2.循环传播型 3.虫媒传播型 完成生活史需一个以上脊椎动物。 完成生活史需经吸血昆虫体内有性或
无性繁殖。
致病特点 增殖作用:破坏细胞, 播散作用 毒性作用 机会性致病 医学原虫的分类
转续宿主还包 括蟾蜍、蛙类、 蜗牛.鱼、虾等。

生活史简图
中间宿主福寿螺(大平螺) 其它螺包括玛瑙螺、短梨巴蜗牛、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
临床表现
主要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潜伏期 3-36天,平均半个月左右,起病急。
1. 发热
早期多有发热;热度不等,多为37.2~39℃,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卫生部日前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指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目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最后提出一些预防寄生虫病的建议。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食品安全预防前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当前,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其中,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也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概念通过对《食源性寄生虫病》课程的学习,我们得知: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寄生虫的几个概念。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参考徐艿南、甘运兴编著的《动物寄生虫学》中的绪论:“寄生虫是一种寄居在别的生物身上(体内或体外)的生物,被它们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

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有或多或少的一段时间同宿主之间生物学和生态学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经常利用宿主作为食物的来源,并经常地或暂时地利用宿主有机体作为留居场所,同时局部地或完全地依靠宿主来调节它们和周围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进行发育、生长和繁殖,并给宿主带来危害。

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都是通过它们的祖先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则寄生虫不能完成发育。

或趋于死亡。

寄生虫受到寄生虫危害的现象,叫做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与人们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肉类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注意卫生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二、几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1. 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所有能够经口随食物或水源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总称。

这种病通常都是病从口入,是被我们吃进去的。

食源性寄生虫病根据食物种类可分为很多种,跟我们关系密切的有肉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虫链状带绦虫、旋毛虫、肉孢子虫等,寄生于猪肉、牛肉等动物体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虫有布氏姜片吸虫、肝片形吸虫等,寄生于菱角、茭白、荸荠等植物中)、鱼源性寄生虫病(致病虫主要寄生于淡水鱼、螺类、鱿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体内)等。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在我们体内,会掠夺我们的营养,还妨碍宿主自身的营养吸收;寄生虫在体内的活动,还会造成我们身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寄生虫的分泌排泄物、表膜脱落物以及虫体死亡分解物包含着大量的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分子可引起寄生部位乃至宿主全身的免疫病理损害。

寄生虫的预防
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餐前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的来源,不干净的食物(特别是野生动物)不要吃,不卫生的餐馆(特别是路边摊)不要去。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
食源性寄生虫病在食物链中传播, 如野生动物、家畜和宠物等携带寄 生虫,通过食物链将寄生虫传播给 人类。
交叉感染
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也可能发生 ,如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水源 ,或者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等 个人物品。
易感人群与高危场所
易感人群
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免疫系 统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染食源性 寄生虫病。
传播途径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或水源中的寄生虫卵或幼虫。人们摄入这些受 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后,寄生虫在肠道内繁殖并随血液或淋巴液传播到其他器官。
易感人群
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但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感 染。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差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
高危场所
食品加工场所、餐饮场所、水源 保护区以及与动物接触密切的地 区都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高危场 所。
03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
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明确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要求 。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严格的许可管理,确保其具备相应的食品安 全条件。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全球食品安全事业发展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全球食品安 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需要 各国国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共 同应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挑战 。
通过共同应对挑战,可以推动 全球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提 高全球食品安全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强化食品抽检和溯源管理
加大对食品的抽检力度,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溯源和严肃处理。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01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

现代生活方式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0 引言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 parasitosis )指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总称。

食入感染期虫卵或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等而感染的寄生虫病不在此列。

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原即食源性寄生虫。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种类繁多,地区分布广泛。

目前感染人体的60多种寄生虫中,就广义而言,食源性寄生虫竟高达30多种,约占总数的50%。

从病原学分类上看,食源性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线虫和绦虫等多种虫种;从感染来源上看,食源性寄生虫主要分为两大类:植物源性寄生虫,如姜片吸虫、肝片吸虫等;动物源性寄生虫,如旋毛虫、弓形虫、带绦虫等。

动物源性寄生虫又可分为以下七类:肉源性寄生虫(旋毛虫、弓形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牛带绦虫及肉孢子虫等)、螺旋性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卫氏病殖吸虫及斯氏狸殖吸虫等)、鱼源性寄生虫(华支高吸虫、异性吸虫、棘口吸虫、异间线虫、后睾吸虫、颚口吸虫、阔节裂头绦虫及肾澎湃结线虫等)、两栖类、爬行类源性寄生虫(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虫)、海洋贝壳动物源性寄生虫,(拟裸茎吸虫等)、非正常食品动物源性寄生虫(缩小膜壳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犬复孔绦虫等)。

全国目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华支睾吸虫病、弓形病虫、肺吸虫病、旋毛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姜片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和曼氏裂头坳病等。

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主要因为生食或半生食含寄生虫感染时期的食物所致。

感染方式有两种:一是主动生食,如生吃鱼片、蛇胆、各种动物肉类、动物血液;二是无意半生食,如吃生鱼粥、醉蟹、各类烧烤、凉拌螺肉和刷火锅等。

一些患者感染是因为食入加热温度和时间不够的食物。

与寄生虫有关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为感染性疾病,一般不会引起中毒性病症。

其潜伏期长短和临床表现与食人的寄生虫种类、数量、毒力、虫体移行的途径、寄生部位、人体的营养和免疫状态等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食源性寄生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越来越丰富多样,有生食海鲜的,有生食蔬菜的,有吃野生动物的。

如果进食了生鲜的、未经彻底消毒或加热,污染了有害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物,便会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2004年完成的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有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绦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

【什么是食源性寄生虫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食源性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

【食源性寄生虫的分类】
食源性寄生虫按其感染食物来源可分为:水源性,肉源性,螺源性(软体动物),淡水甲壳动物源性,植物源性,及其如两栖爬行动物源和节肢动物源等。

有的可以是多源性的。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检疫现状】
目前我国对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检疫条例在逐步完善。

在水质方面,2006年我国发布的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增加了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两个非常规项目,并提出相应的检测方法为免疫磁珠分离荧光抗体法。

其中规定的常规指标及限值为隐孢子虫<1个/10L,贾第鞭毛虫<1个/10L。

我国农业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和商业部联合出台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了肉品宰后检疫的寄生虫为旋毛虫、囊尾蚴和住肉孢子虫。

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的检查方法为膈肌压片镜检,猪囊尾蚴的检查主要是肉眼观察切开咬肌、深腰肌和膈肌是否有米粒大灰白色透明的囊尾蚴囊包。

国家标准GB 10136-2005《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规定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寄生虫囊蚴不得检出”。

我国对进出口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标准为SN/T1748-2007《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针对不同检测对象规定了以下几种检测方法:
(1)消化法:适用于检验寄生于猪、牛、羊肉中的囊尾蚴、旋毛虫、住肉孢子虫,鱼、贝类中的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的包囊、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阔节裂头绦虫裂头蚴。

(2)烛光法:适用于检验寄生于鱼肉中的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的包囊、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阔节裂头绦虫裂头蚴。

其中白光烛光法用于检测新鲜或冷冻的白色鱼肉中的寄生虫,紫外光烛光法用于检验深色鱼肉。

(3)挤压烛光法:适用于检验半透明贝类肉中的吸虫囊蚴。

(4)机械分离沉降法:适用于检验寄生于鱼肉中的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的包囊、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阔节裂头绦虫裂头蚴。

(5)浓缩集卵法:适用于检验污染新鲜蔬菜的毛首鞭形线虫卵和蛔虫虫卵。

【如何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
▲购买经过检验合格的生鲜海鲜和肉;
▲尽量不吃生的或不熟的海鲜、肉类;
▲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
▲蔬菜要清洗干净。

参考文献
[1] 鱼艳荣,贾卓,齐永芬. 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的流行及检疫现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11):1042-1046.
来自SMQ检测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